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之星電信(未)公司新聞
台灣大資本支出 加碼40億 達到152億元規模,將加速5G網路建設,並為合併台灣之星預作準備台灣大哥大上周五董事會通過,追加2022年網路建設資本支出,追 加後全年度資本支出擴大至152.53億元,與年初原本財測資本支出1 12億元,整整增加了40億元。 由於台灣大的5G網路建設高峰期落在2020年,之後逐年下降,202 2年原本低於2021年,但在追加2022年資本支出後,反而大幅超越20 21年的118億元。市場分析,台灣大董事會這次追加2022年資本支出 ,除加速全台5G網路建設及覆蓋率,應與合併台灣之星提前預作準備 有關。 台灣之星近日則祭出與台灣大哥大合併前、最後一檔快閃資費專案 ,4G不限速上網吃到飽299元、以及5G不限速上網吃到飽599元,兩項 指標資費方案均創下國內電信市場4G、5G雙飽資費新低價,被視為目 前電信市場最殺的4G/5G資費。 由於目前電信三雄499不限速雙飽資費已經下架或者限速21Mbps, 而5G上網吃到飽、網內互打免費的雙飽資費更是從月付1399元起跳, 這次申辦台灣之星快閃資費的用戶,未來在台灣之星與台灣大正式合 併後,將直接移轉使用台灣大的網路。 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行動用戶數目前合計約980萬,台灣之星這波 「最後一檔」快閃資費,市場解讀,其實有為台灣大墊高用戶規模「 抬轎」味道,為未來「台台併」之後的「新台灣大」行動用戶正式邁 向破千萬規模推一把,備受市場矚目。 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5G網路同樣都採用諾基亞的設備,台灣大在擴 增資本支出同時,亦經董事會通過授權經理部門在不高於32.96億元 額度內,與台灣諾基亞簽訂新的設備合約,也為諾基亞帶進可觀的採 購訂單。 台灣大表示,與台灣之星合併案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後,將要進行網 路整合,可立刻減少一套3G網路以及數千座重複的4G基地台站點,長 期而言,將減少一套台灣之星5G網路。 台灣之星目前持有900MHz、2600MHz 頻譜,台灣大擁有 700MHz、1,800MHz、2,100MHz、3.5GHz、28GHz 頻譜,台灣大指出,未來兩家 公司合組的5G台灣隊將能提供最高達7CA的5G NR CA,以及低頻穿透 、中頻容量與高頻極速的5G網路,併購案將有助於台灣大哥大加速發 展元宇宙、Web3,以及AIoT等次世代產業。 截至去年年底,台灣大加上台灣之星在3.5GHz頻段的5G基地台建設 數量達1.1萬座。
母親節即將到來,今年電信三雄聚焦5G門號搭購手機、3C商品加碼 補貼,除了搭門號的手機購機價加碼折抵2,000元,補貼購買3C商品 的金額甚至最高達5萬元。 根據NCC於4月29日的最新統計,截至3月為止,五家電信的行動用 戶數,中華電1,064萬,台灣大709.7萬,遠傳705.9萬,台灣之星26 4.1萬,亞太電209.4萬。 受到全球零組件缺貨影響,iPhone 13系列手機仍處於缺貨窘境, 使得這一波母親節檔期,電信三雄特別加碼補貼門號搭配家電的補貼 款,希望藉這一波母親節檔期,拉抬5G門號申裝量。 中華電信針對申辦「精采5G四季饗宴」方案,加贈相當於13,500元 的HamiPoint點數,加上指定資費加碼888元的Hami Point點數,等 同額外送出14,388元可以幫媽媽選購熱門手機或3C商品。 台灣大哥大最新一波母親節促銷戰,鎖定新推出的「自由選」資費 ,選購tokuyo Mini 按摩椅,原價59,800元,專案價4,990元,相當 於補貼款超過5萬元,另外原價14,600元的Dyson全新溫控負離子吹風 機HD08,搭配門號的專案價最低0元。 遠傳電信全台門市、網路門市針對母親節檔期,祭出申辦指定資費 ,並搭配三星、OPPO、小米、vivo等品牌指定手機,或Apple iPad、 Apple watch、Dyson吹風機,專案價0元起,加碼再送氣炸鍋等人氣 家電5選1,並可參加市價逾萬元Dyson直捲髮造型器抽獎,VIP客戶續 約指定手機最高再折5,000元。 除此,遠傳最新「母親價到」方案,鎖定4G資費祭出499限速21Mb ps上網吃到飽、網內互打免費,599不限速雙飽,5G資費主打999月租 送家電,攜碼及新申辦用戶額外再送出最高3,000元遠傳幣。空機的 購機價最高折抵1萬元。
電信業吹起整併風,宣告台灣將進入新電信三雄時代,面對未來市場競爭與頻譜核配政策,學者認為,頻譜核配政策需考量國際合作趨勢與我國市場競合發展,並納入共頻共網因子;而新技術所造成的水平替代指日可待,頻譜政策須更有彈性、保留未來應用,不一定要把所有頻段當成同一市場。近期台灣大哥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遠傳電信要合併亞太電信,電信業將重返新三雄時代。但隨著整併動作,未來頻譜分配政策也攸關電信產業發展。財團法人21世紀基金會日前舉辦「資通訊產業競爭與壟斷論壇」,探討頻譜資源分配、電信市場最適規模等議題。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劉崇堅表示,電信業者合併申請,可能衍生頻譜持有上限的問題,目前「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第12條第4項已有明確規定,依法辦理即可。劉崇堅指出,根據國外經驗,整併後反而帶來強烈競爭,更有助於消費者權益與數位轉型的發展,主管機關可以正面態度看待產業整併,讓產業擺脫高度競爭下的高成本、低獲利商業模式,進而找到合理利潤的營運模式,有利國際競爭力及消費者長期利益。