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昱展新藥預計24日上櫃掛牌,櫃買中心將於當日舉辦「昱展新藥生技(股)上櫃掛牌典禮」,於上午9時整進行「新股上櫃敲鑼」儀式,並邀請輔導其上櫃之證券承銷商及簽證會計師共同與會。昱展新藥承銷價150元,19日興櫃成交均價已經來到251.52元。
昱展新藥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新劑型新藥開發,2022年度營業收入為80萬元,稅後淨損為1,987萬元,每股虧損為0.35元;2023年前三季營業收入為80萬元,稅後淨損為2,481萬元,每股虧損為0.44元。
興櫃市場方面,藍新資訊將於23日登錄興櫃,為系統整合服務廠商,專精於大型核心系統之規劃及建置,提供企業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硬體基礎建設,在軟硬體整合上深具實力,且重視資訊安全防護下,提供客戶卓越的基礎資源規劃和應用支援;其服務項目包括全方位顧問諮詢和專業整合技術服務,為企業量身訂製應用架構和資源配置方案,致力於為客戶打造穩固且高效的核心系統架構。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國票、第一金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1元。
LINEPAY將於26日登錄興櫃,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電子資訊供應服務及資料處理服務等業務,致力於推動無現金支付與電子錢包服務,在台灣擁有超過1,200萬用戶及50萬處線上線下支付據點。LINEPAY開發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時與國內銀行合作,發行以LINE POINTS作為消費回饋的信用卡及簽帳金融卡,且針對合作商店推出LINEPAY好行銷服務,串連支付、金融、行銷發展完整的LINEPAY生態圈。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凱基、元大證券,興櫃認購價為348元。
台灣金融業競爭熱度持續升溫,國銀財管大戰將在2024年進入新階段。根據最新消息,至少有三家銀行即將加入財管2.0的競爭戰場。其中,元大銀行已於1月率先開辦財管2.0服務,華南銀行則預計在上半年加入,另外一家銀行也已遞交申請。元大銀行目標是成為財管2.0市場的前五大,並在3月份推出首款財管2.0產品。 財管2.0是針對資產超過1億元的高淨值客戶提供的專屬理財服務。截至目前,金管會已核准11家國銀承作財管2.0,其中九家已開辦,包括兆豐銀、上海商銀、中信銀、第一銀、合庫銀、國泰世華銀、瑞銀、玉山銀行及北富銀。統計至11月底,銀行財管2.0客戶數共6,836人,總資產管理規模(AUM)達8,261億元。 元大金控旗下的元大銀行,1月2日正式開辦財管2.0,成為兆豐金、國泰金、富邦金之後,第四家有兩張私人銀行執照的金控。元大銀行財管部協理尤秀貞表示,初期目標是培養150名專業人才,並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此外,元大銀行也將加強自製產品能力,預計在3月推出結構性商品及金融債券。 華南銀行則計劃在上半年開辦財管2.0,並推出專屬財富管理會員等級,提供高端客戶區隔化的尊榮服務。玉山銀行則持續加強結構性產品,提供多元高資產專屬產品,並計劃在1月底發行境外結構型商品,發行量達4,550萬美元,其中近8成為新戶。這些銀行的策略,都將為高資產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財管2.0即針對財力1億元以上高淨值客戶量身打造的理財服務,金 管會已核准11家國銀承作財管2.0,已開辦九家包括兆豐、上海、中 信、第一、合庫、國泰世華、瑞銀、玉山及北富銀,今年將有元大及 華南銀加入。統計至11月底,銀行財管2.0客戶數共6,836人,總資產 管理規模(AUM)8,261億元,前三大為中信銀1,717億元最高,其次 兆豐銀1,614億元,第三名合庫銀1,432億元。
元大金控繼旗下元大證券後,元大銀1月2日也正式開辦財管2.0, 為兆豐金、國泰金、富邦金以外,第四家有兩張私人銀行執照的金控 。目前元大銀億元客戶有數千人,但財管2.0初期策略不在拉高客戶 數。
元大銀財管部協理尤秀貞說明,初期設定兩大目標,一是首重人才 培訓,目標150人取得專業執照,包括CFT執照、信託規劃師、理財規 劃師及財管2.0課程執照,不只投資理財需求,還有財富傳承、家族 接班等,元大將建構專家團隊,並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
