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斯科技(興)公司新聞
興櫃軟包鋰電池芯製造龍頭格斯科技(6940)近期與知名科技企業筑波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開技術合作新篇章。格斯科技引領潮流,首次採用「太赫茲」波段電磁波檢測技術,為自家產品品質把關,開創國內鋰電池芯檢測新紀元。
所謂「太赫茲」波段,是指頻率範圍在0.1THz至10THz之間的特定電磁波,波長介於3mm至30μm之間,處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這種波段的電磁波具有非破壞性、穿透性及可辨識化學分子的特性,能夠用於檢測固體、液體及氣體。
格斯科技與筑波科技的合作,將「太赫茲」檢測技術應用於中壢廠區的GWh等級軟包電池芯表面缺陷檢測,以確保產品質量。隨著全球鋰電池儲能產業不斷發展,儲能安全性成為市場導入的首要考量。格斯科技持續以創新研發為核心,專注於開發及量產快充放、長壽命、高安全性、低溫性佳的LTO、NTO等利基型電芯。
格斯科技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滿足車用、儲能等多元應用需求,並為客戶提供最適性的規畫服務。通過此次與筑波科技的技術合作,格斯科技不僅提升了產品品質,也為國內鋰電池芯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標準。
**格斯科技攜手東芝,推動次世代電池技術** 台灣格斯科技宣布與日本東芝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推動以鈮鈦氧化物(NTO)作為負極的次世代鋰離子電池芯。 此次合作結合了格斯科技在軟包電池製程的專長和東芝先進的材料技術優勢,並在巴西礦業公司 CBMM 和綜合商社雙日 (Sojitz) 的支持下進行。格斯科技將成為東芝 NTO 鋰離子電池芯的 ODM 代工廠。 NTO 電池芯具有長循環壽命、寬廣的工作溫度區間,以及高倍率充放電能力等特性。通過東芝的先進材料技術,其能量密度可提升至現有技術的 1.5 倍,預計將成為電動車等純電市場的主力軍。 格斯科技表示,NTO 鋰離子電池芯可廣泛應用於冷鏈倉儲、資料中心、電動車、無人搬運車等領域。其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特性,能延長工作時間並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NTO 電池芯的高安全性能也可應用於極端工作條件下的工業機具和無人載具。格斯科技預計,為因應快速擴大的企業規模和產能,2024 年底員工將增至 350 人。
格斯科技總經理葉國偉表示,此次合作結合格斯科技在軟包電池製 程的專長、以及東芝的先進材料技術優勢,並在巴西礦業公司Compa nhia Brasileira de Metalurgia e Mineracao(CBMM)及其綜合商 社雙日(Sojitz)支持的前提下,共同打造使用NTO作為負極的新一 代電池解決方案。除了技術合作、授權之外,格斯科技也將成為東芝 NTO鋰離子電池芯的ODM代工廠。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高效能電池的市場需求快速浮現。NTO電 池芯除了長循環壽命、寬廣的工作溫度區間以及高倍率充放電能力等 特性外,將進一步透過東芝的先進材料技術,可將其能量密度提升至 現有技術的1.5倍,有望成為純電市場主力軍。
東芝電池事業部事業部長高岡聰彥表示,在東芝的量產技術支持與 格斯科技開發能力的強強聯手下,東芝有信心開發出性能更卓越的鋰 離子電池產品推向市場,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 獻。
格斯科技表示,NTO鋰離子電池芯不僅可應用在冷鏈倉儲、資料中 心、自動調頻(AFC)儲能系統、無人搬運車和電能回收系統等領域 ,更可滿足純電載具,如電動車、電動大巴、無人載具等應用需求, 解決電車市場注重的續航力議題。在基礎充電建設建置不足的前提下 ,實現快速充電目標,解決電動車普及化痛點。而大型工業機具和電 動無人載具,則可透過NTO鋰離子電池芯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 特性,達到延長工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目標,此外,高安全性能的 確保,在極端工作條件下,也將是NTO鋰離子電池芯在工業機具、無 人載具等領域的重要賣點。
