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美實業(公)公司新聞
金融圈人士指出,疫情加上中美貿易戰對大陸經濟構成不小衝擊,國銀去年在大陸倒帳事件頻傳,影響所及,國銀大陸分行授信幾乎趨於緊縮,但也同時面臨人民幣存款去化的問題,如今碰到奇美這種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旗下大陸子公司的聯貸案,銀行自然趨之若鶩,才有上述驚人的超額認購潮。
據了解,該案的利率約在3∼4%之間,至於擔保性,兆豐銀指出,這宗聯貸案,母公司奇美亦有直接出面作保。除了兆豐銀出任管理銀行,其他的共同主辦行還包括了台銀、中信銀,參貸銀行計有華銀、大陸交銀、一銀、合庫、日商瑞穗銀、三菱日聯、以及土銀、彰銀、玉山、台企銀、澳盛銀行、新加坡的華僑永亨銀行,可見不僅台資銀行盛情捧場,在外資銀行間也非常熱門。
對借款用途,兆豐銀說明,本次聯貸資金將支應漳州奇美ABS項目二期及PS項目建廠資金所需,借款年期為五年,參貸總金額達人民幣42億元,超額認貸比例達233%,最後仍以原籌組金額18億人民幣結案,可見對奇美漳州生產布局及營運前景的看好。
奇美實業是全球知名的高性能材料公司,為繼續擴充ABS、PS及PC樹脂產能,於2018年選擇於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成立漳州奇美,規劃分三期陸續興建年產能最高至60萬噸ABS廠、35萬噸PS廠及18萬噸PC廠;依目前工程進度,第一期45萬噸ABS可望於今年7月如期投產;第二期35萬噸PS計畫,預計2022年第四季投產。
奇美實業積極推動環境永續,在仁德廠區打造了台灣石化業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再生水系統「EDR水資源中心」。這套系統不僅能夠每日產出3,000噸再生水,相當於1.5萬人每天的用水量,還能夠導入製程再利用,有效降低因氣候變遷帶來的水資源短缺風險,確保廠區生產運轉不受影響。自2016年起,奇美與工研院合作,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投入高抗垢性的倒極式電透析系統(EDR)技術,將廠區內的廢水進行再生利用。這項計畫於2017年啟動,並與工研院及中鼎工程團隊共同打造。去年,這個系統已經完成主體建築與系統最佳化調校,現在已經全面穩定運作。奇美不僅如此,還積極採取環保節水措施,並響應政府使用再生水的政策。未來,奇美還將持續評估和推動更多再生水使用計畫,目標是讓80%的工廠用水來自再生水系統,並開發更節水的製程,提升廠區雨水貯留利用率,進一步精進水資源管理效率,以有效應對缺水危機,並實現「Clean & Green」的綠色願景,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奇美實業積極落實循環經濟,從2016年起與工研院合作,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以「高抗垢性」的倒極式電透析系統(Electrodialysis Reversal, EDR)將廠區內排放廢水進行再生,即使操作成本遠高於自來水價,仍於2017年啟動計畫與工研院及中鼎工程團隊合作打造全台石化業第一個EDR工業廢水再生系統。
「奇美EDR水資源中心」去年完成主體建築與系統最佳化調校,目前已全面穩定運作,將工廠原排放廢水以SMF(沉浸式薄膜過濾)、EDR(倒極式電透析)、RO(逆滲透)等3道回收工序,處理後產出3,000噸再生水導入製程使用,成為全台最大規模EDR工業廢水再生系統。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南台灣降雨不足,水情嚴峻,衝擊民生及工業用水。面對水資源挑戰,奇美平日即採取環保節水措施並響應政府推動使用再生水的政策,除目前EDR工業廢水再生系統外,將持續評估、推動其他再生水使用計畫,朝80%的工廠用水由再生水系統供應,大幅減少自來水用量,並將開發更節水的製程,提升廠區雨水貯留利用率,精進水資源管理效率,以更有效因應缺水危機,也實踐奇美「Clean & Green」綠色願景,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因應56年來大旱,台積除啟動水車載水,赴建案工地載水,如今還找上其他企業調度自來水;且除了經濟部,現在就連台南市政府、科技部都跳下來幫忙,從中央到地方跨部會動起來,群策群力替「護國神山」找水。