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科思創公司新聞
【環保新聞】 近期,台灣的科思創公司(Cosmetics Corporation of Taiwan)在環保領域展現了領先的決心與行動力。該公司早前公佈了減排的宏偉目標,預計在2035年達成營運氣候中和的里程碑。這項目標不僅包括公司自身的生產營運所產生的排放,還涵蓋了外購能源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科思創將面對三個範圍的減排挑戰。範圍1的排放來自公司內部的生產與運營,範圍2則來自外部能源供應,而範圍3則涵蓋了供應鏈上下游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其中原材料所產生的排放佔比最高。為了減少範圍3的排放,科思創必須進行整個供應鏈的轉型。 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科思創的執行長,對此表示充滿信心:「我們的範圍3減排目標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我們已經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畫。這是我們氣候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為實現全面循環願景而努力的一部分。」施樂文博士還強調,提出這樣的氣候中和目標,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再次確立了科思創在化工產業轉型中的領導地位。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科思創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數億歐元,以支持替代性原材料和可持續能源的供應、技術創新以及市場轉型。這一投資將為科思創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將對整個化工產業的綠色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科思創宣佈了2035年營運氣候中和的宏偉目標,這一決策不僅標誌著公司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反映了其在化工產業中的領導地位。這項目標分為三個範圍:範圍1涉及公司自身的生產營運,範圍2則是外購能源的排放,而範圍3則涵蓋了供應鏈上下游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這部分排放約佔公司總排放量的80%。其中,原材料產生的排放佔比最高,因此,對於範圍3的減排,科思創認識到整個供應鏈的轉型是關鍵。 為達成這一宏願,科思創將在未來10年內進行數億歐元的針對性投資,以促進替代性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供應,推動技術發展和製程創新,並進行市場轉型。科思創執行長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強調,這一減排目標的實現是基於具體的實施計畫,並且是公司氣候戰略的基石。他說:「我們的範圍3減排目標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我們有明確的執行方案。這不僅是對氣候中和的承諾,也是對『實現全面循環』願景的具體行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希望再次證明,在化工產業轉型中,科思創確實是領頭羊。」
減少範圍3排放需要整個供應鏈進行轉型。在此過程中,許多因素環環相扣,且皆發揮關鍵性作用,包括替代性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供應、技術發展和製程創新,以及市場轉型。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科思創將在未來10年進行總額達數億歐元的針對性投資。
科思創執行長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表示:「我們宏偉的範圍3減排目標切實可行,因為我們有具體的實施計畫。這是公司氣候戰略的重要基石。我們致力於使企業所有活動符合『實現全面循環』的願景,提出完整的氣候中和目標,是這一道路上另一個重要里程碑。藉此,我們也再次證明科思創在化工產業轉型中的領導地位。」
台灣科思創與華峰攜手,為Sonnenwagen團隊提供環保運動裝備