二是加強自製產品能力,首波在3月就會推出新產品,依序是結構 性商品及金融債券,也會與較早拿到財管2.0執照的元大證券合作, 共同推出結構性商品。
華南銀行去年就獲准開辦財管2.0,預計今年上半年開辦本項業務 ,已經規劃針對高資產客戶推出專屬財富管理會員等級,透過高端客 戶區隔化的尊榮服務以增加客戶黏著度,以更頂級的會員權益以及優 先服務提高客戶忠誠度。
觀察其他中大型國銀開辦現況,玉山銀行持續加強結構性產品,已 提供多元高資產專屬產品,包括高資產顧客專屬的海外債券,並發行 三檔外幣計價結構型金融債券,今年預計1月底由玉山香港分行發行 境外結構型商品,將為玉山第四次募集高資產專屬自製產品,發行量 達4,550萬美元,其中近8成新戶,且強調會持續豐富多元專屬商品, 滿足高資產顧客投資需求。
臺灣金融市場熱鬧非凡,剛剛落幕的「第十四屆台灣權王大賽」結果出爐,吸引了超過5,600名投資者報名,累積總買入金額更突破277.8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這場由工商時報主辦,多家知名券商協辦的權證比賽,再次證明了台灣權證市場的蓬勃發展。 這屆權王大賽,投資者們積極參與,累積參與人數接近56萬人,總買入金額高達近1,400億元。在眾多券商中,元大證券以積極推動競賽活動,總累積實動戶數最多的優異表現,榮獲「最佳績效獎」。不僅如此,元大證券還在「最佳動能獎」的評選中表現亮眼,實動率達到64.71%,顯示其市場活力十足。 其他券商也各展長才,群益金鼎證券獲頒「最佳卓越獎」,永豐金證券則榮獲「最佳旺市獎」,兆豐證券則以實動率最高,奪得「最佳動能獎」。中國信託證券、統一證券、國泰證券、凱基證券也分別獲得「最佳精進獎」、「最佳突破獎」、「最佳潛能獎」及「最佳業績獎」。 最讓人矚目的,當屬「權王大贏家」的比賽結果。一位在群益金鼎證券下單的參賽者,以6,831.9萬元的獲利金額奪得冠軍,還在永豐金證券下單獲利5,736.6萬元,總獲利金額高達1.25億元,創下權王比賽的新紀錄。這次的權王大賽,不僅是投資者們展現實力的舞台,也是台灣權證市場發展的一大里程碑。
2023年對台灣股市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雖然面臨通膨與升息的壓力,但幸運的是,AI創新技術的崛起為股市帶來一線希望,加權指數得以回升,權證市場交易熱絡,全年發行檔數更創下歷史新紀錄。然而,展望2024年,降息議題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對股市的多空埋下了許多不確定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大,投資人必須更加謹慎地應對市場變化。 在這波動中,權證投資成為一個吸引人的選擇。透過「以權代股」的方式,投資人可以專注於選股和時機,一旦方向選對,就能獲得數倍於普通股票的報酬。即便方向不對,權證也能提供有限的損失保護。選擇權證時,投資人應該選擇那些不會調降隱含波動率的權證,以避免因為波動率調降而造成的投資損失。 元大證券在這個市場中表現出色,長期以來提供優質的造市品質,並堅持不調降權證的隱含波動率。元大證券還會公開每檔元大權證的「造市委買波動率」,讓投資人能夠隨時掌握權證的合理價格,從而更加安心地進行投資和交易。
面對市場波動之際,正是善用權證投資的好時機,透過「以權代股 」操作,投資人只要專注選股、擇時進場,當看對方向,即可享有倍 數的報酬;若方向不如預期,也能獲得最大損失有限的保護。投資人 選擇權證時,務必挑選隱含波動率不會被調降的權證,才不會明明看 對方向,卻因為隱含波動率被調降,造成投資獲利縮水,甚至不賺反 賠。
元大證券長期提供優質造市品質,始終堅持不調降隱含波動率,並 公開每檔元大權證的「造市委買波動率」,可以隨時掌握權證合理價 ,讓投資人價格看得清,買賣更安心。
工商時報與證券商攜手推動權證市場,舉辦權王大賽第14年,開賽 至今近56萬人參與,累積總買入金額達近新台幣1,400億元,在本屆 台灣權王大賽中,八大券商推廣權證市場不遺餘力,群益金鼎證券以 「本屆權王大贏家得獎券商客戶、總報酬率最高」獲頒「最佳卓越獎 」;永豐金證券以「競賽報名人數最多、總買入金額最高」榮獲「最 佳旺市獎」;兆豐證券則以「本屆實動率最高,達64.71%」奪得「 最佳動能獎」;元大證券則以「積極推動競賽活動,總累積實動戶數 最多」,獲頒「最佳績效獎」。
此外,中國信託證券則因分公司績效優良,單一分公司實動戶數破 百,而獲得「最佳精進獎」;統一證券獲利金額成長率飆升,較上一 屆成長率為2.09倍,獲頒「最佳突破獎」;國泰證券實動戶數表現亮 眼,實動率較前次成長1.1倍,獲頒「最佳潛能獎」;凱基證券總買 入金額與報名戶數皆名列前茅,表現優異,獲頒「最佳業績獎」。
而每年皆備受期待的最大獎「權王大贏家」,本屆獲獎參賽者績效 再度技驚四座,由在群益金鼎證券下單的參賽者,以高達6,831.9萬 元獲利金額抱走冠軍,且因透過不同券商下單,同一參賽者更以在永 豐金證券下單獲利的5,736.6萬元順勢帶走亞軍頭銜,冠亞軍兩大獎 項全包辦,個人在本屆競賽中總獲利金額高達1.25億元、突破億元大 關,寫下權王新里程碑。
