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證券(公)公司新聞
其中元大證賺138億元最猛,每股稅後純益(EPS)王、成長王分別為富邦證、華南永昌證。
證交所分析,雖然6月大盤總成交值約10.1兆元,月減8.1%,證券商經紀稅前純益下滑至88.6億元,但因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增加,自營業務稅前純益回升至58.5億元,承銷業務稅前純益則增至8.7億元。
統計全體證券商6月稅後純益由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181.1%;累計前六個月稅後純益582.7億元,年增268.9%。
個別證券商來看,根據法人報告及自結數字,國內龍頭元大證券挾市占規模、優異自營操作及南韓為首的海外子公司挹注,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38.9億元,年增164%,是唯一獲利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商,蟬聯獲利王寶座。
具有大型金控背景的凱基證、富邦證上半年稅後純益依次為71.0億元、36.9億元,分居第二、三名,至於自營操作突出的統一證,以及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的群益證,上半年稅後純益各為30.3億元、26.6億元,亦持穩在前五名行列。
如果併入股本計算,上半年EPS以富邦證的3.4元拔得頭籌,今年搭上貨櫃航運順風船的宏遠證異軍突起,EPS達3.2元居次,排名第三的福邦證為2.4元;EPS在2至3元間的證券商還有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凱基證。
搶下獲利成長王的是華南永昌證,相較去年同期因權證避險不及,稅後純損達43.6億元,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12.7億元,其餘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玉山證等六家,獲利年增率在234.3%至461.5%不等。
八大官股券商19日再加碼,總計投入55億元力挺台股,晶圓雙雄、金控雙雄等10檔個股成為政策護盤的關鍵指標。不過,專家指出,除了官股的力挺外,內資的積極承接也功不可沒。像單日元大、富邦、國泰、元富等四大券商,就買超了180億元,這背後還有三大壽險大戶的買盤,內資團結力強,才能讓台股在面對外資賣超424億元時,還能小跌106點。 統計顯示,19日官股券商買超金額最高的10檔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國泰金、富邦金、鴻海、可成、聯電、開發金、華邦電及新唐等,其中台積電的買超金額最高,達19億元,新唐則獲得1.65億元的買超,大多數個股的買超金額都在2至5億元之間。 近兩日來,官股券商合計買超金額已逾105億元,其中台積電一家的買超就超過53億元,顯示了政策積極維護指數的決心。晶圓雙雄之一的聯電,近兩日的買超金額也超過10億元,成為政策力守的指標。 官股券商與外資的對決,今年來內資的崛起成為一大亮點。除了官股的政策護盤外,內資的共襄盛舉也是一大買超來源。 19日台股買超的前15大券商,全部都是本土券商。其中,元大證券以77億元的買超金額位居第一,其次是富邦、國泰、元富證券,分別買超46億元、31億元、26億元。這三家券商可能分別代表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壽險資金的買盤動向。永豐金證及日盛證券分別以20億元以上的買超金額位居第5、6名,而群益金鼎、玉山、統一、兆豐、康和、台新、新光、第一金等券商,則分別以10至18億元之間的買超金額位居第7至14名,國票則以8.62億元的買超金額位居第15名。
據統計,八大官股券商19日買超金額前10高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國泰金、富邦金、鴻海、可成、聯電、開發金、華邦電及新唐等,買超最多是台積電,金額逾19億元,最少的新唐也獲買超1.65億元,多數都獲得2∼5億元之間的買超。
累計近2日官股券商合計買超逾105億元,光是台積電就買超53億餘元,顯示政策積極護住指數的企圖心;晶圓雙雄另一檔個股聯電,也是政策力守的指標,近2日買超10億元以上。
官股券商向來與外資展開對作,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內資撐起一片天,除了官股政策護盤之外,更多可能是來自於內資共襄盛舉的買超。