德國材料製造商科思創不僅在台灣深耕市場,還積極推廣環保理念。近期,科思創與台灣知名紡織技術領導廠商華峰攜手,為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和亞琛應用技術大學的Sonnenwagen(太陽能戰車)團隊提供了一系列環保運動裝備。
這套運動裝備包括短褲和運動鞋,都是採用華峰新推出的HAPTIC®紡織塗料體系製成,該體系含有科思創的部分生物基INSQIN®聚氨酯分散體。此外,這些服裝和運動鞋的面料還使用了賽隆科技提供的賽隆力®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紗線,這些紗線均來自於回收塑膠瓶。
華峰創新與創造總監Thomas Schmidt博士表示,HAPTIC® Art油墨標誌著他們在實現美觀塗層方面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塗料體系不僅具有多樣化的設計,還能夠帶來顯著的環境效益。與傳統製造的運動鞋相比,Sonnenwagen團隊的新款運動鞋每雙可減排約260克二氧化碳當量。
科思創全球紡織塗料負責人Torsten Pohl博士也表示,這種新型紡織塗料體系在性能和外觀上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其中科思創部分生物基Impranil® CQ聚氨酯分散體功不可沒,為鞋類貢獻了約80克的二氧化碳減排。
透過這次合作,Sonnenwagen團隊的新裝備不僅外觀時尚,同時也具有強大的環保性能,證明了運動服裝和鞋類製造在追求美觀與環保之間的平衡是可行的。
華峰提供的全新官方團隊裝備包括短褲和運動鞋,其設計採用了華峰新推出的HAPTIC®紡織塗料體系,該體系含有科思創的部分生物基INSQIN®聚氨酯分散體。同時,華峰提供的服裝和運動鞋的面料由賽隆科技提供的賽隆力®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紗線製成,這些紗線均來自於回收塑膠瓶。鞋面材料100%由賽隆力® rPET製成,短褲則由86%的賽隆力® rPET和14%的氨綸製成,確保穿著舒適度。
華峰創新與創造總監Thomas Schmidt博士表示:「HAPTIC® Art油墨標誌著我們進一步拓展實現美觀塗層的能力,它具有卓越的設計多樣性,還能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例如,與使用傳統方式製造的運動鞋相比,Sonnenwagen團隊的新款運動鞋每雙可減排約260克二氧化碳當量。」
憑藉強大的環保屬性,HAPTIC®新型塗料體系有助於滿足市場對更加永續的運動服裝日益增長的需求。傳統的運動服裝和鞋類大多依賴於化石基PET材料和聚氨酯塗料來實現所需的性能、外觀和耐用性。如今,透過華峰紡織塗料專業技術與科思創部分生物基INSQIN®聚氨酯技術的相互結合,Sonnenwagen團隊的新裝備證明另一條可行的、永續的路徑。
科思創全球紡織塗料負責人Torsten Pohl博士表示:「這種新型紡織塗料體系在性能和外觀方面都向前邁進一大步。其中,科思創部分生物基Impranil® CQ聚氨酯分散體功不可沒,為該鞋貢獻約80克的二氧化碳減排。這項技術將幫助服裝和鞋類製造商生產不僅外觀精美,且還能減少對環境影響的產品。」
【台灣科思創最新動態】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台灣科思創(科思創)在第二季度的表現依然亮眼。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強調,在需求疲弱的不利情況下,公司依然達成了季度的目標,並維持了全年的財務預期。他強調,公司將持續以高效和成本控制的方式進行業務,並致力于滿足客戶需求,同時為永續成長和全面循環的願景努力。 根據新聞稿,科思創預計全年EBITDA將落在11億至16億歐元間,自由營運現金流介於0至5億歐元間,ROCE above WACC將介於-6.0個百分點至-2.0個百分點間。對於溫室氣體排放量,科思創預計將介於420萬至4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間。在下半年經濟預期走跌的情況下,公司預計這些關鍵指標將處於預期區間的下限。 陶鵬飛博士(Dr. Thomas Toepfer)指出,第二季度符合公司的預期,但面對未來,經濟環境的挑戰依然存在。他表示,目前並不認為經濟會在今年後期復甦。 在環保方面,科思創積極向全面循環的願景邁進。今年6月,公司首次為美國業務簽訂虛擬電力採購協議(VPPA),預計從2024年底開始,每年為德州的貝敦基地減少約7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從2025年起,沃旭能源將為科思創德國生產基地提供10%的再生能源需求。 至2022年底,再生能源已滿足科思創全球約12%的能源需求。2023年,公司目標將這一占比提升至18%,展現出對環保的堅定承諾。
