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臺北訊】元大金控在昨(14)日的董事會上決定,將去年盈餘以每股1.3元的方式進行分派,這其中現金股息每股1.1元,股票股利則是0.2元。這一來,總股利比起上年度來說,增加了約36%,甚至高於了獲利的成長幅度,而且股利配發率也回升到了62%以上的高水準。這與元大金承諾給股東的現金股息配發率五到六成的穩定股利政策不謀而合。以昨天元大金的收盤價30.3元來看,這次的現金股息殖利率竟然達到了3.63%。 根據元大金控公佈的財報資料,去年元大金總資產創下了3.3兆元的新高,全年稅後純益達到了265.6億元,年增長率為23.8%,每股稅後純益(EPS)則是2.09元,這是歷史次高紀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來到了9.8%。 值得注意的是,元大金2022年財報中淨值項下的其他權益減損約69億餘元,在2023年已經全數迴轉,為可分配盈餘帶來挹注。然而,元大金依然堅持以當期盈餘分派的原則,所以股利配發率雖然提高到了六成以上的相對高水準,但並沒有像部分金融股那樣將配發率拉高到百分百以上。每股股利1.3元,與獲利一樣都是歷年次高。 元大金表示,他們的股利政策是維持每年現金股息配發率穩定在五成到六成之間,無論是因為2022年的投資評價未實現損失導致淨值減損,還是2023年的迴轉利益,都是以當期盈餘作為股利發放的基礎。這樣的股利政策讓股東不必擔心元大金股利的波動,可以安心穩穩收穫股利。 在元大金旗下的子公司中,獲利貢獻最高的還是元大證券,其次是元大銀行和元大人壽。元大證券在證券市場經紀市佔率上穩坐龍頭,2023年市佔率達到了12.8%,新開戶數月均量、實動戶數都持續上升,每月平均新開戶數達到了1.35萬戶,實動戶數則是提高到140萬戶。 不過,雖然元大證券2023年的獲利年成長了14%,達到了137.93億元,經紀市佔率也穩坐龍頭,但年度利息收入卻大幅衰退了六成。這主要是因為息收結構的改變,從過去以融資利息收入為主幹,變成了現在包含債券交易的債息收支、借券業務收受擔保品為現金有利息支出以及承作換匯交易(SWAP)減少孳息部位等,使得融資利息的比重下降到了三成。雖然借券業務手續費收入與SWAP收益不列入息收項目,但這並不影響整體獲利的成長。
元大證券近來推出的台灣價值高息ETF,無論是吸金能力還是市場關注度都創下了史無前例的紀錄。這款ETF的出現,不僅引發了投資圈內對ETF新舊孰佳的熱烈討論,還讓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投資ETF的風潮。話說回來,玉山證券和台新證券都宣布了停止新申購,台銀證則只收件到15日中午,這是因為ETF的熱門程度太高,讓券商們不得不提前收工。 那麼,買高股息ETF到底該選新還是舊呢?部分投信圈的高層人士分析,投資人普遍重視穩定度,現在這個階段應該是「新不如舊」。原因有三:首先,台股目前處在歷史高檔,風險相對較高;其次,已掛牌的ETF有股價走勢圖和填息紀錄可以參考,而且不少標的物都經歷過市場的多空考驗,相對穩妥;再者,在配息表現上,去年高股息ETF的飆漲讓已掛牌ETF可能已經累積了資本利得或股息,未來的配息更有餘力;最後,重疊成分股將有資金活水的助力。 雖然如此,新ETF還是有兩大好處。第一,入手價格親民,平均收盤價在26元左右的新ETF,募集價竟然只有15元,甚至10元;第二,ETF的選股邏輯可能更符合現下的市場環境,不再預測未來或回顧過去,而是直接精準卡位現在高息股。 對於想要首購新ETF的投資人來說,投信法人建議可以先停、看、聽,不要一下子全「all in」。元大證券和富邦證券因申購量能大,新開戶者可能無法在期限前完成申購。發行商元大投信也提醒投資人,台股ETF並無募集額度上限,投資人可於募集期間向各銷售機構申購;若未及參與,可於4月1日預計掛牌日起,透過各券商在次級市場買進。最後,投資人應理性評估自身風險屬性及投資目的。
