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上)公司新聞
高通於美國時間3日召開法說會,雖然高通QCT(Qualcomm CDMA T echnologies)2021年會計年度第一季繳出年成長81%至65.33億美元 的亮眼成績,不過高通也點出目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問題,可能影響 到各項晶片的供貨情形。
不過,聯發科在先進製程上,由於獲得台積電、力積電等晶圓代工 廠產能全力支援,雖然仍不以全面滿足客戶需求,但供貨情形將可望 優於對手。法人指出,聯發科在2020年就提前預訂台積電2021年的6 奈米及7奈米製程產能,同時也在第一季躍升為台積電的第三大客戶 ,擠下輝達及高通,投片量提升至11萬片水準,將可望藉此延續後續 出貨動能。
至於力積電部分,法人表示,聯發科透過採購設備初租給力積電, 藉此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且2021年出貨動能將有望相較2020年翻倍 成長。據了解,由於進入5G世代後,智慧手機及基地台的天線模組都 相較4G倍數成長,因此同步搭配的電源管理IC需求量自然也同步倍增 ,因此電源管理IC自然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
由於高通在新一代的旗艦手機晶片Snapdragon 888選擇在三星投片 量產,受限於三星5奈米製程吃緊,且聯發科獲得台積電先進製程奧 援。因此法人看好,聯發科將有望因此受惠,再度拓展智慧手機晶片 市占率,且聯發科2021年上半年業績逐季成長可期。
根據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公布中國智慧手機晶片市占率概況, 聯發科在2020年第三季市占率達到31%,超越高通的28%。隨著聯發 科2021年將以天璣1200搶市,法人圈預期聯發科將有機會再下一城。
台灣半導體產業再掀拚產能潮,力積電積極拚產能,無塵室擴建及新晶圓廠興建計畫紛紛啟動!近期,由於全球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產能供不應求,台積電、聯電、力積電、華邦電、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龍頭企業紛紛啟動擴產計畫,以應對客戶強勁需求。其中,力積電積極投入新晶圓廠的興建,預計將在2021年創下營收及獲利新高紀錄。
由於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經濟將強勁復甦,加上5G普及帶動終端應用需求大增,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均看好2021年產能將全年吃緊。台積電預計2021年資本支出將達200億美元,用於3/2奈米技術研發及擴大採購極紫外光(EUV)設備,並加速南科Fab18廠第四期至第六期工程的3奈米晶圓廠興建。此外,聯電也受三星28奈米訂單加持,南科12吋廠擴建計畫加速進行。
力積電現有產能供不應求,預計第一季末將啟動銅鑼新廠的興建計畫,規畫總產能達每月10萬片。華邦電高雄12吋廠加速趕工中,旺宏的12吋廠升級擴產也在進行中。後段封測廠方面,日月光投控的高雄楠梓第二園區正在加速建置,預估投資金額達940億元打造楠梓第三園區。
廠務工程業者漢唐、帆宣、信紘科等也因應半導體產業的拚產能潮而受惠。帆宣受惠於台積電及日月光等廠務工程訂單到手,2020年11月底在手訂單達2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漢唐則因台積電、美光、力積電等客戶持續擴產,2020年11月底在手訂單達430.55億元改寫歷史新高。信紘科則因台積電等大客戶設備機台移機工程接單暢旺,2020年合併營收創下年度營收歷史新高。
在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總體經濟將強勁復甦,加上5G普及帶動終端應用需求大增,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均看好2021年產能將全年吃緊,所以近期陸續啟動擴產計畫。
