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亞基因科技公司新聞
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醫材、檢驗試劑配合藥品銷售提高治病率,降低醫療支出已成趨勢,繼賽亞、世基打響知名度,合世開發的藥物霧化器接單暢旺,法人預估,合世今年EPS低標為5元,而健喬子公司 益得生的HFA MDI(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則吸引國際藥廠洽談授權。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為避免用藥錯誤,浪費資源,美國F DA近年積極推動「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這也讓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規模成長動能強勁。
根據Business Insight統計,2008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規模約347億美元,年增率約5∼6%,2012年預估達500億美元,其中分子檢測(基因檢測)每年成長率更高達20%,該分子檢測市場,目前規模約200億美元,吸引廠商爭相卡位。
例如,賽亞研發成功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基因定序晶片,搭配S chering-Plough藥廠上市之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用藥Ezetimib e,達成成個人化治療遺傳性高膽固醇症;至於世基的檢測試劑,已結合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癲癇藥Carbamazepine一起在全球行銷。
其中,Carbamazepine更因解決了台灣最常見(占20∼25%)的嚴重藥物過敏症─會引發皮膚黏膜潰爛,甚至導致死亡的「史帝文生強森症候」而獲國際矚目。
另外,合世開發的藥物霧化器,是繼日本歐姆龍後,第二家獲得美國FDA認證的廠商,去年下半年推出後,激勵營運三級跳。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為避免用藥錯誤,浪費資源,美國F DA近年積極推動「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這也讓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規模成長動能強勁。
根據Business Insight統計,2008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規模約347億美元,年增率約5∼6%,2012年預估達500億美元,其中分子檢測(基因檢測)每年成長率更高達20%,該分子檢測市場,目前規模約200億美元,吸引廠商爭相卡位。
例如,賽亞研發成功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基因定序晶片,搭配S chering-Plough藥廠上市之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用藥Ezetimib e,達成成個人化治療遺傳性高膽固醇症;至於世基的檢測試劑,已結合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癲癇藥Carbamazepine一起在全球行銷。
其中,Carbamazepine更因解決了台灣最常見(占20∼25%)的嚴重藥物過敏症─會引發皮膚黏膜潰爛,甚至導致死亡的「史帝文生強森症候」而獲國際矚目。
另外,合世開發的藥物霧化器,是繼日本歐姆龍後,第二家獲得美國FDA認證的廠商,去年下半年推出後,激勵營運三級跳。
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上周舉辦年度會員大會,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快速,許多生技公司業績亮麗,資本市場也大幅加碼,與4年 前比較,市值成長5倍,為產業發展增添無限動力。李鍾熙希望政府及業界能掌握此一契機,加速投入生技及醫藥領域,迎接台灣下一波的「新兆元產業」。
李鍾熙也呼籲政府拿出當年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魄力,大力獎勵生技醫藥產業之投資及研發,支持早期新創公司,調整健保及醫療法規,促進兩岸合作,讓已經展現契機的生技醫藥產業能大幅快步向前邁進。
由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主辦的「台灣生技月」將在今年7月17日至21日移往南港展覽館擴大舉辦,李鍾熙宣布本屆展會已邀請全球各大藥廠及美、日、澳、韓、紐及大陸等代表團參與,展會盛況必將顯著提升活動品質及國際化,帶動台灣生技產業更上層樓。
生物產業協會也和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舉辦「台灣生技產業布局與展望」論壇,除分享全球生技產業趨勢與展望,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契機;更邀請在原料藥、CRO、分子診斷、中草藥與新藥開發等領域之企業代表,分享台灣生技產未來業競爭力的看法及展望。
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歷史最優久且涵蓋最廣、最具代表性生技專業團體,協會團體會員包括統一企業、太景生技、台灣東 洋、永信藥品、生達製藥、訊聯生技、國光生技、台灣浩鼎、賽亞基因、台灣神隆、基亞生技、波士頓生技創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百瑞精鼎、金車生技等近 80家廠商等機構及政府單位代表。
李鍾熙也呼籲政府拿出當年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魄力,大力獎勵生技醫藥產業之投資及研發,支持早期新創公司,調整健保及醫療法規,促進兩岸合作,讓已經展現契機的生技醫藥產業能大幅快步向前邁進。
由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主辦的「台灣生技月」將在今年7月17日至21日移往南港展覽館擴大舉辦,李鍾熙宣布本屆展會已邀請全球各大藥廠及美、日、澳、韓、紐及大陸等代表團參與,展會盛況必將顯著提升活動品質及國際化,帶動台灣生技產業更上層樓。
生物產業協會也和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舉辦「台灣生技產業布局與展望」論壇,除分享全球生技產業趨勢與展望,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契機;更邀請在原料藥、CRO、分子診斷、中草藥與新藥開發等領域之企業代表,分享台灣生技產未來業競爭力的看法及展望。
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歷史最優久且涵蓋最廣、最具代表性生技專業團體,協會團體會員包括統一企業、太景生技、台灣東 洋、永信藥品、生達製藥、訊聯生技、國光生技、台灣浩鼎、賽亞基因、台灣神隆、基亞生技、波士頓生技創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百瑞精鼎、金車生技等近 80家廠商等機構及政府單位代表。