元大金控昨(14)日董事會正式敲定,去年(2022年)的盈餘分派計畫,每股可以分到1.3元的紅利,其中現金股息占了1.1元,還有0.2元的股票股利。這個總股利比前一年增加了不少,大約是36%,甚至還超過了公司的獲利成長幅度,而且股利配發率也回升到62%以上的高水平,這可是符合元大金控對股東的承諾,要維持五到六成的穩定股利政策哦。如果以昨天元大金的收盤價30.3元來算,這個現金股息的殖利率可是有3.63%,實在很吸引人呢! 看看元大金的財報,2023年公司的總資產創下了3.3兆元的新高,全年稅後純益有265.6億元,年增長23.8%,每股稅後純益(EPS)2.09元,也是歷史次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更是來到了9.8%。還有,去年那個淨值項下的其他權益減損,大約69億元,在2023年都轉為盈餘,這也為可分配盈餘帶來不少挹注。 但元大金控可是很堅持的,他們說,不管情況怎麼變,都是以當期盈餘作為股利發放的基礎。所以,就算2022年因為投資評價未實現損失,導致淨值項下減損,2023年有迴轉利益產生,他們還是按照既定的股利政策來,不會像有些金融股那樣,股利配發率大幅拉高到百分百以上。每股股利1.3元,這個數字和獲利一樣,都是歷年次高。 再來看看元大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其中元大證券的獲利貢獻最高,之後是元大銀行和元大人壽。元大證券在證券市場的經紀市占率可是穩坐龍頭,2023年市占率有12.8%,每月平均新開戶數有1.35萬戶,實動戶數也提高到140萬戶。雖然2023年的獲利年成長了14%,達到137.93億元,但由於利息收入的結構改變,從過去的融資利息收入為主,變成了債券交易、借券業務和換匯交易等,所以年度利息收入大幅衰退六成。不過,這並不妨礙公司整體獲利的增長。
買高股息ETF到底是買新好,還是買舊好?部分投信圈高層分析,買高股息ETF投資人普遍重視穩定度,現在應該是「新不如舊」,原因之一是台股處在歷史高檔,風險相對高;第二,已掛牌的ETF有股價走勢圖和填息紀錄可以參酌,甚至不乏有歷經市場多空考驗的標的,相對穩妥;第三,在配息表現上,因去年高股息ETF罕見飆漲,已掛牌ETF可能帳上已有累積的資本利得或股息,未來配息更有餘力;第四,重疊成分股將有迎來資金活水的助力。
不過,買新ETF的兩大好處,首先是入手價親民,不同既有的17檔高息ETF平均收盤價在26元左右,新成立的ETF募集價落在15元,甚至10元;其次在於ETF的選股邏輯可能更符合現下的市場環境,如選高息股不再預測未來或是看過去表現,而是以精準卡位現在高息股為新大宗。投信法人建議首購族對新產品可以先停、看、聽,也不要全「all in」。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買氣爆棚,繼玉山證券公告停止申購後;台新證券也公告申購作業收件至14日為止;台銀證則只收件到15日中午。至於主力部隊的元大證、富邦證則是公告因申購量能大,新開戶者無法保證能在期限前完成申購。
發行商元大投信也風險提醒二連發,台股ETF並無募集額度上限,投資人可於募集期間向各銷售機構申購;如未及參與,可於4月1日預計掛牌日起透過各券商在次級市場買進,應理性評估自身風險屬性及投資目的。
