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電價預計在4月要調漲,這下讓許多人直呼生活成本又要加重了。不過,對於台電來說,這卻是個好消息,因為強韌電網計畫的大單,加上美國基建對變壓器的需求,讓重電類股一路狂飆。其中,士電(1503)從2月開始,漲幅已經爆表,達到146%,中興電(1513)的漲幅也達到54.8%,這兩家公司可是除了AI議題外,唯一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族群。 有法人分析,士電今年可是產能滿載,從1月開始就開啟三班制,還積極搶攻美國變壓器市場。於是,他們調高了士電的目標價,並給予「買進」的建議。法人還預測,士電進入美國市場後,將能夠大幅帶動營收成長。 士電早已展開產能擴充計畫,第二季將開始向美國出貨變壓器,產品組合也進行優化。法人估計,士電的年營收有望成長2成以上,EPS將上看7.65元,到2025年,需求和產能都將有顯著提升。 而中興電則是在2月份獲得了99億元的訂單,手頭上的訂單金額已經超過410億元。除了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全球各地都在推動電網安全和淨零碳排,對分散電網的需求相當強勁。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預算進行電網升級,這對中興電來說,是未來積極發展的關鍵方向。
大同公司旗下的專業智慧能源服務商大同智能傳捷報,剛剛宣布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它成功拿下了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委託的太平洋友邦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標案,將在帛琉、吐瓦魯、馬紹爾群島等三個國家進行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的設置工程。這個海外EPC案場將成為大同公司邁向海外新能源市場的跳板,預計在2024年底前完工。 這個太平洋友邦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案,規模不小,總裝置容量有太陽能520.32kWp和儲能2027kWh,標案金額高達新台幣1.18億元。在大同智能目前在台灣已經擁有1,465個太陽能電廠,建置規模達到302MWp,儲能案場總建置量也超過122MWh,平均年發電量接近4億度。它還憑藉國內少數持有特許售電執照的優勢,將產出的電力銷售給台電和其他民營企業。在淨零減碳的趨勢下,大同智能與多家上市櫃公司積極洽談供電合作案,目標是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金流。 大同集團對這個海外EPC案場的發展充滿信心,短期目標是將市場擴大到友邦國家和東南亞市場,尤其是越南和印尼新首都。公司將派遣專責人員進駐當地,與當地潛力施工團隊和自身專業團隊結合,搶攻國際新能源市場的大餅。
台經院最新公布的2月景氣動向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經濟在製造業的帶動下,呈現穩步上漲的勢頭。不過,在春節假期和碳費徵收等因素的影響下,服務業和營建業卻出現了轉跌的趨勢。以下是詳細的報導內容:
製造業方面,2月的營業氣候測驗點達到了98.18點,比上個月增加0.06點,創下了23個月的新高。這主要得益於廠商接單和出口的表現不斷提升,雖然對當前景氣的看好度減少了20個百分點,但對未來半年的樂觀度卻大幅增加。石化、電機電子、運動休閒等三大產業下半年表現預期可期,其中電機產業將因台電及國外基礎建設、電力相關設備投資不斷增加而受益。
服務業方面,受春節假期影響,2月的營業氣候測驗點從上月的92.72點下降至92.26點,其中餐旅業的需求旺盛,但零售業銷售高峰已過,整體服務業對當月景氣的看法轉差。雖然如此,對於未來半年的景氣表現,服務業仍維持樂觀態度。
營建業方面,由於碳費徵收即將到來,建材成本上揚、人力缺口未解,加上建築新案啟動步調放緩,導致營業氣候測驗點從上月的103.66點下降至100.80點,顯著下滑。不過,台經院總監劉佩真分析,今年公建預算創17年新高,預期未來半年營建業將逐步好轉,主要受益於國內公共建設及製造業廠房興建帶動的需求。
總的來說,台灣經濟在製造業的帶動下呈現穩步上漲,但服務業和營建業卻因各種因素而出現轉跌。未來半年,製造業的表現仍值得期待,而服務業和營建業的景氣則有望逐步好轉。
**碳費明年上路 台灣電力處境堪憂**
明(2024)年政府將實施碳費制度,針對512家排碳大戶徵收費用。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身為最大排碳戶,預計將面臨沉重負擔。
根據碳費規定,超過排放標準的部分須繳納費用。台電作為主要發電來源,排碳量龐大,可能成為碳費繳納大戶。加上台電近期宣布調漲電價,央行預測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將上修至2.16%,反映出調漲電價帶來的通膨壓力。
