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亞基因科技公司新聞
曾為賈伯斯進行測序的著名精準醫療基因檢測公司、隸屬羅氏集團一份子的FoundationMedicineInc.(基礎醫學公司),其最新突破性檢測-FoundationACT液態切片基因檢測,正式由基因定序之父陳奕雄博士所創始的賽亞基因簽訂台灣地區唯一的經銷商合約。
FoundationACT為最新一款具突破性的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循環腫瘤DNA突變以提供癌症用藥建議,靈敏度與準確度皆高達99%,特別適用於不易取得腫瘤組織切片樣本的患者,有助於臨床醫師了解患者全面性的基因訊息,為病患打造更適用於個人的精準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賽亞基因總經理黃仁治表示,腫瘤個體化診斷為精準醫療的關鍵之一,賽亞基因除不斷開發臨床檢測外,也積極引進國際最先進之基因分析技術,並因旗下有分布於全台的檢驗所,讓檢測服務更多樣且方便。賽亞基因未來仍會繼續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大藥廠及醫療單位共同攜手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的進程。
另外,賽亞基因多年前已自主開發適用於亞洲婦女的BRCA基因檢測,這項針對乳癌/卵巢癌的檢測是運用賽亞基因自行研發設計的晶片輔以MLPA技術,可全面性掃描BRCA基因,讓病患更清楚掌握乳癌/卵巢癌於自身或親屬發生的機會,也助於醫師精準地為病患規畫治療策略。
過去一年來,賽亞基因的努力已在精準醫療領域有了向前大跨步的進展,業績及獲利上也有著亮眼的表現,相信未來賽亞基因仍持續有令人驚豔的成績。
FoundationACT為最新一款具突破性的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循環腫瘤DNA突變以提供癌症用藥建議,靈敏度與準確度皆高達99%,特別適用於不易取得腫瘤組織切片樣本的患者,有助於臨床醫師了解患者全面性的基因訊息,為病患打造更適用於個人的精準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賽亞基因總經理黃仁治表示,腫瘤個體化診斷為精準醫療的關鍵之一,賽亞基因除不斷開發臨床檢測外,也積極引進國際最先進之基因分析技術,並因旗下有分布於全台的檢驗所,讓檢測服務更多樣且方便。賽亞基因未來仍會繼續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大藥廠及醫療單位共同攜手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的進程。
另外,賽亞基因多年前已自主開發適用於亞洲婦女的BRCA基因檢測,這項針對乳癌/卵巢癌的檢測是運用賽亞基因自行研發設計的晶片輔以MLPA技術,可全面性掃描BRCA基因,讓病患更清楚掌握乳癌/卵巢癌於自身或親屬發生的機會,也助於醫師精準地為病患規畫治療策略。
過去一年來,賽亞基因的努力已在精準醫療領域有了向前大跨步的進展,業績及獲利上也有著亮眼的表現,相信未來賽亞基因仍持續有令人驚豔的成績。
曾為賈伯斯進行測序的著名精準醫療基因檢測公司、隸屬羅氏集團的FoundationMedicineInc.(基礎醫學公司),其最新突破性檢測-FoundationACTR液態切片基因檢測,正式由基因定序之父陳奕雄博士所創始的賽亞基因簽訂台灣地區唯一的經銷商合約。
FoundationACTR為最新一款具突破性的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循環腫瘤DNA突變以提供癌症用藥建議,靈敏度與準確度皆高達99%,特別適用於不易取得腫瘤組織切片樣本的患者,有助於臨床醫師了解患者全面性的基因訊息,為病患打造更適用於個人的精準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賽亞基因總經理黃仁治表示,腫瘤個體化診斷為精準醫療的關鍵之一,賽亞基因除不斷開發臨床檢測,也積極引進國際最先進之基因分析技術,並因旗下有分布於全台的檢驗所,讓檢測服務更多樣且方便。賽亞基因未來仍持續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大藥廠及醫療單位共同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進程。
另外,賽亞基因多年前已自主開發適用於亞洲婦女的BRCA基因檢測,這項針對乳癌/卵巢癌的檢測是運用賽亞基因自行研發設計的晶片輔以MLPA技術,可全面性掃描BRCA基因,讓病患清楚掌握乳癌/卵巢癌於自身或親屬發生機會,也助於醫師精準地為病患規畫治療策略。
過去一年來,賽亞基因的努力在精準醫療領域已有向前大跨步的進展,業績及獲利也有亮眼表現,相信未來仍持續有令人驚艷的成績。
FoundationACTR為最新一款具突破性的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循環腫瘤DNA突變以提供癌症用藥建議,靈敏度與準確度皆高達99%,特別適用於不易取得腫瘤組織切片樣本的患者,有助於臨床醫師了解患者全面性的基因訊息,為病患打造更適用於個人的精準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賽亞基因總經理黃仁治表示,腫瘤個體化診斷為精準醫療的關鍵之一,賽亞基因除不斷開發臨床檢測,也積極引進國際最先進之基因分析技術,並因旗下有分布於全台的檢驗所,讓檢測服務更多樣且方便。賽亞基因未來仍持續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大藥廠及醫療單位共同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進程。
另外,賽亞基因多年前已自主開發適用於亞洲婦女的BRCA基因檢測,這項針對乳癌/卵巢癌的檢測是運用賽亞基因自行研發設計的晶片輔以MLPA技術,可全面性掃描BRCA基因,讓病患清楚掌握乳癌/卵巢癌於自身或親屬發生機會,也助於醫師精準地為病患規畫治療策略。
過去一年來,賽亞基因的努力在精準醫療領域已有向前大跨步的進展,業績及獲利也有亮眼表現,相信未來仍持續有令人驚艷的成績。
2017台灣生技月(BioTaiwan2017)昨(2)日閉幕。今年總計超過600家國內外指標性大廠與1,310個攤位參與生技展,吸引超過9萬人次進場參觀,促成近350場的商機媒合。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鍾熙表示,生技月最重要的是讓台灣走進世界,世界看見台灣。
特別的是,今年論壇及展覽都加入最新科技結合生技的主題,不僅邀請NVIDIA講者分享人工智慧(AI)在新藥開發的應用;展覽部分也邀htc首度參與生技展,分享虛擬實境(VR)在醫學教育上的運用。
由於行動醫療、數位醫療及雲端大數據的整合,為未來智慧醫療創造無限想像空間;主辦單位表示,明年生技月活動會增加此類議題,並開始尋找合作對象,希望能有助於提升台灣運用ICT優勢結合未來醫療趨勢搶得商機。
年度大戲的生技月,今年論壇研討會,吸引中、港、日、韓、新、馬、泰、印、英、瑞、德、丹、澳、紐、美等15個國家地區參與,並有逾350場媒合會,顯示台灣生技月已成為國內生技廠商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與機會。
另外,在生技展中,國內新藥巨頭如杏國、太景、亞獅康、國鼎、藥華、懷特、浩鼎、基亞、台微體、永昕、景凱等,展出今年度的新藥的進展與突破。