根據元大金控財報資料,元大金2023年總資產攀上3.3兆元歷史新高,全年稅後純益265.6億元,年增23.8%,每股稅後純益(EPS)2.09元,為歷史次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到9.8%。元大金2022年財報淨值項下其他權益減損約69億餘元在2023年全數迴轉,挹注可分配盈餘,但元大金秉持以當期盈餘分派的原則,因此仍依循其股利政策,股利配發率雖有提高到六成以上的相對高水準,但是並沒有像部分金融股大幅拉高配發率到百分百以上的狀況,每股股利1.3元,與獲利一樣都是歷年次高。
元大金指出,元大金的股利政策為,維持每年現金股息配發率穩定在五成到六成的水準,也就是說,不論是如2022年因投資評價未實現損失導致淨值項下有所減損,還是2023年有迴轉利益產生,都是以當期盈餘作為股利發放的基礎,股東不論哪一年都不必擔心元大金股利可能有大幅波動,可以安心穩穩收股利。
元大金旗下子公司獲利貢獻,仍以元大證券最高,其次為元大銀行、元大人壽。元大證券穩坐證券市場經紀市占率龍頭,2023年市占率達12.8%,新開戶數月均量、實動戶數都持續增加,2023年每月平均新開戶數達到1.35萬戶,實動戶數進一步提高到140萬戶。
不過,元大證券2023年的獲利雖然年成長14%,來到137.93億元,經紀市占率穩坐龍頭,但年度利息收入卻是出現大幅衰退六成,主因息收結構已經改變,不再如過去以融資利息收入為主幹,而是包含債券交易的債息收支、借券業務收受擔保品為現金有利息支出以及和銀行業一樣承作換匯交易(SWAP)減少孳息部位等,融資利息的比重已經下降到三成,而借券業務手續費收入與SWAP收益都不是列在息收項目,導致息收下滑,但無礙整體獲利高成長。
美國股市是全球投資人的夢想之地,長期以來,全球資金往來不絕,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就在近期,元大證券總經理王義明帶領國際金融業務部的高階主管們,熱情接待了來自NASDAQ的代表團,這個代表團包括了NASDAQ的高級副總裁兼投資智能業務部主管Brandon Tepper和亞太區投資智能業務部董事總經理Julia Hung。雙方進行了深入的經驗分享和交流,不僅如此,元大證券的團隊也展現了他們在市場上的實力。 過去幾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衝擊,金融和股市也受到了影響。但元大證券並沒有因此放慢腳步,他們透過Nasdaq Basic和Global Index Data Service(全球指數數據服務、GIDS),不斷提供美股的即時報價資訊,並持續深化美股、美債與境外結構型商品等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他們還透過每年定期舉辦的展望論壇和分公司舉辦的精緻客說會,全面滿足法人客戶、一般投資人及小資族的需求。 元大證券在美股及各海外交易市場的投資服務上一直表現出色,他們擁有專業的團隊,能夠蒐集、分析不同市場的資訊、指標性的市場話題及趨勢重點。他們還提供了多元的海外商品交易服務,幫助投資人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以「白天參與亞股;晚上投資美股」的方式,精準掌握投資機會。他們期望能夠創造一個讓人人都能輕鬆參與投資的環境,幫助客戶實現財務目標。 龍年即將來臨,元大證券也推出了「日美大聯盟」抽獎活動,鼓勵投資人持續投資。他們提供一鍵下單、萬元好禮等優惠,讓好運隨行。2024年的龍年,元大證券與你一起,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讓你的財富翻倍增長!
