

中龍鋼鐵(公)公司新聞
中鋼(2002)董事長翁朝棟近日表示,隨著國際鋼鐵市場的逐漸回溫,該公司經過連續九個月的虧損後,有望在8月份提前扭虧為盈。翁董事長透露,第四季度的內外銷訂單目標已達270萬公噸,並預計將順利達標。此外,中鋼與河靜鋼廠已簽訂提貨計價公式,未來中鴻(2014)將有穩定的料源,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這將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波動。 在8月1日的小港廠區中元祈福典禮上,翁朝棟強調,今年以來疫情對中鋼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從去年11月開始連續九個月出現虧損,這是中鋼自建廠以來首次面臨如此嚴重的虧損危機。然而,7月份鋼鐵市場出現反轉,中鋼於8月21日推出10月和第四季雙漲盤,訂單需求目標270萬公噸預計將達標,並有望在8月份提前扭虧為盈。 根據數據,中鋼8月份內外銷出貨量達112.5萬公噸,其中中鋼自有品牌出貨量為77.7萬公噸,優於預期目標。中鴻(2014)8月份出貨量達22萬公噸,也優於7月份的18.5萬公噸,表現亮眼。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8月份單項產品出貨量中,棒線出貨量較目標高出2.1萬公噸,顯示國內下游需求逐漸回復正常。 中鴻財務副總羅嘉文指出,8月份出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熱軋廠在7月底完成歲修,以及部分外銷鋼品因7月份裝船作業受豪大雨影響而遞延至8月份出貨。羅副總預計,中鴻也有機會在8月份扭虧為盈。 翁朝棟透露,公司於9月1日進行了組織調整,取消了風電事業委員會,並將風電事業交由中鋼興達海基和中能公司負責。此外,中鋼將於明年元旦起積極推動「高質化鋼廠和綠能產業」,並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在與越南河靜鋼廠的合作方面,翁朝棟表示,雙方於8月底簽訂了提貨計價公式,這是中鋼與台塑(1301)均同意的計價方式,並希望以此取代近年來的協商取料方式。黃建智進一步解釋,這種計價方式參考了中鋼與日本住金鋼鐵簽訂的和歌山高爐廠供料合約,旨在建立長期合作的計價方式,並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為中鴻提供穩定的料源。
台灣中鋼昨(1)日舉辦了中元普度祈福祭祀,董事長翁朝棟在活動中透露,由於鋼市轉好,中鋼有機會在8月提前轉虧為盈,結束連續九個月的虧損。翁朝棟強調,中鋼積累了足夠的動能,將會啟動精緻鋼廠等改革措施,以「彎道超車」的策略鞏固競爭優勢。市場法人也認為,中鋼轉虧為盈的表現,將帶動鋼鐵類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投資價值看俏。
翁朝棟指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包括新日本制鐵和南韓浦項鋼鐵事業都面臨嚴峻考驗。中鋼自去年11月至今年7月連續九個月虧損,但在8月31日的單月報表上,獲利的可能性非常高。鐵礦價格創六年多來新高,中鋼連續數月調漲鋼價,第四季鋼品銷售目標達270萬公噸,對營收獲利大有助益。
翁朝棟強調,7月是景氣轉折點,也是中鋼損益兩平的關鍵時刻,8月有望小賺,9月全面轉虧為盈,第四季將一路旺到年底。對於未來,翁朝棟呼籲中鋼要思考如何在困難環境中勝出,並實施「彎道超車」策略,鎖定高品級鋼材,朝精緻鋼廠目標邁進,預定2021年1月1日為中鋼精緻鋼廠元年。同時,將整合中鴻、中龍資源,並與海外鋼鐵事業協同,全面提升競爭力。
市場法人分析,全球鋼市在後疫情時期表現亮眼,鐵礦和廢鋼價格都呈現上升趨勢。中鋼轉虧為盈後,宣告鋼鐵類股進入全新局面,包括平板鋼的中鋼、中鴻、燁輝、盛餘,條線廠燁興、春雨,電爐鋼筋廠海光、豐興、威致、東鋼等,近期表現亮眼,中長期投資效益受到關注。
法人表示,龍頭廠中鋼轉虧為盈,凸顯鋼鐵類股將進到全新的發展,中長期投資價值看俏。昨天中鋼收盤20元,漲0.1元。
翁朝棟說,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工作與生活都受到影響,新日本制鐵罕見的連續二年虧損,南韓浦項鋼鐵事業同樣面臨嚴峻考驗。中鋼從去年11月至今年7月,已連虧損九個月,但是在8月31日關帳的單月報表上,喜見8月獲利的可能性相當高。
目前鐵礦價格達每公噸128美元,創六年多來新高,中鋼連續數月調漲鋼價,第4季行情全面走揚,並獲得客戶正向反應,第4季鋼品銷售270萬公噸的目標將可達陣,對營收獲利大有助益。
翁朝棟表示,整體歸納7月是景氣轉折點,也是中鋼進到損益兩平的關鍵,8月有望小賺,9月全面轉虧為盈,第4季一路旺到年底。
