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生技(未)公司新聞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也表示,只要在先照顧好國人安全、價格合理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台康傳出在政府促成下,有望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合作,成為該藥廠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針對傳聞,台康並未否認,公司指出,相關訊息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主。衛福部疾管署截至昨天並未對外說明。
對於台康將獲得國際授權生產的傳聞,國內其他疫苗廠反應各不相同。聯亞表示,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可產出每一批次1億劑疫苗,聯亞正與COVAX及國外三家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若有必要,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則表示,正在開發疫苗,只要台灣民眾需求先被照顧好、價格也合理的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據了解,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沒有疫苗廠,在全球尋找八座生產基地,每座都須量產新冠疫苗1億劑以上,亞洲已敲定印度SII疫苗廠;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約。
據透露,台康若獲得國際授權,須進行產能翻新擴充、新廠房建置規劃,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由舊廠、新廠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1.2億劑。其中生產成本估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
【台灣新聞】 台灣在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上,已見成效。在衛福部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已有四家疫苗廠入列,其中三家廠商的名字早已為人所熟知,分別是國光生技、高端疫苗以及聯亞生技。不過,還有一家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的安特羅生技公司,也加入了這場疫苗競賽。 近期,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署長吳秀梅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她表示,政府對疫苗研發的補助金額將會比原先宣布的10億元更多,目標是20億元。吳秀梅強調,這個金額的確定還需要行政院拍板以及立法院的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安特羅生技是國光生技持股五成的子公司,而國光生技對於政府支持國衛院開發的DNA疫苗技術相當有信心。該公司將作為下游承接合作廠商的角色,共同推動疫苗研發。 另一方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進行了相關說明,目前台灣共有十種疫苗進行研發,其中四種疫苗較有希望,也是政府扶植的對象。陳時中透露,已有兩支疫苗在6月底提出了第一期臨床試驗,第三支將在8月提出,而第四支的進度則較為緩慢。 陳時中還提到,台灣的疫苗開發目前只需完成臨床二期試驗,試驗人數將與國際標準看齊,實驗組1,000人、對照組300人,後續也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此外,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署長吳秀梅昨(19)日表示,補助疫苗廠的臨床費用,會比原本宣布的10億元更多,吳秀梅強調,金額會朝20億元努力,但一切尚待行政院拍板、立法院通過才算確定。