葉國偉表示,為因應快速擴大的企業規模與產能,格斯科技預計2 024年底員工將增至350人。
格斯科技攜手Echion打造次世代電池 台灣電池製造新創格斯科技(6940)今(22)日宣布,已與英國鋰離子電池材料開發商Echion Technologies簽署共同開發協議。這項合作延續雙方於去年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深化電池系統的合作與交流。 Echion Technologies將提供獨家專利的鈮基XNO®負極材料,由格斯科技運用獨家技術製造新一代鈮基電池產品。鈮基XNO®負極材料擁有高安全性、快速充電和高穩定性,能有效提升電池性能。 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表示,公司看好鈮基XNO®材料的優勢,並期望將其導入台灣鋰電池產業。透過此次合作,格斯科技不僅能提供客戶客製化解決方案,更能開發出新一代電池產品,協助政府推動大型電動載具發展,邁向淨零碳排目標。 Echion Technologies執行長Jean de La Verpilliere表示,很高興與格斯科技攜手合作,這代表公司研發實力獲得國際認可。Echion Technologies致力於開發創新鋰電池負極材料,以提升電池性能,期待此次合作能加速大型電動載具在台灣的普及。 格斯科技也透露,未來將使用鈮基XNO®材料製造大型電動載具電池芯及系統,包括電動巴士、重型機械和AMR等應用。目前公司已接獲多筆客戶訂單,預計出口至指定地區,另OEM代工訂單表現亮眼,有望於2025年開始出貨。
此次協議以雙方現有的合作備忘錄為基礎,擴大合作範圍。Echion Technologies將向格斯提供其獨家專利的鈮基XNO®負極材料,由格斯使用獨家技術製造新一代的鈮基電池產品。鈮基XNO®負極材料擁有高安全性、可快速充電與高穩定性,基於此種材料的獨特晶體結構,允許鋰離子自由進出負極,鋰離子的擴散速率與傳統石墨負極材料相比高出許多。此外,鈮基XNO®負極材料在鋰電池製程中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降低51%,是安全、高效能且具永續性的負極材料新秀。
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博士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Echion Technologies簽署共同開發協議。我們看好鈮基XNO®材料的優勢,期望將這種性能卓越的新材料引入台灣的鋰電池產業,激發新的創新火花。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客製化創新解決方案,開發出新一代的電池產品,協助政府持續推動大型電動載具的發展,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努力。」
Echion Technologies執行長 Jean de La Verpilliere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在良好合作基礎上,與格斯科技共同邁出新的一步,此次合作象徵著 Echion的研發實力獲得國際夥伴的認可。我們致力於開發創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以提升鋰電池產品的性能。期待此次合作能有效推動大型電動載具在台灣的普及。」
格斯科技指出,相關材料未來將用於製造大型電動載具的電池芯及電池系統,包括:電動巴士、重型機械、AMR等應用場景。目前已接獲多家客戶訂單,未來將出口至指定地區。此外,OEM代工訂單也表現良好,有望於2025年出貨。
**格斯科技股票分割搭上漲停列車!分拆策略奏效?**
台灣綠界科技(6763)宣布股票將進行 1 拆為 10 的分拆,消息一出,股價立刻衝上漲停,來到 426 元。股票分拆是否真的能作為提升股價的萬靈丹? 法人表示,股票分拆最大的優點在於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更多投資人進場,進而提升股票的流動性。不過,股票價格最終仍取決於公司的基本面,獲利表現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關鍵。 統計顯示,包括綠界科技在內,目前台灣上市櫃和興櫃市場共有 20 檔股票進行過面額非 10 元的分拆。在上市市場中,僅有矽力-KY、愛普和長華等 3 檔個股採用股票分拆,其中長華因具有高殖利率優勢,加上獲利穩定,在分拆後股價確實大幅上漲。愛普和矽力-KY 則在分拆後獲利下滑,股價表現平平。 興櫃市場則有較多的股票進行分拆,共計 9 檔,包括美賣、火星生技、益鈞環科、納諾-KY、康霈、格斯科技、水星生醫、朗齊生醫和通用幹細胞等,其中多數為生技股。**台灣團隊攜手打造首部油電轉純電車**
