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金證券(公)公司新聞
**金融股落後補漲 第一金證券領漲**
清明連假後,金融股由弱轉強,8日結束連三黑反彈,大漲0.94%,表現亮眼。
帶領漲勢的包括群益證、統一證、中信金、永豐金、上海商銀、開發金等證券及金控股。
公股銀行主管表示,金融股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相對偏低,節後自然吸引資金進駐,追補漲勢。儘管金融股獲利穩定,不易大漲,但股價下跌後,現金股息殖利率提升,在市場波動時相對抗跌,成為資金停泊處。
公股銀主管預估,第二季金融股將「柳葉走勢」,跟漲抗跌。第三季美國降息,加上投資股票的現金股利進帳,將再帶來一波獲利行情,股利行情備受期待。
技術面上,金融股一根長紅,站回季線上。若能持續突破周線上,將重回多頭軌道。
除了證券、金控股強漲外,華南金、台企銀、玉山金、台新金等金融股漲幅也逾0.6%,顯示金融股漲勢平均。
公股銀主管分析,金融股後續走勢與股利政策息息相關,富邦金、國泰金等金控獲利雙雄的股利最受關注,若能配出現金股利,有望帶領金融股續衝。
法人評估,金融股短線仍有高股息行情,銀行或銀行為主體的金控最受惠,包括兆豐金、永豐金等。下半年降息效應,壽險金控表現可期,看好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等。
```金融股8日由群益證、統一證、中信金、永豐金、上海商銀、開發 金、彰銀、群益期、元大金、第一金等證券、金控股帶頭領漲。公股 銀行主管表示,金融股相較其他電子股,具有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 比等優勢,節後出現單日補漲行情,且金融股獲利成長雖屬穩健走勢 ,不易大幅翻揚,但股價跌深後,現金股息殖利率就拉高,且在市場 波動時,金融股相對抗跌可作停泊,自然吸引資金進駐。
公股銀主管預期,第二季金融股將是「柳葉走勢」,有機會出現跟 漲、抗跌,最看好的就是「股利行情」,第三季若美國降息及投資股 票現金股利進帳,將再有一波獲利行情。
在技術面上,金融股8日一根長紅,重新站回季線上,多頭重新掌 握局勢,但目前仍在周線下,若能續攻站回周線上,金融股才算完全 重回多頭軌道。
觀察8日金融股走勢,除多家證券、金控強漲外,華南金、臺企銀 、玉山金、台新金、合庫金、國票金、聯邦銀、兆豐金、國泰金、三 商壽漲幅都逾0.6%,顯示這波金融股漲勢分布相當平均,不管是公 股、民營、證券、銀行、壽險等漲勢都相當平穩,沒有偏好特定類型 。
公股銀主管分析,4月是金融股的股利公告熱季,因此金融股的後 續走勢,將與各公司的股利政策息息相關,當中又以金控獲利雙雄的 富邦金、國泰金的股利最受市場關注,若能配出優於市場預期的股利 ,將有機會帶領金融股續衝高。
法人評估,金融股短線預料仍會有一波高股息行情可期待,其中又 以銀行或銀行為主體的金控最受惠,包括兆豐金、永豐金等;進入下 半年將有降息效應,由壽險金控接棒有所表現,相對看好富邦金、國 泰金、開發金等。
第一金證券在今年表現亮眼,全球主要股市的好勢頭讓它繳出了歷史次高EPS 1.59元的佳績。臺股延續多頭走勢,今年加權指數甚至飛越兩萬點,這個成果讓第一金證董事長陳致全十分滿意。陳致全透露,2023年公司稅後淨利達到9.78億元,年增長142%,創下紀錄。其中,承銷及自營業務獲利比重接近5成,這顯示近年來調整營運體質的努力已逐漸見效,他對臺股未來表現充滿信心,預期指數和成交量能都將創新高。
陳致全強調,第一金證券在過去兩年進行轉型,讓通路事業羣、資產管理事業羣、投資銀行事業羣均有所成長。這家大型券商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成功將自營、承銷業務拉高至整體營收的4~5成,這是積極調整營運體質的一大亮點。
今年臺股行情強勁,指數行情超過許多券商的預估。主管機關推動的普惠金融政策,如定期定額、零股交易,以及投信推出新募ETF等,都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臺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值突破3,000億元的「常態」,加上臺灣今年GDP成長預估維持在3%高檔,這些利多因素都將在股市表現中反映。
今年臺股開年即有好兆頭,前兩月加權指數上漲1,075點,櫃買指數創下25年新高,市場日均量擴增至4,320億元,上市櫃公司總市值突破66兆大關。預期今年中主要國家將開始降息,多頭氣勢有望延續,證券市場2024年展望偏向樂觀。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李美芳表示,公司為強化承銷案服務,在興櫃市場進行造市操作,推薦交易量市佔率達4.4%,是市場第四大、官股券商第一大興櫃推薦券商。其中,主辦案件星宇航空市值已超過500億元,漢達市值超過200億元。
