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科思創公司新聞
【科技新聞】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攜手推動環保教育,共同簽署CSR合作備忘錄,邁向綠色未來!近期,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與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的見證下,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正式簽署企業社會責任(CSR)合作備忘錄,展開環保教育新篇章。 這次合作,讓我們看到台灣企業在環境保護上的決心與努力。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這次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的合作,是向著環境保護發展與永續未來的關鍵一步。這與德國的永續政策不謀而合,也是全球關鍵因素之一。 透過此次CSR合作備忘錄,台灣科思創將在魔法材料學校新增來自wpd的風能實驗關卡,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綠能科技。同時,科思創也將訓練達德能源的志工,並授權達德能源使用「用愛讓世界更精彩-小小地球守護者的奇幻冒險」雙語App,進行環境故事教育。 科思創以「完美閉環」為願景,透過STEM教育和環境教育故事計畫,與年輕世代互動,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對多元與包容的認識,並引領對海洋保護和正確廢棄物管理的關注。而達德能源則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活動,推廣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達德能源集團營運長歐貝合信表示,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是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與科思創的作法不謀而合。他們發展出一系列的DIY玩具及團體遊戲,讓孩子們從遊戲中了解環境中的風能。 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的這次合作,將為台灣的環境教育帶來新的動力,也讓我們對綠色未來充滿期待。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台灣科思創與達德能源攜手合作,是邁向環境保護發展與永續未來的卓越一步。地球日主題『修復我們的地球』不僅符合德國的永續政策,更是為了打造一個對生態負責的社會需要的一項全球關鍵因素。」
透過此CSR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未來科思創將在其魔法材料學校裡,新增來自wpd的風能實驗關卡,讓孩子們對新興的綠能科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科思創也將訓練達德能源的志工,並授權達德能源使用台灣科思創版權所有的「用愛讓世界更精彩-小小地球守護者的奇幻冒險」雙語App,與孩子進行環境故事教育。
高科技聚合物製造商科思創以「完美閉環」為願景,並透過其STE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s數學)和環境教育故事計畫,與年輕世代進行多型態互動,並藉此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對多元與包容的認識,引領對海洋保護的關注和正確的廢棄物管理知識。
德商wpd達德能源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活動,推廣及倡議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達德能源集團營運長歐貝合信(Achim Berge Olsen)表示,「我們與在地社區志工合作成立的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wpdEEC),是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達德能源的同仁及社區志工合作發展出一系列的DIY玩具及團體遊戲,讓孩子們從遊戲中了解環境中的風能,這和科思創的作法不謀而合。」