兩岸中藥材商大策盟!台灣勝昌、賽亞基因、大陸李時珍醫藥集團、九州通藥業等昨(10)日在湖北週『第五屆李時珍醫藥論壇』會議上,宣佈建立兩岸聯合陣線,整合行銷,共同打造中藥材第一品牌,為民眾進行藥材質量把關,進一步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這次的兩岸中藥材廠商的合作,吸引大陸最大醫藥物流集團-九州通藥業的大舉投資加入,而每年國家指定評鑑大陸醫藥業排名的『醫藥經濟報』標點傳媒集團也將作為宣傳與政策推動的策略投資夥伴,台灣勝昌製則是大陸以外合作指定的日本、歐美行銷夥伴。目前已知該合作投資案已經有高達上億人民幣資金挹注。
此一合作案不僅要打造中藥材品牌,且與國內賽亞基因科技進行技術合作,希望為中藥材療效建立現代化驗證,逐步建置中藥材療效數據資料庫。
由台灣人郭文和林朝輝成立的李時珍醫藥集團,目前已經名列大陸百大藥業,年營業額達十億人民幣。
這次的兩岸中藥材廠商的合作,吸引大陸最大醫藥物流集團-九州通藥業的大舉投資加入,而每年國家指定評鑑大陸醫藥業排名的『醫藥經濟報』標點傳媒集團也將作為宣傳與政策推動的策略投資夥伴,台灣勝昌製則是大陸以外合作指定的日本、歐美行銷夥伴。目前已知該合作投資案已經有高達上億人民幣資金挹注。
此一合作案不僅要打造中藥材品牌,且與國內賽亞基因科技進行技術合作,希望為中藥材療效建立現代化驗證,逐步建置中藥材療效數據資料庫。
由台灣人郭文和林朝輝成立的李時珍醫藥集團,目前已經名列大陸百大藥業,年營業額達十億人民幣。
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基因檢測將成為最紅的明星產業,賽亞生技為此被新加坡選定為最具爆發力的公司,而主導賽亞生技的則是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
2000年6月,由人類基因組計畫與美國賽雷拉基因科技公司共同宣布人類基因圖譜草圖完成,舉世為之振奮。
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發表演說認為:「這是上帝賜予的絕妙而神聖的禮物,這個深奧的知識將為人類帶來龐大而嶄新的治癒能力。基因組科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產生深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也會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生命,即便它不能為所有人類治病,但也將為大部分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實際上,原本人類基因體計畫是預計在2012年完成,但因團隊開發出ABI 3700 DNA Sequencer (基因定序儀),而讓此計畫提早10年完成,而開發此儀器的大功臣,則是來於台灣的陳奕雄。
早年基因定序是以人工進行,陳奕雄卻因有獨到的技術,而被美國認定是決定定序速度快慢的關鍵,因此把定序的時間標準稱為 Year of Ellson(Ellson是陳奕雄的英文名)。
年少的陳奕雄是文藝青年,但在那個男生讀文科跟沒出息沒啥兩樣的年代,陳奕雄注定通不過父兄那關,但內心又想反抗下,於是便從無法選擇所愛的文類,和一點也不愛的理工類,折衷到了醫藥動植物類的丙組,並選擇就讀台大農化所,從此與生技醫藥產業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後,陳奕雄到肯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又在兩度獲得諾貝爾生化獎的辛格(Fred Sanger)博士門下做博士後研究。2、30年前,唸生物科技最好的出路是教書,但是陳奕雄衝著對DNA雙螺旋的興趣,選擇加入剛成立不久的Genentech(基因技術)。
DNA的雙螺旋結構是在1953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生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及法蘭西斯.克立克(Francis Crick)發現的,在DNA被證明是攜帶有關生命訊息最小的單位下,50多年來,也吸引各大藥廠前仆後繼的投入基因相關的研究領域。
而陳奕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Genentech公司做博士後研究。
Genentech創始人是史華森(Mr. Swanson),他在了解基因重組DNA後,認為基因生技有無限的前景,顧不得自己本身是麻省理工學院MBA畢業背景,而執意要投入DNA生技行業裡,他看好生技的未來,於是到舊金山大學游說以研究基因重組聞名的Boyle教授。Boyle原本無意相見,後來同意會面10分鐘打發,沒想到10分鐘的會面後來變成3小時,二人還決定各出資500美元,合資成立被認為是第一代生技公司的Genentech。
陳奕雄說,當時DNA剛發展出剪貼的技巧,學名叫「重組DNA」,也就是把一段DNA從人的身上剪下來,然後貼到大腸桿菌的DNA身上,因為大腸桿菌是很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容易生長,所以人的基因從身上切下來貼到大腸桿菌上,就會大量生產這段DNA所製造的產品。
Genentech成立之初,就是將人的生長DNA接到大腸桿菌中,利用細菌為工廠去大量生產胰島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如果不運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去做,這項物質只能從屍體中取得。
破解不同生物的基因密碼,再將A生物中的某基因植入B生物,以讓B生物擁有前所未有的功能,就是目前全球生技公司尋求商機關鍵,而基因轉殖作物(或稱基因改造作物,GMO),就是運用基因工程最成熟的領域。
2000年6月,由人類基因組計畫與美國賽雷拉基因科技公司共同宣布人類基因圖譜草圖完成,舉世為之振奮。
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發表演說認為:「這是上帝賜予的絕妙而神聖的禮物,這個深奧的知識將為人類帶來龐大而嶄新的治癒能力。基因組科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產生深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也會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生命,即便它不能為所有人類治病,但也將為大部分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實際上,原本人類基因體計畫是預計在2012年完成,但因團隊開發出ABI 3700 DNA Sequencer (基因定序儀),而讓此計畫提早10年完成,而開發此儀器的大功臣,則是來於台灣的陳奕雄。
早年基因定序是以人工進行,陳奕雄卻因有獨到的技術,而被美國認定是決定定序速度快慢的關鍵,因此把定序的時間標準稱為 Year of Ellson(Ellson是陳奕雄的英文名)。
年少的陳奕雄是文藝青年,但在那個男生讀文科跟沒出息沒啥兩樣的年代,陳奕雄注定通不過父兄那關,但內心又想反抗下,於是便從無法選擇所愛的文類,和一點也不愛的理工類,折衷到了醫藥動植物類的丙組,並選擇就讀台大農化所,從此與生技醫藥產業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後,陳奕雄到肯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又在兩度獲得諾貝爾生化獎的辛格(Fred Sanger)博士門下做博士後研究。2、30年前,唸生物科技最好的出路是教書,但是陳奕雄衝著對DNA雙螺旋的興趣,選擇加入剛成立不久的Genentech(基因技術)。
