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泥循環能源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泥(1101)19日深夜11時30分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宣布擬以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收購位在義大利的法國上市儲能公司Engie EPS 60.48%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希望藉此補足在先進的BESS(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等專利及技術,強化台泥集團在電池領域的布局。
在此之前,台泥3月董事會也剛通過擬投資百億元,間接透過子公司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公司(簡稱台泥循環),加碼能元科技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新廠規劃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對照目前能元台南廠年產能為1.5GW,新廠完成後產能將倍增。能元科技為台泥集團旗下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鋰電池電池芯生產商,主要客戶包括Dyson等歐美知名高階家電品牌。
台泥此次入主Engie EPS公司,座落在義大利,並於法國上市,為一家儲能公司,在先進的BESS(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皆擁有各式專利及產品,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
ENGIE EPS更具有未來市場發展潛力的是,於2021年與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原飛雅特、克萊斯勒加標緻)共組合資公司,Stellantis在全球汽車市場有9%市佔率,年產汽車770萬輛,且已於2021年三月正式宣布,歐洲區將自2025年全部轉生產電動車(約338萬輛),若以每部汽車需要5,000顆電池,預計四年後每年會需要169億顆電池,及全歐洲適用之充電樁及快充樁。
此次收購股權案,對於近年積極布局再生能源、儲能及電池發展的台泥企業團,能源布局將更全方位,並成為台灣首家進入歐洲電池與儲能市場的企業。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強調:「要走到世界市場,一定要與世界的人才合作。能源佈局不能只看台灣市場,必須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歐洲在綠能及儲能發展是世界先驅,為了掌握未來的科技與市場,台泥在收購股份後將持續增資,與ENGIE EPS之專業團隊攜手投入全球市場。
在此之前,台泥3月董事會也剛通過擬投資百億元,間接透過子公司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公司(簡稱台泥循環),加碼能元科技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新廠規劃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對照目前能元台南廠年產能為1.5GW,新廠完成後產能將倍增。能元科技為台泥集團旗下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鋰電池電池芯生產商,主要客戶包括Dyson等歐美知名高階家電品牌。
台泥此次入主Engie EPS公司,座落在義大利,並於法國上市,為一家儲能公司,在先進的BESS(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皆擁有各式專利及產品,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
ENGIE EPS更具有未來市場發展潛力的是,於2021年與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原飛雅特、克萊斯勒加標緻)共組合資公司,Stellantis在全球汽車市場有9%市佔率,年產汽車770萬輛,且已於2021年三月正式宣布,歐洲區將自2025年全部轉生產電動車(約338萬輛),若以每部汽車需要5,000顆電池,預計四年後每年會需要169億顆電池,及全歐洲適用之充電樁及快充樁。
此次收購股權案,對於近年積極布局再生能源、儲能及電池發展的台泥企業團,能源布局將更全方位,並成為台灣首家進入歐洲電池與儲能市場的企業。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強調:「要走到世界市場,一定要與世界的人才合作。能源佈局不能只看台灣市場,必須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歐洲在綠能及儲能發展是世界先驅,為了掌握未來的科技與市場,台泥在收購股份後將持續增資,與ENGIE EPS之專業團隊攜手投入全球市場。
