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永昌投信(未)公司新聞
觀察投信發行的15檔台灣高股息的基金及ETF,前11月表現以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以及華南永昌台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基金分居冠、亞軍,分別為51.2%以及49.7%。
今年以來績效有超過四成的商品,還有野村台灣高股息基金、台中銀台灣優息基金、凱基優選高股息30、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其中,凱基優選高股息30是ETF中表現最強的一檔。
華南永昌台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基金經理人蔣松原表示,台股殖利率長期優於全球股市,加上今年台股企業整體獲利向上,可望帶動高股息相關個股表現。
可從兩大指標確認現在就是台股的進場時機,第一,外資近期對台股態度明顯轉多,11月前三周外資流入台股71億美元,占整體亞洲股市流入94億美元的三分之二,外資資金持續回流,行情易漲難跌。
其次,國發會發布9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7分,較上月增加2分,跨越變燈門檻,燈號由藍燈轉為黃藍燈,主要是AI及科技新品備貨需求挹注,內需消費動能穩健,表示景氣回溫趨勢確立,對明年展望持續看好。
國泰投信表示,觀察過往第4季行情,台股不僅多半都會提早反應,未來上攻力道更是充足,11月步入傳統科技產業旺季,台股重返榮耀,這兩周來已經連續多日上漲,再次站穩「萬七」。
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指出,建議以長期配息穩定為主要核心持股策略方向,並布局殖利率在市場均值之上且有高度成長的標的,看好的族群如半導體、IC設計、AI概念、車用電子、運動休閒等供應鏈。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高股息股近期雖已創下新高,但受惠於長期永續議題持續發燒,以及半導體產業明年動能轉強雙重利基加持下,後市仍大有可為,逢拉回都是進場布局時點。
外資歸隊、內資積極買超,台股迎來強勁推手,加上總統大選倒數,法人看好電子、傳產股行情輪漲。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還是半導體等科技股族群,重點利基股價活躍,電子波段行情有望延續至明年,台股2024多頭列車正鳴笛開跑,電子股後市最為看好。 新光投信投資長吳文同表示,第四季通常是台股作夢行情,今年上市櫃企業第三季財報優異,若從企業獲利預估,整體第三季獲利平均衰退幅度將較前季收斂。不少企業庫存去化結束,新訂單陸續回籠,獲利落底後,第四季迎來企業獲利轉正成長循環。 產業基本面供需來看,消費電子終端市場需求回溫,預估2024年NB、PC、手機三大市場將較2023年成長9.6%、1.7%及3.0%。AI商機將逐步發酵,消費電子新應用商機將持續。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從今年上半年的AI伺服器供應鏈、矽智財企業的重要性提升,到近期AI邊緣運算、AI PC以及種種AI應用等,都不斷提醒市場AI產業趨勢的重要性。市場資金也將持續進駐新題材,衍生出相關投資商機。建議每年第四季至隔年第一季是財報空窗期,這段期間對題材有諸多想像空間,股價也易漲難跌,是個很好的切入時機。 兆豐臺灣藍籌30ETF基金研究團隊認為,AI產業等新興應用加速擴展,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將邁入銷售旺季,預期可望挹注台灣出口動能,第四季出口值得期待。在台灣內需方面,消費市場動能穩健成長,疫後復甦外國客進入台灣觀光,帶動觀光產業,樂觀看待消費動能向上。 新光臺灣半導體30ETF經理人王韻茹強調,市場預估美升息週期有望結束,公債殖利率大幅回落下,全球科技股重啟估值修復行情,尤其是半導體類股。在美國各大科技巨頭積極拓展AI版圖下,生成式AI趨勢將持續火紅,成為2024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啟動「新牛勢」的關鍵。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電動車市場正以迅猛的速度發展,今年前九個月銷量成長幅度達到34%,市場氛圍明顯轉暖。