以龍頭大廠台積電來說,預估2021年資本支出將達200億美元規模,除了用於3/2奈米技術研發及擴大採購極紫外光(EUV)設備,台積電新晶圓廠投資馬不停蹄,南科Fab18廠第四期至第六期工程的3奈米晶圓廠加速趕工中,南科Fab14會再興建第八期做為特殊製程晶圓廠,竹科R1及R2研發晶圓廠也正在興建中。
聯電受惠於三星28奈米訂單加持,南科12吋廠擴建計畫加速進行,廈門廠持續擴充產能,預估2021年資本支出將逾10億美元,可望創下近10年來資本支出新高。力積電現有產能同樣供不應求,預計第一季末將啟動銅鑼新廠的興建計畫,該廠區將興建兩座12吋廠,規畫總產能達每月10萬片。至於記憶體廠部份,旺宏的12吋廠升級擴產已在進行中,華邦電高雄12吋廠加速趕工中希望能在年內完工。
前段晶圓廠投資積極,後段封測廠同樣加快擴建新生產線腳步,日月光投控的高雄楠梓第二園區正在加速建置,預估投資金額達940億元打造楠梓第三園區。至於京元電預計2021年資本支出提升約10%達93.79億元,並提前啟動銅鑼廠三期廠房興建計畫。
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建無塵室或興建新晶圓廠,廠務工程業者漢唐、帆宣、信紘科等直接受惠。帆宣受惠於台積電及日月光等廠務工程訂單到手,加上EUV設備的模組代工訂單強勁,2020年11月底在手訂單達2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營收251.2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看好2021年業績將再創新高。
漢唐受惠於台積電、美光、力積電等客戶持續擴產,2020年11月底在手訂單達430.55億元改寫歷史新高,2020年新接訂單達200億元規模,2020年全年營收年增49.8%達358.3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營運表現將續創新高紀錄。
信紘科2020年合併營收12.96億元,較2019年成長4.1%,創下年度營收歷史新高,由於台積電等大客戶設備機台移機工程接單暢旺,新晶圓廠的廠務及再生手等工程應接不暇,樂觀預期2021年營運將再攀高峰。
近日,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再次擴散,人們居家辦公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一趨勢也導致驅動IC的供應出現緊張狀態。摩根大通與多家大型投資顧問機構共同調研發現,由於大尺寸驅動晶片供應緊缺,力積電(6770)、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將全面調漲代工價格,不僅晶片價格,測試及封裝價格也將同步上漲,預計漲幅可達5%至10%。這一調整對於聯詠、頎邦等公司的營運將帶來正面影響,目標價格也將進行上修。 摩根大通對聯詠的後市表現持看好態度,將其目標價大幅上調至450元,上調幅度超過百元。國內投資顧問機構也不甘示弱,將聯詠的目標價提高到500元,與高盛預測的510元目標價僅有一線之隔。此外,法人對於驅動IC封測指標頎邦的目標價也進行上修,預計將升至87元,成為市場上最樂觀的預測。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由於居家辦公和電視終端的需求持續強勁,聯詠和頎邦在去年第四季對LDDIC/TDDI晶片及封測價格進行調漲,預計這將使兩家公司上一季度的財報超過市場預期。聯詠的毛利率預計將上看37%,優於市場預期的33%至36%;頎邦則將TDDI測試平均價格上調一成,毛利率預估將較第三季旺季再成長至30.7%。 隨著大尺寸驅動IC供應持續緊缺,三大代工廠力積電、聯電和世界先進均有意調漲報價,預計後續驅動IC和封測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漲,封測價格的預計漲幅可達5%至10%。
摩根大通看好聯詠後市,目標價大幅提高到450元,上修幅度達百元之多,國內投顧再接再厲提高到500元,更直追高盛喊出最高的510元;法人同步上修驅動IC封測指標頎邦,目標價升到87元,是市場最樂觀。
