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森電視事業(未)公司新聞
其中,中華電信MOD連續四屆轉播夏季奧運轉播,愛爾達體育1台、愛爾達體育2台將首次採用4K奧運轉播開創先例,愛爾達體育3台以及3個原音頻道共將提供超過800小時轉播服務,網路OTT平台包括中華電信HamiVideo以及ELTA.tv也看得到愛爾達的6個頻道、800小時的轉播,特別是HamiVideo更將引進台灣史上第一次的奧運VR酷炫轉播。
另外,無線電視將由公視提供3個頻道,有線電視由東森電視首度投入奧運轉播。
愛爾達董事長陳怡君表示,今年奧運最大特色是首度導入4K與VR科技技術轉播運動賽事,尤其這次奧運初登場的VR轉播將首度導入Intel的TrueVR與TrueView兩種技術最受矚目。TrueVR透過全景立體畫面,讓觀眾可選擇自己想要看的視角,就像坐在場邊般的逼真、身歷其境的虛擬實境體驗。TrueView僅運用在籃球賽事,透過場館所設置的十支攝影機,以零死角的360度影像重現比賽的精采一瞬間,VR新技術將打造全新世代的賽事收看方式。
中華代表隊陣容號稱16年來最強,也是最有機會突破歷史締造金牌數新高,目前中華代表團在11個競技項目中拿下27張參賽門票、共33位選手出賽。
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開啟中華電獨家提供奧運新媒體轉播之路,國際賽事正是展現未來技術能量的契機,5G到來對轉播奧運產生最大質變,這次東奧,中華電信將第一次透過5G結合4K及VR轉播,顛覆新世代的眼球新視野。
愛爾達強調,2008年北京奧運以HD高畫質轉播、倫敦奧運以3D轉播,這次東奧則是台灣奧運史上首次4K及VR轉播,VR技術將為全球帶來全新世代的眼球革命。
陳怡君強調,愛爾達自2008年轉播北京奧運至今,已是第十次轉播奧、亞運,如同十年磨一劍,愛爾達已在台灣運動史上扮演著有影響力的新媒體角色,這次攜手中華電信、東森電視、公視聯合轉播,希望打造愛爾達成為全方位收視的科技創新運動轉播大平台,透過大型賽事轉播,在體育產業扮演領頭羊,一如第一個煙火先發,照亮整串的運動產業生態鏈一樣,扮演活化運動產業商機的推手。
據了解,這次愛爾達重砸超過新台幣4.6億元取得東奧台灣區轉播總代理,是歷次奧運授權金最高的一次,有線、無線、網路OTT、IPTV等四大平台都可以同時收看,連偏鄉民眾的收視權益都已照顧到,加上國際奧委會十分重視正版授權,過去轉播運動賽事經常出現盜連網路,影響拿到正版授權平台的廣告及付費收視收入,陳怡君表示,這次將「零容忍」。
陳怡君強調,站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立場及捍衛國際奧委會(IOC)的專屬授權,呼籲觀眾支持正版,在東京奧運期間,愛爾達也會有專人查找相關侵權行為,對於任何未經授權即轉載盜錄的業者或任何侵權行為者不手軟,絕對嚴查到底,呼籲勿心存僥倖。
另外,新聞媒體在製播新聞時若有使用奧運場館內的畫面時,她也呼籲使用合法授權的新聞畫面,切勿私自使用網路畫面,畫面的使用也需遵守IOC的規範,如要舉行奧運公播相關活動,皆須取得合法授權。
東森電視事業近日傳出震撼新聞,現任董事長林文淵將離開東森,轉戰大同公司。林文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已經向東森老闆表明心迹,將全力投入大同的經營,並表示如果大同能找到適合的人選接替他的職位,他將無所猶豫地離職。這位曾經在國營會任職,成功整頓多家國營事業的專業經理人,對於大同的未來充滿信心。 林文淵強調,他將以專業的態度,對大同進行全面的改造。他提到,大同在過去的經營中,曾經面臨華映與綠能等業務的失血,導致股票下市,讓投資人失望。他計劃首先對大同的投資事業進行全面盤點,對失血的部分進行止血。 大同公司的機電本業曾經是強項,但近年來卻放任其萎縮。林文淵以中興電機為例,指出當年大同曾經協助成立的中興電機,如今卻比大同更為勇猛,這讓人難以想像。他作為大同公司的外部董事,曾經多次提出建議,但總是被董事長林郭文艷以「林董事說得很有道理,大家參考研究辦理」為由,被束之高閣。 林文淵認為,大同公司長期以來如處於黑箱操作,一言堂的經營方式導致企業績效逐漸下滑。他提到,是王光祥的動議讓他決定加入大同,希望為這家百年老店帶來新的生命力。