DNA的雙螺旋結構是在1953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生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及法蘭西斯.克立克(Francis Crick)發現的,在DNA被證明是攜帶有關生命訊息最小的單位下,50多年來,也吸引各大藥廠前仆後繼的投入基因相關的研究領域。
而陳奕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Genentech公司做博士後研究。
Genentech創始人是史華森(Mr. Swanson),他在了解基因重組DNA後,認為基因生技有無限的前景,顧不得自己本身是麻省理工學院MBA畢業背景,而執意要投入DNA生技行業裡,他看好生技的未來,於是到舊金山大學游說以研究基因重組聞名的Boyle教授。Boyle原本無意相見,後來同意會面10分鐘打發,沒想到10分鐘的會面後來變成3小時,二人還決定各出資500美元,合資成立被認為是第一代生技公司的Genentech。
陳奕雄說,當時DNA剛發展出剪貼的技巧,學名叫「重組DNA」,也就是把一段DNA從人的身上剪下來,然後貼到大腸桿菌的DNA身上,因為大腸桿菌是很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容易生長,所以人的基因從身上切下來貼到大腸桿菌上,就會大量生產這段DNA所製造的產品。
Genentech成立之初,就是將人的生長DNA接到大腸桿菌中,利用細菌為工廠去大量生產胰島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如果不運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去做,這項物質只能從屍體中取得。
破解不同生物的基因密碼,再將A生物中的某基因植入B生物,以讓B生物擁有前所未有的功能,就是目前全球生技公司尋求商機關鍵,而基因轉殖作物(或稱基因改造作物,GMO),就是運用基因工程最成熟的領域。
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5月1日開始實施,大陸中藥商由於完全沒有通過註冊,數以百計的傳統中草藥被迫全面退出每年上百億元的歐盟市場。賽亞基因則乘勝追擊,以基因檢測證明中草藥與通過美國FDA認證的藥物相同療效,為中草藥架構「身分履歷」,開啟特色醫療檢測商機。
為中藥建構系統性分析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指出,中草藥有幾千年的歷史,西方醫療體系對於中草藥的運用與日俱增,不過,由於中草藥是由多種化合物組成,缺乏系統實驗認證、精確有效成份與製程評估指標及明確的作用機轉,故而導致中草藥研究在進入臨床試驗或運用個人化醫療的過程上遭遇瓶頸,在缺乏系統性的分子標的分析與篩選平台,成為中草藥現代化開發的障礙。
而賽亞已成功研發出利用基因研究去印證中醫理論。陳奕雄表示,此模式主要是以中草藥處理細胞,進行基因微陣列分析,利用連接網路資料庫比對出相似基因圖譜的藥物,找出已通過FDA認證的西藥相同的療效,證明中草藥的療效價值,對於未來兩岸中草藥商想進軍海外市場,應有直接助益。
與兩岸中藥商策略結盟
目前賽亞已積極和兩岸中草藥商進行策略聯盟,已經拿到中國植物新藥藥證,並在FDA進入臨床的杏輝醫藥等藥商,都可望加入此機制,而為國內特色醫療檢測開啟不錯的商機。
除了賽亞是鎖定架構檢測中草藥的平台外,該公司之前也以研發成功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基因定序晶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首創國際第一個FH晶片紀錄,另外,世基也技轉來自中研院研發將導致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及癲癇藥Carbamazepine副作用的關鍵基因biomarke r技術,並完成3項診斷試劑商品化,其中癲癇基因檢測也獲健保局通過給付。
預防醫學是檢測商的機會
至於在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下,國內目前投入基因檢測的公司,以濫用藥物居多,包括開發、台塑生醫和龍騰等鎖定此領域發展,而訊聯將投資的創源生技則以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為主,崧華則著重過敏基因檢測。
生技中心認為,高齡化社會驅動,醫療產業穩定成長,預防醫學興起將是醫用檢測廠商機會,無論是藥物適用性檢測或是疾病風險預測,都是未來的新商機,國內廠商應透過創新技術研發,建立自己的特色,或進行產學研聯盟,創造價值。
為中藥建構系統性分析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指出,中草藥有幾千年的歷史,西方醫療體系對於中草藥的運用與日俱增,不過,由於中草藥是由多種化合物組成,缺乏系統實驗認證、精確有效成份與製程評估指標及明確的作用機轉,故而導致中草藥研究在進入臨床試驗或運用個人化醫療的過程上遭遇瓶頸,在缺乏系統性的分子標的分析與篩選平台,成為中草藥現代化開發的障礙。
而賽亞已成功研發出利用基因研究去印證中醫理論。陳奕雄表示,此模式主要是以中草藥處理細胞,進行基因微陣列分析,利用連接網路資料庫比對出相似基因圖譜的藥物,找出已通過FDA認證的西藥相同的療效,證明中草藥的療效價值,對於未來兩岸中草藥商想進軍海外市場,應有直接助益。
與兩岸中藥商策略結盟
目前賽亞已積極和兩岸中草藥商進行策略聯盟,已經拿到中國植物新藥藥證,並在FDA進入臨床的杏輝醫藥等藥商,都可望加入此機制,而為國內特色醫療檢測開啟不錯的商機。
除了賽亞是鎖定架構檢測中草藥的平台外,該公司之前也以研發成功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基因定序晶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首創國際第一個FH晶片紀錄,另外,世基也技轉來自中研院研發將導致中風抗凝血藥物Warfarin及癲癇藥Carbamazepine副作用的關鍵基因biomarke r技術,並完成3項診斷試劑商品化,其中癲癇基因檢測也獲健保局通過給付。
預防醫學是檢測商的機會
至於在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下,國內目前投入基因檢測的公司,以濫用藥物居多,包括開發、台塑生醫和龍騰等鎖定此領域發展,而訊聯將投資的創源生技則以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為主,崧華則著重過敏基因檢測。
生技中心認為,高齡化社會驅動,醫療產業穩定成長,預防醫學興起將是醫用檢測廠商機會,無論是藥物適用性檢測或是疾病風險預測,都是未來的新商機,國內廠商應透過創新技術研發,建立自己的特色,或進行產學研聯盟,創造價值。
亞洲知名國際期刊BioSpectrum,於今(12)日於新 加坡麗晶酒店頒發「2010 亞太最具爆發力生技公司獎 」,各國專家評審從亞洲數十家生技公司中僅評選出6家,國內專注於基因體與藥物開發的賽亞基因科技(3197-TW)脫穎而出,為台灣地區唯一一家獲選。
「2010亞太最具爆發力生技公司獎」由生技產業知名期刊BioSpectrum發起並籌組各國專家評審委員,其中包括美國知名創投Burrill公司總裁Steven G Burrill博士,韓國知名生技創業投資家Jung-Jin Seo博士,印度藥物開發聯盟主席B Sures教授、台灣工研院生醫所長留忠正博士等,分別從公司發展、技術、產品與市場等條件評估,經過三個月密集審核後,從亞洲各國生技中看好6家公司將可能成為2010年亞洲最具爆發力的公司,其中包括韓國RNL Bio、Crystal Genomics分別以3D藥物開發技術及幹細胞治療法入選,新加坡Curiox BioSystem和Moleac因快速檢測試劑及中藥新藥上榜,馬來西亞Inno Biologics以生物製劑生產,台灣賽亞基因則以藥物基因體及個體化基因定序科技進展獲選。