美國最大年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第三季繼續加碼投資電動車製造商股票,顯示對美股續航力與電動車產業鏈的信心。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累積銷售額將達8.8兆美元,2050年更將達到57兆美元。同時,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在2022年至203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將達8%,從去年的5,751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037兆美元。
未來電動車市場的驅動力將來自於電動車、先進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DAS)、自駕車、智慧製造、邊緣運算、資料中心等需求。歐美補貼力度的加大,將加速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智慧駕駛技術的發展也將帶動車端硬體的升級。
景順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蕭若梅強調,科技業的突破性創新往往能帶來垂直整合的機會,形成新的生態系統,這些科技霸權一旦形成,將具有高客戶黏著度和強議價權,成長穩定。
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認為,AI技術的發展無法限量,它將為既有產業帶來新的商機,例如AI與物聯網、電動車的結合,將打造更智能的生活環境。
新光標普電動車ETF經理人劉恆誌指出,全球電動車市場不僅美國獨霸,中國新能源車的表現也令全球刮目相看,投資者可以關注國內上市的全球電動車ETF產品。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分析,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電動車市場已經無法逆轉,市場成長速度驚人。
TrendForce預估,今年新能源車全球出貨量將達1,450萬輛,突破月產百萬輛的紀錄,並預計到2025年全球產出將接近2,500萬輛,成為近年來少見的高倍數成長產業。
新光投信投資長吳文同表示,第四季通常是台股作夢行情,今年上 市櫃企業第三季財報優異,若從企業獲利預估,整體第三季獲利平均 衰退幅度,將較前季收斂,加上不少企業庫存去化結束,新訂單陸續 回籠,獲利落底後,第四季迎來企業獲利轉正成長循環。
產業基本面供需來看,目前消費電子終端市場需求回溫,根據研調 機構預估,2024年NB、PC、手機三大市場將較2023年成長9.6%、1. 7%及3.0%;同時,2024年搭載當前最火紅的AI PC或AI 手機話題發 燒,受惠於邊緣AI趨勢,AI商機將逐步發酵,消費電子新應用商機將 持續。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從今年上半年的AI伺服器供應鏈、矽智財企業 的重要性提升,到近期AI邊緣運算、AI PC以及種種AI應用等,都不 斷提醒市場AI產業趨勢的重要性,而隨著最新趨勢變化,市場資金也 將持續進駐新題材,衍生出相關投資商機。建議每年第四季至隔年第 一季是財報空窗期,這段期間對題材有諸多想像空間,股價也易漲難 跌,是個很好的切入時機。
兆豐臺灣藍籌30ETF基金研究團隊認為,AI產業等新興應用加速擴 展,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將邁入銷售旺季,預期可望挹注台灣出口動 能,第四季出口值得期待,在台灣內需方面,消費市場動能穩健成長 ,此外,疫後復甦外國客進入台灣觀光,帶動觀光產業,樂觀看待消 費動能向上。
新光臺灣半導體30ETF經理人王韻茹強調,市場預估美升息週期有 望結束,公債殖利率大幅回落下,全球科技股重啟估值修復行情,尤 其是半導體類股,在美國各大科技巨頭積極拓展AI版圖下,生成式A I趨勢將持續火紅,成為2024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啟動「新牛勢」的 關鍵。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表示,根據預測,全球2030年所有電 動車的累積銷售額將達8.8兆美元,2050年將達57兆美元。此外,全 球半導體銷售額在2022年∼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到8%,將 由去年的5,751億美元,一路擴增到2030年的1.037兆美元。