翁朝棟對現場的核心幹部以及工會成員說,依目前情勢觀察,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境有可能是常態,中鋼要思考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勝出,「彎道超車」的策略,就是不能再從事物美價廉的競爭,一定要鎖定高品級鋼材,朝精緻鋼廠目標邁進,預定2021年1月1日起是中鋼精緻鋼廠元年。一般鋼材方面,則整合中鴻、中龍資源充分供應,並且協同海外鋼鐵事業,全面提升競爭力。
法人分析,全球鋼市在後疫情時期多有表現,國際上除了鐵礦行情走揚外,廢鋼價格同樣漲多跌少,高成本推升鋼價的能量強勁。中鋼轉虧為盈後,宣告鋼鐵類股進到全新局面,包括平板鋼的中鋼、中鴻、燁輝、盛餘,條線廠燁興、春雨,電爐鋼筋廠海光、豐興、威致、東鋼等,近期表現亮眼,中長期投資效益受到注目。
此外,中鋼與河靜鋼廠已簽訂提貨計價公式,未來中鴻(2014)將 有穩定料源,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可降低營運成本波動。
中鋼1日在小港廠區舉行中元祈福典禮,翁朝棟表示,今年以來受 到疫情衝擊,造成中鋼自去年11月起至今年7月,連續九個月發生虧 損,這是中鋼建廠以來面臨罕見的虧損危機,但7月鋼鐵景氣反轉向 上,中鋼於8月21日開出10月和第四季雙漲盤,第四季訂單需求目標 270萬公噸可望順利達標,預期8月有機會提早轉虧為盈。
中鋼8月內外銷出貨含旗下中龍鋼鐵鋼品,達到112.5萬公噸,其中 ,中鋼占77.7萬公噸,優於規劃目標,且中鴻(2014)8月出貨達到 22萬公噸,也優於7月的18.5萬公噸,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8月單項產品出貨中,已見棒線出貨較 目標高出2.1萬公噸,足見國內下游需求逐漸回復正常,且8月內銷較 目標量多出8.2萬公噸,其中包含扁鋼胚增加5萬公噸,外銷則較目標 少約2.4萬公噸,主要為8月底接連豪大雨,以致影響裝船作業。
中鴻8月出貨量為22萬公噸,較7月出貨18.5萬公噸,增加3.5萬公 噸,其中內銷量居多。對此,中鴻財務副總羅嘉文表示,主要是熱軋 廠於7月底順利完成歲修,以致8月出貨順暢,加上有一些外銷鋼品因 7月來不及裝船,遞延到8月才出貨,是8月出貨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鴻8月出貨增加,再加上8月鋼價走揚,法人認為,中鴻也有機會 8月就轉虧為盈。
翁朝棟指出,9月1日公司組織有了一些變革,取消風電事業委員會 ,未來風電事業將由中鋼興達海基和中能公司取代;且中鋼也將於明 年元旦起,積極推動「高質化鋼廠和綠能產業」,並將引進先進技術 到製程,來提升生產效率。
此外,翁朝棟表示,中鋼曾於2015年和越南河靜鋼廠簽訂投資協議 書,近期有重大突破,雙方於8月底簽訂提貨計價公式,這是中鋼和 台塑(1301)均同意,且比照中鋼當年投資日本住金和歌山高爐廠簽 訂長期供料的計價方式,可望取代近年來的協商取料方式。
對於中鋼與台塑簽訂計價方式,黃建智進一步表示,主要是考量中 鋼與日本住金鋼鐵簽訂的和歌山高爐廠供料合約有一套計價方式,長 期來運作順暢,因此中鋼與河靜鋼簽訂的計價公式,也希望能建立長 期合作的計價方式,未來提貨主要包括扁鋼胚、小鋼胚、熱軋及線材 等產品,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期望提供中鴻有穩定的料源。
近期鋼鐵市場熱鬧非凡,國際鐵礦砂價格飆漲,廢鋼原料也走揚,這股趨勢讓鋼胚半成品價格跟著上漲。中龍鋼鐵(2002)集團看準這波機會,於25日宣布自9月1日起,將H型鋼產品價格調漲600元,漲幅約2.8%。這一調價行動也引發了業界關注,另一大廠東鋼(2006)也跟進表示,將在近日內跟著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 中龍鋼鐵表示,這次調價的原因不僅是國際鋼鐵原料和半成品價格上漲,還因為國內大鋼構廠市場需求轉強,導致中龍的H型鋼供料量增加。該公司單月銷售量在3.5~4萬公噸左右,較之前有所增加,估計全台銷量增加5%。為了適度反映成本和市場行情,中龍決定調漲H型產品價格,每公噸約2.2萬元。 對於中龍的調價,東鋼也表示理解,並指出這次調價主要是因應原料成本上漲。該公司預計將在近日內進行開盤檢討,並預計9月的H型鋼產品價格將會跟著上漲,每公噸將調漲600元。 雖然近期天氣和營建工人短缺影響了出貨速度,但對於整體公司運作影響不大。市場估計,東鋼單月H型鋼出貨量在4萬~4.5萬公噸左右,表現穩定。
受中龍產品漲價激勵,另一大廠東鋼(2006)也表示,近日內將跟著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每公噸也可能調漲600元,來反映原料成本。
中龍表示,近來除了國際鋼鐵原料和半成品價格紛紛上漲,帶動生產成本增加外,國內大鋼構廠市場的需求也轉強,導致中龍的H型鋼供料量有增加的趨勢,單月銷售量在3.5∼4萬公噸左右,較之前略增一些,估計全台銷量增加5%,為適度反映成本和市場行情,該公司決定9月1日起,調漲H型產品價格,每公噸漲600元,漲後流通行情每公噸約2.2萬元、漲幅約2.8%。
