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新智能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塑新智能科技成為綠能儲能競爭新秀,積極布局未來能源市場
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儲能成為未來兩年積極推動的關鍵項目之一。隨著高科技廠房紛紛投入儲能規畫,總容量達100MW等級的儲能系統案競爭激烈,台塑新智能科技也加入其中,展開綠金爭霸戰。
利佳興業以整合設計型儲能櫃為核心,積極部署儲能輔助服務市場,近兩年已在花蓮、台東、南投、馬祖、澎湖、高雄等地打造遍及的儲能實績。陳冠特助表示,表後儲能讓用戶能夠依自身需求調整用電方式,並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以平衡供需,應對明年實施的「用電大戶條款」儲能新批次電價方案。
據悉,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须在2025年完成建置10%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陳冠認為,科技廠要完成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僅靠廠房屋頂自建太陽能發電設備是不夠的,因此興建儲能系統案場搭配政府新的批次電價方案,參與表後儲能輔助服務,將會是一個划算的選擇。
今年科技業、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都對儲能系統表現出高度興趣,建置儲能櫃對企業運營的好處是削峰填谷、整合再生能源、參與輔助服務,降低電費成本壓力,邁向企業低碳化。
利佳興業以整合設計型(All in one)儲能櫃為核心,鴨子划水積 極部署儲能輔助服務市場,近兩年打造遍及花蓮、台東、南投、馬祖 、澎湖、高雄(變電所)等各地儲能實績,繼超過100MW實績的花蓮 案場震撼業界,預計年底會有累計250MW以上儲能系統,加入台電調 頻輔助服務平台上線運轉,並正式宣告啟動表後儲能布局。
利佳二代接班人陳冠彣特助表示,表後儲能是用戶可依自 身需求做用電方式的調整,後續再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以平衡供需 ,用以因應明年實施的「用電大戶條款」儲能新批次電價方案上路。 他認為,值此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加上台灣綠能發展的迫切性, 儲能需求必須與時並進。
據悉,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在20 25年完成建置10%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也可用購買再生能源憑 證或繳納代金方式或設置儲能設備,抑或以上述方式多元混搭,來完 成政府規定之義務。
陳冠彣表示,科技廠要完成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光 靠廠房屋頂自建太陽能發電設備遠遠不夠,因為廠房屋頂空間不足, 找適合做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的案場更不容易,綠電又大部分被護國神 山大幅收購,面臨2025年限期,屆時繳交代金不划算,而若是藉由興 建儲能系統案場,搭配政府新的批次電價方案,及超過用電大戶義務 量的儲能系統可以參與表後儲能輔助服務,那麼即使耗資20幾億元巨 額也很划算。
今年科技業、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都對儲能系統趨之若 鶩,建置儲能櫃對企業運營有何好處?利佳指出,台電電費年年漲, 而建置儲能櫃可削峰填谷、整合再生能源、參與輔助服務,進而降低 漲電費的成本壓力、邁向企業低碳化。
台灣製造業重鎮大肚山昨日熱鬧非凡,舉辦了「大肚山電動車產業聯盟」啟動儀式,超過35家廠商和單位攜手發起,共同展開台灣電動車產業的新篇章。行政院長陳建仁親臨現場,對於台灣電動車產業的未來充滿期待,他強調,台灣要與產官學研攜手合作,打造一個國際上綠色且堅韌的電動車供應鏈,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兆元產業。
「2023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也在昨日盛大開幕,吸引了包括陳建仁、林佳龍、連錦漳等多位政府高官以及產學界領袖,如義隆電子葉儀、台數科廖紫岑、台塑新智能科技劉慧啟等人的出席。這場高峰論壇不僅是產業交流的平台,也是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陳建仁在會上強調,台灣電動車產業在政策支持和產業研發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不錯的成果。今年車電產值預估將超過4,000億元,2025年更有望達到近6,000億元。他呼籲各界的共同努力,讓台灣車輛產業躍上兆元產值的舞台。
