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計畫在通宵電廠原址新設五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330萬瓩,並在高雄大林電廠內設置二部同規模機組,總裝置容量130萬瓩。這七部燃氣機組裝置容量達460萬瓩,佔備轉容量約10%,將成為再生能源併網後的備援電力,投資預計上看750億元。近日,台電通宵電廠2期更新改建計畫送環評審查,讓這項新電源開發計畫意外曝光。
根據計畫,通宵電廠內將設置新4至8號機,共計五部66萬瓩天然氣複循環機組,預計2029年開始併網。台電副總經理陳建益表示,隨著再生能源佔比提高,為確保併網穩定度,需要充足備轉容量。天然氣機組具有快速起停的特點,加上通宵電廠內已有的三部9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在通宵電廠內建置新的燃氣機組,將使電力調度更具彈性。
大林電廠內舊電廠機組拆除後恢復空地,台電為求最大土地利用,也將推出新機組。由於南部地區太陽光電數量龐大,為應對可能電源供應缺口,新電廠機組同樣採取燃氣模式,以利在最短時間提供穩定電源供應。
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大潭電廠7號機60萬瓩緊急採購價格為66億元,但設計是單循環機組。這次預計採購66萬瓩燃氣複循環機組,推估每部機組價格超過100億元,連帶相關周邊設施更新,七部燃氣複循環機組投資金額上看750億元。
台電穩定供電計畫大進展!計畫在高雄大林電廠及通宵電廠原址新設多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將達330萬瓩,其中大林電廠內將設置二部同規模機組,總裝置容量130萬瓩。這項計畫將大幅提升台電的備轉容量,約占整體備轉容量的10%,作為再生能源併網後的穩定電力來源。該計畫投資預算上看750億元,對於保障台灣電力供應穩定性將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台電的公告,通宵電廠2期更新改建計畫已經送交環評審查,讓外界得以一窺台電新電源開發計畫的內容。該計畫預計在通宵電廠內設置新4至8號機,總共五部66萬瓩天然氣複循環機組,並預計在2029年開始投入運作。
台電副總經理陳建益表示,隨著未來再生能源佔比的增加,確保電網併網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天然氣機組具有快速起停的優點,加上通宵電廠內已經有90萬瓩的大型燃氣機組,在當地設置新的燃氣機組將使電力調度更加靈活。
另外,大林電廠內舊電廠機組拆除後的空地,台電也將利用來設置新機組。由於南部地區太陽光電發展迅速,預計可能會出現電源供應缺口,因此新電廠機組也採用燃氣模式,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穩定的電源供應。
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大潭電廠7號機的緊急採購價格高達66億元,但設計是單循環機組。這次預計採購的66萬瓩燃氣複循環機組,推估單機價格將超過100億元,加上相關周邊設施的更新,七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的投資金額將達750億元,顯見台電對於提升電力供應穩定性的決心。
台電通宵電廠2期更新改建計畫日前送環評審查,讓台電新電源開 發計畫意外曝光。根據計畫,通宵電廠內部將設置新4至8號機,總共 五部66萬瓩天然氣複循環機組,預計2029年開始併網。
台電副總經理陳建益表示,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為因應併網穩 定度,需要有充足備轉容量因應,天然氣機組具有快速起停特點,加 上通宵電廠內就有三部9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在通宵電廠內建置新的 燃氣機組,電力調度會更有彈性。
另大林電廠內舊電廠機組拆除後恢復空地,台電為求最大土地利用 ,也將推出新機組,由於南部地區太陽光電數量龐大,為因應可能電 源供應缺口,新電廠機組同樣採取燃氣模式,以利在最短時間提供穩 定電源供應。
知情人士指出,過去大潭電廠7號機60萬瓩緊急採購價格為66億元 ,但設計是單循環機組,這次預計採購66萬瓩燃氣複循環機組,推估 每部機組價格超過100億元,連帶相關周邊設施更新,七部燃氣複循 環機組投資金額上看750億元。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昨(11)日於「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上,針對智慧能源新潮流發表精采演講。他強調,智慧能源的三大潮流包括綠能發展、科技研發與數位轉型,其中智慧電網是數位轉型的關鍵步驟。透過前瞻的電力技術與整合新興能源技術,台電正實踐智慧能源互聯網,以應對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提高所帶來的挑戰。