在碳費和電價調漲的雙重夾擊下,台電的營運將面臨挑戰。投資人可留意「臺灣永續期貨」等相關投資標的,布局永續發展趨勢。該期貨追蹤臺灣永續指數,包含半導體、金融、傳產等永續表現較佳的公司,為投資人關注ESG議題提供管道。
另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爆紅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其運作也需要大量能源。研究顯示,與ChatGPT對話一次約消耗一瓶寶特瓶的水量,每月用水量龐大。因此,在推動AI發展的同時,仍需兼顧環境保護議題。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5日邀請主計總處進行打詐專案報告,立委們聚 焦質詢電價調漲與通膨的連動,朱澤民指出,主計總處2月下旬預測 估全年CPI上漲1.85%,當時電價調漲方案尚未出爐,因此未將此因 素納入,現在電價調整方案確定了,估計的2.03%與央行3月21日預 測的2.16%很接近。且2022年CPI漲2.95%、2023年漲2.45%,央行 預測2024年漲2.16%,漲幅是往下。
朱澤民還提到,電價調漲對經濟成長率不會有太大影響,應該只會 差0.1個百分點。但主計總處將於5月發布的最新GDP、CPI預測,目前 國內各機構對GDP預測都在3%以上。
朱澤民指出,如果台電不漲電價,每年支出大於收入,長期財務狀 況仍會出問題。過去其他國家有調漲80%電費,也有30%、40%的, 當時台電因沒有調漲電費,確實成本一直增加,且增加的金額比歲計 賸餘撥補的多很多。
朱澤民也說明,2023年政府編列2,000億元給台電,2024年則有1, 000億元,現在又編列1,000億元,總共4,000億元,可是每年台電虧 損就是2,000億元起跳,又連續虧損好幾年。
同一時間,有立委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疑,調整電價對台積電和 科技產業的影響,政府是否有補救措施,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台積 電未來一定全部買綠電,這是未來趨勢,因此台電對台積電影響是有 ,但是愈來愈小;政府推動疫後振興條例,裡面就包含節能預算,會 積極輔導讓小店家節能減碳,降低衝擊。
華新楊梅廠擴廠建設目前已經完成,正在測試階段,預估下半年產 能正式開出;在目前電線電纜需求暢旺、公司產能滿載之下,法人看 好未來該廠產能增加15∼20%,再為華新增添營運成長動能。
華新策略性調整營運體質,逐步淘汰較低利潤的銅材事業部門,雖 然去年第四季相關營收減少22億元,但線材事業整體毛利率已出現成 長達到10%,優於其他部門表現。
華新表示,由於客戶端回補庫存帶動終端市場需求,加上倫鎳近期 價格反彈,以及中國大陸發布多項基礎建設項目,推升鉬、銅等合金 原料上漲,報價也連續二個月調升。
電線電纜產業因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再加上近期銅礦具供給緊縮壓 力,價格應聲上漲,有助華新、華榮等相關廠商調高產品售價;另一 方面,台電推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為更新全台電網釋出許 多大型標案,以及電價調漲等因素,均使電線電纜廠進一步受惠。
華榮裸銅線業務受惠於國外對手無法交貨、客戶從去年第四季起轉 單給華榮,目前每月出貨400噸以上,貢獻營收逾1.1億元,對今年超 高壓線纜及裸銅線營運審慎樂觀。
法人指出,士電今年產能滿載,並自1月就開始啟動三班制,同時 積極搶攻美國變壓器市場,因此調高士電目標價,並給予「買進」的 評等。
法人認為,士電跨入美國市場後,將能大幅帶動營收成長。
士電早早展開產能擴充計畫,第二季將開始出貨變壓器到美國,產 品組合優化,法人評估,士電年營收有望成長2成以上,EPS將上看7 .65元,2025年需求和產能都將有大幅提升。
中興電2月獲得99億元訂單,在手訂單超過410億元,中興電除了台 電強韌電網計畫外,世界各國都在推動電網安全和淨零碳排,對分散 電網需求強勁,挹注大量預算進行電網升級,這是未來積極搶攻的方 向。
太平洋友邦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案,該案總裝置容量:太陽能520 .32kWp、儲能2027kWh,標案金額為新台幣1.18億元。大同智能在台 灣目前持有1,465個太陽能電廠,建置規模達302MWp,儲能案場總建 置量逾122MWh,平均年發電量近4億度,並經由國內少數持有特許售 電執照的優勢,銷售予台電及簽約之民營企業,在淨零減碳的強勢綠 電需求下,與多家上市櫃公司積極洽談供電合作案,朝向長期金流貢 獻的目標前進。
在大同集團豐富資源的挹注下,大同智能對快速拓展海外EPC案場 深具信心,短期目標將鎖定友邦國家及東南亞市場(越南與印尼新首 都),持續耕耘,派遣專責人員進駐當地,結合在地潛力施工團隊及 自身專業,搶攻國際新能源大餅。