金控業界今年獲利大漲,股利可期!14家金控2023年合計自結稅後淨利達3,652.79億元,成長28.98%,創下歷史第三高獲利紀錄。其中,富邦金控以全年稅後淨利661.4億元,年成長近42%,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每股稅後盈餘(EPS)達4.81元,創下連續15年獲利冠軍。中信金控則以560.81億元的稅後純益,成長近67%,躍升為獲利金額第二大金控,並於去年再度超車國泰金,重返金控獲利亞軍之位。 在這波獲利漲潮中,證券子公司成長幅度最亮眼,14家金控中,有13家證券子公司,全年稅後共獲利453億元,年成長近70%。元大證券在這波行情中表現亮眼,全年稅後淨利近138億元,成為券商獲利第一大,貢獻元大金逾51%的獲利。銀行則在升息趨勢下成為獲利主力,14家金控下有13家銀行,稅後共賺2,553億元,年成長近12%,其中中信銀行以逾413億元的稅後淨利,貢獻中信金近74%的獲利。 此外,金控下9家壽險去年全計獲利623億元,雖比前一年少賺487億元,但產險子公司虧損已比前一年減少逾670億元。金控業界去年獲利亮眼,股利配發可期,投資者對於今年金控業的表現預期相當看好。
■中信金亞軍,超車國泰金
中信金控去年全年稅後純益560.81億元,較前一年大幅成長近67% ,成為金控獲利金額第二大,是2013年以來、即11年來中信金獲利再 度超車國泰金,擠進金控獲利前二位,中信金曾在2008年時拿下金控 獲利王,2010年金控獲利亞軍,僅次富邦金,去年則是再度拿下金控 獲利亞軍,全年EPS達2.82元,排名金控第三。
國泰金控因子公司國泰人壽去年匯兌成本較重、且實現較少資本利 得,全年金控稅後獲利515億元,排名第三,但亦較2022年時獲利成 長逾35%,EPS則為3.24元,排名金控第二。
■獲利多數可拿來配股利
去年全球股市大回升,多呈現兩位數上漲,債券殖利率、尤其是投 資等級公司債年底大幅下降,金控下壽險子公司2023年底淨值下未實 現損失多數比2022年底減少,壽險金控應可不用再增提特別盈餘公積 ,去年獲利可多數拿來配發股利,因此今年金控股利應可比去年更值 得期待。
■證券獲利成長幅度最大
2023年金控各子公司中,以證券子公司獲利成長幅度最大,因受惠 台股行情佳、交易量增,14家金控下有13家證券子公司,全年稅後共 獲利453億元,年成長近70%,元大金控下的元大證券全年稅後淨利 近138億元,是券商獲利第一大,貢獻元大金逾51%的獲利;其次是 開發金下的凱基證獲利近73億元,富邦金下的富邦證全年稅後賺70. 4億元,亦是金控獲利一大支柱。
而銀行在升息趨勢下是獲利主力,14家金控下有13家銀行,稅後共 賺2,553億元,年成長近12%,且貢獻金控獲利近70%,中信金下的 中信銀行全年稅後賺逾413億元,遙遙領先所有銀行,貢獻中信金近 74%獲利,其次是兆豐金下的兆豐銀行賺310億元,貢獻逾93%,國 泰金下的國泰世華銀全年賺290億元,亦是金控下銀行第三。
金控下9家壽險去年全計獲利623億元,比前一年少賺487億元,四 家產險子公司全計虧近16億元,已比前一年少虧逾670億元。
台股在2023年表現亮眼,整體上漲3,793點,讓股民每人平均賺得超過百萬元。雖然在12月台股經歷了震盪,但內地券商的獲利普遍下滑,不過台新證、國票證、福邦證(6026)還是逆勢成長。整體來看,元大證獲利達137.93億元,位居首位,群益證、統一證、兆豐證的全年獲利年增也超過2倍,讓整體業績迎來豐收的一年。 在12月,台股在經歷了11月的猛烈上漲後,轉而進入高檔震盪,整體上漲僅496點。券商自營部門獲利受到影響,但由於年底集團、投信作帳以及選舉行情的推動,台股交投依然熱絡,單月平均成交值達到3,138億元,創下8月以來的新高。這也幫助了國票證、福邦證、台新證在單月獲利上逆勢成長,分別月增46.56%、41.77%與15%。 福邦證在12月的自結稅後純益為1.12億元,比11月增加了41.77%。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2.02元,與2022年的每股虧損0.73元相比,大幅改善。福邦證券總經理林瑛明在法說會上表示,福邦證在2023年的所有業務單位獲利均比2022年有所提升,其中承銷和自營成長表現最為突出,全年IPO、SPO主辦案分別有9件及12件,並且還主辦了9件登錄興櫃案。 在2023年全年自結獲利的16家券商中,元大證以137.93億元的獲利位居第一,群益證以45.6億元的成績獨立券商之姿位居第二。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華南永昌證、玉山證、國票證、康和證的全年獲利也都超過10億元,範圍在10億至38.28億元之間。 群益證、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第一金證在2023年的獲利均比2022年翻倍成長,其中統一證全年稅後純益達28.79億元,年增2.95倍,群益證獲利年增2.89倍,成為獲利的「績優生」。