而快速起飛的精準醫療產業,以癌症檢測為產品大宗。訊聯、基龍米克斯、賽亞、普生、擎康、創源等關鍵大廠,都展示癌症檢測技術,並進一步發展出一套相關服務系統,提供「精準式」的診斷。
特別的是,今年論壇及展覽都加入最新科技結合生技的主題,不僅邀請NVIDIA講者分享人工智慧(AI)在新藥開發的應用;展覽部分也邀htc首度參與生技展,分享虛擬實境(VR)在醫學教育上的運用。
由於行動醫療、數位醫療及雲端大數據的整合,為未來智慧醫療創造無限想像空間;主辦單位表示,明年生技月活動會增加此類議題,並開始尋找合作對象,希望能有助於提升台灣運用ICT優勢結合未來醫療趨勢搶得商機。
年度大戲的生技月,今年論壇研討會,吸引中、港、日、韓、新、馬、泰、印、英、瑞、德、丹、澳、紐、美等15個國家地區參與,並有逾350場媒合會,顯示台灣生技月已成為國內生技廠商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與機會。
另外,在生技展中,國內新藥巨頭如杏國、太景、亞獅康、國鼎、藥華、懷特、浩鼎、基亞、台微體、永昕、景凱等,展出今年度的新藥的進展與突破。
而快速起飛的精準醫療產業,以癌症檢測為產品大宗。訊聯、基龍米克斯、賽亞、普生、擎康、創源等關鍵大廠,都展示癌症檢測技術,並進一步發展出一套相關服務系統,提供「精準式」的診斷。
精準醫療是近年來生技熱門話題,各國相繼投入資源,基因定序則是精準醫療的發展基礎。
Trendforce生物科技分析師劉適寧表示,各國大規模投入精準醫療,基因定序需求量大增,2015年全球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儀器與試劑市場規模約為18億美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3.5億美元,2015至2020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5%。
劉適寧指出,精準醫療是要掌握疾病的發生、進展與個體基因差異性,針對每種疾病的子族群病患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以癌症為例,因各個病患的分子表現有所差異,經過基因定序後,按各個型態將特定疾病給予更細緻的分類,再針對每個人生理條件、疾病進展提供更適合的治療方法,也能減少多餘醫療支出。
觀察各國推行進度,美國2015年推動精準醫療計畫,規模涵蓋先期投入2.15億美元(約新台幣68.8億元)與100萬人基因資料,帶動全球發展精準醫療的風潮;中國大陸則推出百萬人規模、人民幣600億元的精準醫療計畫,並納入「十三五規畫」中。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也推出相關計畫。
近年台灣基因定序相關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如慧智基因、創源生技、行動基因、麗寶生醫、基龍米克斯、賽亞基因等,商業模式多樣,包含一條龍檢測服務、專精於演算法的基因序列重組與分析服務、醫學註解、研究開發專案、產前檢測等。
Trendforce生物科技分析師劉適寧表示,各國大規模投入精準醫療,基因定序需求量大增,2015年全球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儀器與試劑市場規模約為18億美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3.5億美元,2015至2020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5%。
劉適寧指出,精準醫療是要掌握疾病的發生、進展與個體基因差異性,針對每種疾病的子族群病患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以癌症為例,因各個病患的分子表現有所差異,經過基因定序後,按各個型態將特定疾病給予更細緻的分類,再針對每個人生理條件、疾病進展提供更適合的治療方法,也能減少多餘醫療支出。
觀察各國推行進度,美國2015年推動精準醫療計畫,規模涵蓋先期投入2.15億美元(約新台幣68.8億元)與100萬人基因資料,帶動全球發展精準醫療的風潮;中國大陸則推出百萬人規模、人民幣600億元的精準醫療計畫,並納入「十三五規畫」中。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也推出相關計畫。
近年台灣基因定序相關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如慧智基因、創源生技、行動基因、麗寶生醫、基龍米克斯、賽亞基因等,商業模式多樣,包含一條龍檢測服務、專精於演算法的基因序列重組與分析服務、醫學註解、研究開發專案、產前檢測等。
分子檢測大廠賽亞基因公司近日傳獲基亞提出併購協議;賽亞昨(11)日證實有多家國內外廠商向該公司提出「整併方案」,最快本季會有進一步消息,但限於保密協定無法透露細節。
基亞有意進一步整併生技公司傳言已久,近日整併標的明朗化,基亞有意合併賽亞一事成為業界討論話題。對此,基亞表示,公司近期才成立「併購特別委員會」;董事長張世忠表示,企業併購是快速擴充、提升競爭力的辦法之一,但對於併購標的沒有評論。
賽亞是國際分子檢測、基因解碼專家陳奕雄創辦,成立於2001年,以人類基因組為研發重點,致力於疾病與單一核甘酸多型性(SNP)的關聯研究,並從事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開發,目前已完成多項藥物療效與基因關聯性分析檢測。同時,賽亞為台灣唯一獲國際媒體BioSpectrum選入的亞洲十大影響力生命科學公司,是國際間矚目的個體化醫療研發基因科技公司。
最近不少國際資金與生技公司,頻透過第三方,如金融業、創投業向賽亞敲門。
基亞有意進一步整併生技公司傳言已久,近日整併標的明朗化,基亞有意合併賽亞一事成為業界討論話題。對此,基亞表示,公司近期才成立「併購特別委員會」;董事長張世忠表示,企業併購是快速擴充、提升競爭力的辦法之一,但對於併購標的沒有評論。
賽亞是國際分子檢測、基因解碼專家陳奕雄創辦,成立於2001年,以人類基因組為研發重點,致力於疾病與單一核甘酸多型性(SNP)的關聯研究,並從事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開發,目前已完成多項藥物療效與基因關聯性分析檢測。同時,賽亞為台灣唯一獲國際媒體BioSpectrum選入的亞洲十大影響力生命科學公司,是國際間矚目的個體化醫療研發基因科技公司。
最近不少國際資金與生技公司,頻透過第三方,如金融業、創投業向賽亞敲門。
台灣生物科技大展是亞洲最具規模的生技展,上周舉辦期間共吸引全球各地的600家廠商、1,300個攤位進駐,9萬人次參觀,創造兆元以上的產業商機。
今年生技展共分為醫藥與醫療、生技服務、製藥設備與儀器、政府學研及國外廠商等主題專區,展覽現場也有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包含杏國、智擎、太景、基亞、懷特、賽亞、浩鼎、訊聯、寶齡富錦、基龍米克斯等各大廠商,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印度、新加坡、韓國、澳洲、瑞士、大陸等十多國廠商參與,提升不少國際合作機會。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指出,台灣有優秀的醫療人才、先進的設備、品質一流的醫療院所及政府長期以來的投資,新政府上台後,加碼將生技業列為五大創新產業,台灣生技業將更具國際競爭力。