摩根大通表示,受到居家辦公和電視終端需求續強,聯詠及頎邦去年第4季雙雙調漲LDDIC╱TDDI晶片及封測價格,雙雄上一季財報可望因此高於預測,聯詠毛利率上看37%,優於市場預期的33%至36%:頎邦將TDDI測試平均價格上調一成,毛利率預估較第3季旺季再成長到30.7%。
近期大尺寸驅動IC持續供不應求,法人調查,三大代工廠力積電、聯電和世界先進都有意調漲報價,後續驅動IC和封測價格可能再漲,封測漲幅預估達5%至10%。
【台灣新聞】2020年12月台股營收報告揭曉,力晶積成電子製造(以下簡稱「力晶積成」)等公司表現亮眼,股價揚昇!在興櫃股市場中,12月營收年月雙增的家數超過百家,顯示台股在年底的強勁表現。特別是力晶積成,在台股高檔震盪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亮眼的營收成績。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力晶積成在2020年12月的營收表現出色,年增長達兩成左右,這主要得益於遠距商機的發展以及台商回流帶來的利多。值得一提的是,秀育(6737)和長榮鋼(2211)這兩家公司也同樣表現出色,分別以黑馬之姿躍升至排行榜的第7、8名。
秀育在2020年第四季的營收高達10.5億元,月增長19.6%,年增長則達284%,創下單月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于美系客戶高階電競平板鍵盤的積極拉貨,以及新開發的電競投影鍵盤即將出貨。然而,展望未來,由於適逢淡季和農曆過年,秀育的拉貨動能可能會稍微減緩。
長榮鋼鐵則因為台商回流帶來的營建大樓、電子科技廠擴廠、危老都更等案量充沛,2020年12月的營收達到10.47億元,月增長23.56%。雖然年減9.96%,但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長榮鋼鐵的訂單已排至2022年,今年更是接近滿單。新營廠的既有產能今年將全產開出,可望展現擴廠效益,運營表現有望較去年更佳。
總結來說,在這波台股年底的強勁表現中,力晶積成、秀育、長榮鋼等公司的表現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的成績不僅反映了市場對於台灣產業的信心,也顯示了台灣公司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興櫃2020年12月營收前十大個股,均為營收常勝軍,除首位仍由遠壽奪下外,前6名排序亦與11月全數相同,2∼6名分別為力積電、燁聯、展碁國際、瑞鼎及三商家購。而鍵盤供應商秀育、鋼鐵大廠長榮鋼則以黑馬之姿竄升至7、8名,伊雲谷、永豐實分別居第9、10名。
秀育2020年第四季,受惠美系客戶高階電競平板鍵盤拉貨積極,且新開發之電競投影鍵盤即將出貨,12月營收高達10.5億元,月增19.6%、年增284%,較2019年同期大增了7.75億元,改寫單月歷史新高;推升全年營收衝上59.5億元,年增逾七成,帶動股價11日大漲6.53元。展望後市,法人指出,秀育目前與美系客戶產品供貨合約至3月,惟今年年初因適逢淡季、農曆過年,拉貨動能恐稍微趨緩。
全球鋼市見到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大榮景,長榮集團小金雞長榮鋼鐵,受惠台商回流,包括營建大樓、電子科技廠擴廠、危老都更等案量充沛,推升2020年12月營收10.47億元,月增23.56%、年減9.96%,惟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新高。法人指出,長榮鋼訂單排至2022年,今年更已近滿單。新營廠既有產能今年全產將開出,可望展現擴廠效益,營運有望較去年更佳。
晶圓代工龍頭力積電近期表現亮眼,2021年上半年因應利基型DRAM、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等訂單不斷湧入,產能早已被客戶預訂一空。受惠於這波晶圓代工熱潮,力積電預計2021年產能將嚴重吃緊,為應對這一情況,力積電已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將8吋及12吋晶圓代工價格調漲約10%。此外,力積電2020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22.27億元,稅後淨利20.25億元,每股淨利0.65元,表現十分亮眼。 