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至於金融保險業及第一上市公司(共116家)為8月31日(周六), 因適逢假日,故公告申報期限順延至9月2日(周一)。
證交所也提醒上市公司,為避免屆時網路流量壅塞,請上市公司掌 握時效,及早辦理財務報告之公告申報事宜。
證交所並提醒上市公司應同步公告申報「格式化財務報告」與「電 子書」,以利投資人參閱上市公司完整資訊。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 之電子書,其會計師之核閱報告及四大表核章等部分,應上傳已掃瞄 相關人員簽章的文件,俾與實體財務報告一致。
證交所並提醒投資人,從事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 相關資訊。上述財報資訊,屆時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財務報 表專區」查閱,或至「基本資料專區」下載電子書。
據證交所資料,達運光電董事長陳碧霜、總經理戴國源,申請上市資本額8.15億元,輔導上市承銷券商為華南永昌證券,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第1季稅前純益分別為6,486萬元、7,470萬元、5.56億元、1.5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亦逐年走升,各達0.58元、0.76元、5元、1.48元。
三商餐飲董事長陳翔玢,實收資本額6.04億元,旗下擁有三商巧福、拿坡里、福勝亭、三商鮮五丼、品川蘭、BANCO、拿坡里炸雞、巧福PLUS、三商餐飲雲端廚房、虎記餃子等十大餐飲品牌總店數超過 412家;2023年、2024年第1季稅前純益分別為1.92億元、9521.5萬元,每股稅後盈餘各為3.11元、1.24元。
自2025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都要申報永續報告書,將「永續資訊之管理」納入內控制度中,並列為明年度稽核計畫之必要稽核項目。
為協助上市櫃公司因應,櫃買中心攜手證交所、期交所、集保公司及會基會共同於高雄、臺中、新竹及臺北舉辦四場「永續資訊之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宣導會」,最後一場已於7月30日在臺北圓滿落幕,本次宣導會吸引上市櫃公司出席代表逾4,000人參與,現場互動熱烈。
宣導會邀請金管會證期局代表,就現行永續資訊揭露情形、及「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修正內容進行說明,並請會計師事務所專家介紹如何建置「永續資訊之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如何準備及編製永續報告書及IFRS永續揭露準則導入計畫等三項主題。
櫃買中心另於官網設置「ESG專區」永續報告書網頁,提供各種參考資訊;此外,「ESG數位平台」自明年起將推出輔助產製永續報告書初稿的功能,以協助公司編製永續報告書。
證交所表示,這次升級只是序幕,e添富2.0網站的第二階段升級將於11月底盛大登場。屆時將進一步擴充網站的ETF資訊,串接更多ETF實用資訊,從資料內容及時間序列層面,擴充網站所提供的ETF資訊,持續提升e添富作為ETF整合資訊平台的服務品質,為投資人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市場分析和投資機會。
證交所指出,將持續努力,致力於提供全球投資人更優質、更全面的投資資訊與服務,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健全發展。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8月假證交所舉辦法說會公司中,由佳必琪在7日打頭陣,接下來是14日有關貿,15日為新海,16日有東元、華夏兩家公司。
再下一周是19日的新纖、大洋,最後一周則天天有公司上場,包含26日的柏騰、卜蜂,27日潤泰新、競國,28日台聚,29日嘉里大榮、台榮,30日欣天然、中再保。
證交所表示,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獲取企業訊息管道,已規範本國上市公司每年應至少在中華民國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
法人說明會是上市公司對外溝通管道之一,除適時向投資大眾說明營運績效及對產業前景看法、傳達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使股東或潛在投資人進一步瞭解企業營運發展或挑戰外,並提供投資人表達意見或與公司雙向交流的機會,進而提升公司治理品質。
統計今年迄目前為止,國內上市公司(未包含創新板),總計已辦理1,308場法人說明會。
證交所強調,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受邀參加實體或線上法人說明會,亦鼓勵受邀參加法人說明會的公司自願申報會議影音資訊,且於申報上傳之中英文簡報檔中詳實說明會議簡報之相關財務業務資訊,以提升資訊對稱性及強化資訊揭露品質。
