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上)公司新聞
近日,台灣晶圓代工市場掀起一波熱議,傳言龍頭大廠台積電可能在第二季調漲價格達三成,不過這則消息的可信度引發業界疑問。其實,根據我們的了解,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始終堅守企業核心價值,即誠信正直,這也是他們立場堅定不調價的重要原因。去年,台積電已經與客戶完成了今年全年度的晶圓代工產能及價格議定,並簽署了相關合約,若此刻調漲價格,將背離他們的誠信價值。因此,即便同業有調漲價格的動作,台積電仍將維持不調價的原則。 去年下半年,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開始調漲價格,但這主要針對急單及新增加訂單,已經完成產能及價格議定的部分,則依合約進行,並未調漲價格。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漲價消息頻傳,不過實際上,各業者對第一季平均出貨價格(ASP)預估僅較去年第四季增加低個位數百分比,並未全面漲價。 業界人士強調,晶圓代工廠商非常重視承諾,一定是在宣布漲價後才與客戶簽約,因此不可能出現已完成簽約又片面宣布全面漲價的情況。近日外傳台積電將在4月大漲晶圓代工價格三成,但台積電方面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 雖然台積電大漲價格的消息真實性不高,但今年的晶圓代工產能確實供不應求。台積電去年下半年已與多數客戶完成議價及簽約,今年將依合約內容完成承諾,不會因為產能吃緊而就地漲價。面對客戶增加產能的要求,尤其是車用晶片缺貨嚴重,台積電透過提高產能利用率來應對,例如透過生產線的特定製程投片,透過縮短製程時間、提高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方式來擠出產能。 至於聯電、力積電等其它晶圓代工廠今年價格變動調整,傳出第一季或第二季調漲價格10%以上,但業者早在去年底或今年初與客戶簽約前就已說明要漲價,並達成共識後完成議價及簽約,價格就不會再調整。但針對未簽約訂單、急單或新增訂單部分,則會根據市場機制進行漲價。
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去年下半年開始調漲價格,但去年主要是針對急單及新增加訂單漲價,原本已完成產能及價格議定的部份是依合約進行,並沒有漲價動作。
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漲價消息頻傳,包括聯電、世界先進等都傳出全面漲價5∼10%消息,但實際上各業者對第一季平均出貨價格(ASP)預估僅較去年第四季增加低個位數百分比,代表並沒全面漲價情況發生。
業界人士指出關鍵,晶圓代工廠商非常重視承諾(commitment),一定是宣布漲價後才與客戶簽約,所以不可能出現已完成簽約又片面宣布全面漲價情況。
近日外傳台積電將在4月大漲晶圓代工價格三成消息,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
然而多數業界人士認為台積電大漲價消息真實性不高,因為今年的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台積電去年下半年已與多數客戶完成議價及簽約,今年就是依合約內容完成承諾,不會有因為產能吃緊而就地漲價情況發生。
台積電面對客戶要求增加產能,特別是車用晶片缺貨嚴重,台積電的做法就是提高產能利用率因應,例如生產線以特定製程投片,以光罩層數計算的滿載月產能是3萬片,就透過趕工方式縮短製程時間、提高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方式來擠出產能,客戶以急單或新增訂單方式取得這些新增產能,價格本來就會比較正常投片高出許多,市場傳出台積電漲價應是將急單價格誤以為全面漲價。
至於聯電、力積電等其它晶圓代工廠今年價格變動調整,傳出第一季或第二季調漲價格10%以上,但業者早在去年底或今年初與客戶簽約前就已說明要漲價,達成共識後完成議價及簽約,價格就不會再調整,但是針對未簽約訂單、急單或新增訂單部份則會漲價,在產能吃緊情況之下價高者得亦符合市場機制。
【新聞快報】晶圓代工龍頭力積電大動作,發行現增股票應對市場壓力!
