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林玟君表示,櫃買中心成立興櫃市場已有22年時間,起初是希望藉 由興櫃市場提供未上市櫃公司一個合法且公開透明的交易場所。隨著 市場演變,興櫃市場目前也被賦予許多不同責任,包括做為上市櫃前的預備市場,讓發行公司可以提前熟悉證券市場相關法規及其運作、 並是投資大眾認識發行公司之重要管道、提升發行公司財務業務資訊 透明度,只要登錄興櫃的公司資訊都可以從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以 及在興櫃買賣過程中,提供上櫃前股票之流動性及價格發現之機能。
對於申請登錄興櫃條件,林玟君指出,對公司本身並沒有設立年限、規模及獲利能力、股權分散等要求,但一定要有兩家以上的證券商 推薦,簽訂輔導契約,由其中一家為主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其他為協 辦輔導證券商,協助公司建立公司治理及股務相關等制度。
同時,推薦證券商必須認購公司3%以上股票,負責造市及提供市 場流通性。一般而言,公開發行公司從申請登錄到開始興櫃買賣原則 上只要8個營業日。與上櫃審查流程對照,必須符合登錄興櫃滿6個月 以上後才能遞件申請上櫃,後續還要進行書面審查、實地查核,通過 上櫃審議委員會、櫃買中心董事會,取得櫃買中心同意上櫃契約,再 到公開承銷、掛牌交易等,登錄興櫃條件相對寬鬆且時程快速。
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興櫃市場共有324家公司登錄,參與推 薦證券商25家,日均值約37.15億元。林玟君指出,就興櫃市場交易 量能成長曲線來看,與大盤表現相當,凸顯出目前興櫃股票也開始逐 漸納入至投資大眾的投資組合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興櫃市場為議價市場,每檔興櫃股票至少有兩家推 薦證券商負責報價及應買應賣,由推薦證券商報價主導進行,以推薦 證券商的報價為成交價,且成交價格無漲跌幅限制。也就是說,投資 人不管買進或賣出,其相對方一定是推薦證券商之一。
此外,興櫃股票交易單位為一股,交易時間自上午9點開始揭示推 薦證券商報價,並接受投資人委託買賣至下午3點,且由於興櫃交易 無上市櫃股票採集中撮合的成交方式,因此沒有開/收盤價及每日參 考價,僅揭示當日「成交均價」以供投資大眾參考。
林玟君表示,櫃買中心對申請登錄興櫃市場的公司並未多設條件限 制,因此藉由嚴格規範推薦證券商資格及加強其應盡義務,以確保興 櫃股票交易運作順暢並保障投資人權益,推薦證券商必須進行連續報 價,且報價經成交或取消,須在3分鐘內重新申請報價,每次報價都 要達到最低報價數量,同時,對合理價差委託也有應買、應賣義務。
而為了避免興櫃股票價格異常波動,只要興櫃成交均價與前一營業 日成交均價差距達50%以上,即暫停該檔興櫃股票交易至當日交易時 間結束,至次一營業日恢復交易。
最後,林玟君也提醒,興櫃股票轉上市櫃進行公開申購抽籤,每個 投資人僅能向合格券商辦理申購,且多以一張為限,並把扣款金額存 至自身的交割帳戶中,只要是收到可以一次申購多張,轉帳至其他帳 戶的投資訊息都要慎防掉入詐騙陷阱。另櫃買中心與證交所有合力設 立「IPO資訊揭露專區」,投資人可以在此查詢到IPO公司相關承銷日 程等資訊。
台股電子股賣壓沉重 權值F4蒸發4.89兆元
台股高檔震盪,電子權值股持續遭到調節。22日,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等「權值F4」同步下挫,導致電子族群市值自7月高峰53.25兆元以來,已蒸發4.89兆元,成為盤面的重災區。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外資上周在集中市場賣超1,665億元,總持有股票市值降至32.19兆元,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比重減少至44.17%,約減少2.16兆元。其中,電子股調節壓力最為沉重,22日再度減碼5,401張,持股水位降至1,916.8萬張,創下半年的新低。此舉使得台積電收盤市值從高峰28.01兆元回落至24.35兆元,波段下滑3.66兆元。