據統計,19日買超台股的前15大券商,清一色為本土券商,買超第一名是國內經紀市占龍頭元大證券,買超逾77億元,其次為富邦、國泰、元富等證券,各買超46億元、近31億元、近26億元,這三家券商分別代表可能是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三大壽險資金的買超動向。
接下來買超第5∼6名,分別為永豐金證及日盛證,都各買超20億元以上,日盛證也不排除是來自於富邦人壽北後買盤;第7∼14名分別為群益金鼎、玉山、統一、兆豐、康和、台新、新光、第一金等,都買超10∼18億元之間,第15名的國票也買超8.62億元。
金管會揭露三年連續都列入公平待客前20%的有上海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土地銀行、國泰人壽與中國人壽。證券商因只有參與第一次及第三次評核,二度都上榜的有中信證、玉山證、合庫證及兆豐證券。
公平待客總分前20%的銀行業有七家,即上海銀行、合作金庫銀行、星展(台灣)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豐(台灣)銀行及土地銀行。
金管會表示,七家銀行主要是在「酬金與業績衡平原則」扣分比較少,即不會只看理專的業績就給獎酬,以免造成為了業績亂賣商品。
證券業上榜六家,有元大證券、中信證券、玉山證券、合庫證券、兆豐證券及第一金證券。金管會分析得獎的券商是在酬金與業績衡平原則、業務員專業度及商品適合度上得分較多。
保險業共八家,壽險業四家,是友邦人壽、中國人壽、保德信人壽及國泰人壽。產險業亦是四家,即中信產險、泰安產物、國泰世紀產物及美國國際產物。
金管會指出,保險業是在訂約公平及誠信知知原則上表現較佳者會勝出,即業務員沒用不當話術招攬、沒勸誘客戶貸款投保等。
這次除了表揚表現前20%業者,也新增顯著進步獎,即比前次評比進步很多,但還未能擠入前20%者,即聯邦銀行、統一證券、新光人壽及南山產險。
金管會表示,9月將舉行2022年公平待客評比的檢討會議,將討論是否要2022年公告前20%名單時,也同時揭露表現最差的最後20%公司名單,另外也會討論精進評核機制、修正金融法規,督導各金融機構落實法令遵循及執行公平待客原則,強化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時序進入7月中旬,在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公布後,接續結算上半年財報獲利業績,22家主要證券商受惠於上半年台股帶量大漲3,022.93點(漲幅20.52%),自結上半年獲利都有佳績表現,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已有8家超過2元水準,尤以富邦證及宏遠證更突破3元,富邦證3.47元,宏遠證3.21元。
福邦證、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致和證及凱基證等6家,上半年EPS介於2.5元到2元間,各為2.47元、2.40元、2.32元、2.169元、2.166元、2.07元。上半年EPS高於1元依序為:華南永昌證1.94元、大展證1.67元、國泰證1.55元、永豐金證1.49元、第一金證1.42元、元富證1.38元、日盛證1.29元、台新證1.20元、群益金鼎證1.17元、康和證1.15元、兆豐證1.14元等。
檢視絕對獲利,22家證券商上半年合計獲利達473億元,龍頭券商元大證累計稅後盈餘138.95億元居首位,凱基證71.03億元居次,富邦證36.9億元、統一證30.6億元、群益金鼎證25.43億元等,分居三到五名。獲利前十二大還有永豐金、元富、日盛、兆豐、華南永昌、國泰、宏遠等,永豐金證及元富證各為24.15億元、22.22億元,其餘獲利也都超過10億元水準。
7月中下旬持續有上市櫃公司密集舉行股東會以及除息題材,加以基本面進入第三季電子產業旺季,基本面業績成長動能強,有利台股攻堅萬八行情,證券商也積極衝刺經紀、自營及承銷等業務,寄望延續上半年好成績。