上周台灣央行拋出震撼彈,因應台電即將調漲電價,央行上修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至2.16%,為壓抑調漲電價帶來的通膨預期心理,因此,在利率連三凍後,此次決議升息半碼。央行表示,2021年以來物價漲幅較高,且今年4月電價擬議調漲,可能會全面帶動物價波動。
上周輝達(NVIDIA)的GTC大會,在執行長黃仁勳激昂的演說下,投資界紛紛又對AI後勢燃起希望,但不僅僅是AI本身可以是投資主題,環境保護仍要兼顧。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報告指出,與ChatGPT對話一次需消耗約500毫升的水,相當於一瓶寶特瓶,而ChatGPT每月有近15億用戶,用水量可想而知。
「臺灣永續期貨」屬於小型契約,交易門檻低。主要追蹤臺灣永續指數,該指數由永續表現較佳的上市櫃公司組成,涵蓋半導體、金融、傳產等公司,與加權指數相關性高,資金運用也更為靈活,方便投資人關注ESG議題後續發展。
台經院2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8.18點,月增0.06點,創23個 月新高;國內消費受春節上班天數較少影響,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 為92.72點,月減0.46點;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3.66點,月減 2.86點,下跌明顯。
國內製造業2月接單與出口表現較1月衰退,廠商對當前景氣看好的 減少20個百分點、看壞的增加,但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 示,重要的是未來半年看好的廠商過半、大增22.6個百分點,看壞的 也減少8.7個百分點,展望未來半年多轉樂觀。
他指出,石化、電機電子、運動休閒等三大產業在下半年表現可期 。近期油價上漲,對石化業的補貨、購貨的意願轉升;電機產業受惠 近期台電及國外基礎建設、電力相關設備投資有增無減,將挹注相關 設備購置,電子業一直是台灣的出口主力;運動休閒產業今年有巴黎 奧運、美洲盃、歐洲杯等賽事,將帶動運動休閒產品的銷售。
服務業除餐旅業逢春節假期需求旺盛,其餘服務業同樣受營業天數 減少,加上零售業民生商品銷售高峰已過,整體服務業對當月景氣表 現看法轉差,不過對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看法維持樂觀。
針對2月營建業表現不如預期,台經院直指碳費徵收在即、建材成 本上揚、人力缺口未解等影響,在建工程新案啟動步調放緩,令營造 業對當月景氣看法轉差。
不過台經院總監劉佩真分析,今年公建預算創17年新高,台經院預 期未來半年營建業逐步好轉,會受惠國內公共建設及製造業廠房興建 等帶動需求;此外,自用買盤也將持續拉抬營建景氣,在房市住宅需 求穩健、商用不動產交易可望增溫情況下,評估未來半年營建業景氣 以好轉看待。
蔡政府推動太陽能光電,以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台電自2022年 起,每年汰換輸配電饋線、變壓器及智慧電表等重電設備,還有建置 離岸風電升壓站統包工程等標案,每年釋單金額超過300億元,線纜 以及重電族群業績都受惠,加上美國拜登政府推動基礎建設,美國各 州電力公司也直接來台採購變壓器等重電設備。
機電業受益廠商中,士電、東元、中興電、亞力、華城、大同等機 電大廠,在手訂單從100多億至400多億元不等,產能處於滿載,訂單 能見度普遍看到2026年,亞力、中興電部分訂單能見度可看到2028至 2030年。
華電、華新、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億泰、合機等線纜廠,去 年陸續接獲台電電纜及附屬器材及安裝標案,各線纜廠目前在手訂單 金額20億∼50億元不等,未來十年陸續交貨給台電。受惠電價調漲題 材,機電四雄近期股價大漲,陸續遭臺灣證券交易所要求公布自結1 月獲利,中興電1月每股純益(EPS)為0.52元、亞力0.13元、華城0 .46元、士電0.81元。
外資及國內法人看好機電四雄營運前景,預期今年台電強韌電網計 畫訂單續增,華城、士電不單內銷看俏,變壓器外銷美國也有斬獲, 今年營收及獲利有機會續創新高,均調高目標價。
士電因市場追價買盤強勁,短短五個交易日漲32.59%,再列警示 股,25日公布自結2月稅前盈餘3.56億元、稅後純益2.86億元,EPS達 0.55元,年增37%,累積前二月EPS達1.34元。
今年2月底,台積電在日本熊本廠盛大開幕,會場星光熠熠,有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以及索尼代表、電裝代表、熊本縣知事等重量級人物出席,讓這個盛會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台積電的成功,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成功,其他國家能夠複製嗎?