康和證、致和證、福邦證、大展證、宏遠證等五家券商則因行情復甦而由虧轉盈,轉機題材受到關注。 展望2024年,隨著美國降息帶動資金回流新興股市,企業獲利預期將成長逾20%。電子業庫存去化成效顯著,「AI元年」市場需求增溫,加上台股本益比並未過高,內資資金動能將持續受到ETF規模擴張的激勵。國內券商普遍看好台股在基本面和資金面的雙重激勵下,將在2024年迎來良好的營運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盛大舉辦了「112年度中介機構頒獎典禮暨新上市家族聯誼會」,這是一場盛會,旨在增進新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之間的互動交流。會中,凱基證券榮獲IPO籌資金額及IPO市值兩大獎項,成為雙冠王;而元大證券和安侯建業則分別獲得了證券商及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本市場貢獻獎。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會上致詞,他強調未來證交所將加強市值擴大工作,對市值超過100億元以上的公司,將透過外資保銀及證券商帶領,吸引更多外資參與台股。此外,林修銘還提到,證交所將致力於發展數位、永續及生技產業聚落,並強調對ESG議題的重視。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以「AI」為題,呼籲證交所要敏捷調整策略,並以創新為未來主導產業經濟發展的主流。黃天牧還以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一書為例,鼓勵上市公司發展永續發展的哲學。 在獲獎名單方面,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由台新與凱基並列第一,中國信託第二名,元大及福邦並列第三。攜手同行獎-會計師事務所則由勤業眾信、資誠、安侯建業及安永等四家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分居第一名至第四名。邁向未來獎-IPO籌資金額前三名分別是凱基、福邦及華南永昌,IPO市值則是凱基、台新及福邦。推動創新獎則由元大、台新及福邦三家證券商及安侯建業及資誠兩家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獲得。
經歷2023年11月勁揚1,432點後,台股2023年12月轉趨高檔震盪, 僅小漲496點,券商自營部門獲利些微受阻,統計截至9日已公布自結 獲利的券商中,2023年12月獲利數字多較前月下滑;然受惠年底隨集 團、投信作帳及選舉行情催動,台股交投依舊熱絡,單月平均成交值 重返3,138億元,創8月來新高,也助攻國票證、福邦證、台新證單月 獲利逆勢成長,分別月增46.56%、41.77%與15%。
福邦證2023年12月自結稅後純益1.12億元,較11月增加41.77%, 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則達2.02元,較2022年每股虧損0.73元的 情況大幅改善,「每季獲利」目標也達陣。福邦證券總經理林瑛明先 前在法說會指出,福邦證2023年幾乎所有業務單位獲利均較2022年提 升,其中尤以承銷、自營成長最為強勁,全年IPO、SPO主辦案分別有 9件及12件,另還主辦9件登錄興櫃案。
若以2023年全年自結獲利觀察,在截至9日止已公布的16家券商中 ,仍由券商龍頭元大證以137.93億元居冠,群益證也獨立券商之姿繳 出45.6億元的不俗成績,暫居第二;而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 台新證、華南永昌證、玉山證、國票證、康和證全年獲利也均逾10億 元,介於10億∼38.28億元間。
其中,群益證、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第一金證2 023年獲利均較2022年翻倍成長,統一證全年稅後純益衝上28.79億元 ,對照2023年同期僅7.29億元,大幅年增2.95倍,群益證獲利也年成 長2.89倍,躍居獲利「績優生」;另康和證、致和證、福邦證、大展 證、宏遠證五家券商則受惠行情復甦助攻由虧轉盈,轉機題材熱。
展望2024年,隨美國將啟動降息帶動資金回流新興股市,企業獲利 也有望成長逾20%,加上電子業庫存去化有成、「AI元年」市場需求 增溫,加上台股本益比並未過高,內資資金動能也將持續受到ETF規 模擴張激勵,國內券商看好台股將受基本面、資金面激勵,樂看202 4年營運發展。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致詞表示,未來證交所將進一步就擴大市值努 力,對於市值100億元以上公司,藉由外資保銀及證券商帶領,吸引 更多外資機構參與台股,由法人帶動自然人投資台股。
