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近日透露,金管會即將在2024年底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的申請,這一政策將對台灣ETF市場帶來新的動能。許多投信業者已經開始着手進行產品設計,並準備相關申請資料,對於今年上半年新商品問世抱持樂觀態度。
李愛玲強調,ETF在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角色舉足輕重,證交所將與政策面及市場需求緊密協調,以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未來主動式與多資產ETF的上市,預期將為台灣ETF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帶來豐富的變化。
台灣是全球成長最快的ETF市場之一,李愛玲認為,這種快速發展的趨勢主要得益於完整的市場生態系、多元化的商品、完善的交易制度,以及有效的教育宣導,這些因素吸引了大量小資族和年輕人參與投資。隨著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及ETF、盤中零股交易等政策的實施,年輕人得以提前進行理財規畫,普惠金融的影響力逐漸顯現。
金管會的這一新政策,李愛玲認為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資金,並吸引國際發行人加入台灣市場,增加國際合作機會。然而,對於發行人來說,面臨商品設計、初期費用高、經理人操盤功力等挑戰。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證交所已經建立「e添富」平台,並加大教育宣導力度,幫助投資人更好地了解新商品的特性和風險。
過去在外商投信中,對於被動式ETF的參與度並不高,但對於發行新產品表現出熱烈的興趣。李愛玲相信,由於台灣ETF市場仍處於藍海階段,且市場成長迅速,未來將對商品創新、國際資金流入、市場流動性提升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專業人才培育產生正面影響。
李愛玲強調,為了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證交所將積極研議推出「Fund of Fund」和「Target Date Fund」等新ETF商品,並期待主管機關逐步開放。同時,證交所也將積極規畫人才培育計劃,以配合業者的需求。
耶誕節前夕,台股市場波動不斷,資服股領軍股零壹昨(24)日驚傳違約交割事件。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元大證券學府分公司於昨日申報零壹違約交割,涉及金額達2,830.5萬元。此次違約發生在12月20日的股市交易中,屬於「T+2」交割制度下的違約行為。
昨日,證交所統計,證券商申報的投資人違約買進、賣出總金額達4,290.67萬元,經過買進、賣出相抵後,最終違約金額為101萬元。資服股在11月因AI伺服器題材而水漲船高,其中零壹作為類股股王,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股價從百元以下一路攀升,在12月11日收盤價達171元,12日早盤一度攻抵174元的天價,但隨後股價急轉直下,盤中被打入跌停價154元,並持續至終場。昨日收盤價為134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3.5元,跌幅達2.55%,失守月線。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元大證券學府分公司申報零壹違約交割,可能是因為部分投資者在18、19日兩個交易日看到紅K線後進場,卻未料到20日股價繼續下跌。此外,零壹在6日至13日期間出現多天超過5萬張的大量成交,短線套牢量較大,投資者介入時需謹慎。
零壹作為軟體代理商,受AI趨勢帶動的企業數位轉型需求,以及網路和資安需求的強勁成長,11月營收達17.77億元,月增4.84%,年增64.86%,創下單月次高紀錄。自結11月稅後純益為7,100萬元,年增42%,每股純益0.43元。對於未來,零壹看好明年雲平台和大數據兩大產品線的熱絡程度,並預計將受惠於輝達代理業務的需求增長,以及獨家代理VMware改採訂閱制政策,預計2025年全年營收有望再創新高。
經濟日報舉辦的「臺灣ETF市場發展新契機」閉門論壇,吸引了產學專家共同參與,對台灣ETF市場的未來展開了樂觀預期。會議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與談嘉賓包括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臺灣指數公司總經理陳文練、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張森林、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暨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宏,他們共同探討了台灣ETF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近年來,全球ETF市場呈現迅猛增長,ETFGI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全球ETF相關商品已達11,490種,資產規模達14.9兆美元,年增率達30%,與十年前相比增長超過五倍。在台灣,ETF市場的成長亦不容小覷,截至2024年11月,上市櫃ETF規模逾6兆元,年增率達64%,相比十年前增長近38倍,亞洲排名第三,受益人次達1,384萬。