大肚山作為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聚集了超過千家廠商。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就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維持台灣工具機和精密機械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並為電動車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政府也在去年發布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目標在2040年實現車輛全面電動化,並打造一個淨零碳排的運輸環境。為此,政府各部會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如經濟部補助整車在地生產、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等。
交通部也推出了「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預計明年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汰換燃油公車,朝向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前進。陳建仁表示,台灣已具備開發和量產電動大客車和小客車的能力,並且零組件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供貨給全球車廠。
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等業界領袖也表達了對台灣電動車產業未來的信心,並表示將積極響應政府的投資政策,共同推動台灣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由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主辦的「2023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昨日在清新溫泉飯店舉行。包括陳建仁及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等人都到場。
產學界代表有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巧新科技董事長黃聰榮、公信電子總經理吳惠瑜、慧國工業總經理江瑞坤、天工精密總經理林筱婷、台中精機協理黃怡穎、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等人。
陳建仁強調,我國電動車在政策扶植與產業研製共同努力下,已有不錯的階段性成果,今年車電產值預估超過4,000億元,2025年更將成長至近6,000億元,希望大家繼續努力,讓台灣車輛產業進入兆元產值。
陳建仁指出,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重鎮,聚集逾千家廠商,可說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維持台灣工具機和精密機械發展的全球領先地位,也為我國電動車產業發展奠定重要優勢。
政府於去年頒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2040年推動車輛全面電動化,打造淨零碳排的友善運輸環境,各部會積極推動相關政策,例如:經濟部補助整車在地生產、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等。
交通部也推出近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明年將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把燃油公車汰換成為電車,朝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邁進。
陳建仁說,目前我國電動大客車與小客車整車已有開發與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均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供貨給全球車廠,包括和大、華德、成運、帝寶等中部企業,都積極響應政府在台投資政策。
同時,中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具備完整車輛驗證能量,可就近協助中部企業對應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測試需求,佈局全球商機。