隨著下半年晶圓代工產能吃緊,訂單大幅增加,力積電已針對急單及新增訂單漲價10%。11月合併營收雖然月減1.0%達39.43億元,但較去年同期成長28.9%,累計前11個月合併營收達417.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76.7%,成長幅度十分驚人。 力積電擁有亞太地區特殊的鋁製程技術,能同時跨足記憶體及邏輯IC的晶圓代工。在記憶體部門,力積電除了為晶豪科、鈺創等代工利基型DRAM,也提供NORFlash及NANDFlash代工生產。由於記憶體市況提前在第四季觸底,力積電的記憶體晶圓代工價格將隨之調漲,帶動毛利率明顯提升。 在邏輯IC代工部門,力積電雖然主要提供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但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全線滿載。疫情推升宅經濟發酵,帶動筆電及遊戲機銷售,車市復甦推升車用晶片需求,加上5G智慧型手機的電源管理IC搭載量倍增,力積電2021年接單暢旺,包括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等訂單滿手,產能供不應求。 法人普遍樂觀看待力積電2021年的營收及獲利,預計將大幅成長。其中,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價格調漲,將對力積電的營運成長有顯著貢獻。此外,12吋晶圓代工可為客戶生產具成本優勢的電源管理IC,聯發科已擴大下單,對力積電來說是一大利多。
力積電2020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22.27億元,稅後淨利20.25億元,每股淨利0.65元。由於下半年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在訂單大幅增加且產能供不應求情況下,力積電在下半年已針對急單及新增訂單漲價10%。力積電公告11月合併營收月減1.0%達39.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9%,累計前11個月合併營收417.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76.7%。
力積電擁有亞太地區特殊的鋁製程技術,所以能同時跨足記憶體及邏輯IC的晶圓代工。在記憶體部份,力積電除了為晶豪科、鈺創等代工利基型DRAM,也提供NORFlash及NANDFlash代工生產。由於記憶體市況提前在第四季觸底,力積電的記憶體晶圓代工價格將隨之調漲,帶動毛利率明顯提升。
在邏輯IC代工部份,力積電雖然主要提供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但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全線滿載。由於疫情推升宅經濟發酵並帶動的筆電及遊戲機賣到缺貨,車市復甦推升車用晶片強勁需求,加上5G智慧型手機的電源管理IC搭載量倍增,力積電2021年接單暢旺,包括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等訂單滿手,在產能供不應求情況下,8吋及12吋晶圓代工價格將自2021年1月起調漲10%。
法人表示,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價格調漲,力積電新產能2021年持續開出有助於營運成長,至於12吋晶圓代工可為客戶生產具成本優勢的電源管理IC,聯發科已擴大下單,加上記憶體市況回溫,樂觀看待力積電2021年營收及獲利大幅成長。