**科技公司格斯(6940)和台南崑山科大攜手,打造出全台首部由油電轉純電驅動的示範車,在格斯科技中壢廠區舉行成果發表。** **格斯科技總經理葉國偉表示,此次合作結合崑崴電子、公信電子、佳晟電機和達奈美克等台灣電動車產業夥伴,展現格斯自行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串聯馬達控制等技術實力。** **崑崴電子負責電動車系統整合,公信電子提供車載電控平台,佳晟電機擁有油壓馬達設計經驗,達奈美克則專注自動化設備研發。** **透過産學合作,格斯科技希望展現台灣電池儲能技術的能力和安全應用。葉國偉強調,公司將持續投入儲能技術開發和培育電動車人才,協助台灣在車用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此外,為突顯格斯的環保和安全承諾,近日取得 ISO14001:2015 環境管理系統和 ISO45001:2018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雙認證。格斯科技將持續落實環境友善政策,並確保員工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中。**據統計,若加上綠界科技,上市櫃以及興櫃股票分割(面額不是1 0元)有20檔,上市只有矽力*-KY、愛普*、長華*等三檔,至於上櫃 為太景*、長科*、港建*、聖暉*、朋億*、國邑*、91APP*-KY以及即 將分拆的綠界科技等八檔。
以上市三檔個股來說,具有高殖利率題材長華*,因獲利表現穩健 ,除了達到增加籌碼流動性,以股票1拆為10來看,股價確實明顯上 漲,若分拆前持有至今,獲利應有好幾倍;但愛普*及矽力*-KY股票 分拆後,獲利下滑,股價乏善可陳。
目前股票分割最多是的興櫃股有九檔,包括美賣*、火星生技*、益 鈞環科*、納諾*-KY、康霈*、格斯科技*、水星生醫*、朗齊生醫*、 通用幹細胞*,其中多數為生技股。
格斯科技總經理葉國偉博士表示,格斯科技能與崑山科技大學電動車研發與人才培育中心及台灣電動車生態系夥伴合作,包括崑崴電子、公信電子、佳晟電機及達奈美克公司。崑崴電子為崑山科技大學的新創公司,主要負責電動車系統整合;公信電子聚焦汽車電子終端平台設計,提供車載電控平台、行車資訊平台、智慧駕駛座艙平台等系統設計整合與製造服務;佳晟電機有40多年油壓馬達設計與製造經驗,是少數領導台灣油壓馬達的公司;達奈美克公司則專職研發自動化設備。
另外,改造油電系統與電子裝置線路,打造出全台首部油電轉純電示範骨董車。此次產學合作,希望向市場證明台灣電池儲能技術的能力及安全應用,格斯亦將會持續儲能技術的新創開發及培育電動車人才,協助台灣在世界車用領域占一席之地。
格斯科技近日取得ISO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及ISO45001:2018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雙認證,以實際行動證明對環保及員工職業安全衛生的重視。在符合國際管理標準下,格斯科技將持續納入環境管理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至公司戰略規畫和企業營運中,致力於鑑別鋰電池設計製造過程中潛在的環境問題。
通過風險控制和滾動式檢討,落實環境友善政策,並為員工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奠定永續經營的基礎。未來將繼續以行動落實電動車產業的ESG進程。
**電池芯產業逆風起飛 台灣五座超級電池廠量產**
(台北訊)台灣電池芯產業正處於上坡,今年將有五座超級電池芯廠量產,包括能元、格斯、輝能、台塑新智能和鴻海。這些業者正與時間賽跑,以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
台塑集團在彰濱工業區打造的電池芯基地規模達 5GWh,為台灣最大。鴻海從無到有,在一年半內完成第一條電池試產線。能源轉型趨勢下,台灣電池芯產業可望捲土重來。