BioSpectrum指出,由於近2年來,歐美生技與製藥大廠紛紛將新藥研發與設計、檢測試劑開發與製造及各期臨床實驗中心委外移往亞洲,IMS產業分析機構因此看好2010亞洲生技成長率可達12-14%,遠高過全球的4-6%成長率,其中更預估中國生技醫藥市場成長率將高達20%以上。
而其中加速醫藥進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又莫過於2008年開始風起雲湧的個人化基因體與定序科技,其成本和時間的大幅下降,讓各種疾病檢測與個體化藥物的開發得以加速實踐,而亞洲又以研發與人力成本的優勢,取得了基因體科技應用發展的先機,並成為歐美生技醫藥合作的窗口。
賽亞基因科技總經理陳奕雄表示,公司已佈局中國多年,大陸子公司上海基康今年起已經正式進入獲利起飛階段,今年保守估計營收可達1億元以上,賽亞去年底成功將氣喘疾病基因專利技轉美國進一步開發,挹注8000萬營收。
賽亞基因目前正與美國積極合作建立第二代基因定序科技平台,目前除繼續與跨國藥廠的合作外,今年起也與醫學研究單位攜手正式跨足中醫藥基因體與動物新藥開發等多元應用領域,市場應用成長可期。
「2010亞太最具爆發力生技公司獎」由生技產業知名期刊BioSpectrum發起並籌組各國專家評審委員,其中包括美國知名創投Burrill公司總裁Steven G Burrill博士,韓國知名生技創業投資家Jung-Jin Seo博士,印度藥物開發聯盟主席B Sures教授、台灣工研院生醫所長留忠正博士等,分別從公司發展、技術、產品與市場等條件評估,經過三個月密集審核後,從亞洲各國生技中看好6家公司將可能成為2010年亞洲最具爆發力的公司,其中包括韓國RNL Bio、Crystal Genomics分別以3D藥物開發技術及幹細胞治療法入選,新加坡Curiox BioSystem和Moleac因快速檢測試劑及中藥新藥上榜,馬來西亞Inno Biologics以生物製劑生產,台灣賽亞基因則以藥物基因體及個體化基因定序科技進展獲選。
BioSpectrum指出,由於近2年來,歐美生技與製藥大廠紛紛將新藥研發與設計、檢測試劑開發與製造及各期臨床實驗中心委外移往亞洲,IMS產業分析機構因此看好2010亞洲生技成長率可達12-14%,遠高過全球的4-6%成長率,其中更預估中國生技醫藥市場成長率將高達20%以上。
而其中加速醫藥進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又莫過於2008年開始風起雲湧的個人化基因體與定序科技,其成本和時間的大幅下降,讓各種疾病檢測與個體化藥物的開發得以加速實踐,而亞洲又以研發與人力成本的優勢,取得了基因體科技應用發展的先機,並成為歐美生技醫藥合作的窗口。
賽亞基因科技總經理陳奕雄表示,公司已佈局中國多年,大陸子公司上海基康今年起已經正式進入獲利起飛階段,今年保守估計營收可達1億元以上,賽亞去年底成功將氣喘疾病基因專利技轉美國進一步開發,挹注8000萬營收。
賽亞基因目前正與美國積極合作建立第二代基因定序科技平台,目前除繼續與跨國藥廠的合作外,今年起也與醫學研究單位攜手正式跨足中醫藥基因體與動物新藥開發等多元應用領域,市場應用成長可期。
國內指標性生技公司賽亞基因深耕基因檢測領域,效益漸漸顯現,今年累積檢測筆數達到2,730筆,業績占總營收的一半。該公司表示,隨著基因解碼風潮方興未艾,基因檢測呈倍數成長,預料明年有機會損益兩平。
賽亞基因昨(3)日對外宣布,成立國際最大規模的華人全基因譜掃描資料庫,由多位產業龍頭率先加入,包括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台玻總經理林伯豐、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工信工程總裁潘俊榮、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等。
賽亞基因表示,個人全基因譜掃描科技,是需要極高度的技術與儀器,來交叉比對分析結果的生命科學。在推出「玄光五十」方案,3個月內,人數已達到99人,每筆收費2,500美元,此規模算是在華人基因庫裡名列前茅。
近幾年來,賽亞基因積極推動基因檢測,據統計,去年全台作基因檢測的人數約有一千多,今年單單賽亞基因的付費檢測筆數就高達2,730筆,市場呈倍數成長。
賽亞基因表示,基因檢測的營收占比已逾50%,隨著國人健康預防的意識抬頭,市場倍數跳躍,業績也將水漲船高,分析檢測的項目,以「肥胖」居多。
賽亞基因昨(3)日對外宣布,成立國際最大規模的華人全基因譜掃描資料庫,由多位產業龍頭率先加入,包括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台玻總經理林伯豐、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工信工程總裁潘俊榮、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等。
賽亞基因表示,個人全基因譜掃描科技,是需要極高度的技術與儀器,來交叉比對分析結果的生命科學。在推出「玄光五十」方案,3個月內,人數已達到99人,每筆收費2,500美元,此規模算是在華人基因庫裡名列前茅。
近幾年來,賽亞基因積極推動基因檢測,據統計,去年全台作基因檢測的人數約有一千多,今年單單賽亞基因的付費檢測筆數就高達2,730筆,市場呈倍數成長。
賽亞基因表示,基因檢測的營收占比已逾50%,隨著國人健康預防的意識抬頭,市場倍數跳躍,業績也將水漲船高,分析檢測的項目,以「肥胖」居多。
生技股受惠政策加持、亞洲流感疫情,以及兩岸醫療、法說會等 題材激勵,近期走勢增溫,統計自2月份以來,漲幅近4成,較大 盤漲幅17%亮麗。由於櫃買中心5月將舉辦生技產業法說會,加上 7月份有生技展等題材激勵,法人看好類股仍有高點可期。惟由於 股本小,容易為特定買盤鎖定,投資人需留意量價配合。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在2月底公告實施,未來將擴大生技條 例的適用對象,及鼓勵法人股東可藉由投資生技新藥公司,獲得 獎勵優惠,市場預期將對生技廠有明顯挹注,引起不少投資法人 興趣,也引起投資人追價。
尤其,近來時值季報公布期間,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具題材的生 技股成為資金轉進標的。由基本面觀察,包括東貿(4104)、精華 (1565)去年每股獲利都超過一個資本額;邦拓(4107)、旭富(4119) 、雃博(4106)等去年獲利都較前年倍數成長,激勵股價創下波段 新高。
櫃買中心將在5月8日舉行生技醫療產業法人投資說明會,精華 (1565)、訊聯(1784)、百略(4103)、東洋(4105)都將參加,會中並 邀請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擔任引言人, 市場預期再造一波法說行情。其中,訊聯近日利多消息頻傳,上 周股價創下近5個月以來高檔,表現最為突出。
預期兩岸政策終將開放,國內生技業者積極西進,訊聯日前與以 「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稱霸全球的美國GenesisGenetics Institute合作成立亞洲營運中心,共同拓展中國大陸、韓國、日本 等地區基因檢測市場版圖。
此外,公司本月也宣布與賽亞基因科技合作,結合雙方資金、技 術及通路,共同拓展大陸基因檢測事業,並搶進大陸創業板第一 波掛牌機會。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行政院經建會將國際醫療服務列入三年 發展台灣的旗艦計劃,以活體肝臟移植、人工生殖、心臟醫療、 顱顏整形外科、膝關節置換手術等五大項醫療,吸引外國人來台 就醫。
蔡政憲指出,歐美醫療費用較高,台灣醫療價格相對低廉,吸引 不少歐美國家病患來台就醫。此外,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 佈,去年出生人口將近1600萬人,出生率為千分之12.1,在一胎 化政策要求下,許多夫婦將大量資源投入生育健康下一代;加上 大陸已婚夫婦不孕的比例達15%,估計每年有超過200萬對夫妻面 對不孕問題,商機相當可觀。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在2月底公告實施,未來將擴大生技條 例的適用對象,及鼓勵法人股東可藉由投資生技新藥公司,獲得 獎勵優惠,市場預期將對生技廠有明顯挹注,引起不少投資法人 興趣,也引起投資人追價。