此外,權重排名第二、三名的鴻海和聯發科也分別從近期市值高峰減少約4,000億~5,000億元。聯發科22日下跌2.78%,收在1,225元,市值降至1.96兆元,跌落2兆元關卡。
資深分析師杜金龍指出,本益比已來到歷史高峰區間的21.67倍,不利於追漲力道持續表現。加上融資水位增速稍快,盤面需要適度降溫回檔,清理籌碼浮額,反倒有助於指數整理後再挑戰更高點。他預期上市櫃獲利跟上後,台股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台股重挫逾1700點,證交所信心喊話**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不尋求連任,台股22日暴跌612點,創下史上第八大跌點,跌幅2.68%為主要亞股最大。近四個交易日已累計下挫1,740點。
金管會表示,已備妥18套穩健股市劇本,但認為「現在還不是出手時候」。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則信心喊話,指台灣產業景氣持續回溫,國際機構預估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3%,顯示台灣總體經濟表現良好,呼籲投資人理性看待市場波動。
證交所指出,今年截至7月19日,台股累計漲幅達27.54%,優於其他國際主要股市。今年至今,集中市場日均成交量攀升至4,406.7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8.58%。信用交易的整戶擔保維持率雖從180%下降至172.35%,但尚無斷頭危機,台股基本面仍稱穩健。
金管會強調,台股22日並非「獨跌」,亞股普遍下跌。但目前台股指數仍偏高,金管會將持續觀察市況,必要時採取適當措施,包括請證交所加強說明會,鼓勵企業執行庫藏股,勸阻壽險業暫停借券,以及祭出不同程度的限空令或禁空令等。
從基本面來看,證交所表示,6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達3兆3,981億元,年增11.83%。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合計19兆2,097億元,年增10.43%,顯示上市公司營運具韌性。
櫃買中心指出,股價反映企業實際業績和未來展望。第一季上櫃公司有3家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10元,11家在5至10元,78家在2至5元。整體獲利上櫃公司共583家,逾7成公司有獲利,其中512家較去年同期成長,占上櫃公司總數的62%。
**證交所打造國中金融教案 培養學子理財根基**
為落實金融教育,證交所推出「國中版投資理財分齡教案」,協助國中教師發展彈性課程。透過系統化課程,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培養財務管理能力。 第一節課以過年紅包為切入點,探討金錢運用方式和理財管道。接著透過「我的一日開銷!」活動,讓學生回顧消費支出,理解「想要」、「需要」、「必要」的差異。 課程進一步介紹記帳工具,引導學生掌握金錢流向。透過「現金流CASH FLOW」活動,讓學生了解「聰明消費」和「儲蓄」的關係,培養良好理財習慣。 證交所強調,金融理財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透過此課程,讓學生從小建立理財基礎,不僅有助於個人財務健康,也能在踏入金融市場前充實基本知識和風險意識,為未來規劃做好準備。**證交所攜手國際S&P推出淨零轉型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旗下的台灣指數公司(TIP)與國際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 LLC宣布合作,將編製淨零轉型主題指數,並委託證交所計算發布即時指數。
TIP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此項合作專案旨在呼應台灣政府推動淨零排放、證交所集團推動ESG生態系的目標。TIP將結合S&P的ESG主題指數經驗和TIP的台股指數編製專長,聚焦台股淨零碳排主題。
