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生公司新聞
台灣精準醫療領軍企業普生(4117)近期再創佳績,旗下產品GB CellBio a2000癌症篩檢技術榮獲2025年愛迪生獎,這不僅是對普生在癌症檢測領域研發與創新實力的肯定,也意味著該公司將在全球市場上展開更廣闊的競爭。普生集團表示,此次榮獲愛迪生獎,將有助於深化個人化診斷及精準醫療的發展趨勢。
普生未來的發展策略聚焦於整合大數據與AI技術,以推動整體生物醫療產業的升級。公司正籌建的普生AI園區廠辦大樓,將涵蓋九大中心,包括分子生物診斷實驗室、診斷檢驗儀器創新研發中心等,預計年中啟用。這將與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北廠達到資源整合互補,強化公司在精準醫療領域的領導地位。
普生集團積極拓展全方位大健康領域,不僅關注精準與預防醫療,還將生活大健康納入發展範疇。公司也積極參與國內外知名生醫展會,加強產品市場推廣,並尋求經銷合作機會,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為集團營運帶來更多挹注。
普生的這些努力,不僅展現了台灣在精準醫療領域的創新能力,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普生將繼續在精準醫療領域發揮其創新潛力,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展望今年,普生表示,除透過大數據、AI技術結合,推動整體生物 醫療產業升級,普生AI園區廠辦大樓涵蓋九大中心,包括分子生物診 斷實驗室、診斷檢驗儀器創新研發中心、精準醫療診斷檢驗中心、免 疫細胞與幹細胞培養中心、蛋白新藥研發與試產中心、與個人化智慧 精準醫療服務中心等,預計年中啟用,將與既有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北 廠達到資源整合互補。普生強調,集團致力構建全方位大健康領域, 朝向精準、預防、生活大健康領域拓展,也積極透過參加國內外重要 知名生醫展會,加大產品市場推廣、洽談經銷合作契機,提升品牌市 場知名度,創造營運挹注。
曾經在疫情期間紅極一時的檢測股普生,疫情期間股價曾飆到278元,但在疫情舒緩後,導致檢測服務營收減少,連續二年每股虧損3元以上。
普生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地區客戶對於旗下COVID-19 RT-PCR核酸試劑、VTM病毒採集組、以及核酸萃取劑檢測產品等需求縮減,是營運動能低迷的主因。
普生(4117)於3月31日深夜公布了去年財報,揭示了公司營運的現實面。2024年,普生的營收為2.5億元,較前一年減少了4.13%,這一數字顯示了公司在市場上的表現並不理想。更令人關注的是,公司的稅後虧損達到了2.2億元,較前一年虧損有所增加,每股稅後虧損高達3.69元,這是近年來虧損金額最高的一次。 董事會在公告中也指出,公司去年度的累積虧損已經超過了實收資本額的一半,這一情況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面對這一現實,董事會決定不配發股利,這一決策也反映了公司對於目前財務狀況的認真態度。 曾經在疫情期間因為檢測需求大增而紅極一時的普生,其股價也曾一度飆升至278元的高點。然而,隨著疫情的好轉,檢測服務的營收開始減少,這對公司的營運造成了顯著影響。普生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趨緩,導致各地區客戶對旗下COVID-19 RT-PCR核酸試劑、VTM病毒採集組、以及核酸萃取劑檢測產品等的需求縮減,這是公司營運動能低迷的主因。
流感疫情不緩反漲,台灣疫苗廠商如國光生、東洋、高端等,以及檢測概念股美德醫-DR、普生等,都因應防疫需求而受到市場關注。這波疫情對於生技產業來說,不僅帶來營運活絡的機會,更可能成為市場資金的新避險港。
在眾多受惠的企業中,國光生以其三價、四價流感疫苗及H1N1新型流感疫苗等產品,積極拓展CDMO業務,承接國際藥廠的疫苗與蛋白質藥物代工生產,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普生則是看好精準醫療檢測和液態活檢等領域的發展潛力,積極發展旗下五大核心業務領域,並將於下半年啟用AI園區廠辦大樓,進一步提升研發與生產能力。