今年生技展共分為醫藥與醫療、生技服務、製藥設備與儀器、政府學研及國外廠商等主題專區,展覽現場也有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包含杏國、智擎、太景、基亞、懷特、賽亞、浩鼎、訊聯、寶齡富錦、基龍米克斯等各大廠商,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印度、新加坡、韓國、澳洲、瑞士、大陸等十多國廠商參與,提升不少國際合作機會。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指出,台灣有優秀的醫療人才、先進的設備、品質一流的醫療院所及政府長期以來的投資,新政府上台後,加碼將生技業列為五大創新產業,台灣生技業將更具國際競爭力。
精準醫療引爆新商機,預期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因而吸引生醫廠商瘋卡位,賽亞、行動基因、創源、大江、基亞、世基、基龍米克斯等近30家基因檢測相關公司,正奮力上游。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及至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台灣的醫療環境具有國際水平,若結合生醫產業將有發展優勢。
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廠商搶攻精準醫學商機,除了大江、 行動基因、賽亞和基龍米克斯投入基因檢測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都鎖定新生兒篩檢,另外,康聯、基亞等公司都則開發診斷試劑。
賽亞基因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創立,該公司是大中華區唯一與跨國大藥廠合作,執行臨床實驗藥物基因組委外合同服務(CRO)的廠商。
賽亞總經理謝春成表示,賽亞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醫檢集團,目前已整併的醫學檢驗市場,包含大華、益揚等醫事檢驗所,也成功架構醫療通路達2,000家以上的診所及醫院。
基龍米克斯則已建構國內業界規模最大的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備有尖端高精密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儀,每台每次能跑10個人的全基因定序,需連續7天作業,由於去年全基因定序產能超過已1,000人,今年營運十分樂觀。
另外,備受關注的是由鑽石生技主導投資的醣基生醫,以及由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領軍的協和新藥。
醣基專攻醣類平台技術,應用於高療效低副作用的新藥開發以及與醣類相關精確的疾病治療和檢測。
協和新藥則是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檢查點PD-1藥物,目標是2年內有2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目前最具焦的是肺癌新藥。
根據統計,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最大宗為癌症檢測(50%),其次是科研服務(25%),其他還有產前檢測(10%?15%)及傳染病檢測(5%?10%)等。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及至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台灣的醫療環境具有國際水平,若結合生醫產業將有發展優勢。
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廠商搶攻精準醫學商機,除了大江、 行動基因、賽亞和基龍米克斯投入基因檢測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都鎖定新生兒篩檢,另外,康聯、基亞等公司都則開發診斷試劑。
賽亞基因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創立,該公司是大中華區唯一與跨國大藥廠合作,執行臨床實驗藥物基因組委外合同服務(CRO)的廠商。
賽亞總經理謝春成表示,賽亞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醫檢集團,目前已整併的醫學檢驗市場,包含大華、益揚等醫事檢驗所,也成功架構醫療通路達2,000家以上的診所及醫院。
基龍米克斯則已建構國內業界規模最大的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備有尖端高精密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儀,每台每次能跑10個人的全基因定序,需連續7天作業,由於去年全基因定序產能超過已1,000人,今年營運十分樂觀。
另外,備受關注的是由鑽石生技主導投資的醣基生醫,以及由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領軍的協和新藥。
醣基專攻醣類平台技術,應用於高療效低副作用的新藥開發以及與醣類相關精確的疾病治療和檢測。
協和新藥則是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檢查點PD-1藥物,目標是2年內有2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目前最具焦的是肺癌新藥。
根據統計,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最大宗為癌症檢測(50%),其次是科研服務(25%),其他還有產前檢測(10%?15%)及傳染病檢測(5%?10%)等。
精準醫療引領新風潮,生技專家昨日在BBA論壇中樂觀認為,精準醫療第一步的個人基因定序,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蓬勃,台灣需要建立「精準醫療產業生態系」,才能趕搭此波浪潮。
而為搶攻全球精準醫療商機,昨日BBA論壇也邀請國內廠商包括行動基因、華聯、奎克和賽亞基因等進行專題演講,他們分別代表基因定序、微陣列晶片、qPCR和一物資計分析等四大基因檢測工具。
其中,賽亞基因將和中美冠科結盟,兩家公司亦都可望在第四季登錄興櫃;另外,行動基因也與國際藥廠合作,合作投入新藥開發。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至所有疾病,領域包含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這對醫療環境先進的台灣生技而言,是很有優勢的發展領域。
在2013年被全球最大基因服務集團華大基因(BGI)併購的CompleteGenomics創辦人RadojeDrmanac指出,基因體定序技術是精準醫療的根本基礎,每個國家都應該發展基因體定序的基礎建設,並鼓勵個人參與全基因定序。但市場教育也需要產業、醫師和民眾不斷溝通,未來個人基因定序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蓬勃。
全球著名醫材創業家PeterJ.Fitzgerald則認為,從矽谷到全球資訊科技與醫藥科技結合趨勢及資金熱浪,將為精準醫療產業帶來整合及革新,創造更有效率的醫療。而台灣ICT生醫人才及技術雖正興勃,且是非常的先導基地,但產業代工導向心態若無法改變,將無法促成產業創新,而錯過大好機會。
而為搶攻全球精準醫療商機,昨日BBA論壇也邀請國內廠商包括行動基因、華聯、奎克和賽亞基因等進行專題演講,他們分別代表基因定序、微陣列晶片、qPCR和一物資計分析等四大基因檢測工具。