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日邀請內政部部長徐國勇及營建署長吳欣修就公共汙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等計畫進行報告並備詢,包括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水利署長賴建信也列席備詢。如何運用再生水,以及最新水情因應方案,成會中立委們質詢焦點。
因應艱困水情,曾文生答詢時表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已規劃各項配套,就算遲未有雨,基本上到7月底為止的分區供水方案都是「供五停二」,目前沒討論「供四停三」或其他方案。
此外,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昨日於質詢時指出,目前雖然有再生水,但是科學園區有科技廠商反映製程用水要求很高,寧可換水使用,政府應該跨部會去協調,盤點不同廠商對於水質要求不同,能否透過換水降低用水成本,又能滿足不同需求。
對此,吳欣修答詢表示,目前有一個模式是透過「替代履行」方式,讓不同用水方可交換用水;讓距離再生水廠較近的廠商,假設對水質要求沒那麼高,可以使用再生水,然後把自己的自來水換給較遠,但對水質需求較高的廠商,由使用自來水的廠商來負擔再生水差價。
不過,吳欣修強調,換水還需進行跨部會協調,包括跟科技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都要協調。
營建署官員說明,台南仁德再生水廠就有相關換水規劃,奇美實業的自來水替換給南科園區的台積電,奇美實業就使用再生水做為部分水源,而奇美實業、台積電南科廠預計5月初就會簽訂契約,但這並不是廠商對廠商的契約。
這項模式會有二份契約,第一份為奇美跟台南市政府簽訂用水契約,第二份則是台南市政府與台積電、南科簽訂水源供應交換契約。
據了解,「替代履行」是內政部針對現在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使用再生水辦法就有的機制,一般情形是三方簽訂用水契約,用水端園區主管機關、用水廠商以及地方政府,但營建署官員指出,這次如果要換水,又會再多一個近端的換水廠商,變成四方,協商過程確實更加複雜。
總經理趙令瑜表示,綠能園區是奇美綠色工法、循環經濟、兼顧生 態等理念的綜合實踐。
南科生醫產業聚落逐漸成形,吸引多家特色醫材業者進駐。其中,嘉鋼集團轉投資的中佑精材在南科高雄園區斥資2億元,設置了3D列印粉末新廠,已落成並投入生產。這家新廠專注於3D列印客製化假牙製造,領域內的新創公司也紛紛申請進駐南科,顯見台灣生醫產業的蓬勃發展。 高雄近年來在廠商轉型升級的推動下,從傳統的模具和金屬加工重鎮,成功轉型為牙科和骨科材料廠商聚集的創新聚落。3D列印技術作為智慧製造的重要創新關鍵,不僅帶來醫材、航太、汽車、設計領域的革新性突破,也成為了台灣生醫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南科園區內,已有鑫科、廷鑫、東台、廣泰、可成、長陽、巧醫、全球安聯、聯合骨科、臺灣創新生醫等近20家3D列印材料、設備、醫材廠商進駐,形成了強大的集客力。這些廠商的加入,對南科3D列印產業聚落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工研院產經國際所的調查,台灣廠商積極布局3D列印市場,在材料方面有長興、國精、長春;奇美實業、國喬石化、新纖、集盛;嘉鋼、中鋼集團等企業積極投入。零組件廠商如台達電、東元、映泰,滾珠螺桿廠如上銀、直得,光機模組如揚明光學,以及設備製造與代理服務領域的東台、三緯、研能、震旦行等,都已開始採用3D列印技術應用於產品開發。漢翔、聯合骨科、寶楠生技、寶成、法藍瓷、納智捷等企業也均已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其產品中。