在自營業務方面,去年獲利創近年新高,操作績效亮眼。今年公司仍採取較積極策略,交易部位著重選股、掌握輪動節奏,並兼顧持股水位與風險的管理,同步進行持股汰弱留強。非持有供交易(OCI)部位則以配息穩定、股價波動低者或是股價位於低檔區、股息殖利率較高為標的。
第一金證券去年表現亮眼,EPS達1.59元,創歷史次高紀錄!台股今年來延續多頭走勢,加權指數甚至突破兩萬點大關。第一金證董事長陳致全表示,公司2023年稅後淨利突破9.78億元,年增率達142%,實現豐收的一年。其中,承銷及自營業務獲利比重接近5成,顯示近年來營運體質調整成效逐漸顯現,同時對台股未來表現持樂觀態度。
陳致全指出,公司近年來進行轉型,通路事業群、資產管理事業群、投資銀行事業群均有所成長。一般來說,大型券商的經紀業務占比8~9成,但第一金證券成功將自營、承銷業務拉高至整體營收的4~5成,成為積極調整營運體質的一大亮點。
今年台股行情強勁,指數行情超越許多券商預估。主管機關推動普惠金融政策,如定期定額、零股交易,以及投信新募ETF等,都是市場強勁的推手。台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值已經成為「常態」,加上台灣今年GDP成長率預估維持在3%高檔,利多因素都將反應在股市表現。
今年台股開年即有好兆頭,前2月加權指數上漲1,075點,櫃買指數更是連續創下25年新高。市場日均量擴增至4,320億元,上市櫃公司總市值突破66兆大關。預期今年中主要國家將開始降息,多頭氣勢有望延續,證券市場2024年展望仍然偏向樂觀。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李美芳表示,公司為強化承銷案服務的深度,在興櫃市場進行造市操作,推薦交易量市占率達4.4%,為市場第四大、官股券商第一大興櫃推薦券商。其中,主辦案件星宇航空市值已超過500億元,漢達市值超過200億元。
自營業務部分,去年獲利創近年新高,今年則採取較積極策略,交易部位著重選股、掌握輪動節奏,並兼顧持股水位與風險的管理。非持有供交易(OCI)部位以配息穩定、股價波動低者或是股價位於低檔區、股息殖利率較高為標的。
陳致全指出,經過這兩年的轉型,通路事業群(經紀部)、資產管 理事業群(自營部)、投資銀行事業群(承銷部)均有所成長,一般 來說大型券商的經紀業務占比8∼9成,第一金證走出自己的路,成功 將自營、承銷業務拉高至整體營收的4∼5成,成為公司積極調整營運 體質的一大亮點。
今年台股行情出乎市場意料強勁,指數行情超越許多券商最初的預 估,過去推動定期定額、零股交易,以及最近投信推出新募ETF等, 都是主管機關推動普惠金融政策顯現的成果。台股市場規模不斷成長 ,過去罕見3,000億以上成交值,但目前卻已成為「常態」,加上台 灣今年GDP成長率預估維持在3%高檔可期,利多因素都將反應在股市 表現。
台股今年開年即有好兆頭,前2月加權指數上漲1,075點,櫃買指數 更是連續創下25年新高,市場日均量再進一步擴增至4,320億元,上 市櫃公司總市值更突破66兆大關;由於預期今年中主要國家將開始降 息,多頭氣勢有機會延續,證券市場2024年展望仍然偏向樂觀。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李美芳表示,為強化承銷案服務的深度,公司擴 大在興櫃市場造市操作,在興櫃推薦交易量市占率4.4%,為巿場第 四大、官股券商第一大興櫃推薦券商,其中主辦案件星宇航空巿值已 超過500億元,漢達巿值超過200億元。
自營業務部分,去年獲利創近年新高,操作績效亮眼。今年仍是採 取較積極策略,交易部位著重選股、掌握輪動節奏,並兼顧持股水位 與風險的管理,同步進行持股汰弱留強;非持有供交易(OCI)部位 以配息穩定、股價波動低者或是股價位於低檔區、股息殖利率較高標 的。
台灣股市再掀新熱潮!諾貝兒(股票代號:6844)即將在8日上櫃掛牌,成為今年第三家上櫃的公司。這家以藥妝及藥局經營為主的企業,承銷價設定在170元,而興櫃均價已經飆升至215.53元,顯見市場對其股價表現相當期待。櫃買中心同時也預計在3月7日審議漢達上櫃案,漢達則專注於高科技門檻學名藥及新藥研發,預計將成為今年第六家獲得審議的公司。 諾貝兒由董事長張振興領軍,推薦證券商包括台新證券和國票證券,申請時的資本額為3.5億元,其中私募普通股為5,000萬元。該公司2022年度的營收達42.0億元,稅後淨利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元;而2023年前三季的營收則為27.4億元,稅後淨利1.6億元,EPS為5元。 另一邊廂,漢達公司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董事長是劉芳宇,推薦證券商則包括第一金證券、凱基證券、宏遠證券及永豐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14.1億元。漢達2023年前三季的合併營收為8億元,稅後淨利6.4億元,EPS為4.83元。 這兩家公司的上櫃,不僅代表台灣股市的發展活力,也反映出市場對高質量企業的關注。無論是諾貝兒的藥妝藥局,還是漢達的學名藥及新藥研發,都將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此外,櫃買中心預計3月7日審議漢達上櫃案,是今年第六家獲得審議的公司。