尤其,近來時值季報公布期間,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具題材的生 技股成為資金轉進標的。由基本面觀察,包括東貿(4104)、精華 (1565)去年每股獲利都超過一個資本額;邦拓(4107)、旭富(4119) 、雃博(4106)等去年獲利都較前年倍數成長,激勵股價創下波段 新高。
櫃買中心將在5月8日舉行生技醫療產業法人投資說明會,精華 (1565)、訊聯(1784)、百略(4103)、東洋(4105)都將參加,會中並 邀請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擔任引言人, 市場預期再造一波法說行情。其中,訊聯近日利多消息頻傳,上 周股價創下近5個月以來高檔,表現最為突出。
預期兩岸政策終將開放,國內生技業者積極西進,訊聯日前與以 「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稱霸全球的美國GenesisGenetics Institute合作成立亞洲營運中心,共同拓展中國大陸、韓國、日本 等地區基因檢測市場版圖。
此外,公司本月也宣布與賽亞基因科技合作,結合雙方資金、技 術及通路,共同拓展大陸基因檢測事業,並搶進大陸創業板第一 波掛牌機會。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行政院經建會將國際醫療服務列入三年 發展台灣的旗艦計劃,以活體肝臟移植、人工生殖、心臟醫療、 顱顏整形外科、膝關節置換手術等五大項醫療,吸引外國人來台 就醫。
蔡政憲指出,歐美醫療費用較高,台灣醫療價格相對低廉,吸引 不少歐美國家病患來台就醫。此外,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 佈,去年出生人口將近1600萬人,出生率為千分之12.1,在一胎 化政策要求下,許多夫婦將大量資源投入生育健康下一代;加上 大陸已婚夫婦不孕的比例達15%,估計每年有超過200萬對夫妻面 對不孕問題,商機相當可觀。
訊聯賽亞牽手西進搶市瞄準基因檢測砸百萬美元入股上海基康 獲14%股權爭取創業板掛牌
預防醫學觀念正紅,訊聯生技公司昨(16)日宣布,將投資 100萬美元入股賽亞基因大陸子公司上海基康生技公司,取得 14%股權,搶攻大陸10億元以上基因檢測市場商機;訊聯董 事長蔡政憲及賽亞總經理陳奕雄也共同指出,將搶攻大陸創業板 第一波掛牌機會。
蔡政憲指出,訊聯為擴大在大陸市場的基因檢測市場,除取得上 海基康14%股權外,未來也會逐步擴大投資比重,陸續取得上 海基康五成的股權。
1997年成立的上海基康生技公司,是大陸第一家新興生技公 司,2003年由和桐集團的賽亞基因併購,資本額750萬美 元。
陳奕雄指出,上海基康以十多項疾病檢測服務為主要業務,在全 中國共有130家醫院及診所合作客戶,其中四成位在上海,其 他據點還包括中國各主要城市,上海基康自今年第一季起營運已 損益平衡,單季營收年增率達到220%,全年業績可望較去年 成長三倍。
訊聯加入上海基康營運後,將從台灣引進訊聯的孕婦產前檢測等 產品,以台灣的業績表現來看,未來至少可在四個城市創造6億 到10億市場商機。
蔡政憲和陳奕雄同時指出,中國大陸擬推出創業板,仿效美國 Nasdaq市場,以股本小、高科技公司為主要鼓勵對象,看 好上海基康在大陸基因檢測市場的潛力,兩人都預計上海基康最 快有機會半年後在大陸掛牌上市。
訊聯受惠於年初推出的3.5萬元低儲存門檻的「輕鬆入袋」方 案,成功吸引中低收入戶家庭為初生子女加入臍帶血儲存行列, 估計至下半年臍帶血滲透率將達10%以上。
陳奕雄指出,自第二季起,賽亞將在台灣和上海陸續推出「全譜 基因掃瞄」,協助民眾對自己身體進行完整的基因掃瞄,可預防 18項疾病的發生率,這項服務去年剛由美商Google和 Genentech生技公司聯手推出,每次服務價格 1,000美元,賽亞將以更便宜的價格,創造更高基因檢測市 場商機。
預防醫學觀念正紅,訊聯生技公司昨(16)日宣布,將投資 100萬美元入股賽亞基因大陸子公司上海基康生技公司,取得 14%股權,搶攻大陸10億元以上基因檢測市場商機;訊聯董 事長蔡政憲及賽亞總經理陳奕雄也共同指出,將搶攻大陸創業板 第一波掛牌機會。
蔡政憲指出,訊聯為擴大在大陸市場的基因檢測市場,除取得上 海基康14%股權外,未來也會逐步擴大投資比重,陸續取得上 海基康五成的股權。
1997年成立的上海基康生技公司,是大陸第一家新興生技公 司,2003年由和桐集團的賽亞基因併購,資本額750萬美 元。
陳奕雄指出,上海基康以十多項疾病檢測服務為主要業務,在全 中國共有130家醫院及診所合作客戶,其中四成位在上海,其 他據點還包括中國各主要城市,上海基康自今年第一季起營運已 損益平衡,單季營收年增率達到220%,全年業績可望較去年 成長三倍。
訊聯加入上海基康營運後,將從台灣引進訊聯的孕婦產前檢測等 產品,以台灣的業績表現來看,未來至少可在四個城市創造6億 到10億市場商機。
蔡政憲和陳奕雄同時指出,中國大陸擬推出創業板,仿效美國 Nasdaq市場,以股本小、高科技公司為主要鼓勵對象,看 好上海基康在大陸基因檢測市場的潛力,兩人都預計上海基康最 快有機會半年後在大陸掛牌上市。
訊聯受惠於年初推出的3.5萬元低儲存門檻的「輕鬆入袋」方 案,成功吸引中低收入戶家庭為初生子女加入臍帶血儲存行列, 估計至下半年臍帶血滲透率將達10%以上。
陳奕雄指出,自第二季起,賽亞將在台灣和上海陸續推出「全譜 基因掃瞄」,協助民眾對自己身體進行完整的基因掃瞄,可預防 18項疾病的發生率,這項服務去年剛由美商Google和 Genentech生技公司聯手推出,每次服務價格 1,000美元,賽亞將以更便宜的價格,創造更高基因檢測市 場商機。
個人化藥物時代來臨,經濟部主導下,四家生醫公司和桐(1714)集團賽亞基因、台灣東洋(4105)、基亞生技,及佳生科技日前宣布,將成立亞太地區第一項藥物基因體開發研發聯盟,未來並將透過藥物基因體學的研究,促成三項藥物進入國際市場,為近日發燙的生技類股,再添薪火。
賽亞基因表示,全球藥物發展已走到基因體時代,自2004年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藥物基因學資料送審準則」,鼓勵所有新藥在提出「臨床申請送審(IND)」,及「新藥審核(NDA)」申請時,應提供藥物開發過程中的基因資料,同時不排除未來納入強制規定。
今年2月,國際醫藥法規協合會(ICH)也開始要求藥物基因體資訊,應列入歐盟、美國及日本同步審核討論,此會議已引起國際大藥廠愈來愈重視藥物基因體學可能對傳統藥物市場帶來的衝擊。
賽亞基因表示,已有多家跨國大藥廠和賽亞簽約,希望賽亞能接受藥物基因體領域的委託研究,鄰近日本大藥廠,最近也開始尋求在台灣執行藥物基因體臨床試驗,與開發的合作。
專家指出,所謂「藥物基因體學」的應用,指未來藥物進入市場時,應明確指出符合那些基因特性的民眾才適用,因此未來藥品市場將出現專為特定基因量身打造的藥物,這也是「個人化藥物」時代的來臨。
而為了讓台灣生技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經濟部技術處則通過「藥物基因體藥物篩選」先導計劃,由賽亞基因、台灣東洋藥品、基亞生技,及佳生科技四家生技公司共組研發聯盟,篩選曾在第二、三期臨床試驗未通過的候選藥物,希望計劃完成時,能建立十項以上符合市場、專利、及臨床試驗的候選藥物。
賽亞表示,研發聯盟的計劃,是最後並挑出至少三項藥物,最後以藥物基因體專業技術,重新讓這些藥物能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進一步打進國際市場,這計劃一旦成功,可達到十倍以上的投資報酬率。