NCC前委員暨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時中說,頻譜有一定的集中程度,才能產生使用效率,共頻共網也將產生新的市場競合,未來電信管理法及頻率核配政策,也應結合國際共頻共網技術與監理趨勢,納入共頻共網因子的市場競合模式,才具有前瞻與未來性。台大電機系教授蔡志宏認為,新興資通訊技術持續導入及延伸,5G雖僅推出兩年,但2030年6G等新技術也將產生,國家的頻譜政策動輒十幾年,但技術演進快速,且過去界定行動通訊市場是以手機為主的B2C市場,未來則是以垂直應用B2B為主,不能把未來所有頻譜應用的樣態以現況來檢視,不一定要把所有頻段都當成同一市場來看待。NCC前委員、暨南大學電機系教授魏學文認為,電信三足鼎立大致底定,「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第12條第1項的三分之一上限規定,將有很長時間沒有適用空間,應儘速修改,使競爭規則明確,從33%到40%之間是可以考量的空間。擔任主持人的台大特聘教授鐘嘉德整合學者看法,他表示,頻譜核配在法規上已留有空間,但須因應未來國際發展,包含6G、B2B、車聯網甚至是WiFi 6E╱7等未授權頻譜使用而產生的競爭態勢,從規模性的網路平台來看未來競爭,頻譜管理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動態調整。
國內電信市場即將進入新三雄時代,學者認為,電信業者三足鼎立互相牽制,可以達到真正的有效競爭、讓市場獲得更大效益,而實踐規模經濟才是消費者權益保障的基礎。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表示,台灣資費低廉且CP值高,透過業者虧損來營造低廉的資費,讓消費者撿便宜,對市場是否有好處?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電信產業從過去單一業務到現在跨業競爭,未來還會加入低軌衛星或6G新技術,政府監理愈來愈難,現在有線電視寬頻跟未來衛星寬頻競爭,都會成三雄價格上的壓力。東吳法律系教授莊春發表示,過去政府在頻譜釋出的規劃,初心良善,希望充分競爭,降低價格跟品質提高,但前提是有經濟效率上才可以實踐理想;反觀台灣行動用戶有2,900萬,遠超過2,300萬人口的水準,台灣之星跟亞太電信透過低價資費吸引用戶,仍無法達規模經濟(未達300萬用戶),導致長期虧損,顯示市場僅有存在三家業者的空間。莊春發認為,中華電信用戶超過千萬,兩家電信業(新台灣大、新遠傳)併購案,用戶數都來到900萬以上、千萬的規模,三足鼎立產生的互相牽制,才能真正有效產生競爭效果,讓市場獲得更大效益,並保障消費者權益;因此,實踐規模經濟才是消費者權益保障的基礎,應該儘快許可。NCC前委員暨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郭文忠表示,5G提高投資成本和規模經濟,並伴隨著商業模式存在不確定性,國際間存在電信營運商間整併趨勢,以美國Sprint和T-Mobile合併案為例,承諾加速5G建設期程、偏鄉涵蓋、資費價格之穩定提供,以及扶植其他競爭者。郭文忠指出,要從最適市場規模來考量社會利益,包含如5G部署與維運成本、頻譜使用效率、財務改善,而不利競爭的部分可從各項競爭指標、價格上漲壓力測試,以及合併模擬測試來進行衡量。
台灣大擬合併台灣之星,遠傳擬合併亞太電信,兩宗合併案牽動頻 譜上限1/3管制是否超標以及應否調整?五大電信公司31日首度表態 ,上演首波攻防戰。 台灣經濟研究院31日舉辦「電信事業合併與市場競爭研究成果分享 與意見交流」座談會,五家電信商齊聚與學者專家共同討論。 中華電信副總魏惠珍表示,公司一貫立場是,釋照時的競價規則所 設的頻譜上限就是政策立場,也為避免釋照後透過頻譜交易等方式, 使得頻譜的價值無法反映當時標金,反而造成不公平競爭,所以在頻 譜上限議題上,中華電信建議維持競價發照時所訂出的競價規則,政 策不該因合併案而改變。 魏惠珍強調,中華電與亞太電頻譜交易而超頻的部分,不論在4G或 5G都以最小頻譜單位5MHz計算,中華電持有的3GHz以下頻寬的部分不 應視為超標,不能與合併案等同比較。 台灣大副總李南玫表示,其實不管中華電、台灣大、還是遠傳,都 沒有頻譜超限的問題,因為依據《頻率管理使用辦法》第12條第4項 ,目前NCC政策本身就設有一個機制,也就是在當市場加速變化,或 是在考量頻率使用效率的情況下,1/3上限的限制並不是一個鐵律, 可以考量予以適度調整與看待。 李南玫強調,台灣發生電信整併,其實也代表台灣跟得上全球趨勢 ,因為業者發現,台灣不管是網路布建、ESG減碳,都必須透過合併 或整併才能因應整個全球化、網路化趨勢。 既然《頻率管理使用辦法》有明文規定,所以並沒有所謂真的超限 違規的情況,最後還是要看業者是否能夠提出證明,讓主管機關可以 依據《頻率管理使用辦法》第12條第4項來看待各家業者所面臨的狀 況。 遠傳電信副總李和音表示,從法規面來看,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 法規定「經公開招標或拍賣可核配供整體電信事業使用頻率」,從遠 傳角度來看,當初招標時釋出的就是這麼大的頻寬,不會因為沒有被 拍賣出去而影響總頻寬的數量。 因此,遠傳並不認為遠傳與亞太電信合併,遠傳頻寬有超過上限, 中華電信也不應該會超過上限,而有超過頻譜上限的業者,是不是要 引用例外條款?遠傳尊重主管機關決定。李和音強調,不應事後推翻 之前的法規,修法亦應向後生效,而不是向前生效。 台灣之星副總丁憲文表示, 主管機關要核准五家電信公司變成三 家電信業,從數學上來說,頻譜上限就不可能是三分之一,一如今天 市場上如果只剩下兩家電信業者,那麼,頻譜上限就不可能是50%一 樣。 亞太電信副總劉立三認為,國外都僅針對1GHz以下頻譜進行上限管 制,台灣不僅限制1GHz以下不得超過總頻寬1/3,3GHz頻段以下及6 GHz頻譜以下都訂有上限規範,台灣需不需要1GHz/ 3GHz/ 6GHz以下 都管制?應審慎評估。