東洋則是因應外銷美國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預計營收將有高個位數百分比成長。其微脂體Lipo-AB產品在美國市場表現亮眼,並在越南取得多個產品證照,國內自製抗生素新藥Polymyxin也獲得國內藥證及健保給付。
此外,優盛營運診斷儀器醫材生產行銷,擁有通路佑全的「佑全健康人生」全台110家門市,產品涵蓋數位血壓計、呼吸治療、溫度測量等,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護。
總之,在流感疫情持續升温的背景下,相關防疫相關產業如疫苗、檢測、口罩等,均有望獲得市場的關注與資金支持,進一步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影響所及,疫苗廠國光生(4142)、東洋(4105)、高端(6547) 及其母公司基亞(3176),檢測概念的美德醫-DR(9103)、普生( 4117),口罩廠康那香(9919)、恆大(1325)、南六(6504),體 溫檢測的熱映(3373)和藥妝通路優盛(4121),及毛寶(1732)等 清潔用品廠成為法人推薦追蹤標的。
亞洲流感疫情引爆,帶動新一波疫苗、藥品訂單大潮,尤其北半球 整體仍處流感流行期,日韓疫情壓力持續蔓延升溫,有助防疫相關廠 業績看俏。
分析師表示,除引爆疫苗、檢測需求熱潮,在抗病毒藥物擴大使用 條件下,相關藥物訂單量也將同步大增。國光生、高端、東洋等均提 供流感疫苗;檢測除寶齡富錦外,普生也持續深化檢測業務;其他延 伸至口罩、耳溫槍等需求也連動看增。
國光生以三價流感疫苗、四價流感疫苗及H1N1新型流感疫苗為主要 產品,加上近來積極拓展CDMO業務,承接國際藥廠疫苗與蛋白質藥物 的代工生產,增添業績動能。
普生看好精準醫療檢測和液態活檢等需求增加,積極提升旗下精準 檢測、液態活檢、CDMO、檢測服務、P113抗菌胜((月太))藥品等 五大核心業務領域。普生AI園區廠辦大樓更將於下半年啟用。
東洋推受惠外銷美國、東南亞市場帶動,預期營收有機會高個位數 百分比成長。外銷美國的微脂體Lipo-AB出貨可望持續創新高,也有 4∼5個產品在越南領證,目前上市產品有4個,國內自製抗生素新藥 Polymyxin取得國內藥證,也拿到健保給付。
優盛營運診斷儀器醫材生產行銷,產品包括數位血壓計、呼吸治療 、溫度測量等,並擁通路佑全(6929)「佑全健康人生」全台110家 門市。
衛福部疾管署昨(3)日表示,全面啟動目前公費流感疫苗、自費疫苗接種機制,另為因應流感疫情高峰期即將來到,同步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疾管署指出,北半球整體仍處流感流行期,國內疫情何時緩解,仍須密切關注國際發展。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本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引發市場關注,衛福部疾管署已經擴大流感疫苗接種,也擴大抗流感藥物使用條件。業內指出,此舉將引爆疫苗搶打潮,而在抗病毒藥物擴大使用條件下,相關藥物訂單量也將同步大增。
帶動防疫概念股昨(3)日全面大漲。生技股昨日率先由疫苗股、檢測股發動攻勢,成為開紅盤日買盤追捧的標的,國光生盤中股價急拉、爆量攻頂,檢測股則以寶齡富錦為首,全面大漲表態。
業界指出,國內具備抗流感指標藥物的藥廠以永信製造的「易剋冒」(Eraflu)為首,是唯一獲得疾管署採認的國產克流感口服用藥,與國際大廠克流感產品同步入列公費抗流感藥品,在此波防疫作戰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在疫苗方面,包括國光生、高端、東洋等均提供流感疫苗,其中,國光生、高端為公費採購疫苗,東洋則為自費,都可望在這波疫情受惠。
國光生以三價流感疫苗、四價流感疫苗及H1N1新型流感疫苗為主要產品,近年來並與美國Protein Sciences合作,成功將重組蛋白四價流感疫苗商品化並推向美國市場。市場看好流感疫苗為其主要收入來源,而公司近來積極拓展CDMO業務,承接國際藥廠疫苗與蛋白質藥物的代工生產,增添業績動能。
今年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創近十年同期新高,且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持續上升,使得上市生技類股指數應聲翻紅,終場收在76.2點,漲幅0.36%,逆勢大盤表態。