若以終端應用別來看,主要驅動力將來自於電動車、先進自動輔助 駕駛系統(ADAS)、自駕車、智慧製造、邊緣運算、資料中心等需求 。
未來電動車可望受益於歐美補貼力度加大,滲透率或加速提升,而 智慧駕駛技術亦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或將帶動車端硬體的升級。
景順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蕭若梅指出,伴隨著突破性的創新革命, 總會有公司能成功地垂直整合,創造新的生態系,吸收產業絕大多數 的獲利,這些科技霸權形成不易,但形成後客戶黏著度高、議價權強 成長也相對穩定,這就是投資科技業常說的贏者全拿。
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認為,AI所能提供的內容創造力無法想像, 且在AI的加持下,既有產業也增添額外商機,例如AI結合物聯網、電 動車等,打造更智能的生活環境。
新光標普電動車ETF經理人劉恆誌強調,全球電動車市場不只美國 獨強,全球電動車族群股價飆起來,也不只有特斯拉一家獨霸,大陸 新能源車至今表現令全球刮目相看,可將投資目光鎖定於國內上市的 全球電動車ETF產品上。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分析,環保意識日益抬頭,電動車 市場已不可逆,市場幾乎呈現光速成長。
TrendForce預估,今年新能源車全球出貨量將達年產1,450萬輛, 正式突破月產百萬輛的里程碑,並預估2025年全球產出更將接近2,5 00萬輛水準,更是近年少見高倍數成長產業。
華南永昌投信近日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景進行深度分析,並指出台積電10月營收亮麗,帶動整體半導體產業供需回穩,預計明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增加14.1%達4.9兆元。在這波半導體春燕來臨的背景下,台股行情有升溫現象,法人預計年底歐美節慶購物旺季將至,電腦、筆電市場需求回溫,手機急單湧現,AI伺服器第四季放量生產,台股新一波反彈趨勢已強勢啟動。
新光投信投資長吳文同強調,台積電營收報佳音,顯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晶圓代工龍頭指標運營良好,整體基本面顯現曙光。PC、智慧手機終端市場需求恢復穩定,預計明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創歷史新高。林怡君則認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對抗通膨取得成效,創新科技及AI生態系統將對百業生產力提升產生巨大優勢,並提供終端商品及服務更強的價格競爭力。
華南永昌投信未來科技基金研究團隊則看好AI產業發展,認為台灣產業界在這一波AI競賽中已卡好關鍵戰略位置,特定產業鏈具有強勁的核心競爭力,未來數年前景一片看好。兆豐龍頭等權重ETF基金研究團隊則建議,投資者可採取等權重策略投資,平均布局於具成長動能的各產業龍頭,以分散風險並把握產業輪動下的紅利機會。
新光投信指出,台積電公布10月營收,顯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晶圓 代工龍頭指標營運捎來好消息,整體基本面嶄露曙光,PC、智慧手機 終端市場已出現市場需求恢復穩定的早期跡象,間接證實半導體主要 客戶的PC、NB與手機等主力市場需求面,已看到景氣春燕回來了,預 估明年台灣半導體產值,有望增加14.1%達4.9兆元,再創歷史新高 。
新光投信投資長吳文同強調,現階段整體台股行情有升溫現象,包 括年底歐美節慶購物旺季將至,電腦、筆電第三季市場需求回溫、手 機近期急單湧現,與AI伺服器第四季放量生產助攻,預料整體國內製 造業將從第四季起營收成長動能轉強,台股新一波反彈趨勢已強勢啟 動。
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經理人林怡君分析,聯準會與頑強通膨的 史詩對決即將屆滿兩年,目前看來已取得不錯的成效,核心通膨的下 行態勢明顯,「去全球化」衍生的長期結構性通膨已經開始,面對此 一情景,創新科技及未來生成式AI生態系統對百業的生產力提振,有 機會建構出成本控管層面的巨大優勢,進而提供終端商品及服務更強 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消弭去全球化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問題,並兼顧 業者的利潤空間。
