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證交所為建立公開透明、信任互動的交易環境,5月在台北、新竹 、台中及高雄舉辦4場次「防範內線交易宣導會」,邀請上市公司董 事、公司治理主管及內部稽核主管,共吸引近600人參加,整體反應 熱烈。
證交所指出,內線交易行為涉及未公開重大資訊的濫用,不僅違反 市場公平交易原則,亦可能對企業聲譽與股東權益造成嚴重損害。
為協助企業防範此類風險,宣導課程特別規劃「內線交易法規解析 」、「內線交易監理與實務常見疑義」、「內部控制與內線交易防範 暨常見缺失」等三大主題,針對證券交易法相關規定進行詳盡說明, 並結合實務常見案例,解釋違規可能產生的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風險 。
證交所說,此次課程也說明相關內部人,在知悉影響股價的重要資 訊後,於訊息尚未對外揭露或公開未逾18小時期間內,應避免操作相 關股票或有價證券,以防誤觸法令。企業也應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流 程,落實資訊源頭管理,防範可能引發內線交易的不當行為。
證交所再次提醒,內線交易若發生,除可能面臨法律訴訟與賠償責 任外,對企業形象與投資人信賴亦將造成重大衝擊,影響整體資本市 場健全發展。透過此次課程,企業可更加清楚辨識高風險時點,主動 防範違法行為發生,建立企業誠信經營基礎。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深化宣導,與市場參與者攜手強化法遵觀念,守 護市場秩序。
目前已有三檔主動式ETF上市,首檔主動式ETF--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5日掛牌,22日、27日分別有群益台灣強棒主動式ETF(00982A)、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00981A)相繼上市。接下來,還有中國信託投信將於6月2日至6月5日募集中信ARK創新主動式ETF(00983A),以及安聯投信6月26日起將募集安聯台灣高息成長主動式ETF(00984A)。
證交所表示,已經上市的三檔主動式ETF在策略面各具特色,包含以因應產業結構變化的主動選股、聚焦本土強勢企業基本面的選擇邏輯,以及著重成長潛力與長期趨勢的選股配置,多元設計可滿足不同風險屬性與投資目標的需求,拓展投資人參與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主動式ETF全名為「主動式交易所交易基金」,由基金經理人依投資目標及策略,主動建構及調整投資組合,突破傳統被動式ETF僅追蹤指數績效的限制,在操作上擁有更多的彈性。為便利投資人辨識商品屬性,主動式ETF的基金名稱必須包含「主動式」字樣,證券簡稱前二字為「主動」,並依資產類型區分為股票型,證券代碼末碼A,與債券型,證券代碼末碼D。
陳素蘭長期觀察台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證交所官網《觀點》頁面近期刊登她對創新板的看法。她強調,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對於新創企業的發展歷程,陳素蘭直言,新創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
新創進入市場前,須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因此,陳素蘭強調,新創要走得踏實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構成,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
資本市場的支持,正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表示,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台灣新創企業有創新板的背書,在進入海外市場時,是品牌信任的加分元素。
證交所為支持新創,近期證交所與KPMG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台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以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提醒,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
李愛玲昨日出席經濟日報主辦第15屆「權民搶百萬 權證投資 全民創富」頒獎典禮時做出以上表述。
她指出,台灣自1997年開放權證發行業務以來,金管會及證交所、櫃買中心兩個交易所持續推動多項優化措施,如2009年實施權證流動量提供者機制、2010年實施流動量提供者當日沖銷交易、經濟日報推出第一屆「權民搶百萬」競賽,以及權證盤中交易方式由集合競價改採逐筆競價。
2014年時,再實施發行人評等制度,對造市品質較佳的發行人,不管是證交所、櫃買中心均提供獎勵措施,兩大交易所對權證獎勵付出許多,後來2023年又實施權證避險降稅制度,帶動權證市場蓬勃發展。
李愛玲表示,2024年全年發行人新申請的上市權證檔數達57,906檔,感謝各發行人讓證交所的權證交易金額排名從全球交易所第六躍升至第四。
因為所有權證發行人的共同努力,持續發行權證,提供投資人多樣的產品選擇,造就現今蓬勃發展的權證市場。關於券商公會提出的建議,證交所會持續與公會針對證券商需求,積極辦理相關措施。