檢測方面,除了寶齡富錦大受關注外,普生也持續深化檢測業務,旗下GBC AIO M160新款全自動化核酸檢測設備,操作時間1-2小時即可同時執行最多16組樣品檢測,從萃取到PCR分析皆能在同一台機器上完成。
台灣知名生技大廠普生公司,在總經理林孟德的領導下,正積極引進美國矽谷的職場文化,以提升員工自主性,確保公司在生技領域的領先地位。林孟德,董事長林宗慶之子,於11年前從加拿大返台,帶著在矽谷的豐富經驗,從基層做起,逐步攀升至總經理之位。
林孟德指出,過去在矽谷的職場文化強調積極主動,與普生公司內部溝通不夠完善的情況形成對比。他認為,在關鍵的檢測產品開發領域,員工的積極主動態度對於產品質量至關重要。因此,他積極推動SOP的制定,並強調新進員工需關心跨部門的工作進度。
此外,林孟德還強調持續教育訓練的重要性,透過內部會議和外聘講師,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和職場精神。他認為,不斷的溝通和交流是讓員工將公司未來發展視為己任的關鍵。
在林孟德的帶領下,普生公司近年來推動了多項改革,包括拓展國際藥廠檢測服務、檢視和汰換經銷商,以及導入管理機制如績效獎勵和KPI。這些改革已使普生公司在業績上取得顯著進步,並在生技界維持領先地位。
精準醫療領域的領航者——普生公司,近期榮獲2024年度SNQ國家品質標章「精準檢測組」的肯定,這份殊榮象徵著該公司研發的「全自動細胞分選系統CellBio™ FX10」在市場上的卓越表現。該系統運用尖端的非侵入性檢測技術,憑藉其出色的性能,為液態活檢業務帶來顯著的發展動力。
CellBio™ FX10系統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只需7.5mL的血液樣本,就能準確地捕捉到循環腫瘤細胞(CTCs),捕獲率更達到驚人的90%以上。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對癌症的早期發現,還能對術後復發進行有效監控,並對治療效果進行追蹤,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了新的診斷和治療指標。
除了SNQ國家品質標章,普生公司的CellBio™ FX10還獲得了「台灣精品獎」與「國家新創精進獎」等榮譽,這些成就再次證明了公司在精準醫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普生總經理林孟德表示,公司始終堅持「精準醫療,創新發展」的理念,對於產品品質的要求不遺餘力。他強調,普生將不斷拓展精準醫療、數位診斷、新藥與生物保健品三大核心領域,旨在為廣大患者提供更精準、更高效的醫療服務與解決方案,以實現對人類健康的更大貢獻。
加強溝通 鼓勵積極主動
林孟德是普生公司董事長林宗慶的長子,11年前自加拿大返台加入公司團隊,早年曾在美國唸電腦工程並取得企管碩士學位,畢業後在在矽谷工作了很長的時間,回台灣後從基層人員做起,曾參與普生公司的行銷、品管、生產、會計等不同部門的工作。六年前他擔任行銷副總時,剛好當時的總經理離職,他向父親林宗慶主動請纓擔任公司總經理。
普生公司目前連同關係企業,員工一百多人,雖然平均年齡僅有30幾歲,但是林孟德坦言,過去曾在矽谷工作多年的他,回台灣最不習慣的是普生企業內部的溝通仍有待加強,「任何一個步驟若不講仔細的話,成果有時會跟預期的目標有很大的差別」。
林孟德說明,早年在矽谷工作時,職場文化常常是Boss提出一個需求,你就要想盡辦法達標,中間若有困難,下屬必須自己主動提問來解決,這是他當年在矽谷晶片設計或軟體開發公司擔任銷售工作時必然的工作態度。
但從林孟德加入普生公司之後,他發現不論是資深或年輕員工,也不論是普生公司自己或是台灣其他企業,有時會感受職場上有很濃厚的「各人自掃門前雪」 心態。
由於普生公司是一家生化檢測產品開發公司,這是攸關人體健康的工作,林孟德可以理解,因為行業的屬性,造成許多員工的心態非常保守。但他認為這種態度是不對的,任何檢測產品若有數字的差異將造成很大影響,「並不只是0和1,對和不對的差別」。因此,如何將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討論與優化,其實更需要員工主動積極的態度才能讓產品改進得更好。
嚴定SOP 推動教育訓練