台灣大耕耘5G專網有成,總經理林之晨30日表示,已與50家企業進 行概念性驗證(PoC)合作,預估5G企業專網貢獻營收的時間點落在 明年,2024年明顯挹注營收成長。 另外,過去這一年來,台灣大4G轉5G已有相當成果,林之晨說,未 來台灣大的5G用戶將以每月增長1%滲透率為目標,5G發展前三年主 要受益於用戶增加,第三年之後,來自5G應用的貢獻將逐年發酵。 台灣大的PoC合作案大多聚焦在智慧工廠、智慧零售、智慧物流, 林之晨表示,5G開台一年多以年,台灣大不斷與企業洽談如何利用5 G專頻專網引爆下一階段數位轉型,很多實驗已有成果,未來1∼2年 可望加速,合併台灣之星之後,部份專網的場域就可以利用40MHz的 頻寬專頻專網使用。 林之晨強調,在既有電信業者所擁有的5G頻譜資源中,只有台灣大 在合併台灣之星之後,可以挪出40GHz的頻寬餘力、在特殊場域做專 頻專網,而且是架構在3.5GHz頻段已經成熟的生態系上。未來在3.5 GHz頻段,台灣大可以在同一時間提供企業需求的企業專網專頻、也 同時提供公眾網路供一般5G用戶使用,這會是接下來5∼10年台灣大 在企業客戶市場最大的競爭優勢,也是台灣大最重要的轉捩點。 合併台灣之星方面,林之晨預期2023年才會產生合併效應,他說, 今年合併案要過關應該是下半年或第四季的事,台灣大目前的5G用戶 數持續以每個月1%速度滲透市場,用戶用5G行動上網的數據量比用 4G大約成長20∼30%左右。近期台灣之星全力拉抬行動用戶數,林之 晨強調,合併前沒有任何評論,畢竟目前仍是兩家公司。 5G基地台建設方面,台灣大去年5G網路已達到訊務涵蓋八成,往後 重點定調在5G前三年擴增4G用戶升級使用5G服務規模,接下來進入第 二階段發展也就是消費者真正使用5G創新應用,並推估時間落在3年 後及之後的10年發生,屆時,智慧眼鏡等創新應用將蓬勃發展。 低軌道衛星方面,林之晨認為,近期看到俄烏戰爭,低軌衛星扮演 重要角色,政府也正加速推動,若這是政府的大戰略,需要業者配合 ,業者也會盡力配合。
台灣大哥大宣布正式加入由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成為台灣首位加入的電信業代表,並具體承諾將於2040年達到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期盼能為電信產業立下示範作用,共同打造台灣的永續未來。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面臨全球控制升溫1.5度C,全面減少碳排是唯一的解方,更是全球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台灣大以國內電信業節能減碳先鋒企業自我期許,自2017年即開始積極的能源轉型,除「開源」綠電,也具體「節流」灰電,更在提升國內頻譜使用效率與節能減碳的規劃下,投入與台灣之星的合併案,預計每年可節省1至2億度電力使用。此外,也將今年訂定為Net Zero元年,將攜手整體供應鏈,一起努力朝淨零排放目標加速前進。為達到2040年前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台灣大採取「自建再生能源電廠」以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並重的模式,透過科學方式逐步設定踏實的使用路徑,持續布局再生能源。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領導人Sam Kimmins表示:「台灣大哥大將於2040年前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承諾,展現他們在能源轉型中的引領地位。台灣大哥大與RE100的所有會員皆代表著一股強而有勁、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的力量,期盼未來有更多如台灣大哥大一樣具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持續加入我們的行列。」
根據通路商最新統計,今年1月全台手機銷售量排名前十大,六款 為iPhone13系列手機、且其中四款為Pro及Pro Max。 受到兩款手機128/256/512GB等機型全面缺貨,2月分全台手機銷 售排名、iPhone 13系列機型明顯下滑,業者認為,與蘋果i13 Pro及 Pro Max的供貨短缺不無關係。 2021年台灣整體手機銷售量534萬支,較2020年642萬支減少108萬 支,下滑16.8%,銷售額亦較前一年減少24%,銷售量排名前五名的 機種,iPhone 12/12 Pro /12 Pro Max及去年9月底才剛上市的iP hone 13均榜上有名。而銷售排名前20名的機型,iPhone手機就占了 11款,顯示iPhone手機的魅力無法擋。 今年元月台灣整體手機銷量49.4萬支,iPhone銷售市占雖較前一個 月下滑5%,但仍有42.6%佳績。2月整體手機銷量39.5萬支,iPhon e的市占仍高居榜首,這也就是為什麼蘋果鎖定iPhone 13 Pro及Pro Max「少量到貨」,造成這兩款機型自農曆年以來缺貨至今未解,會 讓電信三雄跳腳的原因。 通路業者則表示,最近因iPhone 13 Pro及Pro Max缺貨,通路商轉 向積極推銷三星S22 Ultra等其它機種,因應iPhone熱銷機種缺貨窘 境。 目前新機銷售仍有六成左右透過電信公司綁約販售,中華電信202 2年全年挑戰5G用戶超過30%滲透率約達290萬為目標。 台灣大5G用戶已在元月達到占月租型用戶滲透率逾20%約114萬, 遠傳5G用戶2021年年底超過百萬,市場推估2022年國內整體5G用戶目 標將挑戰超過770萬。 台灣大擬合併台灣之星,遠傳擬合併亞太電信,2022年正式形成三 大電信陣營的趨勢底定,新一輪的5G市占版圖爭霸賽,相較於過去2 G/3G/4G時代、中華電信遙遙領先的態勢,將出現截然不同的競局 ,三大陣營的角力賽將更加白熱化,iPhone 13 Pro及Pro Max缺貨, 對電信三雄推升5G用戶規模造成不小阻力。