其二、證交所將致力於數位、永續及生技的產業聚落,除持續維持 在ICT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外,藉由創新板及一般板拉升的力量,上市 企業由大帶小,孕育及引領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透過對ESG議題的 重視及加強投資人保護。
最後,台灣資本市場因有優秀上市公司參與,證交所持續致力於擴 大市值、增加資本市場動能及扶植新興產業等措施,期許台灣於亞洲 資本市場維持高度競爭力。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致詞時,以「AI」兩字A代表Agile(敏捷)、I 代表Innovation(創新),期許證交所對市場外在變動要隨時敏捷地 調整策略,且以創新作為未來主導產業經濟發展的主流;並以哈佛大 學哲學系教授桑德爾「成功的反思」一書,勉勵上市公司發展永續發 展的哲學,注重股東、員工、消費者、供應鏈、社區及環境等權益, 往ESG的方向發展。
此次獲獎名單:「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由台新與凱基並列第 一名; 中國信託第二名;元大及福邦並列第三名。
「攜手同行獎-會計師事務所」由勤業眾信、資誠、安侯建業及安 永等四家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分居第一名至第四名。
「攜手同行獎-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貢獻獎(本國企業):翰 辰及遠東聯合兩家法律事務所;資本市場貢獻獎(外國企業):協合 國際、建業及安侯三家法律事務所。
「邁向未來獎-IPO籌資金額」:凱基、福邦及華南永昌三家證券商 分居前三名。
「邁向未來獎-IPO市值」:凱基、台新及福邦三家證券商分居前三 名。
「推動創新獎-證券承銷商」:資本市場貢獻獎有元大、台新,以 及福邦三家證券商。
「推動創新獎-會計師事務所」:資本市場貢獻獎有安侯建業及資 誠兩家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博弘雲端科技公司(股票代號6997)今正式登錄興櫃,這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雲端整合應用與技術服務公司,將在元大證券的主持下,以每股79元的認購價格啟航。博弘雲端不僅是AWS、Google Cloud和Microsoft的夥伴,還在雲端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的實力。從2016年開始,它已連續8年獲得AWS原廠技術認證,並在2023年榮獲AWS SI Partner of the Year雙獎項殊榮,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家取得Google Cloud Security認證的雲端託管服務商。 該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雲端服務,並積極投入人才培養,建立專業技術服務能力。它擁有專門技術部門、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團隊及架構師團隊,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發展結合GenAI的雲端解決方案。博弘雲端以其厚實的技術實力和頂尖的維運團隊,在雲端架構優化、數據分析與資料安全等領域,為客戶帶來更多價值。 元大證券強調,博弘雲端的技術團隊擁有超過400張技術認證,並為全球超過2,000家客戶提供服務,涵蓋零售電商、高科技產業、製造業、媒體和娛樂業及政府機關等領域。未來,該公司將在零售、媒體、金融科技、教育、公部門等領域的上雲需求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上市金控最新公布的2023年獲利報告來了!兆豐金控這次大放異彩,整年狂賺332.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竟然高達81%!每股稅後純益(EPS)也達到2.37元。第一金也不甘示弱,全年稅後純益224.61億元,EPS 1.65元,同時創下歷年新高。而元大金控的表現也不差,全年稅後純益265.66億元,EPS 2.09元,年成長23.8%。 這麼亮麗的成績,是因為銀行型金控受惠台美利差擴大,還有大賺換匯交易(FX SWAP)的收益。