台灣生醫廊帶逐漸成型,高雄近年在廠商轉型升級下,從原本模具和金屬加工重鎮,轉型為牙科和骨科材料廠商聚集的創新聚落。3D列印不僅是智慧製造重要創新關鍵,也為醫材、航太、汽車、設計領域帶來革新性突破。
南科園區內有鑫科、廷鑫、東台、廣泰、可成、長陽、巧醫、全球安聯、聯合骨科、臺灣創新生醫等3D列印材料、設備、醫材廠近20家廠商,有助南科3D列印產業聚落發揮強大集客力。
工研院產經國際所調查,台廠積極布局3D列印市場,材料方面有長興、國精、長春;奇美實業、國喬石化、新纖、集盛;嘉鋼、中鋼集團等。零組件廠商馬達有台達電、東元、映泰。滾珠螺桿廠是上銀、直得。光機模組有揚明光學。設備製造與代理服務領域有東台、三緯、研能、震旦行等。已採用3D列印應用於產品包括漢翔、聯合骨科、寶楠生技、寶成、法藍瓷、納智捷等。
嚴瑞雄1983年進入東台精機工作,參與公司經營及技術發展,當年營業額才新台幣2億元,1994年升任總經理時營業額5億元,到2007年營收規模來到60億∼65億元。這段時間,東台也從生產客製專用機轉型至標準機。
2003年,東台強化多角化佈局,先後轉投資榮田精機及譁泰精機,兩公司持股均為52%;另亞太菁英持股近100%。2015年先後併購法國PSA集團旗下PCI-SCEMM、奧地利ANGER兩工具機廠。2018年東台集團營收116.25億元,成為台灣首家年營收破百億的上市櫃工具機廠。
早年東台也基於政府鼓勵發展面板產業,申請科專經費補助,投資設立東捷科技,之後奇美實業、奇美電子參股投資東捷科技,隨著奇美電與群創換股,奇美集團也退出東捷科技,由嚴家承接部分股份,目前東台對東捷持股4%。
嚴瑞雄指出,創業第一代很厲害,什麼部門都懂,第一代交班給第二代還有10∼20年可以磨,第三代沒有時間從基礎做起。現在他除了擔任東台董事長兼總經理,還擔任東捷科技、亞太菁英、大陸蘇州東昱精機、富臨科技及永鑫光電等公司董事長,他強調,公司有不同部門,每個部門代表不同功能,接班不是找個全能的人當董事長,董事長無法兼顧的地方,就要靠不同功能的專業經理人彌補不足。
嚴瑞雄指出,不管是二、三或四代,不可能找到想法都相同的人接班,他認為,東台集團是功能性接班,未來要分拆組織,從小規模組織找領導者,帶給組織新東西,不足的部分就由副手替補。
東台因應日後接班布局,組織功能也做調整,2020年起將原有的營業、研發、生產及應用技術四大功能的部門合併,正式成立工具機事業處,原電子設備本部更名為電子設備事業處,讓組織功能與分工更為明確。
中信銀表示,中國信託銀行與奇美實業合作執行橫跨歐、亞兩端業務,信用狀交易是由奇美實業出貨至波蘭的進口商,中信銀行擔任押匯行,荷商安智銀行(ING)擔任開狀行。
中信銀指出,若是傳統國際貿易流程,為滿足貨運、融資多種需求,往往高度仰賴紙本文件傳遞及核實,每一筆交易都需要貿易參與方花費大量人力及時間確認信用狀內容、比對資料一致性,至少耗時5天,若過程出錯還得延長作業時間。但區塊鏈信用狀平台發揮區塊鏈點對點傳輸即時、不易竄改、透明溯源的特色,將信用狀文件傳遞流程減少到一天內完成,總計省下4天的作業時間,大幅提升國際貿易效率。
奇美實業表示,該公司持續關注新科技與新技術對營運模式可能的衝擊與改變,2018年5月即與中國信託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傳遞貿易文件,此次更結合國外客戶與中國信託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信用狀,體認到新科技在交易效率與安全的轉變。奇美實業有「創新求變」的經營文化,深刻了解數位轉型是面對未來競爭不可或缺的再造工程,將以積極參與的態度與資源投入,持續探索區塊鏈與其他金融技術的實踐,期盼能為公司數位轉型累積更豐富多元的知識與架構。
區塊鏈信用狀平台由中信銀行、匯豐銀行、荷商安智銀行、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國民西敏寺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泰國盤谷銀行共同建置,使用金融區塊鏈聯盟R3的Corda技術,是目前全球唯一橫跨歐、亞兩洲,整合多個數位文件解決方案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