安特羅是國光生技持股五成子公司,國光生技強調,政府看好的是由國衛院開發的先進技術-DNA疫苗,安特羅是下游承接合作廠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明,國內共有十種疫苗進行研發,其中較有希望的有四種疫苗,也是政府的扶植對象,有兩支疫苗已在6月底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第三支8月會提出來,第四支則進度比較慢。陳時中指出,國內的疫苗開發,目前只要做到臨床二期即可,試驗人數比照國際,實驗組1,000人、對照組300人,後續也會滾動性調整。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台灣疫苗研發進度受到矚目。近期,有關台灣疫苗臨床試驗的資訊引起廣泛關注。根據新聞報導,由於臨床試驗費用過低、受試人數過多,多位專家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將影響民眾的防疫時程。對此,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美昨日表示,政府將對本土疫苗臨床試驗提供10億元以上的補助經費,並將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人數從原先的3,000人減少至1,000人。 吳秀美指出,目前討論進度中,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合併進行,試驗人數預計縮減至約1,000人,並投入10億元以上作為臨床試驗經費。待行政院最後核定後,將依照不同研發階段核撥經費,並希望在7月底前完成定案,讓本土疫苗能在明年第1季問世。 這項承諾預期將對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本土疫苗廠帶來重大利多。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感謝政府對本土疫苗開發的重視與支持,公司有信心完成政府交付的重任。 近期,政府多次參訪三大疫苗廠,並口頭承諾要補助本土疫苗發展,並在年底前量產100萬劑到200萬劑戰備疫苗。然而,具體的補助費用及採購預算一直未明朗。上周傳出政府將提供臨床一、二期補助總計3億元,採購金額10億元,其中臨床二期的受試者需達3,000人,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產學界的關注與討論。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日舉行的「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上,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採購本土新冠肺炎疫苗時,向廠商提出二期臨床試驗3,000人的受試人數過多,建議應縮小人數至1,500人,以確保在期限內完成戰備疫苗準備。
吳秀美表示,根據目前討論進度,除了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合併進行,試驗人數也預計縮減至約1,000人,並砸10億元以上作為臨床試驗經費,待行政院做最後核定,依照不同研發階段核撥經費,最晚7月底之前就定案,希望明年第1季能有本土疫苗問世。
食藥署的這項承諾,預期將對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三家本土疫苗廠帶來重大利多,三公司都將在今年第3季啟動臨床試驗。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感謝政府重視並支持本土疫苗的開發,公司有信心完成政府交付的重任。
為了抗疫,政府近月來多次參訪三大疫苗廠,也口頭提到要補助本土疫苗發展,並在年底前量產100萬劑到200萬劑戰備疫苗,但對於具體的補助費用及採購預算卻遲遲未鬆口。直到上周傳出,政府補助臨床一、二期補助總計3億元,採購金額10億元,其中臨床二期的受試者需達3,000人,更引發產學界一陣譁然。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日舉行「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與會的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採購本土新冠肺炎疫苗,向廠商提出二期臨床試驗3,000人的受試人數太多了,建議應縮小人數至1,500人,才有可能在期限內完成戰備疫苗準備。