科思創集團於今年4月宣布,預計全年EBITDA將落在11億至16億歐元間,自由營運現金流將介於0至5億歐元間,ROCE above WACC(已動用資本報酬率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差值)將介於-6.0個百分點至-2.0個百分點間。
科思創預計其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介於420萬至4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間。在下半年經濟走跌的預期背景下,科思創現預期這些關鍵績效指標均將處於預期區間的下限。科思創預計2023年第三季度的EBITDA將介於2.4億至3.4億歐元間。
科思創財務長兼勞資總監陶鵬飛博士(Dr. Thomas Toepfer)表示:「第二季度符合我們的預期,但我們仍然面臨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目前,我們仍不認為經濟會在今年所剩的時間內復甦。」
科思創致力於透過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向實現全面循環的願景邁進。為達成此目標,集團正陸續簽訂電力採購協議(PPA),將其全球生產基地轉為使用再生能源。今年6月,科思創首次為其美國業務簽訂一項虛擬電力採購協議(VPPA),為其位於德州的全球第三大基地-貝敦基地減少碳排。從2024年底開始,協議預計將每年為該基地抵消約7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協議的合作夥伴仍為來自丹麥的沃旭能源(Ørsted)。
從2025年開始,沃旭將以再生能源滿足科思創德國生產基地10%的能源需求。截至2022年底,再生能源發電已滿足科思創全球約12%的能源需求。2023年,公司目標將這一占比提升至高達18%。
台灣科思創的拜多™聚氨酯樹脂近期再創佳績,成功獲得德國萊茵TÜV(以下簡稱TÜV萊茵)頒發的太陽能行業商用材料認證,這是TÜV萊茵首次對應用於太陽能邊框的聚氨酯材料進行認證。太陽能邊框作為太陽能組件的關鍵部分,對於固定、密封電池組件及背板,提升組件強度,以及輸運和安裝過程,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這款聚氨酯複合材料邊框,由科思創研發,不僅耐化學腐蝕,且在成本效益上具有競爭力,為太陽能元件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材料選擇。 TÜV萊茵頒發的商用材料認證,是太陽能產業的重要標誌,其測試項目涵蓋了熱壽命、物理性能及電性能。在頒證儀式上,TÜV萊茵華南區執行董事姜宏表示,對科思創的樹脂進行了嚴格測試,確保其滿足太陽能行業對長期使用和可靠性的需求。他強調,TÜV萊茵將繼續以專業技術能力,為科思創提供優質服務,共同推動清潔能源和低碳發展。 科思創客製化聚氨酯事業處亞太區研發副總裁李倩表示,太陽能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科思創作為聚氨酯的發明者,期望與更多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創新,提供質優高效的材料解決方案,推動再生能源技術發展,並助力循環經濟。 自2016年起,科思創與合作夥伴成功開發聚氨酯複合材料太陽能邊框,並將首批產品安裝於上海亞太區創新中心屋面,至今運行良好。2022年開始,該邊框陸續出口至德國,應用於分散式太陽能項目。
太陽能邊框是太陽能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固定及密封太陽能電池組件和背板,增強組件強度,有助於運輸及安裝,其性能對電池組件的使用年限也會產生直接影響。太陽能邊框通常由高能耗的鋁合金製成。科思創研發的拜多®聚氨酯樹脂製成的聚氨酯複合材料邊框,可耐化學腐蝕,且具有成本效益競爭力,為太陽能元件製造廠商提供全新的材料選擇。TÜV萊茵頒發的商用材料認證是太陽能產業重要的認證標誌,測試專案包括熱壽命、物理性能及電性能測試。
德國萊茵TÜV華南區執行董事姜宏在頒證儀式說:「很榮幸代表TÜV萊茵為科思創頒發首張應用於太陽能邊框的聚氨酯材料認證證書。TÜV萊茵根據行業標準,對科思創的樹脂進行嚴格的測試,證明其滿足了太陽能行業對長期使用及可靠性方面需求。TÜV萊茵將憑藉專業的技術能力,為科思創提供優質的服務,協助其邁向清潔能源發展和低碳之路。」
科思創客製化聚氨酯事業處亞太區研發副總裁李倩表示:「太陽能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斷突破技術,做為聚氨酯的發明者,科思創期望與更多合作夥伴探索創新,為太陽能行業帶來質優高效的材料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發展,助力循環經濟。」