多元與包容是科思創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透過科學教育,無形中傳遞平等共融的價值,是台灣科思創科教活動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概念發展兩個系列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第一個系列為針對全台啟聰學校為目標對象的科思創魔法材料學校,旨在點燃孩子們對科學好奇的同時,也能透過活動設計,讓孩子在過程中認識並尊重族群間的不同,並體會到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另一系列是此次榮獲提名的專案,「魔法材料學校」的延伸,於全台3地辦理,為祖孫量身設計,拉近祖孫距離並倡導終身學習的「科思創祖孫科學營」。該專案的科學活動由科思創科教顧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系教授許良榮及其團隊成員陳玟伶與科思創共同設計,合作對象包括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彰化縣兒童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並獲得小村畫家張真輔於活動手冊中的插畫贊助。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化學反應不僅會出現在科學裡,也能在人的內心帶來改變。科思創期待透過多方位的CSR,促進社會和諧共融,拉近世代與族群的距離,倡導終身學習,播下希望與科學種子。透過活動設計,將多元與包容的價值傳遞於無形,而這樣的改變,將有機會對孩子未來一生帶來重大影響。」科思創祖孫科學營獲得參與者高度讚賞,除整體滿意度來到97%,對於活動能有效拉近祖孫距離的認同度更達到100%。活動中年紀最大的長者為90歲,並有高達八成以上長者表示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做實驗。(劉靜君)
全球疫情影響下,各大展會紛紛延期或取消,不過今年TIE展會卻逆勢成長,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參與。這次展會,我們看到了美國康寧、思科、微軟、德國西門子、荷蘭Lely、瑞士羅技、泰國國家科技發展局,以及日本的日產汽車等重量級企業,他們透過實體或線上方式,帶來了關於資安、工業4.0、機器人、生技、能源與農業等領域的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其中,思科以「新世代防火牆技術」為展示重點,強調對於資安的保護;西門子則展出雲端及AI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展現其對於數位轉型的重視。由於防疫需求,視訊會議的普及度大幅提升,羅技特別展出了全場景視訊協作解決方案,幫助人們在遠距工作與會議時,也能保持良好的互動。 此外,展會期間還舉辦了三場與國際廠商的遠距技術發表會,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企業如日商Nissan、俄羅斯Tsuru Robotics等,也能遠端參與並發表其技術。這種跨國界的交流,讓台灣廠商與國際廠商有了更多的互動機會,進一步促進了技術的交流與合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科思創也參與了此次展會,展現其在科技領域的實力。這次的TIE展會,不僅是技術交流的平台,更是全球企業在疫情影響下,尋求新機遇、共同前進的象徵。
展期期間,更舉辦三場與國際廠商進行連線之遠距技術發表會,讓 無法與會之國際機構,包含:日商Nissan、俄羅斯Tsuru Robotics等 公司,針對欲推廣之技術進行遠距發表,並透過即時視訊,讓國際廠 商與台灣廠商及現場參觀者進行即時交流與互動。
科思創表示,首批捐贈的一萬副護目鏡已交付,第二批贈與物資,預計4月底前出貨,屆時公司在台捐贈護目鏡累計總數達兩萬副。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台灣科思創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啟動台北辦公室防疫在家辦公,也希望能透過一己的棉薄之力,為醫療人員帶來更多的保護。
台灣科思創採購的護目鏡,由專業護目鏡生產商茂琦實業公司生產製造。首批一萬副護目鏡,已送達疾管署,針對科思創第二批訂單,該製造商也將繼續秉持台灣優先的精神,進行24小時生產,讓護目鏡能更快的送達全台防疫人員的手上,第二批護目鏡,預計將於4月底前出貨給疾管署。
對於豐田汽車全新電動概念車LQ,科思創與日本豐田紡織共同合作 開發新型聚氨酯複合材料。該款複合材料結合了科思創先進的Baypr eg RF NF技術,及豐田紡織在大麻槿纖維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研發了 一款輕質且具備永續理念的解決方案,並開發新型聚氨酯(TPU)複 合材料,用於豐田LQ的汽車門板,這也是豐田汽車首次在旗下車型上 使用該款材料。
科思創說,大麻槿主要生長於東南亞、孟加拉、印度和非洲等地區 ,為一種木槿屬植物,其纖維來自於大麻槿植物的韌皮纖維,該原材 料成本效益較高,且具備良好的機械性能,其應用廣泛,已逐漸受到 各領域的關注。在汽車產業中,以植物纖維作為替代性原材料,已成 為未來趨勢。
科思創強調,這款輕質且強韌大麻槿纖維增強型聚氨酯泡棉複合材 料,單位面積重量極低,小於1,000克/平方公尺,同時具有較高的 強度。豐田電動概念車LQ,採用大麻槿纖維強化型聚氨酯泡棉製成的 汽車門板,比傳統材料製成的門板重量,可減輕30%。由於材料愈輕 、耗能愈少,可讓車輛的行駛距離愈遠。