國際大型企業如美國糧食商嘉吉公司(Cargill)、印度跨產業集團信實工業(Reliance)、澳洲礦業公司力拓集團(RioTinto)、中國深圳兆馳電子等皆已利用該平台試行交易,貿易遍及13個國家,此次中信銀行攜手奇美實業完成國內首例區塊鏈信用狀交易,不僅是台灣企業首次參與,也是該平台首筆橫跨歐、亞的長途貿易,在企業貿易融資的數位轉型上別具意義。
奇美實業表示,處分群創持股主要是調整持股比例、充實營運資金 、配合營運規劃。
根據公告,奇美實業從6月5日開始於集中市場處分群創持股,至6 月11日共處分84466張,每股處分價格7.28元、處分金額6.15億元, 處分損失13.95億元。從6月12日至6月20日,共處分群創43272張,每 股處分價格7.32元、處分金額3.17億元,損失7.12億元。
11日又公告處份群創約68539轉張股票,每股處分價格為7.33元, 交易總金額約5.03億元,處分損失約11.28億元。6月以來總計在集中 市場拋售近19.6萬張群創股票,處份金額共14.35億元,處份損失則 高達32.35億元。
群創、奇美電在2009年宣佈合併,當時奇美集團仍是群創最大股東 ,奇美實業持股達13.57%,再加上集團內聯奇開發持股3.57%,合 計持股約17.14%。不過奇美實業在2012年退出群創經營後,2013年 大幅減持群創持股,之後持股比大致維持在5.74%。
根據公告,奇美實業手上群創持股還剩下約30.93萬張,持有金額 約73.53億元,持股比例約3.11%。
面板產業今年難逃虧損,群創股價一路破底,近期更是來到歷史低 點。11日群創小漲1.09%,收盤價7.41元。群創股價破底,奇美實業 此時不惜虧損仍大賣股票,受到市場關注。
根據群創年報,奇美實業為僅次於鴻海集團的單一大股東,鴻海集 團對群創持股則分散在郭台銘個人1.96%、鴻揚創投1.77%、鴻海1 .49%、鴻準1.28%、華準投資1.22%,總計7.72%。
奇美實業攜手在地企業,共築大臺南安全防線
為了提升臺南市在災害發生時的應急能力,全球ABS樹脂領軍企業奇美實業,與在地知名企業聯華電子公司、臺南航空站,以及臺南市消防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這項合作將讓臺南市在面對災害時,能夠迅速動員更多消防資源,共同守護市民的生命財產。
臺南市政府秘書長方進呈強調,臺南市地大物博,擁有眾多工業區和商業區,一旦發生災害,市府的救災能力有限。因此,整合在地救災資源,與民間企業共同合作,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奇美實業副總經理李建興表示,奇美實業始終秉持著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救災工作中。他提到,奇美實業不僅購置先進消防車輛,還成立了專屬的消防隊——奇美鳳凰小隊,以確保在最危急的時刻能夠迅速應對。李建興也表示,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強調「工安、環保,預算無上限」,未來奇美實業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自主消防應變能力。
這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象徵著臺南市在地企業與政府共同為市民的安全努力。未來,臺南市消防局將積極整合更多消防系統產業,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動員,將損失降到最低,讓大臺南的市民能夠安心生活。
臺南市政府秘書長方進呈表示,臺南市幅員廣闊,有37區、20多個工業區、近萬家工廠商業區,萬一災害發生,救災全靠市府能量有所不足,必須整合在地救災資源,盤點造冊,由於奇美實業、聯電、臺南航空站等在地民間公民營企業擁有消防隊,建置完善消防設備,願與政府共享,因此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希望市消防局能整合更多消防系統產業,一旦災害發生時可以快速動員,將災害降至最低,守護大臺南的安全,為市府「安全大臺南」的施政目標奉獻更多力量。