2016年,科思創攜手合作夥伴成功開發聚氨酯複合材料太陽能邊框,首批使用該邊框的太陽能板安裝於科思創位於上海的亞太區創新中心屋面上,多年來運行良好。2022年開始,該邊框陸續出口到德國用於分散式太陽能應用。
該生產線投資超過2,700萬歐元,計畫於明(2023)年投入生產,每年可生產超過2.5萬噸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質聚碳酸酯及合金,計畫2026年在亞太區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供應能力可以每年超過6萬噸。
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處全球總裁王麗在開工儀式上表示:「為滿足下游客戶對更永續和更具循環性的解決方案快速增長的需求,將繼續加大投資擴大生產能力。」
科思創還將改造升級其位於泰國瑪塔府基地的共混生產線,使其具備生產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該改造計畫將於今年底完成,以滿足東南亞市場各行業對PCR聚碳酸酯產品的需求。根據預測,到2030年,PCR產品將占據該生產線10%的年產量。
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處全球生產運營負責人Nicolas Stoeckel博士表示:「在中國和泰國的投資專案不僅為擴大產能,更重要是提升生產回收成分更高且品質更穩定的產品。」
位於上海和泰國瑪塔府的這兩條生產線將大幅提高科思創PCR聚碳酸酯規格模克隆® 和拜本蘭® 的產量,這些產品含有高達75%的回收成分,可減少最多50%的碳足跡,同時滿足產品性能和歐盟生態標籤的要求。
鑑於近期能源成本持續大幅上漲,全球經濟進一步疲軟,科思創於7月29日調整本財年的展望。集團預計EBITDA將處於17億至22億歐元間(此前預計為20億至25億歐元間),已動用資本報酬率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ROCE over WACC)位於-2%至2%間(此前預計為1%至5%間),預計自由營運現金流量為0至5億歐元間(此前預計為4億至9億歐元間)。科思創預期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至530萬至580萬噸(此前預計為550萬至600萬噸)。集團預計第三季度 EBITDA將位於3億至4億歐元。
位於德國的基地約占公司全球產能的四分之一。科思創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以在短期內減少在德國的天然氣需求,例如改用燃油蒸汽鍋爐。此外,公司不斷改進現有生產技術和推出新技術,以降低天然氣和能源消耗。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如果天然氣實行定量供應,可能會迫使科思創個別生產設施進行低負荷運行甚至完全關停,這將取決於天然氣供應量的削減程度。由於化工行業與下游行業關係緊密,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和生產鏈崩潰。
今年6月,科思創還在德國利物庫森啟用新的風能技術中心,研究應用於永續風力發電的材料解決方案,重點關注提升風機葉片的生產速度和成本效益,及優化葉片性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延長葉片使用壽命從而提高發電量,以推動替代性能源的發展。
科思創塗料及黏合劑事業處研發副總裁Konraad Dullaert表示:「全方位擁抱循環經濟是科思創的願景,為實現此目標,我們必須在創新及技術發展上擁有夠多的成功。對塗料與接合劑事業處而言,紫外光固化是個關鍵技術,因為它能為我們的地球與我們的客戶提供更低碳足跡的塗料解決方案。」
科思創塗料及黏合劑事業處,能量固化全球負責人Aukje Doornbos表示,紫外光技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為許多應用產品帶來更用續的貢獻,而其中的一個關鍵應用領域即是在電信產業,因為有了紫外光塗層塗覆在如髮絲般細膩的玻璃纖維上,網路的訊號才得以透過光纖來傳送。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博士表示,感謝中央大學與科思創合作案的推手中央大學前副校長李光華,材料科學是一門涉及物質性質與應用整合的跨領域科學,與民生發展息息相關,中央大學有許多傑出的教研團隊投注在此領域。中大將與科思創一起樹立頂尖大學與國際企業合作的新典範,希望能帶動更多海內外廠商和學校教研團隊進行產學合作。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很榮幸能獲得科技部支持,並進駐中央大學進行深度的產學合作,共同開創更精采的世界。」(劉靜君)