前身是拜耳旗下材料部門的科思創,看好熱塑性聚氨酯(TPU)應 用持續擴大,2019年5月13日在彰化廠完成擴產,再增加三成產能, 讓彰化廠成為科思創在亞洲最大的TPU生產基地。
世聯倉運從亞洲區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展現長期致力於安全改善的成果,也讓國際看到台灣物流業者不容小覷的實力,參與競賽尚有日本、中國、新加坡、泰國、以及印度等國家首屈一指的化學品物流業者,世聯倉運能持續獲得科思創肯定實屬不易!世聯倉運除於2000年引進德國Dematic全自動無人倉儲系統(AS/RS)外,於2018年與SolomonCorp合作開發機械手臂3D視覺辨識包裝自動化系統,可以從不同方向取多個油漆罐裝箱並於「國家地理頻道「透視內幕:打造航空智慧城市」特別介紹,此一經驗更讓世聯決心邁向物流創新。
據了解,成立45年來始終把客戶和品質放在第一位的世聯倉運,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物流運籌服務提供者,連結企業夥伴、顧客及其上下游廠商,共織E世紀的價值網。在國際業務全球化作業效率上,開發Logi-Intelligence服務平台實現「供應鏈控制塔」的概念來優化進出口業務,整合客戶指示和供應商進程狀態,簡單透明化便於追蹤、分析進出口實績,使用以來已大幅提高國際客戶的服務滿意度和信賴感。
世聯倉運屢獲肯定,由亞洲供應鏈協會(SupplyChainAsiaCommunityPty)主辦並訂於2019年9月11日在新加坡舉行之頒獎典禮,世聯榮獲兩項獎項:董事長黃仁安個人獲頒「榮譽院士獎」、公司獲頒「年度創新獎」(SupplyChainInnovationoftheYear)。黃仁安表示面對產業外移、全球化競爭、中國的崛起、中美貿易戰…等問題,未來的變化和挑戰,比過去任一時期都還要快速嚴峻,世聯倉運除秉存一貫嚴格要求全體同仁建立安全與風險意識外,並將持續結合科技創新變革,期許成為國際一流頂尖的物流標竿企業,世聯倉運於2019年亦啟動海外物流化學品倉儲服務,在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等地為全球化學品客戶提供倉儲物流服務。
世聯倉運蟬聯三年獲獎風雲榜包括2018年榮獲2項獎項:台灣區傑出供應鏈夥伴獎、亞洲區傑出物流服務獎,2017年榮獲4項獎項:亞洲區供應商安全競賽首獎、台灣區傑出供應鏈夥伴獎、亞洲區傑出物流服務獎、亞洲區運輸與物流安全傑出獎,2016年榮獲2項獎項:亞洲區供應商安全競賽首獎、台灣區傑出供應鏈夥伴獎。
台灣科思創彰化廠完成TPU生產線擴增,提升產能30%以應亞太市場需求
看著全球熱塑性聚氨酯(TPU)市場需求不斷攀升,台灣科思創公司13日宣布,其彰化廠TPU生產線已完成擴增計畫。這次擴增讓總產能提升約30%,將有效滿足亞太地區日益增加的TPU需求,同時也展現了科思創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意圖。
這項投資是科思創自2018年以來,在美國生產基地擴大TPU產能,並提高與日本合資企業持股比率後的又一次重大行動。科思創強調,TPU作為一種極佳的彈性體,不僅在常溫下具有橡膠的彈性,高溫下還可塑化成型,因此被廣泛應用於製鞋、汽車及資通訊等產業。
根據市場預估,TPU的需求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以每年6%的比率持續成長,其中亞太地區將是主要成長動能來源。科思創熱塑性聚氨酯生產與技術負責人Stephan Ehlers表示,公司看好TPU市場的未來,並透過全球產能擴增策略,以更有效的方式服務客戶和滿足市場需求。
彰化廠不僅是科思創亞太地區最大的TPU生產基地,還擁有TPU亞太研發中心的地位。儒墨行政總裁指出,產能擴增後,科思創將能夠更好地研發出滿足亞太地區不同產業的多樣需求及創新應用產品,如生物基熱塑性聚氨酯(Bio-Based TPU)。
台灣科思創彰化廠新廠完工,TPU產能增三成! 哇塞,大家快看新聞!台灣科思創(Covestro)在彰化廠的新廠昨天正式完工落成了,這可是個大喜事啊!這家原本是拜耳材料部門的公司,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去年營業額超過5,088億元台幣呢! 為什麼會在彰化廠擴增產能呢?因為TPU市場需求一直在增長,科思創TPU行政總裁儒墨(Thomas Roemer)說,彰化廠已經是亞洲最大的TPU生產基地了。這次擴廠,產能從1.8萬噸提高到2.3萬噸,真的是大規模的增產啊! 儒墨總裁還提到,在這個美中貿易戰打得熱鬧的時候,彰化廠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未來可以就近供應鄰近東南亞地區的需求,這對我們來說可是個很大的好處呢! 這不是科思創第一次在台灣展開投資,但這次可是自2015年分家後,首次對台灣進行加碼計畫,也是美中貿易戰後,首個大型化工外資企業在台加大投資力道。 TPU全球產品及技術負責人Stephan Ehlers也說,除了彰化廠的擴廠,科思創還在美國和日本進行擴產,顯見對亞洲市場的信心十足。這次彰化廠的擴增,不僅能夠更有效率地服務台灣的客戶,還能滿足附近市場的需求,真的是一舉兩得啊! 這次新廠的完工,對台灣來說,是化工產業的一大進步,也讓我們看到台灣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未來,我們期待看到科思創在台灣的更多發展和貢獻!