台塑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廣,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今年首度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展現了多項創新技術。展覽中,台塑新智能展示了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和積木型家用储能系統,引起廣大關注。董事長王瑞瑜宣布,彰濱電芯廠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超過50%,明年7月將開始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象徵著台灣電池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此外,台塑新智能也計劃增設電池回收廠,以提升材料回收能力。台塑集團與旭東環保合作展出離岸太陽能浮力系統,並計劃在2025年啟用100MW大型案場。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已接獲車用及商用訂單,未來將在彰濱電芯廠製造。此外,積木型家用储能系統也將在11月上市銷售,為台灣家庭帶來更多便利。
台塑集團邁入新能源領域,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發展的「家用儲能設備」即將上市,預計明年7月開始出貨電池芯,全力攻擊家用和工業用儲能市場。近期,台塑新智能在「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和「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中展現其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並宣布彰濱電芯廠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達50%,明年7月將自產本土電芯。此外,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技大學合作,計劃四年內量產全固態電池。該公司推出的6.8度儲能系統,售價15萬元,預計11月開賣,目標未來三年內提升台灣家戶储能滲透率至5~10%,預計產值將達上千億元。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該公司投資上百億元在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是台灣電池產業鏈關鍵布局。王瑞瑜強調,新能源發展要快、要不計代價、要堅定,並認為新能源與舊能源應融合發展,以解決舊能源帶來的環境和能源安全問題。
台塑集團再展鴻圖,與旭東環科攜手打造「離岸海上太陽能」新局!預計明年8月,在屏東外海將啟動試辦場域,2025年正式上路。這次的合作,台塑不僅提供HDPE、專利抗汙自潔塗布劑等關鍵材料,更與福欣合作研發出高抗蝕不鏽鋼浮台支架,未來還將與台塑新智能科技共同試辦海上儲能廠。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旭東環科在全球水面型太陽能建置量已達133MW,排名全球第三,與其豐富的經驗結合,將台塑的HDPE、耐壓型射出原料、耐燃型PF原料應用於太陽能產業,成功研發出抗風浪、高靈活度、不影響生態的太陽能發電浮台,這項設計已獲全球53國專利。 旭東環科董事長董基旭強調,目前全球只有荷蘭、比利時、挪威、葡萄牙四國發展離岸太陽能,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建置浮台設計的國家,這次與台塑的合作,將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台塑還與成大、淡大合作,並吸引菲律賓的興趣。 在太陽能面板方面,台塑開發的自潔塗布劑能夠提高發電效率,樹德科大環境模擬測試顯示,光電轉化率可提升5.15%。同時,台塑還發表了最新的染料敏化電池(DSC)多項應用,包括室內弱光環境下的緊急求救按鈕、漏水感測器、智慧貨架系統等,為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外貿協會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昨(18)日開展。今年共有來自13國、350家業者共1,275個攤位展出,其中,台塑、台泥等國內指標大集團均參展。
台塑新智能昨日在智慧能源周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同時宣布彰濱電芯廠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逾50%,明年7月將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另,攜手明志科技大學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產線,目標四年內量產。
家用儲能系統方面,台塑新智能推出的6.8度儲能系統,單一售價暫訂15萬元,預計11月開賣。內部期盼未來三年內台灣會有5~10%的家戶儲能滲透率,若以目前台灣約900萬戶來看,粗估產值將達到上千億元,且可大幅降低缺電問題。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該公司投資上百億元在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是推動台灣電池產業鏈之關鍵布局。