市場傳聞已久的力積電現增股票案終於落地!為應對市場需求漸漸吃緊,力積電昨(10)日公告,將辦理現增發行3萬張股票,每股發行價暫定40元,計畫募集總金額120億元,用於擴產、提升生產製程等,展現公司對晶圓產能的信心。
力積電昨日興櫃參考價下跌2.58元,收於65.6元,此次現增股票將以興櫃參考價計算,折價約39%。去年以來,8吋晶圓廠產能頻傳吃緊,供不應求,最終不得不調漲代工價。這些產品主要應用於類比IC、感測器、離散元件等,以及手機、筆電和平板等設備的指紋辨識感測器、面板驅動IC等。
由於需求面全面成長,但8吋晶圓供給未能跟上,全球產能吃緊情況越發嚴重,甚至出現車用晶片荒。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已經預告,2022年以前都無法解決產能吃緊問題。
為了應對市場需求,力積電今(2023)年開出晶圓代工募資第一槍,市場普遍認為,力積電大規模募資120億元,顯示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狀況可能比預期還要嚴重。
力積電表示,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銅鑼12吋廠的初期建置以及既有製程的優化。該新廠預計於3月25日舉行動土典禮,由黃崇仁親自主持。
此外,力積電將於6月9日舉行股東常會,討論的議案包括申請上市、辦理初次申請股票上市前之現金增資暨原股東全數放棄優先認購權案,以及部分採洽商銷售方式配售新股引進投資人案。
台灣半導體龍頭企業力積電在去年逆風轉為順風,成功扭虧為盈,帶來亮麗的財報。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力積電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到38.0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更是有1.23元的好成績。董事長黃崇仁對今年營運前景充滿信心,預期今年將有更好的表現。 黃崇仁指出,力積電今年在手的大單包括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CIS影像感測器等,這些產品需求強勁,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有正面影響。此外,記憶體市場的復甦也讓力積電看到了成長的機會。黃崇仁預計,今年力積電的毛利率將提升,有望成為台灣晶圓代工廠的佼佼者。 具體來看,力積電去年營收達456.85億元,年增長27.27%;毛利率為24.06%,年增長15.7個百分點;營益率則是12.57%,較2019年轉正。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力積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股利方面,力積電董事會已經通過了2020年下半年現金股利的配發計劃,每股派發0.49139101元,總配發金額約15.25億元。除權息交易日定於4月8日,現金股利發放日則是5月17日。這一決定也將為股東帶來實質的回報。 總結來說,力積電在去年表現亮眼,今年更是信心滿滿,預計將繼續在半導體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台灣股市場2月份的營收情況已經全數公布,儘管受到工作天數較少的不利影響,但多數公司的單月營收仍然略為下滑,不過和去年同期相比,仍有顯著成長。其中,力積電(6770)、長榮鋼(2211)、巧新(1563)等3檔個股在市場環境的助力下,無論是營收還是成長率都十分亮眼。 在興櫃市場中,2月的營收前十大個股中,前6名個股與上個月相同,分別是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展碁國際及三商家購。而第7名則由營收年月雙增的長榮鋼拿下,8、9名則是永豐實和巧新。 