大同市場派股東會臨時會將於明日(21日)登場,這是過去五年來,以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最接近經營權的關鍵一刻。然而,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絕非易與對手,市場派雖然籌備周詳,但林郭文艷卻有三大妙計,讓市場派未必能順利如意。 首先,市場派雖然有意讓拱台苯及東森電視董事長林文淵擔任董座,但這個計劃的前提是股東會要有超過半數的股權出席。目前市場派宣稱握有七成股權,但至少有5%在上周被金管會查出有陸資背景。要讓股東會成功召開,市場派必須確保股權超過半數。如果當天股權無法超過半數,林郭文艷根本不用出席,股東會將自動無法召開。 其次,即使股東會成功召開,公司派也會現身報到。如果股權分配得當,市場派理想的「六席」董事席次未必能到手。公司派可以積極攻擊獨立董事,若能拿下三席獨董,大同董事會的決議仍需獨董同意,公司派獨董將會嚴格監督,市場派想要輕鬆改革恐怕不易。 最後,市場派的痛點始終是陸資問題。無論是林文淵的加入,還是先前推舉的前立委黃國昌競選獨董,直到股東臨時會前,金管會仍能發現可疑戶頭,顯示陸資議題如影隨形。即使林郭文艷失勢,只要她在董事會中,金管會一旦再次發現陸資問題,股東會選舉結果仍可能受到質疑,公司派可利用這個議題隨時翻盤。 經濟部核准市場派召開股臨會後,雙方曾透過中間人討論共治條件,但最終並未達成共識,也都否認討論過共治議題。明日的股東會將再次成為鬥法大戰的舞台。
林文淵強調,他是專業經理人,當年在國營會任職,整頓12家國營事業千奇百怪的沉痾與難題,還是逐一化解,現在會以同樣的專業態度,改造大同公司。林文淵說,大同一戰他「還願意撩落去」,就是在追求成就感,一定堅守原則,希望重新擦亮大同這塊百年招牌。
對於經營方針,林文淵表示,大同公司轉投資事業一推,首先會全面盤點,失血的部分先止血,外界知道最嚴重的就華映與綠能等,都搞到股票下市還轉去做別的,讓投資人失望。
另一方面,大同公司機電本業是最強的,但卻放任一直萎縮下去。像是現在的中興電機當年是大同協助成立的,結果現在中興比大同勇壯,令人難以想像。
林文淵表示,他曾任大同公司外部董事,既無車馬費也無出席費,整個董事會反對的只有他一人,每回提案後,主持人董事長林郭文艷千遍一律的回應就是,「林董事說得很有道理,大家參考研究辦理」,好像在放錄音重播一樣,「最後我就不做了」。
這公司幾十年來如在黑箱,林文淵說,大同過去全是一言堂,大家都聽上面的,結果績效愈來愈差,這對百年企業來說可惜了,於是王光祥說動了我,我願去改造這家百年老店。
招數之一,市場派儼然有拱台苯及東森電視董事長林文淵擔任董座的意味,但此舉前提是股東會要有過半股權出席。目前市場派號稱握有七成的股權,但至少有5%在上周已經被金管會抓出陸資背景,要讓股東會開得成,市場派要先確保股權過半,如果當天股權無法過半,林郭文艷根本不用報到,股東會自動開不成。
招數二,如果股東會開成,公司派也一定報到進場,如果將股權分配得當,市場派理想的「六席」不一定能拿到,而公司派大可以持股積極攻獨董,若三席獨董全拿,大同董事會的各項決議還是要經過獨董同意,公司派獨董勢必拿著放大鏡檢視,市場派想輕鬆拿六席就開始「改革」、「盤點止血」恐怕沒這麼簡單。
招數三,市場派的痛點一直都是陸資問題。不管現在推出的林文淵或是先前推舉獨立董事、前立委黃國昌出馬競選,但直到股東臨時會都要開了,金管會還是能查到可疑戶頭,可見陸資議題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即使林郭文艷失勢,只要還守在董事會中,金管會哪天宣布再查到陸資,股東會選舉結果依然有爭議,公司派抱著「陸資」議題隨時可能翻盤。