台灣生技新鮮報!聯亞生技集團再創高峰,攜手美國UBI開發抗新冠病毒疫苗與診斷試劑!
疫情肆虐,全球尋找解藥,台灣的聯亞生技集團不落人後,昨日(24日)與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攜手宣布,已成功研發出針對新冠病毒的合成(月太)抗原血液診斷試劑以及高精準設計型疫苗。這項重大突破,讓台灣在抗病毒領域再下一城,預計三月份就能取得含免疫血清,未來將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
聯亞集團董事長王長怡表示,這項疫苗和診斷試劑若能順利取得上市許可,將分別在兩岸生產,竹北的聯生藥產線將供應台灣和國際市場,揚洲的聯亞藥則專攻大陸市場。這對台灣乃至於全球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王長怡還透露,該集團全球獨家的專利技術平台UBIThR,也可應用在合成(月太)疫苗的設計上。團隊已經設計出標靶在S蛋白RBD尖端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及適用於動物的疫苗配方。預計三月份就能取得含免疫血清,進行中和測試,並與台大及其他血清學實驗室進行測試,待時機成熟即向政府申請I/II期臨床試驗。
此外,聯亞生技集團還以合成(月太)為抗原的血液診斷試劑,過去已成功開發出HIV、HCV、HTLV及FMDV血液antibody檢測試劑。這種檢測試劑精準度高,檢測容易,可以廣泛應用,與分子檢測試劑RT-PCR互補,對於初期感染時的精準判斷具有顯著優勢。
在這場疫情中,台灣的生技產業不僅沒有放慢腳步,反而加速前進,展現了台灣在生技領域的實力與創新。期待聯亞生技集團的疫苗和診斷試劑能早日上市,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
聯亞集團董事長王長怡表示,未來疫苗和診斷試劑若能順利取得上市許可,則將分別在兩岸生產,竹北的聯生藥產線將供應台灣和國際市場;揚洲的聯亞藥則專攻大陸市場。
王長怡指出,該集團全球獨家的專利技術平台UBIThR也可應用在合成((月太))疫苗的設計,團隊已設計出標靶在S蛋白RBD尖端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及適用於動物的疫苗配方,三月中即可取得含免疫血清,進行與新冠病毒的中和(Neutralization)測試。此疫苗開發計畫正準備與台大與其他血清學實驗室進行測試。待時機成熟便立刻向政府申請I/II期臨床試驗。
此外,該集團以合成((月太))為抗原的血液診斷試劑,過去已成功的開發出HIV、HCV、HTLV及FMDV血液antibody檢測試劑,這種原理的檢測試劑精確度高,且因檢測容易所以可以廣泛應用,與分子檢測試劑RT-PCR互補達到更佳的檢測與診斷。
王長怡表示,新冠肺炎病毒2019-nCoV無症狀潛伏期長,以核酸檢測的方式(PCR)恐不能於初期感染時精準並大量判斷受感染情況。相對地,以偵測血液中抗病毒抗體為主的血液檢測試劑,具有能大量判讀個體是否受病毒感染之優點,可和現有的PCR病毒測試互補。
台灣兩大疫苗公司高端、國光積極投入各項新興疾病疫苗開發;醣基則投入醣分子流感疫苗平台技術研究。業界認為,疫苗產業長期在生醫領域受到忽略,在各公司積極投入下,有望形成新型產業鏈。
高端今年第2季取衛福部原則同意該公司旗下「腸病毒EV71型疫苗」的臨床三期試驗,將啟動臨床試驗收案。國光旗下子公司安特羅所執行的腸病毒71型疫苗,也即將展開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此外,國光旗下H7N9流感疫苗臨床國內三期將準備執行外,該公司自行開發的四價流感疫苗,已經完成歐洲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前在歐洲提出藥證申請。
至於生控公司研發中的首項藥品TVGV-1,為HPV相關疾病的治療型疫苗,如子宮頸癌、頭頸癌、肛門癌等,針對子宮頸癌高度癌前病變部分,計劃第二期臨床試驗的重心將轉回台灣進行。