其中,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表現亮眼,2月份營收達到42.44億元,月增1.28%、年增26.68%。累計前兩月營收為84.35億元,年增22.53%,創下興櫃來新高。去年力積電的營收金額為456.85億元,每股盈餘為1.23元,正式轉虧為盈,並計劃配發去年下半年股利0.49元。由於DRAM現貨價格持續攀升,法人預期力積電第二季營運前景可期。 另一個焦點則是長榮鋼鐵,受中美貿易戰和台商回流帶動的建廠、擴廠需求,長榮鋼鐵的訂單已經滿載,能見度一路看至明年。2月份營收達到9.27億元,月增0.68%、年增14.62%。長榮鋼鐵今年認列部分去年因疫情遞延之工程,可望將鋼構業績對營收的貢獻,推升至逾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水準。此外,長榮鋼鐵IPO也已有進展,預計最快首季掛牌上市。 汽車輪圈領導廠巧新也表現出色,受惠於欧美及日系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對客製化輪圈的強烈需求,2月份營收高達5.82億元,月增4.17%、年增18.21%。法人預估,巧新今年上半年整體營運具有成長動能。
力積電昨日興櫃參考價收65.6元,下跌2.58元,以昨日興櫃參考價計算,此次現增折價約39%。
去年起8吋晶圓廠產能頻傳吃緊、供不應求,最後調漲代工價。8吋晶圓成熟製程主要應用在類比IC、感測器、離散元件等以物聯網或車用應用為主,以及手機、筆電和平板導入的指紋辨識感測器、面板驅動IC等產品。因需求面全面成長,但8吋晶圓供給沒有跟上,造成全球產能吃緊、甚至鬧出車用晶片荒。
黃崇仁已表示,2022年以前都無法解決產能吃緊問題。因應市場需求,力積電開出今年晶圓代工募資第一槍,市場認為,力積電大動作募資 120億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狀況可能比預期還要嚴峻。力積電表示,資金主要投入銅鑼12吋廠的初期建置以及既有製程優化;銅鑼新廠預計3月25日由黃崇仁親自主持動土典禮。
力積電將於6月9日舉行股東常會,討論議案包括申請上市、辦理初次申請股票上市前之現金增資暨原股東全數放棄優先認購權案,部分採洽商銷售方式配售新股引進投資人案。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對今年營運抱持高度期待,主要是手握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CIS影像感測器等大單,加上記憶體需求明顯復甦好轉,看好今年毛利率表現將成為台灣晶圓代工廠二哥。
力積電去年營收456.85億元,年增27.27%;毛利率24.06%,年增15.7個百分點;營益率12.57%,較2019年轉正;稅後純益38.0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23元,轉虧為盈。
力積電董事會通過擬配發2020年下半年現金股利0.49139101元,總配發金額約15.25億元,除權息交易日訂為4月8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5月17日。
興櫃2月營收前十大個股,前6名均與上月相同,分為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展碁國際及三商家購,第7名則由營收年月雙增的鋼鐵廠長榮鋼拿下,8、9名亦為營收前十大榜上常客永豐實、巧新。
興櫃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2月營收42.44億元,月增1.28%、年增26.68%;累計前兩月營收為84.35億元,年增22.53%,齊創登錄興櫃來新高。此外,去年營收金額為456.85億元、每股盈餘為1.23元,正式轉虧為盈,擬配發去年下半年股利0.49元。法人評估,有鑑於DRAM現貨價格持續飆升,將於今年進入漲價循環,力積電第二季營運可期。