台積電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無與倫比,2022年就創下了台灣7.94%的GDP,這份耀眼成績背後,卻隱藏著不少挑戰。其中,水、電、人才,這三個關鍵角色對於台積電的運作至關重要。
2021年,台灣遭遇了52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缺水對晶片製造業的衝擊不言而喻。當時,台積電每日用水量約15萬8,900噸,即使採取了節水措施,用水量依舊相當驚人。相比之下,日本九州地區的水資源豐富,這也是台積電選擇在熊本設廠的一個重要原因。
運營晶圓廠的另個關鍵元素是「電」。台灣的電能自給率雖然逐年上升,但仍然僅為2.3%。台電在2023年曾調漲電價11%,但全年累積虧損仍高達3,820億元。台積電作為用電特大型戶,年用電量超過50億度,電價漲幅也逾2成,這對其產業競爭力是一大挑戰。
日本在供電方面則保留了一定的核能發電,以確保供電穩定性。雖然福島核災後,日本提高了核能廠的安全標準,但核能發電仍然是其能源結構的重要一環。
人才方面,日本對於IT產業的培育起步較晚,工資水平也較台灣低。雖然日本現在重點栽培IT產業人才,但仍難以追趕台灣深厚的IT實力。台積電熊本廠的開幕,吸引了許多台灣科技人才移居日本,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總結來說,台積電在日本的成功,讓人看到了台灣科技產業的強大。然而,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關注到隱藏在背後的巨大成本和代價,以及對台灣本土產業和人才的影響。
高雄智慧城市展在21日正式開幕,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其中,中華電信帶來的元宇宙OMO市集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它首次亮相,讓人們得以一窺未來的購物新模式。 在這個OMO市集中,店家們可以將3D特色的產品上架,並與電商平台進行串接,讓消費者可以無縫地在線上和線下進行購物。這種結合了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創新科技,讓消費體驗更加豐富多元。中華電信預計將在2024年的高雄旅遊展上,推出全新的元宇宙多元購物模式,讓人們對未來的購物方式充滿期待。 而在另一邊,遠傳電信也展現了它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應用。遠傳自研的微電網再生能源應用,在本次智慧城市展上榮獲「2024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遠傳執行副總經理曾詩淵表示,遠傳去年底進駐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打造全新敏捷智能辦公室,全力拓展南台灣企業客戶市場,並看好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未來將與生態系廠商合作,向東南亞國家輸出智慧城市技術,擴大新南向影響力。 遠傳還利用自行開發的本地雲FET Cloud,發展出「病歷上雲」解決方案、智慧醫院、虛擬健保卡認證、電子病歷交換、5G遠距診療、5G救護車等智慧創新應用,未來都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此外,遠傳在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也展現了領先的技術。它整合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發展出「微電網」創新應用,已經打入台電微電網市場,並協助台電在望安島建置微電網,台電的智慧電表核心網亦由遠傳負責建置。