S&P Dow Jones Indices CEO Dan Draper表示,合作指數將運用S&P在永續績效指標的經驗,以及TIP對台股市場的了解,提供台灣上市企業永續績效的客觀看法。
證交所表示,這項合作將提升台灣公司的市場能見度和投資價值,並滿足發行人和投資者的ESG需求。
**台股急挫,金管會、證交所籲理性應對**
受美國政經情勢及美股跌勢影響,台股昨(22)日狂瀉612點,跌幅達2.68%,創下亞股最慘紀錄。對此,金管會表示將持續關注國際情勢,視情況祭出應對措施。 金管會指出,台股基本面穩健,投資人應理性分析,並注意投資風險。根據統計,美股四大指數19日下跌0.71%至3.11%,連動亞股表現不佳。台股跌2.68%,亞股最慘,日本跌1.21%、韓國跌1.2%、新加坡跌0.15%、上海跌0.96%、香港漲0.61%。 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也表示,台灣資本市場與國際連結日益緊密,當國際出現重大事項,台股會與全球市場連動。不過,上市櫃公司具備營運韌性,國內經濟也具動能,投資人應保持冷靜,理性判斷。 國安基金強調,台股重挫主要因外在因素,呼籲投資人在美國大選前不要過度反應,應保持理性。國安基金雖已退場,但仍密切關注國際情勢與資本市場變化。 金管會指出,上市櫃公司營運狀況良好,投資人應根據自身投資策略理性分析,避免過度恐慌。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7月19日,台股信用交易整戶擔保維持率為172.35%。 金管會強調,將持續關注國內外政經情勢、美國利率政策及大選情勢對台股的影響,適時採取相應措施。**外資投資台股大鬆綁!證交所解鎖「Prefunding」難題**
國際指數公司 MSCI 向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反映,外資投資台股面臨「提前交割資金」的困境,與市場規定的 T+2 交割周期不符。
證交所與券商公會、保管行協商後,達成共識推出彈性措施:外資透過保管行換匯,可在 T+1 日前進行外匯交易,T+2 日完成外匯交割,取代原本必須在 T+1 日到位的新台幣交割款。
不過,這項措施僅適用於透過保管機構換匯的外資。金管會考量到其他外資可能透過第三方銀行換匯,因此指示銀行公會研議開放提供外資隔夜資金需求的可行性。
據了解,銀行公會已研擬修改相關規定,允許外資投資台股時產生的隔夜資金需求,由各銀行採「墊款」方式先支應,以解決外資「提前交割資金」的問題。
這些措施將有助於優化外資投資台股的環境,提升其便利性,並解決外資面臨的交割資金提前到位問題。
在第一節課中,證交所設計以學生過年領紅包的傳統習俗為切入點,鼓勵學生思考金錢的運用方式及多元理財管道。接著透過「我的一日開銷!」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一天日常生活的消費支出金額,讓學生明白日常生活的消費是屬於「想要」、「需要」、還是「必要」。透過小組成員分享,比較自己與小組的差異,引導學生思索如何修正個人消費支出項目及金額,理解消費優先順序,學習消費支出的必要性,並練習合理安排資金,從小建立理財根基。
接著課程進一步介紹「記帳」的優點、成效及相關記帳工具,引導學生使用記帳工具掌握金錢流向,做好財務管理;也透過「現金流CASH FLOW」學習單活動,使學生在消費項目選擇上更符合「必要」的精神,帶領學生探索利用「聰明消費」增加「儲蓄」的可行方法,培養良好理財習慣。
金融理財力已成為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從小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投資習慣,對於未來的生活品質和人生規劃都有深遠的影響。證交所希望通過「國中版投資理財分齡教案」課程,讓學生在求學階段就為財務根基建立厚實基礎,不僅有助於個人財務健康,也能讓年輕學子在踏入金融市場前,先充實自身應有之基本理財知識、投資觀念及風險意識,以達到證券投資知識深化校園扎根之目標。
透過這項國際合作,台指公司將借重S&P的ESG前瞻性主題指數發展經驗、引領國際潮流的ESG資料庫優勢,結合TIP長期編製台股指數的豐富經驗,聚焦台股合作編製淨零碳排主題指數。