華南永昌投信未來科技基金研究團隊認為,AI產業從年初開始議題 發燒,經過第三季股價修正回檔後,現在是很好的切入時機。台灣產 業界在這一波AI競賽中已卡好關鍵戰略位置,特定產業鏈具有強勁的 核心競爭力,未來數年前景一片看好。
兆豐龍頭等權重ETF基金研究團隊建議,想抓住產業輪動下的紅利 機會,可採取國外行之有年的等權重策略投資,平均布局於具備成長 動能的各產業龍頭,除了能不錯過當紅產業的龍頭公司上漲機會,產 業下跌時也能分散風險,更重要的是較不容易錯過下一波產業的上漲 趨勢,有望取得較佳的整體報酬,因此,可長期配置台股ETF均衡布 局各產業龍頭。
台股ETF市場近期熱鬧非凡,創新科技相關ETF尤受投資者青睞,帶來新一波的投資熱潮。從11月起,台股表現亮眼,美國科技巨頭的樂觀財測功不可沒,尤其是雲端支出帶動台灣AI相關概念股近期反彈。預計以AI為首的創新科技,未來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經理人林怡君分析,美債殖利率大幅回落,美股上漲,市場預期聯準會明年上半年降息,非農就業數據放緩,美股AI概念股反彈,帶動台股跌深後強勢反彈。總統選舉行情發酵,基本面好轉的個股可留意,操作建議擇優布局,創新科技股優先受惠。 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指出,AI的內容創造力無法想像,領域擴及金融、醫療、能源等,將徹底改變產業界的遊戲規則,帶來無限商機。這類型公司成長動能強勁,市場給予較高估值,股價往往一飛衝天。AI結合物聯網、電動車等,打造更智能生活環境。 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認為,科技產業供應鏈庫存多已降至健康水位,國際通膨降溫,聯準會明年下半年有望降息,終端需求有望回升,明年科技、傳產等整體需求、獲利可望進入成長循環。選前一季台股多有表現,選舉行情、做夢行情亦有利於台股第四季的表現,預期第四季台股有望先蹲後跳。 類股布局核心以半導體、光電、電子零組件、網通等利基題材為主,傳產以紡織、重電等族群為主。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游日傑強調,接下來兩個月的企業財報、年底作帳及選舉行情,市場氣氛有望逐漸擺脫悲觀的跡象。以台股高股息ETF作為核心配置,堅持投資紀律,掌握台股中長期投資機會,並透過複利效益,將資產再放大。
華南永昌投信再展拳腳,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隨著汽車產業的大轉型,電動車市場的潛力無法估量,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看準了這股趨勢,積極研發相關基金,搶攻未來交通的利基。不僅如此,AI技術的發展也讓華南永昌投信看到了無限商機,他們認為,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將徹底改變產業遊戲規則,帶來龐大的市場空間。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也指出,AI與電動車的結合將成為全球政策發展的重點,車用半導體的需求火熱,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9,067億美元。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對此持同樣看法,他們認為,AI技術在金融、醫療、能源等各個領域的創新應用,將帶來無限商機。
蘇聖峰經理人表示,電動車發展勢不可擋,市場成長速度驚人。TrendForce預估,今年新能源車全球出貨量將達年產1,450萬輛,2025年將接近2,500萬輛,這將帶動相關基金後市漲升行情。
劉恆誌經理人強調,全球電動車市場不僅美國獨霸,大陸新能源車表現亮眼,投資人可將目光鎖定於國內上市的全球電動車ETF產品,把握新能源車飆股題材。
洪玉婷經理人則從能源轉換效率及成本角度分析,電動車在保養維修方面更具優勢,省錢效益顯著。華南永昌投信將繼續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與投資人共同把握這波發展浪潮。
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經理人林怡君分析,10年期美債殖利率大 幅回落,激勵美股上漲,市場預期聯準會明年上半年降息,且非農就 業數據放緩,美股AI概念股反彈,帶動台股跌深後強勢反彈站回季線 。隨著總統選舉行情發酵,基本面好轉的個股可留意,操作建議擇優 布局,尤以創新科技股優先受惠。