李愛玲總經理在會議上強調,金管會對主動式ETF、被動式多資產ETF等新商品的開放,將對台灣資本市場帶來三大影響:增加台股深度與廣度,提升市場效率與國際競爭力,以及促進台灣資本市場普惠金融。她還提到,ETF的優勢包括風險分散、透明度高、低成本效益等,相信隨著生態系統的完善和產品線的豐富,台灣ETF市場將持續茁壯。
陳文練總經理則提出,未來除了股、債ETF外,希望有機會開放更多資產類別,如REITs、貴金屬、農產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以及具有多頭部位期、現貨操作策略的ETF,以提供投資人更多元化的選擇。
張森林教授則建議開放更多樣化的ETF產品,如目標到期股票ETF、目標到期債券ETF、抗通膨ETF、外匯避險ETF,甚至是與壽命相關的ETF,以解決長者在高齡化社會的財務問題。
李志宏教授則關注到人才培育的問題,他認為,主動式ETF的加入將平衡市場人才培育,並促進產品創新,以滿足市場需求。
2024年,興櫃市場交出亮眼成績單,全年登錄公司家數達到83家,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新高。市場規模也翻倍,達到逾1.38兆元,其中,印能科技與鴻勁兩家公司更是閃耀千金股,預計在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成立的資本市場服務團的推動下,興櫃市場將在2025年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
回顧2024年,興櫃市場將戰略新板併入一般板,進行整合,形成單一市場。截至去年底,興櫃市場共有347檔個股,雖然規模不大,卻孕育著具發展潛力的生力軍。
在去年漲幅前十大個股中,高明鐵以478%的漲幅拔得頭籌,其餘個股的股價也至少翻倍,市場題材性極為吸引投資者關注。高明鐵主要生產微型滾珠螺桿、微型線性滑軌、聯軸器等自動化零組件,並切入矽光子技術,在製程設備中引入高精度定位滑台模組,確保光訊號的高效傳輸和降低損耗。儘管2024年上半年仍在虧損,但公司持續縮小虧損,全年有望轉虧為盈,具備強大的題材性前景。
從產業別來看,2024年新登錄的興櫃個股中,電子族群以20檔佔最多,次產業則以半導體業的6檔為主,生技醫療業以17檔緊追其後,綠能環保產業也有9檔個股登錄。隨著政府政策的推動,近年來綠能環保股的掛牌數量不斷上升,興櫃市場的登錄檔數也呈現上升趨勢。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2月25日盛大舉辦了「113年度中介機構頒獎典禮暨新上市家族聯誼會」,這是一場表彰過去一年對於企業上市輔導有卓越貢獻的中介機構的盛會。在這場典禮上,證交所對於在這一領域表現突出的機構進行了表揚。
其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其在2024年輔導企業掛牌上市方面的突出表現,榮獲了證交所頒發的「攜手同行獎─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推動創新獎─會計師事務所」兩個重要獎項。這兩項殊榮,不僅肯定了資誠在會計領域的專業能力,也顯示了其在推動市場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對於證交所對資誠長期以來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提供可信賴服務」的肯定感到榮幸。他強調,未來資誠將繼續努力,協助優質企業進入台灣資本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與市場共同追求「企業籌資更便捷、大眾投資更穩當」的目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在談及資誠的使命時指出,資誠始終秉持「營造社會誠信、解決重要問題」的宗旨。在企業走向股票公開發行或準備上市的過程中,資誠作為一個可信賴的夥伴,提供豐富的產業知識和經驗,以及熱忱的服務團隊。在每一個關鍵環節,資誠都提供中、長期輔導以及規劃諮詢服務,幫助企業成功邁向資本市場。
此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市場發展長徐明釧對於2024年申請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生技醫療產業及半導體產業在當年表現相對突出。展望2025年,徐明釧認為,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和ESG永續資訊的國際接軌,這兩大領域將成為驅動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雙引擎」。此外,創新板投資限制的放寬也將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對於2025年的台灣資本市場,徐明釧表現出樂觀的態度,預期市場將呈現正向發展趨勢。