台新金控近期表現亮眼,因為成功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6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59.4億元,創下公司歷史新高,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1元,在已公布獲利的11家金控中排名第三。這次的獲利成績主要來自於91.8億元的廉價購買利益,這筆利益將會在明年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無法直接分配為股利,但後年則可配發股票股利。為了這次併購,台新金控向金管會承諾將處分持有的全部彰化銀行股票,並因此認列損失42.5億元。 兆豐金控在銀行投資評價利益回升的帶動下,6月份的獲利也顯著提升,累計EPS為0.92元。兆豐銀6月份獲利17.6億元,略勝於第一金旗下一銀,但累計獲利86.3億元,EPS為1.01元,略輸給一銀上半年EPS 1.07元。兆豐證券上半年EPS為1.14元,也略遜於第一金證券的EPS 1.42元。 新光金控在6月份的稅後純益為37.8億元,年增306.8%,前六月稅後純益134.8億元,年增69.6%,累計EPS為1.03元。新光金發言人李超儒副總表示,這次的獲利成績主要來自於人壽子公司6月適時處分股債貢獻獲利,新光人壽6月稅後純益27.2億元,年增456.1%。 合庫金控6月份稅後純益19.1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102.0億元,分別創下單月與同期新高,年成長26.67%,EPS為0.73元。 整體來看,6月份資本行情轉佳,金控獲利普遍比前月進步,5月虧損的新光金控也轉正,累計稅後純益在6月底躋身百億俱樂部的金控增至五家,整體上市櫃金控上半年累計突破百億元者增至11家。
6月資本行情轉佳,金控獲利也都比前月進步,5月虧損的新光金控也轉正,累計EPS為1.03元。累計稅後純益在6月底躋身百億俱樂部的金控則是多出五家,整體15家上市櫃金控,含早已突破100億元的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上半年累計突破百億元者增至11家。
台新金6月稅後純益59.4億元、年增268.9%,單月獲利創該公司史上新高;前六月純益129.1億元。台新金財務長賴昭吟表示,台新金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在6月30日交割,初估有91.8億元的廉價購買利益,未來一年會確認最終數值。此一廉價購買利益明年會提列成為特別盈餘公積,無法於明年做為股利分配,但到了後年,則可配發股票股利。
台新金為了迎娶保德信人壽,向金管會承諾處分台新金持有的全部彰化銀行股票,因原本投資目的不存在,無法再用權益法認列彰銀持股,含6月賣出彰銀2億股及剩餘持股重新評價,合計認列損失42.5億元。
新光金6月稅後純益37.8億元、年增306.8%,前六月稅後純益134.8億元、年增69.6%,累計每股稅後純益1.03元。
新光金發言人李超儒副總表示,新光金6月稅後純益年增28.5億元,且比5月稅後淨損18.5億元要好,主因人壽子公司6月適時處分股債貢獻獲利,新光人壽6月稅後純益27.2億元、年增456.1%。
新光銀行6月稅後純益6.2億元、年增8.5%,除了也是有處分股債的資本利得,以及開始有現金股息收入,另外就是淨利息收入因利差擴大而明顯成長,手續費收入也有小幅成長。
兆豐金受惠核心兆豐銀投資評價利益回溫,單月獲利比前月大增2.5倍,6月賺24.7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25.0億元,年增10.8%,EPS為0.92元。兆豐銀6月單月賺17.6億元,驚險勝過第一金旗下一銀,但累計獲利86.3億元,EPS為1.01元,仍小輸一銀上半年EPS 1.07元,兆豐證券上半年EPS為1.14元,也略遜於第一金證券的EPS 1.42元。
第一金控6月稅後純益21.5億元、月增28.5%,上半年共賺進109.1億元,年增24.5%,累計EPS為0.85元,一銀6月獲利17.6億元。合庫金控6月稅後純益19.1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102.0億元,分創單月與同期新高,年成長26.67%,EPS為0.73元。(記者陳芝瑄、陳美君、夏淑賢、陳怡慈)
台股近期表現亮眼,讓證券商業績也跟著水漲船高。根據最新數據,22家主要證券商在過去5個月累計獲利高達361.6億元,其中15家證券商的每股稅後盈餘(EPS)超過1元。在這波台股熱潮中,富邦證和宏遠證表現特別出色,前5月EPS分別達到2.63元和2.36元。而元大證、玉山證、福邦證等3家證券商,上半年EPS挑戰突破2元大關。
不過,5月份台股因本土新冠疫情影響,指數出現震盪走弱,累計下跌498.23點。儘管如此,5月份全月成交量達11.01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日均值達5,243.6億元,較4月激增16.9%。這一成績對證券商經紀部門來說是一大利好,但也讓自營部門面臨了盤勢大幅震盪的考驗。