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指出,AI所能提供的內容創造力無法想像, 且領域擴及金融、醫療、能源、各類商業應用等,將徹底改變產業界 的遊戲規則,改變也帶來無限商機。這類型公司由於成長動能強勁, 市場較願意給予較高估值,股價往往一飛衝天,尤其AI的加持,既有 產業也增添額外商機,例如AI結合物聯網、電動車等,打造更智能生 活環境。
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認為,科技產業供應鏈庫存多已降至 健康水位,若國際通膨能持續降溫,搭配聯準會明年下半年有望降息 ,終端需求有望回升,明年科技、傳產等整體需求、獲利可望進入成 長循環。目前已進入選前,過往選前一季台股多有表現,選舉行情、 做夢行情亦有利於台股第四季的表現,預期第四季台股有望先蹲後跳 。
類股布局核心以半導體如晶圓代工、IC設計為主,看好光電、電子 零組件、網通等利基題材;傳產以紡織、重電等族群為主。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游日傑強調,接下來兩個月的企業 財報、年底作帳及選舉行情,市場氣氛有望逐漸擺脫悲觀的跡象。雖 然台股走勢處於整理格局,但對存股族而言反而是利多,以台股高股 息ETF作為核心配置,並堅持投資紀律,除掌握台股中長期投資機會 ,也可透過複利效益,將資產再放大。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由於AI+電動車為全球政策致 力發展、最具成長潛力的焦點,其中車用半導體因智能化而含量翻倍 、需求火熱。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資料顯示,預計2023年全球電動 車市場收入將達到5,613億美元,2023年∼2028年複合營收年增長率 為10.07%,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67億美元,電動車市場銷量 將達到1,707萬輛,電動車需求高成長,可留意相關電動車基金布局 時機。
華南永昌投信研究團隊指出,AI所能提供的內容創造力無法想像, 且領域擴及金融、醫療、能源、各類商業應用等等,影響鋪天蓋地, 將徹底改變產業界的遊戲規則,改變就帶來無限商機。且這類型的公 司成長動能強勁,市場較願意給予較高估值,股價往往一飛衝天。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認為,電動車發展已不可逆,市場 呈現光速成長。TrendForce預估,今年新能源車全球出貨量將達年產 1,450萬輛,正式突破月產百萬輛的里程碑,並預估2025年全球產出 更將接近2,500萬輛水準,更是近年少見高倍數成長產業,也將帶動 相關基金後市漲升行情。
新光標普電動車ETF經理人劉恆誌強調,全球電動車市場不只美國 獨強,全球電動車族群股價飆起來,也不只有特斯拉一家獨霸,大陸 新能源車至今表現令全球刮目相看。如果投資人想掌握像小鵬這類新 能源車飆股題材,可將投資目光鎖定於國內上市的全球電動車ETF產 品上。
群益智慧聯網電動車基金經理人洪玉婷分析,從能源轉換效率及成 本角度來看,電動車都較傳統油車優異,就平均定期保養維修費用來 看,油車近9,200美元,電動車則是僅要一半金額,顯示電動車上路 比想像中更加的省錢。
近期美股回檔修正,台股也受到影響,但專家建議,這正是布局創新科技族群的絕佳時機。以華南永昌投信為例,他們認為,在傳統第四季至隔年第一季的財報空窗期,對於創新科技題材有著諸多想像空間,而AI正是明年最值得關注的題材之一。華南永昌投信強調,台灣景氣藍燈已連續十個月,這對於投資者來說,進場風險將相對較低。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經理人林怡君也提到,投資者可以選擇不集中在單一科技主題的相關投資商品,透過多元布局來擁抱大行情。不僅如此,兆豐永續高息等權ETF研究團隊也分析,科技股AI仍是長線主流,但短期籌碼尚待時間整理。總之,在市場整理時,選擇真正受惠長期趨勢的企業進行布局,將是未來投資的關鍵。