臺灣資本市場再掀高潮,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櫃買中心)攜手合作,共同成立了「資本市場服務團」,積極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近期,該團隊舉辦了「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座談會,並在12月31日與元大證券共同舉行最終場,力圖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並壯大市場價值。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在活動中致詞強調,台灣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是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的理想選擇。她提到,透過IPO流程,企業不僅能優化內部制度、降低營運風險,更是一個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李愛玲還指出,資本市場提供多元籌資工具,有助於企業招募人才,並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創新板將於1月6日實施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並聘任外部專家提升審查嚴謹度,打造友善籌資及交易環境,同時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李愛玲強調,創新板的使命是協助台灣眾多優質、創新能量強大的企業,提早進入資本市場,並通過資本市場獲取資金,進入國際市場。
證交所積極推動「Team Taiwan挺創新-創新板2.0力拼亞洲創新公司首選掛牌地」。該交易所表示,將透過一般板及創新板共組的資本市場大聯盟,主動尋找優質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上市前輔導諮詢和上市後的多元化籌資管道,以助新創公司拓展業務及規模。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涂月憲表示,台灣中小企業家數佔全體企業的9成以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為服務這些企業,櫃買中心已建構了適合中小微企業的創櫃板、興櫃及上櫃主板三個板塊。她提到,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的統計,櫃買市場成交周轉率排行第三名,本益比(PE)約29倍,表現亮眼。
元大證券資深副總經理林佩宸認為,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在引導優質企業邁入資本市場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指出,2024年元大證券在IPO送件家數、市值及籌資金額方面表現亮眼,並表示台灣資本市場能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需求,同時致力於協助優質企業通過IPO流程,助力其持續成長。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113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國內組共有36家機構投資人入選,國外組則有5家機構投資人榮獲肯定。為了提升機構投資人在盡職治理實務及資訊揭露的品質,證交所特別成立了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諮詢委員會,並每年定期進行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的評比活動。
今年的評比標準主要分為兩個構面:第一構面是「政策與遵循聲明」,第二構面則是「實務與揭露」。總共包含了30項指標,其中第一構面涉及盡職治理政策、利益衝突政策、投票政策等方面的揭露;第二構面則涵蓋盡職治理報告要素、議合個案執行與揭露、投票揭露、網站揭露等領域。
為了提升評比標準的鑑別度及影響力,113年度的評比標準引入了權重機制。由於近年來在「政策與遵循聲明」相關題型已相當成熟,因此將第一構面的權重調整為0.8倍,而第二構面則因為議合執行及投票揭露是國際盡職治理關注的重要議題,故將權重調整為1.2倍。
