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北部儲運中心都更案」招商說明會熱鬧登場,吸引眾多目光!這個案子不單單只是個房市新聞,它可是央行祭出打炒房政策後的首個大規模招商案,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新聞報導,這個案子將帶來超過300億元的總銷金額,對於後續房市走向來說,絕對是個觀察指標。 位於北市南港區的這個案子,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附近就有捷運後山埤站和松山車站,還有五分埔商圈和南港運動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生活機能一應俱全。基地面積有4,740坪,不僅地段優越,還是東區門戶計畫的起點,這也讓許多壽險業者和建設公司興趣缺缺。 這個案子是央行打炒房政策後的首個大型招商案,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機會的到來。據了解,投資金額估計有116億元,總銷售金額預計將達到305億元。而台電分回的比例超過六成,計劃將這部分用於AI和智能商辦大樓的開發。這次的招商,商業不動產並不包含在政府調控房市範圍內,所以對於吸引廠商來說,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仲量聯行受託辦理招商,他們預計招商時程將在年底公布,台電與實施者的分回比率將是62比38,預計明年中完成簽約。案子總樓地板面積約3.7萬坪,台電將分得約2.3萬坪的商辦大樓。得標廠商不僅要負責興建,還需將大樓回租給台電十年,估計商辦投報率約為2%。 總之,這個案子不僅僅是個房地產新聞,它更是台灣房市和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標誌。未來的招商結果和發展方向,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期待。
台電今(8)日舉辦南港區北部儲運中心都更招商說明會,釋出「北部儲運中心南港舊址(AR-1-2)特定商業區(十)」土地,這塊位於台北市的稀有土地,預估開發後市值可達300億元。這是台電首次擔任主辦機關的都更案,預計投入成本約百億元,並將公開選擇優質廠商進行都更實施。該土地面積達1.56公頃,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未來可作為住宅、零售業、餐飲業等多種用途。為落實智慧節電理念,綠能發電及能源管理系統等構想也將納入評選項目。全案預計12月底前正式公告招商,台電期待與投資人合作,共同推動南港地區發展。
工研院與台電簽署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深化四大面向合作
【台北訊】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於8日共同簽署第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MOU),未來將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以及國際鏈結四大面向深化合作,共同發展智慧電網、儲能、數位電力、創新能源等技術。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期望雙方攜手,讓電力政府隊轉變為電力國家隊,帶動台灣能源產業轉型為科技產業。
曾文生強調,能源產業是科技產業,隨著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必須提高綠能發電效率,並透過儲能、智慧調度來維持供電穩定,將再生能源轉型為綠能科技產業。他希望工研院能像過去協助半導體產業一樣,投入能源產業發展。
此外,曾文生提到,台電過去主要負責供電穩定,未來將結合工研院及產業能量,讓新電力技術在這平台上發揮,從電力政府隊轉型為電力國家隊,並期待工研院與台電共同規劃更好的電力藍圖。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回顧,雙方5年前簽署第一期MOU,已取得許多跨域合作成果,如智慧電網結合電力傳統產業和新興資通訊產業,是智慧電網的重要里程碑。本次第二期MOU的2.0版,雙方將擴大合作面向與力度,除了技術研發合作外,還將加入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四個合作項目。
李世光表示,技術研發方面,雙方將就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進行交流。人才培育方面,將合作推動電力領域人才培訓課程。事業共創方面,將從公共政策角度集思廣益。國際鏈結方面,將透過工研院海外據點協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最新發展資訊。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台電擁有優秀人才及實務經驗,工研院則具備跨領域創新科技的應用成果。雙方在系統研發及實務操作上的互補合作,將進一步帶動電力產業發展與數位轉型,開創電力產業新藍海。
台灣電力公司積極邁向綠能未來,與工研院攜手合作創新策略