11月來臨,台灣的投資市場將迎來一波新基金的募集潮,這次有三檔基金將進行發行,分別是債券ETF、多重資產型以及國內股票型。這些基金分別由群益投信、第一金投信以及華南永昌投信負責募集,而ESG永續投資和科技主題依然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 這三檔基金中,群益投信推出的群益ESG 20年期以上BBB投資等級公司債ETF(00937B)格外引人關注。該ETF的經理人曾盈甄表示,ESG永續經營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那些重視ESG的企業長期來看,其獲利表現相對穩健,因此更容易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她還指出,ESG投資等級公司債近年來的年度總報酬率普遍優於一般投資級公司債。 隨著升息循環接近尾聲,長期債券在升息拐點的受惠程度也越高。根據2019年聯準會暫停升息期間的數據,ESG 20年期以上BBB級公司債指數累計上漲21.4%,表現最佳。 在多重資產型基金方面,今年已有11檔基金成立,而第一金投信將募集的第一金全球永續影響力投資多重資產基金將是今年的第12檔。華南永昌投信則推出了華南永昌未來科技基金,這是一檔相對少見的國內股票型基金。 華南永昌投信的研究團隊則對AI產業相關供應鏈持續看好,雖然近期美國對中國大陸的AI晶片出口管制導致相關股價下跌,但從歷史趨勢來看,類似產業在獲利成長趨緩階段時,往往會出現股價的真正趨勢性翻轉。他們預計,第4季至2024年,AI零組件的出貨將持續向上成長,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華南永昌投信在近期市場分析中指出,雖然美國擬擴大晶片管制對AI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讓這些股票走弱,但從多個正面因素來看,這可能是進場作中長線布局的好機會。以下是一些關鍵觀點和分析: 首先,AI股自第3季以來已經經歷了修正,企業庫存消化將在第4季告一段落,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好兆頭。此外,CoWos相關產能陸續開出,AI需求長線看好,這些都是支持AI股的好因素。 華南永昌未來科技基金研究團隊強調,AI產業鏈正在全面推動科技創新,並引領未來投資主流。隨著AI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展,許多商業模式將會改變。台灣企業在整個AI產業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AI產業的萌芽初創階段,需要大量基礎建設的硬體設備。因此,台廠在載板、被動元件、電源供應器、散熱模組等方面的受惠空間頗大。 安聯投信也指出,生成式AI和ChatGPT技術的發展預示了企業對AI基礎設施的長期需求將保持強勁。尤其是複雜AI模型的訓練對運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以及AI應用帶動的邊緣計算需求增加,都將帶來新的商機。目前已有部分公司將GPT相關功能整合到服務中,以提升客戶參與度和用戶體驗,未來相關領域的成長潛力不容小覷。 對於美國聯準會的升息預期,安聯投信認為今年還有可能升息一次,這將導致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並可能讓經濟腳步放緩。儘管如此,企業獲利預期將持穩,尤其是那些在生成式AI領域表現佳的公司,如雲端及軟體服務商、半導體產業。 華南永昌投信建議,現在是進場布局AI股的好時機,因為傳統的財報空窗期將會帶來股市題材的想像空間。從基本面來看,台灣經濟已經連續10個月呈現景氣藍燈,築底態勢已經形成,進場風險相對較低。
永續高息基金成為投資新趨勢,華南永昌台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基金表現亮眼。蔣松原經理人表示,加入ESG永續及高股息因子,能有效拉高殖利率。特選台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今年上半年漲幅逾19.87%,適合存股族追蹤。陳釧瑤經理人也強調,高股息股票波動度較低,投資組合抗震效果顯著。華南永昌提供累積型和月配息兩種級別,投資人可根據需求選擇。蔣松原更指出,長期累積下來,高股息基金的複利效果驚人,如同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華南永昌投信搶攻投資等級債市場,推出全新「華南永昌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這是今年來首檔全投資等級債的基金,沒有垃圾債,專為經濟衰退疑慮下的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投資選擇。