對於中龍的漲價舉動,另一大廠東鋼表示,主要是原料成本上漲影響,該公司近日內將會開盤檢討,預料9月的H型鋼產品價格將會跟著上漲,每公噸將調漲600元,適度反映原料成本。
至於需求方面,近來受到天候和營建工人短缺影響,出貨上稍有遲緩的情況,但對整體公司運作影響不大。市場估計,東鋼單月H型鋼出貨量在4萬∼4.5萬公噸左右。
隨著出口需求不斷攀升,中鋼(2002)在7月份的合併營收達到了246.88億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3.22%,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76%,但這已經是自5月份以來的單月新高。截至7月底,中鋼的累計合併營收為1,752.17億元,年減幅為21.03%。展望未來,市場分析師預測,第三季隨著鋼價逐月上漲,加上出貨量的順暢,中鋼下半年的營運表現將逐月提升。 在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背後,中鋼的龍門鋼鐵部門功不可沒。7月份,中龍鋼鐵的出貨量達到了33.7萬公噸,比上個月增加了4萬公噸,這一成績對於整體營收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也對此表示,7月份合併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單月出貨量的顯著增加。 不過,其他子公司如中鴻(2014)的表現則略顯黯淡。該公司在7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6.11億元,比上個月下降了12.29%,年減幅達到27.78%。截至7月底,中鴻的累計合併營收為205.6億元,年減幅為24.38%。中鴻的單月出貨量為18.5萬公噸,比上個月減少了3.3萬公噸,這對其營收產生了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中鋼在7月份的表現值得稱讚,龍門鋼鐵的出貨量增長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營收。雖然中鴻的表現略顯不足,但整體而言,中鋼的未來發展前景仍然被看好。
此外中鴻(2014)7月合併營收為26.11億元、月減12.29%、年減27.78%,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205.6億元、年減24.38%。
對此,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7月合併營收較前一個月增加,主要是中鋼單月出貨量為86.4萬公噸,較上月大增12.8萬公噸,中龍鋼鐵7月出貨量為33.7萬公噸,月增加4萬公噸,至於中鴻單月出貨量為18.5萬公噸,月減3.3萬公噸,合計只增加13.5萬公噸,加上中鋼7月鋼價稍有拉高所致。
【鋼鐵業動態】 哇塞,最近鋼鐵市場真是熱鬧非凡啊!中鋼(2002)7月份的出貨量可是大增,比預期的目標增長了16.4%,真的是超級旺呢!而且鐵礦行情也是一片看好,單周漲幅超過了8%,每公噸鐵礦價格竟然高達118美元,創下一年多來的新高,這個價格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下游的主力廠家,像是燁輝、裕鐵、盛餘,他們的外銷接單量也是轉強,整個市場看起來都還是穩定復甦中。法人們分析,這個鋼鐵市場的表現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後續還是有很大的表現機會,但是大家也要密切關注這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復燃現象哦。 中鋼的股價在7月7日收盤時是19.95元,比前一天下跌了0.15元。不過,別看它下跌了,中鋼7月和龍鋼的含鋼胚出貨量可是共計達到了120萬公噸,比目標的103.2萬公噸還多了16.4%,七大類鋼材全部都有成長,內銷和外銷都顯著增加。 中鋼的官員表示,現在的出貨氣氛已經比6月份明顯強勁了,預計8月份的出貨量也會在客戶提貨意願增加的情況下繼續成長。 但話說回來,鐵礦價格的漲勢也是讓人擔心,單周漲幅超過了8%,每公噸價格創下新高。市場開始有點擔心,認為鐵礦原料再漲的難度會增加,尤其是疫情有復燃的跡象,讓專家們都很擔憂。中鋼透過減產等措施,力求鋼價不跌,當前最大的戰略就是努力挺過第四季。 法人們也指出,中鋼已經連續虧損了八個月,第四季是轉虧為盈的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出差錯。如何在這個多變的國際行情中守住基本盤,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鋼的專家們還提到,今年初的鋼市向好格局被疫情徹底摧毀,但是透過防禦進口鋼材、維護產銷秩序,最近幾個月還是努力將鋼價維持在上坡路。但是由於疫情,全球用鋼行業大面積停工、停產,導致鋼鐵需求短時間內快速減少,特別是國際汽車工業的鈍化、海外買家觀望,對外銷鋼廠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當鋼市產銷受挫時,國際鐵礦價格卻持續走高,但「鐵礦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隨著各主力礦場產銷恢復正常,鐵礦石供應格局也逐漸轉為寬鬆,未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甚至可能適度回跌進行橫向整理。一旦鐵礦原料開始調節,鋼價上漲將面臨瓶頸,鋼材價格或有相對回落的可能。