在經濟部核准市場派召開股臨會後,據了解,雙方還透過中間人互相釋出「共治」條件,但最後條件並無達成共識,也都否認談過共治議題,明天的股東會勢必仍是鬥「法」大戰。
林文淵強調,他曾任大同董事,透過二∼三個人向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表達「共治」,雙方依持股比重分配席次,但未獲回應。林文淵雖向大同公司派遞出橄欖枝,但公司派似乎不領情。
大同表示,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在現有經營團隊努力下皆為獲利,大同為百年企業,一向以正誠勤儉為公司經營理念,經營團隊長年以來一直都與員工同甘共苦,所以能獲得員工認同且長期奉獻公司,對林文淵所提共治一說,大同並不瞭解,無法評論。
大同經營權爭奪戰延長賽將於大同股臨會登場,全面改選六席董事及三席獨董,公司派與市場派近期動作頻頻。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提名王光祥及林文淵等,以競殿投資法人代表參選董事。王光祥重申大同永續發展五大承諾,支持林文淵出任大同董事長,不會干預經營團隊。外界盛傳王光祥旗下投資公司持有大同股票遭斷頭,王光祥說,他挺得住,目前申報大同持股11%多,加上盟友支持,有信心持股過半,還會公開徵求委託書。
林文淵指出,救大同很有成就感,是他答應參與大同董事提名主因,他強調,當選大同董事長後,將組很強的經營團隊,規劃從業界找專業經理人任大同總經理,並向董事會報告大同短中長期發展目標,預計一年內可看到不一樣的結果,也會活化大同土地資產。
東森電視近年來的股權變動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不僅因為其背後涉及複雜的商業爭奪戰,更因為在重大訊息揭露前,出現了內線交易疑雲。2017年11月,東森國際決定處分東森電視的股權,這一決定引發了市場的矚目。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茂德國際法務長林則奘以及東森前副總謝長仲的行為引起了檢調單位的關注。
根據調查,林則奘在得知未公開的重大訊息後,並未保密,反而與親朋好友搶購上千張東森國際股票。而謝長仲也在重訊公布前買進50張東森股票,並在訊息公布後全數賣出,獲利超過1萬8千元。這些行為被認為可能違反了《證券交易法》的內線交易規定。
台北地檢署4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對林、謝住所等18處進行搜索,並將包括林、謝在內的16人約談到案。在這次約談中,謝長仲承認犯罪並繳回犯罪所得,檢方則對其以50萬元交保。
回顧過去,2016年台灣數位光訊科技曾有意爭取東森電視的經營權,並向大股東購買股權。然而,東森國際宣稱有優先購買權,並因此與台數科展開了官司。最終,NCC和經濟部投審會均否決了台數科的併購案,讓東森電視的股權處分案重新洗牌。
到了2017年下半年,東森國際再次傳出有意處分東森電視股權的消息。最終,茂德國際以177億元的新台幣購下了東森電視100%的股權,並在2018年1月獲得NCC和投審會的通過。這一交易讓外界驚嘆茂德國際集團總裁張高祥的財力。
然而,這次茂德國際與東森國際的洽談過程中,卻爆出了內線交易的疑雲。林則奘在處理購買股權的法律問題時,得知了未公開的重大訊息,並未保密,反而與親友共同進行股票交易。目前,全案正在朝著違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的方向進行偵辦。
2016年間台灣數位光訊科技有意爭取東森電視經營權,並向東森電視大股東買進股權,不過東森國際在2017年1月對外宣稱有東森電視優先購買權,並為此打官司,最後由NCC否決台數科的併購案,經濟部投審會也否決台數科的併購案,讓東森電視股權處分案重新洗牌。