權證是一項不管市場多或空都可以交易的商品,在市場波動時,可適度納入投資組合,創造多元化資產配置。李愛玲表示,證交所一定會積極配合發行人與券商公會來辦理相關推廣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宣導,一定要讓投資人了解投資風險。
證交所表示,近來受到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加徵關稅措施影響,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台股走勢亦然。面對市場震盪,投資人需適時檢視與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並根據市場波動情形調整投資策略,以降低風險。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於27日聯合舉行了一項重要的啟動儀式,這項儀式是關於「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的。該計畫不僅是對國家淨零政策的響應,更是證交所引領企業朝永續實踐的具體行動。
在啟動儀式上,證交所暨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了對氣候變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關注,並介紹了計畫的具體內容。這項計畫將在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結合碳權開發、生態調查、社區參與及地方創生,以為上市公司提供自然碳匯示範案例。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對此計畫表示讚賞,並稱其為我國碳權制度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她強調,公私協力、國際接軌與全民參與是實現國家永續轉型願景的關鍵。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則提到,金融體系將是綠色轉型的核心推動力,並將透過「綠色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推動企業打造綠色品牌,共同邁向低碳永續未來。
該計畫也將強調永續、氣候及自然相關的財務揭露,並有國際大廠如微軟、Meta及谷歌等加入共生聯盟,共同承諾在2030年前取得一定數量的移除類碳權。
此外,該計畫預計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進行專案確查證服務,以擴大國內自然碳匯的查驗量能。
證交所表示,該計畫將兼顧國際上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 Standards),並針對台灣私有林地的困境,推行生態維護與碳權交易等誘因機制。
最後,證交所邀請更多企業加入以自然為本的永續行列,共同創造氣候行動、綠色轉型與生態永續三者共榮的淨零未來。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昨日強調,證交所將積極推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這項計畫旨在結合碳權開發、生態調查、社區參與及地方創生,期望為上市公司树立自然碳匯的示範案例,並落實企業的永續責任。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關注日益增強,證交所昨日舉行了啟動儀式,邀請了國發會、金管會、環境部及農業部等部會共同參與指導,展現了證交所領導企業邁向永續實踐的決心。
林修銘提到,隨著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發展趨勢,未來將更加強調永續、氣候及自然相關的財務揭露,目的是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企業、社群與環境的共生共榮,並扮演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角色。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已有包括微軟、Meta及谷歌等國際大廠採行相關措施,並組成共生聯盟,共同承諾於2030年前取得一定數量的移除類碳權,以應對氣候變遷,其中自然碳匯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
此計畫預計將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進行專案確查證服務,以擴大國內自然碳匯的查驗量能,為國內碳市場注入新的減碳動能,開創以自然為本的淨零發展契機。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這項計畫是我國碳權制度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不僅有助於達成國家淨零減碳目標,也響應了國發會發布的「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計畫」。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強調,金融體系是綠色轉型的核心推動力,未來將通過「綠色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以「綠色」與「創新」為雙翼,推動引導企業打造具韌性的綠色品牌,共同邁向經濟、產業、國家的低碳永續未來。