元大證券總經理王義明及團隊與NASDAQ代表團充分進行經驗分享及交流,元大證券團隊表示,過去幾年雖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及股市,然元大證券不僅沒有中斷服務,還透過Nasdaq Basic和Global Index Data Service(全球指數數據服務、GIDS),提供美股即時報價資訊,並持續加強推廣美股、美債與境外結構型商品等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透過每年定期舉辦的展望論壇及分公司舉辦的精緻客說會,全方面滿足法人客戶、一般投資人及小資族。
元大證券一直在美股及各海外交易市場的投資服務上表現亮眼,有專業團隊蒐集、分析不同市場的資訊、指標性的市場話題及趨勢重點,搭配多元的海外商品交易服務,協助投資人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以「白天參與亞股;晚上投資美股」精準掌握投資機會,期待創造人人都可輕鬆參與投資的環境,幫助客戶實現財務目標。
2024龍年好運來,元大證券也邀請投資人參與「日美大聯盟」抽獎活動,投資不中斷,一鍵下單、萬元好禮、好運隨行。
龍年新春,台灣上市金控獲利佳績連連,其中元大金控表現亮眼。根據最新公布數據,2月份台灣上市金控七家子公司累計獲利達133.71億元,前兩個月累計獲利更達302.79億元,年增率高達89.81%。中信金控以133.45億元的獲利傲視群雄,年成長率達67.02%。 元大金控在這波獲利潮中也不落人後,2月份單月稅後純益達25.56億元,年增5.5%,累計前二月為53.87億元,年增60.6%。這主要得益於旗下證券業務在台股2月份的熱絡交投下,手續費收入大幅增加。2月台股日均量逾5千億元,挹注元大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帶動稅後純益年增15%,前二月稅後純益則達25.46億元,年增45.6%。 不僅如此,元大金控的銀行子公司在2月份的存放款及財富管理業務也表現出色,單月稅後獲利達35.22億元,整體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6%。而新光金控雖然前二月仍虧損9.34億元,但較去年同期虧損59.67億元已大幅縮小,主要來自新光人壽2月份單月稅後賺5.96億元。 整體來看,台灣上市金控業在2月份的獲利表現相當出色,不僅排除春節連假效應,還顯示出今年成長動能相當強勁。在這波獲利潮中,元大金控以其出色的表現,再次證明其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金控主管分析,前二月獲利累計已排除春節連假效應,仍交出亮眼 成績,顯示今年成長動能相當強勁。子公司中的銀行持續穩定向前, 壽險起伏較大,證券受2月台股大漲激勵,獲利穩步向上。前二月獲 利暫居第一名為中信金133.45億元,其次元大金53.87億元,再來是 永豐金44.01億元、玉山金41.16億元。
前二月獲利年增率同樣是中信金67.02%最高,元大金60.57%居次 ,其他永豐金45.34%、華南金12.6%。至於新光金前二月雖仍虧損 9.34億元,但較去年同期虧損59.67億元已大幅縮小。
整體來看,2月七家金控獲利中,以六家銀行的86.3億元佔比最高 ,六家證券22.8億元其次,三家壽險為16.75億元。
中信金獲利成長主要是2月中信銀行存放款及財富管理業務動能持 續成長,金融市場操作得宜,單月稅後獲利達35.22億元,整體稅後 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6%;台灣人壽也受惠於美元升值,減緩避險成 本壓力,加上處分利得的挹注,單月稅後賺7.3億元,年成長近2倍。
元大金控受惠台股2月交投熱絡,旗下證券、銀行手續費與利息收 入同步增加,各家子公司獲利均大幅成長,推升元大金2月單月稅後 純益達25.56億元,年增5.5%,累計前二月為53.87億元,年增60.6 %。2月台股繼續衝,交投熱絡推升日均量逾5千億元,挹注元大證券 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價量齊揚市場交易熱絡,帶動元大證券2月稅 後純益為11.8億元,年增15%,前二月稅後純益達25.46億元,年增 45.6%。
新光金2月稅後賺13.16億元,累積虧損縮小到9.34億元。主要來自 新光人壽2月單月稅後賺5.96億元。