未來,遠傳將將微電網相關應用擴大至校園、社區、工廠園區等更多場域,為台灣的智慧城市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時序進入今年第一季的尾巴,台股行情如日中天,熱鬧程度直逼兩萬點大關。這波上漲行情,除了市場本身活力充沛外,投信重量級ETF的進場和募集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像是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和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這兩檔ETF,就引領了市場的風潮。 在這波ETF的熱潮中,許多集團概念股也趁著季底作帳和投信主動買盤的機會,股價頻頻創新高。這些概念股中,包括聯詠(3034)、東元(1504)、光寶科(2301)等共16檔,都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些個股的殖利率普遍超過3.5%,其中更有機會被選入00940的50檔成份股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近五日來,這16檔個股的漲幅介於0.9%至27.11%之間,三大法人以及投信的買賣超金額均為正向。其中,世界、聯詠、聯電、樺漢、聯強、光寶科、智易、晶碩、大成鋼、中華等十檔個股的投信買盤,甚至強過外資和自營商的合計。這些個股的投信季底作帳、新募ETF建倉買盤、集團作帳行情「三角支撐」,共同推動了股價的穩步上揚。 從殖利率的角度來看,聯詠、聯電、世界、頎邦、聯陽、中華等六檔個股的殖利率超過4.3%,而另外六檔則在3.5%以上。而入選00939的40檔成份股中,世界、聯詠、欣興、聯電、頎邦、鴻海、樺漢、聯強等八檔也都在其內。而帶著1,752億元進入密集建倉期的00940,目前只公布了前十大持股中包含聯電,剩下的40檔成份股中,還有潛在的機會是上述的16檔個股。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每季的季底都會有集團作帳、投信作帳行情,這些都會讓財報積效更加吸睛。這種拉抬效應在半年報、年報公布的時間點尤其顯著。而今年第一季,由於新ETF的募集熱潮,行情提前發酵,讓市場格外活絡。 當前,市場上有九檔ETF選入東元為成份股,這些ETF主要關注高股息、綠能電動車、ESG等主題。東元因為2024年股利配發率達8成,積極爭取國內離岸風電、台電強韌電網等訂單,目前未執行的在手訂單超過250億元。搭上4月電費將調漲的話題,股價連續四漲,投信也先鋒囤積,近15個交易日內累計買進39,525張。這一切,都讓台灣電力的市場前景看起來十分可期。
台灣電力供應迎來新挑戰,隨著AI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力備存問題成為關鍵焦點。近期,台積電新廠在嘉義的設立,更是引發了全台對於水資源和電力供應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電價調漲成為必然趨勢,而受惠族群則是笑臉迎人。特別是22日電價審議委員會召開會議,決策前夕,市場資金熱度節節上升,華城、中興電等公司股價創下新高,泛綠能股和水資源概念股也掀起一波補漲潮。 四月起,電價調漲已經成為定局,民生和工業用電戶將面對可觀的電價漲幅。這一政策推升了重電和綠能相關類股的人氣,股價在利多消息正式發布前再創一波升勢。士電以266.5元的價格拉起涨停板,接近34年來的高點,大山、大同、亞力等公司股價也異常上漲,華城收盤價突破700元,創下收盤新高,中興電則以186元創下新天價。 台電為了維持供電穩定,制定了10年共5,645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其中「重電五虎」包括中興電、華城、士電、亞力、大同成為大贏家。自三月以來,這些公司受電價調漲的影響,股價發生了顯著上漲。