2017年下半年東森國際再傳出有意處分東森電視股權,最終由茂德國際出資177億買下東森電視100%股權,並在2018年1月獲NCC及投審會通過,茂德國際集團總裁張高祥以現金併購,讓外界震驚他的財力雄厚。
不過,雙方展開洽談過程中,茂德國際法務長林則奘因處理購買股權的法律問題,知悉未公開的重大訊息,竟然沒有保密還揪集親友,在2017年10月間,趁東森國際8元左右低價大舉買進1千多張,同時這個內線消息還「走露風聲」,在林則奘親友的LINE群組中,也有跟著搶買的投資人。此外,已在2016年卸任的前東森國際副總謝長仲,也在2017年11月初買進東森股票50張,並在11月2日重大訊息公布後陸續出脫持股,全數賣出後獲利1萬8千餘元。
檢調發現,林則奘「親友團」買進的東森國際股票幾乎都沒有賣出,實質及擬制性獲利超過百萬元。目前全案朝違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偵辦。
東森集團創辦人王令麟表示,東森過去經營媒體品牌,從有線電視MSO、東森電視、東森購物、東森新聞雲,長期投資引領創新產業,將東森打造為創新新媒體、新零售商。
他說,數位雲端對媒體是挑戰也是機會,5G、AI、AR將改變消費者生活,東森積極整合台灣文創、娛樂、音樂、IP跨向國際,將在林口國際媒體園區投資100億元。
東森表示,未來集團將透過旗下東森新媒體、東森購物及所有相關企業資源與營運經驗,為東森打造全球營運總部,並結合AI大數據及新科技運用,迎接5G浪潮來臨。
東森集團指出,近年來擴張線下布局,搶攻國際化市場,併購自然美、草莓網、寵物雲,除拓展通路,成功轉型發展商品品牌、內容IP,更邁向大健康,大美容事業,建立東森生活圈,預計2024年,集團相關營收目標超越1,300億元,獲利逾140億元。
陳耀祥昨日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備詢,由於今年全國及北都等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與頻道及頻道代理商版權爭議未解,包含東森、緯來、HBO、福斯等頻道代理商對全國及北都祭出斷訊及下架通知,引爆雙北部分有線電視用戶「斷訊」危機。
立委林俊憲表示,有線電視及頻道商吵架,近年NCC介入調處次數愈來愈多,從2016年的7次,2018年增加到31件,2019年至今達39件,創歷史新高,但雙方吵架關鍵點在於錢怎麼算,以收視戶計算,但實際收視戶數字是否可靠?且收視戶經常面對斷訊風暴,NCC介入調處有何意義?斷訊還是會發生,國家是否可以更有力的介入,進入仲裁以解決紛爭。
立委童惠珍則認為,有線電視市場低價競爭,版權爭議NCC持續介入調處,民眾權益受影響誰負責。
陳耀祥強調,會確保消費者權益,也不樂見低價搶市,要播出頻道內容要付錢,但關鍵在於用戶數計算(MG:最低簽約用戶數),已要求系統業者提供新頻道及補償,目前北都已同意下架四個頻道,而調處功能也不大,正研擬廣電三法修法,強化仲裁機制。
這是1997年和信、東森兩大集團「互斷」對方頻道上架後,20年來台灣有線電視最大頻道斷訊潮,也是史上最多頻道一起宣布斷訊。
全國數位昨晚發出新聞稿表示,已向公平會檢舉大享、優視、浩鳴三家頻道代理商聯合行為,富邦集團形成媒體壟斷巨獸,透過凱擘、優視、浩緯╱浩鳴等頻道代理商掌控20多個主流頻道,聯合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斷訊,使全國數位訂戶流失、墊高經營成本,以利將全國數位徹底逐出市場。
北都則回應,此次調處雖然不成立,雙法得依法提起民事訴訟,但公司為維護客戶權益,將與頻道代理商在不斷訊原則下進行協商,絕對不會讓斷訊發生。