證交所強調,今年評比標準的調整主要是為了促進議合執行,並希望未來機構投資人能夠在跨資產類別揭露、共同議合、說明投票原因等方面有所進步。未來機構投資人若能持續提升其盡職治理執行情形,將對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有關113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的較佳評比結果,讀者可以透過公司治理中心網站(cgc.twse.com.tw/stewardshipInfo/listCh)進行查詢。
臺灣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在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櫃買中心)的共同努力下,迎來新的篇章。兩大機構齊心協力,整合資源,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全面瞭解資本市場上市、上櫃板塊的利基與優勢。
自2024年11月起,資本市場服務團與證券承銷商攜手辦理「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座談會,總計五場次座談會吸引近百家優質企業參與,並獲得與會嘉賓的熱烈回響。其中,最終場於12月31日與元大證券共同舉辦,顯示了金融機構間的合作與共贏。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在致詞中強調,台灣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是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的首選之地。她提到,發行公司通過IPO流程,不僅能優化企業內部制度、降低營運風險,更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步驟。資本市場的多元籌資工具,有助於公司招募人才,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創新板自1月6日起實施多項制度優化,包括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升創新性審查嚴謹度、打造友善籌資及交易環境,以及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證交所期望創新板能成為創新企業與投資人交流連結的平台,並打造為亞洲創新公司首選板塊。
李愛玲進一步強調,證交所將透過一般板及創新板共組的資本市場大聯盟,從台灣出發,走向國際,主動尋找優質企業及潛在案源,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上市前輔導諮詢服務,以及上市後多元化籌資管道,協助新創公司拓展業務及規模。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涂月憲指出,台灣中小企業家數占全體企業九成以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櫃買中心已建構台灣多層次資本市場,適合中小微企業來此掛牌。她提到,櫃買中心將持續力挺新創及中小微企業邁向資本市場,並在2024年開放永續型創業投資公司申請上櫃,2025年推出創櫃2.0新制。
元大證券深副總經理林佩宸表示,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在引導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提到,2024年元大證券在IPO送件家數、市值及籌資金額表現均名列前茅,台灣資本市場能滿足不同規模需求的企業,未來將持續協助優質企業通過IPO流程,助力企業成長茁壯。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一項重要消息,2024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評比結果正式揭晓。在這次評比中,共有41家機構法人榮獲肯定,其中國內組有36家,國外組則有5家。這一結果顯示了臺灣金融市場在盡職治理方面的進步與成熟。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透過這項評比機制,旨在引導機構投資人提升盡職治理資訊的揭露品質。今年度的評比標準在多項方面都有所進步,體現了對市場監管的不懈追求。
在國內組中,涵蓋了投信、保險、銀行、證券等四大類金融機構。投信公司方面,包括了大華銀、中國信託、兆豐、安聯、富邦、富達、群益、瀚亞等知名公司;保險類則有中央再保險、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富邦人壽、富邦產險、新光人壽等;銀行類則有元大、永豐、玉山、兆豐、國泰世華、第一、華南、彰化、臺灣企銀等;證券商類則包括中國信託、元大、元富、永豐金、兆豐、國泰、第一金、統一、凱基、富邦、臺銀等。
國外組則有BlackRock、First Sentier Investors、Federated Hermes、Robeco、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
今年的評比標準分為兩個構面,第一構面是「政策與遵循聲明」,包含盡職治理政策、利益衝突政策、投票政策揭露等;第二構面則是「實務與揭露」,涵蓋盡職治理報告要素、議合個案執行與揭露、投票揭露、網站揭露等。