士電和華城本月來的漲幅分別達到42.51%和30.11%,亞力則上漲了13.5%,均超過了大盤的6.5%。士電和亞力今年來的股價更是「月月改寫新天價」。 然而,隨著短線利多即將實現,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均預測,重電族群將會因為電價調漲的預期而進行一波急漲,但短線可能會出現獲利賣壓。不過,這些公司仍屬於政策主導產業,並且長期獲取美國訂單,因此看好相關概念股在第二季仍將是傳產族群的焦點。 520行情倒數兩個月,泛綠能題材股也開始展開補漲行情。太陽能模組廠元晶股價一舉收復除年線外的所有均線,風電族群則由上緯投控帶頭,跳空漲停收復月線,台達電、世紀鋼等公司也漲逾半根停板。 此外,台積電兩座CoWoS先進封裝廠在嘉義科學園區的設立,讓人們對於雲嘉地區的「搶水大戰」感到擔憂。考慮到未來AI發展對於水資源的大量需求,市場對於水資源概念股的短期表現寄予厚望。山林水在21日出量大漲7.05%,國統、鉅邁則分別創下盤中最高價79.6元、77.1元的新高。
華南永昌證券3月21日盛大舉辦第一季產業暨企業論壇,吸引了上百位國內外機構投資人前來,共同探討產業趨勢及企業動態。會議聚焦於AI、綠電、奧運、生技等潛力產業,並深入探討了AI、伺服器、宏碁、技嘉等領先企業的最新發展。綠電、奧運、生技產業的亞德客-KY、勝一、上緯投控、南僑、浩宇生醫等公司也與投資人進行了交流。
本次論壇的專題主題涵蓋了投資法人關注的各種議題,從總體經濟、AI、新能源到房市,各個領域的現狀與未來展望都得到了詳細的探討。在股市創下新高後,地緣政治對油價及景氣的影響、房市未來走向、AI如何引領市場風潮、新能源的投資方向等問題,都成了論壇的焦點。 儘管市場對美國降息時間點的預測不斷變化,但大多數人認為本次升息循環將進入尾聲。美債殖利率的向下修正對科技股的訂價及產業與金融市場資金的挹注都帶來了正面影響。 展望第二季,AI應用的爆發、高階晶片的需求增長、半導體高階製程競爭及NVIDIA後續營收獲利的預期,都將帶動半導體周邊次產業的發展,如設備、散熱、伺服器等,這些將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 此外,由於巴勒斯坦衝突導致紅海危機,航運類股的報價受到影響。但台電堅強的電網計畫對重電產業的支撐作用不減,而520政策行情則讓綠電及生技類股得到一定的支撐。第二季也將迎來股東會及除權息旺季,高殖利率類股可能成為資金追逐的新目標。 華南永昌證券秉持著服務機構投資人的宗旨,除了提供最新的訪談重點整理、個股投資報告及盤中即時分析報告外,還會每週推出精采的投資週刊及精選投資組合、產業速報。每月還會舉辦重要產業專題講座及企業拜訪,每季則會有重磅企業論壇日。 華南永昌證券表示,他們希望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總體政經環境中,為投資人提供更豐富、更及時的市場資訊,幫助他們做出更精確的投資判斷。本次企業論壇的議題深度和對產業的多元解析,相信將助投資人掌握市場動向和先機。台灣機械工業公會於昨日(21日)進行全面理監事選舉,結果正如預期,大立機器總經理莊大立成功當選為新一任理事長。莊大立在就職後強調,目前並未看到經濟景氣好轉的跡象,他計畫觀察27日登場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的接單情況,並預期新能源車產業將對機械產業的景氣有所帶動,整體經濟情況最快將在下半年開始轉好。 此次選舉中,除了莊大立當選理事長外,佰龍董事長王堅倉、榮富工業總經理林奕杰、鼎坤塑膠機械董事長魏坤池三人也被選為副理事長。原副理事長百塑董事長胡永進轉任監事會召集人,原理事長魏燦文則榮譽理事長,柯拔希則被任命為榮譽理事長。 在這屆的理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新面孔,像是春日總經理賈武健、永詮總經理林建佑、迪斯油壓總經理黃朝源、連結機械副總經理王振吉、台中精機協理黃怡穎、富強鑫集團執行長王俊賢、六星機械執行長黃呈豐等,他們都將為公會帶來新的活力。