法人分析,鋼市表現受到矚目,鋼鐵類股後續有表現機會,但是要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復燃的現象。中鋼7日股價收19.95元,跌0.15元。
中鋼與中龍7月含鋼胚出貨共120萬公噸,與目標103.2萬公噸相比增加16.4%,七大類鋼材全面成長,其中內銷增加12萬餘公噸,外銷增4.5萬公噸。
中鋼表示,以目前的整體出貨氣氛來看,已較6月明顯轉強,預期8月出貨應也可在客戶提貨意願較為順暢下再度成長。
另一方面,鐵礦單周大漲逾8%,每公噸118美元創一年多來新高價,市場開始居高思危,普遍認為鐵礦原料再漲難度增加,尤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復燃現象,更令專家焦慮,中鋼透過減產等措施,力求鋼價維持不墜,當前以挺過第4季為最高戰略。
法人表示,中鋼已連虧八個月,第4季是轉虧為盈關鍵,不容有閃失,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國際行情中守住基本盤,是關鍵成功因素。
中鋼專家指出,今年初鋼市向好格局被疫情徹底摧毀,透過防禦進口鋼材、維護產銷秩序,最近幾個月勉力將鋼價撐在上坡路。但疫情造成全球用鋼行業大面積停工、停產,致鋼鐵需求短期快速減少,尤其國際汽車工業鈍化、海外買家觀望,對外銷鋼廠帶來龐大壓力。
鋼市產銷受挫之際,國際鐵礦價格持續走高,但「鐵礦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隨著各主力礦場產銷進到正軌,鐵礦石供應格局逐漸轉為寬鬆,未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甚至不排除適度回跌進到橫向整理,鐵礦原料一旦開始調節,屆時鋼價上漲會面臨瓶頸,鋼材價格或有相對回落的可能。
中鋼集團在6月份的財務表現中,成功將合併稅前淨損縮減至2.24億元,這是自2019年11月以來單月虧損的新低點。雖然上半年合併稅前淨損達到38.19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24元,但法人普遍認為,中鋼已經在努力奮戰,並有望在第三季實現由虧轉盈的轉變。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解釋,6月份的虧損大幅縮減,主要得益於中鋼、中龍鋼鐵及中鴻鋼鐵的鋼品出貨量大增,以及旗下子公司中鋼構處分大陸崑山廠所帶來的3億元處分利益挹注。他強調,目前市場情況仍有三大變數,包括大陸洪災後的重建需求、全球疫情解封後的市場開放,以及第四季市場預期的轉好,這些都將對中鋼的營運產生正面影響。
中鋼在6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39.17億元,月增3%,營業淨損為4.64億元,合併稅前淨損為2.2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14元。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505.28億元,年減21%,營業淨損為34.16億元,合併稅前淨損為38.19億元,創下102年來同期新低。
具體到各子公司的出貨量,6月中鋼本身出貨量達到73.64萬公噸,月增6,000公噸;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高達40.5萬公噸,月增5.3萬公噸;中鴻鋼鐵出貨量達21.8萬公噸,月增5.5萬公噸。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公司在努力提升產量,以應對市場的挑戰。
對於6月虧損大幅縮減,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主要是中鋼、 中龍鋼鐵及中鴻(2014)單月鋼品出貨量大增,單月合計較5月大增 11.4萬公噸,且受惠旗下子公司中鋼構處分大陸崑山廠的一筆處分利 益3億元,已在6月入帳所致。
對於中鋼6月虧損是否到達谷底,楊岳崑說,目前只能說最壞情況 已接近谷底,但是否很快逆勢反轉,仍需要看整體市場狀況,不會馬 上呈現V字型反彈,但預期營運將會往上好轉,一切仍必須視出貨情 況而定。