近年來,中國電芯產業崛起,供應全球八成以上需求。但隨著 2023 年汽車產業需求不如預期,中國電芯供過於求,價格崩跌。即便如此,台灣電池芯業者仍逆勢擴產。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電池芯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也認為,台灣不能缺席新能源布局,否則將影響競爭力。儘管目前電池產能過剩,但業者看好未來趨勢,今年全力拚量產。
台塑新智能將於 7 月 1 日產出第一顆自製電池,鴻海位於頭份的神祕研發中心也正緊鑼密鼓為高雄廠第四季量產備戰。這些陸續加入量產行列的超級電芯廠,將對台灣電池芯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業界人士指出,中國電池芯市場洗牌,上游材料價格也因庫存過高走跌。但這對仰賴進口原物料的台灣業者而言並非好事。不過,台灣電池芯業者仍以最佳技術產能配比,期盼在全球電芯版圖中搶回供應主導權。
**格斯科技台灣第二家設立GWh超級電池芯工廠,中壢廠年底全運轉**
台灣電池產業再添生力軍!格斯科技成為台灣繼台塑後,第二家設立GWh量能超級電池芯工廠的業者。座落於中壢的廠區預計今年底全面運轉,揭開格斯科技邁向大電池時代的序幕。
**領軍者兩位,材料研發起家**
格斯科技的幕後推手,正是董事長張忠傑和總經理暨技術長葉國偉。兩人以材料研發起家,在電池領域深耕多年。格斯的主力產品鈦酸鋰電客製化電池,以其重量輕、設計彈性高、良率優異等特色,廣泛應用於無人機、AGV、儲能、電巴、農具和工具機等領域。
**瞄準安全性與高充放次數**
與其他超級電芯工廠主打的圓柱或方形電池不同,格斯科技選擇鈦酸鋰軟包電池作為切入點。這種電池的優勢在於安全性高、充放電次數高、溫度適應範圍廣,唯獨能量密度較低。不過,由於其安全性與耐用性特質,特別適合用於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領域。
**中壢廠歷經3年籌備**
為了打造第一座GWh量能的鈦酸鋰軟包電池工廠,格斯科技從三年前開始籌備,歷經兩年建置,於2023年正式開幕。從申請執照到產線調整,格斯團隊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和心力。
**已投入次世代電池芯研發**
儘管中壢新廠才剛開始量產,格斯科技已著手投入次世代鈦酸鋰電池芯的研發。預計在今年進行量產驗證,並於兩年內正式量產。第二代鈦酸鋰電池芯將突破能量密度限制,進軍電動車動力領域。
**積極擴張產能,投資規模上看150億**
葉國偉透露,格斯科技已展開二廠規劃,目標在2026年將總產能提升至4~5GW。預估二廠的總投資金額將上看120億~150億元。
看好能源轉型發展前景,台灣有五座超級電芯廠今年將量產,產業鏈開始動起來…
台塑集團的超級電池芯工廠(1GWh規模等級以上)位於彰濱工業區6.1公頃土地上,有如旱地拔蔥,不到一年就從一片荒地快速蓋出5GWh台灣最大電池芯基地;鴻海則是從0到1,一年半造出第一條自有電池試產線,他們在跟時間賽跑,要在最快時間投產,追上快速成長的需求。
1GWh對台廠的意義是什麼?根據廠商估算,相當於1.2萬台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需求,《經濟日報》盤點2024年台灣將有五座超級電芯廠量產,業界不約而同動起來。
規模最大的台泥集團旗下能元科技高雄廠正全面量產,鴻海位於頭份的神祕電池研發中心,超過20名碩博士帶著團隊穿梭產線中,為高雄廠第4季量產待命,台塑新智能內部設下7月1日第一顆自製電池產出的絕對命令。
不少在十年前奔赴中國大陸的電池產業老將,更傳出近兩年紛紛返台加入台灣電池芯量產行伍,台灣熱鬧滾滾正處於電池芯產業的上坡。
「這不是壞事,對我們來講剛好,這些人在大陸用他們(陸企)的錢練了一身功夫,剩下就是我們台灣怎麼配套,把人才跟能量好好展現。」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張家欽說。
這群人身懷在中國大陸積累的實戰經驗,碰上台灣今年下半年將有五座GWh超級電芯廠放量投產,台灣的鋰芯復興大業正要捲土重來。
但台灣電池芯隊伍高亢前行時,產業正發生變化,中國電芯產業在十年間快速崛起,囊括全球八成以上供應量,2023年因汽車產業需求不如預期,陸企擴廠過速,電池芯供過於求價格崩跌。
台灣此時投入這個高資本密集的電芯產業,今年預估台灣電芯總產能超過5GWh,推算到2027年總產能達12~13GWh,占全球總產量3300GWh規模不到
0.3%,台灣企業打的是什麼算盤?