諾貝兒主要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的經營,董事長為張振興,推薦證券商是台新證券及國票證券,申請時資本額3.5億元(含私募普通股5,000萬元)。
諾貝兒2022年度營收為42.0億元,稅後淨利為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元;2023年前三季營收為27.4億元,稅後淨利為1.6億元,EPS為5元。
漢達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高技術門檻學名藥及505(b)(2)新藥的研發,董事長為劉芳宇,推薦證券商有第一金證券、凱基證券、宏遠證券及永豐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4.1億元。漢達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8億元,稅後淨利為6.4億元,EPS為4.83元。
【台灣股市新聞】近期台灣債券ETF市場異常活絡,多檔債券ETF規模持續攀升,展現強勁的吸金能力。從2月份至今,不少投資者對於債券市場的布局越來越積極,特別是在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債券的投資興趣顯著上升。
根據市場分析,在美國貨幣政策未明朗化之前,2024年的債券投資策略建議「先領高息、再等降息」。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的走高,優質投資等級債券ETF的布局買點逐漸浮現。其中,元大美債20年ETF規模增加超過66億元,成為2月份以來規模成長最多的債券ETF。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成長逾22億元,位居第二。
除了元大和國泰外,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等也都有4億元以上的規模增長。新光投等債15+、群益投資級公用債、富邦新興投等債的規模也維持正成長。
新光投等債15+ETF經理人王韻茹指出,由於全球股市在元月份表現強勁,機構法人看準美國利率可能轉向降息,並在美國大選年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背景下,轉向投資等級債券ETF以尋求避險。
元大投信強調,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維持」高利率到正式降息的期間,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並重拾固定收益的避險性質。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也顯示,多數經理人看好在降息預期基調下,債券將成為2024年各資產類別中的最大贏家。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預測,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已成定局,全球主要央行上半年降息機率大為提升。他還提到,美國2024年降息空間預計在3至5碼之間。此外,劉書銘也強調,BBB級債券因利差較寬、風險與波動與投等債相近,預計將在降息前吸引市場關注。
台灣櫃買中心為了提升投資者對櫃買市場的認同度,特別推廣多項交易新制和相關商品,近期將舉辦一系列專題演講。這些講座不僅涵蓋了總體經濟、台股投資等多元主題,還特別關注於指數化商品,如ETF和ETN等,對於想要提升理財力的投資者來說,絕對是難得的機會。 2024年度的首場講座將於3月15日在櫃買中心正式開幕。這次活動將與多家知名證券公司和投信公司合作,包括大昌、元大、元富、兆豐、第一金、統一、富邦、華南永昌等八家證券商,以及中信、元大、統等三家投信公司。此外,為了進一步擴大宣傳範圍,櫃買中心還特別與永豐金證券、永豐投信,以及富邦投信等三家公司合作,計劃在全台各地舉辦28場次講座。 這些講座將由專業講師主講,解析國際經濟局勢、台股市場投資展望等相關議題。不僅如此,還會特別安排多場專題演講,專門針對指數化商品進行深入解析,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這些複雜的金融產品。 