這款基金不僅能兼顧固定息收與長線資本利得,還有累積、月配型設計,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預計募集時間為5月29日至6月2日。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自去年開始積極升息,讓投資等級債券的殖利率已經高於長期平均水準。目前全球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約為5.3%,遠高於20年均值的4.6%。在經濟下滑階段,投資等級債能為投資組合提供更多防禦性,吸引避險資金流入,並可能帶來資金推升效益。 華南永昌投信副總游子瑩表示,投資等級債的最佳時機很難預測,但及時進場布局是關鍵。目前投資等級債的漲幅還不算太大,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 華南永昌投信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研究團隊認為,現在是「三好」時機:好時機、好收益、好公司。聯準會暴力升息後,投資等級債價格回檔至歷史低點,市場資金會逐步推高債券價格,投資者可望雙收債息與資本利得。此外,投資等級債的公司償債能力較佳、違約風險較低,能夠有效控制下檔風險。 與其他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同,華南永昌投信的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只投資信評BBB以上的投資等級債。在經濟景氣衰退疑慮和3月歐美金融股風波背景下,研究團隊對債券選擇更加謹慎,主動避開高風險債券,並排除中國大陸企業債,從而挑選出良好的企業債。
【投資新聞】面對疫情與通膨雙重壓力,華南永昌投信提供投資策略:從生活投資、穩健收息出發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工廠運作與能源供需緊張,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證詞中提到,供應鏈瓶頸將加劇全球通膨壓力。下周即將進入美股財報季,市場將更加關注企業營運展望。在這樣的環境下,華南永昌投信分享兩大投資要訣,助投資者在多變的市場中穩定獲利。
華南永昌投信強調,在市場微利與物價上漲的時刻,投資者應該著眼於「實質資產」與「高息資產」,追求穩健的報酬與平衡波動。公司看好新型態REITs 2.0的投資機會,這類投資品不僅能抗通膨,還能兼顧收息與資本利得。長期來看,這些投資品還能從美國總統拜登的基礎建設計畫及全球碳中和政策中獲益。
華南永昌投信的實質豐收組合基金採取跨國投資多元平衡策略,聚焦於股利率4~7%的REITs ETF、高股息ETF及特別股ETF。這些實質資產具有抗通膨的特性,成為未來投資的新方向。
除了REITs,實質資產還涵蓋不動產、自然資源、公用事業與基础设施建设等領域。華南永昌投信認為,僅憑實質資產並不能最大化資產配置效益,還需著眼於高息資產的平衡布局,以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在通膨升溫時,實質資產如不動產、原材料等相較於傳統股、債更具表現機會。企業獲利增長,設備需求與租賃空間擴大,有利於REITs商品租金增長。此外,由於5G、電動車等新興行業的發展,新型態的REITs需求也將增長,中長期投資潛力值得期待。
華南永昌投信建議投資者採取分批加碼策略介入,以降低投資風險,並滿足追求穩健獲利及每月配息收益的雙重目標。
疫情之後,我們的生活形態大變,投資策略也該跟著調整。華南永昌投信就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投資觀點,他們認為,要穩健累積財富,首先得從資產配置下手,採取攻守兼備的策略。這不僅僅是對傳統收益來源的突破,還需要更加敏銳地掌握市場趨勢,並增加投資的韌性,這樣才能讓資產配置更加靈活,應對市場結構的變化。 近期,美國聯準會已經表態,如果經濟情況按照預期發展,今年11月可能啟動縮減購債的計劃。加上現在通膨率居高不下,經濟前景的確還是受到疫情影響。在這樣的微利、通膨與波動大的市場環境下,投資人更要能夠把握產業趨勢,穩定現金流,降低投資波動。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華南永昌投信即將募集華南永昌實質豐收組合基金。這個基金將採用跨國投資和多元平衡的布局,聚焦於股利率4~7%的REITs ETF、高股息ETF及特別股ETF。他們的策略是瞄准「實質資產」和「高息資產」,追求穩健的報酬和平衡波動。