在這22家證券商中,元大證以108.8億元的累計獲利領先群雄,凱基證以58.14億元緊追在後,富邦證、統一證和群益金鼎證分別以27.9億元、20.545億元和19.908億元排在前五名。而永豐金證、元富證、日盛證、兆豐證和華南永昌證的累計獲利也均超過10億元。
從EPS的角度來看,富邦證以2.63元的EPS稱霸證券商界,宏遠證以2.36元緊隨其後。福邦證、玉山證和元大證的EPS分別為1.98元、1.90元和1.88元,如果6月份業績能繼續攀升,上半年EPS突破2元不是夢。其他EPS較高的證券商還有凱基證、致和證、華南永昌證、統一證、大展證和國泰證等。
雖然5月份有5家證券商出現虧損,但幸運的是,這些證券商在前四個月的業績表現亮眼,累計前5月獲利仍維持在正數。在這波台股熱潮中,證券商業績有望繼續攀升。
台股5月受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影響盤勢震盪走弱,5月指數累計下跌498.23點,月K線中止連六紅翻黑,但也因指數高低檔震盪達2,387點,帶動5月全月成交量能達11.01兆元歷史新高,日均值5,243.6億元,較4月的日均值4,485.7億元激增了16.9%。
證券商經紀部門受惠成交量放量,但自營部門也經歷盤勢大幅震盪考驗,整體證券商5月業績表現弱於4月。
統計22家證券商5月業績,前5月合計獲利達361.6億元,其中元大證即累計獲利108.8億元(占30%)居首位,凱基獲利58.14億元排第二,富邦證、統一證各為27.9億元及20.545億元,分居三、四名,群益金鼎證19.908億元排第五名。累計獲利超過10億元的還有永豐金證(17.77億元)、元富證(16.21億元)、日盛證(11.72億元)、兆豐證(10.02億元),華南永昌證9.68億元排第十名。累計獲利高於5億元的有國泰證、宏遠證、玉山證、第一金證、台新證、福邦證等。
如併同考量股本,前5月每股稅後盈餘(EPS)以富邦證2.63元,居證券商EPS獲利王,宏遠證2.36元排第二。另福邦證、玉山證以及元大證等前5月EPS分別為1.98元、1.90元、1.88元,如6月業績持續衝高,累計上半年EPS有機會突破2元。
前5月EPS較高依序還有:凱基證(1.69元)、致和證(1.491元)、華南永昌證(1.48元)、統一證(1.468元)、大展證(1.27元)、國泰證(1.20元),另累計EPS超過1元,包括永豐金證、第一金證、元富證、日盛證等。
單純觀察5月業績,5家證券商5月虧損,統一證、致和證、康和證等各虧損2.48億元、2.241億元及1.733億元,大展證及台新證則虧損0.802億元、0.4億元,所幸前4月業績佳,累計前5月獲利仍維持。
台灣櫃買市場即將迎接新血!根據最新消息,櫃買中心將於6月10日審議華景電(6788)的上櫃案,並預計在15日審議振宇五金公司的上櫃案。今年截至目前,已有五家公司提出上櫃申請,其中凌陽創新、安格已經順利通過上櫃審議,並與櫃買中心簽訂上櫃契約,今年至今新增上櫃掛牌的公司已達八家。 華景電,這家專注於半導體製程微汙染防治設備及RFID派工整合系統等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公司,由陳榮華擔任董事長。華景電在申請上櫃時的資本額為3.15億元,其2020年度合併營收達7.30億元,稅後淨利為1.60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03元。而在2021年第1季,合併營業收入為2.19億元,稅後淨利為4,885萬元,EPS為1.53元。 另一家即將登場的公司是振宇五金,它專注於專業五金商品的零售及批發業務。振宇五金的董事長是曾善,申請上櫃時的資本額為1.72億元。該公司選擇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及第一金證券作為推薦證券商。 這兩家公司的上櫃申請,不僅是櫃買市場的喜訊,也反映了台灣企業在各自領域的發展潛力。無論是華景電在半導體領域的深耕,還是振宇五金在五金商品的發展,都顯示了台灣企業在創新與市場拓展上的不懈努力。