賽亞基因表示,全球藥物發展已走到基因體時代,自2004年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藥物基因學資料送審準則」,鼓勵所有新藥在提出「臨床申請送審(IND)」,及「新藥審核(NDA)」申請時,應提供藥物開發過程中的基因資料,同時不排除未來納入強制規定。
今年2月,國際醫藥法規協合會(ICH)也開始要求藥物基因體資訊,應列入歐盟、美國及日本同步審核討論,此會議已引起國際大藥廠愈來愈重視藥物基因體學可能對傳統藥物市場帶來的衝擊。
賽亞基因表示,已有多家跨國大藥廠和賽亞簽約,希望賽亞能接受藥物基因體領域的委託研究,鄰近日本大藥廠,最近也開始尋求在台灣執行藥物基因體臨床試驗,與開發的合作。
專家指出,所謂「藥物基因體學」的應用,指未來藥物進入市場時,應明確指出符合那些基因特性的民眾才適用,因此未來藥品市場將出現專為特定基因量身打造的藥物,這也是「個人化藥物」時代的來臨。
而為了讓台灣生技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經濟部技術處則通過「藥物基因體藥物篩選」先導計劃,由賽亞基因、台灣東洋藥品、基亞生技,及佳生科技四家生技公司共組研發聯盟,篩選曾在第二、三期臨床試驗未通過的候選藥物,希望計劃完成時,能建立十項以上符合市場、專利、及臨床試驗的候選藥物。
賽亞表示,研發聯盟的計劃,是最後並挑出至少三項藥物,最後以藥物基因體專業技術,重新讓這些藥物能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進一步打進國際市場,這計劃一旦成功,可達到十倍以上的投資報酬率。
為爭取藥物基因體學臨床研發委託服務的新市場服務機會,工研院與 賽亞基因將攜手合作,提供全台首創的「生物標記臨床研發委託服務 」。此創新服務不僅是國內生技產業的首創服務模式,同時也結合工 研院在臨床蛋白質體及賽亞基因在臨床基因體之研究基礎,切入全球 最熱門的新興藥物基因體學市場,要共同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藥物基 因體暨蛋白質體試驗中心。
工研院生醫所代所長留忠正表示,工研院除了已完成六套肝蛋白質體 圖譜資料庫之建立,更開發一套臨床蛋白質體之加值型資料庫分析系 統平台。此外,在蛋白質體的技術以及推廣至臨床相關應用的試驗計 劃上,工研院也與國內前十大臨床醫學中心及國外大型藥廠有合作。 此次結合雙方國際級的基因體及蛋白質體技術之優勢而組成的合作模 式,不僅是全台首創,未來搭配台灣優秀的醫護素質和豐富的臨床檢 體等軟體條件,將可建立台灣成為亞太藥物基因體暨蛋白質體試驗中 心。
工研院生醫所代所長留忠正表示,工研院除了已完成六套肝蛋白質體 圖譜資料庫之建立,更開發一套臨床蛋白質體之加值型資料庫分析系 統平台。此外,在蛋白質體的技術以及推廣至臨床相關應用的試驗計 劃上,工研院也與國內前十大臨床醫學中心及國外大型藥廠有合作。 此次結合雙方國際級的基因體及蛋白質體技術之優勢而組成的合作模 式,不僅是全台首創,未來搭配台灣優秀的醫護素質和豐富的臨床檢 體等軟體條件,將可建立台灣成為亞太藥物基因體暨蛋白質體試驗中 心。
為爭取國際藥廠藥品試驗委託訂單,工研院生醫所昨(8)日宣布, 將和賽亞基因科技合作,成立全台首創「生物標記臨床研發委託服 務(BiomarkerCRO)」試驗中心。
生醫所代所長留忠正表示,工研院致力於蛋白質體技術的研發及應 用,已建立六套肝蛋白質體圖譜資料庫,目前也和國內前十大臨床 醫學中心及國外大型藥廠合作。
賽亞總經理陳奕雄說明,這項合作將提供國際製藥市場全方位的藥 物基因體,以及藥物蛋白質體服務。
生醫所指出,藥物基因體學是全球新興生技產業重點項目,許多藥 廠開發新藥過程時,會利用一種分子診斷技術,測出不同藥物在人 體內的生物標記(Biomarker),目的是為了提高藥物在人體內的有 效性。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的草案,建議藥廠在臨床試 驗過程中,應進行藥物基因體學的分析試驗。
生醫所指出,這個分子診斷的市場,自2004年至2009年平均成長率 為24.9%,估計2009年將達37億美元。
生醫所指出,利用分子診斷協助藥廠進行研發,市場上有兩項較成 熟的應用,一是利用基因體技術,這是賽亞主要發展項目;另是利 用蛋白質體,現正由工研院發展相關技術。
賽亞以基因體技術測試藥物反應,已獲一家全球前十大的藥廠合約 ,正在亞洲進行新藥第二期臨床試驗,試驗人數約300人。
生醫所代所長留忠正表示,工研院致力於蛋白質體技術的研發及應 用,已建立六套肝蛋白質體圖譜資料庫,目前也和國內前十大臨床 醫學中心及國外大型藥廠合作。
賽亞總經理陳奕雄說明,這項合作將提供國際製藥市場全方位的藥 物基因體,以及藥物蛋白質體服務。
生醫所指出,藥物基因體學是全球新興生技產業重點項目,許多藥 廠開發新藥過程時,會利用一種分子診斷技術,測出不同藥物在人 體內的生物標記(Biomarker),目的是為了提高藥物在人體內的有 效性。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的草案,建議藥廠在臨床試 驗過程中,應進行藥物基因體學的分析試驗。
生醫所指出,這個分子診斷的市場,自2004年至2009年平均成長率 為24.9%,估計2009年將達37億美元。
生醫所指出,利用分子診斷協助藥廠進行研發,市場上有兩項較成 熟的應用,一是利用基因體技術,這是賽亞主要發展項目;另是利 用蛋白質體,現正由工研院發展相關技術。
賽亞以基因體技術測試藥物反應,已獲一家全球前十大的藥廠合約 ,正在亞洲進行新藥第二期臨床試驗,試驗人數約300人。
和桐集團所屬賽亞基因科技,繼日前和直銷公司亞洲多寶合作,提供 11萬名會員以基因檢測來找尋適當的減肥產品後,賽亞基因昨(4 )日表示,兩公司最近計劃合作建立肥胖基因資料庫,提供藥廠研發 新產品的基因比對。
賽亞和亞洲多寶日前合作協議,是由賽亞根據該公司找到的五項肥胖 基因,為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進行檢測。賽亞營運長吳英杰表示,一 旦找出不同人肥胖的基因特性,將由亞洲多寶量身定做適當的保健產 品。
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逾11萬人,去年營收約10億元。兩公司最近 也考慮,以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為基礎,合作建立2,000人的肥 胖基因資料庫,提供藥廠開發相關產品的基因比對。
賽亞表示,該公司過去五年已蒐集7,000名東方人的基因資料, 利用這套資料庫,賽亞在肝病、氣喘等基因檢測技術,已獲得美國和 中國的專利。
賽亞去年起也獲得一家全球排名前十大藥廠的委託服務訂單,協助該 藥廠進行新藥二期臨床試驗,降低臨床試驗失敗風險。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報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20 05年3月公布,鼓勵藥廠釋出現有藥物基因學資料,利用基因檢測 技術、產品與工具,創造相關市場,預估到2009年,規模可達37億美元。
賽亞和亞洲多寶日前合作協議,是由賽亞根據該公司找到的五項肥胖 基因,為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進行檢測。賽亞營運長吳英杰表示,一 旦找出不同人肥胖的基因特性,將由亞洲多寶量身定做適當的保健產 品。
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逾11萬人,去年營收約10億元。兩公司最近 也考慮,以亞洲多寶的直銷會員為基礎,合作建立2,000人的肥 胖基因資料庫,提供藥廠開發相關產品的基因比對。
賽亞表示,該公司過去五年已蒐集7,000名東方人的基因資料, 利用這套資料庫,賽亞在肝病、氣喘等基因檢測技術,已獲得美國和 中國的專利。