台股魅力不減,開戶人數與ETF受益人數創新高
近年來,台股市場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截至去年11月,台股ETF受益人數已達到1,21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高股息型及債券型ETF的成長尤為顯著,成長幅度超過八成,這一現象反映了許多新手投資人對台股長期發展的信心,並將資金轉向ETF市場。
元大證券分析,ETF投資能夠有效分散個別股票的選股風險,並透過合理的配置創造穩定的現金流,這也是許多投資人長期投資的首選工具。為了鼓勵投資人持續投資,元大證券自2025年起推出新戶優惠,凡交易台股ETF滿10萬元,即可獲得100元台股電子交易手續費抵用金,最高可領取1,000元。
此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也顯示出對ETF的熱情。截至去年11月,ETF在定期定額投資中的比重已超過八成。元大證券針對定期定額投資者,特別推出新戶優惠,連續扣款達三個月即可贈送300元台股電子交易手續費抵用金,並提供單筆手續費均一價的服務,讓投資人最高可領取1,300元台股電子交易手續費抵用金。
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APP自推出以來,便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新版首頁以及「ETF專區」受到投資人的好評。為滿足投資者對ETF資訊的需求,元大證券不斷推出貼心服務,提供一站式服務查詢ETF成分股與權重,並能從個股資訊一鍵反向查詢相關ETF,讓投資者能夠從簡單的ETF投資開始,逐步提升投資體驗,輕鬆掌握ETF市場。
台股在2024年全年大漲5,104點,創下歷史紀錄,這一成績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人加入投資行列。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2024年投資人開戶數激增70.38萬人,累計開戶數達到1,321.6萬人,這兩項數據均創下了歷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內政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11月底全國人口數2,340.27萬人來計算,台股開戶數已經達到1,321.6萬人,這意味著每兩位國民中至少有一人擁有台股證券戶,投資台股已經成為全民運動。
在2024年12月底的投資人開戶數統計中,各年齡層的開戶數都呈現正成長,唯一例外的是61歲以上的年齡層,出現了月減1,519人的情況。其中,20至30歲年齡層的開戶數增加最多,達到1.41萬人,帶動該年齡層的開戶數達到172.68萬人,占比提升至13.11%。19歲以下的年齡層開戶數也月增8,137人,達到58.16萬人。
從近年來的趨勢來看,30歲以下的投資人月增人數一直位居排行榜前列,這顯示台股投資人結構正在持續年輕化。31至40歲年齡層單月新增人數為6,054人,達到216.87萬人;41至50歲年齡層單月新增人數為3,371人,達到253.86萬人,這一年齡層成為台股人數最多的中流砥柱;51至60歲年齡層單月新增人數為1,808人,達到229.77萬人。
從年度的角度來看,2024年12月底的累計開戶數為1,321.6萬人,比2023年增加了70.38萬人,這一增長速度遠超過2023年與2022年的年增數字,分別為49.31萬人和4.49萬人。這一成績的取得,除了台股本身漲幅居全球前三強的優勢外,上半年兩檔巨量級台股高股息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和統一台灣高息動能的募集,也吸引了大量民眾開設戶頭。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佈了一項令人矚目的名單,這是「2024年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兆豐金控旗下的兆豐銀行榮獲入選,這不僅是對其盡職治理及相關揭露情形的肯定,也反映了其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領域的卓越表現。
自2018年起,兆豐銀行積極落實兆豐金融集團的ESG永續經營政策,制定了「盡職治理準則」並簽署了「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遵循聲明。該行持續完善相關辦法,將ESG風險因子融入投資評估流程及風險控管中。為了與投資對象建立更良好的互動,兆豐銀行積極參與投資對象股東會、與經營階層進行面訪、舉辦問卷調查,並主辦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議合工作坊,以此提供ESG改善建議,並強化投資對象的永續意識。