投資講座的相關資訊已經公布在櫃買中心官網上,內容精彩可期。為了讓更多投資者參與,台北場次將同步進行網路線上影音直播,並錄製部分場次的影音檔,方便投資者隨時觀看。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櫃買投資人講座」的詳細資訊,包括場次時間、地點及專題演講內容,請連線至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進行查詢和報名。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講座完全免費,自2月26日9時起開放報名,歡迎所有有興趣的投資者踴躍報名參加。
法人表示,在美貨幣政策未明朗化前,2024年債券主軸宜「先領高息、再等降息」,尤其在降息循環啟動前夕,隨美公債殖利率走高,正是提供優質投資等級債券ETF布局買點。
根據CMoney統計,2月以來規模成長最多的前十檔債券ETF,主要多以長天期投資等級債為主,其中又以元大美債20年ETF增加逾66億元最多,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成長逾22億元居次,其他像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也都增加4億元以上,至於新光投等債15+、群益投資級公用債、富邦新興投等債,2月以來規模也維持正成長。
新光投等債15+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全球股市元月漲多,指數位置拉高後,除AI、半導體等利基類股持續看好外,機構法人資金看準今年美國利率轉向降息可能,加上2024美國進入大選年,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卻不斷升溫,元月以來紛紛轉向加碼投資等級債券等ETF尋求避險。
元大投信也表示,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維持」高利率到正式降息這段期間,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一改過去美國暴力升息階段的高波動,重拾固定收益避險性質,目前全球大型法人對於債券走多已有共識,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多數經理人看好在降息預期基調下,債券將是2024年各資產的最大贏家,重押債市比重為近20年來最積極。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已成定局。
觀察全球主要央行上半年降息機率大為提升,預計美國2024年將有降息3至5碼的空間。
債券籌碼面也有利債券價格表現,預計2024年債券總發行金額將維持在1.2至1.3兆美元水位,到期債券金額升高到8,200億美元,淨發行金額可望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點,供給放緩也有助投等債後續表現。
劉書銘表示,2024年降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投資等級債中利差最寬、風險與波動幾乎與投等債無異的BBB級債,提供相對誘人殖利率,在降息前可望吸引市場青睞。
櫃買中心表示,本年度除持續與去年合作的多家證券商及投信公司(包含大昌、元大、元富、兆豐、第一金、統一、富邦、華南永昌等八家證券商及中信、元大、統一等三家投信公司)合作舉辦講座之外,另為擴大宣傳層面,特別再與永豐金證券、永豐投信,以及富邦投信等三家公司合作,共計於全台各地舉辦28場次講座,各場次都會邀請專業講師解析國際經濟局勢、台股市場投資展望等相關議題。
另為增進投資人對指數化商品的投資概念,特別安排多場ETF、ETN等指數商品投資相關主題的專題演講,對於有意掌握投資關鍵策略,提升理財力的投資人,將會有很大的助益。有關投資講座相關場次資訊,已公布於櫃買中心網站,內容精彩可期。
櫃買中心並指出,為提供投資人多元的參加方式,台北場次均同步採網路線上影音直播及部分場次錄製影音檔,歡迎投資人至櫃買中心網站首頁點選連結觀看。有關「櫃買投資人講座」的場次時間、地點及專題演講內容等活動詳情,請連線至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查詢及進入報名網頁。此外,本講座各場次皆「完全免費」,自2月26日9時起開放投資大眾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投資人踴躍報名。