兆豐金和第一金這兩大公股金控,以及旗下的銀行,獲利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雖然元大金在第4季因匯兌因素影響獲利表現,但全年獲利在元大證券的帶動下,也創下了歷史次高。 其他金控如玉山金、國票金,2023年獲利年成長也都有近四成、逾五成的亮麗表現。已經公布全年獲利的六家金控中,只有台新金較前年度小幅衰退。 兆豐金12月的單月稅後純益20.65億元,全年累計稅後純益332.38億元,EPS為2.37元。核心兆豐銀2023年大賺310.16億元,比2022年成長28.2%,EPS為3.63元。不過,12月兆豐銀因放款量增導致呆帳正常提存增加,以及現金增資員工認股須認列費用等,合計影響獲利數約5億多元,導致12月單月獲利大降至15.93億元,創下2023年單月獲利最低。 第一金12月的稅後純益10.64億元,月減14%,主要是一銀12月將呆帳收回20億元全轉增提存,單月提存就達28億元,使得12月稅後純益降到10.5億元,月減18%。2023年第一銀行稅後純益215.26億元,也是史上最佳紀錄。 元大金控去年12月單月稅後純益5.16億元,累積全年為265.66億元,年增23.8%,EPS為2.09元。元大證券受惠12月台股價量俱揚,單月稅後純益10.43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純益137.93億元,EPS 2.09元。元大銀行12月稅後純益2.15億元,累計全年獲利86.57億元,EPS 1.17元。元大人壽因台幣升值影響匯損,12月稅後淨損9.78億元,全年獲利20.19億元,EPS 0.85元。 台新金去年12月獲利2.1億元,較前月大減八成多,累計全年稅後純益146億元,年減1.7%,EPS 1.01元。台新銀12月稅後賺8.2億元,累積獲利149.2億元,創歷年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22%;台新人壽12月稅後淨損5.8億元,因台幣升值致兌換損失增加,累計稅後純益2.5億元,年減八成多。 國票金12月單月稅後純益1.56億元,月減10.34%;去年全年稅後純益20億元,年增55.3%,EPS 0.58元。
博弘雲端是大中華區AWS Premier Tier Services Partner核心級諮詢合作夥伴、Google Cloud最高等級合作夥伴、Microsoft CSP Partner銀級夥伴。自2016年起,連續8年榮獲AWS原廠的技術認證,從取得雲端託管服務提供商(MSP)的資格與雲端搬遷、資料安全及數據分析等認證,再到2023年度台港同獲AWS SI Partner of the Year雙獎項殊榮、並取得AWS DevOps服務的能力認證外,更是全台灣第一家取得Google Cloud Security認證的雲端託管服務商。
博強雲端提供全方位雲端服務,更深耕人才培養,建立專業技術服務能力,並成立專門技術部門、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團隊及架構師團隊,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全力發展結合GenAI雲端解決方案,以其厚實的技術實力及頂尖的維運團隊,提供AI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在雲端架構優化、數據分析與資料安全等領域取得更多的價值,提供企業客戶一條龍服務。
博弘雲端厚植的技術實力與頂尖的維運團隊,協助客戶打造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元大證券指出,博弘雲端技術團隊擁有超過400張技術認證,全球服務超過2,000家客戶,跨足零售電商、高科技產業、製造業、媒體和娛樂業及政府機關等,透過一站式的專業雲端服務替客戶創造最大綜效。未來尤其在零售、媒體、金融科技、教育、公部門等領域的上雲需求,將成為投資人關注該產業的焦點。
上市金控2023年獲利在銀行型金控受惠台美利差擴大、大賺換匯交易(FX SWAP)收益帶動下,兆豐金、第一金兩大公股金控與旗下銀行獲利均創歷史新高,元大金雖在第4季因匯兌因素影響獲利表現,全年獲利在元大證券受惠資本市場行情下,也創歷史次高,其他像玉山金、國票金2023年獲利年成長則有近四成、逾五成亮麗表現,已公布2023全年獲利的六家金控中,僅台新金較前年度小幅衰退。
兆豐金2023年12月單月稅後純益20.6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純益332.38億元, EPS為2.37元,核心兆豐銀2023大賺310.16億元,比2022年成長28.2%,累計全年EPS為3.63元。不過,12月兆豐銀因為放款量增導致呆帳正常提存增加,以及現金增資員工認股須認列費用等,合計影響獲利數約5億多元,導致12月單月獲利大降至15.93億元,創下2023年單月獲利最低,也使兆豐金12月單月獲利較前月下滑約12%。