【台北訊】在國際社會紛紛宣示淨零碳排目標的趨勢下,台灣電力公司(台電)不落人後,昨日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簽署創新策略合作夥伴MOU,共同邁向綠能未來。儘管台灣政府尚未正式宣示加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但台電已展開前進的腳步,積極尋求減碳實踐路徑。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MOU簽約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政府對於國際各國加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相當重視,但目前仍在觀察其他國家的減碳實踐路徑。他強調,台灣產業人才不會因挑戰而卻步,總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曾文生指出,未來十年將是人類減碳的重要時刻,台電已經有長期電源開發計畫的規劃,確定時間後將對外說明。他強調,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高,相關的儲能設施及電網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在進入新電能社會後,有機會實現淨零碳排。
曾文生還提到,未來政府將努力將能源產業轉型為科技業,從政府主導的「政府隊」轉變為吸引國家力量的「國家隊」。這項轉型將對台灣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南韓總統文在寅分別在10月26日和28日宣示訂下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而台灣政府至今尚未做出相同承諾。然而,台電與工研院的合作,顯示了台灣在綠能領域的進步和決心,無論政府是否正式宣示,台電都將積極推動綠能發展,為台灣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台灣電力大動作!工研院與台電簽署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共同邁向智慧能源新紀元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昨(8)日締結第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MOU),這項合作將在智慧電網、儲能、數位電力、創新能源等領域發揮互補效益,進一步推動台灣能源與電力產業的數位轉型。
這次合作是建立在2015年第一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基礎上的深化,雙方將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國際鏈結四大面向進行深入合作。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這次簽約具有兩大重要意義。首先,為了提高綠能發電效率,台灣需要透過儲能、智慧調度來維持供電穩定,特別是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其次,台電將從電力政府隊轉型為國家隊,未來將結合工研院和產業力量,共同推動新電力技術的發展。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強調,這次簽署的2.0版MOU不僅包括技術研發合作,還增加了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合作項目。技術研發方面,將聚焦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交流電業最新趨勢及技術發展資訊。人才培育則推動電力領域的人才培訓課程,為現代化電網培養所需人才。事業共創則從公共政策角度出發,開創電力產業的新藍海。國際鏈結則通過工研院的海外布局,協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的最新發展資訊及特定技術發展分析。
這次合作對台灣電力產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將有更多創新技術應用於實際產業,預期將孕育出能源科技新創獨角獸,帶動台灣能源產業的發展。
台電北部儲運中心都更案,這個超過300億元的重頭戲,昨(8)日舉行了招商說明會,吸引了超過15家業者搶著湊熱鬧。這個案子,不僅是央行祭出打炒房政策後的首個大規模招商案,還是今年底前投資金額最大的開發案,重要性不言而喻。 位於北市南港區的這塊寶地,面積達4,740坪,鄰近捷運後山埤站和松山車站,交通四通八達,還有五分埔商圈和南港運動中心,生活機能超完善。這樣的地段,自然讓國泰、南山、全球人壽等壽險業者和潤泰新、國泰建設、皇翔、冠德等超過15家業者興趣盎然。 台電強調,這個案子將會是AI、智能商辦大樓,而且因為商業不動產不在政府調控房市範圍內,所以這次招商不受影響。仲量聯行受託辦理招商,估計投資金額達116億元,預計總銷售金額可達305億元。台電和實施者的分回比率將是62比38,預計明年中完成簽約。 總樓地板面積約3.7萬棟,台電預計分回一棟約2.3萬坪的商辦大樓,得標廠商除了要蓋樓,還要回租十年,估計商辦投報率約2%。這個案子,未來的發展勢頭,讓人期待啊!