「鋼鐵人」近期再成台股焦點,長榮鋼鐵受惠中美貿易戰下,眾多台商回流帶動建廠、擴廠需求激增,加上社會住宅、危老都更等案量持續熱絡,目前訂單已呈滿載,能見度一路看至明年。2月營收達9.27億元,月增0.68%、年增14.62%,法人指出,長榮鋼今年認列部分去年因疫情遞延之工程,可望將鋼構業績對營收之貢獻,推升至逾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水準。此外,長榮鋼IPO亦有進展,已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預計最快首季掛牌上市。
此外,汽車輪圈領導廠巧新,受惠歐美及日系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對客製化輪圈拉貨動能仍強,陸續加大備貨力道及急單。2月營收高達5.82億元,月增4.17%、年增18.21%,法人估其今年上半年整體營運具成長動能,以第10名之姿入榜。
台股新春來勢洶洶,不過昨日(19日)股市高檔股回檔,但興櫃市場買氣依然熱絡,短短三天內成交量就突破百億大關,共有36檔個股漲幅超過一成,其中半導體股佔據最多,達到13檔。在這波漲勢中,擎力(6545)、瑞鼎、智微三檔半導體股表現亮眼,尤其是擎力股價狂飆,漲幅達到94%。這波興櫃個股翻漲一成以上的紀錄,自2020年以來尚屬首次,半導體股成為上漲的主力,與上市櫃半導體股的漲勢相呼應。漲幅排名前十的個股依次為擎力、瑞鼎、智微、光禹國際、立達、驊陞、力積電、詠業、精拓科、聯致。其中,力積電這股「人氣王」回神大漲,三天內交易量達到59億元,大幅推升市場買氣。其他如廣閎科、芯鼎、優你康、年程、億而得、天凱科技、臺慶科、群登、鈺寶、力士、山太士、旭德、安特羅、天擎、明躍、昱厚生技、仁新、寶緯、百辰、美萌、森葳能源、達運光電、連騰、正基、台睿及天力離岸等,也都漲幅超過一成。擎力在2月初公布的元月營收年增達158.5%,股價從春節前的5元多一路攀升至最高19.5元,翻漲達202%。瑞鼎作為興櫃的績優生,元月營收年增57.4%,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
興櫃市場在金牛年新春後的首周交易中,表現亮眼,成交總金額達到223.54億元,創下農曆年前封關周的129.5億元新高。這股多頭態勢在多檔基本面轉佳的個股帶動下,股價水漲船高,其中,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擎力以1月營收大增158.5%的亮麗成績,股價單周勁揚94.36%,幾乎翻倍成長。驅動IC廠瑞鼎則首度成為興櫃股王,股價上揚73.9%。
全球車用晶片需求激增,微控制器(MCU)、MOSFET、感測器用量大增,國內MOSFET業者獲得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產能支援,NB、平板、WiFi 6設備、伺服器、遊戲機等新訂單湧入。台灣業者預計將於上半年跟進漲價以反映成本。富鼎轉投資的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擎力,1月營收創2018年4月來新高,月增8.9%,為去年同期的逾2.5倍。
瑞鼎集團在經濟逐步復甦後,終端需求快速拉升,1月營收年增逾五成,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消息面和基本面雙雙激勵下,節後回補買盤湧入,瑞鼎股價單周勁揚73.9%,躍居新任興櫃股王。此外,上櫃生技股基亞生技轉投資的溫士頓醫藥公司,也將迎來其子公司的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市場後市可期。
本周興櫃有36檔個股翻漲一成之上,刷新2020年來的上漲紀錄,半導體股掌多頭大旗,呼應上市櫃半導體股大漲。漲幅前十依序有擎力、瑞鼎、智微、光禹國際、立達、驊陞、力積電、詠業、精拓科、聯致。
其中「人氣王」力積電回神大漲,三天就創造59億元交易量,大舉推升買氣。