除人用疫苗外,國內生醫公司在動物疫苗方面也多有斬獲,其中聯亞生技去年與上海申聯生物醫藥簽訂「豬口蹄疫合成?疫苗」授權協議,取得近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的權利金,以及每年申聯再支付聯亞技術使用費,將攜手合作橫掃中國大陸動物疫苗市場。
另外,瑞寶基因旗下的豬口頭疫(豬藍耳病)疫苗,也搶進菲律賓跟俄羅斯,更積極在南韓、泰國等市場申請藥證。
其中,業界人士包括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聯亞集團董事長王長怡、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等,均對此表憂心,希望政府趕快動起來。
蔡英文總統上任將周年,生技業界近日盤點新政府的五大創新產業規劃,發現生技政策與推動進度上不僅沒有向前進,甚至是「倒退嚕」,生技產業淪為五大創新產業的孤兒,而新政府對生技業的扶植也僅僅只剩下口號。
蔡總統在去年520前展開五大創新產業巡禮,生技為首站,她當時強調,她帶著「信心與決心」前來,要全力協助產業界打通最後一哩路。但業界指出,一年過去生技市場籌資困難、市值與成交量萎縮,連取得藥證的產品要進大醫院也重重障礙。
其中,新政府上任前櫃買生技指數超過180點、單日成交量達到335億元,而現在卻連150點都不到,櫃買生技族群單日成交量也僅百億元,整體市值萎縮上千億元。
其次,國內自行開發且已經上市的新藥,包括智擎的安能得、懷特的血寶、太景的奈諾沙星、中天的化療漾與賀必容,還有寶齡富錦的拿百磷等,其中,雖然寶齡富錦的慢性腎病藥拿百磷獲得健保給付,但給付價格卻僅新台幣2元,相對於國外的60元,相差30倍。
尤有甚者,國人自行開發的新藥在國內大醫院的進藥也相對困難,如台大、長庚、榮總三大醫院更難打入,換言之,新藥開發的最後一哩路根本是「此路不通」。
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則表示,蔡總統將發展生技的重任交給副總統陳建仁,而副總統上任後卻忙於年金改革,「副總統真的很忙,可能是沒時間吧」,但業界對此確實頗表失望。
另外,聯亞生技集團董事長王長怡則指出,過去扁、馬政府對生技業不一定有幫助,但至少沒有傷害,如今蔡政府上任後提出「一例一休」且強力執行,對生技產業乃至於創新產業等同扼殺。
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也坦言,蔡政府上任後,生技政策未有著墨,法規也沒有鬆綁,雖然政府大方向沒錯,但是「政府不作為」等於給他國機會,現在國際資金、人才都往中國大陸跑,這是台灣的警訊。
總統、國會改選,民進黨拿下完全執政權,但面對外在的黑天鵝效應,加上一向與企業界關係較友好的國民黨重創,可能導致本周行情陷入觀望,法人對舊歷年前的封關行情看法保守,但認為生醫類股挾著可望出現的牛肉政策,配合不少重量級公司第1季就有佳音,中長期正面的趨勢強勁下,可望成為多頭指標。
初步統計,生醫族群第1季就不乏利多題材,率先在1月登場的興櫃股,除了心悅生醫、生控基因將捉對廝殺外,北極星藥業、中美冠在公發後,也力拚月底登場。
專攻精神病用藥的心悅,已有SND-13(精神分裂加成治療)、SND-12(精神分裂病的最後一線合併治療)兩項開發中的新藥取得得美國TBD(突破性治療)資格,被認為最有機會接棒浩鼎。
生控基因是由生寶集團分割成立,以開發出全新一代「次單位融合蛋白抗癌治療性疫苗」受關注;聯亞藥則有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台塑生醫王瑞瑜光環加持,另外,北極星藥業的大股東則來自於新東陽集團和科技業,這些公司背後都有富爸爸。
另外,新國會2月開議,新藥發展條列擴大適用範圍,將加持創新醫材。
至於天王級公司佳音也不少,浩鼎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2月解盲,其數據將是生醫產業多空分水嶺;另中裕愛滋新藥TMB-355可望在第1季完成三期臨床,並確立美國市場的行銷授權;益安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的授權案,也有機會拍板。
新藥上市部分,智擎、太景新藥都已上市開賣,其中智擎安能得則可望申請亞洲藥證,歐洲藥證則有機會取得,若順利,今年智擎來自此二個藥證的里程金,可望帶動今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
國發基金副執秘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的前身行政院開發基金在1984年曾投資B型肝炎疫苗、檢驗試劑的兩家公司保生、普生,這是最早投資的兩家。