王瑞瑜指出,有別於全球各地受通貨膨脹、缺工影響導致工程落後,彰濱電芯廠自今年4月動土以來即穩定施工,目前主體廠房建設進度正式超越50%,其中結構體已全數完工,關鍵製程設備也將製作完成,明年會如期於7月起生產電芯,是台灣新能源產業的里程碑。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現有「輕巧型」6.8度電、「標準型」13.6度電兩種規格;以台灣家庭每日用電約11度計算,可確保家戶一日用電無虞,若配合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省上萬元電費。
據了解,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推動台灣石化產業發展,成立了台塑四寶,之後進軍鋼鐵業,成立了河靜大煉鋼廠,被台塑內部譽為第五寶;而從石油產業到新能源產業,由台塑常委王瑞瑜親自推動、台灣電池產業發展關鍵的台塑新智能,則成了備受期待的第六寶。
王瑞瑜認為,新能源和舊能源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逐漸替代和融合;因此,新能源的發展是為了解決舊能源所帶來的環境和能源安全問題,推動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和使用。並強調,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應兼容並顧;新能源發展有三要:要快、要不計代價、要堅定。
其中,台塑不僅負責提供HDPE(高密度聚乙烯)、專利抗汙自潔塗布劑等重要原材料,浮台支架則採用由轉投資福欣最新研發的446高抗蝕不鏽鋼,未來也會跟台塑新智能合作試辦海上儲能廠。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目前旭東環科在全球水面型太陽能建置量達133MW,已是全球第三大。而結合旭東環科在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豐富經驗,將台塑所生產的高度耐彎折HDPE、耐壓型射出原料、耐燃型PF原料應用在太陽能產業上,成功研發出抗風浪、高靈活度、不影響生態之太陽發電浮台;該浮台設計已獲全球53國專利。
旭東環科董事長董基旭指出,目前全球僅有荷蘭、比利時、挪威以及葡萄牙四個國家有發展離岸太陽能,其中僅有荷蘭有大型浮台的設計;而台灣則是全球度五家、全亞洲第一個建置浮台設計。目前也與成大、淡大合作中,菲律賓也有興趣合作。
除了浮台材料外,台塑亦開發出太陽能面板自潔塗布劑,可提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經樹德科大環境模擬測試,光電轉化率百分比可提升5.15%。
另外,台塑昨日也發表最新染料敏化電池(染敏電池DSC)多項應用,包括可在室內弱光環境下使用的緊急求救按鈕、漏水感測器、智慧貨架系統等。
她也表示,考量材料回收年處理量2,000∼3,000噸才有國際競爭, 台塑新智能還希望再取得10公頃彰濱土地,增設電池回收廠等綠能相 關產能。
此外,瞄準綠能活絡開展商機,台塑也宣布與旭東環保共同展出離 岸太陽能浮力系統,建構台灣自有設計100MW大型案場,10月會把模 組開出來,預計2025年正式啟用,擴大搶進綠能應用。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旭東環保自行開發離岸太陽能浮動系統, 除採用台塑高強度原料之外,也使用台塑-福欣最新研發之446高抗蝕 不鏽鋼。近年推展染料敏化電池(簡稱染敏電池DSC)應用耕耘也漸 收成效。與傳統矽晶太陽能不同,染敏電池的最大優勢在於室內光線 等弱光環境下仍可發電,且電池的轉換效率不易受光照角度影響。
台塑新智能首度展現國產電芯、固態電池、各式儲能系統產品,再 到微藻碳捕捉、電池回收等綠色循環技術,從源頭製造、市場應用至 末端回收,建立完整的新能源生態圈。全固態電池預計四年內量產化 ,安全度更勝現有鋰鐵電池,能量密度多五成以上;跟鋰三元、磷酸 鋰鐵電池相比,能量密度也多五成以上。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開發之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 ,利用同一套電池模組即可搭載於各種設備或場域,包括電動車、工 商業及家用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等,已接獲車用及商用訂單,此套 電池未來將在彰濱電芯廠製造,落實國產化目標。
此外,台塑新智能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根據個人用電需求組合產 品容量,分別有「輕巧型」6.8度電、「標準型」13.6度電,預計11 月透過經銷商上市銷售,搶進家用商機。台灣家庭日均用電約11度, 若遇停電意外,可確保電器運作不受影響,並搭配台電「時間電價」 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約年省上萬元電費,期待未來三至五年內 能有5%∼10%家庭開始用家用儲能。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開幕致詞表示,在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2 026∼2030年為綠能減碳重要關鍵期,其中包括因應歐盟CBAM、美國 碳稅等政策標準,政府對用電、碳排大戶等500多家業者進行碳盤查 ,並祭出碳交易、碳費處理等規範,環境部近期亦研擬國內每噸碳費 收取320元,預計明年實施到。