TIP與S&P自2023年起即研商指數合作,雙方就指數主題、ESG資料運用、指數編製、計算維運、行銷推廣、應用等技術議題進行多次跨國協商會議,於近期達成合作共識並簽署合作契約。
臺灣指數公司林修銘董事長表示,台灣積極邁向2050淨零排放,為呼應金管會推動行動永續方案及落實證交所集團推動ESG生態系,TIP啟動此國際合作專案。我們期待與S&P共同進行國際合作,開發具前瞻性與影響力的ESG主題指數,聚焦包括淨零或轉型相關主題,滿足發行人與投資者的需求,並透過指數商品化應用提升台灣公司的市場能見度與投資價值。
S&P Dow Jones Indices CEO Dan Draper表示,此合作指數運用S&P在永續績效指標的前瞻經驗,及TIP對台股市場的深厚知識與對台灣投資需求之了解,可對台灣上市企業的永續績效表現提供獨立、基於規則且客觀的看法,幫助市場參與者做出明智的決策。
國安基金官員強調,台股基本面良好,出口、國內消費、經濟成長率預測都相當正面,最近台股重挫純粹是因來自外國因素,呼籲投資人在美國大選結果尚未出爐前,對於政治語言不必反應過度,應保持理性、冷靜判斷,國安基金雖然已經退場,但仍會對國際政經情勢保持密切關注,持續觀察國際情勢與資本市場變化。
金管會指出,上市櫃公司具營運韌性,今年國內經濟也具動能,投資人面對近期波動不需過於恐慌,建議應依本身投資策略理性分析,並注意相關投資風險。
據金管會統計,美股四大指數在19日跌幅介於0.71%至3.11%,連動亞股跌多漲少,台股跌幅2.68%為亞股中最慘,同時段日本跌1.21%,韓國跌1.2%,新加坡跌0.15%,上海跌0.96%,香港漲0.61%。
台股截至7月19日止,信用交易整戶擔保維持率172.35%。若以台股基本面來看,到6月底本益比24.4倍,現金殖利率2.34% (加計股票股利2.44%),國內上市櫃公司截至6月底累計營收約20.03兆元,年增10.23%,是歷年同期次高,金管會認為基本面尚稱穩健。
金管會指出,上市櫃公司基本面尚稱穩健,金管會將持續關注國內外政經情勢、美國利率政策及美國總統大選兩黨政策對台股的影響。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也在昨日盤後發布新聞稿表示,近年台灣資本市場與國際連結程度日增,當國際出現重大事件,台股多會與全球市場連動,惟上市櫃公司具營運韌性,且今年國內經濟仍具動能,投資人面對近期波動無須過於恐慌。
此舉可友善外資投資台股的資金環境、提升投資台股便利性,也解決了外資交割資金得提前到位(Prefunding)的問題。
全案起因是證交所指出,目前上市櫃股票交割周期是成交日後次兩個營業日(T+2日),但國際指數公司MSCI蒐集國際機構投資人意見後向證交所表示,我國雖實施T+2交割周期,但實務作業上,外資仍被要求得提前在成交日後次一營業日(T+1)匯入交割款,與市場規定的交割制度不符。
證交所邀集券商公會、各保管行討論後達成共識,只要是透過保管行做換匯的外資,可採T+1日前(含當天)做外匯交易,T+2日完成外匯交割,以取代新台幣T+1日到位的彈性措施。
但是該彈性措施,主要適用外資可透過保管機構換匯,若外資透過第三方銀行換匯,因保管機構無法透過外匯交易確認資金可到位,恐無法適用該彈性措施。
為了解決外資交割款得提前到位(Prefunding)的問題,藉此友善外資投資環境,金管會要求銀行公會參酌國際各國實務做法,研議開放提供外資隔夜資金需求的可行性。
據了解,銀行公會已研擬修改「銀行辦理在台無住所外國人新台幣授信業務要點」,鬆綁非擔保放款的限制。允許外資投資台股時,產生的隔夜資金需求,各銀行可採「墊款」先支應給外資。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外資上周在集中市場賣超1,665億元,總持 有股票市值為32.19兆元,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44.17%,相當於單周 減少2.16兆元。其中,又以電子股調節壓力最為沉重,22日再度減碼 5,401張,持股水位降至1,916.8萬張,約近半年新低,也使得台積電 收盤市值從高峰28.01兆元回落到24.35兆元,波段下滑3.66兆元。
此外,台股權重排名第二、三名的鴻海、聯發科,也分別由近期市 值高峰減少約4,000億∼5,000億元規模,聯發科22日下跌2.78%收1 ,225元,市值1.96兆元,跌落2兆元關卡。