台泥集團近日宣布,為了搶攻日益興盛的電動車市場,決定在台灣打造首座超級電池工廠。這項重大的投資決策於19日經過董事會的通過,將對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泥循環)增資100億元。台泥集團旗下的能元科技,將利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的舊址,打造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年產能達到1.8GW,可以滿足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目前,能元科技在台南廠的年產能為1.5GW,而台泥循環科技正是能元科技的母公司。 由於全球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快速上升,去年全球共生產了8,000萬台乘用車,其中美國特斯拉(Tesla)生產的50萬輛車因電池供應不足而受限。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移動式能源是未來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電池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期望,未來超級電池的發展能帶來無限的可能,並解決現今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連結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台泥董事會同時也於19日通過了2020年的財報。在兩岸水泥市場的暢旺下,台泥2020年實現稅後淨利250.9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EPS達到4.32元。今年,台泥將配發3.5元的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達到8.19%。對於2021年的水泥市場,台泥預期大陸市場在疫情漸消和政府政策支持之下,運營前景將保持樂觀;而在台灣,政府的前瞻計畫和市場需求將帶動水泥市場的持續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延壽/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投入電動車市場,台泥集團決定在台灣設立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台泥董事會19日決議通過,將投資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泥循環)100億元。
台泥指出,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預計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以生產出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目前能元科技台南廠的年產能為1.5GW。
台泥循環科技是能元科技的母公司。台泥指出,能元科技現今已是台灣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也是許多歐美知名高階家電品牌的主要供應商,但三年前所採購的設備,已不足以應對下一代電池製程所需,因此才有在高雄設立新廠、台泥增資100億元的重要決定。
全球對於高性能電池的需求急速上升,去年各國總共生產8,000萬台乘用車,其中美國特斯拉(Tesla)只生產了近50萬輛,就是因為電池供應不足。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移動式能源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高科技發展,而電池在當中又居關鍵角色。現在大家的生活充滿著各式插座,無形中也被連結的各式線路困住了想像,未來有機會因為超級電池的進展,拋開傳統的連結形式,開創無限可能。
台泥董事會19日也通過2020年財報。去年在兩岸水泥市場暢旺下,帶動台泥2020年稅後淨利250.99億元,創歷史新高,EPS 4.32元。
而董事會19日也通過,今年將配發3.5元的現金股利。以台泥19日收盤價42.7元計,現金殖利率8.19%。
對於2021年的水泥市場,台泥認為,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漸消,加上當地政府對供需調控政策持續進行,又增加基建工程來加速消費市場景氣的提升,因此,今年大陸市場的營運還是屬於審慎樂觀的。
至於國內,政府持續推動前瞻計畫,加上台商回流、科技廠辦工程建案增加、房地產市場開工率也提升,台灣今年的水泥市場榮景預期會持續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延壽/台北報導)
台泥指出,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預計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以生產出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目前能元科技台南廠的年產能為1.5GW。
台泥循環科技是能元科技的母公司。台泥指出,能元科技現今已是台灣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也是許多歐美知名高階家電品牌的主要供應商,但三年前所採購的設備,已不足以應對下一代電池製程所需,因此才有在高雄設立新廠、台泥增資100億元的重要決定。
全球對於高性能電池的需求急速上升,去年各國總共生產8,000萬台乘用車,其中美國特斯拉(Tesla)只生產了近50萬輛,就是因為電池供應不足。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移動式能源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高科技發展,而電池在當中又居關鍵角色。現在大家的生活充滿著各式插座,無形中也被連結的各式線路困住了想像,未來有機會因為超級電池的進展,拋開傳統的連結形式,開創無限可能。
台泥董事會19日也通過2020年財報。去年在兩岸水泥市場暢旺下,帶動台泥2020年稅後淨利250.99億元,創歷史新高,EPS 4.32元。
而董事會19日也通過,今年將配發3.5元的現金股利。以台泥19日收盤價42.7元計,現金殖利率8.19%。
對於2021年的水泥市場,台泥認為,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漸消,加上當地政府對供需調控政策持續進行,又增加基建工程來加速消費市場景氣的提升,因此,今年大陸市場的營運還是屬於審慎樂觀的。
至於國內,政府持續推動前瞻計畫,加上台商回流、科技廠辦工程建案增加、房地產市場開工率也提升,台灣今年的水泥市場榮景預期會持續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延壽/台北報導)