他認為,最主要目前整體市場仍有三大變數,包括大陸洪災過後, 伴隨重建需求增多,大陸鋼廠可能改產鋼筋等建築類鋼材,相對平板 類鋼品生產減少,將可能造成平板類鋼材缺貨,對中鋼出貨就較為有 利。
其次,各國陸續解封後,除非疫情反轉加重,否則很難長期維持封 城狀態,隨著市場逐漸開放,需求自然跟著增加,近來包括歐洲市場 客戶詢單有逐漸增加情形。另外市場預期第四季往好的方向好轉的機 會大增,有助於鋼價持續穩定向上,屆時營運也將跟著好轉。
中鋼6月合併營收239.17億元、月增3%,營業淨損4.64億元,合併 稅前淨損為2.2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1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 為1,505.28億元、年減21%,營業淨損為34.16億元,合併稅前淨損 為38.19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24元,創102年來同期新低。
中鋼表示,6月中鋼本身出貨量達到73.64萬公噸,月增6,000公噸 ,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高達40.5萬公噸,月增5.3萬公噸,另中鴻鋼 鐵出貨量達21.8萬公噸,月增5.5萬公噸,合計增加11.4萬公噸。
中鋼鋼鐵近況堪憂,疫情與外銷影響連續七個月虧損!
受新冠疫情影響,台灣中鋼鐵(2002)近期財務表現受到衝擊,5月份合併稅前淨損達5.34億元,創下近三個月單月虧損新高。截至前五月,合併稅前淨損累計35.9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22元。雖然法人預期隨著疫情緩和與內銷價格調漲,第三季營運有望逐漸回穩,但中鋼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指出,5月份的虧損除了因鋼品內銷價格下跌外,還與中鋼、中鴻(2014)及中龍鋼鐵(以下簡稱中龍鋼鐵)的鋼品銷量銳減有關。合計較4月減少17.5萬公噸,加上平均單價也較去年同期偏低,使得虧損額度較前一個月增加。
中鋼於22日公布,5月份合併營業淨損3.67億元,月增79%,年減120.49%。單月合併稅前淨損為5.3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03元。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業淨損29.51億元,年減131%,合併稅前淨損35.94億元,年減140%,每股稅前淨損約0.22元。
在銷售方面,5月份中鋼單月出貨量僅73萬多公噸,較前一個月大減12.8萬公噸;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也只達到24.7萬公噸,較前一個月減少4.5萬公噸;中鴻單月出貨量16.3萬公噸,較前一個短少2,000公噸。此外,每公噸平均單價去年同期下降1,500~1,800元,進一步壓縮獲利空間。
未來展望,法人認為,隨著疫情趨緩、國外市場陸續解封,以及中鋼7、8月內銷盤價調漲,預期6月營運將達到谷底,7月起營運有望逐漸走出低潮,並有逐月轉好的趨勢,9月甚至有機會提早轉虧為盈。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5月仍呈現虧損情況,除了當月鋼品內銷價走跌外,也與中鋼、中鴻(2014)及中龍鋼鐵單月鋼品銷量銳減有關,合計較4月減少17.5萬公噸,再加上平均單價也較去年同期偏低,致使虧損額度較前一個月略增一些。
中鋼22日公告,5月合併營業淨損3.67億元、月增79%、年減120.49%,單月合併稅前淨損為5.3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03元。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業淨損29.51億元、年減131%,合併稅前淨損35.94億元、年減140%,每股稅前淨損約0.22元。
中鋼表示,5月內銷盤價,各項產品平均每公噸下跌300元外,中鋼單月出貨量僅73萬多公噸,較前一個月大減12.8萬公噸;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也只達到24.7萬公噸,較前一個月減少4.5萬公噸;中鴻單月出貨量16.3萬公噸,較前一個短少2,000公噸,再加上每公噸平均單價去年同期下降1,500∼1,800元,大幅壓縮獲利空間。
展望未來,法人表示,隨著疫情趨緩,和國外市場陸續解封,再加上中鋼7和8月內銷盤價都調漲價格,預期6月營運將到達谷底,接著7月起營運將逐漸走出低潮,且有逐月轉好的趨勢,甚至9月有機會提早轉虧為盈。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表示,除了中鋼銷給中鴻的鋼胚數量減少外,也受到梅雨季影響,鋼品出貨受阻,加上國外因疫情鎖國封城,整體需求也大為減少,導致5月鋼品出貨量大減。