其中,賽亞基因將和中美冠科結盟,兩家公司亦都可望在第四季登錄興櫃;另外,行動基因也與國際藥廠合作,合作投入新藥開發。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至所有疾病,領域包含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這對醫療環境先進的台灣生技而言,是很有優勢的發展領域。
在2013年被全球最大基因服務集團華大基因(BGI)併購的CompleteGenomics創辦人RadojeDrmanac指出,基因體定序技術是精準醫療的根本基礎,每個國家都應該發展基因體定序的基礎建設,並鼓勵個人參與全基因定序。但市場教育也需要產業、醫師和民眾不斷溝通,未來個人基因定序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蓬勃。
全球著名醫材創業家PeterJ.Fitzgerald則認為,從矽谷到全球資訊科技與醫藥科技結合趨勢及資金熱浪,將為精準醫療產業帶來整合及革新,創造更有效率的醫療。而台灣ICT生醫人才及技術雖正興勃,且是非常的先導基地,但產業代工導向心態若無法改變,將無法促成產業創新,而錯過大好機會。
由人類基因組解碼首席科學家-陳奕雄博士率領的賽亞基因科技,以人類基因組為研發重點,致力於疾病與單一核甘酸多型性的相關研究,並從事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開發。日前於2014年完成併購數家檢驗所,架構醫療通路達2,000家以上的診所及醫院。同時,賽亞為台灣唯一獲國際媒體BioSpectrum選入的亞洲十大影響力生命科學公司,是國際間矚目的個體化醫療研發基因科技公司。
賽亞基因針對精準醫學分別提供:各項基因檢測(精準預防)、CTC循環腫瘤細胞計量監測(精準預測),及適藥性檢測(精準治療)三大類服務。近年來,賽亞基因積極整併醫學檢驗市場,成功打造台灣最大醫檢集團。並與數家國際知名藥廠合作,提供特性化CRO服務,共同發展新藥開發、終端用藥的「伴隨式檢驗」領域。透過生技產業的水平及垂直整合,賽亞在實現個人化醫療的技術及通路實力,將提供顧客更完善的選擇。
賽亞發展精準醫療的三大方向,包含「精準預防」、「精準預測」、「精準治療」。精準預防:雖然癌症主要是由日常生活中基因損傷積累所導致的,但可遺傳性基因變異通常會增加患癌風險。賽亞提供癌症基因檢測服務,讓國人提早針對性預防癌症發生,使國人活得更加健康。精準預測: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往往會遺漏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導致疾病的產生,甚至忽略轉移癌的發生。
賽亞基因針對精準醫學分別提供:各項基因檢測(精準預防)、CTC循環腫瘤細胞計量監測(精準預測),及適藥性檢測(精準治療)三大類服務。近年來,賽亞基因積極整併醫學檢驗市場,成功打造台灣最大醫檢集團。並與數家國際知名藥廠合作,提供特性化CRO服務,共同發展新藥開發、終端用藥的「伴隨式檢驗」領域。透過生技產業的水平及垂直整合,賽亞在實現個人化醫療的技術及通路實力,將提供顧客更完善的選擇。
賽亞發展精準醫療的三大方向,包含「精準預防」、「精準預測」、「精準治療」。精準預防:雖然癌症主要是由日常生活中基因損傷積累所導致的,但可遺傳性基因變異通常會增加患癌風險。賽亞提供癌症基因檢測服務,讓國人提早針對性預防癌症發生,使國人活得更加健康。精準預測: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往往會遺漏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導致疾病的產生,甚至忽略轉移癌的發生。
生技月將啟動,台廠向國際秀新藥,生技月暨生技大展昨(13)日舉行展前說明會,國內中天生技集團、尖端醫的展出規模搶下單一公司前兩大,將向國際大秀開發中的新藥,搶攻與國際大廠的媒合機會。
生技月暨台灣生技大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李鍾熙昨(13)日表示,今年生技月有三大亮點,除了國際來台參加的人數與廠商較去年翻兩倍,精準醫療的議題也首度成為生技展主題,今年民間參與度也較過去大幅提升,是台灣生技蓬勃的指標。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生技月的廠商媒合大會將在首日舉行,台灣已有逾百家廠商報名,國外廠商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武田(Takeda)、 強生(J&J)、葛蘭素史克(GSK)、默沙東(MSD)等將有高階主管來台演講,並遴選合作對象。
另外,近年快速崛起的新興生技國家如西班牙、匈牙利、印度生技公司也參與台灣生技月,總計18個國家將來台尋求合作夥伴。
除了中天生技、尖端醫,今年展出的國內指標生技公司還包括台微體、浩鼎、寶齡富錦、太景、智擎、杏國、基亞、藥華、國鼎、宣捷 、賽亞、普生等,都將有新成果發表。
大會透露,今年將有「神秘嘉賓」來生技月暨生技大展。據悉,神秘嘉賓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但他將參與哪個場次、是否會有主題演講,都被列為最高機密。
李鍾熙說,今年國際大廠報名踴躍,十幾家國際廠商因為太晚報名,只得安排他們與主辦單位(生物產協)同擠在一個展棚。另一個亮點,今年生技展聚焦「精準醫療」是歷年首度登場,具有趨勢性。第三個亮點,是今年的展覽民間廠商數目年增二成,不像過去生技展以政府單位參展占大宗。
生技月暨台灣生技大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李鍾熙昨(13)日表示,今年生技月有三大亮點,除了國際來台參加的人數與廠商較去年翻兩倍,精準醫療的議題也首度成為生技展主題,今年民間參與度也較過去大幅提升,是台灣生技蓬勃的指標。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生技月的廠商媒合大會將在首日舉行,台灣已有逾百家廠商報名,國外廠商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武田(Takeda)、 強生(J&J)、葛蘭素史克(GSK)、默沙東(MSD)等將有高階主管來台演講,並遴選合作對象。
另外,近年快速崛起的新興生技國家如西班牙、匈牙利、印度生技公司也參與台灣生技月,總計18個國家將來台尋求合作夥伴。
除了中天生技、尖端醫,今年展出的國內指標生技公司還包括台微體、浩鼎、寶齡富錦、太景、智擎、杏國、基亞、藥華、國鼎、宣捷 、賽亞、普生等,都將有新成果發表。
大會透露,今年將有「神秘嘉賓」來生技月暨生技大展。據悉,神秘嘉賓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但他將參與哪個場次、是否會有主題演講,都被列為最高機密。
李鍾熙說,今年國際大廠報名踴躍,十幾家國際廠商因為太晚報名,只得安排他們與主辦單位(生物產協)同擠在一個展棚。另一個亮點,今年生技展聚焦「精準醫療」是歷年首度登場,具有趨勢性。第三個亮點,是今年的展覽民間廠商數目年增二成,不像過去生技展以政府單位參展占大宗。
生技月今年主題聚焦「精準醫療」,這一刻自2000年基因解碼起算,台灣足足等了15年。今年國內有許多頂尖的分子檢測廠商,包括賽亞、世基、訊聯、創源等,都可望在生技月中各顯身手,搶攻大趨勢商機。
生技月籌備委員會主席李鍾熙宣布,今年亞洲生技商機論壇(BBA)主題將聚焦生技精準醫療,而這個大趨勢,今年初才由美國總統歐巴馬定為國策,並將大力扶植有關產業的發展。