新聞頭條:疫情新變數下,宅經濟興旺,DRAM價格逆勢上漲,力晶積成電子製造獲利可期! 【台灣新聞網】近期疫情新變數出現,但宅經濟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記憶體產業因應這波趨勢,DRAM採購量大增,法人看好DRAM報價開始呈現向上循環。特別是Consumer DRAM,預計明年全年報價將反彈25-30%,讓台灣DRAM廠商獲利有望大增。 根據集邦科技旗下半導體研究處的分析,DRAM庫存已經過兩季以上修正,明年第1季買方將提高庫存水位。12月中旬Consumer DRAM現貨價已開始反彈,法人預估明年第1季合約價將同步跟上,看好2021全年報價將反彈約25-30%。 在這波DRAM漲勢中,記憶體大廠美光也調高財測,對DRAM展望樂觀。華邦電、威剛、鈺創、力積電等業者也持相同看法,預期明年第1季提前落底,下半年好轉。 值得一提的是,美光台灣廠區在12月初發生跳電事件,影響到大部分生產Server DRAM。這起事件後,明年第1季的Server DRAM合約價便開始上揚。再加上英特爾新一代CPU Whitley將於2021年第1季量產,預估美系白牌伺服器客戶拉貨動能將轉強,也推升Server DRAM明年的價格走勢。 南亞科目前來自伺服器的營收占比約5%-7%,Server DRAM在市場大宗型產品中,需求最大。在產業呈現正向循環的趨勢下,南亞科2021年獲利有望成長三成以上。11月南亞科營收達48.9億元,月增2.09%、年增14.9%;累計今年前11個月營收達559.2億元,年增18%。 總結來說,在這波DRAM價格上漲的趨勢下,力晶積成電子製造等台灣DRAM廠商獲利可期,業界前景看漲!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旗下半導體研究處指出,DRAM庫存已經過兩季以上修正,明年第1季買方將提高庫庫存水位。12月中旬Consumer DRAM現貨價已開始反彈,法人預估明年第1季合約價將同步跟上,看好2021全年報價將反彈約25-30%。
DRAM漲勢確立,記憶體大廠美光也調高財測,對 DRAM展望樂觀,包括華邦電、威剛、鈺創、力積電等業者也持相同看法,記憶體產業可望在明年第1季提前落底,明年下半年好轉。
法人分析,今年第3季網通大廠華為被美國下禁令、對外大舉掃貨,更讓Consumer DRAM價格有撐,10、11月雖持續走平,但供給端包括韓國廠海力士、三星因為DDR3小容量顆粒利潤較差,減少低階產品出貨,市場上供需緊張。
在Server DRAM報價方面,法人指出,全球記憶體大廠美光台灣廠區在12月初發生跳電事件,該廠區大部分生產Server DRAM,跳電事件後,明年第1季的Server DRAM合約價便開始上揚,再加上英特爾新一代CPU Whitley將於2021年第1季量產,預估美系白牌伺服器客戶拉貨動能將轉強,也推升Server DRAM明年的價格走勢。
法人指出,南亞科目前來自伺服器的營收占比約5%-7%,Server DRAM在市場大宗型產品中,需求最大,報價提高同步帶領PC DRAM、Consumer DRAM一齊走高,在產業呈現正向循環的趨勢下,大幅上修南亞科2021年獲利有望成長三成以上。
南亞科11月營收為48.9億元,月增2.09%、年增14.9%;累計今年前11個月營收達559.2億元,年增18%。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竹科40周年策略會議上,分享了他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見解。他指出,雖然過去有許多台灣廠商前往大陸發展,但近年來,由於產業鏈的回歸,新竹科學園區在台灣半導體興起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黃崇仁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面對大陸的補貼競爭下,仍能保持競爭力,這是因為台灣的生產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並且科學園區提供了優質的發展環境。他對台積電的自主研發精神表示欽佩,並稱讚其在28奈米技術上的突破。
黃崇仁指出,過去有段時間不少台廠赴陸發展,台灣半導體產業因此一度面臨過危機,包括十多年前DRAM產業不振,力晶出現問題、茂德也倒掉了,經歷過一波淘汰存活下來的半導體公司都變成具有實力的企業,像台積電、聯電本來就比較優秀,而當初比較小的華邦、旺宏也都存活下來了,後來園區慢慢轉型,發展IC設計、通訊產品及半導體等領域。
黃崇仁分析,相較於大陸大舉補貼企業發展半導體,補貼的費用是台灣數倍,台廠面臨這樣的競爭還能持續存活,且發展得很好,凸顯台廠競爭力十足。