奇美實業副總經理李建興表示,奇美實業積極推動在地救災資源的整合與分享,為守護大臺南的安全善盡企業社會公民責任。他說,「消防應變」是「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奇美實業相當重視自主消防應變量能,除購置先進消防車輛,更成立自己的消防隊--奇美鳳凰小隊,讓這道防線更加穩固。李建興指出,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常說「工安、環保,預算無上限」,未來公司更將持續精進人員訓練與設備升級,以打造堅實可靠的自主消防量能。(陳慧明)
榮化成為台灣第一家私有化下市的石化業者,但你知道嗎?在這個領域中,還有不少實力派的公司選擇不上市,比如我們的長春集團和奇美實業。這些公司不僅營運表現亮眼,甚至有些還能與上市的同業一較高下。 上市對於石化公司來說,確實是一個方便籌資的途徑,可以幫助企業擴大規模,提升能見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但這個市場每日股價波動不定,投資人對於短線績效的關注,往往不適合企業長遠的策略規畫。因此,近年來,國內外愈來愈多的上市櫃公司選擇轉向私有化。 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堅持「不上市」的石化廠。長春石化集團總裁林書鴻曾經說過,公司成立70年來從未虧過錢。既然不缺錢,長春集團就堅持以不上市、不借錢的原則,低調地努力。長春集團旗下的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等「長春三寶」,去年合計營收達到了3,176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的大關,規模僅次於台塑集團。去年上半年,這三家公司的每股獲利分別為10.56元、13.05元、10.56元,半年內的稅後純益更是達到了165.16億元。 而另一家石化業的「南霸天」——奇美實業,去年營收也達到了1,645億元,但它並沒有上市。奇美實業的創辦人許文龍有著一個夢想,那就是打造一個幸福的企業。他認為,企業不應該只是為了賺錢而存在。由於與資本市場的邏輯不太一樣,奇美實業寧願穩穩地賺錢,也不願意上市。
公司上市方便籌資,有利營運規模擴大,並提高能見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但資本市場每日股價波動,投資人重視短線績效,不利企業長遠的策略規畫,這幾年國內外有愈來愈多上市櫃公司轉向私有化。
國內有不少石化廠堅持「不上市」。長春石化集團總裁林書鴻曾說,公司成立70年來沒虧過錢。既然不缺錢,長春就堅持以不上市、不借錢為原則,低調打拚。
長春集團旗下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等「長春三寶」,去年合計營收3,176億元,首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規模僅次於台塑集團。三家公司去年上半年每股獲利分別為10.56元、13.05元、10.56元,半年全部賺進一個股本,合計稅後純益達165.16億元。
另外石化業「南霸天」奇美實業去年營收1,645億元,也沒有上市,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希望打造幸福企業,他認為,企業不應只以賺錢為目的。由於與資本市場的邏輯背道而馳,因此奇美實業寧可穩穩賺也不上市。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昨日舉行記者會,發起「把愛送出去」公益活動,並得到裕隆集團、奇美食品、中油和新東陽食品等企業的熱烈響應。張淑芬表示,感謝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捐出五輛Luxgen V7,用於改善台東偏鄉獨居老人的就醫交通,並呼籲政府更多關懷社會弱勢。此外,張淑芬也分享了她在偏遠地區的公益行動,如推廣孝道、偏鄉醫療、惜食、花蓮賑災和偏鄉教育等。其中,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支持惜食活動,將不漂亮卻安全的包子送給學校,並設立冷凍櫃儲存。新東陽總經理麥升陽也表達了加入公益平台的決心,未來將提供老人或小學生適合的食品,並邀請物流業界一同參與。在另一則新聞中,台積電與三星在極紫外光微影技術的競賽中,推動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去年營收和獲利創下新高,並對今年營運表現持樂觀態度。