賽亞去年起也獲得一家全球排名前十大藥廠的委託服務訂單,協助該 藥廠進行新藥二期臨床試驗,降低臨床試驗失敗風險。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報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20 05年3月公布,鼓勵藥廠釋出現有藥物基因學資料,利用基因檢測 技術、產品與工具,創造相關市場,預估到2009年,規模可達37億美元。
經濟部技術處通過藥華醫藥、賽亞基因科技及亞洲基因三家生技公 司的科專計畫,三家業者研發計畫可望完成治療肝炎新藥、身分辨 識及檢驗試劑等多項創新技術,帶動我國生技產業邁向新里程碑。
技術處指出,藥華醫藥的計畫是進行第三代長效型干擾素的創新藥 研發工作。該公司分析,全世界因肝炎相關疾病,每年有逾百萬人 死亡。因應肝病防治,藥華將透過第三代長效型干擾素的研發,加 速國內建立基因工程蛋白質藥物工程技術,改良現有肝炎藥物的缺 點。
賽亞基因則計劃投入開發生物密碼,將發展一套全新的分子生物密 碼,以準確的鑑別身分,使罪犯無所遁形、親屬關係明確。
技術處表示,賽亞基因計畫完成後,將是首創以華人特有基因變異 為辨識內容,並可望成為世界第一套可供商業運用的分子身份辨識 系統。
至於亞洲基因科技的計畫,將投入生物冷光法的結核分枝桿菌分子 檢驗試劑產品開發。技術處表示,結核病是人畜交互感染的重大疾 病,每年造成約300萬人死亡,也對全球酪農事業構成威脅。
亞洲基因研發結核病人畜共通傳染檢測試劑,新檢驗試劑的檢測時 間僅需三小時,可克服傳統反應時間過長、結果不易判讀的弱點。
經濟部技術處「創新服務業界科專計畫」通過全面顧問公司申請的 「以SMO產業及相關醫療機構為知識經濟模式,建立亞太地區新藥 臨床試驗服務產業平台計畫」,以提升台灣整體臨床試驗執行水準 與能量。
技術處表示,該計畫將建立跨院臨床試驗中心聯盟、院內監測稽核 機制、跨院臨床試驗作業管理系統及國際合作知識平台,整合參與 醫院的資源,提升臨床試驗執行能量與競爭力。
全面顧問公司以一SMO(sitemanagementorganization)公司型態, 嘗試建立亞洲最大的臨床試驗執行服務平台,整合參與醫院的病人 量、專科醫師人數、專業研究護士人數等,建立單一窗口的專案管 理與作業系統。
技術處表示,全面顧問公司已累積營運SMO模式的核心人才庫,過 去委託該公司的廠商包括:全球排名前20大的藥廠、國內藥廠及知 名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公司。
技術處指出,藥華醫藥的計畫是進行第三代長效型干擾素的創新藥 研發工作。該公司分析,全世界因肝炎相關疾病,每年有逾百萬人 死亡。因應肝病防治,藥華將透過第三代長效型干擾素的研發,加 速國內建立基因工程蛋白質藥物工程技術,改良現有肝炎藥物的缺 點。
賽亞基因則計劃投入開發生物密碼,將發展一套全新的分子生物密 碼,以準確的鑑別身分,使罪犯無所遁形、親屬關係明確。
技術處表示,賽亞基因計畫完成後,將是首創以華人特有基因變異 為辨識內容,並可望成為世界第一套可供商業運用的分子身份辨識 系統。
至於亞洲基因科技的計畫,將投入生物冷光法的結核分枝桿菌分子 檢驗試劑產品開發。技術處表示,結核病是人畜交互感染的重大疾 病,每年造成約300萬人死亡,也對全球酪農事業構成威脅。
亞洲基因研發結核病人畜共通傳染檢測試劑,新檢驗試劑的檢測時 間僅需三小時,可克服傳統反應時間過長、結果不易判讀的弱點。
經濟部技術處「創新服務業界科專計畫」通過全面顧問公司申請的 「以SMO產業及相關醫療機構為知識經濟模式,建立亞太地區新藥 臨床試驗服務產業平台計畫」,以提升台灣整體臨床試驗執行水準 與能量。
技術處表示,該計畫將建立跨院臨床試驗中心聯盟、院內監測稽核 機制、跨院臨床試驗作業管理系統及國際合作知識平台,整合參與 醫院的資源,提升臨床試驗執行能量與競爭力。
全面顧問公司以一SMO(sitemanagementorganization)公司型態, 嘗試建立亞洲最大的臨床試驗執行服務平台,整合參與醫院的病人 量、專科醫師人數、專業研究護士人數等,建立單一窗口的專案管 理與作業系統。
技術處表示,全面顧問公司已累積營運SMO模式的核心人才庫,過 去委託該公司的廠商包括:全球排名前20大的藥廠、國內藥廠及知 名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公司。
和桐集團關係企業賽亞基因科技公司昨(20)日發表重大成果, 針對家族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推出全球第一項基因檢測晶片,目前 透過八家醫院進行預防篩檢,計劃年底進軍國際市場,搶攻上億 美元商機。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指出,這次和台北榮總醫院合作,研發出 一項基因檢測晶片,可在二天內完成血液篩檢,比過去基因定序 檢驗快了一個多星期。
賽亞的FH基因晶片,將由全球最大基因晶片公司Affymatrix量產, 預計今年在國內申請方法專利,爭取衛生署臨床試驗許可,今年 底推到中國大陸及歐美等市場。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指出,這次和台北榮總醫院合作,研發出 一項基因檢測晶片,可在二天內完成血液篩檢,比過去基因定序 檢驗快了一個多星期。
賽亞的FH基因晶片,將由全球最大基因晶片公司Affymatrix量產, 預計今年在國內申請方法專利,爭取衛生署臨床試驗許可,今年 底推到中國大陸及歐美等市場。
和桐化學昨(23)日舉行董事會,決定調整營運架構,專注化學品 本業,停止對非本業相關投資,並分階段處分和鑫光電、和立聯合、 賽亞基因及華中興業等非核心事業。
和桐化學昨天的董事會,通過和鑫光電處分價格必須在成本價以上, 也就是在每股13元以上。和桐董事長陳武雄昨晚強調,和鑫光電已 經找到買主;其他要處分的轉投資事業,正積極與買主接頭中。
和桐化學因轉投資的光電產業拖累,股價跌破票面。為強化體質,昨 天董事會毅然決定展開調整營運架構,處分持有光電科技(和鑫光電 、和立聯合)、生化科技(賽亞基因)及水泥營建(華中興業)等非 化學事業的轉投資,回歸化學本業。
和桐大陸地區轉投資也調整,增加寶智投資公司(大陸投資事業的控 股公司)股權比重、減少其他化學品投資,並分割和桐台灣持有的油 品事業。
和桐化學主管表示,公司多年來耕耘清潔劑原料,且近年來在海峽兩 岸陸續進行多項投資,除積極開發市場外,也致力於產業垂直整合、 生產及行銷舖路,上游台灣紮根,下游大陸積極發展,提升公司營運 規模與競爭力。
和桐在大陸已完成興建第二套烷基苯廠;另外,在南京、廈門、上海 、四川、天津、廣州也設有下游產品烷基苯磺酸等系列產品的生產據 點,成為亞洲清潔劑原料最大供應商。
大陸烷基苯廠正與中石化子公司金陵石化烷基苯廠合併和擴充,將正 烷屬烴年產能提高到24萬公噸、烷基苯年產能提高到38萬公噸, 烷基苯磺酸提高到30萬公噸以上,並計劃與大陸中石化集團總公司 (Sinopec)到海外投資,將生產據點擴充到東南亞及歐、美 等地區。
和桐化學主管指出,和桐也朝更高級的個人洗滌用清潔劑原料方向前 進,大陸廣州的GMP級表面活性劑系列產品工廠已於去年底完工, 日前通過認證,對拓展產品領域及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有相當大的助益。
和桐化學昨天的董事會,通過和鑫光電處分價格必須在成本價以上, 也就是在每股13元以上。和桐董事長陳武雄昨晚強調,和鑫光電已 經找到買主;其他要處分的轉投資事業,正積極與買主接頭中。
和桐化學因轉投資的光電產業拖累,股價跌破票面。為強化體質,昨 天董事會毅然決定展開調整營運架構,處分持有光電科技(和鑫光電 、和立聯合)、生化科技(賽亞基因)及水泥營建(華中興業)等非 化學事業的轉投資,回歸化學本業。
和桐大陸地區轉投資也調整,增加寶智投資公司(大陸投資事業的控 股公司)股權比重、減少其他化學品投資,並分割和桐台灣持有的油 品事業。
和桐化學主管表示,公司多年來耕耘清潔劑原料,且近年來在海峽兩 岸陸續進行多項投資,除積極開發市場外,也致力於產業垂直整合、 生產及行銷舖路,上游台灣紮根,下游大陸積極發展,提升公司營運 規模與競爭力。
和桐在大陸已完成興建第二套烷基苯廠;另外,在南京、廈門、上海 、四川、天津、廣州也設有下游產品烷基苯磺酸等系列產品的生產據 點,成為亞洲清潔劑原料最大供應商。