此外,兆豐銀行在2014年6月正式通過SBTi組織的審查,並依照兆豐金控集團的設定,採取了三個科學減碳路徑,綜合考慮投資對象的碳排放強度及各產業面臨的轉型壓力。通過各種議合方式,該行引導投資對象展開氣候行動,實踐溫室氣體減排規劃及行動,共同追求淨零排放的目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建立了一個公開評比機制,每年定期舉辦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評比,以提升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實務及相關資訊揭露品質。在這次評比中,兆豐銀行在「政策與遵循聲明」、「實務與揭露」等兩大主軸的30項指標中,取得了29項滿分,顯示了其在ESG永續作為上的努力與成果。
兆豐金融集團在ESG領域耕耘多年,設有專門的永續策略部,透過永續發展委員會旗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淨零轉型。該集團2014年第三度獲選納入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新興市場指數」及「世界指數」成分股,在透明報導、人權議題等項目取得佳績,ESG表現受到廣泛認可。未來,兆豐金控將繼續發揮金融影響力,引領永續發展,與企業共同追求永續發展,以接軌國際永續趨勢。
台積電股價近期在歷史新高1,100元附近徘徊,但昨日(30日)卻以平盤價1,090元作收,其中一筆成交價高達1,104.41元、50張的鉅額交易引發市場關注。此外,外資法人已連續六日買超,市場預測這是為了提前押注明年元月16日的法說會行情。
昨日台積電股價在平盤上下各一檔範圍內窄幅波動,終場收於平盤價1,090元。自12月20日回測季線後,台積電股價已連續六個交易日維持在所有均線之上。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的前十大權值股中,台積電與聯發科、台達電、中信金等共同扮演著撐盤要角。雖然外資進入年底休假狀態,但依舊連續六日買超,累計買超4.1萬張。
回顧台積電掛牌後的歷史新天價,落在10月18日盤中的1,100元,當時背後是前一次法說會二度上修財測,外資當日大舉狂砸374.9億元敲進3.4萬張。不過,自那以來,台積電的最高價都僅止於1,095元。昨日,台積電ADR早盤下跌約0.8%。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昨日整體市場共有11筆鉅額交易,其中台積電就占八筆,總計2,981張、32.5億元。特別是其中一筆成交價達1,104.41元,高於當日普通交易收盤價,這筆交易引起市場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25日盤後也曾出現1,109.39元的鉅額交易。
根據上次法說會釋出的財測,台積電預估第4季以美元計價營收季增率介於11.1%至14.5%,法人圈普遍看好可望達成財測上緣。下月16日法說會將釋出超標的亮麗財報,並將明年資本支出調高到360億美元至380億美元水準。凱基投顧預期,受惠於AI需求強勁及非AI應用溫和復甦,全球半導體產業2025年將維持強勁,市場規模上看7,316億美元,年增18%。其中,3奈米及5奈米製程與CoWoS產能利用率都將維持在高檔,台積電仍為半導體產業投資的首選。
中國信託證券,作為深耕資本市場多年的專業金融機構,今年再度展現其卓越的承銷能力,榮獲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頒發「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推動創新獎─證券承銷商」、「推薦輔導上櫃績效獎─證券承銷商」三大殊榮。這些榮耀的背後,是中國信託證券對於扶植國內外優質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的不懈努力。
今年,中國信託證券在上市櫃掛牌案件上再創新高,總經理林佳興與投銀業務最高主管副總經理曾珮琪代表公司領獎,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親臨頒獎。林佳興在領獎時表示,中國信託證券的投資銀行團隊結合金控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積極成為國內前三大投資銀行之一。
今年,中國信託證券成功輔導多起IPO上市櫃案件,包括昱展新藥(6785)、阜爾運通、裕慶-KY、漢田生技、久昌、榮惠-KY創等,其中不乏市值逾百億元的大型企業。此外,還協助中傑-KY、創泓科技完成審查程序,展現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林佳興強調,中國信託證券不僅是企業上市櫃的重要推手,更是利基型產業的發展伙伴。公司積極協助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實現產業升級,並助力海內外具有潛力的企業與新創產業發展。未來,中國信託證券將持續挖掘優質企業,幫助公司發揮成長潛力,擴大營運規模,並為國內外台商提供優質服務。