此計畫在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證交所攜手產學機構、在地社區及原住民團體,根據「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精神,進行生態調查,並強化自然風險意識。
此外,與地方創生及當地產銷班合作,活化社區經濟與活力,透過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兼顧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循環模式。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積極推動自然碳匯發展,與碳交易所、國發會、農業部、環境部等機構攜手合作,期望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自然碳匯市場。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於昨日(27日)宣布,即將啟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並計畫協助宜蘭、雲林兩地建立完整的上、中、下游供應鏈。
該計畫在量測、驗證、核可後,將產生的自然碳匯碳權在碳交所進行交易。目前碳交所上交易的碳權主要為國際碳權,尚無台灣本土的自然碳匯碳權。田建中強調,透過推動植樹造林,將二氧化碳吸附至樹木中,這類移除型的碳權是對抗溫室效應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次計畫特別引進英國標準協會(BSI)的國際查驗標準,以確保產出的碳權品質,使台灣的自然碳匯能夠與國際市場接軌。田建中提到,透過這項計畫,台灣將能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自然碳匯產業,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盛大舉辦了「台灣智慧科技島主題式業績展望會」,這場盛會以「COMPUTEX 群雄競起 證交所精選25」為名,吸引了國內外共277家機構法人積極報名參與。線上即時觀看人數高達4,000人,實體與線上累積參與人次更是突破10萬大關,這一數字充分展現了國際資金對台灣科技實力與資本市場的極高關注度。
在會議中,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非常成功,它成功搭建了一個資本市場與產業之間的對話平台。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深化與國際資本的聯結,並全力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這樣的舉措將為我國產業拓展全球版圖帶來新的契機,開創嶄新的發展道路。
此次活動共邀請了包括鴻海(股票代號:2317)在內的25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櫃公司參與。這些公司的參與不僅提升了活動的質量,也進一步凸顯了臺灣在智慧科技領域的實力與影響力。
證交所暨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致詞時表示,為因應國際上對氣候變 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證交所推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 共生行動計畫」,於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結合碳權 開發、生態調查、社區參與及地方創生,期望為上市公司提供自然碳 匯示範案例,落實企業永續責任。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指出,該計畫為我國碳權制度發展的重要里程 碑,不僅協助達成國家淨零減碳目標,更響應國發會發布之「六大部 門減碳旗艦計畫」。她並強調,未來唯有公私協力、國際接軌與全民 參與,並結合地方創生,才能實現國家永續轉型願景。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則表示,金融體系是綠色轉型的核心推動力, 未來將藉由「綠色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以「綠色」與「創新」等雙 翼,推動引導企業打造具有韌性的綠色品牌,共同邁向經濟、產業、 國家的低碳永續未來。
另就目前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也將強調永續、 氣候及自然相關的財務揭露,其目的是藉由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企 業、社群與環境共生共榮的永續價值,以扮演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的關 鍵角色。