張淑芬指出,感謝已故的前裕隆董事長嚴凱泰捐出五輛多用途車輛Luxgen V7,提供改善台東偏鄉獨居老人的就醫交通。她也要台積電基金會人員建立一套管理車輛的出勤作業系統。
張淑芬全心投入公益慈善活動,包括孝道推廣、偏鄉醫療、惜食推廣、花蓮賑災、偏鄉教育。張淑芬多次往返台東偏遠地區小學,發現很多小學生沒有早餐,起念發動基金會買超商或超市即將快期食品送給小學生。
張淑芬認為,食物不應該浪費,獲得奇美食品力挺。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將產線做出不漂亮卻安全無虞的包子,送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找到的學校或地點,因是冷凍食品,基金會協助設立儲存食物的冷凍櫃。
新東陽總經理麥升陽表示,新東陽加入愛互聯公益平台,未來可能針對獨居老人或學童,提供老人或小學生吃的肉鬆或其他食品,並邀物流同業加入,把愛傳出去。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三星在先進製程競賽延伸至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推升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 (ASML) 去年營收和獲利都創新高。在雙強戰火持續投入EUV昂貴設備下,ASML仍看好今年營運表現。
ASML公布去年第4季營收達31億歐元,稅後純益7.88億歐元,毛利率44.3%,公司稱高於預期,但低於法人預期。
此外,法國興業銀行台北分行業已取得新台幣16億元綠色債券資格認可,預計於10月底前發行綠色債券,整體綠色債券發行餘額將達新台幣510億元。
綠色債券在國際市場上通用的標準為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所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GBP),國際間設有綠色債券專板的證券交易所都是以GBP作為綠色債券認定標準,包括倫敦交易所、義大利交易、奧斯陸交易所、斯德哥爾摩交易所、約翰尼斯堡交易所、墨西哥交易所、盧森堡交易所,以及日本交易所等。
在我國,櫃買中心對於綠色投資計畫類別,主要也是參採GBP的綠色用途分類,銜接國際市場最廣泛採用的綠色債券原則。
另外,為滿足外國機構投資國內離岸風電廠建置的投融資需求,櫃買中心將持續推動外國銀行在台分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並積極推動建立外國發行人發行新台幣專業板綠色債券制度,屆時我國綠色債券在國內外銀行、國內大型企業及外銀在台分行等多方動能推動下,國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可望持續成長。
今年來已發行10檔綠色債,包括台灣中小企銀1檔、遠東新世紀1檔、台北富邦銀行1檔、韓國輸出入銀行1檔、華南銀行1檔、玉山銀行1檔、台電公司1檔、長榮海運1檔、台新銀行1檔,以及奇美實業1檔。投資計畫類別則有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其他氣候變遷調適或經櫃買中心認可者、溫室氣體減量等。
目前國際綠色債券市場上,較具領導地位的標準為前述的綠色債券原則(GBP)以及氣候債券標準(CBS)。GBP屬過程導向,針對募集資金用途、計畫評估與遴選流程、募集資金管理以及報告等四個原則提供指引,為目前大多數綠色債券發行者、指數乃至國家標準所依循,部分會再個別衍生出本身對於適用專案項目或資金用途的定義或應用;透過櫃檯買賣中心106年所發布的「綠色債券作業要點」,即可清楚看到依循GBP四個原則的脈絡。
備受關注的CBS,除對綠色投資計畫項目篩選、資金管理流程與報告進行要求,也強調欲通過其驗證的綠色債券須由合格的第三方完成確信。
在適用之專案項目上,CBS要求須符合其現有的分類與要求,然其中多數項目尚未完整規範而無法全面適用。以「汽電共生」及「資源再生爐」為例,所屬類別都能在分類上看到,惟相關細節則仍待規劃與開發。