為了在自己的公司改善這種企業文化,林孟德擔任總經理後,首先是嚴格制定SOP,要求新進員工除了熟悉工作職掌之外,也須在圍繞工作崗位相關範圍內,主動關心其他部門或同事的工作進度;其次,持續不斷地進行教育訓練,林孟德強調,要提升普生公司員工的自主工作態度,他需要透過定期及不定期的教育訓練,包括內部會議或是外聘講師,讓各級員工及幹部累積專業知識與一流的職場精神。
最後則是日常工作上的溝通,透過不間斷的橫向交流,讓員工們都能將公司未來發展視做己任。
林孟德強調,自從自己六年前接下普生公司總經理一職後,在公司經營上先推三件事,一是提供更多國際藥廠檢測服務,二為檢視及汰換經銷商,第三是在內部導入管理機制,如績效獎勵與KPI。尤其是第三項,普生過去太講究家人感情,員工做不好就勉勵下一年再努力就好。從林孟德上任後,這些KPI制度在他的建立下,更已陸續達到相當的水準。
CellBio™ FX10系統運用非侵入性檢測技術,僅需7.5mL血液,即可準確捕捉循環腫瘤細胞(CTCs),捕獲率超過90%。此技術不僅能早期預警癌症,還可進行術後復發監控與治療效果追蹤,為癌症診斷與用藥提供新指標。該產品亦榮獲「台灣精品獎」與「國家新創精進獎」等殊榮。
普生總經理林孟德表示,公司秉持「精準醫療,創新發展」理念,堅守高品質標準,並積極拓展精準醫療、數位診斷、新藥與生物保健品三大核心領域,持續為患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與解決方案。
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市場上展現活躍態勢,各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商機,締結策略夥伴關係,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在這波生技熱潮中,國光生技、訊聯、基米、普瑞博、安克生醫及普生等公司皆有不俗表現。
國光生技(4142)在2025年歐洲訂單出貨量倍增,同時在韓國的合作商業化將於下半年開始發酵。該公司旗下黃斑部病變注射新藥Eylea的生物相似藥部分,已在韓國、加拿大、歐洲取得證照,將陸續進行上市銷售。
訊聯(1784)結合旗下訊聯基因(4160)、訊聯智藥(7808),運用獨家AI系統分析miRNA表現量,發展「AI研發的外泌體」技術。該公司不僅與醫療院所、醫美、妝品開發、醫美器材等行業結盟,加速進入再生醫學領域,還透過Exosome Foundry(全球外泌體研發中心委託製造工廠)商模,積極開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日本等海外市場。
基米(4195)近年來與國內外廠商進行策略合作,受惠於基因定序與合成服務需求回溫,以及代理LPD產品訂單能見度提升,公司營運重返成長軌道。基米將拓展海外市場作為重要策略,除了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還在印尼、菲律賓及澳洲等地展開布局,目前先行鎖定印尼市場並採取積極策略。
普瑞博(6847)與巴西血液學、血液治療和細胞治療協會ABHH,以及巴西大型醫療通路進口商Cromo簽署合作契約,展現進軍南美洲最大市場的企圖心,也為台灣在巴西的血液類產品市場及血液研究技術創下新里程碑。
安克生醫(4188)則與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洽談引入「安克甲狀偵」,並與阿聯酋簽訂MOU,啟動中東業務合作。
普生(4117)旗下GBC CL i120化學發光儀器已取得台灣TFDA醫療器材專案製造核准許可,並同時推進申請歐盟IVDR醫療器材認證,為公司國內外業務帶來更多接單機會。
**生技業東進西進,搶攻健康商機**
除了美國生物安全法帶動的龐大商機外,東協和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也吸引生技業加速布局。
國內生技龍頭葡萄王與統一、全宇策略結盟,瞄準東協保健品市場。大樹生醫則攜手晨暉、台塑生醫插旗東南亞。而麗豐控股則鎖定兩岸市場,積極拓展大健康產業版圖。
分析師指出,生技業者進軍美國市場主要看重其龐大的製藥市場;而布局東協和大陸市場則主要著眼於保健和美容保養品。
其中,葡萄王已於中壢廠區設立清真認證生產線,服務龐大的穆斯林族群。此外,葡萄王也與全宇合資成立GK BIO,預計今年底前可挹注營收。葡萄王子公司葡眾亦確定明年上半年進軍馬來西亞直銷市場。