楊偉甫提到,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質使得大量併網後,電力調度壓力增加,因此需要更具彈性的智慧電網來確保供電品質與電力系統穩定。智慧電網與傳統電網不同,它強調小型分散式電源,能夠在配電網區域內進行電力交換,形成新型態的電力供應鏈。
台電自2013年起,已部署超過2萬多具智慧電表,並計劃在2020年完成10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的部署,預計2024年將達到300萬具。楊偉甫進一步指出,台電目前正處於智慧電網推動的第二階段,並在金門設立智慧電網示範場域,以驗證技術應用並確保穩定供電。
未來,台電將發展智慧電網3.0,並朝商業模式導向,其中電動車將是重點發展領域。楊偉甫強調,雖然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綠能發展造成衝擊,但長期來看,企業仍將優先採購綠能,預計到2050年,全球光電與風電發電占比將成為發電主流。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昨日(11日)在「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上,對智慧能源新潮流的三大趨勢——綠能發展、科技研發、數位轉型,進行了深入剖析。他強調,智慧電網作為數位轉型的首部曲,將透過前瞻電力技術布局,整合新興能源技術,實現智慧能源互聯網。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比率將逐漸提高,台電將面對更大的電力調度壓力,因此,具彈性的智慧電網將成為關鍵。
楊偉甫表示,智慧電網與傳統電網不同,它強調小型分散式電源,能在配電網區域內或區域間進行電力交換,實現電力方向的靈活調度。而布建智慧電表是實現智慧電網「智慧」成真的關鍵。台電公司已於2013年完成超過2萬多具超高壓與高壓用戶智慧電表部署,並計劃在2020年完成10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部署,預計2024年完成30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
目前,台灣智慧電網推動已進入第二階段,台電公司將智慧電網相關技術落實應用到各業務單位。特別是金門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因金門綠能發電占比高達40%,智慧電網的應用將確保穩定供電。未來,台電公司還將發展智慧電網3.0,並朝商業模式導向,其中電動車將是重點發展應用領域。
楊偉甫指出,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50年,光電與風電發電占比將成為發電主流。儘管近期新冠肺炎對國際減碳與綠能造成衝擊,但長期來看,企業仍將持續且優先採購綠能。
楊偉甫昨天出席「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以「智慧能源新潮流」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比率將提高,因再生能源具間歇發電的特性,大量併網後產生系統負載落差,電力調度壓力也愈大,需更具彈性的智慧電網因應,透過靈活調度穩定電網供電品質,才能確保電力系統穩定度。
不同於傳統電網屬於「大型集中式」發電,智慧電網強調小型分散式電源,能在分散式區域電力有剩餘或不足時,在配電網區域內或區域間進行電力交換。此時,電力方向不再是固定的單向潮流。智慧電網為新型態電力供應鏈,具備多元發電、供電端與用電端的雙向溝通、彈性運用的特質。
楊偉甫指出,布建智慧電表是讓智慧電網「智慧」成真的重點工作,台電公司2013年已完成約2萬多具超高壓與高壓用戶智慧電表部署,2020年完成10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部署,預計2024年完成30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
楊偉甫表示,目前台灣處於智慧電網推動的第二階段,完成第一階段的基礎建設之後,搭配資通訊基礎布建,將智慧電網相關技術落實應用到各業務單位,台電並在智慧電網2.0特別規劃金門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因為金門綠能發電占比部分時候接近40%,藉由驗證智慧電網相關技術與應用,確保穩定供電,而金門的智慧電網應用,也是未來台灣的縮小版。台電公司之後還將發展智慧電網3.0,並朝商業模式導向,電動車會是重點發展應用領域。