能源轉型 關鍵角色
「未來世界的經濟體系裡面,很大一塊是能源轉型,能源轉型不可能沒有電池,台灣工業可以不參與能源轉型嗎?」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談到決心發展電芯產業時,慷慨激動地強調電池芯的重要性。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電池芯只要沒有自有產線,電網或電動車拿不到電芯,競爭力就會變弱,未來會變成台灣重要的國安問題,美國也發現這個風險」。
除了台泥、輝能,即將加入量產行列的超級電芯廠還有鴻海、台塑、格斯。有量則是到泰國設廠,評估也要在台灣設1GWh產能。
當台灣電芯廠大量產,國際局勢也正丕變,中國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從高峰直線崩盤,2022年高峰碳酸鋰每噸價格人民幣60萬元,到2024年初已經跌破人民幣9.5萬元,價格在一年半內是腰斬再腰斬,然後再打六折。
過剩的產能跟快速崩落的價格,中國目前已有至少70家中小型電芯廠倒閉。大陸電池芯市場洗牌,上游材料價格也因庫存過高走跌,「碳酸鋰價格降低,對台灣電池芯業者而言並不是好事。」Infolink儲能助理分析師陳禹碩表示,原因在這兩年陸企已經完成更上游的原物料布局,而台廠仍仰賴進口,在成本上,先天有一段差距。
產能大開 布局未來
台廠此時新產能大量開出, 會不會擔心時機不佳?劉慧啟坦然表示,台塑產業規劃時看的是長期趨勢,台灣布局新能源的路不能搖擺,「不論大陸電芯廠洗不洗牌,未來全世界都會朝全年3,000GWh的需求量走,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
「大陸在大洗牌,但不影響我們(能元科技),他們(電池價格)腰斬,我們只下滑10∼15%」,台泥企業團做的是高密度鋰三元電池,走不一樣的道路,張安平信心滿滿表示,能元跟客戶是保證長期供貨合作關係,做的是台灣沒有做過的新商業模式。
儘管電池產能現階段供過於求,產業吹逆風,但是,台灣電池芯業者今年正全力拚量產,認為這只是短期效應,放眼五到十年產業趨勢樂觀,並不放慢擴廠腳步,即便台廠在全球電芯版圖中只有0.3%的存在,以小搏大,以最佳技術產能配比取回供應主導權。
跟台灣其他超級電芯工廠以圓柱或方形電池不同,格斯主打鈦酸鋰軟包電池,特色是重量輕、高設計彈性、生產良率比較高,疊片時間較長,技術門檻與成本相對較高,但特色是具安全性及高充放電次數,適應溫度廣,缺點是能量密度低,適合用於無人機AGV、儲能、電巴及農具或工具機。
要打造第一座GWh鈦酸鋰軟包電池工廠,尤其是多尺寸規格客製線,格斯花費不少心血,三年前格斯開始籌備中壢新廠,歷經兩年建置,2023年正式開幕,光是申請執照及產線調整優化,就花費不少時間。
從試產到量產的技術考驗門檻,格斯花了一年時間終於跨過,後續的產能擴張就可以快速複製。也因此,中壢新廠才在放量,格斯已投入次世代鈦酸鋰電池芯研發,第二代鈦酸鋰電池芯將可突破能量密度限制,作為電動車動力,葉國偉透露,第二代鈦酸鋰電池今年會做量產驗證,預計2年內量產。
以1GWh鈦酸鋰電池芯廠投資約需30億~40億元金額推算,二廠總投資預算將上看120億~150億元。