其他還有廣閎科、芯鼎、優你康、年程、億而得、天凱科技、臺慶科、群登、鈺寶、力士、山太士、旭德、安特羅、天擎、明躍、昱厚生技、仁新、寶緯、百辰、美萌、森葳能源、達運光電、連騰、正基、台睿及天力離岸,也漲逾一成。
擎力2月初公布元月營收年增158.5%,股價從春節前漲到節後,原本只有5元多的價格到昨天最高抵19.5元,低點來翻漲達202%。
瑞鼎是興櫃績優生,元月營收年增57.4%,也繳出好成績。
興櫃本周張漲幅前十大個股,股價全數啟動「有基之彈」,除光禹 國際外,其餘九檔1月營收全繳出年月雙增成績。其中,電源管理IC 設計擎力,1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158.5%,已連11個月處於年成長 軌道,推升股價單周勁揚94.36%,近乎翻倍成長。而驅動IC廠瑞鼎 ,則於本周首摘興櫃股王,股價上揚73.9%。其餘包括智微、光禹國 際、立達、驊陞、力積電、詠業及精拓科,亦飆漲三至七成。
全球車用晶片需求全面拉警報,微控制器(MCU)、MOSFET、感測 器用量大增。國內MOSFET業者獲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產能支援 ,NB、平板、WiFi 6設備、伺服器、遊戲機等新訂單湧入。此外,在 晶圓代工投片成本增加下,市場預期,台灣業者為反映成本,將於上 半年跟進漲價。IC設計商富鼎轉投資之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擎力,元 月營收0.21億元,單月營收衝上2018年4月來新高水準,月增8.9%, 為去年同期的逾2.5倍。
明基友達集團旗下驅動IC廠瑞鼎,1月底董事會通過申請股票上市 案,加上封關前夕搶先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元月營收,受惠疫情下 「宅經濟」商機推動,居家辦公IT類產品逆向成長;且在經濟逐步復 甦後,終端需求快速拉升,1月營收年增逾五成,改寫單月歷史新高 成績。消息面、基本面同步激勵下,節後回補買盤大舉湧入,瑞鼎本 周漲勢凌厲,單周勁揚73.9%,衝上406.76元價位,一舉超車綠界科 技,躍居新任興櫃股王。
此外,金牛年開紅盤後,第一檔登錄興櫃的生力軍,為上櫃生技股 基亞生技轉投資之溫士頓醫藥公司。基亞近期利多消息大爆發,子公 司高端疫苗傳出二期臨床試驗人數破千人,如今又將迎來其下另一檔 小金雞登錄興櫃,全球各家疫苗滿天飛,母雞帶小雞效應連發下,後 市可期。
【新聞報導】 哇靠,最近這段時間全球半導體產業真的是亂成一團啊!日本地震加德州暴雪,讓車用晶片跟微控制器(MCU)缺貨問題更加嚴重。這對我們台灣的晶圓代工廠來說,可是個大大的機會哦! 首先來講講日本地震的影響。瑞薩那珂晶圓廠因地震受損,這家廠區可是能夠月產5萬片8吋廠和逾2萬片12吋廠呢!地震後要復工,得花上整整一個禮拜,這對車用晶片和MCU的生產影響可大了。瑞薩這次可是得加緊腳步,對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加大投片量,來應對缺貨問題。 再來看看德州那邊,那場大雪真是讓人傻眼。三星、恩智浦、英飛凌這些大廠的晶圓廠因為停電而暫停生產,這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三星奧斯汀晶圓廠月產能高達10萬片,這次停電影響可是不小。 這麼一來,台灣的晶圓代工廠,像是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可就成為各大廠爭相委外的對象了。因為缺貨問題嚴重,這些IDM廠會透過急單或加單的方式,來要求更多產能。這對台灣的晶圓代工廠來說,可是個提升平均接單價格的好機會哦! 總結一下,這次地震和暴雪讓全球半導體產業陷入混亂,但對台灣的晶圓代工廠來說,卻是個大好機會。我們台灣的廠商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好好展現我們的實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多厲害!