台灣櫃買中心即將於10日對華景電通(6788)上櫃案進行審議,並在下周二(15日)對振宇五金(2947)上櫃案進行審查。華景電通專注於半導體製程微污染防治設備及RFID派工整合系統等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由陳榮華擔任董事長,並由富邦證券、中信證券及國票證券擔任推薦證券商,申請時資本額達3億1,595萬元。該公司2020年營收7億3,018萬元,稅後盈餘1億6,001萬元,每股盈餘5.03元;2021年第一季營收2億1,974萬元,稅後盈餘4,885萬元,每股盈餘1.53元。 另一方面,振宇五金則是專業五金商品的零售及批發商,由曾善擔任董事長,推薦證券商包括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1億7,268萬元。振宇五金2020年營收達15億8,283萬元,稅後盈餘1億71萬元,每股盈餘6.09元;2021年第一季營收4億1,502萬元,稅後盈餘3,162萬元,每股盈餘1.83元。這兩家公司都表現出色,有望在櫃買中心審議後成功上櫃。
華景電主要從事半導體製程微汙染防治設備及RFID派工整合系統等產品之研發、製造與銷售,董事長為陳榮華,推薦證券商是富邦證券、中信證券及國票證券,申請時資本額3.15億元元。
華景電2020年度合併營收為7.30億元,稅後淨利為1.60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03元。2021年第1季合併營業收入為2.19億元,稅後淨利為4,885萬元,EPS為1.53元。
振宇五金主要從事專業五金商品之零售及批發業務,董事長為曾善,推薦證券商為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72億元。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華景電通主要從事半導體製程微污染防治設備及RFID派工整合系統等產品之研發、製造與銷售,董事長為陳榮華,推薦證券商是富邦證券、中信證券及國票證券,申請時資本額3億1,595萬元。
華景電通2020年營收7億3,018萬元,稅後盈餘1億6,001萬元,每股盈餘5.03元。2021年第一季營收2億1,974萬元,稅後盈餘4,885萬元,每股盈餘1.53元。
振宇五金主要從事專業五金商品之零售及批發,董事長為曾善,推薦證券商是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億7,268萬元。
振宇五金2020年營收15億8,283萬元,稅後盈餘1億71萬元,每股盈餘6.09元。2021年第一季營收4億1,502萬元,稅後盈餘3,162萬元,每股盈餘1.83元。
壽險新契約保費排名今年就看兩大類商品,一是投資型保單,另一就是美元利變保單,投資型保單前四月累計新契約保費以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及富邦人壽居前三名,若是美元利變保單,則是南山人壽、中國人壽與國泰人壽在前三大。
7月1日第六回合生命表將上路,壽險保單幾乎全部改款,一些長年期健康險有用到生命表者也可能要修正,加上意外險要降費率,下半年幾乎都是全新保單,屆時費率、宣告利率可能都會變動,開啟全新戰局。
所以壽險公司6月都沒有打算調整宣告利率,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及遠雄人壽都已確定6月宣告利率不調整,新壽則是會考慮調降新台幣保單的宣告利率。
南山人壽前四月美元傳統型保單銷售約合新台幣273億元,約占其新契約保費的80%;中壽亦有240億元左右,占其新契約保費約72%,是市場前二大。
新台幣對美元創24年新位,提升民眾以新台幣兌換美元的意願,但現在無法出國旅行,不少民眾就會有意願投保美元保單,若6年以上宣告利率維持現狀,年化投報率都還有2%以上,許多人評估中長期美元強勢地位不變,則投保美元保單就有機會利率、匯率兩頭賺。
由於今年壽險公司宣告利率不如去年,加上資本市場吸金的排擠作用,美元傳統型保單前四月約銷售新台幣1,070億元,比去年同期約衰退8%,4月美元傳統型保單約銷售新台幣220億元,5月在本土疫情衝擊下,民眾減少上分行、業務員也無法拜訪客戶,估計買氣可能比4月更低。
新冠疫情影響下,台股市場近期表現波動,投資人信心受挫。根據八大投顧的分析,台股17日可能面臨停損賣壓,不排除挑戰前波低點15,165點。為此,投資人被建議不要盲目抄底,也不要盲目殺低,應該靜待市場恐慌情緒結束,再回歸基本面操作。 八大投顧指出,若股市持續下跌,國安基金和禁空令可能會出動救市。然而,投資人仍需提防法人的停損和融資斷頭這兩大空方勢力。儘管如此,對於高殖利率、遠端和防疫概念股持看好態度,而觀光、餐飲及百貨等內需股受創最深。 統計元大、凱基、富邦、永豐、第一金證、兆豐、華南永昌、統一八大投顧,法人普遍認為,此次疫情全境擴散對投資人信心造成巨大衝擊。目前台股本益比已快速修正至15倍,以今明兩年企業獲利預估來看,評價已偏低。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融資減幅大於指數跌幅,台股有望在萬五止跌。