台灣電力新局開啟!工研院與台電簽署創新夥伴合作意向書
【台北訊】為了帶動台灣能源產業的科技轉型,台灣電力與工研院於8日共同簽署第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MOU),未來雙方將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以及國際鏈結四大面向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智慧電網、儲能、數位電力、創新能源等技術的發展。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這次的合作具有兩大重要意義。首先,隨著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必須提高綠能發電效率,並透過儲能、智慧調度來維持供電穩定。曾文生期許工研院能夠如同過去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將能量投入能源產業的發展。
其次,台電將從過去的供電穩定角色轉型為電力國家隊,結合工研院及產業能量,讓新電力技術在這平台上發揮。李世光董事長指出,過去與台電的合作已經取得了智慧電網結合電力傳統產業和新興資通訊產業的里程碑,這次的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除了技術研發,還將涉及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方面。
劉文雄院長強調,台電擁有優秀的人才和實務經驗,而工研院則擁有跨領域創新科技的應用成果。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帶動整體電力產業的發展與數位轉型,並開創電力產業的新藍海。
透過這次合作,台灣電力將邁向一個更加智慧、節能、環保的未來,而工研院與台電的強強聯手,也將為台灣的能源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台電近日在南港區北部儲運中心舉行都更招商說明會,釋出「北部儲運中心南港舊址(AR-1-2)特定商業區(十)」土地,這塊位於台北市核心地帶的稀有土地,預計開發後市值將超過300億元。該土地面積達1.56公頃,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基地位置優越,緊臨忠孝東路六段,附近有松山車站、捷運後山埤站等公共設施,交通四通八達,生活機能完善。 這是台電首次擔任主辦機關的都更案,預計投入成本約百億元,開發後商業價值潛力巨大。未來可作為住宅、零售業、餐飲業、辦公室等多種用途,其中住宅使用樓地板面積比例不得超過容積樓地板面積的50%。土地產權99%以上屬台電所有,產權單純,減少投資人都更整合不確定性之風險。 為落實智慧節電理念,綠能發電及能源管理系統等構想將納入公開評選實施者的項目。台電表示,這個開發案在區位、規模、產權及實施方式等條件上,都具有投資吸引力,期待與投資人合作,共同帶動南港地區發展。招商顧問仲量聯行也指出,由於台北市辦公室需求增加,這個開發案周邊辦公租金預計每坪每月約1,600至2,000元,且租用辦公室都趨近滿租,具有相當的商辦開發潛力。全案預訂於12月底前正式公告招商。
「台電北部儲運中心都更案」位於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市民大道七段、東新街所圍成區塊,基地面積達4,740坪;全案鄰近捷運後山埤站200公尺,距松山車站650公尺,並擁有五分埔商圈及南港運動中心,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該案更是東區門戶計畫起點。
由於該案地段優越,且是台北市罕見大面積土地,包括國泰、南山、全球人壽等壽險業者,以及潤泰新、國泰建設、皇翔、冠德等至少15家業者到場。
台電指出,「台電北部儲運中心都更案」是在央行打炒房後,首個釋出的大型招商案,更是今年底前投資金額最大筆開發案。該案台電分回超過六成,將規劃做為AI、智能商辦大樓,而商業不動產此次不在政府調控房市範圍中,因此吸引很多廠商到場,不影響全案招商。
受託辦理招商的仲量聯行表示,該案投資金額估達116億元,預計可創造出高達305億元的總銷售金額。台電指出,開發案相關招商時程將在年底公布,台電與實施者分回比率將朝62比38方向,預計明年中完成簽約。
台電表示,該案總樓地板面積約3.7萬棟,台電預計分回一棟約2.3萬坪的商辦大樓,得標廠商除需幫忙興建,還需回租該棟大樓十年,估商辦投報率約2%。
但曾文生也鬆口,「如果台灣競爭對手都有做這樣工作,台灣還是要努力往這個方向做。」
曾文生昨天出席台電、工研院創新策略合作夥伴MOU簽約記者會,針對台灣政府若宣示加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是否將對台灣產業產生壓力?曾文生回應,台灣產業人才不怕挑戰,面對問題時,都會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解決方法,重新搶得領先地位。
曾文生指出,未來十年會是人類減碳非常重要的時刻。記者追問是否已有規劃未來十年的長期電源開發計畫,曾回應,經濟部都有固定在計算,確定時間後會對外說明。
曾文生致詞表示,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高,相關的儲能設施及電網也同樣要與時俱進,未來進入新電能社會,才有機會走到淨零碳排。他重申,未來面對越來越龐大的綠能需求,政府要努力把能源產業轉型為科技業,從政府主導的「政府隊」改為吸引國家力量的「國家隊」。
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10月26日宣示訂下2050年日本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南韓總統文在寅同月28宣示將努力在2050年淨零碳排。而外界雖然頻頻要求台灣政府跟進,但被點名的經濟部及環保署都未允諾。