楊偉甫表示,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持續增加,預估未來光電與風電容量會大幅成長,化石燃料容量將逐年下降,預估全球到2050年光電風電發電占比將成為發電主流。因此,儘管近期新冠肺炎對國際減碳與綠能造成衝擊,短期看來呈現能源需求降低、燃料價格下跌,也排擠綠能成長。但長期看來企業仍將持續且優先採購綠能。
未來三年,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將迎來退休高峰期,預計將有高達四千人陸續退休。為應對這一挑戰,台電計劃明年辦理新進員工甄試,預計招考超過七百名新員工,涵蓋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及綜合行政等領域,起薪為三萬一四八七元。未來三年,台電還將有約四千個員工空缺等待填補。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指出,由於退休潮的到來,每年都有超過千人離職,加上能源與電業轉型的雙重壓力,台電急需補充相關人力。目前台電總員工數超過二萬八千人,屆齡退休人員平均分佈在各項工作中,預計明年將是退休人數最多的年份。因此,台電將分別舉辦職員及養成班兩種考試,共招募七百人,預計明年兩項合計人數將超過一千四百人。 張廷抒強調,未來幾年將有約七分之一的人員退休,但台電已經開始重視人才延攬,透過人才培訓計畫和精進輔導計畫,確保人力能夠適時銜接,避免人才斷層。台電預定於明年五月九日在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四個考區舉行考試,錄取後將進行一年內部訓練,訓練期間薪資為二萬七九八八元,正式僱用後起薪為三萬一四八七元,並有機會依工作表現晉級升等。 現任職台電綜合研究所的財產管理員安從惟,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她在大學畢業前就關注台電招考訊息,並決定報考「綜合行政類」。就職滿一年的她表示,台電提供了完善的在職訓練課程,讓她能快速融入工作環境並掌握核心技能,對於適應問題並不擔心。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由於未來3年是退休高峰期,每年都有超過千人退休,台電同時面臨能源與電業轉型雙重挑戰,急需補足相關人力。張廷抒指出,台電總員工數超過2.8萬人,屆齡退休人員平均分布在各個項目中,目前預估明年(110年)會是退休人數頂峰,因此分職員及養成班兩種考試別分別應徵700人,推估明年兩項合計人數將超過1,400人。
惟未來幾年汰換人數占整體1/7,人才流動是否影響台電企業經營?張廷抒說,從2014年起台電退休人員開始明顯增加,因此延攬人才相當重要,透過人才培訓計畫、精進輔導計畫讓人力適時銜接,不至於出現人才斷層。台電說,預定於明年5月9日於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4個考區共同舉行考試,錄取後一年內部訓練,訓練期間薪水2萬7,988元,正式僱用起薪3萬1487元,每年依工作表現有機會晉級升等。
現任職台電綜合研究所擔任財產管理員的安從惟,畢業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大學畢業前就關注台電招考訊息並決定報考「綜合行政類」,就職滿一年的她說,台電會安排完善在職訓練課程,很快融入工作環境、掌握核心技能,不用擔心適應問題。
台中電廠為了維護台灣的空氣品質,近期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減煤減排方案4.0」。從10月起,台中電廠在空汙季節不斷擴大降載幅度,全廠10月的降載量一度佔總裝置容量的六成,發電量不到四部機滿載。這一數字讓台中電廠的發電量創下了十年來同期的新低。台電強調,他們始終以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為優先,近年來只要供電無虞,就會持續精進減煤減排措施。
為了應對空汙季節,台中電廠10月最多只運轉七部機,總發電量也不超過六部機滿載的330萬瓩。10月下旬,運轉機組數甚至僅六部,總發電量不到全廠裝置容量的一半。30至31日,發電量更是低於220萬瓩,只有同時運轉四部機滿載的發電量。這些數據都顯示台中電廠在減煤減排上的努力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台中電廠的發電量僅約20億度,創下近十年來新低,用煤量也降低到86萬公噸,比去年10月的96萬公噸減少了近10萬公噸。這一成果不僅是台中電廠的努力,也是台電持續推動減煤減排政策的結果。