中鋼估計,5月內銷出貨量減少約3.8萬公噸,外銷則少約1.2萬公噸。
中鋼1日股價上漲0.30元,收在20.10元,成交量2.27萬張。
中鋼表示,5月出貨量含鋼胚半成品,共計97.7萬公噸,其中內銷占62.8萬公噸,外銷占34.9萬公噸,其中中鋼出貨含鋼胚半成品為73.0萬公噸,中龍24.7萬公噸。
中鋼指出,隨著各大經濟體陸續解封,與加速重啟、振興經濟措施下,國內成長動能將可逐漸恢復,且台灣企業營運環境穩定,加上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兆元投資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產業等擘畫,民間及國際大廠將持續加碼投資台灣,對台灣鋼鐵產業也是長期利多。
展望未來,法人表示,伴隨疫情趨緩,與大陸等地企業復工率逐漸提升,再加上各國逐漸解封,預期下半年鋼品市場需求將日益增加,中鋼出貨量可望逐漸提高。
此外,對於中鋼興達海基公司承製的套筒式水下基礎工程,伴隨疫情趨緩,與西班牙技術人員將於短期內陸續前來台灣,預期今年承製的數量,很有機會達到五座目標,較之前規畫的只能承製一座,大幅增加,增添營運動能。
為積極響應政府推動的零廢棄循環經濟政策,台灣知名鋼鐵企業中龍鋼鐵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注重品質,更在環保上不遺餘力。該公司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在廠內進行回收,並與廠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目前副產物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已達99.5%,同時對於各種副產物的品質與流向進行自主管理,展現出對環保的嚴謹態度。 特別是,中龍鋼鐵一貫化作業煉鋼廠特有的轉爐石,據國內外研究發現,這種石頭可以廣泛應用於水泥生料,不僅減少了天然礦石的开採,還降低了水泥生產成本,並對減碳產生積極影響。這種石頭還可用作道路建設、土木與港灣工程材料,用途廣泛。 鋼鐵生產過程中,水資源的使用是關鍵。中龍鋼鐵在廠房設計上採用最佳調度模式,並實施完善的节水措施,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製程廢水在廠內進行多層次回收再利用,每滴水資源可循環利用達4次,目前製程用水回收率已達98.66%以上。此外,該公司還利用製程中的蒸氣、燃氣及熱能進行自主發電,廠內電力自主循環率超過80%。 在空氣污染防制方面,中龍鋼鐵在原料堆置場建置了17米高的防塵牆與自動灑水系統,原料輸送採用密閉式系統,並設置了袋式集塵器、靜電集塵器、脫硫與脫硝等設備,大幅降低了排放的粒狀物、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表現出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中龍鋼鐵並無燃煤製程,所使用的冶金煤主要用於煉焦製程,並生產高品質鐵水。為了環保儲存冶金煤,該公司在臺中市政府公布相關條例前,已投入103億元啟動原料堆置場室內化工程,興建國內首例跨距超過100米的單一建築物,將冶金煤全部移入室內堆置,展現對環保的承擔。 自建廠以來,中龍鋼鐵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在生產製程中導入高效能、環保、節能設計,並使用低污染性原(物)料與燃料。該公司投資超過326.3億元,建置各項污染防制設備及環保設施,並將持續關注先進技術的發展,不斷提升環保水準,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朝資源永續的願景目標邁進。
其中,一貫化作業煉鋼廠特有的轉爐石,在國內外研究顯示可廣泛使用在水泥生料上,藉此減少天然礦石開採、降低水泥生產成本,間接達到減碳效益,亦能做為道路建設、土木與港灣工程材料。
鋼鐵生產雖需耗費大量水資源,但中龍於建廠設計即採行最佳調度模式,利用各類能資源完善節水措施,確保水資源更有效使用,例如製程廢水於廠內進行多層次回收再利用,讓每滴水資源反覆循環利用達4次,目前製程用水回收率高達98.66%以上。此外,亦運用製程中蒸氣、燃氣及熱能進行自主發電,現廠內電力自主循環達80%以上。中龍在資源利用上的各項努力,於多項實際節能數據顯示成果,祈達到「使用者滿意、社會大眾安心、資源永續應用」目標。
在空污防制方面,中龍原料堆置場建置17米高防塵牆與自動灑水系統,原料輸送亦採密閉式系統,加上製程設置袋式集塵器、靜電集塵器、脫硫與脫硝等空污防制設備,再減少排放粒狀物65.8%(1,601噸/年)、硫氧化物41.9%(1,715噸/年)及氮氧化物34.6%(1,298噸/年)大幅超越原設廠承諾值。