目前已有國際大廠採行相關措施,例如微軟(Microsoft)、Meta 及谷歌(Google)等,組成共生聯盟(Symbiosis Coalition),共 同承諾將於2030年前取得一定數量之移除類碳權(Carbon Removal) ,以因應氣候變遷,其中,自然碳匯佔有重要地位。
而我國上市公司多為國際供應鏈成員,在未來淨零永續的路上,此 一發展趨勢值得產業重視;此外,該計畫預計攜手國際知名之英國標 準協會(BSI),進行專案確查證服務,擴大國內自然碳匯的查驗量 能,以為國內碳市場注入全新減碳動能,開創以自然為本的淨零發展 契機。
證交所表示,該計畫除了增加自然碳匯外,並兼顧國際上氣候/社 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 Standards),且因應台灣私有林地普遍 面臨林農高齡、管理人力不足等困境,同時推行生態維護與碳權交易 等誘因機制,以提升農民林地經營意願,實現生態系統平衡與經濟成 長的雙重目標。
此外,疏伐後的木材,將結合國產林業資源製作林產品,推動在地 就業與產業轉型,實現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與社區經濟發展。
「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由證交所攜手產學機構、在地 社區及原住民團體,依據「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之精神,進 行生態調查,強化自然風險意識;並與地方創生及當地產銷班合作, 活化社區經濟與活力,透過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兼顧經濟與 社會價值的永續循環模式。
證交所過去致力引導企業邁向永續,此次將以啟動「台灣自然碳匯 永續共生行動計畫」作為起點,親自投入永續行動,透過跨部會整合 與社會參與,深化地方政府、農林業系統及企業部門的合作,展現證 交所對永續價值的信念與具體承諾。
同時,證交所也邀請更多企業加入以自然為本的永續行列,攜手打 造屬於台灣的自然解方,讓永續從森林出發,讓綠色從土地扎根,共 同創造氣候行動、綠色轉型與生態永續三者共榮的淨零未來。
因應國際對氣候變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證交所昨日舉行「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啟動儀式,邀集國發會、金管會、環境部及農業部等部會共同蒞臨指導,響應國家淨零政策,攜手推動本土自然碳匯、生態保育與社區共生,展現證交所引領企業邁向永續實踐的堅定行動力。
林修銘指出,觀察目前IFRS永續揭露準則發展趨勢,未來將強調永續、氣候及自然相關的財務揭露,目的是藉由資本市場力量,實現企業、社群與環境共生共榮的永續價值,以扮演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角色。
他表示,目前已有國際大廠採行相關措施,例如微軟、Meta及谷歌等組成共生聯盟,共同承諾將於2030年前取得一定數量移除類碳權,以因應氣候變遷,其中自然碳匯占有重要地位。
國內上市公司多為國際供應鏈成員,此一發展趨勢值得產業重視;另此計畫預計攜手國際知名的英國標準協會(BSI),進行專案確查證服務,擴大國內自然碳匯的查驗量能,以為國內碳市場注入全新減碳動能,開創以自然為本的淨零發展契機。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說,此計畫為我國碳權制度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不僅協助達成國家淨零減碳目標,更響應國發會發布的「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計畫」。她並強調未來唯有公私協力、國際接軌與全民參與,並結合地方創生,才能實現國家永續轉型願景。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強調,金融體系是綠色轉型的核心推動力,未來將藉「綠色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以「綠色」與「創新」等雙翼,推動引導企業打造具韌性的綠色品牌,共同邁向經濟、產業、國家的低碳永續未來。
此計畫於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證交所攜手產學機構、在地社區及原住民團體,依據「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精神,進行生態調查,強化自然風險意識;並與地方創生及當地產銷班合作,活化社區經濟與活力,透過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兼顧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循環模式。
目前在碳交所交易的自然碳匯碳權都是國際碳權,尚無國內自然碳匯碳權。
田建中表示,透過植樹造林,讓樹木把二氧化碳吸附進來,這類移除型的碳權,是目前被認為對抗溫室效應的主要解方之一。
此次也特別引進英國標準協會(BSI)帶進國際查驗標準,以產生高品質碳權,讓本土的自然碳匯能與國際接軌。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此次活動成功搭建資本市場與產業對話平台,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國際資本的連結,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為我國產業拓展全球版圖開創嶄新契機。本資共邀請鴻海(2317)、聯發科25家具代表性上市櫃公司參與。