公平會看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電信業合併案審查 聚焦資費台灣電信業兩大合併案,台灣大哥大併台灣之星、遠傳電信併亞太電信的基準日都是今年9月30日,昨(23)日立委關切結合案是否影響消費者權益。公平會主委李鎂表示,消費者權益、是否有多元資費選擇,將是結合案審查時通盤考量的重點。立法院經濟委員委會昨天邀請李鎂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楊瓊瓔關注電信業整併潮,詢問市場充分競爭、消費者有無多元資費選擇,是否都是政府把關重點。去年底台灣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遠傳也在今年2月下旬宣布併購亞太電信。台灣電信產業掀起整併潮,市場將重回三強鼎立局面。楊瓊瓔指出,這除反映電信業重資本的競爭、不利小業者生存,未來資費是否居高不下,將是消費者擔憂的問題。李鎂答詢表示,公平會屆時進行結合案審查時,將視結合內容,評估整體經濟利益是否大於限制競爭,同時也會通盤考量消費者是否有多元資費選擇,消費者權益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台台併、遠亞併兩案都須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及公平會審核,除頻譜持有上限要符合法規,公平會則關注市場充分競爭,消費者有多元資費選擇,是兩大合併案能否過關的最大關鍵。過去台灣有五家電信業者,業者認為太擁擠且競爭,未來將縮減為三家,公平會如何為市場公平競爭及消費者權益把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兩大合併案通過後,國內電信市場將成為中華電信、新台灣大、新遠傳的新電信三雄時代。立委邱志偉也關心近日傳出台灣家樂福股權將賣給統一集團,如果統一買下法方所有的60%持股,將完全掌握台灣家樂福,要求公平會注意市場獨占及壟斷問題。
台灣電信業界兩大合併案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也宣告電信市場進入新三雄時代,面對新的市場競爭態勢,對於頻譜政策也有諸多討論。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認為,頻譜是公共財,有效利用,可加速國家、企業、人民加速智慧化,主管機關應考慮頻譜頻寬三分之一上限是否適宜,全面性思考未來的頻譜政策。根據規定,業者持有頻率低於1GHz以下、3GHz以下及6GHz以下的頻寬,不得超過可供核配總頻寬的三分之一,但在業者間讓與、受讓或合併等市場因素變化,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可裁量,不受頻寬上限的限制。隨著頻譜交易中華電信收購亞太電信位於900MHz頻譜,以及兩大合併案新台灣大、新遠傳宣布後,進入新三雄時代,市場對於「頻寬超標認定」以及「放寬頻寬上限」也有不同的討論。市場關注,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後,低於1GHz的黃金頻譜超標10MHz。林之晨認為,新三雄時代,「大家都面臨當初舊法規造成的限制」,如果要求繳回,而非考量整體利益,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林之晨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到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應用大幅增加,更仰賴網路來完成各項事務,每個用戶的網路用量大幅提升,因此網路頻寬擁擠程度非常高,即使疫情趨緩,用量仍不輸給疫情高峰的時期,預期未來網路用量也將持續增加。林之晨表示,雖然電信公司家數變少,但是用戶卻沒有變少,網路用量也持續增加,因此當時設下某些規定,如三分之一頻譜上限。
台灣大哥大昨(17)日宣布正式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成為台灣首家加入的電信業代表。台灣大並具體承諾將於2040年達到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期盼拋磚引玉為電信產業立下示範作用,共同打造台灣的永續未來,為全球實踐100%的綠電革命盡力。RE100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 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匯聚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以電力需求端的角度,努力提升使用綠電的友善環境;加入的企業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全球已有逾300家企業成員加入,台灣大加入後,台灣會員共計達14家。