另自2023年1月1日起,全體國內及第一上市公司「受邀參加」法人說明會時,每年度應「至少擇一」受邀場次,輸入會議影音連結資訊,請上市公司儘早規劃,以符法令規定。
陳俊宏、統一證券總經理楊凱智分析,美股近期雖然科技股漲多拉回,但道瓊指數仍然強勢,經濟仍處上升循環,現階段只是多頭修正,不必太擔心,加上美國大選題材,市場熱錢仍多,後續觀察外資期貨空單大舉回補,將是多頭再起時。
證券商公會昨日舉行第九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包括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司長林福來、金融總會理事長蘇建榮,及證券周邊單位高層等都應邀到場。
彭金隆致詞時表示,金管會非常重視業者意見,也認為資本市場要在安全與發展的方向上前進,將設常態性的「金融行動創新法規調適平台」,希望與證券業互信前行,做好無縫接軌的充分溝通。
他進一步說,金管會將從資金、人才、投資標的、參與機構及誘因等面向,朝「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邁進,在安全的前提下鬆綁法令;另對於證券業,與銀行業一樣有高度期待,期許業者能「晴天儲糧」、「回饋社會」以及「重視防制詐騙工作」。
蘇建榮指出,金總將持續做好主管機關和各金融產業的政策溝通平台,支持證券業發展,為國家培育金融人才,達成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證交所以「壯大資本市場、提升市場價值」為發展重點,希望各個產業運用資本市場茁壯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企業也能照顧股東權益、與投資人有更多的溝通、揭露更佳品質的ESG數位報告。
證交所下半年將繼續進行國內外引資活動,並結合證券商力量,共同維護資通安全及提升市場防詐功能,讓台灣資本市場蓬勃發展。
台灣證券交易所升級e添富網站,打造更優質投資人體驗
為了提供國際投資人更優質的服務,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於7月31日隆重推出e添富2.0網站。此舉不僅強化了對海外機構投資人的服務,也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化。
證交所表示,此次升級的重點在於導入中英雙語對照的機構投資人專屬網站。此網站精選了對機構法人投資人最具價值的資訊,並提供一鍵切換中英文介面的功能,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
證交所強調,e添富2.0網站的升級只是序幕,第二階段升級將於11月底盛大登場。屆時將擴充網站的ETF資訊,串接更多實用資訊,提供更全面的市場分析和投資機會。
證交所指出,將持續致力於提供全球投資人更優質、更全面的投資資訊與服務,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健全發展。
e添富主站:https://etfortune.twse.com.tw
e添富機構投資人專區:www.twse.com.tw/zh/ETFortune-institute/
**證交所反詐騙聯防升級 投資人防詐更安心**
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表示,為加強投資人防詐騙,將於 8 月中旬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線「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證券商可將客戶受詐騙的手法和澄清說明等資訊即時上傳並公開分享,讓其他證券商和投資人都能留意和警惕。 為了加強證券市場的防詐功能,證交所日前持續與證券商合作,推出多項措施。在法規方面,已陸續修訂了「證券商內部控制制度標準規範」。修訂內容包括: * 要求證券商在委託交易介面和對帳單上張貼反詐騙警語,並增加提醒頻率。 * 增加證券商善意關懷客戶訪談作業中的高齡客戶優先抽選機制,加強高齡客戶的詐騙防制認知。 在「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上線之前,證交所已請證券商收集近期接獲通報的詐騙案例。第一金、富邦、永豐金、口袋、群益金鼎、北城和臺灣匯立等券商都積極通報相關案例。 證交所強調,未來將持續結合證券商的資源,提升民眾的防詐意識,讓詐騙集團無機可乘,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台股迎新機!金管會開放主動式、多資產ETF**
台灣證券交易所宣布,金管會正式開放主動式及多資產ETF業務,吸引超過20家國內外投信業者準備搶頭香。業者估計,單主動式ETF規模就有望達到2,000億元。