大樹生醫則採取分進合擊策略,與晨暉在馬來西亞成立合資公司,推出自有品牌保健食品。此外,大樹也另與當地團隊創立公司,代理台塑生醫產品進軍東南亞。
麗豐控股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陸續入股普生和永立榮。麗豐看重普生握有專利的原料P113抗菌胜,已協助普生開發一系列產品,提升通路知名度。麗豐也與永立榮合作進軍大陸抗衰老市場,預計明年將推出更多產品上市販售。
業者分析,生技業軍美國市場,看中的是龐大的製藥市場,布局東 協和大陸市場,則以保健和美容保養品為主。
瞄準東協保健品每年逾50億美元的高成長商機,葡萄王不僅在中壢 廠設有清真認證的生產專線,服務為數眾多的穆斯林飲食外,也與全 宇合資創立GK BIO,最快今年底前有營收挹注。子公司葡眾,明年上 半年也確定進軍馬來西亞直銷市場,成為海外布局的首站。
葡萄王在2021年也引進統一集團斥資約20億元入股,雙方開啟全方 位合作,並由台灣延伸至大陸等海市場。
大樹則以分進合擊策略布局插旗,除攜手晨暉在馬國成立合資公司 ,推自有品牌保健食品外,也與當地團隊創立公司,代理台塑生醫系 列產品進軍東南亞。
麗豐積極布局的大健康產業,則是鎖定兩岸市場,近年陸續入股普 生和永立榮,也成為兩家公司產品行銷兩岸的重磅客戶。
麗豐青睞普生握有專利的原料P113抗菌胜((月太))利基,已積 極協助普生開發系列產品,打開通路知名度。另外,麗豐也攜手永立 榮搶攻抗衰老商機,進軍大陸市場,明年會有更多品項上市舖貨。
**2024亞洲生技大會盛大登場,普生等指標大廠參展**
全球第三大生技盛會「2024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月24日至28日在台北舉辦。今年盛會規模空前,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900家廠商參展,設置2,200多個攤位,預計吸引超過12萬人次參觀。
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本屆展會將首創「亞太生技獎」,表彰對亞洲生技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個人或機構,同時也將提升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今年展會聚焦「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主要展區包含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醫材、細胞再生醫療和精準檢測等。其中,「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展區最受矚目,將展示進階、禮文等大廠的最新技術和設備。
在參展廠商方面,藥華藥、台耀、台康、台新藥、普生、昱展等指標性生技大廠均設立了攤位。其中,生技股王保瑞領軍,帶動整個產業熱度。
此外,展覽還吸引了美國、日本、加拿大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與,同時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等政府單位和中國醫、成大等超過10大學研機構也將參展,分享最新創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關注的投資高峰論壇將有48隊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生技公司簡報,吸引超過50家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參與,為企業拓展業務和國際合作創造機會。
李鍾熙表示,亞洲生技大會2024年邁入第六年,為加速產業打進國 際賽局,今年將首創亞太生技獎,頒發對於亞洲有跨國貢獻的個人、 機構、技術或政策,也藉些增加台灣在國際的知名度。
今年亞洲生技大會主題聚焦「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受惠法 規和保瑞併購美國藥廠的熱度,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 醫材、細胞及再生醫療及精準檢測等四大專區,未演先轟動。