資深分析師杜金龍表示,從本益比角度來看,指數來到21.67倍的 歷史高峰區間,較不利於追漲力道持續表現,加上短期間融資水位增 速稍有過快跡象,盤面需適度降溫回檔,籌碼浮額適度洗淨,反倒有 助於指數整理後再衝,預期後續上市櫃獲利跟上之後,未來仍有更高 表現可期。
證期局指出,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仍優於國際主要股市,統計至7月 19日,台股累計漲幅27.54%,優於同時間日本漲幅19.72%、新加坡 漲幅6.40%、韓國漲幅5.28%、香港漲幅2.17%、上海漲幅0.25%、 深圳跌幅6.52%、美國道瓊漲幅6.89%;今年至7月19日,集中市場 日均成交量4,406.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8.58%;信用交易的整 戶擔保維持率持續從180%下降至172.35%,但尚無斷頭危機,台股 基本面尚稱穩健。
金管會指出,台股22日並非「獨跌」,亞股也全面走跌,但目前台 股指數仍高,金管會強調,會先觀察市況,畢竟過去幾次救市,台股 都不是在20,000點以上,這次是全新經驗;因此未來會持續關注國內 外政經情勢、美國利率政策及美國總統大選兩黨政策對台股的影響, 必要時祭出相對應的措施,包括請證交所多辦說明會,鼓勵企業多執 行庫藏股,勸說壽險業暫停借券、融資券總量管制、不同程度的限空 令、禁空令等。
以基本面看,證交所表示,6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3兆3,981億元, 年增11.83%;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合計19兆2,097億元,年增10.43 %,展現上市公司營運韌性。
櫃買中心也指出,股價係反映公司實際業績與未來展望,觀察上櫃 公司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10元有3家,5元以上未達10元 有11家,2元以上未達5元有78家,整體獲利上櫃公司共583家,逾7成 公司有獲利,且較去年同期成長有512家,占整體上櫃公司62%。
臺灣證交所嚴審建商上市,迫使業者借殼掛牌
隨著我國經濟復甦,臺灣證券交易所 (TWSE) 持續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企業籌資管道。然而,近期對於建商上市的嚴格審查,卻引發業者不滿,紛紛選擇透過借殼上市的方式掛牌。
根據 ACGA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的評鑑結果,我國公司治理排名第三,但證券交易所現代化上市規則及公開諮詢的表現仍有進步空間。其中,建商上市面臨的限制尤其嚴苛,讓許多業者望之卻步。
根據臺灣證交所上市審查準則,建商上市必須符合嚴格的財務門檻,包括稅前淨利占比、資本額、權益總額等。這些條件較其他產業更加嚴苛,顯示主管機關對建商的疑慮。
自2020年以來,建築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缺工、缺料、缺人才等問題導致成本上漲。但上市審查準則要求建商「稅前淨利」需達成「三個」會計年度,與其他產業僅需「兩個」會計年度有顯著差別,讓建商上市更加困難。
此舉迫使建商尋求借殼上市的方式,透過購買股權或參與私募取得上市櫃公司資格,後再更名掛牌。從2003年至今,已有近50家建商透過這種方式「借殼」上市櫃,而公開申請上市櫃的建商卻寥寥可數。
業界人士認為,建商力求轉型升級,並非以往「一案一公司」的負面形象。主管機關應以平常心看待建商上市正常化,減少不必要的法規障礙,讓建商透過 IPO 上市接受股民監督,提升財務透明度,促進資本市場多元化和國際化。
證交所推動金融教育 國中生學理財