科思創位於歐洲的兩個基地於2020年底獲得 ISCC PLUS 品質平衡認證,如今,科思創已開始向市場供應基於品質平衡方法,含部分再生原料的聚碳酸酯。這些產品與傳統的化石基產品相比能大幅度降低碳排放。近日,于爾丁根基地從德國光伏發電站獲得了平價上網綠電的溯源認證證書,這些綠電被分配用於滿足特定的品質平衡產品的電力需求,包括對於聚碳酸酯生產至關重要的電解制氫工藝和其他工藝步驟。由此,特定模克隆RE規格實現了零碳足跡。
科思創首席商業長蘇智雅(Sucheta Govil)表示:「我對零碳足跡產品的推出及其在這個重要產業展會上的展示非常自豪。這是我們追求永續發展願景的一個里程碑:我們與客戶一起加速向循環經濟轉型,並幫助建立有利於循環的工業生態。」
科思創也在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採購綠電用於生產。公司於2019年與沃旭能源簽署當時最大的企業海上風電購電協議,從2025年起來自北海的風電將滿足科思創德國生產基地相當一部分的電力需求。公司還與ENGIE簽署陸上風電場購電協定,用以滿足比利時安特衛普生產基地45%的電力需求。此外,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日前與大唐吳忠新能源公司簽訂協定,每年購買1億度發自其寧夏光伏發電場的綠色電力。這些投資不僅可以使科思創降低其生產環節的碳排放,同時也能助力其生產更低碳、更永續的產品。(劉靜君)
台灣科思創自2017年起,持續與全台國家公園、海科館、科教館、科博館、科工館與海生館合作,持續推廣海洋保育的重要,更為此推出一款雙語APP「用愛讓世界更精采」,至今已觸及全台超過3.8萬名孩童,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與互動式的舞台道具讓孩子們了解守護海洋的重要與必要性。
德經處在高雄汕尾國小舉辦的CSR活動中,包括德國文化的基本介紹外,也教導孩子們如何玩德式足球,並獲得許多德國企業夥伴共襄盛舉。台灣科思創受邀在活動當天為低年級的孩子們講述海洋保護故事。
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表示,德國企業深耕台灣多年。在德國經濟辦事處於今夏發表的「在台德商企業社會責任專刊」中可以看見,超過20間德國企業在台灣推動各種企業社會責任專案,這些有趣的專案不僅展現德商融入並奉獻台灣的決心,也激發更多德國企業從事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這是德經處首次主辦,邀請多家在台德國企業進入校園,並舉辦一天的教育活動,共8間德國企業依據所屬產業設計課程內容,傳遞經營理念給下一代,我們以這些德國企業為榮。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科思創希望藉由德經處舉辦的德國CSR日活動與12月的德國聖誕市集活動,透過簡單有趣的舞台互動故事,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有愛護環境與回收再利用的觀念,進而影響周遭的親朋好友,一同守護我們的地球。
上海一體化基地由此成為科思創在亞太區首個獲得ISCC Plus認證的基地,也是該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位於歐洲的科思創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和德國豫爾丁根基地於2020年末獲得該認證。與此同時,科思創(上海)投資公司和科思創(香港)公司這兩個貿易實體也於日前獲得ISCC Plus認證。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總經理陳耘表示:「這是我們為實現碳中和及最終循環經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我們不僅獲得外部認證,也是在積極倡導使用更具永續性的原材料,並將減少碳足蹟的目標貫徹於產品生產、分銷和原材料採購的方方面面。」
與化石基產品相比,科思創含有替代性原材料的質量平衡產品擁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能,但碳足跡明顯更低。例如,模克隆RRE與標準的原生料相比,碳足跡可減少達80%。科思創計畫於今年底前在歐洲基地引入可再生能源用於生產使用的電力,以使部分模克隆RRE聚碳酸酯產品實現碳中和,其他地區的基地也將隨後跟進。