針對系統台跨區經營的授權費計算方式多年來一直談不攏,頻道業者早在三、四年前就抗議NCC堅持調處又不成功,頻道業者收不到錢,部分系統台業者則趁機低價搶市,頻道業者甚至以「跑馬燈」方式,宣布9月1日就要斷訊,被NCC攔下,才有昨天的調處動作;訂戶這幾天則在業者臉書網頁上不斷留言,希望系統台早日解決問題。
因為下架頻道範圍擴及新聞、娛樂、戲劇、電影甚至親子台,包括大享代理緯來、東森家族;優視代理衛視系列、momo親子台、HBO;以及浩鳴代理龍祥、Z頻道等。
兩家有線電視業者都強調不會讓斷訊事件發生,將在近日積極找頻道業者報價,希望挽回斷訊危機。據了解,頻道與有線電視系統台的私下協商不成功,NCC昨天第一次官方調處,分派兩個委員主持,昨天公平會、市府代表都參加,要求顧及消費者權益,但雙方在計算授權費重要的訂戶數上相差甚遠,系統台堅持計算費用方式,最後協商破裂。
NCC更首度在調處文件上註明,雙方可以到法院以民事訴訟方式解決,明文規定頻道業者斷訊時間在10月1日。
有線電視斷訊風暴延燒,為讓收視戶有所準備,上周起東森及緯來等各個頻道開始在頻道中跑馬,提到「因台北市的北都及新北市全國數位未取得本頻道合法授權,為維護著作權利,將自9月1日起停止在北都及全國播送本頻道,如有問題請洽上述兩系統業者」。
momo TV也跑馬表示本月10日停止播送,龍祥則為本月25日。
停止播送的跑馬引發收視戶關注,紛紛透過打電話到客服,或至北都及全國的臉書官方帳號留言。
北都直接貼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來函,並告訴用戶,依照有線廣播電視法,公司與部分頻道代理商合約爭議將於NCC調處期間,頻道不得任意斷訊,所以「不會發生」頻道斷訊情形。北都強調,絕對捍衛到底,請幫他們打氣;全國也在臉書上貼上NCC已經介入處理。
網友反應除留言加油,更多擔心是家中兒童與老人看不到習慣的頻道及後續補償問題。也有網友表示,想要跳到其他系統業者;更有網友直言,該繳給人家的快點繳,如果是一般市井小民沒繳費,公司早就斷訊號了,哪還需要協調?
全台前六大頻道代理商中,僅剩中嘉旗下的全球還沒發函。
有線電視獨立系統業者全國、北都以新進業者之姿,分別搶進雙北有線電視經營區,所到之處有線電視收視費殺聲震天,目前全國用戶數8.1萬,經營區市占率12.44%,北都用戶數5.2萬戶,經營區市占率5.32%。
2018年以來,全國、北都與頻道代理商對於頻道授權版權費的計價方式始終未達共識,也讓有線電視斷訊風暴一觸即發,今年6月頻道業者「揚言」再不付錢,就斷訊。據了解,全國大股東為有線電視大亨柳逸義,北都背後股東則為練台生。
7月底,有線電視斷訊風暴擴大,與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及凱擘關係緊密的頻道代理商大享、優視、浩鳴發函,通知全國及北都在9月1日下架所代理的東森、緯來、momo TV、福斯家族、龍祥電影等頻道。
年代董事長練台生旗下頻道代理商佳訊及重要境外頻道代理商永鑫也發函全國跟北都,強調再不協商及支付版權費,就不再延長旗下代理頻道授權。
全國表示,沒有不付錢,只是希望跟舊業者一樣,依照實際訂戶數打折,目前也比照大豐,寄出保證金支票。北都表示,北都自始至終表示都有意願要談,「沒有任何拖延的意思。」
佳訊表示將持續溝通,但希望全國跟北都盡快簽訂授權合約。永鑫則表示,盼全國、北都收到文十日內盡快洽談。收到全國保證金支票的頻道代理商則表示,支票金額非雙方合意,將退回。
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表示,未來收視戶將從28萬擴大到46萬戶,不僅擴大有線電視版圖及營收規模,更可望在數位匯流產業發揮更多策略綜效。
凱月是台數科大股東,持有台數科股權13.8%。台數科將於9月11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受讓得濬股權議案。
台數科表示,若股東臨時會未同意此案,則終止本合約,此外後續仍須取得公平會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主管機關核准,才會交割。