證交所為落實金融知識扎根工作,打造「國中版投資理財分齡教案」課程,協助國中教師發展以金融教育為主的教學方式。課程重點在於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學習調節消費力,奠定財富根基。 第一節課以學生過年的紅包習俗切入,引導學生思考金錢的運用方式和理財管道。接著透過「我的一日開銷!」活動,讓學生回顧每日消費,明白哪些支出是「想要」、「需要」或「必要」。 透過小組分享,學生比較彼此的消費差異,並思考如何調整支出項目和金額。這有助於他們理解消費優先順序,學習合理安排資金,從小建立理財觀念。 課程進一步介紹記帳的好處和工具,引導學生掌握金錢流向,做好財務管理。同時,學生透過「現金流CASH FLOW」學習單,了解「必要」消費的精神,探索透過「聰明消費」增加儲蓄的方法,培養良好理財習慣。 證交所強調,金融理財力是現代人必備能力。從小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投資習慣,對未來的財富管理和人生規劃至關重要。透過「國中版投資理財分齡教案」課程,證交所希望學生在求學階段就為財務根基建立基礎,不僅有助於個人財務健康,也能在踏入金融市場前具備基本理財知識、投資觀念和風險意識,深化校園證券投資知識。去(2023)年底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 我國排名第三,在七項評比類別中,評鑑報告指出在「Regulators監 管機構」方面,我國的「2.6 證券交易所在過去兩年中是否現代化了 上市規則和最佳實務守則以改善公司治理?」分數退步,在「2.7 監 管機構(包括證券交易所)是否在主要規則變更之前進行公開和書面 的市場諮詢?」、「2.11 現行的IPO上市制度(包括規則、指導、投 資銀行推薦人的支持)在公司上市前是否為公司實施有效且有意義的 公司治理系統做好準備?」項目表現不佳,代表仍有精進的空間。
台灣新經濟企業在人工智慧(AI)中上游供應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 色,主管機關致力於打造對外資友善環境,然而上市規則對傳統產業 -建築業仍不夠友善,借殼上市櫃的營建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大 小小的建商很少公開申請上市櫃,卻都名列在上市櫃公司的掛牌名單 中。
從2003年以後迄今2024年,除了長虹、綠意公開申請上櫃以外,共 有將近50家的營建業者透過購買股權,或參與私募等方式「借殼」上 市櫃,知名案例如大城建設入主亞銳士、甲山林入主金尚昌更名為愛 山林、海悅廣告入主力廣後更名為海悅國際、璞園建築入主寶徠建設 、寶佳結合新理想廣告拿下皇普、寶佳又入主華建,另外,亞昕國際 、新潤建設、昇陽建設也分別入主捷鴻、晶磊、弘如洋等公司上市櫃 ,不勝枚舉。
■法規重重限制,建商公開申請上市櫃不易
這些營建股多沒有申請IPO上市,而是透過私募買股借殼、入主後 再更名掛牌,多少讓資本市場有第二管道的觀感,為何建商不走IPO 之路?主因是建商上市櫃所面臨的上市限制困難重重,讓大多數業者 望之卻步。
依據台灣證交所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第16條,營建業上市要符合 一般類別1.最近二個會計師年度稅前淨利占股本6%以上,或者2.( 且)最近一會計年度比前一會計年度為佳,或者3.最近五個會計年度 達股本3%以上的上市條件(上市審查準則第4條)。
此外,還須符合設立後:1.已有八個完整的會計年度;2.資本額超 過6億元;3.最近一期權益總額達資產30%以上;4.最近一期及最近 一個會計年度財務報告的待售房地及投資性不動產淨額合計不得超過 權益總額70%;5.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稅前淨利均為正數、且均無累積 虧損等。
在上述全部條件均合規下,建商才可以申請上市,規定非常嚴格, 加諸了鋼鐵、航運、電子、餐飲等產業上市所沒有的門檻,代表主管 機關對營建業的疑慮。
■建商力求轉型,政府何不開大門讓業者走大路
自2020年初起全球陷入新冠肺炎恐慌中,建築業缺工、缺料、缺人 才等影響層面甚重,建築成本高攀不降,依前述上市審查準則要求營 建業「稅前淨利」仍需「三個」會計年度者,與其他產業僅需「二個 」會計年度顯有差別待遇,又建築業依照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採 全部完工法入帳、不易達標,顯然增加申請上市有形的障礙!恐迫使 建商持續走向借殼上市之路,豈為資本市場之福?