在生技股王保瑞領軍下,藥華藥、台耀、台康、台新藥、台灣生物 醫藥製造(TBMC)、中裕、永昕、國鼎、奎克、基龍米克斯、金萬林 、東生華、泰宗、逸達、進階、亞果、拉法醫、安盛生、長聖、長佳 智能、訊聯、昱展、普生、伯昂、超基因生技、蘑法、星月基因等指 標性大廠均設立攤位。
「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則網羅進階、禮文、弘屹、亞果生醫、勁 碩、捷昇、宏騏、全崴生技、恆順、惠合、詠妍、暢鴻、賾屨、灆海 等大廠,展示最新技術與儀器設備,為今年展場內最熱門區域。
另外,今年展覽共吸引20個國家及地區參展,包括美國、日本、加 拿大、澳洲、瑞士、比利時、奧地利、波蘭、印度、菲律賓組成十大 國家館,還有英國、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義 大利、荷蘭等多國企業參展。
不落人後的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農業部、國衛院等近十大政 府主題館,與中國醫、成大、清大、臺大、北醫、中興、北科大等超 過十大學研機構,共同分享在新藥、創新療法、精準健康、再生醫療 等領域創新進展。
至於備受關注的投資高峰論壇,共選出48隊國際優秀生技公司上台 簡報,並吸引超過50家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參與,期望創造更多拓展 業務及國際合作的機會。
**生技業熱潮再起!普生等業者受惠NGS納健保** 2024亞洲生技大會規模再創新高,熱潮不斷,其中「普生」受惠於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健保,推動精準醫療發展,營運大幅成長。 此外,保瑞併購美國藥廠掀起的CDMO熱潮持續延燒,吸引生技股王保瑞和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兩大業者進駐相關專區。其中,保瑞連續兩年蟬聯生技獲利王,承接大量CDMO訂單,帶動營運三級跳。 再生醫療專區則由長聖領軍,攜手中國附醫強勢參展,成為亮點之一。而拜NGS納健保所賜,精準醫療專區各檢測業者,如普生、訊聯、金萬林等,營收均大幅提升。 新藥/醫材廠商表現也十分亮眼,包括浩鼎、中裕、藥華藥、昱展、安盛生等,積極推廣授權案,提高台灣生技業的國際能見度。本次投資高峰論壇更遴選出aMoon、飛馬科技等50家以上的創投進行評比,期盼新創公司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今年大會以「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為主題,共有約900家廠商參展、2,200個攤位,創新高。研討會則分成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區域合作三大論壇,提供業者廣闊的交流平臺。 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本次大會一對一商機媒合已超過500位國內外買主報名,顯示台灣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全球的關注。
今年亞洲生技大會主題聚焦「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研討會 擴大為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區域合作三大論壇。大會主席李鍾熙表 示,此次共有約900家廠商參展、攤位數突破2,200、一對一商機媒合 超過500位國內外買主報名洽商,均創新高。
投資高峰論壇遴選出以色列最大醫藥創投基金aMoon、美國矽谷前 三大創投之一的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Pegasus Tech Ventures) 等至少50家創投進行評比,力盼新創公司能獲青睞。
展區部分,CDMO專區由生技股王保瑞和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 BMC)領軍。保瑞年初以2.1億美元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SL,6月再以3 ,000萬美元收購Emergent BioSolutions旗下馬里蘭康登鎮的無菌製 劑廠,接獲的CDMO訂單帶動營運三級跳,連2年坐穩生技獲利王寶座 。