隨後為配合生技業的發展陸續投資了健亞生技、台灣神隆、聯亞生技、國光生技、藥華醫藥、智擎生技、中裕新藥、台康生技等製藥業,目前直接投資的,總計有14家。
國發基金在這14家生技公司的持股比例多寡不一,以中裕新藥(原宇昌生技)而言,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早年曾是最大股東,後來隨著中裕新藥幾次增資,國發基金持股比例逐漸降低,目前持股比例約16.16%。
蘇來守表示,製藥業風險高,但增值大,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投資的14家生技製藥公司,多數在研發階段,雖然尚未獲利,但由於他們的研發技術有進展,獲得市場認可,因此股價都蠻高的,比國發基金當初投資時高出許多倍。
台塑與聯亞的生技人才庫計畫是由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攜手主導,昨日雙方在長庚大學舉行簽約儀式,由王長怡與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共同簽署。聯亞透露,下個人才庫建構合作對象是清華大學,未來將有更多人才建構計畫,並將組織產學合作人才培訓平台。
另外,台塑、長庚大學受邀出席者包括副校長陳君侃、醫學院院長楊智偉、醫學系主任羅時成、台塑生醫董事長特助許經松;聯生藥方面則包括執行副總林淑菁、副總孫潤本等。
台塑與聯亞2013年共同成立聯生藥,由王長怡擔任董事長、王瑞瑜出任副董事長,台塑集團作為聯生藥第一大股東,持股約25%,是該集團重要轉投資公司,也是首個生技新藥投資案。
王長怡表示,台灣面臨經濟衰退的困境,今年6月的出口成長率是五年來同期新低,主計部門7月底公布的第2季經濟增長率只有0.64%,是11季以來新低,而導致危機的原因之一正是人才枯竭,而從教育著手,培養生醫等多元人才,是當務之急。
王長怡指出,去年《美國科學人雜誌》評比「全球生技產業競爭力」,台灣排名為17名,領先韓國,超越日本、以色列,但人才方面 只排名31名,智財權29名,產品幾乎零分,顯示台灣極度缺乏關鍵智財及技術,生技人才的培養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這次人才庫建構計畫,將針對長庚醫療體系大學畢業生,每年舉行一次選秀。
王長怡說,聯亞集團今年將申請7個全球性專利,旗下聯生藥握有三個抗體新藥,將搶攻全球350億美元市場。進度最快的愛滋病單抗新藥,目標鎖定一線用藥,目前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而過敏性新藥今年已進入靈長類實驗,正力拚明年下半年進行人體臨床。
至於可望於年底登錄興櫃的聯亞生技,開發的生物相似藥─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簡稱EPO),已在台灣進行三期臨床,EPO儘管專利已過期,目前市場規模還有40億美元,因此,該藥未來也將進軍美國市場。
為厚植生醫人才,聯亞生醫昨也與長庚大學舉行產學合作簽約儀式,聯亞集團各子公司將提供長庚大學學生實習機會,使學生能及早了解生技產業界所需人才應具備的能力。
今年共選出10項獲企業新創獎、17項獲學研新創獎,及5項臨床新創獎得主,都是台灣的最具代表性的生技醫療新創產品與研發技術的標竿。
本屆獲獎企業研發技術類別獲獎的包括浩鼎生技的癌症免疫療法-OBI822抗癌疫苗新藥、台灣微創醫材的非融合微創脊椎椎間手術器械,以及葡萄王生技的菇菌類健康食品之開發。
新創產品方面,聯亞生技以UBITh阿茲海默症疫苗 (UB-311)和專為公豬去勢的寶特康合成胜?疫苗,一舉拿下兩2座企業新創獎。另外還有由凌越生醫開發之可一次知道60多種過敏原的檢測晶片、剛剛打贏國際訴訟的雃博所研發的連續陽壓呼吸器、聯合骨科利用樂高積木原理所開發的人工膝關節模組化拋棄式手術試配件、藥華醫藥的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P1101等獲獎。而中華海洋生技的室內生態養殖東星斑整廠輸出技術服務,則拿下新創服務類獎項。
最後大會也從22項學術新創組和臨床新創組中,選出3項獲選為今年的「最佳產業效益獎」,分別為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以SHP-1增敏劑為標靶機轉之嶄新抗肝癌藥物研發」、國立中央大學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研究中心「轉譯病理機轉、複雜理論於心房顫動電燒之創新立體定位模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Caro- pharming:新世代天然蝦紅素細胞工廠」獲獎。