雙方還將增進人才交流,以加速台灣能源與電力產業數位轉型,並孕育能源科技新創獨角獸。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簽約有兩大意義;首先,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需提高綠能發電效率,並透過儲能、智慧調度維持供電穩定。其次是由電力政府隊轉型成國家隊,台電過去主要負責供電穩定,未來要結合工研院、產業能量,讓新電力技術在此平台上發揮。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指出,2.0版MOU除技術研發合作,更納入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合作項目。「技術研發」以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交流電業最新趨勢及技術發展資訊。「人才培育」合作推動電力領域人才培訓課程,厚植現代化電網所需人才。「事業共創」以公共政策角度集思廣益,討論開創電力產業的新藍海;「國際鏈結」透過工研院海外布局,協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最新發展資訊及特定技術發展分析。
台電表示,本案為國內首宗由國營事業擔任主辦機關的都更案,將公開評選民間優質廠商擔任公辦都更實施者,預估投入成本約百億元,開發後商業價值潛力頗大,市值上看300億。未來可作為住宅、零售業、餐飲業、一般事務所、自由職業事務所等,其中住宅使用樓地板面積比例不得超過容積樓地板面積的50%。台電指出,這次釋出的AR-1-2基地面積達1.56公頃(約4,728坪),使用分區為特定商業區(建蔽率55%、容積率353%),基地緊臨忠孝東路六段,鄰近有松山車站、捷運後山埤站、南港運動中心、成德國小、成德市場及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等公共設施,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極具開發住宅、商務辦公及多元商業設施優勢,土地產權99%以上屬台電所有,產權單純,減少投資人都更整合不確定性之風險。
台電表示,北部儲運中心位居東區門戶計畫,銜接信義計畫區之起點位置,基地形狀方整,開發案更新後台電將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分回獨棟商用辦公,並持續出租收益;實施者分回部分則可自由規劃商場、辦公或住宅等產品。另為落實智慧節電理念,綠能發電及能源管理系統等構想將納入公開評選實施者的項目。台電說,本開發案不論是區位、規模、產權及實施方式等條件,皆具投資吸引力,台電期盼與投資人合作開發,共同帶動南港地區發展,全案預訂於12月底前正式公告招商。
招商顧問仲量聯行說,由於台北市無新增供給,辦公室需求往南港、內湖地區發展,當地有多個開發案正在進行,預期未來大型商場集中信義及南港區,且這次開發地點周邊辦公租金每坪每月約1,600至2,000元,且租用辦公室都趨近滿租,另外開發案鄰近捷運站,非常具有商辦的開發潛力。
曾文生表示,這次工研院與台電簽約有兩大重要意義,第一、能源產業是科技產業,由於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必需提高綠能發電效率,並且透過儲能、智慧調度來維持供電穩定,讓這些再生能源成為綠能科技產業,希望工研院能像過去協助半導體產業一樣,投入能源產業發展。
第二,由電力政府隊轉型成國家隊,過去台電主要在負責供電穩定,未來要結合工研院、產業能量,讓新電力技術可以在這平台上發揮,讓電力政府隊轉變成電力國家隊,期許工研院與台電能夠共同擘畫出更好的電力藍圖並逐步落實。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指出,5年前雙方簽署第一期的MOU,有許多跨域合作成果,例如智慧電網結合了電力傳統產業和新興資通訊產業,是智慧電網的重要里程碑。這次第二期2.0版的MOU,雙方希望能擴大合作的面向與力度,除了原有的技術研發合作外,這次更納入了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四個合作項目。
以技術研發來說,雙方將以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持續相互交流電業最新趨勢及技術發展資訊。在人才培育部分,將合作推動電力領域人才培訓課程,厚植現代化電網所需產業人才。事業共創項目中,雙方將以公共政策的角度集思廣益。國際鏈結合作部分,則將透過工研院長期佈局的海外據點包括美國、德國、日本、荷蘭、俄羅斯等,協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最新發展資訊以及特定技術議題發展分析。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台電具備優秀的人才且有實務的經驗,工研院具有跨領域創新科技的應用成果,透過雙方在系統研發上的經驗及實務操作面上的互補合作,不僅能進一步帶動整體電力產業的發展與數位轉型,更能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
北部地區的電網又進步啦!大家有聽說嗎?台電花費了18年的時間,終於在11月底完成了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路「板橋~龍潭線」的更新擴建工程。這個大工程,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的電力供應更穩定、更強大! 這條升級版的「板橋~龍潭線2.0」不僅僅是輸電容量增加了,還能夠大幅提升北部地區的供電品質和穩定度。台電說,新建的「345kV板橋至龍潭線」是全線架空設施,從板橋超高壓變電所出發,經過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等好幾個區域,最後接上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全長40公里,共有105座鐵塔。這樣一來,我們的電力供應能力就增加了1972MVA,確保了北部地區的電力更加可靠。 台電的發言人張廷抒解釋,台灣西部的三條345kV南北超高壓輸電線路,就像是電力的高速公路,對維繫我們的電力系統非常重要。過去北部電源要仰賴南電北送,就是靠這些線路輸送電力。 舊的「板橋~龍潭線」是1974年建成的,跟當年的十大建設國道1號一樣,為我們的民生和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舊線路的輸電容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所以從2003年開始,台電就開始規劃更新這條線路,並決定在既有線路兩側新建線路來取代舊的幹線。 為了降低對供電的影響,台電只能在冬季用電負載較低和天氣允許的時候進行停電施工,所以一年中能施工的時間只有二到三個月,相當緊湊。不過,在克服了許多困難後,新的輸電線路終於在11月29日竣工了,這也讓我們的供電可靠度大大提升啦!