所謂精準醫療,就是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能夠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者在治療重大疾病如癌症時,能夠選對藥物、對症下藥,不僅達到預防的目的,也在生病後能夠給予更準確的醫療,節省時間與成本。
目前,基因定序已經進入次世代(NGS),能更準確的解開人類的基因密碼,國內廠商有多家已經具備這樣的實力,包括賽亞、創源、世基等。
其中,創源與國際基因晶片公司Affymetrix、美國基因檢測公司Quest Diagnostics策略合作,分別引進最新技術與服務項目,將已趨成熟的孕產前基因檢測,推向新生兒及癌症篩檢。
賽亞基因則擁有全台最多基因資料庫,並展出獨步全台的六大基因體技術平台,其中擁有數百萬筆亞洲特有基因資料庫,與蛋白質體╱代謝體最先進的分析技術與平台,提供從出生前的基因鑑定到生理代謝產物的全方位分析。
生技月籌備委員會主席李鍾熙宣布,今年亞洲生技商機論壇(BBA)主題將聚焦生技精準醫療,而這個大趨勢,今年初才由美國總統歐巴馬定為國策,並將大力扶植有關產業的發展。
所謂精準醫療,就是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能夠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者在治療重大疾病如癌症時,能夠選對藥物、對症下藥,不僅達到預防的目的,也在生病後能夠給予更準確的醫療,節省時間與成本。
目前,基因定序已經進入次世代(NGS),能更準確的解開人類的基因密碼,國內廠商有多家已經具備這樣的實力,包括賽亞、創源、世基等。
其中,創源與國際基因晶片公司Affymetrix、美國基因檢測公司Quest Diagnostics策略合作,分別引進最新技術與服務項目,將已趨成熟的孕產前基因檢測,推向新生兒及癌症篩檢。
賽亞基因則擁有全台最多基因資料庫,並展出獨步全台的六大基因體技術平台,其中擁有數百萬筆亞洲特有基因資料庫,與蛋白質體╱代謝體最先進的分析技術與平台,提供從出生前的基因鑑定到生理代謝產物的全方位分析。
串聯生技價值鏈,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鑽石投資基金將作為資金、人才庫和技術的能量平台,除了與中研院、台大、交大、陽明等學研機構合作外,也將聯手國際知名實驗室,共同開發新藥和創新醫材。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生技科技篇
物聯網經過數年醞釀,2015年終於躍居科技主流。以人為中心的物聯網,更掀起穿戴式產品大流行。生技業挾著五年來投資熱潮,由腫瘤免疫和基因所引進的新療法終將開花結果。
據知名的生技業觀察網站FierceBiotech報導,2015年生技產業有五大重要發展趨勢,包括研發更加全球化,新科技與藥品分級也經由臨床階段而迅速推動,一些重要的新療法也終將開花結果。
五大趨勢包括:
1.大型製藥業者將繼續推動重組
六年前各大藥廠開始認真面對他們並不擅於研發的大問題,紛紛想辦法來重組研發部門,甚至縮減研發事業,研發人員被送往波士頓的劍橋,但迄今尚未見到具體成效,也引起投資人不滿。預料重整工作仍將持續。
2.IPO連續兩年的熱潮相對降溫
目前生技業IPO市場已顯現疲態,業者不是降低目標股價,就是取消IPO,許多觀察家都不看好今年的IPO市場,歐洲業者尤其困難。但隨臨床實驗用藥一一取得許可,將帶動生技業新一輪的投資熱潮。
3.腫瘤免疫學新時代來臨
新一代的癌症治療終於問世。首先是所謂的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用抗體來打開過去未發現腫瘤的免疫系統,協助人體T細胞抑制腫瘤生長。默克藥廠的療法已率先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必治妥、羅氏、阿斯特捷利康也在研發類似的抗體。預料此療法達到顛峰時,一年的營收約達350億美元。安進公司的白血病免疫療法也獲准上市。
4.基因及細胞療法將開花結果
2014年基因療法的臨床結果喜訊頻傳,拜耳、輝瑞、Biogen、安斯泰來等多家大廠都致力於基因療法。另外基因編碼也提供發展潛力。
由於CAR-T血癌新療法在臨床上取得亮麗結果,將改變血癌的標準療法。賽基、輝瑞、嬌生等公司皆有興趣投入此一領域。
5.亞洲生技業與美、歐結合
藥品核准流程將走向全球化,許多中國藥廠都爭取藥品獲得歐、美授權,更多美、歐公司也加入亞洲市場。
例如嬌生公司便將全球創新中心設於上海。日本武田製藥也積極布局全球。
物聯網經過數年醞釀,2015年終於躍居科技主流。以人為中心的物聯網,更掀起穿戴式產品大流行。生技業挾著五年來投資熱潮,由腫瘤免疫和基因所引進的新療法終將開花結果。
據知名的生技業觀察網站FierceBiotech報導,2015年生技產業有五大重要發展趨勢,包括研發更加全球化,新科技與藥品分級也經由臨床階段而迅速推動,一些重要的新療法也終將開花結果。
五大趨勢包括:
1.大型製藥業者將繼續推動重組
六年前各大藥廠開始認真面對他們並不擅於研發的大問題,紛紛想辦法來重組研發部門,甚至縮減研發事業,研發人員被送往波士頓的劍橋,但迄今尚未見到具體成效,也引起投資人不滿。預料重整工作仍將持續。
2.IPO連續兩年的熱潮相對降溫
目前生技業IPO市場已顯現疲態,業者不是降低目標股價,就是取消IPO,許多觀察家都不看好今年的IPO市場,歐洲業者尤其困難。但隨臨床實驗用藥一一取得許可,將帶動生技業新一輪的投資熱潮。
3.腫瘤免疫學新時代來臨
新一代的癌症治療終於問世。首先是所謂的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用抗體來打開過去未發現腫瘤的免疫系統,協助人體T細胞抑制腫瘤生長。默克藥廠的療法已率先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必治妥、羅氏、阿斯特捷利康也在研發類似的抗體。預料此療法達到顛峰時,一年的營收約達350億美元。安進公司的白血病免疫療法也獲准上市。
4.基因及細胞療法將開花結果
2014年基因療法的臨床結果喜訊頻傳,拜耳、輝瑞、Biogen、安斯泰來等多家大廠都致力於基因療法。另外基因編碼也提供發展潛力。
由於CAR-T血癌新療法在臨床上取得亮麗結果,將改變血癌的標準療法。賽基、輝瑞、嬌生等公司皆有興趣投入此一領域。
5.亞洲生技業與美、歐結合
藥品核准流程將走向全球化,許多中國藥廠都爭取藥品獲得歐、美授權,更多美、歐公司也加入亞洲市場。
例如嬌生公司便將全球創新中心設於上海。日本武田製藥也積極布局全球。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學計畫(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引領基因檢測治療疾病將成新風潮,吸引國內創投業爭相卡位;聯電集團旗下宏誠及台安,以及和通、華南金等創投近日投資成立僅半年的行動基因公司;國發基金和鑽石基金則加碼賽亞基因,該兩家公司都將於今年公開發行,拚年底登錄興櫃。
行動基因是由長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陳華鍵、陳淑貞與太景前營運長薛博仁等3人合資創立,其中更以薛博仁月前才低調換跑道受關注,此次行動基因募資,幾乎不到1周,創投資金就到位。
至於賽亞則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早在2001年即回台投資,這次辨理募資,除了國發基金以每股13元,合計投資約1億元,持有約9%股權外,包括鑽石生技基金,精華光董事長陳明賢和美吾華董事長李成家都參與投資,而泛和桐集團(含陳武雄家族)持股由40%股權降至約25%。