然而,台股與美股關連性達八成,投資人應關注美股動態。若低持股,可以開始尋找好股票,高殖利率是首要選擇。 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指出,短期投資信心受衝擊,但疫情對心理層面的影響較大。美國科技股已出現反彈,若能持續,對台股短線止穩有利。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認為,台股不至於與美科技股脫勾太大,但短期投資情緒和籌碼由空方主導。建議避開融資斷頭和籌碼凌亂股,急跌後的反彈僅作為整理盤視之,中期整理區間向下移動。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預測,本周台股盤勢受影響將趨緩,指數將測試半年線15,609點支撐,但不至於跌破12日的低檔15,165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指出,本波台股自高檔急跌到15,165點僅8個營業日就累計拉回達2,544點,因此本周跌勢將趨緩。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認為,本周盤勢主要是籌碼戰和心理恐慌。先前疫情2級時,指數下跌至半年線1,5500點;現在升高至疫情3級,指數恐將下探年線140,00點,尋求年線支撐。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強調,17日開盤勢必以低盤開出,本周為融資斷頭及籌碼修正的關鍵期。一旦熬過,又是厚實底部區,若國安基金宣示護盤,斷頭情況應不出現。
八大投顧指出,股市若跌跌不休,國安基金、禁空令等將祭出救市;但提防法人停損、融資斷頭二大空方勢力,但看好高殖利率、遠端、防疫概念股,至於觀光、餐飲及百貨等內需股受創最深。
統計元大、凱基、富邦、永豐、第一金證、兆豐、華南永昌、統一八大投顧,法人一致認為,此次疫情全境擴散,投資人信心衝擊最大,現階段台股本益比已快速修正至15倍,以今明兩年企業獲利分別有33∼40%及10%的預估來看,評價已偏低。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融資減幅大於指數跌幅,台有可望在萬五止跌,然台股與美股關連性達八成,要觀察美股動態,投資人若是低持股,可以開始注意好股票,高殖利率是首選。
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指出,短期投資人投資信心不免受衝擊,但疫情惡化的影響主要還是在心理層面,因疫情的影響主要還是在佔權值較小的內需類股,由於美國科技股14日已有較明顯反彈,若能持續則對台股短線止穩有利。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指出,台股不至於跟美科技股脫勾太大,但短期是投資情緒與籌碼由空方主導,疫情不會影響歐美客戶需求,建議避開融資斷頭且籌碼凌亂股,急跌伴隨的反彈若僅跌深輪彈以整理盤視之,中期整理區間向下移動。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以去年3月間美國疫情爆發影響盤勢美股盤勢重挫後就反彈,研判本周台股盤勢受影響將趨緩,指數將先測試半年線15,609點支撐,但應不至於跌破12日的低檔15,165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指出,本波台股自高檔急跌到15,165點僅8個營業日就累計拉回達2,544點,因此本周跌勢將趨緩。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認為,本周盤勢主要是籌碼戰與心理恐慌,先前疫情2級時,指數下跌至半年線1,5500點;現在升高至疫情3級,指數恐將下探年線140,00點,尋求年線支撐,符合本波回檔0.382的滿足點數,如果疫情沒有升高至第四級,則年線可望有守。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強調,17日開盤勢必以低盤開出,本周為融資斷頭及籌碼修正的關鍵期,一旦熬過又是厚實底部區,若國安基金宣示護盤,斷頭情況應不出現。