台數科去年營收29.3億元,稅後純益6.37億元,每股純益5.21元。新永安去年營收11.9億元,稅後純益3.06億元,每股純益3.4元。大揚營收3.06億元,稅後純益0.8億元,每股純益1.29元。法人預估,合併之後,每年可貢獻台數科營收近15億元,稅後純益逾3億元,營收及獲利貢獻達五成。
過去台數科計劃收購東森電視時,曾因一張股票涉及黨政軍條款,未完成收購案。依照近期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目前台數科沒有黨政軍問題。
台數科表示,將竭力配合主管機關相關查核需求,期盼攜手得濬,順利成為台灣本土有線電視業者水平整合楷模。
台數科表示,買賣價金為雙方依照專家評價結果議定,初始買賣價金72.5億元,之後將加計得濬預估自今年4月1日到交割前一日的稅後純益以及約當現金餘額,才是最終買賣價金,雙方簽訂合約到期日為明年7月16日。
台數科表示,新永安經營區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大揚經營區域則為嘉義縣朴子區,合計有線電視收視戶約18.3萬戶,寬頻上網用戶4萬戶,光纖網路覆蓋全國面積為5%,可延伸台數科有線電視版圖從中部拓展往嘉義及台南,合併後,台數科用戶數將達46萬戶,寬頻上網用戶數達16萬,光纖覆蓋全國面積將達41%。
東森電視事業近來發生重大人事變革,原董事練成瑜所領導的大享多媒體公司,在今年年初進行了負責人的更迭。新任董事長由曾擔任台灣大寬頻合作夥伴紅樹林有線系統台獨立董事的王鈞國接任。這一變動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因為大享多媒體與富邦蔡家關係友好,加上接手東森電視及緯來電視的家族頻道代理權,以及成功拿下TBC的頻道代理採購權,業界認為這將對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凱擘在2017年宣布放棄經營頻道代理權,但台灣大旗下台固媒體所屬的頻道代理商允誠、優視及浩緯共代理15個頻道,加上大享在國內頻道代理市場的新崛起,蔡明忠在頻道代理市場的影響力將超越練台生。這次有線電視產業的大變局,被形容為今年來最具影響力的行動。
國內頻道版權授權費一直來是從每月500~550元的收視費中撥出240元分配給上架至有線電視系統台的各頻道商授權費。過去練台生掌握20家頻道商的代理權,並擁有TBC的頻道採購代理權,在頻道授權費的分配上掌握最大比例。但隨著練台生近年來在市場上的攻勢,以及與蔡明忠的角力,產生了這波大變動。
練台生投資並主導北都有線電視系統台,在北都低價搶客戶,造成凱擘、中嘉流失數萬用戶,激怒了蔡明忠。近兩年來,凱擘對練台生所代理的壹新聞向NCC申請移頻,並向NCC提出申請花蓮跨區經營,直搗練台生在花東大本營的根基。而練台生則計劃申請新竹市跨區經營,與凱擘在新竹的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台振道對決。雙方角力至今未解,但練台生的勢力已明顯受挫,蔡明忠的影響力則逐漸崛起。
業界認為大享與富邦蔡家「關係友好」,加上原本由凱擘代理的東森電視及緯來電視的家族頻道代理權,改由大享接手,以及大享這次拿下TBC的頻道代理採購權,業界解讀,雖然凱擘2017年宣布放棄經營頻道代理權,但是,台灣大旗下台固媒體所屬的頻道代理商允誠、優視及浩緯加計代理15個頻道,加上大享在國內頻道代理的新勢力崛起,蔡明忠在頻道代理市場的影響力,將超越練台生。
業界形容,今年有線電視產業最大變局莫過於此,將對國內整體有線電視產業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國內頻道版權授權費,一直以來都是從每個月500∼550元的收視費,撥出240元分配給上架至有線電視系統台的各頻道商授權費,過去因為練台生掌握20家頻道商的代理權,而且擁有TBC的頻道採購代理權,在240元的頻道授權費上掌握最大比例的分配權,其次依序是凱擘、中嘉旗下全球多媒體、永鑫、台灣大旗下浩緯、允誠等。