他說,與日本、南韓、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相較,台灣最適合發展半導體,主因台灣生產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科學園區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提供的絕佳的環境,更是功不可沒。
提到「護國神山」台積電,黃崇仁直言:「我非常欽佩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尤其當年28奈米的技術都掌握在IBM手中,台積電決定自主開發28奈米技術,後來做得非常好,更進一步走到14奈米、甚至5奈米等更先進的製程,這個突破非常重要。
時序已進入年底,受到新冠疫情逐漸緩和的影響,原物料需求大幅上升,再加上雙11電商促銷活動和耶誕節前的拉貨高峰,興櫃股11月份的營收普遍呈現年月雙增,近百家公司實現了這一成長紀錄。在這波成長潮中,遠壽以單月營收大增12.03億元領跑群倫,而燁聯則以超過6億元的增長率,讓許多公司甩開了低迷的氣氛,重新回到年月雙增的成長軌道。 在興櫃11月的營收排行榜上,遠壽仍然蟬聯冠軍寶座,而第二名則被晶圓代工的新興力量——力積電所奪得。力積電的後面,排名依次是燁聯、展碁國際、瑞鼎、三商家購、伊雲谷及永豐實。秀育和長榮鋼則分別位列第9和第10名。 力積電在業務上專注於晶圓代工的發展,這一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法人和專家預測,由於其產能滿載且訂單不斷湧入,第四季的營收預計將年增達28%。展望未來,力積電在台灣擁有三座12吋廠和兩座8吋廠,擁有全球僅有的兩座12吋鋁製程晶圓廠,生產電源管理IC具有成本優勢,這將提升客戶的下單意愿。力積電在登錄興櫃後迅速展現王者氣概,以39.43億元的營收奪得亞軍,年增長率達28.87%。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是,鍵盤供應商秀育,其11月的單月營收高達8.76億元,排名興櫃11月營收排行榜的第8位。這個數字不僅創下了該公司自登錄興櫃以來的新高,同時也實現了月增33.66%和年增176.08%。目前,秀育的累計營收已經超越去年34.5億元的水平,法人預計其年增長率將上看五成。今年底,汽車電子和電競投影鍵盤一體機這兩大高單價產品將啟動量產,對明年初的營收將產生重要貢獻。 此外,還有多家興櫃股在11月交出了創高表現。例如,遊戲股棒辣椒的11月營收達1.39億元,年增長率達131.02%,創下歷史新高;第三方支付商綠界科技也因為宅經濟的帶動,單月營收達1.08億元,創單月新高。預計從12月到農曆新年,需求將持續強勁。
興櫃11月營收前十大個股,仍由遠壽摘冠,而第2位則由興櫃生力軍,晶圓代工力積電奪得,其後排名全數後退,第3∼8名分別為燁聯、展碁國際、瑞鼎、三商家購、伊雲谷及永豐實。秀育、長榮鋼則分別位居第9、10名。
力積電在業務組合上著重晶圓代工發展,受惠目前晶圓代工產能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法人預估其產能滿載、訂單持續湧入,第四季營收可望年增28%。展望後市,力積電目前在台擁有三座12吋廠、兩座8吋廠,且具全球唯二12吋鋁製程晶圓廠,生產電源管理IC具成本優勢,可增加客戶下單意願。登錄興櫃後隨即展現王者風範,以39.43億元奪下榜眼,年增28.87%。
鍵盤供應商秀育11月以高達8.76的單月營收,奪下興櫃11月營收排行榜第8位,不僅月增33.66%,年增更高達176.08%,創登錄興櫃來新高。目前累計營收已遠超越去年34.5億元水準,法人估其年增上看五成。今年底汽車電子、電競投影鍵盤一體機,兩大高單價產品將啟動量產,營收貢獻將落在明年初。