此外,中龍並無燃煤製程,當前所使用的冶金煤主要用在煉焦製程,產製的焦炭與球結礦、塊鐵礦及燒結礦等原料,投入高爐製程中產製高品質鐵水。為能更妥善、環保方式儲存冶金煤,中龍在臺中市政府公布「臺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前,已率先投入103億元啟動原料堆置場室內化工程,興建國內首例跨距大於100米規模的單一建築物,雖然工程浩大且過程艱辛,但中龍自107年12月起已將冶金煤全部移入室內堆置,為環保貢獻心力。
中龍自建廠即採最佳可行控制技術,生產製程皆導入高效能、環保、節能設計,使用低污染性原(物)料與燃料,且投資金額超過326.3億元,建置各項污染防制設備及各類環保設施。未來亦將持續關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的發展,導入先進技術或環保改善措施,不僅做好自身良好管理之責,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朝資源永續的願景目標邁進。
擺脫污名
重資推動環保改善
中鋼自民國66年建廠起,即非常重視節能環保工作,陸續投資各類環保設施,更將「節能環保」納入公司願景,積極投入各項環保改善計畫。累計至108年底,環保投資金額高達709.6億元,粒狀物減量91.25%、硫氧化物減量75.9%、氮氧化物減量58.31%、揮發性有機物減量77.45%。
中鋼粒狀物排放與國外鋼廠比較,108年1至 12月約為0.24kg/公噸-鋼胚,低於德國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鋼廠(0.302kg/公噸-鋼胚)及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鋼廠(0.61kg/公噸-鋼胚)等世界一流鋼鐵企業。
此外,中鋼積極配合高雄市政府秋冬季減排政策,108年9月至109年3月主動安排主要製程降載及生產設備歲修,預計共可減少粒狀物132.74公噸、硫氧化物522.48公噸、氮氧化物378.03公噸及揮發性有機物15.36公噸的排放量。
中鋼基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近3年來,更加大力度進行各項環保改善工程,例如108年完成燒結礦自動化封閉式建築工程,並持續推動各項環保改善措施,包含加熱爐設備改造、熱軋鋼帶工場加熱爐設備更新、第一轉爐工場集塵設備更新及燒結增設脫硫設備等空污改善計畫,可再減少粒狀物排放量119.95公噸、硫氧化物806.7公噸及氮氧化物15.7公噸。
積極減碳
總量達6.6萬公噸
中鋼公司於105年結合集團子公司 ,包含中宇環保工程公司、中鋼炭素化學公司及中龍鋼鐵公司等,共同成立太陽能電業公司-「中鋼光能公司」,並投資42億元建置太陽光電設備,所設置的太陽能光電板實際總發電量,截至108年底,已超過1.25億度,總減碳量已達約6.6萬公噸,相當於17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此外,政府目前以綠色能源作為首要之能源發展主軸,積極發展風電產業,將於114年完成5.5GW離岸風電總裝置量目標,中鋼呼應政府推動的離岸風電政策,不僅成立「興達海基公司」,在高雄興達港建立水下基礎結構的製造產線,也攜手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開發中能風場,幫助台灣建立風電產業能量、創造綠能商機及提升就業機會,以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雙贏結果。
臺灣鋼鐵產業已是兆元產業,為滿足國內鋼鐵需求及穩定供應高品質鋼品給予廣大下游用鋼客戶,並配合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工程、離岸風力發電等經濟發展政策,中鋼必須同時維持營運與進行設備更新,加上中鋼是上市公司,需逐年編列預算,因此採分階段方式逐步推動相關環保改善工程。例如,108年5月6日中鋼董事會通過投資70.178億進行「新建煤礦封閉式建築第一期工程」,並已開始動工。
「新建煤礦封閉式建築第一期工程」自起初規劃時,即面臨許多困難及嚴峻挑戰,「新建煤礦封閉式建築」外觀係大跨距鋼構棚架,建築內部將建造34個倉格來堆存原料,整體長度735公尺、寬度128公尺,高度60公尺(約20層樓高),占地約9.4公頃,相當於3座大巨蛋棒球場規模,加上需在既有煤礦儲存場內進行施工,工法技術極度複雜,工程難度也相當高,但中鋼也已經一一克服,顯示出致力環保改善的決心及執行力。
清潔生產
砸百億改善設備
此外,即使全世界一貫化作業鋼廠約70%的煉焦爐採濕式淬火設備(CWQ),美國及加拿大鋼廠的煉焦爐全都採用CWQ,歐洲現有鋼廠煉焦爐CWQ亦高達92%,中鋼為精進「環境管理」與「清潔生產」之目標,於今(109)年3月23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新臺幣94.287億元的「煉焦爐及乾式淬火設備建造第一期工程」設備投資案,計畫採用高約7.6m的先進煉焦爐,搭配高效率乾式淬火設備,提升廢熱能源回收並降低排放,對環境及節能做出具體貢獻。