行動基因執行長陳華鍵表示,精準醫學將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來臨,透過推動利用個人化基因資訊的疾病治療,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並提高治療效益。就統計分析,人類有2、3萬個基因,突變後與癌症相關基因達200∼300個,目前開發的抗癌藥中,已有一些藥物對20多個突變基因特別有療效,而在二、三期臨床的新藥開發中,正針對100多個突變基因,進行實驗,足見基因檢測結合新藥開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搶攻精準醫學商機,國內除了行動基因和賽亞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鎖定新生兒篩檢,體學則專攻基因定序儀器設備,另外,康聯、合富、基亞等公司都投入診斷試劑的開發。
創源總經理蔡正憲表示,歐巴馬在1月30日提出精準醫學計畫執行方向,包括要募集100萬人的基因資料,透過研究不同族群、各個年齡層的個人化基因資訊,來協助治療癌症與糖尿病等疾病,未來結合製藥、生技、基因檢測將成產業新趨勢。
行動基因是由長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陳華鍵、陳淑貞與太景前營運長薛博仁等3人合資創立,其中更以薛博仁月前才低調換跑道受關注,此次行動基因募資,幾乎不到1周,創投資金就到位。
至於賽亞則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早在2001年即回台投資,這次辨理募資,除了國發基金以每股13元,合計投資約1億元,持有約9%股權外,包括鑽石生技基金,精華光董事長陳明賢和美吾華董事長李成家都參與投資,而泛和桐集團(含陳武雄家族)持股由40%股權降至約25%。
行動基因執行長陳華鍵表示,精準醫學將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來臨,透過推動利用個人化基因資訊的疾病治療,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並提高治療效益。就統計分析,人類有2、3萬個基因,突變後與癌症相關基因達200∼300個,目前開發的抗癌藥中,已有一些藥物對20多個突變基因特別有療效,而在二、三期臨床的新藥開發中,正針對100多個突變基因,進行實驗,足見基因檢測結合新藥開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搶攻精準醫學商機,國內除了行動基因和賽亞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鎖定新生兒篩檢,體學則專攻基因定序儀器設備,另外,康聯、合富、基亞等公司都投入診斷試劑的開發。
創源總經理蔡正憲表示,歐巴馬在1月30日提出精準醫學計畫執行方向,包括要募集100萬人的基因資料,透過研究不同族群、各個年齡層的個人化基因資訊,來協助治療癌症與糖尿病等疾病,未來結合製藥、生技、基因檢測將成產業新趨勢。
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提高治癒率的藥械合一藥品成新趨勢,預估2019年藥械合一的市場產值將有超過1,150億美元、即超過台幣3.5兆的規模;其中,更以霧化器、診斷試劑結合新藥最具商機。
專家指出,為避免用藥錯誤,浪費資源,美國FDA近年積極推動「伴隨式診斷(CompanionDiagnostics)」,也就是以藥品搭配診斷試劑,讓藥品能更具療效;而霧化器則是讓藥品的標靶性更強,並降低副作用。
目前搶攻伴隨式診斷商機的包括有世基、賽亞和瑞華新藥。其中,世基生技的檢測試劑已結合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癲癇藥Carbamazepine一起在全球行銷。
瑞華則成功開發測試腫瘤細胞中ASS的診斷試劑,現正申請全球專利保護,ASS診斷試劑主要搭配北極星開發的肝癌標靶藥物ADI-PEG20,該新藥預計完成三期收案後,將力拚2016年取得藥證,目前瑞華將與北極星以「新藥+檢測」方式在今年展開肝癌三期試驗。
根據專業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指出,藥械合一產品將是醫療市場的主流趨勢之一,預估2019年藥械合一的市場產值將有超過美金1,150億元的規模;其中,呼吸霧化治療估計在2013∼2019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8%。
微邦董事長孟憲鎧表示,哮喘(asthma)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目前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且不分國界,估計全球約有3.3億哮喘人口、2.1億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美國每11位小孩中就有1位患有氣喘,每5位氣喘小孩就有1位曾送過急診,而每5位成人中就有2位因患有COPD而提早退休,因此,COPD也是美國第3大致死疾病。
另外,大陸因空氣污染難以改善,過敏呼吸疾病人口增加,因此,對吸入劑藥品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專家指出,為避免用藥錯誤,浪費資源,美國FDA近年積極推動「伴隨式診斷(CompanionDiagnostics)」,也就是以藥品搭配診斷試劑,讓藥品能更具療效;而霧化器則是讓藥品的標靶性更強,並降低副作用。
目前搶攻伴隨式診斷商機的包括有世基、賽亞和瑞華新藥。其中,世基生技的檢測試劑已結合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癲癇藥Carbamazepine一起在全球行銷。
瑞華則成功開發測試腫瘤細胞中ASS的診斷試劑,現正申請全球專利保護,ASS診斷試劑主要搭配北極星開發的肝癌標靶藥物ADI-PEG20,該新藥預計完成三期收案後,將力拚2016年取得藥證,目前瑞華將與北極星以「新藥+檢測」方式在今年展開肝癌三期試驗。
根據專業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指出,藥械合一產品將是醫療市場的主流趨勢之一,預估2019年藥械合一的市場產值將有超過美金1,150億元的規模;其中,呼吸霧化治療估計在2013∼2019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8%。
微邦董事長孟憲鎧表示,哮喘(asthma)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目前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且不分國界,估計全球約有3.3億哮喘人口、2.1億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美國每11位小孩中就有1位患有氣喘,每5位氣喘小孩就有1位曾送過急診,而每5位成人中就有2位因患有COPD而提早退休,因此,COPD也是美國第3大致死疾病。
另外,大陸因空氣污染難以改善,過敏呼吸疾病人口增加,因此,對吸入劑藥品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賽亞基因大革新,重回產業龍頭。賽亞董事長陳奕雄宣布,將啟動基因產業的水平、垂直整合,率先併購檢驗所以大舉擴充檢驗通路能量,並將結盟大型醫院,以切入高階與巡迴檢驗領域,最後擴大與國際前十大藥廠的合作,打造台灣最大醫學檢驗集團。