其餘子公司中,兆豐證券全年稅後純益20.03億元,EPS 1.73元,兆豐票券全年獲利19.2億元,EPS 1.46元,兆豐證券獲利創歷史次高,但首度獲利貢獻超越兆豐票券,兆豐產險累計全年稅後淨損14.67億元,每股淨損2.9元。
第一金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224.61億元,EPS 1.65元,獲利飆高主要受惠子銀行SWAP收益大增近3倍、破140億元,手續費收入也成長約一成,僅利息收入因升息墊高資金成本而略衰退。
第一金12月稅後純益10.64億元、月減14%,主因一銀12月將呆帳收回20億元全轉增提存,單月提存就達28億元,在提呆、呆帳收回雙達高點下,使12月稅後純益降到10.5億元、月減18%,2023年第一銀行稅後純益215.26億元,也是史上最佳紀錄。
元大金控去年12月單月稅後純益5.16億元,累積全年為265.66億元,年增23.8%,EPS為2.09元。12月單月獲利較前月大減約58%,主因新台幣貶值導致匯兌損失,衝擊壽險與銀行子公司獲利表現。
元大證券受惠12月台股價量俱揚,單月稅後純益10.43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純益137.93億元,EPS 2.09元,元大銀行12月稅後純益2.15億元,累計全年獲利86.57億元,EPS 1.17元,元大人壽因台幣升值影響匯損,12月稅後淨損9.78億元,全年獲利20.19億元,EPS 0.85元。
台新金去年12月獲利2.1億元,較前月大減八成多,累計全年稅後純益146億元,年減1.7%,EPS 1.01元。台新銀12月稅後賺8.2億元,累積獲利149.2億元,創歷年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22%;台新人壽12月稅後淨損5.8億元,因台幣升值致兌換損失增加,累計稅後純益2.5億元,年減八成多,因去年同期有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
國票金12月單月稅後純益1.56億元,月減10.34%;去年全年稅後純益20億元,年增55.3%,EPS 0.58元。
櫃買市場即將迎接新成員的加入,榮田、博弘、裕山三家新公司將在本週正式登錄興櫃,讓興櫃家數攀升至333家。同時,櫃買中心也審議通過了醫影上櫃的申請,成為今年第一家獲得上櫃審議委員會通過的公司。 榮田公司於今(8)日正式登錄興櫃,公司專注於電腦數控立式車床、電腦數控立式車銑複合加工機及龍門型車銑複合機等金屬切削機械製造,這些設備對於航太、風電、汽車等工業的基礎加工與精密加工至關重要。榮田的輔導推薦證券商包括台新、新光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7.5元。 接著,博弘公司將於9日登錄興櫃,主要提供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包括顧問諮詢、架構規劃、服務建置、資安防護等,並能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博弘的輔導推薦證券商是元大、玉山證券,興櫃認購價為79元。 裕山公司則將於12日登錄興櫃,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處理、環保設備開發與銷售、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等服務。裕山的輔導推薦證券商為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5元。 此外,櫃買中心已在5日審議通過醫影公司上櫃的申請。醫影主要提供醫療設備的租賃管理及經銷服務,2022年度合併營收達4.87億元,稅後淨利1.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19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4.43億元,稅後淨利1.04億元,EPS為4.85元。醫影的推薦證券商包括富邦、凱基、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達2.14億元。
榮田今(8)日登錄興櫃,主要營業項目為電腦數控立式車床、電腦數控立式車銑複合加工機及龍門型車銑複合機等,屬於機械產業中的金屬切削機械製造業,是各種基礎加工與精密加工不可或缺的機械設備,產品應用層面擴及航太工業、風電工業、汽車工業、一般機械、金屬品加工業及電子產業等;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台新、新光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7.5元。