北部地區的電網再進步啦!台電這個月底終於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工程,那就是我們常說的「板橋~龍潭線」這條第一超高壓輸電線路的更新擴建。這個工程一做就是18年,可見台電對這項工程的重視程度。
這次的升級版「板橋~龍潭線2.0」可是有兩大亮點,一來是輸電容量大增,二來是供電品質和穩定度都上了個新台階。這不僅對北部地區來說是個好消息,對整個台灣的電網來說也是一大進步。
新建立的「345kV板橋至龍潭線」全線都是架空設施,從板橋超高壓變電所出發,一路穿越新北市、桃園市和新竹縣的多個區域,最終接到龍潭超高壓變電所。整條線路長40公里,有105座鐵塔,完工後可以增加1972MVA的供電能力,這對北部地區來說可是個強大的後盾。
台電的發言人張廷抒說,我們台灣的西部有三條345kV南北超高壓輸電線路,就像是電力的高速公路,對維繫整個電力系統的融通非常關鍵。過去北部電源都是依靠南電北送,這些線路就是那個重要的「交通工具」。
舊的「板橋~龍潭線」可是1974年就竣工的,跟當年的十大建設國道1號同時出爐,這條線路為我們台灣的民生和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這條線路的輸電容量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用電需求了。所以從2003年開始,台電就開始規劃這條線路的更新。
為了降低對供電的影響,台電只能在冬季用電負載較低、天氣允許的時候進行停電施工,所以一年只有兩到三個月的施工時間,非常緊湊。但是,這個「穿著衣服改衣服」的難題最終被解決了,新的輸電線路在11月29日竣工,供電的可靠度也因此大大提升。
台電指出,新建的「345kV板橋至龍潭線」採全線架空施設,線路由板橋超高壓變電所引出,途經新北市土城區、三峽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區、新竹縣關西等地區,最後引接至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全線長達40公里,共施設105座鐵塔,完工送電後可增加1972MVA(百萬伏安)供電能力,為北部地區提供更可靠電力,健全超一路幹線系統穩定性。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台灣西部有三條345kV南北超高壓輸電線路,就像是電力的高速公路,是維繫電力系統融通重要幹線,過去北部電源仰賴南電北送,就是依靠眾多線路輸送。
台電表示,舊的「板橋∼龍潭線」在1974年竣工,幾與當年十大建設國道1號同時興建,數十年來為台灣民生及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電力。隨著經濟成長,舊線路輸電容量無法滿足用電需求,台電從2003年開始規劃更新線路,決定在既有線路兩側新建線路以取代舊幹線。
此外為降低對供電之影響,台電只能利用冬季用電負載較低及天候許可時停電施工,因此通常一年僅二至三個月施工期間,十分緊湊。在突破「穿著衣服改衣服」的難題後,新的輸電線路終於在11月29日竣工,供電可靠度因此大幅提升。
台灣電力公司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不僅著眼於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建置,同時重視儲能系統的重要性。由於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點,儲能系統在穩定供電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台電已預計新增590MW的储能電池與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並配合300MW的快速反應負載資源(FRR),以應對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及緊急情況。 近期,台電在儲能系統建置方面取得顯著進展。2020年5月,金門地區成功完成首套2MW功率型储能電池的建置,並即將併網使用。此外,彰濱光電站4MW储能電池併網及東林變電所10MW储能電池建置案已決標,台南鹽田光電站15MW储能電池上網公告招標也已完成。為滿足再生能源發展需求,台電規劃自建160MW储能系統,並建立輔助服務參與機制,確保系統穩定供電。 面對再生能源發展的挑戰,台電積極推動相關管理法規的建置,要求業者提供預測資訊,自主調控以協助系統穩定供電。同時,台電也著手扶植國內外儲能系統、需量反應等產業,以應對未來發展需求。台電的這些努力,不僅將有助於達成2025年的再生能源目標,也將為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奠定堅實基礎。