此外,各公協會設置綠能轉型部門,國內宣示RE100的企業有31家 ,他說「不只台積電要買綠電」,是大家都需要,政府兩大目標就是 讓綠電「極大化、可負擔化」,其中2023年綠能設置量已達16.7GW, 太陽光電於蔡英文總統執政後成長9倍,風電近期更是從無到有達到 高峰。
鄭文燦強調,業界認為綠能很貴,但以目前電價每度3.1元、綠電 每度4.6元,沒有很貴,主要是台電採低價電必須承擔不少後續虧損 ,政府今明年編列補助就達3,000億元,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的 規劃容量達29.4GW,近年能源上下游產業、金融投資與跨國的合作持 續展開,期許與業者共同努力。
今年智慧能源週、淨零永續首度同步登場,集結聯合再生能源、元 晶太陽能、力暘能源、茂迪、友達光電、台達電子、士林電機、華城 電機、台泥儲能、台塑新智能等指標企業參展;其中,台泥儲能結合 母公司低碳建材技術與優勢,推出全球首創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 櫃EnergyArk,而台塑新智能與旭東環保共同展出離岸太陽能浮力系 統等,更有「綠色金融館」從金融角度出發,給予企業綠色轉型奧援 ,包括融資、稅務計算等問題,提供一站購足的綠色能產管理及淨零 解決方案展示平台。
黃志芳強調,台灣具有強大資通訊半導體技術,新能源管理需要A I人工智慧、IoT題材,台灣兼具儲能、太陽能、氫能等優勢,且歐盟 CBAM即將於10月上路,政府亦成立碳權交易所,今年展場將提供有關 碳盤查、碳交易、綠能解決方案等顧問諮詢,助攻企業綠色轉型一起 邁向淨零。
環台水泥,這家在台灣成立了超過60年的老字號水泥製品廠,近期來在再生能源領域發揮了驚人的表現。特別是它旗下的水泥基椿產品,在深基礎或是土地改良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不僅是環台水泥的得意之作,更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隨著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興起,環台水泥的基椿產品在這些再生能源案場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據了解,環台水泥的基椿產品已經取得過半的市場佔有率,這種成就讓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就像業界中的台積電一樣。 不僅如此,環台水泥還積極投入太陽光電系統的研發與製造。其總經理李韋德透露,環台光電成立4年多來,已經完工70MW的光電案場。在颱風季節來臨之前,環台光電更是加強了機電及結構的巡檢,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環台水泥董事長李世斌強調,水泥基樁採用高強度水泥製成,每平方公分承受力達到800公斤,這比建築的標準高約3倍。這種優異的性能,讓水泥基樁成為強化基地的首選。 李韋德還指出,再生能源系統的使用年限通常為20年,因此對抗災性降雨、地震及土石流沖刷的危害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環台提供的標準品及客製化生產,可以滿足不同長度和口徑的需求。 環台光電在太陽光電系統的研發與製造上,已經取得了不遜於母公司的成就。今年,環台光電將再度參加Energy Taiwan聯展,展示其最新技術和產品。 總結來說,環台水泥在再生能源領域的表現,不僅展現了其深厚的技術實力,也顯示了台灣在再生能源發展上的進步。相信在未來,環台水泥將繼續為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7月下旬,中颱杜蘇芮及卡努,以及蘇拉、海癸、小犬等接續報到,為局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讓已有4年未受颱風侵擾的國內光電業者繃緊神經。環台光電成立4年多,共完工70MW光電案場,總經理李韋德表示,除客戶主動要求檢查外,平日早已落實維運檢修,颱風來襲前,更加強機電及結構巡檢。
強風一向是太陽光電系統的最大天敵,過去曾有慘痛的經驗,業主及銀行保險業蒙受重大損失,大雨淘空地基,則是常被忽略的隱憂。李韋德表示,淺山地區的光電系統都需要進行水土保持,但地震及天候異常的強降雨,仍有大雨沖刷表土流失之虞,須施以人為強固。
從技術角色來考量,水泥基樁為預鑄椿,是強化基地的首選,設計及使用最普遍,優於螺旋椿或其他基礎形式。李韋德表示,水泥基樁單樁長度可達12米或更長,深入土壤之中,可以有效避免因土壤流失造成地基淘空、陣列傾覆等危害。環台水泥董事長李世斌表示,身為成立逾60年的老字號水泥製品廠,水泥基椿採用高強度水泥,每平方公分承受力達到800公斤(11,378PSI),比建築的標準高約3倍,可以將鋼筋預力握裹保留在水泥樁身裡,確保抗彎強度。
李韋德指出,再生能源系統為使用年限20年的設備,在台灣不僅要防範致災性降雨,地震及土石流沖刷的危害也不能掉以輕心。若基礎選擇不洽當會有結構安全的疑慮,環台提供標準品及客製化生產,長度及口徑均可指定。