此外,多檔興櫃股11月營收繳出創高表現,包括遊戲股棒辣椒11月營收達1.39億元,年增131.02%,創歷史新高;第三方支付商綠界科技則成宅經濟受惠者,單月營收達1.08億元,亦為單月新高,預期12月至農曆年初,需求將續強。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力積電昨日正式登錄興櫃,搶搭晶圓代工市場供不應求的熱潮,首日交易就創下市值一度超過台積電的紀錄。股價在開盤後一度衝上84元,較認購價26元大漲逾2.2倍,市值一度達到2608億元,超過了台積電。雖然最終收盤價為55.7元,市值約為1729億元,但這一成績已經讓市場對力積電充滿期待。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持股3.4%,市值達到58.29億元,而母公司力晶持股83萬餘張,市值則逾465億元。在力積電掛牌的同一天,世界先進公布了11月的合併營收,達到28.7億元,月增0.8%,年增約26.4%,創歷年同期新高。 儘管台積電和世界先進的基本面穩健,但由於力積電吸引了大量資金和市場人氣,昨日股價表現相形失色。台積電昨日收盤價為520元,下跌4元,外資終止第四個交易日買超,轉為賣超1.3萬餘張,市值小幅降至13.48兆元。 國內最大的元大投顧也搶搭行情,發布評論報告預期力晶電2021年在三大動能支持下,表現將向上成長。這三大動能包括力積電計劃提高8吋廠房產能,從今年的9萬片提升到2021年底的11萬片,升幅達20%。此外,12吋產能也因電源管理IC客戶確保產能而增加,記憶體產業的循環向上預計將帶動代工價格看漲5%至10%,自有品牌PowerChip顆粒產品也預期受惠於明年初的報價反彈。
台灣電子製造龍頭力積電,近年來在董座黃崇仁的帶領下,經歷了從DRAM到晶圓代工的轉型之路,成功從一個曾經的小股東「股票變壁紙」的困境中浴火重生。2012年12月10日,力晶最後一個交易日以0.29元收市,而短短八年後,力積電以新的身份重新回興櫃掛牌,股價大漲近200倍,讓當年的小股東們再次展露笑顏。 力積電昨日(9日)正式登錄興櫃,股價最高衝上84元,終場收於55.7元,上漲29.7元,甚至超越聯電的收盤價49.9元。黃崇仁董事長持股10.5萬餘張,持股比達3.4%,而母公司力晶持股26.82%,身價隨著股價水漲船高。 力積電的轉型之路不僅僅是從DRAM轉向晶圓代工的成功案例,更是黃崇仁積極推動「Open Foundry」策略的實踐。該策略讓客戶可以購買設備,順勢搭上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熱潮,成為帶領公司華麗變身的重要關鍵。 在轉型期間,力積電與日本LCD驅動IC廠商保持緊密合作,成功拿下日商瑞薩面板驅動IC晶片代工訂單,並隨著日企打入蘋果供應鏈,力積電也順利沾光。黃崇仁也常提到與台積電的聯盟合作,力積電集團旗下力積電、愛普科技與台積電共同開發技術,推出平價版先進製程方案,成為外界稱之的「窮人版5奈米」的提供者。 黃崇仁所領導的力積電,透過不斷的創新與策略轉變,已經成功在激烈競爭的電子製造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未來的發展勢頭值得期待。
【台灣新聞】力積電興櫃首日狂漲,市值成興櫃王!
哇塞,大家有沒有看啊!力積電這家台灣晶圓代工廠,9日一登錄興櫃,就立刻引起市場矚目。盤中最高價一度飆到84元,收盤均價也以55.52元作收,比起認購價26元整整漲了1.14倍,成交量也衝高到12.99萬張,成交值則達到72.14億元,真的是熱門股排行榜的冠軍啊!這一下,興櫃的日成交值也狂增至92.71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只差一點點就超越7月9日的100.37億元了。
不僅如此,力積電的市值也一度衝高至1,724億元,擠下共信-KY,成為興櫃市值王。這家公司的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鉅晶,後來在2018年更名為力積電,並在2019年承接了母公司力晶的12吋廠,跨足邏輯IC與記憶體代工。現在,力積電在台灣有3座12吋廠和2座8吋廠,月產能合計超過19萬片,實力真的很驚人。
雖然力積電還在為力晶和其他客戶代工DRAM等記憶體,但它的非記憶體產能比重正在逐步拉升,主攻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等利基市場。而且,它擁有全球唯二的2座12吋鋁製程晶圓廠,這讓它在成本競爭上具有相當優勢。
力積電在2012年因財務危機股票下櫃,但在創辦人黃崇仁的帶領下,將力晶集團旗下晶圓廠合併成立力積電,並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還償還了1200億元債務。現在,力積電預計明年下半年掛牌上市,真的是令人期待啊!