市場人士分析,造成這波大變動的原由,其實與蔡明忠、練台生雙方角力有關。練台生投資並主導北都有線電視系統台之後,開始在新北市及台北市低價搶客戶,造成凱擘、中嘉流失數萬用戶,因此「激怒」蔡明忠,近兩年來,凱擘針對練台生所代理的壹新聞向NCC申請移頻,以及向NCC提出申請花蓮跨區經營,直搗練台生經營有線電視系統台的花、東大本營,乃至於2017年年底放棄頻道代理權,而北都被視為是針對練台生的反撲行動。而北都除了持續擴大台北市低價搶客區域、也打算申請新竹市跨區經營直接對尬凱擘在新竹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台振道。練台生與蔡明忠近年來互有攻防,至今仍未化解彼此心結。
這次國內頻道代理權市占版圖大洗牌,成為2019年有線電視市場最大變局,蔡明忠與練台生的角力賽演變至今,練台生的勢力重挫,而蔡明忠的影響力已明顯崛起。
陳依玫建議維持現狀。她說,目前電視台自製節目成本高,通常收視率不錯的節目,都會在首輪播出後再到次輪市場流通,新播5年後就算重播就會讓很多節目賣不動,限制頻道節目的獲利空間,對於投資成本較高的節目,勢必造成衝擊,製播成本難以回收。
包括東森電視、中天電視、客家電視台、Discovery等多家頻道業者,也公開表達對於新修訂的首播機制窒礙難行。東森電影台表示,國片及亞洲片的版權大多是7年,少部分5年,如果限定5年之內才叫首播,在執行上會有困難。
另外對於NCC擬將申設、評鑑、換照的及格分數調高,從60分修正為70分,頻道商擔心可能掀起一波頻道退場潮,並直言頻道合不合格,應該由市場機制決定,而不是NCC決定。
頻道業者建議NCC站在輔導機關的角色,監管但不要箝制產業發展,否則將嚴重衝擊頻道商的生存空間。
NCC強調,修正首播定義,以及將申設、評鑑、換照的及格分數提高,都是希望對於部份頻道商老是重播舊片,可以有整肅及遏阻效果,有利於提高頻道節目的播放品質,避免有些電影或節目一再重播,引發民眾抱怨,對於頻道業者的意見,將反應給NCC委員會再做討論。
目前有線電視基本頻道中,有五到六成的頻道業者都已提供全高畫質的訊號源,像是TVBS、三立、八大、東森、中天、HBO等。
TVBS表示,多年前就已經完成製播系統全面HD,現在也積極朝向4K超高畫質的節目製播,未來隨著有線電視系統及收視戶家中的電視升級4K,即可觀看。
此外,東森國際與韓國三星購物、KBS合資設立的韓劇台預計年底開台。
王令麟指出,「超級星光大道」開播至今正好10周年,10年來國內年輕人沒有好的選秀節目可以嶄露頭角,公司希望能夠為年輕人打造一個可發展的未來,將以每集400萬元,高於國內一般節目10倍以上的預算,打造高水平優質節目,首播在東森新聞雲的星光雲,重播會與有線或無線電視台合作。
2007年的金鐘獎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培育了現今台灣當紅線上歌手如蕭敬騰、林宥嘉、楊宗緯、徐佳瑩、魏如昀,是無數的七年級、八年級生美好的追星回憶。今年距離《超級星光大道》開播已經10年,面對大陸選秀節目產出無數音樂新秀的激烈市場競爭,台灣選秀節目卻因面臨到多方面資源人才短缺的窘境而無法展翅高飛。
王偉忠向王令麟談起《聲林之王》節目的製作理念,希望能讓本土年輕且優秀的音樂人才根留台灣,王偉忠的提議,與東森集團長期深耕台灣,強調在地經營的策略一拍即合,雙方決定聯手為敢夢、敢秀、敢競爭的台灣年輕世代打造一個星光閃閃的圓夢舞台。
另東森國際與韓國現代購物、KBS電視台的合作案,已確定將在韓國設立東森現代韓媒股份有限公司,由該公司來台設立韓劇台,東森國際占股3成,規劃播出韓劇、韓國綜藝節目,另插播購物廣告,會是24小時播出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