賽亞成立於2001年,目前股本4.6億元,是國內老牌基因檢測公司,近期將募資近8億元,發行6萬張、每股13元增資,以啟動企業重整、產業合併。這也是賽亞成立以來,首度「再創業」。
賽亞去年每股稅後賺2.37元,是連虧13年後首度賺錢,且一下子躍登產業獲利王、每股淨值大幅提升,由於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此次現增除了國家基金、大型基金、矽谷外資等法人爭相進駐,國內科技與生技大老紛紛以個人名義大舉認購。
陳奕雄去年延攬景岳前副總經理謝春成擔任總座,並開始擘劃新版圖,謝春成上任後,開始幫賽亞「砍掉重練」,去年全年賺逾1億元,得到股東的肯定,今年會更好。
下一步,謝春成說,賽亞要成為檢驗集團,首先進行技術水平整合。由於賽亞在台成立13年,內部技術必須革新,將併購擁有「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NGS)的夥伴,接下學術標案、國家型研究案,近期可完成。
再來,就是擴充國際大藥廠夥伴的數量,預計將從四家擴充到七家,衝刺「新藥開發」與「終端用藥」的「伴隨式檢驗」(Companion Test)領域,打入國際大廠成為核心夥伴,以提高公司價值。
其次,則是要進行垂直整合,謝春成指出,公司已陸續整合五家國內檢驗所,近期將併購一家國內大型「病理檢驗所」,等到檢驗所團隊成軍,今年檢驗事業將從「月收入」轉型為「日進斗金」的型態。
營運方面,賽亞將繼續與檢驗所結盟並與國內三到五家主要醫院合作,切入中、高階健檢;營運到一定規模後,可掌握上看4,000家藥局配送系統,則將一方面投入檢驗設備、耗材銷售,另一方面切入「客戶名單、檢測項目」資訊流整合商機。
目前賽亞在檢驗業務年營收約2億元,謝春成說,第2季起將因規模提升而擴充一倍以上,下半年起營運目標值則是6億元;檢驗業務將從基因、生化、血液檢測全部包辦,而合作領域將納入「巡迴健檢隊」,吃下國內每年例行性的學生、勞工、企業健檢,該領域每年也將可貢獻公司約1億元營收。
賽亞成立於2001年,目前股本4.6億元,是國內老牌基因檢測公司,近期將募資近8億元,發行6萬張、每股13元增資,以啟動企業重整、產業合併。這也是賽亞成立以來,首度「再創業」。
賽亞去年每股稅後賺2.37元,是連虧13年後首度賺錢,且一下子躍登產業獲利王、每股淨值大幅提升,由於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此次現增除了國家基金、大型基金、矽谷外資等法人爭相進駐,國內科技與生技大老紛紛以個人名義大舉認購。
陳奕雄去年延攬景岳前副總經理謝春成擔任總座,並開始擘劃新版圖,謝春成上任後,開始幫賽亞「砍掉重練」,去年全年賺逾1億元,得到股東的肯定,今年會更好。
下一步,謝春成說,賽亞要成為檢驗集團,首先進行技術水平整合。由於賽亞在台成立13年,內部技術必須革新,將併購擁有「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NGS)的夥伴,接下學術標案、國家型研究案,近期可完成。
再來,就是擴充國際大藥廠夥伴的數量,預計將從四家擴充到七家,衝刺「新藥開發」與「終端用藥」的「伴隨式檢驗」(Companion Test)領域,打入國際大廠成為核心夥伴,以提高公司價值。
其次,則是要進行垂直整合,謝春成指出,公司已陸續整合五家國內檢驗所,近期將併購一家國內大型「病理檢驗所」,等到檢驗所團隊成軍,今年檢驗事業將從「月收入」轉型為「日進斗金」的型態。
營運方面,賽亞將繼續與檢驗所結盟並與國內三到五家主要醫院合作,切入中、高階健檢;營運到一定規模後,可掌握上看4,000家藥局配送系統,則將一方面投入檢驗設備、耗材銷售,另一方面切入「客戶名單、檢測項目」資訊流整合商機。
目前賽亞在檢驗業務年營收約2億元,謝春成說,第2季起將因規模提升而擴充一倍以上,下半年起營運目標值則是6億元;檢驗業務將從基因、生化、血液檢測全部包辦,而合作領域將納入「巡迴健檢隊」,吃下國內每年例行性的學生、勞工、企業健檢,該領域每年也將可貢獻公司約1億元營收。
賽亞基因走過13年,剛歷經微笑曲線的谷底,如今要重新出發。賽亞董事長陳奕雄,找來景岳生技前副總謝春成擔任總座,兩人協力把盪到谷底的基因事業,重新拉回「龍頭」的地位。睽違多時,當年的陳奕雄回來了,也帶回了全新的賽亞。
西元200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向全球宣布,解開人類基因圖譜。從那一刻起,全世界都夢想:未來人類沒有不能治癒的疾病,「人活1,000歲不是問題」,因此,陳奕雄當時擔任首席研發長的美國基因公司賽雷拉(CELERA),股價一度從幾十美元漲到600美元。
但基因圖譜只是開端,有人譬喻,解開基因密碼與疾病的關係到治療疾病的過程「像是一場馬拉松大賽」,而科學家才剛繫好鞋帶,連起跑都還沒。果然好景不常,美國人類基因資料庫被迫公開,相關產業從雲端墜入谷底。13年前,陳奕雄在基因產業仍處雲端時,毅然自美返國,募集大筆資金準備要大展身手,風浪卻早已等在雲層背後。陳奕雄在往後幾年的經營景況,幾乎可用「苦撐」二字來形容。
一次,陳奕雄在友人的公司董事會遇到謝春成,當時謝剛從景岳離開,才準備休息之際,兩人久別重逢讓陳奕雄眼睛一亮,找他一起攜手「再創業」。謝春成來到賽亞,挽起袖子整頓公司,先砍掉不良資產,再重建與夥伴的關係,一手重整業務、一手準備開發新產品。
一年後,因為陳奕雄的力挺、謝春成的改造,讓連續虧損13年的基因公司,順利交出獲利成績單,重回基因事業的王者。
西元200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向全球宣布,解開人類基因圖譜。從那一刻起,全世界都夢想:未來人類沒有不能治癒的疾病,「人活1,000歲不是問題」,因此,陳奕雄當時擔任首席研發長的美國基因公司賽雷拉(CELERA),股價一度從幾十美元漲到600美元。
但基因圖譜只是開端,有人譬喻,解開基因密碼與疾病的關係到治療疾病的過程「像是一場馬拉松大賽」,而科學家才剛繫好鞋帶,連起跑都還沒。果然好景不常,美國人類基因資料庫被迫公開,相關產業從雲端墜入谷底。13年前,陳奕雄在基因產業仍處雲端時,毅然自美返國,募集大筆資金準備要大展身手,風浪卻早已等在雲層背後。陳奕雄在往後幾年的經營景況,幾乎可用「苦撐」二字來形容。
一次,陳奕雄在友人的公司董事會遇到謝春成,當時謝剛從景岳離開,才準備休息之際,兩人久別重逢讓陳奕雄眼睛一亮,找他一起攜手「再創業」。謝春成來到賽亞,挽起袖子整頓公司,先砍掉不良資產,再重建與夥伴的關係,一手重整業務、一手準備開發新產品。
一年後,因為陳奕雄的力挺、謝春成的改造,讓連續虧損13年的基因公司,順利交出獲利成績單,重回基因事業的王者。
今年5月,好萊塢知名女影星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透過BRCA基因檢測,確認自己本身是乳癌罹患的高風險群,毅然決然的決定進行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及將來可能罹患乳癌 後造成生活不便。裘莉的這個決定,證實了裘莉的勇敢,也凸顯預防醫學的重要。
多年研究指出,人體內與乳癌有著密切關係的基因為BRCA 1基因及BRCA 2基因,女性若經檢測發現其BRCA 1 或 BRCA 2基因突變,其罹患乳癌的風險高達80%,而其後代子女將有50%的機率帶有此突變的基因。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若無法有效預防乳癌的發生,未來將會有 愈來愈多的病患因此遭受疾病的折磨。