作為台灣金融界的領航者,元大金控不僅在證券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其旗下還包括銀行、人壽、期貨、投信、投顧、創投以及資產管理等多元業務。今年,元大金控積極尋求新血,預計招募30至50名具備策略發展、投行法金、數位金融以及投資研究專長的MA(儲備幹部)人才。3月2日,金控及子公司的高階主管親臨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與求學青年近距離互動,期望能夠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加入這個大家庭。
元大金控的企業制度完善,培訓輔導架構也十分健全。其MA計畫以「培訓嚴謹、能見度高」著稱,培訓期長達2年半,前半年由金控功能長親自督導,讓學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提升對金融體系的認識。之後,學員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以及培訓表現,分發到適合的部門,參與跨域專案,進一步深化專業能力,並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晉升機會。
在這個需要跨界人才整合的時代,元大金控不僅招募財務金融相關的專才,也對各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敞開懷抱。透過MA計畫的培訓,這些非財務金融背景的學員也能迅速成長,養成專業經理人的思維,厚植金融專業實力。在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上,元大金控的高階主管們與學子們分享投資心法和財經觀點,激發學子們對金融業的好奇心,並與之互動熱絡。
除了職業發展,元大金控也非常重視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努力打造一個幸福的職場環境。公司促進各部門員工之間的交流,倡導永續健康的職場文化。對於有市場財經敏感度、擅長邏輯分析、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與學習能力的菁英人才,元大金控邀請他們參與這個嚴謹而扎實的MA育才計畫,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台灣金融證券領域的領航者,元大金控旗下集團企業不僅涵蓋證券業務,還包括銀行、人壽、期貨、投信、投顧、創投及資產管理等多元領域。今年,這家龐大的金控集團預計將招募30至50名具備潛力的MA(儲備幹部),並針對「策略發展」、「投行法金」、「數位金融」、「投資研究」四個類別徵才。 在近日於臺大校園舉辦的徵才博覽會上,元大金控的各位高階主管與學子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現場的MA學長姐們也分享了自身的經驗,鼓勵有企圖心和強壯抗压力的學子們加入這個大家庭。元大金控擁有完善的企業制度及健全的培訓輔導架構,其MA計畫以「培訓嚴謹、能見度高」而聞名。該計畫的培訓期長達2年半,前半年由金控功能長親自督導,後續則由各子公司部門主管傳授實務心法,讓參與者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起對金融體系的全面視野。 完成培訓後,參與者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以及培訓表現,被分派到合適的部門,執行跨域專案任務,並培育管理職能,深化專業能力。元大金控為參與者提供了寬廣的發展空間及晉升機會,讓他們迅速成為集團的實戰力量。在這個跨領域整合的時代,元大金控也歡迎非財務金融相關背景的優秀人才,透過MA計畫的培訓,培育出專業經理人思維。 在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現場,元大金控的子公司高階主管們與學子們分享了投資心法和財經觀點,並回答了同學們對金融業的好奇。MA學長姐們也現場傳授應徵秘技,分享了自己的職涯發展和心路歷程,鼓勵學子們勇於挑戰自我。元大金控對人才的培育及其職涯發展非常重視,他們廣邀具有市場財經敏感度、擅長邏輯分析解決問題、並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與學習能力的菁英人才參與這個嚴謹而扎實的MA育才計畫。
元大金控企業制度完整、培訓輔導架構健全,MA計畫以「培訓嚴謹 、能見度高」聞名,培訓期長達2年半,前半年由金控功能長親自督 導,各子公司部門主管則傳授實務心法,讓MA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 立綜觀金融體系的視野高度;半年培訓期完成後,再根據興趣、專長 和培訓期間表現,分發到適合的部門,執行跨域專案任務、培育管理 職能,深化專業能力,擁有寬廣的發展空間及晉升機會,迅速成為集 團的實戰力量。