台電表示,從減煤減排1.0措施「配合空品預警降載」、2.0措施「告別全廠火力全開」,到去年及今年通霄輸電線路升級,供電情勢好轉,現在採取3.0措施「環保停機」與4.0措施「擴大自主減煤」,都是台電實際作為,期望積極行動能獲得台中市府的支持與讚許。
台電說,台中電廠10月進入空污季後執行「擴大自主減煤方案」, 全廠最多運轉七部機,總發電量也不超過六部機滿載發電量330萬瓩 。過去一個月台中電廠全廠運轉機組數與總發電量不只遵守方案承諾 ,表現甚至可謂「超標」,運轉機組數10月下旬一度僅六部,總發電 量甚至不到全廠裝置容量一半,30至31日發電量更低於220萬瓩,換 算下來只有同時4部機滿載發電量。台電指出,近期新機組陸續上線 併網後,整體供電情勢漸趨穩定,台電逐步擴大降載幅度,今年10月 共有21天因應空品不佳進行降載,降載量從220萬瓩起跳,30至31日 兩天更降載330萬瓩,創10月發電量最少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台中電廠10月發電量僅約20億度,創下近十年 來新低,10月用煤量更降低到86萬公噸,也較去年10月的96萬公噸, 減少近10萬公噸。
台電強調,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是台電承諾,近年只要供電無 虞,都會持續精進各項減煤減排措施。從減煤減排1.0措施「配合空 品預警降載」、2.0措施「告別全廠火力全開」,到去年及今年通霄 輸電線路升級,供電情勢好轉,因此採取3.0措施「環保停機」與4. 0措施「擴大自主減煤」,都是台電實際作為,期盼積極行動能獲得 台中市府的支持與讚許。
台電不斷前進,成為綠能發展的引擎!
在國內能源政策的推動上,台電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董事長楊偉甫強調,台電正全力推動綠能發展、儲能系統和智慧電網三大重點方向,並積極落實各項目標。
即將於11月11日舉辦的「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經濟新引擎」將邀請產官學各界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台灣綠能新趨勢。楊偉甫將在論壇上以「智慧能源新潮流」為題發表演講,展現台電在智慧能源方面的領先地位。
楊偉甫在接受專訪時提到,台電為了綠能發展,已規劃了四項重點工作。首先是綠能投資計畫募資,預計11月中下旬發行今年度第四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128億元,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的綠色投資計畫。
其次是發展太陽光電,台電將在台南將軍及七股區鹽灘地建立台灣最大規模的太陽能電廠,每年將可發出2億度綠電,減碳近10萬公噸,同時提供超過5.5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第三項重點工作是確保電網穩定,台電計劃推出「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交易試行平台」,讓民間電力資源也能參與維持電網穩定。
最後,台電也將推動離岸風電計畫,彰化外海的離岸風電二期計畫預計2025年完工,年發電量將超過10億度,可供應約27萬家戶一年用電。
除了綠能發展,台電也將持續推動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以金門為示範島,台電將打造智慧電廠、布建智慧電表與環島光纖,並與台達電合作啟用全國最大、首座併入電網系統的200萬瓦储能系統。
台電也將持續推廣智慧電網,目標今年底完成100萬戶智慧電表的安裝,2024年達到300萬戶,讓民眾能夠透過智慧電表體驗更多智慧應用。
環保署規劃推出碳費政策,台電排碳量成關鍵焦點
近期,環保署正積極規劃推動碳費政策,預計於2021年實施。該政策將對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排碳量產生重大影響。根據環保署的規劃,碳費的征收標準將為每公噸110元,預計台電需繳交近百億元的碳費。
台電2019年的排碳量達到9,080萬噸當量,若依此計算,碳費將對台電造成重大經濟壓力。這將直接影響到電價,根據預測,電價將上漲約1.9%。