博弘將於9日登錄興櫃,主要營業項目為提供客戶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在各公有雲如AWS、GCP、Azure等服務為基礎下,結合商務應用並依據不同產業及客戶需求,提供從顧問諮詢、架構規劃、服務建置、資安防護、數據資料應用、技術支持、託管維運到為客戶提供持續優化營運效能的完整服務,並可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之能力。
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大、玉山證券,興櫃認購價為79元。
裕山將於12日登錄興櫃,主要是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環保設備設計開發、系統建置及銷售」、「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等服務。
輔導推薦證券商為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5元。
另櫃買中心已在5日審議通過醫影上櫃案,再添準上櫃新兵。
醫影主要是提供醫療設備的租賃管理服務及經銷,董事長為謝穗徽,推薦證券商為富邦、凱基、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2.14億元。醫影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4.87億元,稅後淨利為1.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19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4.43億元,稅後淨利為1.04億元,EPS為4.85元。
【金融新聞】台灣金融業綠色金融服務再升級,元大證券積極參與數位身分認證沙盒計畫,帶動金融業數位化發展
近年來,台灣金融業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市場,推出各種綠色支付產品,其中全盈支付推出的「碳資產帳戶」成為全台獨創的綠色金融服務。此外,金管會近日公布數位身分認證沙盒及試辦成果,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兆豐金、永豐金等五家金控開辦金控內跨子公司身份驗證機制,預計將大幅提升身份核驗互通性。
金管會綜規處處長胡則華表示,金管會自2022年推出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主題式監理沙盒及業務試辦,已有17家金融機構提出共25件輔導請求,並有10家金融機構提出10件業務試辦申請案。其中,合庫銀行及元大銀行已可逕行開辦,另外8家也已取得核准,元大人壽、元大證券、元大期貨、玉山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等五家申請金融FIDO應用,作為同一金控內跨子公司資料共享的身分驗證機制。
胡則華指出,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的FIDO伺服器皆設在銀行,若在元大銀做好身分驗證,即可到元大證開戶,但若在元大證開戶後,要到元大銀開戶就要再做身分認證。此外,永豐金預計今年第一季開辦銀行、證券互通認證,兆豐金也是今年開辦銀行、證券互通認證。
金融FIDO驗證轉接中心已吸引73家金融機構、公會有意願加入,包括銀行26家、證券13家、壽險8家、產險7家、期貨3家、投信投顧7家、金控5家、壽險公會1家、周邊單位3家。胡則華認為,對沒有能力設金融FIDO伺服器的小家業者來說,若與大間金融機構合作,那麼客戶在大機構驗證過的身份就可來小家適用。
全盈支付推出的「碳資產帳戶」沙盒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主,開通全家共4,200店通路,購買指定碳標籤商品、鮮食產品、借用循環杯、自備環保杯皆可獲贈碳資產。第二階段將持續拓增其他綠色場景,例如歐萊德及奉茶行動、微程式Bikonnect電輔自行車,都將在第一季陸續上線。
玉山銀行推出的「玉山支付碳帳戶」,持卡人以玉山Wallet App開通支付碳帳戶,並使用具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搭乘指定大眾運輸工具,即可在玉山Wallet App查看交通減碳量成果。台灣Pay也積極與公股銀合作,推出無現金、無紙化消費模式,實踐ESG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