台灣股市在春節後的首次交易中,明基友達集團的驅動IC廠商瑞鼎,以其出色的業績和上市申請案,成為了興櫃市場的新星。該公司董事會在1月29日通過了股票上市申請案,股價隨著面板價格上揚和驅動IC供應緊張而攀升。瑞鼎在節前提前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稅後盈餘達2.54億元,年增長5.89倍,每股盈餘3.89元,第四季獲利4.11億元,年增長200%,全年獲利8.57億元,每股盈餘13.12元,連續兩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 瑞鼎在17日一開盤便獲得大單敲進,下午2點01分觸及櫃買中心的暫停交易標準,最終收盤均價為350.87元,成功超越綠界科技,成為新的興櫃股王。今年以來,瑞鼎的均價漲幅高達1.5倍,單日成交值達19.58億元,與力積電的59.91億元並列,兩家公司合計占興櫃整體成交比重近八成。 法人指出,瑞鼎上市案尚未送件,預計上市流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但由於IC設計聯詠股價上漲,瑞鼎也出現了比價行情。從業績來看,瑞鼎在1月也保持了強勁的需求動能,當月營收達17.76億元,年增長57.46%,創下歷史新高。 綠界科技在穎崴轉上市後,雖僅做14天的興櫃股王,但作為國內第三方支付龍頭,元月營收再創1.17億元歷史新高,月增長13.09%、年增長40.17%,呈現「雙率雙增」格局。 去年台股IPO掛牌家數和籌資金額均創近20年來新低,但瑞鼎等公司的出色表現,為後繼者帶來信心,並為興櫃股王增添市場人氣。隨著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將推出的創新板和戰略新板,有望扶持更多具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加速成長。
台股金牛年首度迎來紅盤,2021年1月的營收也全部公布完畢。雖然受到淡季的影響,興櫃股1月的營收略遜於去年12月,但受到新冠疫情逐漸趨緩的鼓舞,營收還是比去年同期有顯著的成長。特別是上市櫃面板大廠友達旗下的驅動晶片廠瑞鼎,元月份的營收年增逾五成,創下單月歷史新高,股價也受到這股動能的推動,17日均價成功突破350元大關。 在興櫃2021年1月的營收前十大個股中,前三位依舊由遠壽、力積電、燁聯包辦,接下來的第4到第10名則出現微幅變動,依序是瑞鼎、展碁國際、三商家購、永豐實、秀育、長榮鋼及伊雲谷。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新冠疫情升溫的1月份,工紙、家紙潔品的永豐實積極趕工出貨,元月份的營收達到9.96億元,年月雙增,使得排名攀升至第7位。 半導體族群在金牛年中迎來了蓬勃的一年,供需持續緊張,車用相關IC訂單倍增,但產能利用率全數爆滿,全球車用晶片拉起警報。晶圓代工業者力積電1月的營收衝上41.9億元,月增6.1%、年增18.6%,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法人預估,力積電今年營運將逐季看旺至下半年,DRAM代工產能全滿,價格有望跟漲。 全球疫情在1月仍處於高檔,資金轉向防疫以及宅經濟概念股。高價股瑞鼎作為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設計公司,受惠宅經濟商機,1月營收高達17.76億元,月增15.05%、年增57.46%,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紀錄;去年第四季獲利也達到4.11億元,每股盈餘6.27元,帶動股價在農曆年前封關周大漲37.4%。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在1月的營收創下同期新高。例如,精準醫療廠普生已陸續完成印度、印尼等地區訂單出貨,帶動其1月營收達到0.54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水準,年增逾三倍。
興櫃2021年1月營收前十大個股,前3位仍由遠壽、力積電、燁聯奪得,隨後第4∼10名出現微幅變動,依序為瑞鼎、展碁國際、三商家購、永豐實、秀育、長榮鋼及伊雲谷。其中,在1月本土新冠疫情升溫之際,工紙、家紙潔品的永豐實積極趕工出貨,元月份營收達9.96億元,繳出年月雙增,推動排名竄升至第7位。