這是科思創自2018年起陸續在美國生產基地擴大TPU產能,並提高與日本合資企業的持股比率後,再一次的重大投資。科思創表示,TPU是極佳的彈性體,在常溫下具有橡膠的彈性,高溫下可被塑化成型。因其具備卓越的材料性能與易加工性的特性,已被廣泛應用在製鞋、汽車及資通訊等產業。
根據全球TPU市場預估,TPU的需求將於2017年至2020年間,以每年6%的成長比率持續攀升。其中,主要的成長動能將來自於亞太地區。科思創熱塑性聚氨酯生產與技術負責人StephanEhlers表示,公司看好TPU的需求成長,因此期望透過在全球各地擴增產能的市場策略,更有效率地服務客戶及滿足鄰近市場需求,並鞏固公司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
科思創熱塑性聚氨酯行政總裁儒墨指出,彰化廠是科思創亞太地區最大的TPU生產基地,並具備TPU亞太研發中心的身分。此次產能擴增後,科思創將更能研發出滿足亞太地區不同產業間的多樣需求及創新應用產品,如生物基熱塑性聚氨酯(Bio-BasedTPU)。
科思創彰化TPU廠昨天舉行新廠完工落成儀式,產能擴增三成,由原本1.8萬噸提高到2.3萬噸。彰化廠成為科思創在亞洲最大的TPU生產基地,這是科思創2015年獨立分家後,首次對台灣的加碼計畫,也是美中貿易戰爆發後,首度有大型化工外資企業加碼在台投資。
科思創前身為化工巨擘拜耳旗下的材料部門,2015年9月正式從集團分家獨立,目前科思創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去年營業額高達146億歐元(約新台幣5,088億元)。
科思創TPU全球產品及技術負責人Stephan Ehlers表示,此次科思創加碼台灣擴廠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是TPU市場需求持續成長;根據研究機構預估,從2017年到2020年,TPU將以每年6%的年成長速度穩定向上。
除彰化廠擴廠,科思創去年也宣布擴大美國生產基地的TPU產能,產能擴增25%;另外,科思創還提高日本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從原本50%提高到80%。
其次,TPU最重要的市場在亞洲,科思創看好台灣鄰近東南亞國家的優勢,彰化廠不只更有效率服務台灣在地客戶,還可滿足鄰近市場需求。尤其這波美中貿易戰牽動全球生產基地加速移轉,未來更多生產可能從大陸遷移到東南亞等地,彰化廠將扮演更重要的區域戰略角色。
由於多國政府政策、廠商自覺、以及消費意識抬頭,環境友好產品市場需求大增,為了因應下游客戶大幅成長的需求,在台灣高雄、彰化、上海和歐亞等地,設置生產基地,就近服務市場。
科思創亞太區塗料、黏合劑及特殊化學品業務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鍾小斌表示,雖然科思創沒有生產消費者終端使用的產品,但科思創提供聚氨酯、聚碳酸酯以及塗料和黏著劑原材料,生產的產品,「幾乎遍及食衣住行,並與民生息息相關」。
鍾小斌指出,包括應用在汽車與交通運輸、電子電器、建築產業、體育休閒用品、以及醫美產業等,正因為攸關民生安全,因此,科思創每年提列的研發經費,大約占全年營收的2%左右,以2017年來說,大約是2.7億歐元(約台幣97億元)。