上周五(23日),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昕奇雲端共同主辦了「亞洲新創 橋樑,共築資本藍圖」的「F2SU Asia IPO Synergy Asia」論壇,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創新企業、投資人與媒體的熱烈參與。這場論壇不僅展現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也凸顯了證交所全方位支持企業成長的堅定決心。
在會議中,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隨著全球創新科技與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成長與資本市場的角色也在不斷轉型。證交所所打造的創新板,通過靈活標準與專業創新審查,幫助具國際視野與潛力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升其關注度與募資能力,讓創新力量顯現,並讓世界看見臺灣企業。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在晚宴致詞時提到,證交所為創新企業量身打造的多元服務,從上市前的諮詢與輔導,到上市後的IR平台鏈結投資人、提供ESG資源接軌國際等,都體現了證交所對創新企業的扶持。
昕奇雲端董事長許承強表示,臺灣正在建構一個對新經濟新創友善的資本環境,讓新創企業在亞洲市場茁壯成長,並有實力邁向全球舞台。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處長蕭振榮則表示,國發會在籌資、人才引進或協助企業海外拓展等方面,都對創新產業投入了豐沛資源,預期將會促進我國創新生態系的蓬勃發展。
證交所還分享了重量級講者的寶貴經驗與洞見,包括玩美移動創辦人張華禎分享赴美上市的實務經驗,以及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對臺灣資本市場優勢的分析。
證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臺灣資本市場(上市)總市值達65.09兆元,日均成交值達3,083億元,市場活絡且具國際地位。其中,上市PB到3月為2.19倍,在亞洲市場中表現亮眼。
此外,臺灣創新板更是高達3.95倍,顯示臺灣投資人對成長型企業的高度期待與信心。證交所指出,臺灣在全球市場中具有穩健地位,並在亞洲市場中展現估值優勢。
為積極布局亞洲創新生態圈,拓展臺灣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證交所透過昕奇雲端邀請亞洲產業鏈創新企業來臺參與交流,並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建構的「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進行開發拓展,預計將有更多潛力創新企業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盛大舉辦了一場結合全球指標性科技盛會的特別活動,這是該交易所首次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聯手,共同打造「台灣智慧科技島主題式業績展望會 ─ COMPUTEX 群雄競起 證交所精選25」。這場活動自20日至23日進行,吸引了廣大關注。
活動中,證交所表示,實體與線上參與人次累計突破10萬,這一數字充分反映了國際資金對台灣科技實力與資本市場的極高關注。此次展望會共邀請了25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櫃公司參與,並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277家機構法人報名參與。線上即時觀看人數超過4,000人,顯示了活動的熱度和影響力。
在活動中,企業們普遍展現了積極的應對態度,對於當前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化,他們已經準備了完整的應對策略。這些策略包括供應鏈的調整、財務結構的優化、市場的多元布局以及使用金融工具進行風險避險等,旨在提升企業的韌性和國際競爭力。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活動中表示,此次活動成功搭建了資本市場與產業之間的對話平台。未來,證交所將繼續深化與國際資本的聯結,全面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和競爭力,為台灣產業拓展全球市場開創新的機遇。活動相關影片已上傳至YouTube平台,供公眾觀看。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即將於6月份迎接多場法人說明會。這次活動將有潤泰全(2915)、亞翔等13家上市公司選擇在證交所場地自行辦理說明會。從今年開始,國內上市公司(不含創新板)已累計舉辦1,190場法說會,顯示了市場對於提升企業透明度的重視。
為了加強上市公司財務與業務資訊的透明度,並為投資人提供更多獲取企業訊息的管道,證交所規定本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應在境內自辦或參加一次法說會。根據已排定的名單,6月10日將由基士德-KY開啟序幕,接著將有傳奇、捷敏-KY、黑松、潤泰全、全坤建等五家上市公司陸續舉辦說明會。