分析師說,興櫃企業高價股的成交量意義重大,若卻無法激起投資人交易興趣,做高股價也沒有實質效果。過去一周每個交易日均有成交量,且股價最高的五檔個股依序是,浩鼎、寶齡、富邦媒、聯亞、中裕。
興櫃股王浩鼎已送件申請上櫃,多頭人氣持續延燒,量能與股價均居高不下;統計今年以來,浩鼎股價漲幅接近翻倍。浩鼎目前是最受市場矚目的申請上櫃新藥公司,旗下乳癌疫苗OBI-822新藥,是全球唯一針對轉移式乳癌的主動式免疫療法。
日盛投顧指出樂觀看待公司高科技事業審查結果,並指出,OBI-822乳癌不排除可省略美國第三期臨床試驗,搭配醣機制可擴充治療16種癌症,以及癌症臨床經驗的累積,公司的潛力相當可觀。日盛進一步解釋,根據2013年FDA許可的27項藥物中,有5項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經驗,FDA提前許可藥物與否,主要考量是藥物的安全性與病患的福祉,而OBI-822已證實其安全性,若解盲結果亮眼,有利加速獲得藥證。
另一心要指標股中裕近期亦是題材豐富,吸引投資人資金回籠捧場。美國FDA審核通過愛滋病新藥TMB-355應用於多重抗藥性病人,獲得孤兒藥資格,激勵中裕股價22日爆量上攻、成交量達4,500張;24日之日均價為148元,持續於高檔整理。
第六至第十名高價股中,藥華藥、法德藥、聯生藥也都屬於生技製藥族群,換言之,興櫃前十大高價股中,就有六檔屬於生技產業,且獲市場資金肯定,群聚效應明顯。
本次生技獎共有來自全國各地57家企業暨學研單位參賽,參賽技術成果包括醫藥、檢測、醫療、食品等多角化領域,其中多件標的技術與產品為國內首創,就統計來看,以「研發創新獎」20件參賽標的最多,展現臺灣生技企業豐沛的創新原動力。
本次參賽廠商中,普生開發的「BioFibroScore」檢測技術,是以抽血取代傳統肝穿刺檢驗肝纖維化的嶄新技術,除可避免侵入式穿刺檢測所帶來的風險外,並可提升病患受檢的意願,早期發掘肝纖維化病況,以達早期治療目標。
明達醫開發的「免散瞳眼底照相機」,是第一台由我國國人自行研發、生產、銷售的高解析度醫療專用級眼底照相機,其使患者無須承受施點散瞳劑所帶來的頭暈、畏光等副作用,可即時提供視網膜及眼睛的健康情形,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患者為一大福音,且其具有體積小、易攜帶的特點,可滿足醫療機構密度低之地區醫生出診需求。
另外,全球人口高齡化,骨質疏鬆已成老年保健熱門課題,在治療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椎骨折上,瑞安創新研發的「生物降解性注射式骨水泥」,可以注射方式使用,且具黏著性,可改善CPC自內部發生降解造成整體性崩壞的缺點,將於開發完成後提供骨折病患新選擇,預期將可成為眾所期待的明日之星!
聯生藥是由聯亞生技單株抗體事業部門於去年10月分割後成立,目前資本額11億元,除了聯亞高佔65%股權外,台塑生醫及關係企業持股25%,該公司創下生技業創立不到一年即登錄興櫃的紀錄。
由於有王長怡和王瑞瑜兩位名女人的加持,昨日聯生藥召開興櫃前法說會,不僅現場大爆滿,生技類股也是逆勢拉出慶祝行情,台微體和基亞等亮燈漲停。
聯生藥執行長林淑菁表示,該公司的競爭優勢為具無縫接軌的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平台,並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單株抗體藥物開發,產品Pipeline中,包括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及創新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抗UB-924,這三個創新單抗藥物市場達350億美元,市場潛力極高。
進度最快的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為一線用藥,已完成臨床試驗 IIa期;而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在完成前臨床試驗下,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申請新藥臨床試驗(IND);而抗VEGF單株抗體UB -924,則預計於2015至2016年間申請新藥臨床試驗,適應症可望囊括大腸直腸癌、肺癌、腎癌及腦癌。