中國信託證券更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計劃前進越南、泰國、美國等地,帶領許多具有特色及成長性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成為台商投行的最佳選擇。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攜手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近日與福邦證券共同舉辦「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座談會,吸引近20家優質企業參與,跨足電機機械、長照產業、資訊服務及綠能環保等多種多元產業,會場熱鬧非凡。
證交所副總經理杜惠娟在會上致詞,強調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優質企業和良好的資金動能。她指出,今年前11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年增達12.2%,顯示運營穩健且持續成長。外資市值占比超過四成,外資成交量達三成,這些數據都證明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活躍與動能。
杜惠娟進一步強調,證交所不斷優化上市制度,透過一般板及創新板2.0的升級,幫助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並持續簡化企業籌資管道,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升公司價值。
她還提到,21世紀是「新經濟」時代,產業升級與創新對國力發展至關重要。為吸引新經濟公司掛牌籌資,證交所於2021年開設「臺灣創新板」,並預計在2025年1月上旬實施四大制度優化措施,包括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升創新性審查嚴謹度、打造彈性友善籌資環境,以及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
證交所始終與新創業者站在一起,鼓勵具有創新性、未來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優質新創企業通過創新板籌集資金,逐步成長,帶動台灣產業的創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也發表了講話,她表示,櫃買中心成立30周年來,成功建構股債雙核心資本市場,在國際上表現亮眼。櫃買中心設置了上櫃、興櫃及創櫃板等多層次市場,協助不同規模的公司進入市場,被譽為「扶植中小企業最有經驗的交易所」。
李淑暖還提到,近兩年申請上櫃的公司中,不乏具有潛力的「隐形冠軍」,產業類別多元,包括數位雲端、資訊安全及餐飲業等。企業通過上櫃流程,不僅能優化公司制度及內部控制,累積競爭優勢,也能提升企業價值和知名度。
法人指出,台積電鉅額交易向來以外資交易為主,進入12月下旬之 後,外資放長假,但卻連買台積電,扮演台積電股價平創高的功臣, 然而在鉅額交易成交金額卻三度超過1,100元,看好台積電股價有機 會在近日創高。
台積電於11月18日首度收1,090元、創歷史收盤新高,接下來12月 27日及12月30日都收1,090元,共三次收在歷史新高價,外資是最大 功臣,30日外資對集中市場轉賣超,但仍對台積電買超2,610張,累 計連六日買超41,189張、共445億元。
台積電股價收平高,但近來鉅額交易卻「暗潮洶湧」,30日共有8 筆透過配對交易完成盤後鉅額交易,價格在1,091∼1,104.41元,總 共2,981張、總金額為32.53億元。
據統計,台積電集中市場寫下的歷史新高為1,100元,是在今年10 月18日盤中創下的新天價,但當天台積電收1,085元,而鉅額交易出 現一筆156張、最高成交1,095元。
證交所公告,台積電30日配對交易達50張,以1,104.41元成交,刷 下歷史第二高新天價,總成交值為5,522萬元;前一次鉅額交易刷新 高是12月25日,當日僅有17張以1,109.39元成交,總成交值1,886萬 元,另外,12月24日是首度出現1,100元以上鉅額交易成交,共有16 張1,101.66元鉅額交易。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台積電這幾年營運大爆發,估計今年 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4∼45元,明年平均約看55∼57元,後年平 均上看68元,對台積電股價看法樂觀。
台股今日(31日)收盤,台積電股價再創歷史新高,30日以1,090元作收,不過,在「配對交易」的背後,台積電卻以1,104.41元的歷史第二高價成交50張,總交易金額達5,522.05萬元。
法人分析,雖然外資在12月下旬放長假,但卻對台積電股價持續看好,成為台積電股價創高的重要推手。11月18日,台積電首度收盤價達1,090元,之後在12月27日及30日,股價三次站上歷史新高。外資在此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30日外資對集中市場轉賣超,但對台積電卻買超2,610張,累計連六日買超41,189張,總金額達44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台積電的鉅額交易「暗潮洶湧」。30日共有8筆透過配對交易完成的盤後鉅額交易,成交價格在1,091至1,104.41元之間,總計2,981張,總金額為32.53億元。台積電在10月18日盤中創下的歷史新高為1,100元,但當日收盤價為1,085元,當日的一筆鉅額交易最高成交價達1,095元。