大陸烷基苯廠正與中石化子公司金陵石化烷基苯廠合併和擴充,將正 烷屬烴年產能提高到24萬公噸、烷基苯年產能提高到38萬公噸, 烷基苯磺酸提高到30萬公噸以上,並計劃與大陸中石化集團總公司 (Sinopec)到海外投資,將生產據點擴充到東南亞及歐、美 等地區。
和桐化學主管指出,和桐也朝更高級的個人洗滌用清潔劑原料方向前 進,大陸廣州的GMP級表面活性劑系列產品工廠已於去年底完工, 日前通過認證,對拓展產品領域及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有相當大的助益。
經過十個月的談判,賽亞基因公司與全球生物晶片龍頭Affyme trix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契約,Affymetrix公司將授與 賽亞及其子公司上海基康公司,使用Affymetrix通過美國 食品衛生管理屬(FDA)認證的技術平台,共同開發B肝、C肝以 及氣喘等相關的醫療及檢測晶片的應用。這也是Affymetri x公司進軍亞洲市場的第一步。
賽亞公司總經理陳奕雄指出,Affymetrix的儀器系統已經 在2004年年底,獲得美國FDA以及歐盟的CE認證,也是後基 因體時代第一個取得法規許可的醫療晶片技術平台。而賽亞運用 S NP技術,已經在肝病、氣喘、家族性遺傳高膽固醇,以及藥物不良 副作用等有些研發成果。未來賽亞如能在Affymetrix的晶 片技術平台上,開發相關的用藥以及疾病風險管理的檢測產品,就能 在較短的時間內,推出醫療用的檢測晶片,達成該公司切入個體化醫 療產業的目標。未來賽亞也會透過在上海的基康科技公司,進入大陸 市場。
賽亞公司總經理陳奕雄指出,Affymetrix的儀器系統已經 在2004年年底,獲得美國FDA以及歐盟的CE認證,也是後基 因體時代第一個取得法規許可的醫療晶片技術平台。而賽亞運用 S NP技術,已經在肝病、氣喘、家族性遺傳高膽固醇,以及藥物不良 副作用等有些研發成果。未來賽亞如能在Affymetrix的晶 片技術平台上,開發相關的用藥以及疾病風險管理的檢測產品,就能 在較短的時間內,推出醫療用的檢測晶片,達成該公司切入個體化醫 療產業的目標。未來賽亞也會透過在上海的基康科技公司,進入大陸 市場。
憂鬱症藥物越吃憂鬱,對藥物反應不良的病患,可能因為憂鬱加深反 而出現自殺傾向,怎麼辦。賽亞基因日前公佈,該公司已開發出藥物 不良副作用檢測工成功率高達九成,可以讓病患在第一時間內決定最 有效率的藥物,避免更多憂鬱症患者因為錯誤的藥物服用,發生不幸 悲劇。
賽亞基因與成功大學合作,成功找出小兒氣喘與基因發病高危險群間 的關聯性模式,在36個與氣喘有關的基因中,發現13個基因與非過敏 性氣喘有極大關係,另外七個基因主要與過敏氣喘發生有關,研發成 果對於疾病診斷與治療藥物開發深具價值,近期將刊登於國際知名期 刊JournalofHumanGe-netics。
根據統計,台灣的氣喘病童比例正逐年增加,台北市學童在近30年間 氣喘發生率攀升11倍,92年健保局的資料也顯示,國人用於氣喘的醫 療費用高達40億元。業界估計,全球約有10億到15億人飽受氣喘之苦 。
由於家族內或是父母親其中一人有氣喘,小孩遺傳氣喘的機率約20% ,若是父母親兩人均有氣喘,小孩遺傳氣喘的機率則可能高達80%, 氣喘背後蘊藏龐大商機。
賽亞表示,傳統的氣喘檢測慣用IgE(E型免疫球蛋白)作為預測氣喘 與過敏的指標,但準確性不高,對非IgE過敏源的氣喘患者也無法診 斷。賽亞這次利用SNPs(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單一核甘酸 酸多型性)定型技術,成功找出VGIPT基因,該基因屬於訊號傳遞分 子,參與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分裂與免疫機制調節,在氣喘病童與 正常兒童出現顯著的基因差別,利用基因變異來預測氣喘,能提早發 出警訊,作為父母及家庭作為預防與治療的依據。
根據統計,台灣的氣喘病童比例正逐年增加,台北市學童在近30年間 氣喘發生率攀升11倍,92年健保局的資料也顯示,國人用於氣喘的醫 療費用高達40億元。業界估計,全球約有10億到15億人飽受氣喘之苦 。
由於家族內或是父母親其中一人有氣喘,小孩遺傳氣喘的機率約20% ,若是父母親兩人均有氣喘,小孩遺傳氣喘的機率則可能高達80%, 氣喘背後蘊藏龐大商機。
賽亞表示,傳統的氣喘檢測慣用IgE(E型免疫球蛋白)作為預測氣喘 與過敏的指標,但準確性不高,對非IgE過敏源的氣喘患者也無法診 斷。賽亞這次利用SNPs(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單一核甘酸 酸多型性)定型技術,成功找出VGIPT基因,該基因屬於訊號傳遞分 子,參與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分裂與免疫機制調節,在氣喘病童與 正常兒童出現顯著的基因差別,利用基因變異來預測氣喘,能提早發 出警訊,作為父母及家庭作為預防與治療的依據。
三年前,和桐集團旗下的賽亞基因科技與成大醫學院開始學術合作, 最近成功發現人類基因變異與幼童氣喘的關聯性,其研究成果今年元 月已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ofHumanGenetics刊登,五月將有另一篇 論文介紹賽亞的成果,預計下半年將可推出數項預防型基因檢測產品 。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表示,自二○○二年起,賽亞開始與成大醫學 院合作進行氣喘基因體研究,透過小兒免疫科主任王志堯收集一千例 臨床樣本,再由賽亞基因利用大規模的SNP(單一核?酸多型性)定 型技術,成功從遺傳統計模式上,找出小兒氣喘基因與發病高危險群 間的關聯性。
陳奕雄表示,利用此項研究成果所發展基因檢測產品AsthmaTypeTM ,將可用來預測小兒氣喘發作機率,賽亞基因也已經將此基因檢測技 術申請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專利。
賽亞研發副處長吳世欣表示,該公司利用SNPs成功找出VGIPT基因, 該基因屬於訊號傳遞分子,參與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分裂與免疫機 制調節,透過實驗證明可在氣喘病童與正常兒童出現顯著的基因差別 。
賽亞副總經理曾驥孟也燈出,賽亞目前已和其他生技業者策略聯盟, 未來將從居家生活層面發展防治氣喘的周邊產業,提供民眾從預防、 診斷、到醫療的完整服務。
賽亞今年下半年也將連續推出數項產品,未來並希望能進一步帶動亞 洲地區的基因體研究。
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表示,自二○○二年起,賽亞開始與成大醫學 院合作進行氣喘基因體研究,透過小兒免疫科主任王志堯收集一千例 臨床樣本,再由賽亞基因利用大規模的SNP(單一核?酸多型性)定 型技術,成功從遺傳統計模式上,找出小兒氣喘基因與發病高危險群 間的關聯性。
陳奕雄表示,利用此項研究成果所發展基因檢測產品AsthmaTypeTM ,將可用來預測小兒氣喘發作機率,賽亞基因也已經將此基因檢測技 術申請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專利。
賽亞研發副處長吳世欣表示,該公司利用SNPs成功找出VGIPT基因, 該基因屬於訊號傳遞分子,參與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分裂與免疫機 制調節,透過實驗證明可在氣喘病童與正常兒童出現顯著的基因差別 。
賽亞副總經理曾驥孟也燈出,賽亞目前已和其他生技業者策略聯盟, 未來將從居家生活層面發展防治氣喘的周邊產業,提供民眾從預防、 診斷、到醫療的完整服務。
賽亞今年下半年也將連續推出數項產品,未來並希望能進一步帶動亞 洲地區的基因體研究。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