另外,聯生藥也投入生物相似性藥品開發,選定乳癌治療單抗UB- 921、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單抗UB-721、大腸結腸癌治療單抗UB-922 及淋巴癌治療單抗UB-923等四個項目。
除新藥開發外,聯生藥也與GE攜手,興建第三代的蛋白質藥廠,初期將先開出2條各2千升的產能,年產100Kg抗體,因應三期臨床與早期市場所需,預計2016年中量產,單條建置成本約600∼1,000萬美元,未來可擴充至最多12條2千升產能,年產600Kg抗體,供應全球市場所需。
王長怡表示,聯生藥在承襲母公司聯亞生技與UBI集團創新的基因,獲台塑集團注資,將投資12億興建商業量產的蛋白質製藥廠,並與台塑生醫及長庚醫療體系在研發及臨床上合作,希望成為全方位抗體藥物領導者。
王瑞瑜除了與由王長怡主導的聯亞生技合資成立聯生藥,跨足新藥領域外,自行創立的台塑生醫近年也積極強化布局,旗下事業體包括美容、保健食品及檢驗試劑和CRO臨床實驗等領域,備受矚目。目前 台塑生醫未上市行情約43元。
聯生藥是由聯亞生技分割設立的生物製藥公司,資本額1.5億元,除聯亞生技外,台塑生醫加計長庚醫院共持有約24%,其他股東還包括國發基金、台糖及耀華玻璃等。
至於來勢洶洶的文創影視圈名人盛保熙,除了是國內知名藥商和安行的第二代,也是吳火獅外孫女婿,他娶了郭思薈,岳母是吳火獅長女吳如月,岳父是台灣煉鐵董事長、商界聞人陳逢源的外孫郭瑞嵩。
為了搶進生醫產業列車,盛保熙在2009年創立保瑞藥業,原本以代理行銷藥品為主,2011年自創「博士特」品牌,主攻保健食品。
去年保瑞買下日商衛材(Eisai Co.Ltd)在台灣成立的「衛采製藥」。衛采製藥1961年就創立,在台南的藥廠為PIC/S規格,此買廠效益也讓保瑞拿下日本藥廠代工大單,也獨家取得日本銷售第一森下仁丹益生菌於藥局銷售。
今年盛保熙乘勝追擊,又併購了聯邦藥廠,聯邦雖擁有不少藥證,卻因地處蘆洲精華地段,在藥廠面積有限中,很難改為符合PIC/S藥廠法規。因此盛保熙規劃未來以衛采廠為生產基地,加上衛采也以研發見長,兩個藥廠在資源整合下,將創造保瑞營運利基,搶進新劑型新藥,目前預計10月初登錄興櫃。
另外,積極投入新藥和幹細胞領域的宣捷,在宣昶有主導下,除了規劃針對神經系統疾病、肺腎等多重器官衰竭、小兒腦性痲痹、腦中風、腦部外傷等疾病進行幹細胞醫學臨床研究外,也向大陸食品藥物監管總局(CFDA)申請全國性的外商幹細胞組織庫的執照中。
聯亞光電主要生產光通訊元件—雷射二極體(LD)及檢光器(PD)磊晶片,為大中華地區主要的高階 (2.5Gbps/10Gbps)專業光通訊雷射LD磊晶廠。
隨著全球電子商務、多媒體影音串流及3G╱4G移動寬頻通訊蓬勃發展,光通訊為解決網際網路流量跳躍式成長的最佳方案。聯亞光電成功在光通訊網路FTTx(EPON/GPON)領域成為全球光通訊大廠重要合作伙伴,並將迎接4G-LTE基地台布建、DATA CENTER雲端運算等高速光纖網路建置的龐大商機。
聯亞光電也與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合作發展「矽光計畫」產品,結合其先進半導體製程,生產用於DATA CENTER巨量資料傳輸的資料傳輸模組。今年在光通訊市場需求旺盛及矽光產品出貨顯著成長兩大主軸產品助益下,預期聯亞光電今年營收及獲利表現將相當亮眼。(黃英傑)
目前全球動物用藥仍屬藍海,大藥廠中僅輝瑞、默克、百靈佳等公司切入,產值逾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0億元),每年持續成長;值得注意的是,雖國際大廠搶市,但多數動物疾病仍無有效用藥,甚至仍以人用藥代替,因此台灣動物用藥廠機會仍大。
以豬隻藍耳病為例,台灣四大動物用藥公司,除瑞寶以外,目前由台塑集團轉投資的聯亞生技也積極開發中,業界認為,在瑞寶的次單位疫苗上市前,該疾病目前仍無同時具備安全、有效的治療藥品,因此台廠三年內有機會拿下銷售龍頭地位。
除了瑞寶、聯亞,切入寵物用藥市場的台動藥、和鑫也極具競爭力,台動藥、和鑫都分別攜手台大動物醫院進行動物臨床,其中,台動藥旗下的新藥TD-B10鎖定寵物狗「圍肛腺瘤」,最快下半年申請藥證。
和鑫切入抗腫瘤設備,在注射特定標靶製劑後,利用特殊X光照射,引發製劑鎖定癌細胞進行屠殺,和鑫將先行開發動物用抗癌X光設備,最快下半年申請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