有鑑於此,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與賽亞基因科技針對「開發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進行亞太區的戰略合作計畫,將結合賽亞基因科技全球最具規模華人基因庫 與生醫資訊,及基龍米克斯先進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平台(標的基因放大技術)及強大的市場銷售通路能力,開拓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項目於臨床上的應用,希望藉由 台灣二大基因解碼公司的攜手合作,提升亞太區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技術的成長。
目前,已完成「遺傳性乳癌定序晶片」開發,能精確且更快速檢出BRCA基因變異,費用較國外檢測單位為低,今年將會廣布於各大醫療院所。基龍米克斯 總經理暨執行長黃昭熹表示:「賽亞基因科技過去在華人基因庫的積累有相當深厚經驗,結合基龍米克斯次世代基因定序平台及多基因放大技術,強強聯合,必能在 癌症風險性基因篩檢市場開創出創新及更有競爭力下一代產品」。
賽亞基因與基龍米克斯攜手合作,將能加強民眾對預防性醫學觀念的重視,並為台灣及亞太地區遺傳疾病的預防性篩檢提供一個更準確及更簡便的檢測服務平台。
多年研究指出,人體內與乳癌有著密切關係的基因為BRCA 1基因及BRCA 2基因,女性若經檢測發現其BRCA 1 或 BRCA 2基因突變,其罹患乳癌的風險高達80%,而其後代子女將有50%的機率帶有此突變的基因。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若無法有效預防乳癌的發生,未來將會有 愈來愈多的病患因此遭受疾病的折磨。
有鑑於此,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與賽亞基因科技針對「開發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進行亞太區的戰略合作計畫,將結合賽亞基因科技全球最具規模華人基因庫 與生醫資訊,及基龍米克斯先進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平台(標的基因放大技術)及強大的市場銷售通路能力,開拓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項目於臨床上的應用,希望藉由 台灣二大基因解碼公司的攜手合作,提升亞太區疾病風險性基因篩檢技術的成長。
目前,已完成「遺傳性乳癌定序晶片」開發,能精確且更快速檢出BRCA基因變異,費用較國外檢測單位為低,今年將會廣布於各大醫療院所。基龍米克斯 總經理暨執行長黃昭熹表示:「賽亞基因科技過去在華人基因庫的積累有相當深厚經驗,結合基龍米克斯次世代基因定序平台及多基因放大技術,強強聯合,必能在 癌症風險性基因篩檢市場開創出創新及更有競爭力下一代產品」。
賽亞基因與基龍米克斯攜手合作,將能加強民眾對預防性醫學觀念的重視,並為台灣及亞太地區遺傳疾病的預防性篩檢提供一個更準確及更簡便的檢測服務平台。
根據研究統計,約有5~10%的乳癌、卵巢癌來自遺傳,癌症的形式與基因突變有關,其中以BRCA1與BRCA2基因的關聯性最強,因此基因檢測確實有其必要性。
賽亞基因技術部處長張畫眉表示,BRCA1、BRCA2是自體顯性遺傳,文獻指出,若此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50%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女性如帶有BRCA1基因突變,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在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BRCA2基因突變,女性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5%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所以家族成員中,尤其是近親,若檢驗出BRCA1或BRCA2的基因突變,其他成員都應考慮接受基因檢測,提早做好醫療監控等預防措施。
張畫眉指出,賽亞最新的基因晶片偵測能快速檢測出基因突變點,準確度比美DNA直接序列分析,配合電腦判斷,精準度高。另有全基因譜掃描技術除了能偵測是否帶有癌症突變基因,也能發現其他疾病的遺傳因子,例如冠狀動脈硬化、肥胖、痛風、肝解毒功能、憂鬱症、骨質疏鬆風險等,有助於減緩或避免疾病發生。
張畫眉提醒,基因檢測前、後都需配合專業的諮詢,讓受檢者充分理解檢測的目的與後續監控的意義,才能讓基因檢測發揮最大效益。賽亞基因產品資訊網址:www.genesys.tw 。(湯舜淓)
賽亞基因技術部處長張畫眉表示,BRCA1、BRCA2是自體顯性遺傳,文獻指出,若此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50%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女性如帶有BRCA1基因突變,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在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BRCA2基因突變,女性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5%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所以家族成員中,尤其是近親,若檢驗出BRCA1或BRCA2的基因突變,其他成員都應考慮接受基因檢測,提早做好醫療監控等預防措施。
張畫眉指出,賽亞最新的基因晶片偵測能快速檢測出基因突變點,準確度比美DNA直接序列分析,配合電腦判斷,精準度高。另有全基因譜掃描技術除了能偵測是否帶有癌症突變基因,也能發現其他疾病的遺傳因子,例如冠狀動脈硬化、肥胖、痛風、肝解毒功能、憂鬱症、骨質疏鬆風險等,有助於減緩或避免疾病發生。
張畫眉提醒,基因檢測前、後都需配合專業的諮詢,讓受檢者充分理解檢測的目的與後續監控的意義,才能讓基因檢測發揮最大效益。賽亞基因產品資訊網址:www.genesys.tw 。(湯舜淓)
為落實中草藥發展現代化,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等一行人,受邀前往國內知名的賽亞基因科技公司參訪,並進行交流座 談,期待商議找到最有特色的中草藥切入,做為雙方合作的起始點,雙方研發團隊在整合了東方中草藥學與西方基因科技後,宣佈攜手打造「中草藥基因體分析與應 用開發平台」,透過科學實証把把老祖宗的智慧推廣到西方世界去!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學術研發基礎與基因科技密切合作,期盼雙方能在中醫藥基因體研發上開展新契機。但憑藉一所大學的力道還不夠,期待政府主管機關和學研機構也能共襄盛舉挹注人力和經費,讓台灣有機會領先國際,早日實現中草藥現代化的目標。
賽亞基因董事長陳奕雄博士表示,疾病基因科技能找到藥物療效的關聯性,可應用于「新方開發」及「老藥新用」的發展上,透過科學實證方法,將給中草藥在國際舞臺的開發帶來創新的突破。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學術研發基礎與基因科技密切合作,期盼雙方能在中醫藥基因體研發上開展新契機。但憑藉一所大學的力道還不夠,期待政府主管機關和學研機構也能共襄盛舉挹注人力和經費,讓台灣有機會領先國際,早日實現中草藥現代化的目標。
賽亞基因董事長陳奕雄博士表示,疾病基因科技能找到藥物療效的關聯性,可應用于「新方開發」及「老藥新用」的發展上,透過科學實證方法,將給中草藥在國際舞臺的開發帶來創新的突破。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