其中,柯拔希的獨子柯上方以及榮譽理事長黃博治的次子黃立瀚,都從監事轉任為理事,而遠東機械總經理莊宇龍則連任理事。 工具機公會的理事長陳伯佳、副理事長戴雲錦,也分別當選為機械公會的理事與監事。為了讓更多重量級企業參與機械公會,機械公會特別安排台塑重工組長劉復盛以及鴻海C事業群EV動力系統產品處處長廖永盛擔任理事,以幫助機械業進入電動車設備供應鏈體系。 莊大立表示,他接任理事長的首要任務是深入了解工具機以外的各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特性以及競爭力,並將會員廠商的需求與問題列為考評指標。此外,莊大立也強調公會要年輕化,鼓勵50歲以下的年輕人出任各專委員會副會長。 對於未來的景氣,莊大立持保守態度,認為目前還沒有數據顯示經濟將有好轉的跡象,最快也要等到下半年。另外,政府即將調漲電價,莊大立與前理事長魏燦文都認為電價調漲是必要的,魏燦文更指出,雖然調漲電價會對產業造成衝擊,但為了避免台電持續虧損,最終還是全民得負擔,因此產業應該積極開發節能減碳設備並提出相關對策。
機械公會全面改選理監事,除莊大立任理事長,佰龍董事長王堅倉 、榮富工業總經理林奕杰、鼎坤塑膠機械董事長魏坤池三人接副理事 長,原副理事長百塑董事長胡永進轉任監事會召集人,原理事長魏燦 文任名譽理事長、柯拔希任榮譽理事長。
這屆理事有許多新面孔,包括春日總經理賈武健、永詮總經理林建 佑、迪斯油壓總經理黃朝源、連結機械副總經理王振吉、台中精機協 理黃怡穎、富強鑫集團執行長王俊賢、六星機械執行長黃呈豐等二、 三代,柯拔希獨子柯上方,榮譽理事長黃博治次子黃立瀚兩人從監事 轉任理事,遠東機械總經理莊宇龍連任理事。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副理事長戴雲錦,也分別當選機械公會 理事、監事。機械公會為增加重量級企業參與機械公會,安排台塑重 工組長劉復盛任理事,安排鴻海C事業群EV動力系統產品處處長廖永 盛擔綱理事,以協助機械業打入電動車設備供應鏈體系。
莊大立表示,他接任理事長第一要務是熟悉工具機以外各產業在國 際地位、特性及競爭力,公會會務人員對於會員廠商有無幫助及解決 問題,也會列為考評指標。公會要年輕化,依產業特性,鼓勵各專委 會副會長由50歲以下的人出任。
莊大立指出,政府持續關心智慧機械產業,機械公會設智慧機械產 學研委員會,現以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停止運作,他思考機械公會可以 在智慧機械領域,有番作為。
對於景氣,莊大立看法較保守,直言目前沒有數據顯示景氣有好轉 的跡象,最快要等下半年才有機會。此外,政府即將調漲電價,魏燦 文與莊大立這兩位前後任理事長都認為「電價非漲不可」,魏燦文指 出,電價若上漲雖難免衝擊產業,但總不能讓台電一直虧損,因為虧 到最後還是由全民負擔,產業要積極開發節能減碳設備及提出其他對 策。
熊本廠登上了全球各大新聞媒體,也引起不少討論-台積電的成功 ,其他國家可以複製嗎?
■晶圓廠運作,水電與人才不可或缺
台積電2022年就貢獻了台灣7.94%的GDP,在光彩背後,其實也隱 藏了不少挑戰,即成就台積電不可或缺的三個關鍵角色-水、電、人 才。
2021年恰逢台灣52年來降雨最少的一年,筆者曾撰寫〈水資源效應 排擠下的護國神山迷思〉,指出缺水對密集用水的晶片製造業來說, 無疑是一記沉痛的打擊。
根據當時自來水公司的資料,用水大戶前三名分別為:台積電、中 鋼、中油,而台積電每日用水量約15萬8,900噸,是三大科學園區用 水量的三分之一。即使台積電祭出許多節水措施,用量依然相當可觀 。
■九州供水較台灣有優勢
那麼日本的供水狀況如何呢?九州地區近幾年與水相關的新聞,多 是暴雨與水患,水庫滿到警戒線,在水資源供給上,相較於台灣,日 本的確較有優勢。
除了水,運營台積電的另一重要元素是「電」。根據中華民國201 8年能源統計手冊,能源自給率約1.94%,2022年雖已經上升到2.3% ,但「電」在台灣還是珍貴資源。依據2023年國際能源總署(IEA) 統計,台灣工業電價格每度3.38元,韓國每度4.46元,台灣工業用電 價格全球第三低,低價更增競爭力。