台股今年來表現亮眼,累計飆漲3,793點,股民平均每人賺逾百萬元。雖然12月台股轉趨震盪,讓券商獲利普遍下滑,但台新證、國票證、福邦證(6026)仍逆勢成長。其中,元大證獲利137.93億元,獨占鳌頭;群益證(6005)、統一證(2855)、兆豐證全年獲利年增逾2倍,迎來豐收年。
在12月台股小漲496點的情況下,券商自營部門獲利受到些微影響,但台股交投依舊熱絡,單月平均成交值重返3,138億元,創8月來新高。這也帶動國票證、福邦證、台新證單月獲利逆勢成長,分別月增46.56%、41.77%與15%。
福邦證2023年12月自結稅後純益1.12億元,較11月增加41.77%,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則達2.02元,較2022年每股虧損0.73元大幅改善。福邦證券總經理林瑛明指出,福邦證2023年所有業務單位獲利均較2022年提升,其中承銷、自營成長最為強勁,全年IPO、SPO主辦案分別有9件及12件,另還主辦9件登錄興櫃案。
截至9日止,已公布的16家券商中,元大證以137.93億元獲利居冠,群益證獨立券商之姿繳出45.6億元的不俗成績,暫居第二。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華南永昌證、玉山證、國票證、康和證全年獲利也均逾10億元。
群益證、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第一金證2023年獲利均較2022年翻倍成長,統一證全年稅後純益衝上28.79億元,對照2023年同期僅7.29億元,大幅年增2.95倍。群益證獲利也年成長2.89倍,躍居獲利「績優生」。
展望2024年,隨著美國降息帶動資金回流新興股市,企業獲利也有望成長逾20%。電子業庫存去化有成、「AI元年」市場需求增溫,加上台股本益比並未過高,內資資金動能也將持續受到ETF規模擴張激勵,國內券商看好台股將受基本面、資金面激勵,樂看2024年營運發展。
經歷2023年11月勁揚1,432點後,台股2023年12月轉趨高檔震盪, 僅小漲496點,券商自營部門獲利些微受阻,統計截至9日已公布自結 獲利的券商中,2023年12月獲利數字多較前月下滑;然受惠年底隨集 團、投信作帳及選舉行情催動,台股交投依舊熱絡,單月平均成交值 重返3,138億元,創8月來新高,也助攻國票證、福邦證、台新證單月 獲利逆勢成長,分別月增46.56%、41.77%與15%。
福邦證2023年12月自結稅後純益1.12億元,較11月增加41.77%, 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則達2.02元,較2022年每股虧損0.73元的 情況大幅改善,「每季獲利」目標也達陣。福邦證券總經理林瑛明先 前在法說會指出,福邦證2023年幾乎所有業務單位獲利均較2022年提 升,其中尤以承銷、自營成長最為強勁,全年IPO、SPO主辦案分別有 9件及12件,另還主辦9件登錄興櫃案。
若以2023年全年自結獲利觀察,在截至9日止已公布的16家券商中 ,仍由券商龍頭元大證以137.93億元居冠,群益證也獨立券商之姿繳 出45.6億元的不俗成績,暫居第二;而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 台新證、華南永昌證、玉山證、國票證、康和證全年獲利也均逾10億 元,介於10億∼38.28億元間。
其中,群益證、永豐金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第一金證2 023年獲利均較2022年翻倍成長,統一證全年稅後純益衝上28.79億元 ,對照2023年同期僅7.29億元,大幅年增2.95倍,群益證獲利也年成 長2.89倍,躍居獲利「績優生」;另康和證、致和證、福邦證、大展 證、宏遠證五家券商則受惠行情復甦助攻由虧轉盈,轉機題材熱。
展望2024年,隨美國將啟動降息帶動資金回流新興股市,企業獲利 也有望成長逾20%,加上電子業庫存去化有成、「AI元年」市場需求 增溫,加上台股本益比並未過高,內資資金動能也將持續受到ETF規 模擴張激勵,國內券商看好台股將受基本面、資金面激勵,樂看202 4年營運發展。
【台北訊】櫃買市場即將迎來新成員,榮田(7709)、博弘、裕山這三家新公司將陸續登錄興櫃,讓興櫃家數攀升至333家。這波新血的加入,不僅為市場帶來新活力,也反映了台灣企業在多個領域的發展進展。其中,醫影公司也成功通過上櫃審議,成為今年第一家獲得批准的公司。 榮田公司今(8)日正式登錄興櫃,主要從事電腦數控立式車床、電腦數控立式車銑複合加工機等機械製造,這些產品在航太、風電、汽車等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榮田的興櫃認購價為47.5元,由台新、新光證券進行輔導推薦。 