科思創正逐步轉向使用包括可再生原材料在內的替代性原材料。隨著聚碳酸酯及中間產品MDI的認證,科思創加強對替代性原材料的使用。聚碳酸酯廣泛應用於汽車和電子等高端領域。MDI可用於生產硬質聚氨酯泡沫,後者做為高效保溫隔熱材料,廣泛應用於冷藏設備和建築等領域。(劉靜君)
全球水資源短缺情況日趨嚴峻,至2050年,水資源壓力將影響全球約50%的人口,這是科思創積極採取行動的原因。位於德國克雷菲爾德-豫爾丁根(Krefeld-Uerdingen)和上海漕涇(Caojing)的生產基地,其工業廢水回收廠已投入運作,目的是處理並再利用源自於聚碳酸酯生產中的部分製程用水,藉此助力於資源節約。
科思創技術長蕭楓(Dr. Klaus Schafer)表示:「強化循環是科思創的目標。我們正積極與RIKovery共同採取下一步措施,以循環的方式運用製程用水。根據現有技術進一步發展,長期來說,必須致力於減少採用水和鹽來做為工業應用的原料。」
除了科思創,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其他專案合作夥伴也正密切合作。其中包括德國阿亨工業大學和科隆應用技術大學、德國水技術中心、非目標物篩檢分析研究單位(AFIN-TS GmbH)、BWS設備製造與服務和贏創工業集團(Evonik Industries)。專案合作夥伴德國鉀鹽集團(K+S AG)的Chris Malkomes表示:「我們正透過處理並再利用這些含鹽工業廢水,以實踐共同願景,目標是從鉀肥產業的廢水中,獲得盡可能高濃度的滲透物,以利整合至現有的生產周期中進行運用。」
科思創深知使用寶貴飲用水資源所需承擔的特殊責任,因此總部位於利物庫森的材料製造商還發起一項內部倡議計畫,以創新制定永續用水的相關提議。
與以往4G標準相比,5G技術可實現更高網速、更快的傳遞時間(低延遲性)、更低的功耗和更穩定的連接。為優化用戶體驗,設備必須配有特殊外殼,以降低任何干擾的傳輸信號,對智慧手機的輕薄手機殼而言尤其如此。在此應用中,科思創新型TPU系列的低介電常數(Dk)和低介電損耗(Df)被證實為具有高度價值。
此外,DesmopanR7000系列產品更以其固有的抗衝擊和抗震動性能聞名,這是TPU塑料的特徵,適應溫度範圍廣,呈現優異的耐磨性和靈活性,及因應不同硬度需求的良好彈性。因此,配有此款材料的手機,能有效防止機械衝擊。在產品開發中,TPU與其他塑料如聚碳酸酯或丙烯?-丁二烯–苯乙烯(ABS)等的良好黏附性,也是其主要優勢。
5G智慧型手機比過去的同類型產品需要更多的天線空間,製造商須採用其他材料取代金屬背板,以確保不間斷的數據傳輸。MakrofolRSR多層聚碳酸酯薄膜與丙烯酸頂層,是滿足這些需求的理想選擇。其針對5G無線電訊號具有穿透性,且呈現所需的機械強度。
此款薄膜擁有高度的設計自由,可用於製作具有成本效益和外型搶眼的後蓋,其外觀可與玻璃相媲美;此薄膜可應用於各種技術,如精細的3D結構化、不導電真空金屬化、網版印刷、凸版成型等。除各種裝飾和紋理設計外,薄膜表面還帶有舒適的質感。(劉靜君)
【科技新聞】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攜手推動環保教育,共同簽署CSR合作備忘錄,邁向綠色未來!近期,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與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的見證下,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正式簽署企業社會責任(CSR)合作備忘錄,展開環保教育新篇章。 這次合作,讓我們看到台灣企業在環境保護上的決心與努力。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這次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的合作,是向著環境保護發展與永續未來的關鍵一步。這與德國的永續政策不謀而合,也是全球關鍵因素之一。 透過此次CSR合作備忘錄,台灣科思創將在魔法材料學校新增來自wpd的風能實驗關卡,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綠能科技。同時,科思創也將訓練達德能源的志工,並授權達德能源使用「用愛讓世界更精彩-小小地球守護者的奇幻冒險」雙語App,進行環境故事教育。 科思創以「完美閉環」為願景,透過STEM教育和環境教育故事計畫,與年輕世代互動,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對多元與包容的認識,並引領對海洋保護和正確廢棄物管理的關注。而達德能源則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活動,推廣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達德能源集團營運長歐貝合信表示,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是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與科思創的作法不謀而合。