台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主動式ETF在國際間已蔚為風潮,此次開放將有助於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化。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更看好新業務將讓台灣ETF市場「雙軌轉型」,一是產品多元化,提供小資族更多資產配置選擇;二是推動境外基金公司進入,為台灣引進國際資金、人才和技術。
劉宗聖提醒業者,在跨足ETF業務時,除了產品設計要符合法規,還應重視投資人教育和生態系統的建立。目前已有不少外商公司表達問鼎台灣主動式ETF的意願,包括安聯、摩根和保德信等大型主動式ETF領導品牌。這些國際巨頭的進入,預計將提升台灣ETF的競爭力、創造力和產品力。
據了解,金管會已啟動法規預告期,預估第4季將公布交易細則等相關配套措施。最快明年第1季,投資人就能看到首檔主動式ETF和多重資產ETF問世。
證交所籲企業把握ESG趨勢 強化永續發展
為協助企業掌握全球ESG發展動向,中華公司治理協會邀請台灣證券交易所經理余宗普分享ESG評鑑趨勢。
余宗普指出,自2014年啟動公司治理評鑑以來,設立獨立董事的上市櫃公司已從1,020家增加至78%,顯示企業對公司治理的重視。此外,申報永續報告書的家數成長325%,股東常會採逐案票決的家數成長456%,設置審計委員會的家數成長557%,公布年度財務報告的家數成長953%,以及申報英文股東會年報的家數成長1,473家至1,463家,反映企業持續強化永續經營理念。
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目標,證交所將制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協助企業永續發展。余宗普強調,ESG評鑑已成為吸引投資的關鍵,企業應及早布局,建構更具價值的ESG生態系統。
**台灣開放主動式ETF,證交所搶攻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台北(中央社)**——金管會宣布開放主動式ETF和被動多資產ETF兩大新商品,預計今年底完成法規和系統,最快2025年推出首檔新商品。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表示,投資主動式ETF就像有了新餐廳,由廚師代為料理投資組合,投資人不用費心各處尋找標的。 「這是一個小改變,能把台灣錢留在台灣,更能吸引別人來投資。」陳彥良說。 台灣目前擁有238檔ETF,規模達5兆2,918億元,占基金規模63%,為亞洲第三大。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我國參考英、美、日等六國法規來規畫主動式ETF。相較於被動式ETF追蹤指數,主動式ETF由基金經理人建構投資組合,操作更靈活。 為了避免跟單或持股集中度疑慮,高晶萍強調主動式ETF將採取「全透明」機制,每日開盤前公告前一天所有持股比重和投資組合。 至於被動多資產ETF,高晶萍表示,初期僅開放股票和債券平衡型ETF,股債比例固定,但可適度調整因市場波動而產生的偏差。 金管會認為開放主動式ETF和被動多資產ETF將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的選擇,平衡主、被動基金市場發展,並強化資產管理業者的業務動能。
**證交所獲BSI碳中和認證 成全球首家**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核發ISO 14068-1:2023碳中和查證證書,成為全球證券交易所的首例。
證交所指出,此次碳中和所抵換的碳權來自於今年初從碳交所購入的高品質國際碳權,標誌著證交所與碳交所響應全球淨零轉型的重大成就。
隨著碳中和成為國際趨勢,碳交所致力協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提供高品質的國際碳權滿足企業需求。碳交所強調,碳中和不僅限於企業層面,特定產品或服務也可宣告碳中和,作為實踐永續的起點。
證交所表示,此次碳中和宣告選用的碳權考量了專案類型、地點的多元性,並重視ESG指標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涵蓋,展現證交所在永續議題上的重視,引導金融市場和產業關注氣候變遷和社會問題。
碳交所未來將持續推動企業或產品的碳中和,同時與環境部合作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預計今年底上線,透過經濟誘因鼓勵企業投入減量行動,加速我國邁向2050淨零目標。
證交所指出,這次升級不僅導入中英雙語對照的機構投資人專屬網 站,更特別精選對機構法人投資人最具價值的資訊,並提供一鍵切換 中英文介面的便捷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
證交所表示,這次升級只是序幕,e添富2.0網站的第二階段升級將 於11月底盛大登場。屆時將進一步擴充網站的ETF資訊,串接更多ET F實用資訊,從資料內容及時間序列層面,擴充網站所提供的ETF資訊 ,持續提升e添富作為ETF整合資訊平台的服務品質,為投資人提供 更全面、更深入的市場分析和投資機會。