中鋼將持續與世界一流鋼廠交流,引進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並持續以滾動方式,逐年檢討空污減排計畫,以降低排放,期能提升台灣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希望在經濟發展和環保建設上,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不僅為在地環境保護貢獻心力,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北訊】近來台灣金融市場可是熱鬧非凡,各大企業紛紛發行公司債,搶攻低利資金市場。4月份的發行金額驚人,竟然達到1,054.5億元,是第一季發行總量598.38億元的1.76倍!這股熱潮讓台積電、台電、台泥等大企業都加入發債行列,單月發行金額都破200億元,還有日月光控股發債百億元以上。
根據櫃買中心統計,4月份發行的大規模公司債個案中,台積電、台電、台泥等都是佼佼者,金額都超過200億元。此外,日月光投控也有百億元發行,統一、亞泥、和潤、遠東新等公司則在60~85.5億元之間,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個案。
券商主管分析,這波發債潮主要因為央行降息底定,企業搶進發債籌資,降低資金成本。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除了節省成本外,還有企業先搶先赢的意味。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央行為救市降息1碼,市場資金過剩,利率下殺也帶動公司債發行熱潮。
央行3月降息以來,5年及10年期公債標售利率均創下史上最低,分別為0.437%及0.508%。對於信用評等為AAA的台積電及台電來說,發行的公司債被市場定位為「類公債」,4月份台積電5年期票面利率降至0.52%,台電7年期為0.56%,兩公司10年期票面利率也降至0.6%及0.58%,相比第一季同期限票面利率,省下至少4、5個基本點。
不僅如此,4月份其他大型指標公司債,如台泥、日月光投控、統一企業、亞泥、和潤及遠東新等,5年期票面利率約0.56~0.7%,普遍創下最低紀錄。券商預計,市場利率將持續下探,如果疫情持續延燒,公司債成本可能還會再降低。
另外,最新標售的中油177億元公司債,5年、7年、10年及15年期得標利率分別為0.52%、0.58%、0.61%、0.72%,都創下新低水準。而中龍鋼鐵50億元5年期公司債得標利率僅0.73%,預計5月初發行。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台灣企業在低利環境下,積極進行資金籌措,為未來發展蓄勢待發。
趁利率低檔搶錢。券商指出,統計4月以來已有逾千億元(1,054.5億元)公司債發行潮出籠,為第一季合計發債總量598.38億元的1.76倍;其中台積電、台電、台泥發債金額都逾200億元,日月光控股也發債百億元以上。
櫃買中心統計,4月發行大規模公司債個案,金額逾200億元的包括台積電、台電、台泥等,日月光投控也有百億元,其他統一、亞泥、和潤、遠東新等各在60∼85.5億元,還有一些規模相對小的個案。
券商主管認為,央行降息底定,企業搶進發債籌資,有利降低資金成本,面對經濟前景不佳,除了「省到就是賺到」外,也有好公司先搶現金部位的意味。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中央銀行第一季理事會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救市,使原本就過剩的市場資金進一步擴大,利率下殺也帶動公司債發行熱潮,企業紛以更低的成本進場籌資,券商主管表示,央行3月降息以來,5年及10年期公債標售利率均創下史上最低,「企業此時不發債,更待何時」。以最新一期5年及10年期公債標售為例,利率各下滑至0.437%及0.508%的空前低點。
券商主管解釋,信用評等為AAA的台積電及台電,發行的公司債一向被市場定位為「類公債」,4月台積電5年期票面利率降至0.52%,台電7年期為0.56%,二公司的10年期各降至0.6%及0.58%,與第一季同年期票面利率相較,省了至少4、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
4月大型指標公司債還有台泥、日月光投控、統一企業、亞泥、和潤及遠東新等,5年期的票面利率約0.56∼0.7%,普遍都是最低紀錄。
券商表示,現在市場利率「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如果疫情一直拖下去,不排除公司債成本還會再下探。
另外,最新標售的中油177億元公司債,5年、7年、10年及15年期得標利率各為0.52%、0.58%、0.61%、0.72%,也都創下新低水準。中龍鋼鐵50億元5年期公司債得標利率僅0.73%,預計5月初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