當國內股市監管力道加強、財報資訊透明、投資人民智已開、營建 業環境已趨成熟穩定發展、人才嚴重缺乏之際,讓建築業IPO上市, 除了可以增加籌資管道多元化、取得較低的資金成本以外,更可提升 員工的向心力,有助於吸收與留住優秀人才,來提升企業的形象及競 爭力,以維持品牌價值面對市場競爭。
尤其是我國資本市場市值邁向3兆美元、力拚全球前十大市值,建 商正力求轉型升級改變過往「一案一公司」的負面形象,實有必要以 平常心看待建商上市的正常化,減少不必要的法規障礙,讓建商開大 門走大路IPO上市,與其他產業同受股民的青睞與篩選,讓財務更加 透明接受股民監督,不要讓建商成為局外人,相信更能健全我國資本 市場的多元化、國際化與可塑性。
在第一節課中,證交所設計以學生過年領紅包的傳統習俗為切入點 ,鼓勵學生思考金錢的運用方式及多元理財管道。
接著透過「我的一日開銷!」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一天日常生活的 消費支出金額,讓學生明白日常生活的消費是屬於「想要」、「需要 」、還是「必要」。
透過小組成員分享,比較自己與小組的差異,引導學生思索如何修 正個人消費支出項目及金額,理解消費優先順序,學習消費支出的必 要性,並練習合理安排資金,從小建立理財根基。
接著課程進一步介紹「記帳」的優點、成效及相關記帳工具,引導 學生使用記帳工具掌握金錢流向,做好財務管理。
也透過「現金流CASH FLOW」學習單活動,使學生在消費項目選擇 上更符合「必要」的精神,帶領學生探索利用「聰明消費」增加「儲 蓄」的可行方法,培養良好理財習慣。
金融理財力已成為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從小培養正確的 理財觀念和投資習慣,對於未來的生活品質和人生規畫都有深遠的影 響。
證交所希望通過「國中版投資理財分齡教案」課程,讓學生在求學 階段就為財務根基建立厚實基礎,不僅有助於個人財務健康,也能讓 年輕學子在踏入金融市場前,先充實自身應有之基本理財知識、投資 觀念及風險意識,以達到證券投資知識深化校園扎根的目標。
證交所與標普合作 推動淨零指數
為響應我國2050淨零排放目標,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旗下子公司臺灣指數公司(TIP)與國際知名的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宣布合作,共同編製「淨零轉型主題指數」。
TIP表示,此次合作是結合TIP豐富的台股指數編製經驗,以及S&P在ESG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優勢資料庫。雙方將聚焦台股,編製專注於淨零碳排的主題指數,滿足發行人與投資者的ESG需求。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此一合作是落實證交所集團推動ESG生態系的具體行動。透過與S&P合作,開發具有前瞻性且具影響力的ESG主題指數,有助提升台灣企業的市場能見度和投資價值。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執行長Dan Draper指出,此合作指數將運用S&P在永續績效指標方面的經驗,以及TIP對台股市場的深入了解,提供市場參與者獨立、客觀的資訊,協助做出明智的決策。
TIP與S&P已著手開發合編指數,並與潛在發行人討論商品規劃。未來可望推出具差異化的ESG指數金融商品,豐富ESG生態系,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的淨零轉型和ESG投資選擇。
**證券商上半年稅後純益亮眼,創歷史第二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今年6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達127.3億元,月增52.91%,寫下近期新高。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更是累計543.6億元,年增49.37%。
證交所指出,6月雖因大盤總成交值減少,導致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衰退。不過,自營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有所增加,帶動自營業務淨利大增333.08%。
此外,6月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也月增61.19%,讓證券商整體稅後純益創下52.91%的高成長。累計上半年,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自營業務淨利及承銷業務淨利均較去年同期增加。
證交所表示,今年上半年證券商獲利表現亮眼,稅後純益543.6億元,僅次於110年的582.74億元,為歷史同期第二高。目前,全年已蓄勢挑戰寫下110年1,054.27億元的歷史新高。
**證交所公告:現觀科開放信用交易**
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今(19)日公告,根據「有價證券得為融資融券標準」第2條規定,上市公司現觀科(6906)自1月15日上市至今已滿6個月,符合相關規定,因此自今日起開放融資融券交易。 這意味著投資人可以向證券商借錢買進現觀科股票,或是借出股票賣出,增加交易靈活性。證交所表示,開放信用交易可增加市場流動性,提供投資人更多投資選擇。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在進行融資融券交易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依自身財務狀況適度操作,避免過度槓桿操作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