台中電廠近年來在環保減煤方面可是做出了不少努力,從過去實施的「配合空品預警降載」、「環保停機」到今年的「擴大自主減煤」,一點一滴的改進,穩穩的推進。看起來,這些努力沒有白費,2019年比2014年用煤量大減近600萬公噸,空污排放總量也從4萬多公噸降到了2萬公噸以下,今年還要將燃煤用量控制在1,260萬公噸以下。台電表示,這些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也是對台中電廠的最大鼓勵。
今年10月份,台中電廠的運轉機組數和總發電量都超標完成了「擴大自主減煤方案」的承諾,甚至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新低。10月下旬,運轉機組數一度僅有六部,總發電量也只有約20億度,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10萬公噸。台中市今年前十個月的PM2.5平均已較去年改善2.2微克,PM2.5濃度創歷年最低,空品不良天數也比去年少15天,可說是「歷年最佳」。
台中電廠堅信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可以兼顧,第一至四號機的環保改善工程已於今年初完成,機組排放符合台中市政府的標準。接下來,將啟動第五至十號機的空污改善工程,透過提升空污防制設備和加裝先進控制設備,預計每年空污排放量將持續下降。台電表示,未來要延續空品改善成果,甚至更進一步,台中電廠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新增燃氣機組」。希望社會各界可以信任台電的專業,全力支持這項增氣減煤計畫,讓台中電廠能夠新增兩部燃氣機組,共同推動新燃氣,延續好空氣。(台電廣告)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期受到市場關注,特別是對於世紀鋼(9958)的投資人來說,這家公司的表現相當亮眼。今年前十月,世紀鋼的每股純益已經超過5元,未來幾年的業績也幾乎確定,這讓投資人對其前景充滿信心。不僅如此,世紀鋼持有的世紀風電比重超過60%,未來將從小金雞帶來的獲利貢獻中受益。 隨著台電及一家外商離岸風電風場基礎建設預定年底前完成議價,世紀鋼承攬機會相當高。此外,台商回流建廠及房地產景氣走俏,鋼構報價上漲10%,這對世紀鋼來說是個好消息。該公司產能以利潤高的離岸風電產品為主,而傳統鋼構產能滿且報價不錯,未來公共工程建設需求預期將會釋出,這對業務推展將大有幫助。 對於投資人來說,世紀鋼的價外程度在15%以內、距到期日兩個月以上的權證是值得考慮的投資選擇。例如,世紀鋼台新03購01(070915)和世紀鋼統一05購05(072640)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資料來源:台新證券提供)
台灣的電力產業正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產業發展,並訂定了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20%的目標。在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興盛的背景下,儲能系統的角色日益重要。儲能設備能夠穩定調節電力供給,並有效解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對於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震江電力科技(Power Diagnostic Service Co. Ltd., PDS)這家台灣公司,正是這個發展趨勢下的佼佼者。它擁有20年的電力系統診斷與建置經驗,提供客戶全方位的電力設備狀態監控和分析服務。震江的專業團隊透過即時在線監測技術,加上獨特的雲端系統和智能分析,確保客戶的電源設備得到最佳保護。 在儲能技術的領域,震江電力與電池業者的合作更是不遑多讓。它根據不同案場的需求,提供適合的電力及儲能解決方案,助力儲能系統的建置與運作。 台電也在為未來的電力穩定性布局,規劃了「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交易試行平台」,雖然還在等待主管機關的公告,但這個平台的設立對於提升台灣電力的穩定性將有重大影響。輔助服務包括調頻服務、即時備轉服務及補充備轉服務,它們對於電力的穩定供應至關重要。 震江電力將依賴其在即時監測系統和數據收集方面的經驗,導入大數據分析與智能分析技術,以便更有效地規劃和預測客戶的用電狀況。這樣的升級將使儲能設備的效能達到最大,為台灣的電力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