環台光電發展太陽光電系統,成績已不遜母公司的水泥基樁,今年Energy Taiwan再度聯展。李韋德透露,因人力受限,近年主要為自有案場施工,EPC比重減至三成,但仍有不少知名企業興建綠能設施,指名環台來設計施工及維運。包括7月底併網的台泥小港廠2.2MW,以及2024年動工的工具箱大廠明昌國際,在外埔新建廠房的1.3MW屋頂綠能設施。
智慧能源周即將登場,台塑集團在這個領域可是深耕了30年,現在終於要亮出他的看家本事了!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將參展,並帶來明年即將量產的國產電芯和下世代全固態電池技術。這次展會,台塑集團可是要大秀他們在储能方面的最新成果,跟著台塑新智能科技一起來看看這些令人期待的新技術吧! 今年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和「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上,台塑和台泥兩大集團都將展出他們在储能方面的最新進展。台塑新智能科技今年跟南亞光電攜手參展,以「SMART ENERGY, SMART LIFE」為主題,透過家用储能、储能系統、光儲、綠色循環等四大主軸,展示新能源在生活中的智慧應用和永續發展。 在這次展會上,台塑新智能科技將首次實體展出「堆疊式家用储能系統」,以及工商業储能和能源管理系統。而在綠色循環展區,你還可以看到微藻固碳、電池回收的最新技術。其中,國產電芯和下世代全固態電池技術最受矚目。 台泥方面,也將首度發表專利防火滅火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方舟」UHPC储能櫃EnergyArk。台泥储能副總經理黃義協表示,隨著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和電動車充電需求的上升,储能系統成為未來世代能源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台泥储能這次結合母公司的低碳建材技術,推出了這款由董事長張安平親自命名的「方舟」EnergyArk。 EnergyArk是全球首創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储能櫃,具有防火滅火、隔熱耐候、彈性組合等特性,實在是令人期待的新產品。
全球綠色能源產業爆發,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上,台塑、台泥兩大集團將大秀「儲能」最新成果。
台塑新智能今年攜手南亞光電共同參展,以「SMART ENERGY, SMART LIFE」為主題,將透過家用儲能、儲能系統、光儲、綠色循環等四大主軸,呈現新能源在生活中的智慧應用及永續發展。
台塑新智能將首次實體展出「堆疊式家用儲能系統」及工商業儲能、能源管理系統。在綠色循環展區,將呈現微藻固碳、電池回收最新技術,而國產電芯及下世代全固態電池技術最受矚目。
至於台泥方面,將首度發表專利防火滅火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方舟」UHPC儲能櫃EnergyArk,台塑新智能則將展出「堆疊式家用儲能系統」。
台泥儲能副總經理黃義協表示,隨再生能源占比提高、電動車充電需求上升,加劇夜尖峰的電網脆弱,儲能系統是未來世代的能源結構、不可或缺的社會基礎建設。台泥儲能此次結合母公司低碳建材技術與優勢,推出由董事長張安平親自命名為「方舟」的EnergyArk。
EnergyArk是全球首創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具備防火滅火、隔熱耐候、彈性組合等特性。
台塑新智能科技今宣布將於10月18日參加綠色能源國際專業展,這是公司首次對外展現其全方位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展覽中,將聚焦於四大主軸:家用儲能、儲能系統、光儲和绿色循环,透過這些主軸,呈現新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智慧化應用和永續發展的潛力。 在此次展覽中,台塑新智能將首次實體展出其堆疊式家用儲能系統、工商業儲能系統和能源管理系統。此外,還將在绿色循环區展示微藻固碳和電池回收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將首度公开展示明年量產的國產電芯及下世代全固态電池技術,並積極打造百分百國產化的電池產業鏈。 台塑新智能的UPS業務已成功佔據台灣、大陸、美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市場,並涉足電子、石化、鋼鐵、醫院、電信等多元領域。目前,公司已有三座MW級储能系統連接台電電網,另外還有三座超過5MW的储能系統將即將上線。 家用储能方面,台塑新智能已開發出5度、12.2度、18度電等三種規格,預計11月起在台灣市場銷售。除了建設彰化廠200MW储能案場外,還有彰濱案1.5MW、彰化廠1.2MW的工業用储能貨櫃,以及與翰可能源合作新建的50MW储能案場。值得一提的是,彰化觀光工廠1.2MW/1.3MWh電力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線,成為台灣首座s-Reg電力服務系統。