**格斯攜手崑山科大 打造台灣首輛油電轉純電古董車** 科技大廠格斯(6940)攜手台南崑山科技大學和國內電動車生態系夥伴,共同打造出全台首輛油電轉純電的示範古董車。 格斯看好EV巴士和特殊車輛市場,目前正與日本客戶合作開發新產品,預計2025年亮相,2026年量產,為格斯未來營運注入活水。 這輛示範古董車運用格斯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搭配串聯馬達控制和電子系統技術,成功將油電車改裝為純電動車。 崑山科技大學的新創公司崑崴電子負責系統整合,公信電子則提供車載電子終端平台、行車資訊平台和智慧駕駛艙平台等服務。
格斯昨天在中壢廠區展示全台首輛油電轉純電示範古董車,該案由格斯、崑山科技大學、崑崴電子、公信電子、佳晟電機及達奈美克公司等攜手合作,透過格斯自行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配合串聯馬達控制及其他電子系統技術,成功改造出全台首輛由油電轉純電驅動的示範古董車。
崑崴電子為崑山科技大學的新創公司,主要負責電動車系統整合。公信電子聚焦汽車電子終端平台設計,提供車載電控平台、行車資訊平台、智慧駕駛座艙平台等系統設計整合與製造服務。
根據櫃買中心昨(11)日資料顯示,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90.98億元、成交股數1.6億股、成交筆數9.85萬筆,三項數據均高於前一周。興櫃個股本周以來平均跌幅0.33%,周漲幅超過一成檔數降至八檔,其中三檔漲幅超過三成,漲幅前十強介於7.97%至64.04%。
領漲股部分,本周資金回流電子股,前十強中共占六檔,生技醫療有兩檔;數位雲端及其他產業各一檔。
本周資金尋找低基期、題材股輪動,包含群登、年程、優你康、暐世等低基期股輪動,股價紛紛於本周突破長期線均線反壓,其中群登周漲64.04%,表現最出色。
電子零組件股紘通周漲35.02%、人力派遣相關的宏碁創達周漲15.11%、光電股新應材周漲12.06%、數位雲端股物聯周漲11.87%,股價持續攀高。至於電池相關的有量及格斯科技*股價反彈,分別周漲8.72%和7.97%,但中長期均線仍有待收復。
此外,下周四(18日)生技醫療產業的朗齊生醫*將登錄興櫃,該公司主要以新藥研發為主。
格斯自成立以來即專注各式新穎材料與鋰電池芯開發與應用,立基 於自身厚實的電池材料研發能力,透過「連結在地」、「連結未來」 、「連結國際」三大發展方向,累積國際級高端電池芯研發能量,加 速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朝向環境永續目標邁進。
儲能與電動車 為兩大發展主軸
格斯科技以深耕研發支持政府「十二項關鍵戰略」,從鋰電池上游 材料、鋰電池芯、模組到各式應用產品,特別是團隊掌握先進材料技 術,以鈦酸鋰(LTO)、高鎳三元(NCM811)搭配矽碳負極的高端電 芯為核心,垂直整合發展應用於電動車、儲能等各式高端鋰電池產品 。透過參與全台最具指標性的再生能源產業展會,格斯接軌國際,讓 全球看見台灣高端鋰電池芯的技術實力。
追隨日、韓電芯大廠重點發展高鎳三元鋰電池芯的腳步,本土鋰電 池芯新創公司-格斯科技也選擇深耕技術難度高、終端市場使用條件 嚴苛、特殊的LTO鈦酸鋰、高鎳三元(NCM 811)電芯產品,走一條台 灣電芯同業罕見路徑;成立八年來,格斯陸續開發出LTO鈦酸鋰快充 放軟包電池芯/模組,及NCM811高鎳三元高能量軟包電池芯/模組,以 及各式儲能系統、電動車電池、車用電池、無人機等應用產品。
格斯NCM811電芯隨著電極材料能量密度提升,續航力將大幅增加, 例如,使用100KWh的NCM811電池的乘用車行駛里程可達500公里,傲 視同業其他材料鋰電池;NCM811電池再搭配液冷技術、SiC逆變器, 以高壓低電流,減少電池發熱量,延長使用壽命;格斯的高鎳三元電 池應用規劃,以電動二輪、四輪載具與無人機為主。