台電在2023年曾調漲電價11%,但全年累積虧損仍高達3,820億元 。近期,不僅民生用電將調漲,工業用電也跟進,台積電這個用電特 大戶,年用電量超過50億度,電價漲幅也逾2成。
不少產業界人士指出,不樂見電費漲價,更重要的考量應是漲價是 否影響產業競爭力。尤其核一、核二已經除役,核三是否延役仍未知 ,台積電固然是吃電巨獸,但也為台灣貢獻了護國神山級的產值,然 而外資持有率逾74%的台積電,使用者付費實為合理。
■日本保留核電,為供電穩定留後路
那麼日本的供電狀況如何?根據《日經中文網》的數據,2020年日 本的能源自給率為11%。福島核災後,日本更提高了核電廠的安全基 準,目前只有十幾座核能廠重啟運轉,2023年仍傳出缺電消息,往後 需重啟與延役核能廠。
與台灣同是獨立電網的日本,一樣面臨用電增加與火力發電退場, 其實並沒有太多選擇。以核能發電,還是為自己留了後路。
最後是人才,前日相森喜朗(2000年4月5日-2001年4月26日擔任首 相)在敘述IT產業時,不是唸出字母IT,竟是英文單字的「it」,可 見日本對培育IT人才後知後覺。
■台積熊本廠吸走不少台灣科技人才
產業結構往往緊連國家政策,日本不重視IT,也顯示在工資上。日 本人力公司Human Resocia日前公布2023年全球IT技術人員平均年收 入排名,其IT人員平均年收入僅36,061美元(約114.1萬元新台幣) ,全球排第26。即使日本現在重點栽培IT產業人才,仍難追趕台灣深 厚的IT實力。
當台灣數位部才祭出數位金卡網羅國外數位經濟人才來台發展,台 積電卻因熊本廠開幕,讓台積電在台員工攜家帶眷的移居日本,共7 50人。把自己國家的人才往外推,實在有違治國邏輯。
當然,台積電赴境外發展,核心原因與日趨緊張的國際政治脫不了 關係。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組合的台積電,也許會成為其他國家的護國 神山,但如何在過渡期中順利運轉,是個考驗。然而無論怎麼看,隱 藏其後的巨大成本,及其該付出的代價,都跟台灣沒有直接的關係了 。
電價調幅在行政院確定撥補台電1,000億元下,同時對台水也有降 低漏水率重大投資的80億元撥補費下,電價平均漲幅11%,控制在前 一次的漲幅之內,整體而言,住商約1,326萬戶調漲5%,月用700度 以下住宅用戶,每月增21元。
平均電價11%比外界預期略低。官員表示,希望「不超過」上次電 價漲幅,抑制通膨不要擴大,因此民生部分的住宅、小商家用電,均 採取三段式調幅,「小用戶調少、大用戶調多」為原則。
陳揆在行政院會指出,電價調整有審議機制,政府會做最細緻調整 ,優先考量民生平穩,會持續努力,透過各種政策和措施維持物價穩 定。然除了減免關鍵原物料稅負外,政府的配套工具並不多,尤其因 電價漲已導致交通運輸票價呈現全面上調,經濟部長王美花主張的對 策為:請台鐵、高鐵、捷運等受影響的公司,申請節電補助。
在降低電價調整的衝擊上,經濟部最關注的是,一旦電價漲導致民 生物價及房屋租金,都可能被轉嫁,民眾間接的衝擊將大於直接的電 費支付,因此,透過產業用戶不同調幅的三級分級調的方式,包括用 電成長、用電衰退未逾10%、用電衰退逾10%的產業,全依去年10月 的費率為基準,再加上各自的調整幅度,將衝擊降到最低。
官員指出,衰退逾10%的產業,主要是受景氣不佳影響者,去年1 0月調整電價時,給予了凍漲優惠,4月雖然仍要同步調整電價,但先 前凍漲的部分,不需先補漲回來,將直接用現有費率調漲。
實際上,政府減徵關鍵原物料稅負措施於3月底屆期,這次延長1季 至6月底已是第11度延長。其中進口黃豆、玉米及小麥免徵營業稅; 小麥關稅全免;奶油、烘焙用奶粉、冷凍牛肉進口關稅稅率減半;水 泥(卜特蘭一型)貨物稅減半。財政部估算,每延長1季將讓國庫稅 收減少逾96億元。
陳揆重申,用電大戶調漲比較高,對一般民生則比較低;產業部分 ,經營狀況良好者調整幅度比較高,對還沒有復甦產業則給比較低電 價,對弱勢族群也有相關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