半導體族群金牛年迎來奔騰一年,在供需持續吃緊下,車用相關IC訂單倍多,惟產能利用率全數爆滿,全球車用晶片拉警報。晶圓代工業者力積電1月營收衝上41.9億元,月增6.1%、年增18.6%,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法人預估,力積電今年營運將逐季看旺至下半年,DRAM代工產能全滿、價格有望跟漲。
全球疫情1月仍在高檔,資金轉入防疫以及宅經濟概念股。高價股瑞鼎為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設計公司,受惠宅經濟商機,1月營收高達17.76億元,月增15.05%、年增57.46%,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紀錄;去年第四季獲利亦達4.11億元,每股盈餘6.27元,帶動股價於農曆年前封關周大漲37.4%。
此外,亦有部分企業元月營收創下同期新高。其中,精準醫療廠普生已陸續完成印度、印尼等地區訂單出貨,帶動其1月營收達0.54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水準,年增逾三倍。
為了填補產能空缺,業界預期瑞薩、三星、恩智浦等IDM廠將擴大委外,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受惠最大。業者分析,因為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IDM廠會透過急單或加單方式要求更多產能,將有助於提升晶圓代工平均接單價格,以訂單能見度來看產能將滿載到年底。
日本福島縣外海2月13日深夜發生規模7.3強震,影響瑞薩位於茨城縣那珂晶圓廠營運。瑞薩那珂廠區包括月產能5萬片8吋廠及月產能逾2萬片12吋廠,地震後停工至16日開始復工,但預計要一周時間才可回復到地震發生前的生產水準。由於瑞薩那珂廠區主要生產車用晶片及MCU,業界預期缺貨問題將延續到下半年,瑞薩將會提高對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投片因應。
至於近日美國德州發生罕見暴雪,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設施停擺,造成該州400萬戶家庭與企業停電,由於惡劣天氣及強風壟罩整個西德州,電力公司短期間內難以復供電,加上現有電力供應以民生優先,包括三星、恩智浦、英飛凌等業者位於德州奧斯汀的晶圓廠因停電造成營運中斷,讓半導體產能短缺情況雪上加霜。
據業界消息,三星奧斯汀晶圓廠月產能約達10萬片,其中14奈米占5萬片,其餘為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主要為高通代工手機相關晶片,並生產三星自用手機晶片及面板驅動IC等產品。至於恩智浦及英飛凌的奧斯汀8吋廠主要生產車用晶片及MCU。三家業者晶圓廠因停電而暫時停工,勢必造成車用晶片及MCU缺貨情況惡化。
由於德州大雪持續,停電情況不知何時可以回復正常,法人預期包括三星、恩智浦、英飛凌等業者為了填補產能缺口,只能轉向擴大對晶圓代工廠下單。其中,三星近年來與聯電合作密切,手機相關晶片將擴大委由聯電代工,至於其它IDM廠將增加對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的委外訂單。
瑞鼎董事會元月29日通過申請股票上市案前夕,股價早因面板報價上調、驅動IC供給吃緊帶動走揚,伴隨農曆年前業績提前報喜,瑞鼎自結去年12月稅後盈餘達2.54億元,年增5.89倍,每股盈餘3.89元,推升第四季獲利達4.1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0%,累計全年獲利為8.57億元,每股盈餘13.12元,連兩年賺逾1個股本。
瑞鼎17日一開盤沒多久就獲大單敲進,下午2點01分更觸及櫃買中心的暫停交易標準,終場均價以350.87元作收,成功超越綠界科技的319.9元,升任興櫃股王,累計今年以來均價漲幅高達1.5倍,單日成交值為19.58億元,僅次力積電的59.91億元,2檔個股占興櫃整體成交比重近八成。
承銷圈法人指出,瑞鼎上市案尚未送件,預估從申請送件至上市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流程,但因IC設計聯詠股價狂奔,帶動瑞鼎出現比價行情;就業績面觀察,瑞鼎元月也順利延續需求動能,單月營收高達17.76億元,年成長57.46%,寫下歷史新高。
至於綠界科技雖在穎崴轉上市後僅做14日的興櫃股王便交出棒子,但作為國內第三方支付龍頭,配合大者恆大的產業特性,元月營收同樣再創1.17億元歷史新高,月增13.09%、年增40.17%,呈「雙率雙增」格局。