綠色投資計畫項目的定義會因行業或地區有所異同,過於追求符合特定標準或認定過於寬鬆,可能不利市場發展。
櫃買中心表示,我國綠色債券制度,主要參採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所發布之綠色債券原則(GBP)訂定,並呼應我國政府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與能源政策發展方向。
現行國際市場上最受廣泛採用的綠色債券標準為ICMA所發布的GBP,國際間設有綠色債券專板之證券交易所,均以GBP為綠色債券之認定標準,包括倫敦交易所、義大利交易所、奧斯陸交易所、斯德哥爾摩交易所、約翰尼斯堡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墨西哥交易所及盧森堡交易所等。
在GBP的規範方面,GBP是ICMA所制訂的準則,主要目的在於促進綠色債券市場的透明性與公開性,對於綠色債券的發行,ICMA 強調GBP的綠色投資類別包括更廣泛解決環境問題之項目,GBP所定的綠色投資範圍,不只限於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及攸關氣候變化之措施,整體來說,GBP的債券資金用途涉及了四個領域,包括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空氣、水或土壤的汙染。任何在這些領域提供明顯環境效益的項目,都可以認定為綠色債券。
GBP與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所訂的標準,最大差異之一在於與化石燃料相關之投資計畫是否可列為綠色債券。
對於資金用途涉及化石燃料領域,ICMA官網明確指出,只要符合GBP四個核心要素,還是可以成為合格的綠色債券。而投資人會依據自己的評估標準來篩選投資標的,建議發行人應充分揭露資訊,以供投資人判斷。
之前台電與中油綠色債券被CBI剔除的主因,在於兩者資金用於天然氣發電未符合CBI的綠色債券分類範圍,但以低碳的天然氣取代傳統燃煤發電,不僅有助於能源結構轉型與環境改善,也有助於達成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
此外,對照GBP標準也完全符合綠色債券無虞,透過資訊的充分揭露,投資人可自行選擇深綠、中綠或者淺綠的綠色債券類型。
櫃買中心表示,綠色債券在目前國際之間尚無統一的定義或標準,我國現階段採行國際間最通用的GBP為認定標準,與國際間各主要交易所一致,並呼應我國「非核減媒」的能源政策目標。
市場預期,在明年底之前歐盟有機會訂定單一的綠色債券準則,屆時即可提供全球市場共通的參考與規範。
奇美實業綠色債券所募得資金將運用於四項綠色投資,包括:太陽能電廠、汽電共生廠、EDR水回收工程及資源再生爐,預計於2020年全數完工。完成後除了每年減碳近18萬公噸,奇美用電自給自足率更將達九成以上,以較為潔淨之能源及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使用,降低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擔。
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表示,基於「環境永續」及「企業永續」的理念,奇美一向樂於、並勇於採用任何對友善地球環境有貢獻的綠色新技術,而這四項綠色工程皆以「循環經濟」為概念。
在資金來源方面,政府所推動的綠色金融與綠色債券,提供企業從資本市場上很好的一個募資管道,除了可獲得長期穩定的資金,更能藉此機會將企業的綠色願景向社會大眾傳達,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奇美實業近年來在「節能」、「減廢」的成效卓著,本次綠色債券發行經專業機構認證,符合櫃買中心綠色債券作業要點,並採用目前最佳減碳效益方案且具備實際減碳成效。
展望未來,奇美更將持續關注並樂意嘗試任何最新環保綠色技術,展現企業使命感,善盡企業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