TBMC在董事長楊育民、執行長張幼翔聞名國際的光環中,A輪募資 即改寫生技史新高,未來將投入的生物製劑、疫苗、mRNA核酸藥物、 細胞治療與基因療法等五大先進製程也備受關注。
再生醫療專區以長聖最吸睛,攜手中國附醫董事長蔡長海旗下長佳 智能、聖安等廠商參展。精準醫療專區則受惠NGS納健保,5月上路引 起話題,訊聯、普生、金萬林、奎克、基龍米克斯等檢測族群營運水 漲船高。
新藥/醫材廠中,則有浩鼎、中裕、藥華藥、台康生、台耀、逸達 、台新藥、圓祥、泰合、昱展、東生華、國鼎、泰宗、安盛生、拉法 醫、亞果等。
台股生技產業募資潮再起!今年4月底前統計,就有22家生技公司宣布募資,總金額逼近100億元。其中,中裕、漢達、泰福-KY、圓祥募資規模都超過10億元,麗豐-KY也啟動上市後首度現增,可見「備足銀彈」已成為生技業的顯學。
除了在本土募資,仁新子公司Belite還獲得國際大型生技基金注資2,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8億元);明基醫也計畫發行新股或海外存託憑證,向海外吸金。
在生技募資市場,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可說是亮眼焦點。在宣布董事長由美國韌力創辦人楊育民接任、執行長由曾任羅氏製藥副總裁的張幼翔擔任後,TBMC原預計A輪募資45億~60億元,結果超額認購數倍,創下台灣生技募資新紀錄,更成功吸引美、日、新加坡等海外資金,提升國際知名度。
統計顯示,今年生技業募資案以興櫃股最熱絡。除了漢達為轉上櫃現增外,圓祥、台寶、禾生技、永立榮、晶鑽、安特羅、華上、三鼎、浩宇、新穎、路迦、普惠醫工、元樟和瀚醫等14家興櫃公司都加入募資行列,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生技業吸金潮出現新面孔。中裕自2015年以來首次辦理現增,顯示公司將加速愛滋新藥開發和營運布局。麗豐則是IPO後首度募資,董事長陳碧華表示,此舉是為了投資備妥銀彈。法人推測,麗豐近年來持續布局台灣市場,除了入股普生和永立榮外,100%持股的「慷碩生醫」已推出普生專利的P113+口腔護理系列、與永立榮合作的「原生肌秘」系列保養品,此次募資的4.8億元資金,不排除是為了建立生產基地使用。
```除在本土募資外,仁新子公司Belite獲國際大型生技基金挹注資金 2,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8億元);明基醫也規畫以普通股或發行海 外存託憑證方式,向海外吸金。
生技募資市場上就屬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在確任董事 長將由楊育民(美國韌力創辦人)出任、曾任羅氏製藥副總裁的張幼 翔擔任執行長後,TBMC原預計A輪募資45億∼60億元,結果是超額認 購數倍,改寫台灣生技募資紀錄,且吸引美、日、新加坡等海外資金 ,有助提升國際知名度。
就初步統計,今年生技業募資案,以興櫃股最積極,除漢達為了轉 上櫃掛牌現增外,圓祥、台寶、禾生技、永立榮、晶鑽、安特羅、華 上、三鼎、浩宇、新穎、路迦、普惠醫工、元樟和瀚醫等14家興櫃公 司都加入募資行列,吸金家數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尚未提出申請的景凱則規畫募資1.5億元;台寶為拓展營運版圖, 董事會已通過將辦理私募3萬張充實營運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生技業的吸金潮,也出現新面孔,中裕是自2 015年以來首度辨理現增,突顯公司將加速愛滋新藥開發和營運布局 ,且因經營階層也加碼增加持股宣示看好營運前景。
麗豐則是IPO後首次加入募資行列,董事長陳碧華說,「廣積糧」 備妥銀彈是為了投資做準備。法人認為,麗豐近年低調布局台灣市場 ,除入股普生和永立榮外,持股100%專攻直銷市場的「慷碩生醫」 ,已陸續推出天然鹼性水、普生具專利的P113+口腔護理系列和與永 立榮合作的 「原生肌秘」系列保養品,此次擬募資4.8億元,不排除 是建立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