不過,科思創研擬投入任何新產品的研發,都嚴格遵守People、Planet、Profit的「3P原則」,他說,就是一定要讓人類的安全無虞,讓地球永續,讓公司可以獲利,進而照顧員工,提供研發經費,再投入新品開發,「至少要符合2個要素,同時,不可牴觸3大原則的任一項目」,且在2025年之前,要將80%的研發經費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綁在一起,為地球作出貢獻。
此一產業趨勢正方興未艾,他說,大約10年前,在推動科思創研發的水性聚氨酯塗料與黏著劑解決方案,以取代傳統溶劑型產品時,基於下游廠商成本與觀念難以扭轉,過程相當艱辛,但是,由於大陸政策、廠商自覺、以及消費意識抬頭,環保和環境友善產品市場需求大增,「現在是客戶追著我們跑」。
鍾小斌表示,因為,以水性聚氨酯塗料替代傳統的有機溶劑,可有效降低VOC(有機揮發物)含量,也讓生產過程更環保,更能達到有效節能、減碳、增效的目標。
這不只是一個趨勢,也是此一產業的重要商機,因此,國際上一定會有競爭對手競逐,不過,他強調,科思創具有領先優勢,因為,科思創能夠針對產業需求,提出性能優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擁有堅強的1,000多位研發人才與環境做後盾。
此外,科思創在德國、日本、印度、上海、台灣的彰化和高雄林園等,全球共有30個生產基地,貼近市場與客戶,萬一某個區域產品供不應求,科思創可以立即就近調度,確保產品準時供應。
科思創高級副總裁鍾小斌說,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面對旱澇的極端氣候,在大雨來襲時,都陷入淹水之苦,因此,許多城市都提出海綿城市的解決方案。
鍾小斌表示,科思創跟大陸上海同濟大學合作實驗,證實科思創成功研發的水性聚氨酯,提供的透水型道路塗料解決方案,可以協助城市建構有效治水的海綿城市。
他指出,高透水性地坪解決方案,比傳統使用瀝青工程,可以增加50%的透水功能,發揮類似地下排水系統的作用。此外,由於該透水型地坪塗料快乾,施工效率可以大為提高,高耐候性和高顏色穩定性,也可以為路面,帶來更多顏色和圖案選擇,使設計更豐富多彩。
鍾小斌說,杭州青山湖今年已採取科思創的透水型道路塗料解決方案,完成施工的面積達15,000平方公尺,效益良好,大陸許多城市也正立法推動中,希望科思創也能為台灣的防洪治水,提供環保、有效的解決方案。
前身為拜耳材料科技的科思創,至2016年底全球擁有30家生產基地,員工數約1.56萬人,2016年度銷售額達到119億歐元。台灣科思創彰化廠長陳毓生表示,公司整體營運思維模式,是在日常營運中充分實踐,為台灣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科思創的彰化生產基地,為公司TPU的亞太區最大生產基地,運作始終遵守符合公司永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全球標準和計畫。而過去10年間,科思創不斷加碼投資彰化廠,包括增加產線與設立汙水處理廠等設施。
另外,彰化生產基地還設有亞太TPU研發中心,與客戶和夥伴密切合作,提出解決方案,使產品能夠更為永續發展。過去10年中,科思創彰化生產基地透過提供全面服務、並發展永續發展與創新解決方案,為台灣及亞太地區的合作夥伴,帶來競爭優勢。
科思創說,公司未來仍高度重視原材料、生產營運、物流再到客戶經營、產品使用,及廢物回收等全價值鏈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