台塑新智能表示,將於展期內首次實體展出堆疊式家用儲能系統、 工商業儲能、能源管理系統,綠色循環區將呈現微藻固碳、電池回收 ,現場更將首度展示明年量產的國產電芯及下世代全固態電池技術, 積極建立百分百國產化的電池產業鏈。
台塑新智能UPS業務已切入台灣、大陸、美國、印尼、菲律賓、越 南等市場,跨入國內外電子、石化、鋼鐵、醫院、電信等運用場域; 大型儲能已有三座MW(兆瓦)級儲能系統連接台電電網,還有三座超 過5MW的儲能系統將上線。
另外,家用儲能已開發5度、12.2度、18度電等三種規格試銷,預 定11月起於台灣市場銷售。
台塑新智能指出,除建彰化廠200MW儲能案場,還有彰濱案1.5MW、 彰化廠1.2MW的工業用儲能貨櫃,及翰可能源合作新建50MW儲能案場 等;其中彰化觀光工廠1.2MW/1.3MWh電力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線,為 台灣首座s-Reg電力服務系統。
台塑新智能科技再搶先機!交通部力推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台塑集團、中油搶攻電池材料市場,台塑新智能與多家電動巴士業者洽談合作,展開多路佈局。為達成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目標,台灣還有9,400輛燃油公車需汰換,台塑新智能積極規劃測試,明年第四季將能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此外,中油興建的試量產工場將年產一千噸鈦酸鋰材料,預計年底完工,可為下游廠商提供測試製作儲能電池,並助長高雄電動車產業發展。北基則在台南永康加油站建置兩樁四槍200kW電動車快充站,並取得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
台灣2030年要達成市區公車電動化目標,目前全台仍有9,400輛燃 油公車需汰換,接下來七年,每年約需汰換1,300輛燃油公車,「燃 油巴士電動化」成為各客運業者近年首要目標。
台塑與日本三井化學合資的大陸寧波電解液廠,主銷售電動汽車及 電動大巴電池廠;南亞開發鋰電池用銅箔等,切入電動車市場,也與 歐洲廠商合作開發高端車用電池等新應用版圖。
為掌握台灣電動大巴的政策商機,台塑新智能目前已有六家廠商進 行接洽,規劃測試,目標明年第四季能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電 動商用車項目也設定2.5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進行電池模組開發中。
中油去年開始興建試量產工場,年產量一千噸鈦酸鋰(LTO)材料 ,預計年底完工;除可供應下游廠商測試製作儲能電池,更有助高雄 電動車產業發展。
北基除在台南永康加油站建置設置CCS1與CCS2兩樁四槍200kW電動 車快充站,旗下三地能源子公司「特爾電力」已完成全台環島設置3 0個站點、111槍充電服務設施,並取得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
台塑新智能科技,這家台灣的科技龍頭,近期來展現了強烈的進取心與創新力。公司宣布,已經全面就位四大基地,進行全面性的布局,這是一個大膽的步驟,也是對未來新能源生態圈的深遠布局。 首先,彰濱基地成為了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研發與生產重鎮。彰化基地則專注於自動化模組產線,包括家用儲能與中大型電池模組。明志科大的綠能中心則負責固態電池的試量產線與智慧載具的開發。最後,台南微藻基地則專注於微藻量產線的推廣。 四大基地的落成,只是台塑新智能科技的一小步。公司還計劃進行中大型儲能案場的布建,精研3S技術(BMS/EMS/PCS),開發電動載具,並推進智慧充電與微電網技術的發展。此外,公司也將投入風光熱氫能的研發,並積極進行產業與國際策略結盟。 在碳中和、綠能與電動車的發展趨勢下,台塑企業積極推動多軌轉型。其中,台塑新智能在台塑四寶、台塑生醫的合資下,由王瑞瑜常委主導,成為集團在電池、儲能等新能源布局的先鋒。 台塑新智能採取自有布建與策略結盟雙軌並進的策略,除了擴大储能系統業務規模,彰濱工業區投資興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並即將啟動廢電池回收廠的投資計畫。此外,公司還宣布斥資3億元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系統廠儲盈科技,佔股9.07%,並將深化合作關係。 對於交通部「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台塑新智能已與多家電動巴士、储能案場洽談合作,目標明年第四季能夠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同時,公司也正在進行2.5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的電池模組開發。 這一切展現了台塑新智能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的決心與力量,也讓人們對台灣在這一領域的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