攜手產學研打造 能源轉型新未來
鈦酸鋰(LTO)電池具有出色高安全及長循環壽命,循環壽命超過 一萬次以上,且不會出現明顯性能衰退,以每天完整充放電兩次計算 ,使用壽命可達十五年以上。相比之下,其他材料鋰電池壽命在2千 至4千次,且可用電量降至80%以下,因此,鈦酸鋰(LTO)電池使用 上,可替客戶省大量維運或更換成本;成為需要高可靠度與長期使用 的電動載具與儲能解決方案的理想選擇。
今年中格斯科技與中研院、台科大三方合作開發出下一世代高能量 密度的奈米級矽碳負極材料,成功突破最關鍵性的導電性、高膨脹率 問題,可大幅提升自家電芯的能量密度,有利於未來拓展國際高端電 池應用的電動載具、儲能市場商機;例如,鈦酸鋰(LTO)高速快充 軟包電池芯適用於電動巴士、電動堆高機、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MR )、無人搬運車(AGV)、商用船舶、煞車電力回收系統及自動調頻 (AFC)儲能系統。高鎳鋰三元(NCM 811)高能量軟包電池芯適用於 新能源電動汽車及無人飛行載具。
智慧能源週 秀多元鋰電池商品
今年台北國際智慧能源週展中,格斯科技展出的鋰電池產品應用橫 跨基地台、啟動電瓶、大型行動電源、電動三輪車、電動車、電動巴 士、家用儲能系統等多元商品。主要產品如下:
一、12V LTO電池模組:電池組單顆為12V/50Ah,採LTO電芯且內建 BMS,外殼採一般鉛酸電池尺寸,可減少舊式鉛酸載具更換鋰電池的 改裝成本,目前用於基地台與啟動電瓶,模組最多可4串2併,即電力 最高為48V/100Ah,電池組串聯間有自動平衡功能。
二、3KW行動電源:3KWh行動電源採高鎳三元電芯設計,可用於露 營、攤販或室外維修等移動中用電需求,內置充電器可直接市電充電 ,外部設三個萬國插頭,兩個USB-A、兩個USB-C,提供多元輸出,面 板有剩餘電量顯示螢幕。
三、24V LTO電池模組:此電池組為24V/25Ah,採LTO電芯,內建B MS,外殼採一般鉛酸電池尺寸,減少舊式鉛酸載具更換鋰電池的改裝 成本,目前用於電動三輪車電源供應。
四、VDA355 LTO/NCM電池模組:採用德國車廠常規尺寸VDA355尺寸 ,採用不同體系的軟包鋰電池芯製作電池組,有利於客戶模組化、規 模化,可應用於電動載具電源,同時減少後續加工難度,也可用於一 般車款及電動巴士。
五、15KWh儲能系統:格斯的智慧家庭儲能系統主要用於太陽光電 應用搭配方案、緊急備用電源、智慧用電實踐。整機由格斯設計,台 灣製造,嚴格控制品質並擁有完善的維護服務。採48V系統規格,系 統電壓區間易與市面常規PCS(能源轉換系統)搭配,相容度高。此 外電芯通過UN38.3安規認證,整套系統擁有格斯設計的LTO專屬電池 管理系統(BMS),用戶可清楚監控設備,保護電池充放電狀態,延 長電池使用壽命。
格斯擁有全台首座GWh等級軟包鋰電池芯超級工廠,這座投資40億 元新台幣,坐落於中壢工業區的1GWh鋰電池芯超級工廠今年5月落成 啟用,進入代工客戶產品試產與廠驗,邁向量產與進行IATF-16949車 規認證。新廠區落實節能減碳,採用綠色低碳排方案,廠內設備每年 可節省逾7,000萬度電;廠區廢水回收利用機制,有效節省水資源; 廠區嚴格執行碳足跡檢驗以符合國際標準,為地球環境永續貢獻。
今年格斯科技首度參加亞洲企業商會舉辦的第17屆2023亞太傑出企 業獎(APEA),格斯以推動綠能永續及企業管理表現傑出,在台灣區 頒獎典禮暨晚宴獲頒「優異勵志品牌」以及「卓越企業獎」兩項獎項 ,於亞太地區眾多優秀新創企業中脫穎而出。放眼未來,格斯將持續 鑽研新世代電池發展,攜手產官學研,探索與深化台灣鋰電池材料與 電芯技術,搶攻全球電動載具與儲能應用市場訂單,擦亮MIT鋰電池 招牌。