接著,博弘公司將於9日登錄興櫃,專注於提供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包括顧問諮詢、架構規劃、服務建置等,並能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博弘的興櫃認購價為79元,由元大、玉山證券擔任輔導推薦。 裕山公司則是12日登錄興櫃,從事土壤汙染處理、環保設備開發等服務。裕山的興櫃認購價為45元,由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擔任輔導推薦。 另外,櫃買中心在5日已經審議通過醫影上櫃案,這家公司專注於醫療設備的租賃管理服務及經銷。醫影的董事長是謝穗徽,推薦證券商包括富邦、凱基、第一金證券。醫影2022年度合併營收達4.87億元,稅後淨利1.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19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4.43億元,稅後淨利1.04億元,EPS為4.85元。
榮田今(8)日登錄興櫃,主要營業項目為電腦數控立式車床、電腦數控立式車銑複合加工機及龍門型車銑複合機等,屬於機械產業中的金屬切削機械製造業,是各種基礎加工與精密加工不可或缺的機械設備,產品應用層面擴及航太工業、風電工業、汽車工業、一般機械、金屬品加工業及電子產業等;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台新、新光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7.5元。
博弘將於9日登錄興櫃,主要營業項目為提供客戶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在各公有雲如AWS、GCP、Azure等服務為基礎下,結合商務應用並依據不同產業及客戶需求,提供從顧問諮詢、架構規劃、服務建置、資安防護、數據資料應用、技術支持、託管維運到為客戶提供持續優化營運效能的完整服務,並可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之能力。
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大、玉山證券,興櫃認購價為79元。
裕山將於12日登錄興櫃,主要是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環保設備設計開發、系統建置及銷售」、「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等服務。
輔導推薦證券商為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5元。
另櫃買中心已在5日審議通過醫影上櫃案,再添準上櫃新兵。
醫影主要是提供醫療設備的租賃管理服務及經銷,董事長為謝穗徽,推薦證券商為富邦、凱基、第一金證券,申請時資本額2.14億元。醫影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4.87億元,稅後淨利為1.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19元;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4.43億元,稅後淨利為1.04億元,EPS為4.85元。
【台灣新聞】另類護盤新策略!第一金控率先開辦子公司員工持股信託,八大行庫員工持股信託金額逐年成長,今年可望顯著提升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台灣金融業也在尋找新的護盤策略。財政部於4日宣布,為應對這一挑戰,將鼓勵公股金控擴大實施員工持股信託,並從今年起將此方案擴及至子公司。其中,第一金控、兆豐金控等金控今年將開辦子公司員工持股信託,預計將為員工福利和股價提供雙重保障。
員工持股信託是一種企業為員工定期提撥資金至個人帳戶的機制,這些資金通常用於購買自家股票,員工在退休或離職時才能動用。這不僅作為員工退休金或留才機制,同時也成為護盤的重要力量。
根據財政部的資料,八大行庫員工持股信託金額過去三年來逐年成長,截至2023年第三季,整體員工持股信託餘額達71.46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成。
第一金控在2023年11月全面開辦員工持股信託,成為公股金融業的先鋒。該公司涵蓋銀行、證券、投信、人壽、AMC、創投及管顧等子公司,其中第一銀行自2019年起已開辦員工持股信託,並於去年推廣至所有子公司。一銀員工持股信託的參與率也領先同業,去年9月底參與率達96.57%。
兆豐金控則在2023年11月底董事會通過擴大實施員工持股信託,將涵蓋原先已開辦的兆豐金與兆豐銀行,以及證券、票券、產險、投信及資產管理子公司員工,預計將新增近2,800名受惠員工。