全球參與企業包括科技巨擎 Apple、Google、HP;金融業的高盛、瑞士信貸、花旗銀行;食品通路相關的Walmart、Coca-Cola、Starbucks,以及知名品牌Nike、Burberry、H&M、P&G等跨國企業。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面臨全球控制升溫1.5度C,Fight for Survival的重要關頭,人類再不破釜沉舟,未來極端氣候將鋪天蓋地迎面而來,沒人能倖免,全面減少碳排是唯一解方,更是全球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台灣大以國內電信業節能減碳先鋒企業自我期許,2017年開始積極的能源轉型,除「開源」綠電,也具體「節流」灰電。蔡明忠指出,在提升國內頻譜使用效率與節能減碳的規劃下,與台灣之星的合併案,估每年可節省1億至2億度電力使用。除成為首家加入RE100的台灣電信業者,台灣大將今年定為Net Zero元年,未來將攜手供應鏈,努力朝「淨零排放」目標加速前進。為達到2040年前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台灣大採取「自建再生能源電廠」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並重模式,自建電廠比率以七成為目標,預計2030年使用再生能源達20%、2035年達60%,最終在2040年前達標。台灣大表示,2021年完成12.46MW(百萬瓦)綠電建置容量並發電外,今年底前將再完成3.5MW太陽能光電系統的轉供,預計使用再生能源將達2,495萬度,占全公司總用電4.5%,減碳近12,524公噸,期望對國內綠能產業帶來正向影響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領導人Sam Kimmins表示,台灣大將於2040年前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承諾,展現在能源轉型中的引領地位。台灣大與RE100所有會員皆代表一股強而有勁、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的力量,期盼未來有更多如台灣大具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加入。
捷運汐東線15日通過交通部審核,若今年底拚過行政院核定,最快可在2031年完工。然而,汐止超高壓變電所容量已滿,加上松湖超高壓變電所一直遲遲無法興建。台電坦言,若無其他變電所可分擔汐止超高壓負載,就算汐東線完工,也將「無電可用」。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8)日將召開雙北合作交流平台,是否會討論汐東線供電議題,受到關注。汐東線全長5.56公里,總經費約377.5億元,共計六站。汐東線起站於捷運文湖線東湖站,沿著國道1號往東行經吉林街、福德三路,在同興路口轉向東南,沿大同路下方穿越國道3號接台鐵汐科站,最後抵汐止區公所。
台灣大哥大17日宣布正式加入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 與碳揭露計畫(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成為台灣首 位加入的電信業代表。 台灣大並具體承諾,將於2040年達到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目 標,期盼拋磚引玉為電信產業的立下示範作用。 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面臨全球控制升溫1.5度C,Fight for Survival的重要關頭,若人類再不破釜沉舟,未來極端氣候將鋪 天蓋地而來,沒有人能倖免,全面減少碳排是唯一的解方,更是全球 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 蔡明忠強調,台灣大以國內電信業節能減碳先鋒企業自我期許,自 2017年即開始積極進行能源轉型,除了「開源」綠電,也具體「節流 」灰電,更在提升國內頻譜使用效率與節能減碳的規劃下,投入與台 灣之星的合併案,預計每年可節省1∼2億度電力。台灣大也將今年正 式訂定為Net Zero元年,未來將攜手整體供應鏈,共同朝淨零排放目 標加速前進。 為達到2040年前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台灣大採取「 自建再生能源電廠」以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並重模式,自建電廠 比例以七成為目標,預計2030年使用再生能源比例達20%、2035年達 60%,最終於2040年前達標。 台灣大除了已於2021年完成12.46MW綠電建置容量並發電外,2022 年底前將再完成3.5MW太陽能光電系統轉供,預計使用再生能源達2, 495萬度,占全公司總用電約4.5%,為地球減碳近12,524公噸,期望 能對國內綠能產業帶來正向影響力。 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領導人Sam Kimmins表示,台灣大將於204 0年前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承諾,展現了該公司在能源轉型(Ene rgy Transition)中的引領地位。