格斯技術長葉國偉博士表示,新的矽基負極材料較傳統石墨負極理 論比容量高,傳統矽基負極受限於較低的電子傳導性及充電時高達三 倍的體積膨脹現象,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極片易爆裂粉碎剝落,大量 商業化面臨很大的挑戰。
為解決以往矽碳負極實用上的重大挑戰,格斯研發團隊採用常見的 染髮劑成份-含氮的對苯二胺作為碳源,並以簡單的水溶液方法製備 出矽包碳奈米複合材料。
而這種矽包碳技術可大幅提升矽基負極材料的電子傳導性,也成功 抑制體積膨脹現象,確保高效的鋰離子傳輸。
格斯科技結合學、研力量成功研發矽基負極材料,擁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及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將成為能源儲存材料的關鍵創新。此次研究展現格斯科技在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的創新實力,並為能源儲存技術的發展帶來更好的前景。
格斯科技技術長葉國偉表示:「此次研究的矽基負極材料具有與傳統石墨負極相比更高的理論比容量,且矽為地殼中礦物含量第二的物質,取得容易。然而,傳統矽基負極材料因其較低的電子傳導性和充電時高達300%的體積膨脹,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容易使極片粉碎剝落,使得其商業化面臨挑戰。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採用常見的染髮劑成分含氮的對苯二胺做為碳源,並以簡單的水溶液方法製備出矽包碳奈米複合材料。這種碳包矽技術可大幅提升矽基負極材料的電子傳導性,成功抑制體積膨脹現象,確保高效的鋰離子傳輸。除了得到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外,還運用弛豫時間圖的分布函數與阻抗譜技術,對鋰離子傳輸機制進行深入分析,該研究也在日前已被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接受,這項研究成果將為後續格斯科技在其他正╱負極材料的開發奠定重要基礎。」
近期中壢廠區也迎來美國友臺小組及包括維吉尼亞、德拉瓦與馬里蘭州的參眾議員到廠參訪,雙方就鋰電池技術、材料及電動車相關主題進行交流討論。此外,格斯科技全台首座GWh等級電池芯超級工廠已於今年5月落成啟用,目前已完成客戶試產階段,預計下半年度可以量產。
格斯科技*掌握從上游材料、電芯設計與製造、模組到應用端的研 發優勢,陸續發展出差異化的產品與多種應用。此次結合學、研力量 成功研發矽基負極材料,其擁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並能有效提升能量 密度,將成為能源儲存材料的關鍵創新。
近期格斯科技*中壢廠區也於日前迎來美國友台小組及包括維吉尼 亞、德拉瓦與馬里蘭州的參眾議員到廠參訪,雙方就鋰電池技術、材 料及電動車相關主題進行交流討論。
此外,格斯科技全台首座GWh等級電池芯超級工廠已於2023年5月正 式落成啟用,目前已完成客戶試產階段,預計下半年度將正式進行量 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