今年前10個月,力積電的合併營收已達377.94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358.97億元,前10個月稅後淨利也有31.94億元,每股淨利1.03元,與去年虧損26.43億元相比,運營已經由虧轉盈了。這次的興櫃首日表現,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另外,世界先進在9日也公告了11月的合併營收,月增0.8%達28.7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6.4%,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11個月合併營收達301.3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7.4%。預期第四季營收將介於84~88億元之間,法人預估12月營收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季度營收也將改寫新高紀錄。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帶領公司創造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奇蹟!想當年,力晶因為DRAM市場的巨額虧損而不得不下市,但經過8年的努力,不僅還清了1,200億元的債務,還成功從DRAM廠转型為晶圓代工廠,成為全球先進製程的後起之秀。
這次的成功轉型,關鍵在於黃崇仁巧妙運用DRAM製程的特色,轉向投入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等市場,並能夠靈活調整產能,滿足利基型DRAM市場的需求,如晶豪科、鈺創等。
黃崇仁還提出了全新的OpenFoundry策略,與策略夥伴共同分攤龐大的設備投資。近期電源管理IC產能緊缺,聯發科決議以16.2億元取得機器設備,再出租給力積電,這樣的方案不僅能夠鞏固聯發科的產能,還能讓力積電在12吋廠鋁製程生產電源管理IC,相比銅製程更具成本優勢。
此外,力積電也與國內面板大廠洽談合作,透過OpenFoundry策略引進面板廠資金投資相關設備,確保未來面板驅動IC的產能供應。
力積電已確定未來擴產計畫,預計投入2,780億元,在竹科銅鑼基地興建2座12吋晶圓廠,總產能達10萬片。黃崇仁表示,由於客戶需求強勁,加上政府的簽約時程規定,今年就會開始整地,明年第二季開始動土建廠。
值得一提的是,力積電母公司力晶科技在中國合肥的合資晶圓代工廠合肥晶合,力晶持股約41%。由於近期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產能全線滿載,但黃崇仁表示不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競爭,合肥晶合將鎖定在CMOS影像感測器及面板驅動IC的晶圓代工領域。合肥晶合已擬定IPO計畫,年底前將向上海證交所申請掛牌上市。
力積電昨日開盤即交易熱絡,股價一度衝上84元,較認購價26元大漲逾2.2倍,換算市值高達2,608億元,一度超車世界先進。不過,力積電隨後漲勢收斂,終場參考價以55.7元作收,換算市值約1,729餘億元,世界收123.5元,下跌近1.6%,市值逾2,024億元。
隨著力積電登錄興櫃後股價水漲船高,若以昨日成交均價55.52元計算,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持股3.4%約10.5萬餘張換算,市值達58.29億元,母公司力晶持股83萬餘張,均價換算市值則逾465億元。
世界先進昨天盤後公布11月合併營收約為28.7億元,月增0.8%,年增約26.4%,為歷年同期新高。儘管台積電、世界基本面穩健,但由於力積電昨吸引大量資金與市場人氣,台積電、聯電以及世界先進昨日股價表現相形失色。
台積電昨日以520元作收,跌4元,外資終止第四個交易日買超,轉為賣超1.3萬餘張,市值小幅降至13.48兆元,但仍居台股最大市值指標廠。
國內最大的元大投顧昨也搶搭行情,在力積電掛牌同日發布評論報告,預期力晶電2021年在三大動能支持,表現向上成長。
元大投顧認為,三大動能包含力積電計劃提高8吋廠房產能,自今年的9萬片提升到2021年底11 萬片,升幅20%。對此,力積電已表示將調漲價格。其次12吋部分,電源管理IC客戶為確保產能,甚至為力積電買設備,進一步呼應產業成熟製程產能搶手,產能利用率提高可期。
第三、記憶體產業除了循環向上,力積電預估明年代工價格看漲5%至10%,自有品牌PowerChip顆粒產品也預期受惠明年初報價反彈,營運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