迎接跨界人才整合的時代,元大金控招募各專業領域優秀表現者, 儘管所學非財務金融相關,透過MA計畫的訓練,均能加速養成專業經 理人思維,厚植金融專業實力;在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現場,元大金 控子公司高階主管分享投資心法及財經觀點,解答同學對金融業的好 奇,與學子互動熱絡;MA學長姐現場傳授應徵密技,分享職涯發展與 心路歷程,鼓勵同學勇於挑戰、突破自我。
「強大是一種習慣,共好是一種態度」,元大金控重視員工工作與 生活的平衡,致力打造幸福職場,促進各部門員工彼此間的交流,力 倡永續健康的職場文化及生活。元大金控重視人才的培育及其職涯發 展,廣邀具有市場財經敏感度、擅長以邏輯分析解決問題,並且擁有 良好溝通協調與學習能力的菁英人才參與嚴謹而扎實的MA育才計畫。
元大金控企業制度完整、培訓輔導架構健全,MA計畫以「培訓嚴謹、能見度高」聞名,培訓期長達2年半,前半年由金控功能長親自督導,各子公司部門主管則傳授實務心法,讓MA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綜觀金融體系的視野高度;半年培訓期完成後,再根據興趣、專長和培訓期間表現,分發到適合的部門,執行跨域專案任務、培育管理職能,深化專業能力,擁有寬廣的發展空間及晉升機會,迅速成為集團的實戰力量。
迎接跨界人才整合的時代,元大金控招募各專業領域優秀表現者,儘管所學非財務金融相關,透過MA計畫的訓練,均能加速養成專業經理人思維,厚植金融專業實力。
在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現場,元大金控子公司高階主管分享投資心法及財經觀點,解答同學對金融業的好奇,與學子互動熱絡; MA學長姐現場傳授應徵密技,分享職涯發展與心路歷程,鼓勵同學勇於挑戰、突破自我。
元大金控重視人才的培育及其職涯發展,廣邀具有市場財經敏感度、擅長以邏輯分析解決問題,並且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與學習能力的菁英人才參與嚴謹而扎實的MA育才計畫。
元大證券,這家台灣的金融龍頭,最近可是風光無比啊!你知道嗎?它們發現台灣的投資客對日本股市可是越來越有興趣了。為了滿足這股熱潮,元大證券和日本交易所集團(JPX)攜手合作,從2023年起,就開始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日股的即時報價資訊,這可是我們台灣第一家提供這項服務的證券商呢! 前陣子,東京證交所的社長岩永守幸帶著團隊來到元大證券參訪,我們的總經理王義明帶著國際金融業務部的高階主管們親自出迎。雙方進行了很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台日兩地市場的經驗。王義明總經理說,這個即時報價真的是又準又穩,讓投資人可以更智慧地做投資決策。 岩永守幸社長對元大證券頗為讚賞,他認為元大是市場上的先鋒,不僅是台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日股即時報價服務的證券商。會議中,元大證券還介紹了他們2023年推出的日本龍頭企業基金,這個基金深受台灣投資人和市場的喜愛。元大證券團隊不斷推廣海外投資市場,讓投資人能夠將日股或與日本市場相關的基金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 岩永守幸社長對元大證券推廣日股的努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希望與元大證券繼續深化合作,邀請更多台灣投資人深入瞭解和布局日本市場。元大證券未來會繼續秉持著「掌握先機、創造客戶財富」的核心理念,為我們提供更多投資日股的機會。透過便利的交易工具、專業的服務、不定期舉辦的趨勢論壇和企業參訪活動,幫助我們逐步達成理財目標,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
微型保單新風潮來襲!金管會大力支持創新,允許產險加入行列
【台北訊】微型保單,這個關乎弱勢民眾保障的重要工具,將迎來新一波的創新與發展。金管會昨日(22日)宣布,將微型保單的試辦範圍擴大,除了現有的三類人身保險,也將開放給產險,進一步照顧更多需要關懷的群體。