合庫銀行自2019年成立員工持股信託委員會,並自2020年起鼓勵員工每月自行提撥1,000元至20,000元,合庫銀行則相對提撥1,000元。截至2023年10月1日,參加比率達97.4%。
彰銀也自2019年開辦員工持股信託,員工可選擇最低自提金倍數,並獲得彰銀的獎勵金。去年10月底,會員人數共計6,303人,參與率達97.66%。
全台金融業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其中,<第一金證券>不僅加入數位身分認證沙盒計畫,更推出獨創的「碳資產帳戶」,展現對綠色金融的熱情投入。近期,金管會綜規處處長胡則華公布數位身分認證沙盒及試辦成果,其中,第一金證券與元大金、玉山金等五家金控共同開辦金控內跨子公司身份驗證機制,進一步推動數位金融發展。
胡則華指出,金管會自2022年推出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主題式監理沙盒以來,已有17家金融機構提出25件輔導請求,並有10家金融機構提出10件業務試辦申請案。其中,第一金證券等五家金控申請金融FIDO應用,作為跨子公司資料共享的身分驗證機制,並應用在線上開戶及申辦業務等。
此外,全盈支付去年11月推出「碳資產帳戶」,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主,開通4,200店通路,消費者購買指定碳標籤商品、鮮食產品、借用循環杯、自備環保杯皆可獲贈碳資產。全盈支付表示,碳資產帳戶沙盒分為三階段,目前尚處於第一階段,未來將持續拓增其他綠色場景。
玉山銀行則推出「玉山支付碳帳戶」,持卡人使用玉山Wallet App開通支付碳帳戶,並使用具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搭乘指定大眾運輸工具,即可在玉山Wallet App查看交通減碳量成果。
台灣Pay也積極與公股銀行合作,如華南銀行推出「屈臣氏永續計畫」,用台灣Pay支付可獲現金回饋;臺灣企銀永續生活悠遊卡綁定台灣Pay支付,同樣有額外回饋,實踐無現金、無紙化消費模式實踐ESG普惠金融。
綠色金融成為金融業發展趨勢,多家金融機構積極推出相關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綠色消費選擇。
胡則華表示,金管會在2022年推出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主題式監理 沙盒及業務試辦,共有17家金融機構提出共25件輔導請求,並有十家 金融機構向金管會提出10件業務試辦申請案。
其中,合庫銀行及元大銀行已可逕行開辦,另外八家也已取得核准 ,元大人壽、元大證券、元大期貨、玉山證券及第一金證券等五家申 請金融FIDO應用,作為同一金控內跨子公司資料共享的身分驗證機制 ,並應用在線上開戶及申辦業務等。
好好證券、台灣銀行及台灣人壽則分別申請透過電子支付機構帳戶 串接證券開戶、就學貸款戶開立數位存款帳戶的身分驗證、及保險業 紙本同意書數位化等應用。
胡則華指出,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的FIDO伺服器皆設在銀行, 如在元大銀做好身分驗證,即可到元大證開戶,但若在元大證開戶後 ,要到元大銀開戶就要再做身分認證,永豐金預計今年第一季開辦銀 行、證券互通認證,兆豐金也是今年開辦銀行、證券互通認證。目前 僅國泰金打算將FIDO伺服器設在金控。
胡則華說明,「金融FIDO V2計畫」第二階段除將評估擴大金融FI DO可辦理的業務項目或服務範圍,還規劃將金融FIDO運用到金融以外 領域(如Mydata平台)、允許金控擔任自家體系金融FIDO sever,提 供子公司運用,及推動建置跨體系的「金融FIDO驗證轉接中心」,串 聯各體系的金融FIDO,提升身分核驗的互通性。
金融FIDO驗證轉接中心,有73家表達會加入,包括銀行26家、證券 13家,壽險8家、產險7家、期貨3家、投信投顧7家、金控5家、壽險 公會1家、周邊單位3家。胡則華認為,對沒有能力設金融FIDO伺服器 的小家業者來說,若與大間金融機構合作,那麼客戶在大機構驗證過 的身份就可來小家適用。
並推出新應用,攜手玉山銀行推出持卡人交通減 碳數據服務。
全盈支付表示,碳資產帳戶沙盒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先進行商業 模式建立,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主,開通全家共4,200店通路,只要購 買指定碳標籤商品、「友善食光」鮮食產品、借用循環杯、自備環保 杯皆可獲贈碳資產,碳資產餘額以公克計算,目前尚未規劃讓用戶「 販賣」碳資產,但可以捐出資產助力企業。