RE100匯聚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 加入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 程,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全球已有超過300家企業成員,台灣大加 入後,台灣會員共計14家。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電信難靠傳統業務成長,關鍵是發展科技應用,台灣大跨業攜手蘋果、Google、迪士尼,創造更的好成長態勢,包裹科技服務後,電信服務甚至可說是「零元吃到飽」,要挑戰性價比(CP值)的極限。台灣電信業短短兩個月內出現兩樁重大合併案(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從「五家鼎立」進入「新三雄時代」,身為本土電信業最年輕總經理的林之晨沈著應戰。他直言,電信業變傳產業,要掌握5G開啟的新物聯網(IoT)商業模式,結合科技服務與電信,未來新三雄將「各有特色」,台灣大透過自主研發、投資、結盟,創造momo以外的第二、第三成長引擎,已完成第一階段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加速成長期,未來要確保成長引擎擁有源源不絕的動能,看好元宇宙、智慧眼鏡、雲端遊戲都是未來三、五年具潛力的成長引擎。林之晨接任台灣大總經理滿三年,宣布合併台灣之星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以下專訪摘要:問:電信產業進入新三雄時代,用戶規模都達到千萬戶,如何看產業競爭及未來決勝關鍵?答:我剛上任時就談過電信業再過幾年就會變成傳產業,現在看來的確如此。5G大頻寬、低延遲技術特性下,整體上網用量持續增加,營運支出與資本支出持續成長,而5G吃到飽資費1,399元和4G時代一樣,代表成本增加,但收入不會增加,電信業者再怎麼努力,營收及獲利都不可能回到4G時代榮景。開啟新局 結合IoT模式電信業進入不能靠傳統營收成長的世代,4G時代缺乏經濟規模的業者(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在5G時代更難翻身,因此我上任不久就曾預告,5G時代,電信業者不會是五家,可能是四家、甚至三家,而事實發生的很快(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公平會通過合併案,台灣將進入中華電信、新台灣大及新遠傳的新三雄時代)。4G時代帶動行動上網普及,孕育出很多像UBER、LINE等國際網路公司,都是全球用戶每天使用的科技服務,也產生很大的經濟價值,電信業者錯過機會,5G時代,不要再錯過電信網路之上的新商業模式。尤其5G時代開啟新IoT商業模式,各種垂直產業的智慧化,透過純電信的底層,與上層應用及服務結合,帶動新成長引擎,也可以把用戶服務得更好。三年前台灣大宣布轉型科技電信公司,就是積極結合科技應用服務與電信網路,透過投資及自主研發和結盟,積極發展消費客戶與企業客戶的科技服務,與電信的網路、用戶、數據等基礎產生綜效。問:消費者擔憂低資費時代掰掰,新三雄時代會對消費者與企業帶來什麼樣的正向發展?答:過去新進業者用低價、掠奪性的訂價來爭取用戶,造成負向循環,不僅產業沒有更好CP值,無法創造新的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反而股東損失數十、數百億元,低價造成不健康的產業樣態。新的業界態勢中,不用擔心資費缺乏競爭。台灣大將主打健康的方案,以科技服務綑綁電信服務,創造用戶更好的CP值,甚至挑戰CP值的極限,例如透過mo幣回饋,搭配Disney+及每月momo購物的滿額回饋,4G、5G上網吃到飽費用幾乎零元,對用戶來說也是最佳CP值。預期未來三家電信業者發展會愈來愈不一樣,各具特色,每家業者強項不同,綑綁不一樣的科技服務,用戶可以根據人生重點及需求來選服務,企業可以針對數位化與智慧轉型需求選擇電信業者,關鍵在於提供高度整合以及高CP值服務,不再是單純價格考量。結盟出擊 創造新商機問:如何積極參與5G垂直場域商機與國際廠商合作?答:特斯拉自駕車上網,車主不用付上網費用,因為特斯拉服務必須時時連上網達到最佳服務效果,未來將有更多類似科技產品跟服務出現。台灣大不能死守電信商角色,要往上游走,參與這些智慧時代IoT發展,以電信的天賦,和上層科技服務業者合作,已經與Google合作智慧家庭,與蘋果合作線上串流音樂,攜手輝達打造雲端遊戲平台。另一方面,各國關注的低軌衛星與各種網路技術是互補角色,對於人口較稀疏可提供上網服務以外,對於海上船隻,天上航空器通訊需求則是很重要的技術,這些企業也是台灣大的客戶,因此台灣大也和所有低軌衛星業者洽談未來合作可能。
電信五雄變三雄 頻譜恐超標 頻譜總量超過法定1/3限制,NCC:三家電信公司都將面臨頻譜超標問題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吸收亞太電信,以及中華電將以上 限20.81億元取得亞太電900MHz頻段上下行合計20MHz頻寬,NCC表示 ,三家電信公司都將面臨頻譜超標問題。 根據NCC最新統計,1GHz以下頻段(700MHz、900MHz)截至目前總 共釋出150MHz頻寬,NCC若核准亞太電讓售頻譜予中華電,中華電將 在1GHz以下擁有40MHz頻寬、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之後,在1GHz以下 擁有60MHz,遠傳合併亞太電信之後的1GHz以下頻寬達50MHz,依「電 信管理法」第12條「1GHz以下不得逾1GHz以下經公開招標或拍賣可核 配供整體電信事業使用頻率之總頻寬三分之一」規定,台灣大合併台 灣之星將在1GHz以下頻譜面臨超過10MHz頻寬的問題,若亞太電的20 MHz頻寬未能順利出售予中華電,則遠傳合併亞太電同樣面臨頻譜超 標議題。 