證交所指出,將持續致力於提供全球投資人更優質、更全面的投資 資訊與服務,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健全發展。(e添富主站:https: //etfortune.twse.com.tw;e添富機構投資人專區:www.t wse.com.tw/zh/ETFortune-institute/)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趨勢,臺灣碳權交易所致力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自去年底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以來,持續提供高品質國際碳權,滿足企業碳中和需求。碳交所表示,碳中和的範圍不限於整個公司(組織層面),實際上特定產品或服務(策略行動)也可進行碳中和宣告,針對特定產品啟動碳中和亦是很好的開始。
根據ISO 14068-1碳中和標準,在進行碳中和宣告時,可選用排放減量(Reduction)的碳權,亦可使用移除類(Removal)碳權,例如森林。
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報告,碳移除對達成全球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因應國際趨勢,碳交所已於近日推出藍碳及綠碳等移除類碳權。
目前國際碳權市場的發展趨勢,企業於減碳的同時,亦重視對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的貢獻,因此,企業遵循國際規範進行碳中和,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推動永續發展具有顯著貢獻。
證交所表示,這次碳中和宣告所選用的碳權,在購買時便全面考量專案類型、案場所在區域的多樣性與風險分散性等多個面向,並注重專案所涵蓋的ESG指標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充分響應國際永續倡議,引導金融市場及整體產業重視氣候變遷與社會議題,促使企業追求成長的同時亦兼顧ESG永續發展。
碳交所表示,未來將繼續以高標準的永續管理模式,成為淨零排放的積極促進者,助力企業或其自身產品及服務實現碳中和。同時,碳交所刻正配合環境部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預計今年底前正式上板,期能透過經濟誘因,激勵更多企業投入減量行動,並彰顯碳權的功能與價值,加速我國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證交所日前持續與證券商合作反詐騙強化措施,全面提升證券市場防詐功能。在法規修訂方面,已陸續修訂「證券商內部控制制度標準規範」,包含:證券商於客戶委託下單交易介面及對帳單須張貼反詐騙警語,增加提醒頻率,及證券商善意關懷客戶訪談作業中增加高齡客戶優先抽選機制,增進高齡客戶對詐騙防制認知等。
在「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上線前,證交所已請證券商先收集近期接獲通報的詐騙案例,包含第一金、富邦、永豐金、口袋、群益金鼎、北城及臺灣匯立等券商,均積極協助將相關案例通報證交所。
未來,證交所將致力於結合證券商資源,提升民眾防詐意識,使詐騙集團無可趁之機,以保障投資人權益。
金管會昨(30)日一公布開放ETF新業務,證交所、櫃買中心、投信投顧公會馬上動起來,全力配合政策推動,以法規預告一個月推估,預計交易細則等相關配套措施第4季公布,以便投信業者循規設計商品送審。據此,最快明年第1季就可以看到首檔主動式ETF、多重資產ETF。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資本市場必須有多元化商品,而主動式ETF在國際間已成氣候,新商品對台灣資本市場的效益樂觀其成。
有台灣ETF教父之稱的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看好新業務將使台灣ETF市場出現「雙軌轉型」效益,有助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雙軌轉型」是指產品多元化的轉型,在既有股票、債券、槓反、Smart beta等四大類ETF基礎下,多重資產型ETF好比綜合維他命,對手邊已有存股、存債的小資族將是資產配置新選項,對基金業者的主動多重資產團隊也是一種技術突破。另一方面,ETF不必追蹤特定指數,也使過去主動式與被動式產品間的零和競爭轉型為整合合作。
另一轉型是境外基金公司。台灣目前ETF市占主要在本國公司,尤其是金控旗下投信公司,外商僅大華銀、野村兩家,但看好主動式ETF潛力,不少外商公司已經表態問鼎台灣主動式ETF,包括安聯、摩根、保德信等,市場也看好景順、貝萊德、聯博等將伺機而動。