特別是對新型態的REITs 2.0,華南永昌投信看好了它的投資機會。 實質資產的投資範圍不僅限於REITs,還包括不動產、自然資源、公用事業與基礎建設等。華南永昌投信的投資團隊表示,投資新型態的REITs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些新型態的REITs與產業趨勢結合,搭上新科技、新產業需求成長的順風車,走向REITs 2.0的時代。它們兼具收益穩定性和成長性。 舉個例子,由於新科技和新需求的帶動,新型態REITs正在快速成長。比如5G商機和基地台等基礎建設需求,以及疫情帶來的網路消費興起,都推動了雲端運算數據中心到倉儲物流的需求升級。此外,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推升了醫療照護消費模式,這些都對租金上揚產生了積極影響。而REITs的現金流主要來自不動產租金收入,這種資產具有長期增值效益,同時兼具穩定現金流和資產利得特性。
華南永昌投信近期針對美國聯準會(Fed)的FOMC會議結果發表了專業見解,強調在後疫情時代,投資策略需要重新評估。針對聯準會可能於今年11月啟動縮減購債並在2022年中完成,以及通膨率居高不下等情況,華南永昌投信呼籲投資人要更加敏銳掌握產業趨勢,並增加投資的韌性。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在微利、通膨與波動大的市場環境下,投資人應該聚焦「實質資產」與「高息資產」。在攻的方面,建議投資REITs ETF等跨國投資多元平衡布局的豐富組合,從生活中尋找投資標的,挖掘不同收益來源。在守的方面,則可投資高股息ETF、特別股ETF等,提升資產防護力。 華南永昌投信還提到,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與消費行為,相關投資商機浮現。在目前微利又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預料實質資產如公用事業、不動產等,可望發揮防禦波動之效益,長期投資價值相對穩健。 華南永昌投信強調,實質資產涵蓋種類繁多,包括不動產、自然資源、公用事業與基礎建設等,具有提供穩定現金流和較高配息能力的特質。為了滿足「從生活投資」的需求,華南永昌實質豐收組合基金透過「攻守兼備」的策略,瞄準實質資產及高息資產,追求穩健報酬,創造月月穩健收息。
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上任後,帶著全新氣息和雄心,於近期推出了首檔新基金,展現了他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規劃。黃昭棠強調,他將積極推動多元互動,目標是每年發行兩檔新基金,並聚焦於普惠金融、ESG和退休理財等關鍵領域,旨在打造華南永昌投信的新形象,並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黃昭棠擁有豐富的金融行業經驗,曾經在寶來證券和元大投信擔任重要職位,並在7月底加入華南永昌投信。他表示,作為華南金控的成員,華南永昌投信屬於公股體系,過去在產品發展和市場溝通上較為謹慎。他上任後,將逐步調整策略,從多元互動出發,在產品、營運、角度、訊息傳遞和通路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
黃昭棠透露,華南永昌投信未來將致力于成為提供全方位投資解決方案的公司,為投資者開闢多元的投資渠道。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實施每年發行兩檔新基金的計劃,並將聚焦於符合政策方向的新興領域,如普惠金融和ESG。此外,退休理財規劃也是公司發展的重點,將著重於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配息型基金,同時注意控制投資風險。
截至8月底,華南永昌投信的基金規模達到448.26億元,市場佔有率為0.93%。黃昭棠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規模,並於10月推出新基金,這也是他上任後的首個代表作。該新基金將採取攻守兼備的策略,尋找實質資產和高息資產的投資機會,並看好新型態REITs2.0的發展潛力,以創造穩健的收息和資本利得。
華南金控近年來積極推動非銀行子公司獲利,將投信列為重點發展項目。截至上半年,華南金控已成功啟動多個獲利引擎,非銀行獲利比重達到19%,超過年度預設目標,顯示了金控在獲利多元方面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