儘管去年台股首次公開募股(IPO)掛牌家數僅有31家、籌資金額146.84億元,創下近20年來新低,但自去年以來昇佳電子與穎崴等前興櫃股王相繼掛牌後的走勢表現不俗,為後繼者指引明燈,也為興櫃股王股后增添市場人氣,加上證交所與櫃買中心下半年將推創新板、戰略新板開板,可望扶持具核心技術與創新能力或經營模式的企業加速成長。
國際三大DRAM廠去年第四季開始進行產能的配置,提高8Gb以上標準型及伺服器DDR4投片量,並且增加行動式LPDDR及繪圖型GDDR產出比重,導致4Gb以下容量利基型DRAM位元供給明顯減少。由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車載娛樂等車用電子、工控及安防、WiFi裝置、智慧電視及機上盒等應用對於利基型DRAM需求持續轉強,在供不應求情況下,今年以來2Gb及4GbDDR3
現貨價已大漲逾五成。
受惠於利基型DRAM價格大漲及出貨暢旺,包括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力積電(6770)、晶豪科(3006)直接受惠,今年1月合併營收表現優於預期。其中,力積電1月營收41.90億元,晶豪科1月營收16.32億元,均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華邦電1月營收69.03億元為歷史次高。
模組業者及OEM廠指出,中國農曆年前的利基型4GbDDR4現貨價介於2.2∼2.4美元之間,今年以來漲幅已達30%,利基型4GbDDR3現貨價達2.6∼2.8美元之間,2GbDDR3現貨價達1.8∼2.0美元之間,今年以來漲幅均超過50%。
由於市場供不應求缺口擴大,預期現貨價持續看漲到第二季下旬,合約價在未來幾個月累積漲幅應可達20∼30%以上。
利基型DRAM價格漲翻天,但由供給面來看,三大DRAM廠去年第四季調整產品線,主要產能移轉生產8Gb以上容量標準型及伺服器DDR4,增加LPDDR及GDDR產出比重,並策略性淡出4Gb以下容量利基型DRAM。
在供給減少但需求增加情況下,利基型DRAM供給缺口擴大,現貨價一路拉升且漲勢停不住,合約價跟進漲幅同步擴大。
國際三大DRAM廠減少4Gb以下容量利基型DRAM供貨,系統廠及OEM廠訂單大舉轉向台灣,包括南亞科、華邦電、力積電、晶豪科等接單全滿,今年營運將逐季看旺到下半年。其中,南亞科及華邦電的上半年利基型DRAM產能已被客戶預購一空,晶豪科在WiFi裝置及行動路由器的利基型DRAM及MCP擴大出貨,力積電的DRAM代工產能全滿且價格跟漲。
【科技新聞】高通晶圓代工吃緊,聯發科受惠搶攻市佔!
近期,高通(Qualcomm)在法說會上透露,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可能會影響到各項晶片的供貨狀況。這一消息讓市場關注度急升,法人預期,這將對台灣的晶圓代工龍頭聯發科產生正面影響,有望搶下更多市佔率。
聯發科目前擁有台積電、力積電等大廠的晶圓代工產能支援,這將對手機晶片、電源管理IC及WiFi 6晶片等產品在上半年全力衝刺,有助於業績逐季成長。
高通雖然在2021年第一季繳出年成長81%至65.33億美元的亮麗成績,但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聯發科在先進製程上獲得台積電、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全力支援,儘管供貨情況不會完全滿足客戶需求,但預期將優於對手。
聯發科早在2020年就提前預訂台積電2021年的6奈米及7奈米製程產能,並在第一季躍升為台積電的第三大客戶,投片量提升至11萬片,有望延續後續出貨動能。
力積電方面,聯發科透過採購設備初租給力積電,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預計2021年出貨動能將相較2020年翻倍成長。隨著5G世代來臨,智慧手機及基地台的天線模組需求量大增,電源管理IC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
高通新一代旗艦手機晶片Snapdragon 888選擇在三星投片量產,但受限於三星5奈米製程吃緊,聯發科獲得台積電先進製程支援,法人看好聯發科將有望再度拓展智慧手機晶片市佔率。
根據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公布的中國智慧手機晶片市占率概況,聯發科在2020年第三季市佔率達到31%,超越高通的28%。隨著聯發科2021年將以天璣1200搶市,法人圈預期聯發科將有機會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