環保署同時規劃年底前啟動溫室气体管理法(溫管法)的修法工作,並希望在2021年將修正案送入立法院。此次修法的重點將明確訂定各部門的減碳責任,並強化行政管制。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若碳費政策確定實施,將把相關費用提交電價審議委員會,尊重其決議。經濟部官員則指出,溫管法的修法仍在討論階段,目前對碳費對電價的影響還言之過早。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台電正逐步降低排碳量。不過,2019年的數據顯示,台電的排碳量仍有9,080萬噸當量,這一數字對於新政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總結來說,環保署的碳費政策將對台電的經營造成顯著影響,而台電也將面對如何降低排碳量,以及如何將成本轉嫁到電價上的挑戰。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1日舉辦「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經濟新引擎」,將邀請產、官、學多位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台灣綠能新趨勢。楊偉甫將出席本論壇,並以「智慧能源新潮流」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工研院、永豐餘、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等共同協辦。
楊偉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關於綠能發展,台電列出四項重點工作。第一項為綠能投資計畫募資,預定11月中下旬發行今年度第四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128億元,分為5、7、10三種年期,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的綠色投資計畫,也創台電單期綠債最大發行量、且首次全部年期均為綠債的紀錄。
第二項重點工作則是發展太陽光電,於台南將軍及七股區鹽灘地建置台灣最大規模、裝置容量達150MW(15萬瓩)的單一太陽能電廠,未來每年將可發出2億度綠電,提供超過5.5萬戶家庭年用電量,同時每年也可減碳近10萬公噸,實踐台電穩定供電與環保的責任。
第三項重點工作為確保電網穩定,楊偉甫指出,台電規劃推出「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交易試行平台」,明年第1季上路。過去台電調度傳統大型機組維持電網穩定,未來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需量反應提供者,及儲能設備擁有者都可參與成為穩定電網的民間電力資源生力軍,隨時可接受調度以維持電網穩定。
第四項重點工作則在離岸風電,楊偉甫表示,位於彰化外海的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採購已決標,預計2025年9月底前可完工併聯,預計年發電量超過10億度,可供給約27萬家戶一年用電。
同時,台電也將持續推動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台電以金門做為「智慧低碳示範島」,除打造智慧電廠、布建智慧電表與環島光纖,還聯手台達電設立全國最大且為首座併入電網系統、可實際接受即時調度的2百萬瓦(MW)儲能系統,於金門夏興電廠啟用。台灣本島目前亦規劃於部分變電所設置儲能系統。
楊偉甫表示,台電也將持續推廣智慧電網,其中可自行回傳用電數據的智慧電表是關鍵基礎,目前已安裝超過98萬戶,目標今年底完成100萬戶,2024年達300萬戶,且未來民眾可自行搭配家庭能源管理系統,體驗更多有感的智慧應用。
環保署規劃年底前啟動溫管法修法,希望2021年將修正案送入立法院,這次修法重點將明訂各部門減碳權責。依環保署規劃,修法重點著重四大面向,包含授權各部門訂定強制性效能標準,賦予減量政策工具的「強化行政管制」、參考國際碳定價作法納入「污染者付費」機制,搭配補助減量作為規劃形成「經濟誘因」,我將首開碳費制度,惟將分階段實施,給予排碳大戶改善期限。
據台電資料顯示,2017年台電排碳量超過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達近期高峰後逐漸下降,2019年降至9,080萬頓CO2e,2020年因缺水將讓排碳量略高於2019年。
台電排碳量居高不下,碳費上路後勢必引發衝擊,光以2019年排碳量計算,碳費若每噸課110元,台電一年就要繳交99.88億元,相關成本必然影響到電價。若依現行平均電價每度2.6253元,加上碳費漲幅,預計讓電價漲至每度2.6753元,相當電價漲幅1.9%。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若確定開徵碳費,將把相關費用提交電價審議委員會,至於電價是否調整,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經濟部官員說,溫管法修法仍在討論階段,目前討論收取碳費對電價影響言之過早。