3GHz以下頻段合計已釋出590MHz頻寬,各家業者都不得超過1/3即197MHz頻寬上限,中華電取得亞太電的20MHz頻譜、以及遠傳合併亞 太電之後,都將在3GHz以下頻段各自擁有200MHz頻寬,並碰觸到頻譜 各自超標3MHz頻寬。 至於6GHz以下頻段,NCC共釋出的頻譜頻寬數為860MHz,每一家電 信公司均不得超過287MHz,中華電信若合計亞太電出售的900MHz頻段 時,將超標3MHz頻寬,「台台併」與「新遠傳」各自在6GHz以下擁有 280MHz頻寬,符合規定。 中華電信表示,反對因合併而改變當初競標遊戲規則。台灣大認為 ,1/3頻譜上限的規定應該要適時調整,或者參照「電信管理法」第 12條第4項規定「因電信產業市場狀況、頻率使用效率或消費者權益 等特殊情事,主管機關得酌予放寬電信事業實際可使用頻寬之限制頻 譜上限的規定」。遠傳電信則強調,該依法做的處理還是會做。 NCC表示,電信三雄確實都會因為合併、讓與,而使得擁有的頻譜 總量超過法定1/3限制,但電信管理法第12條「例外」規定,可不受 1/3限制。 但是否引用「例外」規定,放寬各家電信公司持有的頻譜總量上限 1/3規定?NCC尚未做出最後的決定。 亞太電轉讓900MHz頻段上下行合計20MHz頻寬予中華電信、以及台 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均已送件NCC審查,前者將依據「電信管理法」 第12條規定審理,至於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以及遠傳合併亞太電信 ,NCC將沿用「電信管理法」第26條以及第12條規定。
全台電力出現大規模中斷,造成部份行動基地台障礙影響行動通訊 !五大電信公司全台密集布建的基地台,3日早上陸續傳出部分基地 台因受台電停電影響而短暫暫停服務,使得部分地區的行動通訊服務 受到影響。 中華電信目前擁有業界最多的基地台站台數,針對3日全台電力中 斷,中華電信表示,部分區域的3G/4G/5G基地台於備用電池耗盡後 ,陸續發生障礙。但因此次台電停電之區域並非集中,且中華電信的 行動基地台建設皆有考量複式涵蓋,對於中華電信行動用戶的影響有 限,並無發生大量客訴。 另外,全台上百個關鍵固網及行動重要機房皆順利啟動備援發電機 持續供電,全台之關鍵重要機房運作正常不受影響。中華電信強調, 隨著台電陸續復電,全台3G/4G/5G 基地台便能運作正常,提供服 務。 台灣大表示,該公司的基站配備了應急電池組供電,惟此次停電時 間較長,仍有部分基站因備用電源耗盡而短暫停止服務,隨著台電陸 續復電,基站將自動恢復服務。 遠傳指出,全國各地出現大規模停電後,遠傳緊急啟動備援電力系 統,但仍有部分站台因為備用電源耗盡暫時無法運作,目前北區已陸 續供電,影響逐漸降低,待台電恢復供電後,可立即恢復運作。 亞太電信表示,北區、中區台電陸續恢復供電後,亞太電信北區、 中區基站服務大致穩定,而台南、高雄部分地區尚因停電,仍有少數 基站服務受影響,惟台電復電後可立即自動恢復服務。 台灣之星表示,因目前南部地區的電力尚未完全恢復,故仍有零星 基站受到影響。
台灣電信業兩大合併案,台灣大哥大併台灣之星、遠傳電信併亞太電信擬合併,基準日都是今年9月30日,兩案都須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及公平會審核,除頻譜持有上限要符合法規,公平會關注市場充分競爭,消費者有多元資費選擇,是兩大合併案最大關鍵。兩大合併案通過後,電信市場將成為中華電信、新台灣大、新遠傳的新電信三雄時代。電信龍頭中華電信面對兩大合併案,均強調在「法遵」前提下給予祝福。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訂出擬合併基準日為今年9月30日,遠傳併亞太電信也爭取同一天完成合併。依法規定,低於1GHz以下黃金頻譜,單一業者不得超過三分之一。NCC在電信合併等條件也保留解釋空間。近期三大頻譜交易案,中華電信向亞太電信購買900MHz上下行共20M的頻寬,低於1GHz上下行頻寬將達40M;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將達60M,遠傳合併亞太電信為50M(已扣除亞太電信出售中華電信頻譜)。業界表示,低於1GHz頻譜,上下行頻寬累計為150M,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因此台灣大上下行共超過10M,將是未來NCC評估合併案的關鍵所在。相較於台灣大希望爭取保留頻譜,亞太電信為被遠傳合併早已做好準備,將頻譜出售給中華電信的交易案,已送交NCC跟公平會審核。遠傳與鴻海換股,增持亞太電信股權至23.8%及頻譜交換兩案都已送NCC跟公平會,亞太電信今年4月15日召開股東臨股會通過合併案後,遠亞合併案將送NCC及公平會申請。NCC表示,將依法審議,委員會可能依照各案合作狀況,做出不同程度的附加條款、義務,後續是否會召開公聽會,也須視委員會決議。知情人士分析,不同申請案有不同時間順序,更重要是頻譜交易(中華電),持股達23.8%(遠傳),到合併(台台併、遠亞併)是三個不同層次申請案,NCC將依不同狀況區分應盡責任與義務,而在頻譜超過三分之一上限的部分,亞太電信併入遠傳前就將出售頻譜,只剩台灣大有頻譜超標問題,NCC恐難針對單一業者進行鬆綁,否則容易被市場解讀為量身定做。