他們發展出一系列的DIY玩具及團體遊戲,讓孩子們從遊戲中了解環境中的風能。 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的這次合作,將為台灣的環境教育帶來新的動力,也讓我們對綠色未來充滿期待。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攜手合作,是邁向環境保護發展與永續未來的卓越一步。地球日主題『修復我們的地球』不僅符合德國的永續政策,更是為了打造一個對生態負責的社會需要的一項全球關鍵因素。」
透過此CSR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未來科思創將在其魔法材料學校裡,新增來自wpd的風能實驗關卡,讓孩子們對新興的綠能科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科思創也將訓練達德能源的志工,並授權達德能源使用台灣科思創版權所有的「用愛讓世界更精彩-小小地球守護者的奇幻冒險」雙語App,與孩子進行環境故事教育。
高科技聚合物製造商科思創以「完美閉環」為願景,並透過其STE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s數學)和環境教育故事計畫,與年輕世代進行多型態互動,並藉此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對多元與包容的認識,引領對海洋保護的關注和正確的廢棄物管理知識。
德商wpd達德能源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活動,推廣及倡議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達德能源集團營運長歐貝合信(Achim Berge Olsen)表示,「我們與在地社區志工合作成立的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wpdEEC),是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達德能源的同仁及社區志工合作發展出一系列的DIY玩具及團體遊戲,讓孩子們從遊戲中了解環境中的風能,這和科思創的作法不謀而合。」
多元與包容是科思創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透過科學教育,無形中傳遞平等共融的價值,是台灣科思創科教活動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概念發展兩個系列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第一個系列為針對全台啟聰學校為目標對象的科思創魔法材料學校,旨在點燃孩子們對科學好奇的同時,也能透過活動設計,讓孩子在過程中認識並尊重族群間的不同,並體會到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另一系列是此次榮獲提名的專案,「魔法材料學校」的延伸,於全台3地辦理,為祖孫量身設計,拉近祖孫距離並倡導終身學習的「科思創祖孫科學營」。該專案的科學活動由科思創科教顧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系教授許良榮及其團隊成員陳玟伶與科思創共同設計,合作對象包括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彰化縣兒童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並獲得小村畫家張真輔於活動手冊中的插畫贊助。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化學反應不僅會出現在科學裡,也能在人的內心帶來改變。科思創期待透過多方位的CSR,促進社會和諧共融,拉近世代與族群的距離,倡導終身學習,播下希望與科學種子。透過活動設計,將多元與包容的價值傳遞於無形,而這樣的改變,將有機會對孩子未來一生帶來重大影響。」科思創祖孫科學營獲得參與者高度讚賞,除整體滿意度來到97%,對於活動能有效拉近祖孫距離的認同度更達到100%。活動中年紀最大的長者為90歲,並有高達八成以上長者表示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做實驗。(劉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