證交所公告,台積電30日的配對交易達50張,以1,104.41元成交,創下歷史第二高新天價,總成交值達5,522萬元。前一次鉅額交易刷新高是12月25日,當日僅有17張以1,109.39元成交,總成交值1,886萬元;而12月24日則是首度出現1,100元以上鉅額交易成交,共有16張1,101.66元鉅額交易。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對台積電股價持樂觀態度,他預計台積電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達44至45元,明年平均約看55至57元,後年則平均上看68元。
台積電昨日股價在平盤上下各一檔狹幅震盪,終場收平盤價1,090元,為12月20日回測季線後反彈以來,連續六個交易日維持在所有均線之上;在前十大權值股中,與聯發科、台達電、中信金等扮演撐盤要角,外資雖進入年底休假狀態,仍連六日買超,累計買超4.1萬張。
觀察台積電掛牌後歷史新天價落在10月18日盤中的1,100元,當時背景是前一次法說會二度上修財測,帶動外資當日大舉狂砸374.9億元敲進3.4萬張,但後來至今最高價都僅止於1,095元。台積電30日ADR早盤跌約0.8%。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昨日整體市場共有11筆鉅額交易,其中,台積電就占八筆,共2,981張、32.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有一筆成交價達1,104.41元,高於當日普通交易收盤價,引起關注,台積電25日盤後鉅額交易曾出現1,109.39元。
根據上次法說釋出財測,台積電預估第4季以美元計價營收季增率介於11.1%至14.5%,法人圈普遍看好可望達成財測上緣,下月16日法說會將釋出超標的亮麗財報,並將明年資本支出調高到360億美元至380億美元水準。
凱基投顧預期,受惠於AI需求強勁及非AI應用溫和復甦,全球半導體產業2025年將維持強勁,市場規模上看7,316億美元,年增18%,其中,3奈米及5奈米製程與CoWoS產能利用率都將維持在高檔,台積電仍為半導體產業投資首選。
林佳興表示,中國信託證券經營投資銀行業務多年,投資銀行專業團隊結合金控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國內前三大投資銀行,在資本市場累積豐富經驗及專業,展現企業價值成為最佳企業推手,深受客戶信賴。
中國信託證券今年成功IPO上市櫃案件包含昱展新藥(6785)、阜爾運通、裕慶-KY、漢田生技、久昌、榮惠-KY創,其中不乏逾百億元市值的企業,也協助中傑-KY、創泓科技完成審查程序,中國信託證券近期輔導上市櫃實績備受主管機關肯定,IPO穩居台灣前三大券商,同時中國信託證券輔導海外企業回台申請上市櫃市占率更為市場第一。
林佳興指出,中國信託證券是扮演利基型產業上市櫃的重要推手,協助企業運用資本市場,成就企業產業升級,協助海內外具成長潛力的企業與新創產業發展資本市場。未來將持續發掘優質企業,協助公司發揮成長潛力、擴展營運規模,並服務國內外台商,前進越南、泰國、美國,帶領許多具特色及成長性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成為台商最佳投行首選。
杜惠娟強調,證交所致力於優化上市制度,透過一般板及創新板2.0的升級,協助優質企業邁入資本市場籌資,並持續暢通與便利企業籌資管道,吸引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
她說,21世紀為「新經濟」時代,產業升級與創新成為國力發展的重要元素,為吸引新經濟公司掛牌籌資,以帶動經濟發展,證交所2021年開設「臺灣創新板」,預計2025年1月上旬實施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升創新性審查嚴謹度、打造彈性友善籌資環境,以及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等四大制度優化措施。
證交所一直以來與新創業者站在同一陣線,鼓勵具創新性、未來發展性及國際競爭力的優質新創企業透過創新板籌集資金,逐步成長茁壯,帶動台灣產業的創新動能,促進下一世代的產業轉型。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指出,櫃買中心成立30周年以來,建構股債雙核心資本市場,在國際上都有亮眼表現。以股票市場而言,設置上櫃、興櫃及創櫃板等多層次市場,協助不同規模公司邁入資本市場,亦被譽為「扶植中小企業最有經驗的交易所」。另致力推動永續發展債券,協助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李淑暖說,近兩年申請上櫃公司其中不乏隱形冠軍,而且產業類別多元,包含數位雲端、資訊安全及餐飲業等領域。企業透過上櫃流程,除有助於優化公司制度及內部控制,累積競爭優勢外,亦能彰顯企業價值,進一步提升公司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