「微型保單」主要是為了補充政府社會保險或社會救助機制的不足,提供給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者的基本人身保險保障。目前微型保單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社福團體和保險業合作推廣,但商品種類有限,僅限於一年期定期壽險、傷害險和傷害醫療險,並未涵蓋產險。
金管會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針對微型保單的擴大,他們接到了業者的建議,認為微型保單不應該僅限於人身保險,應該擴大到產險等其他類型,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以南山產為例,去年就成功申請試辦「微型火災不便險」,這種產險主要是為了照顧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戶在發生火災時的保障。這項試辦計畫已經在基隆市、新竹縣、屏東縣、南投縣和澎湖縣等五個縣市政府的合作下展開,目前承保人數已經接近8萬人。
金管會還對試辦成功的微型保單產品給予鼓勵,對承保人數最多的前三大業者進行表揚,以激勵更多業者投入微型保單的開發和推廣。
自2009年起,金管會就開始推動微型保單的發展,不斷提高保額、放寬納保對象,並提供監理誘因,希望讓更多弱勢民眾得到保障。未來,隨著產險的加入,微型保單的保障範圍將更加廣泛,讓更多民眾感受到社會保護的溫暖。
王義明表示,東京交易所提供的即時報價是可靠且穩定的資訊源,協助投資人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岩永守幸肯定元大證券作為市場先驅,不僅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目前市場唯一提供日股即時報價服務的證券商。
元大證券也分享集團2023年推出的日本龍頭企業基金,深受台灣投資人及市場青睞,元大證券團隊致力於海外投資市場推廣,無論是日股或是連結日本市場的基金,都可作為台灣投資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岩永守幸表示,有關注到台灣投資人熱烈參與該基金募集的彭博新聞報導,十分認同元大證券推廣日股的努力,期盼與元大證券持續加強合作,邀請台灣投資人一起深入認識及瞭解日本市場,並進而布局日本市場。
元大證券未來持續秉持元大金控集團的核心價值「掌握先機、創造客戶財富」,為台灣投資人提供投資日股的機會,並藉由便利的交易工具、專業的法人服務、不定期舉辦的趨勢論壇與企業參訪等活動,讓投資人能透過全方面投資布局,逐步達成理財目標,實現人生夢想。
日前東京證交所社長岩永守幸(Moriyuki Iwanaga)率團至元大證 券參訪,由元大證券總經理王義明率領國際金融業務部高階主管親自 接待,雙方進行深度的台、日市場交流及經驗分享。王義明表示,東 京交易所提供的即時報價是可靠且穩定的資訊源,協助投資人做出明 智的投資決策。岩永守幸肯定元大證券作為市場的先驅,不僅成為台 灣第一家,也是目前市場唯一提供日股即時報價服務的證券商。
會中,元大證券也分享了集團2023年推出的日本龍頭企業基金,深 受台灣投資人及市場青睞,元大證券團隊致力於海外投資市場之推廣 ,無論是日股或是連結日本市場的基金,都可作為台灣投資人多元化 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岩永守幸表示,他十分認同元大證券推廣日股的 努力,期盼與元大證券持續加強合作,邀請台灣投資人一起深入認識 及瞭解日本市場,並進而布局日本市場。
元大證券未來仍會持續秉持元大金控集團的核心價值「掌握先機、 創造客戶財富」,為台灣投資人提供投資日股的機會,並藉由便利的 交易工具、專業法人服務、不定期趨勢論壇與企業參訪等活動,讓投 資人能透過全方面的投資布局,逐步達成理財目標,實現人生夢想。
台灣期貨交易所最新公布2024年1月期貨商的獲利狀況,結果令人驚艷!元大期貨(6023)以每股稅前盈餘0.69元的亮麗成績,成功蟬聯獲利冠軍,讓其他39家專兼營期貨商望塵莫及。緊隨其後的是開發金控(2883)旗下凱基期貨,每股稅前盈餘0.61元,獲得亞軍寶座。而摩根大通證券也以每股稅前盈餘0.6元,躍升為季軍。
市場分析師指出,1月份市場延續去年高利率水平,帶來業外挹注,尤其是保證金利息收入,再加上台股交投熱絡,讓期貨商的獲利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統計數據顯示,1月整體期貨商的税前盈餘達11.9億元,年增率達116.4%,其中專營期貨商的年增率更是高達70%。