6月下旬,將有亞翔、卜蜂、華票、偉聯、鳳凰、三洋電、潤泰材等七家上市公司進行法說會。證交所強調,法說會不僅是上市公司與投資大眾溝通的渠道,也是傳達營運績效、產業前景看法、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的重要機會。透過這些活動,股東和潛在投資人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營運發展與面臨的挑戰,並提供投資人表達意見與公司進行雙向交流的平台,從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昨日(26日),台灣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再度攀升,收盤時升破30元整數大關,收在29.935元,這是自2023年2月以來首次見到「2」字頭匯價,升值達8.8分,成交量達17.088億美元。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已升值2.846元,升幅達9.51%,成為亞洲最強貨幣,甚至超越歐元的9.38%。
受到美元指數跌破99的影響,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匯價以30元整數開盤,升值2.3分。短短15分鐘內,匯價便升破30元,最高升至29.857元,升值1.66角。下午盤段,央行一方面調節市場,一方面請出口商配合縮小拋匯力道,但最終並未將新台幣逆向拉回「3」字頭,讓市場感到意外。
外匯主管表示,近期新台幣多次見到2字頭,但央行通常會調節讓新台幣收在「3」字頭,而昨日央行放手,是否意味著允許新台幣繼續升值,將是未來密切關注的焦點。
匯銀指出,亞洲主要貨幣昨日大多升值。根據央行統計,美元指數26日貶值0.51%,新台幣升值0.29%,日圓升值0.28%,人民幣升值0.07%,韓元貶值0.08%。從4月以來,不到兩個月,新台幣已狂升3.247元,升幅達10.8%,相當驚人。
外匯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弱勢和外資持續匯入台灣是推升新台幣升值的主因之一。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外資昨日買超台股132.6億元;若以5月來看,外資累計買超高達2,517億元,資金顯著回流。
匯銀人士預期,在美元指數持續回落、台股維持高檔震盪格局的情況下,新台幣短線仍有升值空間,但未來美國利率政策走向及國際資金流動狀況仍需關注。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公布,美元對全球27個主要經濟體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於4月底滑落至106.72,為2024年10月以來新低。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指出,新台幣、韓元、日圓的REER仍偏低,與其說這些亞幣遭低估,不如說是美元過度高估。若川普將透過讓亞幣升值(尤其不含人民幣),以削減美國貿易逆差,新台幣也將面臨升值壓力。
在美國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戰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波動不斷,對於投資者信心造成衝擊。然而,在這波動中,台灣券商業界依然堅定前行,其中,福邦證券以其「利基」、「專業」、「靈活」的經營策略,為市場帶來亮點。
福邦證券總經理陳松正於2025年3月獲金管會核准,正式就任此職。陳松正擁有超過25年的承銷市場經驗,曾經在群益證資深副理、福邦證承銷部協理等職位上發揮專業。面對川普政策的變化莫測,陳松正表示,他持續關注全球貿易體制重塑的變化,並預期關稅問題將逐漸淡化,對台灣企業,尤其是在半導體、AI等領域的競爭力充滿信心。
回顧2024年,福邦證券在承銷、股代、經紀、及資產管理各項業務均顯著成長,全年稅後純益達4.37億元,每股淨值14.42元。其中,承銷部業務表現亮眼,全年IPO送件數五件、SPO送件數22件,登錄興櫃三家、財顧案13件,送件數在年度市場排名第五名,優於大多數綜合證券商。福邦證券更榮獲證交所頒發「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第一名及「推動創新獎」,兩項殊榮。
展望2025年,陳松正對IPO送件數目標設定為五件至九件,SPO送件數目標十件,並將全年服務代理家數目標定為340家。福邦證券將努力朝向發展為投資銀行型券商的方向前進,追求各項業務穩定成長,達成股東們的期待。
福邦證券也將聚焦耕耘公司核心客戶所屬集團及其轉投資公司,擴大承銷客群,並強化與客戶共同面對ESG永續發展議題。此外,隨著創新板2.0新制的推出,預期將有更多創新類型公司選擇透過創新板進入資本市場,福邦證券將把握這波機會。
福邦證券也積極推動創櫃板Plus計劃,透過增加推薦單位、簡化申請程序等措施,逐步優化創櫃板公司體質,以銜接資本市場。在財務顧問業務方面,福邦證券將建構兩岸三地等多元化的財務顧問業務,並掌握產業整併脈動,以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