台灣金融界近日來風雲變色,財政部繼上周針對前台企銀董座黃博怡請辭事件作出說明後,20日傍晚再度發出公開聲明,針對前第一金證券董事長葉光章辭職案進行解釋。這是短短一周內,財政部第二次對人事問題進行公開說明,引發廣泛關注。 根據財政部的聲明,第一金控此前確實收到有關葉光章的檢舉函,涉及公司治理不當問題,包括內部人員管理和業務營運等方面。在財長蘇建榮得知檢舉內容後,葉光章即提出辭呈並獲得批准。財政部表示,對於檢舉內容,將在後續繼續適當處理。 此外,對於現任第一金證券董事長陳致全和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被指為蘇系人馬的說法,財政部特別澄清,陳致全是由蘇建榮推薦,並經過行政院核定後派任;陳佩君則是在2018年10月底,由前閣揆賴清德核定擔任董事長。 財政部強調,公股金融事業董事長及總經理的派任,是按照「財政部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管理要點」規定辦理,會全面考慮擬任人員的品德、能力及專業資歷,並根據事業發展及政策任務推動需要,報經行政院核可後核派。 值得注意的是,從前年4月的公股銀行大換血以來,財政部對於人事問題一直保持沉默,僅對去職的董總以生涯規劃、屆齡不續任等模糊理由解釋。此次財政部在一周內兩度發出聲明,對黃博怡和葉光章去職原因作出明確解釋,這種做法在過去是前所未有的。財政部此次不得不「正面迎戰」,主要是為了避免人事案被外界利用,進一步加劇政治鬥爭。
財政部20日傍晚發出的聲明稿指出,第一金控先前就曾接獲對於前任第一金證券董事長葉光章的相關檢舉函,內容涉及內部人員管理及業務營運等公司治理不當問題,對此財長蘇建榮在被告知該檢舉內容後,葉光章即提出辭呈奉准,對於先前的檢舉內容,財部也將在後續繼續適切處置。
對於來自兆豐證券總經理的現任第一金證券董事長陳致全,以及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被指為蘇系人馬,財政部則特別澄清,陳致全是由蘇建榮推薦,請行政院核定後派任,陳佩君則更是早在2018年10月底,就由前閣揆賴清德核定擔任董事長。
財政部強調,該部公股金融事業董事長及總經理派任,是財政部依「財政部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管理要點」規定辦理,通盤考量擬任人員品德能力及專業資歷,衡酌事業發展及政策任務推動需要,報經行政院核可後核派。
從前年4月的公股銀行大換血迄今,財政部對於人事問題本來從不公開回應,頂多表示去職的董總是基於生涯規劃而請辭,或是屆齡、到期不續任、改派等模糊帶過,這次會在一周內兩度發出聲明,先後陳明黃博怡、葉光章去職的理由,這種作法可說前所未有;而財政部這次不得不「正面迎戰」,最主要是再不清楚說明,恐怕人事案會被外界拿來繼續作文章,甚至因此加劇政治鬥爭。
半個月來的公股金融人事異動幅度合計牽動十多人,一時間整個公股金融圈的氣氛緊張。但事實上,近一個多月行政院長蘇貞昌批可留任的公股董總也不少,這些獲批可留任的公股董總,有多位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就已陸續屆齡或前一次延任期滿,包括華南金控董事長張雲鵬與總經理羅寶珠、兆豐金董事長張兆順與銀行總經理蔡永義,以及合庫金董事長雷仲達,農曆年前後均獲留任,倘若今年有改選,延任期就至今年股東會,若沒有改選,則先延任一年。
儘管留任者眾,不過畢竟近半個月來請辭的董總也不少,因此外界也議論紛紛,為何此時會出現「請辭潮」,更有「被請辭說」甚囂塵上。不論被請辭或自行請辭,其實每家行庫董總都有各自的原因,但集中在最近半個月,主要還是立法院新會期已經開議,財長蘇建榮17日更要率九大公股金控、銀行的董總至立院備詢,因此使得政院、財政部在相關的高層人事處理面臨時間壓力。這次的公股金融人事大地震「震幅」不小,但若檢視接班人,每位都是公股金融體系從基層作起在公股銀行一待30多年的專業人才升任,顯示在接班人選上,仍是走專業考量,由此也顯見蘇揆在公股金融的專業人事上,「由內舉才」已成為基調,也避免招致外界對於政治酬庸的爭議。
接下來重要的人事布局重點,仍將回歸到包括第一金、兆豐金、台企銀等三家要改選的公股金控、銀行,對現任董總如何決定其續任或調動。其中,台企銀的董座人選,除了內升,亦極有可能從其他的公股金控或銀行調動現任總經理出任,結果如何讓外界拭目以待。
陳致全為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原為兆豐證券通路業務事業群兼經紀業務本部副總經理及兆豐期貨董事。
陳致全在證券業界經歷完整,歷任兆豐證券經紀業務本部區主管、大華證券經紀業務管理部區主管及法人部主管、群益證券分公司經理人。
他亦具產業領域資歷,曾任萬海航運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委員、士林紙業獨立董事及薪酬委員會委員等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