當中,不乏歐美大型主動式ETF領導品牌,隨著進入台灣市場,將為台灣引進更多資金、人才、技術、產品,為台灣ETF提高競爭力、創造力、產品力,同時也將對券商通路、保管銀行產生外溢效果,有利於台灣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劉宗聖提醒有意跨足ETF業務的業者,除產品設計要合規外,亦應重視對ETF業務的基礎建設,包括投資人的教育與推廣,以及如何串聯銀行、券商等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建立。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在聯誼會活動開幕致詞指出,我國公司治理的發展,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各界對於永續發展日益重視,具一致性且可比較的ESG資訊已成為吸引投融資重要助力,主管機關也擴增ESG指標內容重要項目及指標,協助企業有系統參與、建構更能創造整體價值的ESG生態系統。
主講人證交所經理余宗普說明,我國公司治理評鑑已辦理11屆,從2014年啟動以來,至2023年為止,設立獨立董事的上市櫃公司從1,020家成長78%,申報永續報告書的家數成長325%,股東常會採逐案票決的家數成長456%,設置審計委員會的家數成長557%,2月底前公布年度財務報告的家數成長953%,申報英文股東會年報的家數成長1473%,達到1,463家等,都可顯現成效。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目標,主管機關將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以達企業永續發展。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表示,投資人買被動式ETF猶如是「制式便當」,開放主動ETF後,如同有了新餐廳,由才華洋溢的廚師替投資人買菜料理,投資人不需奔波在各市場買菜。
投資人對主動或被動多資產ETF都有強烈需求,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需有優質商品,他認為,透過一個小改變,希望把台灣錢留在台灣,更能吸引別人來投資。
據金管會今年6月底統計,國內共有238檔ETF、規模5兆2,918億元,占全部基金規模63%,規模是亞洲第三大,債券ETF則是亞洲第一大,已具備ETF發展優勢和潛力。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我國參考英、美、日、韓、澳、港等六國推主動ETF規定和規模提出規畫,相較被動ETF追蹤模擬或複製指數,主動ETF是基金經理人依投資目標策略,建構投資組合並操作調整,這次開放有三重點:
一、僅開放主動式股票和債券ETF。二、投資組合採「全透明」,每日開盤前,基金公司和證交所網站都會公告前一天ETF所有持股比重和投資組合,可降低資訊不對稱和折溢價狀況。三、不強制有績效參考指標,若要揭露指標,需加註警語提醒投資人。
至於被動式多重資產ETF,高晶萍說,初期僅開放股票和債券平衡型ETF,股債需為固定投資比例,但不限制比重,若因市場波動大導致偏離,會給一定合理期間給予調整,類似再平衡機制。
市場擔心主動式ETF持股「全都露」是否會有跟單或衍生持股集中度疑慮?高晶萍說「全透明」是各國趨勢且是揭露前一天的投資組合,跟單風險少。
其次,主動和被動多資產ETF掛牌交易後,證交所和櫃買會監視、掌握持有台股單一個股狀況,強化個股交易監控面;另外,金管會將會審查商品,如主動ETF會審投資方針,該投資方針也會顯現在基金名稱上,需名符其實。
金管會認為開放後有三大效益,一、提供投資人多元投資商品,二、平衡國內主、被動基金市場發展,三、拓展資產管理業者的業務動能,累積經理人主動投資管理的資源和能力。
主動式ETF是在證交所掛牌交易商品,是由基金經理人依照投資目標與投資策略主動建構投資組合,並進行操作、調整,相較於被動式ETF有標的指數,主動式ETF並沒有標的指數,但可以有績效參考指標。
**證交所打造上市新聚落 助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升級**
看好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潛力,證交所今年在「2024亞洲生技大展」設置展區,展現對生技領域的重視。
證交所表示,台灣生技產業近年快速發展,目前已有225家生技醫療類公司在台上市、上櫃、興櫃。為了促進產業成長,證交所去年推出「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簡化新藥或醫材研發公司申請上市的程序,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證交所指出,為讓投資人更深入了解生技產業上市公司,今年已舉辦多場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和交流分享會。此外,證交所也將持續扶植具成長潛力的創新產業進入資本市場。
在本次亞洲生技大展中,證交所展區主題為「形塑產業新藍圖 打造上市新聚落」,主要介紹「一般板」和「創新板」如何支持生技產業發展。
證交所也透過「宅在家學習網」會員加入和「FB粉絲團」按讚活動,與參觀民眾互動,推廣正確的證券投資觀念。
此外,證交所也在亞洲生技大會區域合作論壇上進行專題演講,題目為「在台證交所上市促進業務成長」,分享台灣資本市場如何協助生技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