過去台灣有五家電信業者,業者認為太擁擠且競爭,現在縮減為三家,公平會如何為市場公平競爭及消費者權益把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電信產業從五雄爭霸走向新三雄時代,低資費時代也將結束,台灣之星千元有找5G吃到飽跟亞太電信新朋友199元4G吃到飽昨(28)日退場,僅剩台灣之星399元的5G單門號、亞太電信數位門市299元4G吃到飽等低資費撐場,但市場認為,完全退場是遲早的事。台灣大將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將合併亞太電信,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及遠傳總經理井琪已表示,會確保台灣之星、亞太電信用戶合約不變且持續履行。但除既有合約用戶,合約即將到期及新申辦門號用戶,應留意一些低價吃到飽資費將陸續退場。去年電信三雄將4G吃到飽資費拉高到599元限速吃到飽,699元不限速吃到飽,加上產業整併,亞太電信及台灣之星低資費也將陸續退場,未來低於500元吃到飽資費恐絕版,低於500元的5G資費也是稀有產品。台灣之星月繳999元的5G吃到飽昨日申辦截止,今天起調整為1,199元,台灣之星強調,399元的5G單門號方案則維持不變。亞太電信新朋友月繳199元4G吃到飽退場,亞太電信強調,目前數位門市月租299元4G不限速吃到飽單門號案持續存在,未來會視市場狀況調整。業界認為,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將加速兩小業者低資費方案退場。未來用戶是否有低資費可以選擇,中華電信強調,會提供多元資費,讓消費者依需求選擇。台灣大表示,提供多元優惠的資費方案,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用量少的童心專案,月付129元起輕速上網吃到飽,「mo幣多」專案為月付499元起,愛追劇可選Disney+夢幻資費方案,月付599元起,限速上網吃到飽。
從電信兩小(台灣之星、亞太電信)退場看台灣電信產業發展,沒有投入千億元,別玩台灣電信市場。業界認為,電信是2G、3G、4G、5G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服務,進入新三雄時代,以後進入低軌衛星、6G市場,恐難有新玩家出現。電信業是特許行業,天天開門收現金,也成為大集團爭相投入的行業,從2G以來,幾乎次次行動技術升級,就有資本雄厚的企業集團加入,如力霸集團成立亞太電信、金仁寶集團成立威寶電信、大眾集團成立大眾電信,4G時代更吸引鴻海集團與頂新集團加入。各集團投入電信產業,但台灣僅2,300萬人,20多年來只有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等電信三雄穩定且持續獲利,其他小業者都是虧損累累。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曾說,電信行業的特性是投入資金很多,沒有拿出七、八百億元,甚至900億元,就不要玩了,股東要有很大的資金跟決心。遠傳總經理井琪指出,電信是重資產的產業,每次網路部門送上的採購單,她都跟董事長徐旭東詳細解釋,並開玩笑說:「誰叫你投資電信業,就是得花這麼重的資產。」電信業者分析,由於是重資產投資,又是超低價競爭,更加重小業者生存難度,5G超高額的頻譜標金,則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讓小業者的大股東認清事實,4G還沒獲利,又要拿出數百億元競標5G頻譜,加上每年數十億元網路建設與投資,電信市場是一場千億元的資金遊戲。業界說,隨著亞太電信(鴻海集團)及台灣之星(頂新集團)退出電信市場,未來不僅沒有小業者存在,也增加新業者加入市場的門檻。業者指出,電信是一層一層疊加上的服務,2G、3G、4G、5G每一代行動網路技術演進,都是站在前一代網路服務的基礎上,加上基地台站點、用戶數、通路門市,過去新進業者靠著合併(如頂新合併威寶成立台灣之星,鴻海入主亞太電信),快速進入戰場。未來進入低軌衛星甚至6G市場,台灣電信已無小業者可併購,就算準備千億銀彈,一切從頭來,目前台灣行動門號普及率逾120%,新業者進入已成為「不可能任務」。
台灣大哥大(3045)法說會後,亞系外資昨(23)日發表最新報告,看好後續momo成長動能,電信及有線電視持續成長,整體經營狀況改善,且合併台灣之星效益可望在2023年浮現,因此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調高至134元。台灣大昨天上漲1元,收107元,為去年8月以來新高。台灣大過去股價都在100元以下盤旋,2月以來股價逐漸轉強。亞系外資表示,台灣大去年第4季營收年增17%,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年增7%,帶動台灣大去年全年營運目標達陣,成長動能來自於電商momo,零售業務在去年在疫情衝擊下,快速成長,加上電信和有線電視業務成長,反映出經營狀況改善。亞系外資預估,台灣大2022年EBITDA將成長3.6%,因此調高營收和EBITDA預估,分別調高7.1%和4%,預估主要成長動能來自電商momo。外資也重申台灣大「買進」評等,目標價調高到134元。台灣大日前宣布2022年營運展望,在未計入合併台灣之星,合併營業收入成長15%至17%,電商及新科技事業等收入成長22%至25%,電信業務成長3%至5%,合併EBITDA成長1%至3%,營業毛利率介於17%至19%,營業利益率介於8%至10%。台灣大預估,2022年資本支出為112億元,電信占64.3億元,5G資本支出較去年減少,有線電視資本支出9.2億元,momo等資本支出38.7億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