台泥集團擴大加碼循環經濟,鎖定最具潛力的鋰電池事業,力拚打進「國際盃」。台泥、國際中橡13日晚上共同宣布,雙方將提升鋰電池產業合作關係,同步對台泥100%持股的子公司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現金增資10.5億元,並併購國際中橡子公司能元科技,二合一後,下一步將搶攻國際接單。
此外,國際中橡昨天董事會也決議高層人事異動,由董事長、辜啟允長子辜公怡兼任總執行長。辜公怡自三年前銜命進入台泥集團,陸續主導台泥國際下市,並接下中橡、信昌化董事長等職位。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與辜公怡將主導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和能元科技二合一,攜手力拚鋰電池事業的國際版圖。
台泥副總黃健強表示,台泥及國際中橡共同對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現增10.5億元。其中,台泥擬以原股東身份認購32.4%的增資股,國際中橡則擬以特定人身份認購67.6%的增資股。他指出,鋰電池將是集團未來重點發展事業。
台泥循環能源原本是台泥100%持股,股本56.63億元;能元科技則由國際中橡持股58.65%、台泥集團綜合持股28.11%,其他股東持有約13.24%。經台泥循環能源透過併購換股,新的台泥循環能源股本將擴大為66.64億,國際中橡持股59.98%,台泥集團則持股28.76%,其他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1.26%。
此外,國際中橡昨天董事會也決議高層人事異動,由董事長、辜啟允長子辜公怡兼任總執行長。辜公怡自三年前銜命進入台泥集團,陸續主導台泥國際下市,並接下中橡、信昌化董事長等職位。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與辜公怡將主導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和能元科技二合一,攜手力拚鋰電池事業的國際版圖。
台泥副總黃健強表示,台泥及國際中橡共同對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現增10.5億元。其中,台泥擬以原股東身份認購32.4%的增資股,國際中橡則擬以特定人身份認購67.6%的增資股。他指出,鋰電池將是集團未來重點發展事業。
台泥循環能源原本是台泥100%持股,股本56.63億元;能元科技則由國際中橡持股58.65%、台泥集團綜合持股28.11%,其他股東持有約13.24%。經台泥循環能源透過併購換股,新的台泥循環能源股本將擴大為66.64億,國際中橡持股59.98%,台泥集團則持股28.76%,其他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1.26%。
台泥(1101)與旗下國際中橡13日宣布,為深化集團鋰電池事業發展,台泥全資子公司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將與中橡子公司能元科技進行股份轉換,前者發行甲種特別股予能元科技全體股東,作為取得能元科技100%已發行股份之對價。
能元科技主要業務為鋰電池製造,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則為電子零組件、電池製造。台泥表示,未來兩家公司進行股份轉換後,不管是業務拓展或策略經營上,都將更有彈性。此股份轉換案尚待能元科技股東臨時會通過。
目前中橡持股55%能元科技,不過,未來股份轉換完成後,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將控股能元。也就是說,未來能元股東將持有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票,並間接持有能元。
中橡主管表示,此舉是希望由台泥與中橡一起合作,共同推展鋰電池產業部門的國際化腳步、及兼顧長期發展競爭力。
為讓中橡繼續對能元有主要經營權,台泥指出,兩家公司股份轉換前,中橡將同步增資,並擴大持有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權。也就是說,未來中橡將是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的最大股東,並依舊是能元最大股東。
為此,台泥循環能源科技進行現金增資,以每股10.5元的價格發行10萬張普通股,其中中橡將以特定人身份,認購6萬7600張股,相當於67.6%,合計投入金額達10億5千萬元。台泥則擬以原有股東身份認購3萬2400股,相當於32.4%。
能元科技主要業務為鋰電池製造,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則為電子零組件、電池製造。台泥表示,未來兩家公司進行股份轉換後,不管是業務拓展或策略經營上,都將更有彈性。此股份轉換案尚待能元科技股東臨時會通過。
目前中橡持股55%能元科技,不過,未來股份轉換完成後,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將控股能元。也就是說,未來能元股東將持有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票,並間接持有能元。
中橡主管表示,此舉是希望由台泥與中橡一起合作,共同推展鋰電池產業部門的國際化腳步、及兼顧長期發展競爭力。
為讓中橡繼續對能元有主要經營權,台泥指出,兩家公司股份轉換前,中橡將同步增資,並擴大持有台泥循環能源科技股權。也就是說,未來中橡將是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的最大股東,並依舊是能元最大股東。
為此,台泥循環能源科技進行現金增資,以每股10.5元的價格發行10萬張普通股,其中中橡將以特定人身份,認購6萬7600張股,相當於67.6%,合計投入金額達10億5千萬元。台泥則擬以原有股東身份認購3萬2400股,相當於32.4%。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