【台北訊】今(2)日,大同公司將召開董事會,進行董事長的推選。這次經營權變動,讓市場高度關注,而據悉,市場派董事、大股東與林文淵董事長已就公司治理和改革想法達成共識,顯示團結的意願。 林文淵董事長透露,新任總經理的人選將會非常謹慎地尋求,並將是一位具有電機、電腦雙修背景,並有豐富學術與產業實務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對於市場傳言,林文淵強調,新任總經理絕非外界揣測的中鋼、台電等退休高階主管。 大同日前召開股東臨時會,市場派在董事改選中獲得9席中的7席,掌握了董事會的過半數席次,並具有關鍵議案三分之二席次同意的優勢。今日的董事會將由獨立董事王金來擔任會議主席,議程僅有一項,那就是推選新任董事長。 林文淵強調,市場派股東並不打算提前賣股,他們認為應該在大同危機解除、改革穩定推進後,才會考慮賣股,以確保賣股的利益最大化。對於大同土地開發的抵押問題,林文淵表示,只要大同能夠爭取到銀行建築融資,便能夠推動土地資產開發。 總結來說,大同在經營權變動後,市場派與林文淵董事長展現了團結的共識,將全力推動公司的改革和發展,以期達到長期穩健的償債能力。
對於眾所關注的新總座人選,林文淵透露,基於尊重董事原則,總經理不宜提前公布,但絕非外界揣測的中鋼、台電等退休高階主管。新任總經理是為大同謹慎尋求,出身電機、電腦雙修,兼具學術、產業實務經歷,並曾擔任電子公司總經理的專業經理人。
林文淵說,已與規劃總經理進行會面商談,雙方就大同後續改革、發展做了完整交流,並凝聚共識。「他對大同相當熟悉,定能為大同重生,發揮助力」。
大同日前召開股東臨時會,進行董事改選,林文淵所屬的市場派大獲全勝,一舉拿下9席中的7席,不僅掌握過半、絕對經營主導權,更具備董事會重大議案需三分之二席次同意的關鍵優勢。
大同將於今日下午3點召開第一次董事會,由最高票當選的獨立董事王金來擔任會議主席,而議案只有一項:「推選新任董事長」。
林文淵指出,上周市場派意見已整合完成,都有團結一致的共識,會全力支持我;至於握有2席董事的林郭陣營,「大家都有同樣目標──改革、拯救大同」,可「求同存異」展開合作。
針對媒體揣測,市場派股東想提前賣股、大同土地開發有抵押等重重改革阻撓。林文淵表示,現在賣股不合邏輯,應在大同危機解除、改革持穩推進,才有更好的賣股利益。
至於土地資產開發不管有無抵押等限制,因為土地是自己的,只要大同爭取到銀行建築融資即可推動;一切關鍵在於大同要達成、創造「長期穩健償債能力」的前提,這樣銀行還能賺更多的利息。
【台北訊】台灣櫃買中心近來在債券市場上的動作可說是熱鬧非凡,不僅帶動了整體市場的發展,也顯示出台灣在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四大亮點,讓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國際債券全年將挑戰6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個數字可是相當驚人,尤其是對於我們台灣的市場來說。截至10月21日,全年度累積發行金額已達568.9億美元,大增179.29%,已超越過去的紀錄。 接著,各類債券全年累計發行也挑戰3兆元的大關。這個數字反映了市場的活絡程度,也顯示出投資者的信心。 話說回來,綠色債券的發行量也不容小覷,今年將達500億元。這不僅是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是市場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此外,持續發展債券也受到重視。目前已有两家銀行提出申請,預計月間將有首檔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這對於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在記者會上強調,今年外幣計價國際債券發行市場重返成長趨勢,這對於台灣市場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如此,公司債經董事會通過而尚未發行的額度還有約1,415億元,國際債券年底前預估仍有近24億美元的新債發行。 綠色債券方面,台電已於9月22日取得130億元綠債資格認可,台積電則於10月20日申請上限總額120億元綠債資格認可。此外,沃旭能源公司等國內外銀行或生產事業也在規劃發行中,預計全年發行量可達新台幣500億元以上。 最後,櫃買中心將整合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債券之相關資訊,規劃建置永續發展債券資訊專區,預計10月23日上線實施。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資訊平台。 總結來說,台灣櫃買中心在債券市場上的推動不僅帶動了市場的發展,也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持。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出現,為台灣的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主持21日記者會,她指出,今年外幣計價國際債券發行市場重返成長趨勢,截至10月21日,全年度累積發行金額共計56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發行量203.69億美元大增179.29%,已超越105年全年發行493.73億美元歷史紀錄,全年將挑戰600億美元,其中包含以色列及沙迦酋長國兩政府在內13個新發行人在台發行國際債券。