第二階段將持續拓增其他綠色場景,包括歐萊德及奉茶行動、微程 式Bikonnect電輔自行車,都將在第一季陸續上線,例如用全盈支付 購買歐萊德產品,也將獲碳資產回饋。若第二接段調整告段落,就會 進入第三階段,開放所有用戶參與。
玉山銀行推出的「玉山支付碳帳戶」,持卡人以玉山Wallet App開 通支付碳帳戶,並使用具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搭乘指 定大眾運輸工具,即可在玉山Wallet App查看交通減碳量成果,查詢 個人每月通勤減碳量,還可對照相當減少多少包衛生紙或多少瓶寶特 瓶。
玉山銀攜手悠遊卡推大眾運具交通減碳量服務,為台灣金融業首家 ,結合悠遊卡公司開發的電子票證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系統,更是全球 第一個通過英國標準協會查核的電子票證碳盤查系統。
台灣Pay也積極與公股銀合作,如華南銀行去年推出「屈臣氏永續 計畫」,用台灣Pay支付可獲現金回饋;臺灣企銀永續生活悠遊卡綁 定台灣Pay支付,同樣有額外回饋,實踐無現金、無紙化消費模式實 踐ESG普惠金融。
街口支付、全支付均強調,會持續討論規畫,如何將綠色支付與電 支商模有更多結合應用。
員工持股信託即企業替員工定期提撥資金到個人帳戶內,多用於購 買自家股票,退休或離職時才能動支,在作為員工退休金或留才機制 同時,也為自家股價護盤力量。
財政部表示,為提升員工福利,公股民營化金控包含兆豐金、第一 金、華南金及合庫金與其子公司,都將積極推動員工持股信託,除金 控母公司及銀行子公司外,其他如證券、資產管理、保險等子公司預 計自今年將陸續加入。據金管會統計至2023年第三季止,八大行庫加 上所屬金控整體員工持股信託餘額達71.46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 2成。
第一金2023年11月全面開辦員工持股信託,為公股金融業鳴第一槍 ,涵蓋銀行、證券、投信、人壽、AMC、創投及管顧等子公司,第一 銀行是2019年開辦員工持股信託,去年推廣到所有子公司。一銀員工 持股信託亦領先同業,開放員工可自由選擇員工「儲蓄信託」(標的 擴大到基金或存款等)或員工「持股信託」(投資第一金股票),至 去年9月底符合參加信託的7,951名員工中參與率達96.57%。
兆豐金2023年11月底董事會通過擴大實施員工持股信託,擴及子公 司,除原先已開辦的兆豐金與兆豐銀行,證券、票券、產險、投信及 資產管理子公司員工也將納入,新增受惠員工近2,800名。兆豐是投 資自家股票的員工持股信託,今年全面開辦。
合庫銀2019年成立員工持股信託委員會,2020年起員工每月在1,0 00元∼20,000元間自行提撥,合庫銀相對提撥1,000元;至2023年10 月1日止,參加比率為97.4%。
彰銀也自2019年開辦員工持股信託,員工選擇最低自提金倍數,彰 銀最少提獎勵金1,000元,選擇自提金2倍者,彰銀獎勵金1,500元, 去年10月底會員人數共計6,303人,參與率97.66%。
台灣金融科技領域再傳新聞!近日,台灣知名證券公司第一金證券與精誠資訊攜手推出台灣首個「ESG智能永續指標數據平台」,為投資人提供全新的ESG產業投資資訊服務。這個平台利用AI演算,提供ESG個股指標、環境、社會、治理等統計圖表資訊,並對產業進行比序,讓投資人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和管理ESG風險。
第一金證券董事長陳致全表示,此次與精誠資訊的合作,是具體落實先行者聯盟計畫中「提供對市場或民眾有幫助之永續應用或分析工具」的承諾。他強調,這個平台不僅能讓投資人投資,更能全面評估和管理ESG風險,鼓勵投資人將永續投資概念融入理財活動,共同實踐2050淨零轉型的國家目標。
精誠資訊董事長林隆奮則表示,精誠擁有台灣最完整的金融數據資料庫,透過軟體開發提煉數據價值,這次上線的「ESG智能永續指標數據平台」正是精誠多年來對台灣金融資訊服務的貢獻。該平台不僅體現精誠長期善用科技力實踐科技行善的精神,也將鼓勵支持永續的企業,並提供碳盤查、碳管理,與永續報告書製作等ESG相關解決方案。
「ESG智能永續指標數據平台」根據證交所產業分類,並參考國際標準框架,建立台灣專屬的ESG指標。透過企業永續報告書、公開資訊觀測站、新聞資訊以及政府公開資訊,利用AI量化分析企業在ESG方面的作為,再透過模型的預測與評分來落實應用。此外,平台還提供證券客戶庫存查詢、下單串接等服務,並透過AI蒐集ESG新聞以及相關事件進行量化分析,加速資料自動判別分類,並可做到評分調整。
此次合作不僅在技術、數據和可持續發展3個方面實現深度整合,更將促進雙方在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雙方期待通過這次合作,共同致力於推動金融業的綠色轉型,並引領永續金融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