福邦證券將持續提供客戶全方位服務,以專業為出發,透過口碑行銷,增加業務深度及廣度,用誠心待客。在自營業務方面,將採取區間操作策略,並持續探討科技業投資格局的變化,創造獲利機會。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接待15位來自各地創新公司代表時說,全球創新科技與新經濟蓬勃發展,企業成長與資本市場角色隨之轉型。證交所打造的創新板,以靈活標準與專業創新審查,協助具國際視野與潛力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升關注度與募資能力,「創新,讓未來顯現」,「登板,讓世界看見」。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在晚宴致詞時表示,證交所為創新企業量身打造的多元服務,從上市前諮詢與輔導,到上市後IR平台鏈結投資人、提供ESG資源接軌國際等,均顯示證交所扶持創新的決心。
昕奇雲端董事長許承強提到,台灣正在建構對新經濟新創友善的資本環境,讓新創企業不僅能在亞洲市場茁壯成長,更有實力邁向全球舞台。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處長蕭振榮說明,國發會不論在籌資、人才引進或協助企業海外拓展方面,都對創新產業注入了豐沛資源。在各方的協作與努力下,台灣的創新生態系預期將會更加蓬勃發展。
兩位重量級講者分享寶貴的經驗與洞見,並高度肯定台灣資本市場的潛力與表現。其中,玩美移動創辦人張華禎分享赴美上市的實務經驗,她有感於臺灣證交所近年來對高潛力、高成長性產業的態度轉變與積極扶持,同時分析來台掛牌的多項優勢。
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指出,台灣除具備深厚的電子硬體實力與完整的供應鏈,資本市場更擁有高周轉率、高股價淨值比及高外資持股等特點,這些優勢使台灣成為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截至2025年4月底,台灣資本市場總市值達新臺幣65.09兆元,日均成交金額達3,083億元,顯示市場活絡且具國際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資本市場2025年3月的股價淨值比為2.19倍,比起日本1.84倍、韓國0.84倍、香港1.31倍及新加坡1.29倍表現更加亮眼,而台灣創新板股價淨值比更是高達3.95倍,突顯台灣投資人對成長型企業具有高度期待與信心,也證明創新板能有效反映企業潛在價值,是企業資本布局的首選平台。
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獲取企業訊息管道,證交所已規範本國上市公司每年應至少在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說會。
根據目前排定名單,6月將赴證交所自行辦理法說的上市公司,由6月10日的基士德-KY打頭陣,緊接著包括傳奇、捷敏-KY、黑松、潤泰全、全坤建等五家接棒登場。至於6月下旬自辦法說的上市公司,則有亞翔、卜蜂、華票、偉聯、鳳凰、三洋電、潤泰材等七家。
證交所表示,法說會是上市公司對外溝通的管道之一,除了適時向投資大眾說明營運績效及對產業前景看法、傳達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使股東或潛在投資人進一步瞭解企業營運發展或挑戰外,並提供投資人表達意見或與公司雙向交流的機會,進而提升公司治理。
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已經升值2.846元,升幅達9.51%,幅度超越日圓、韓元、人民幣,不僅是最強亞幣,甚至超越歐元的9.38%。
受到美元指數跌破99的影響,昨天一早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匯價以30元整數開盤,升值2.3分;之後15分鐘內就升破30元,再現「2」字頭匯價,最高升抵29.857元,升值1.66角。下午盤央行一方面調節,一方面請出口商配合縮小拋匯力道,但終場央行並未將新台幣逆向拉回「3」字頭,讓市場相當訝異。外匯主管指出,近期新台幣多次見2字頭,但終場央行都會調節讓新台幣收在「3」字頭,昨天放手,是否意味允許台幣繼續升值,需密切關注。
匯銀指出,亞洲主要貨幣昨天大都升值,依據央行統計,美元指數26日貶值0.51%,新台幣升值0.29%,日圓升值0.28%,人民幣升值0.07%,韓元貶值0.08%。不過,若統計從4月以來,不到兩個月,新台幣已狂升3.247元,升幅10.8%,相當驚人。
外匯市場人士指出,美元弱勢,外資持續匯入台灣,是推升新台幣升值的主因之一。證交所統計,外資昨日買超台股132.6億元;若以5月來看,外資累計買超高達2,517億元,資金顯著回流。
匯銀人士預期,在美元指數持續回落、台股維持高檔震盪格局的情況下,新台幣短線仍有升值空間,惟需關注未來美國利率政策走向及國際資金流動狀況。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公布,美元對全球27個主要經濟體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於4月底滑落至106.72,為2024年10月以來新低。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指出,新台幣、韓元、日圓的REER仍偏低,與其說這些亞幣遭低估,不如說是美元過度高估。若川普將透過讓亞幣升值(尤其不含人民幣),以削減美國貿易逆差,新台幣也將面臨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