今年債券市場受到國際債券與公司債發行量大躍進,國內各類債券累計發行金額已達新台幣2兆8,509億元,較去年同期發行量1兆4,500億元增加97%,創歷年債券市場發行量新高,全年可望突破3兆元;統計公開資訊觀測站相關資料,公司債經董事會通過而尚未發行的額度仍約有1,415億元,而國際債券年底前預估仍有近24億美元(約新台幣717億元)的新債發行,全年債券發行量將超過3兆元。
今年來已有9檔綠色債券上櫃掛牌,包括本國銀行3檔、外國銀行台北分行5檔及國營事業1檔,共發行新台幣138億元,累計流通在外檔數為40檔,發行餘額為1,094.67億元。另台電已於9月22日取得130億元綠債資格認可,台積電於10月20日申請上限總額120億元綠債資格認可,沃旭能源公司等國內外銀行或生產事業規劃發行中,預估全年發行量可達新台幣500億元以上。
今年力推可持續發展債券,中國信託商銀及永豐銀行10月19日申請可持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預計10月22日取得資格認可,將於11月發行首檔可持續發展債券,櫃買中心同時將整合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債券之相關資訊,規劃建置永續發展債券資訊專區,預計10月23日上線實施。根據彭博資訊公司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已發行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共275檔,金額約為1,370億美元。
根據櫃買中心發行統計,第三季公司債發行額逾百億元依序有國泰金、台積電、富邦金、中信金、中華電信、台塑化、台電、台灣高鐵、日月光、南亞、台灣化纖等11家公司。至於今年以來累計前五大發債公司依序為台積電895億元、台電474億元、國泰金300億元、富邦金255億元、中信金235億元。
券商主管說明,公司債發行定價的票面利率,主要以公司的信評高低為基準,再參考公債標售利率及次級市場殖利率。目前指標5年及10年期公債標售利率各為0.295%及0.352%,均為史上最低,殖利率8日各收在歷史低點的0.25%及0.348%。
以AAA等級的公司,如台積電、台電、中油、中華電等為例。券商主管指出,同樣是5年期券別,第三季票面利率最低僅0.5%,較高約0.58%,與五年前的同年期舊債票面利率大多在1%之上相比,利息可說腰斬,至少少了0.5個百分點,代表今年新發債每100億元,一年下來可降低至少5千萬元利息,五年就是2.5億元。
其他評等AA級別以下公司,目前發行的公司債,5年期票面利率可能在0.6∼0.7%,五年前平均票面利率大多約1.1∼1.35%。
時序進入第四季後,10月公司債由合庫金控搶頭香,接下來還有中租迪和及統一企業百億元將進場。券商主管表示,美國聯準會(Fed)未來二年將維持利率趨近於零不變,我國央行12月利率應是連三凍居多,低利率環境刺激這波公司債籌資熱潮,「發好發滿」到年底。
比較此次得標5家業者,除翰可國際得標5MW,採用TESLA整套儲能設備及Gigafactory生產的電芯;台普威得標2MW,採用整套Powin Energy(普威)儲能設備與能源管理系統;台泥綠能得標5MW,採用能元的鋰三元電池及SMA的轉換器;聚恆得標2MW,採用三星的電芯;大同排名第5得標1MW,採用三星的電芯與ABB的PCS。
翰可新能源事業群經理江健智表示,儲能系統對元件的要求嚴格,尤其參與調頻服務的反應時間要在600毫秒以內。TESLA採用高度成熟的18650電池,加上本身的專利技術,更能超越規格要求。目前市場對電池的安全有非常高的要求,台韓曾多次發生事故,殷鑑不遠。至於汰役電池,基於安全考量,宜用於充電型儲能系統。
台電規劃2020至2025年的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今年是首年,由於30家投標業者總共投了84MW,僧多粥少,台電調度處因此改變政策,明(2021)年的AFC標案,所有業者可在公開市場競標,初期推出試行平台,至於台電12月計畫採購合計17MW儲能設備採購案,包括TESLA、台普威及台達電等國內外大廠,應不會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