在獲利前十大名單中,除了元大期貨、凱基期貨和摩根大通證券外,還有元大證券、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統一期貨、群益期貨、永豐期貨、澳帝華期貨和國泰期貨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八家為專營期貨商,兩家為證券商兼營。
業界人士分析,期貨商的獲利增長,主要來自於今年1月海内外期貨交易量的增加、保證金利息收入的挹注,以及台股行情交投熱絡。隨著聯準會(Fed)預期在年中開始降息,期貨商的收入將受到影響,因此近期可以看到較多期貨商舉辦活動,希望維持行情與交投活絡。
凱基期貨在1月份的獲利表現十分出色,僅次於元大期貨。凱基期貨自營在1月份的獲利重返冠軍寶座,扣掉管銷成本等稅前盈餘接近1,500萬元。儘管去年受到一些亂流影響,但凱基期貨仍能保持正獲利。
此外,据了解,大部分期貨商主要以台股現貨、台股個股期貨為主,近年來因台股交投熱絡,部分期貨自營商的獲利主要來自台股現貨,而期貨部位則是賺少賠多。期貨商主要進行價差交易,以及部分套利交易,雖然套利風險較低,但市場機會與獲利則相對減少。
據統計,1月整體期貨商計有15家專營期貨商與24家兼營券商合計 稅前盈餘達11.9億元、年增116.4%,其中專營期貨商金額占6.8億元 、年增率70%;兼營期貨商稅前盈餘5.1億元、占整體期貨商的42.9 %,占比較去年同期大升,且稅前盈餘年增率大增240%。
期貨商1月獲利前十大依序為元大期貨、凱基期貨、摩根大通證券 、元大證券、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統一期貨、群益期貨、永豐期貨 、澳帝華期貨、國泰期貨,八家為專營期貨商、兩家為證券商兼營; 1月稅前損益介於0.22∼2.0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則在0.33∼0.69元 不等。
業界人士表示,由證券商兼營期貨商在經紀業務的市占比重不高, 大約7∼8%;其餘獲利應也包含兼營期貨自營部分,獲利數據確實較 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從市場結構性因素研判有三:一是今年1月海內 外期貨交易量都比預期好、二是主要業外挹注即保證金的孳息、三是 台股1月行情交投熱絡。
法人也說,整體期貨商獲利延續去年的趨勢,保證金收入占很大比 重,接續聯準會(Fed)預期在年中開始降息,期貨商收入將受影響 ,因此近來會看到較多期貨商在舉辦活動,期望維持行情與交投活絡 。
凱基期貨1月整體獲利衝至第二名,僅次於龍頭的元大期貨。此外 ,凱基期貨自營在1月份獲利則重返冠軍寶座,扣掉管銷成本等稅前 盈餘接近1,500萬,儘管去年碰到一些亂流而獲利減少,但都還是正 獲利。
據了解,各家期貨商大部分是以台股現貨、台股個股期貨為主,這 兩年有些期貨自營商獲利因台股交投熱,多來自台股現貨、反而期貨 部位是賠本,期貨商主要做價差交易為大宗及部分是套利交易;價差 比較多變化,仍包含行情判斷優劣、雖多少有對沖效果,但仍存在風 險,至於套利雖風險更低,但市場機會與獲利則變少。
金控股價狂飆,券商帶動母公司表現亮眼!近期台灣證券市場一片熱鬧,券商收益暴漲,加上投信基金規模不斷擴大,讓旗下證券及投信子公司表現亮眼,帶動金控股價上漲。其中,元大金控股價表現特別亮眼,歷史新高價點不斷創下。
金龍年飛龍在天,台股創盤中及收盤新高
今年台股表現可圈可點,15日金龍年開紅盤日,大盤漲至18,725.47點,創下盤中歷史新高紀錄,當日以18,644.57點作收,也是收盤新高紀錄。僅僅過了五天,兩項紀錄又被刷新,盤中及收盤均創下歷史新高的18,756.33點、18,753.16點。
證券子公司獲利亮眼,推升母公司股價
在這股熱鬧的市場氛圍下,旗下證券、投信子公司獲利亮眼,帶動金控近期股價表現亮眼。以元大金控為例,20日股價收在27.85元,上漲0.4元或1.46%,三大法人連三日買超,外資狂買5,798張,股價直接衝上歷史新高。元大證券作為獲利引擎,帶領元大金控股價飛天。
其他金控股價也創新高,券商業表現強勁
除了元大金控,其他旗下有證券或投信子公司的金控股價也創下新高。中信金控20日股價收在29元,上漲0.3元或1.05%;第一金控股價收在27.4元,上漲0.2元或0.74%;富邦金控收在66.5元,上漲0.4元或0.61%;兆豐金控收在38.6元,上漲0.2元或0.52%。
法人看好金控獲利表現,證券業成為獲利關鍵
法人認為,今年持續看好金控獲利表現,尤其是證券業最先受惠。待進入降息循環,寬鬆貨幣政策將有助於股債市發揮,交易量預計放大,帶動證券業獲利成長。投信基金規模的擴大,也使投信業獲利持續看好。後續美國利率政策轉向,手上大批債券的壽險業將直接受惠,銀行業預估將溫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