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華先進(創新)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全體7家創新板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營收達208億元,成長率驚人達129%,稅前淨利累計28億元,更從虧損轉為盈利,共增加稅前淨利53億元。其中,台股第1,000家上市公司、第8家創新板企業——鴻海及裕隆集團轉投資的鴻華先進,即將在下周一(20日)掛牌上市,為市場帶來新動能。
創新板上市公司第三季單季營收計84億元,同比成長116%,稅前淨利14億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增加23億元。其中,台灣虎航-創受惠於國境解封後的跨境旅遊需求大增,營收及獲利均大幅成長,營收成長幅度高達2,378%,成為第三季創新板上市公司的獲利王。
雲豹能源-創在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方面表現最佳,達7.66元。其他營收成長幅度較大的創新板上市公司包括錼創科技- KY創及走著瞧-創,第三季營收年成長幅度分別達211%及86%。走著瞧-創前三季稅後淨利累計約2,700萬元,單季約1,400萬元,已轉虧為盈,呈現正面樂觀趨勢。
證交所強調,創新板自2021年7月開板以來,持續吸引優質潛力企業,並積極推動創新企業發展。今年更鬆綁創新板發行面及交易面規定,預計年底創新板掛牌上市家數將達10家。截至目前,已有8家企業送件申請創新板上市,預計今年總計將有15家創新公司申請,未來更有超過百家公司在潛在申請名單上,為不同營運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更多元彈性的上市選擇。
此外,台股第1,000家上市公司、第8家創新板─鴻海及裕隆集團轉 投資的鴻華先進,將在下周一(20日)掛牌上市。
至於7家創新板上市公司第三季單季營收計84億元,皆較去年同期 成長,累計成長116%;第三季稅前淨利14億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 盈、且增加23億元。
證交所表示,全體創新板上市公司當季營收成長較大的公司,主要 為台灣虎航-創,受惠國境解封後,跨境旅遊需求大增,航空客運市 場快速復甦,帶動台灣虎航-創營收及獲利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營收成長幅度更高達2,378%,為第三季創新板上市公司的獲利王。
至於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以雲豹能源-創的7.66元表 現最佳;其他營收成長幅度較大的創新板上市公司,包括錼創科技- KY創及走著瞧-創,第三季營收年成長幅度分別達211%及86%。其中 ,走著瞧-創前三季稅後淨利累計約2,700萬元,單季約1,400萬元, 與去年同期相較已轉虧為盈,呈正面樂觀趨勢。
其餘創新板上市公司第三季營收也皆有一成以上之成長表現,顯示 臺灣資本市場的新經濟公司正蓬勃茁壯。
證交所表示,創新板自2021年7月開板以來,持續招募優質潛力企 業及積極推動創新企業發展,今年更陸續鬆綁創新板發行面及交易面 規定,預計今年底於創新板掛牌上市家數將達10家。
今年以來,累計已有8家送件申請創新板上市,預期今年總計將有 15家創新公司申請,較去年近倍數成長,未來更有超過百家公司在潛 在申請名單上,提供不同營運發展階段的企業更多元彈性的上市選擇 。
富世達昨(9)日以每股200元上市,收330元飆漲75%,成為台股第999家掛牌的上市公司;而走過一甲子的台灣資本市場,也將迎來第1,000家上市公司──台股第一檔純電動車股鴻華先進,將於11月20日在創新板登板,台股將邁入新里程碑。這家台灣老牌企業的上市,象徵著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進入新紀元。
從1962年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在62年的努力下,台灣資本市場終於跨越了第1,000家上市公司的關卡。這其中,包括2010年第一家外國企業F-IML(已下市)來台上市,以及2022年創新板個股錼創科技-KY創上市掛牌,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11月20日,將是台灣資本市場歷史性的一刻,當天將舉行慶祝第1,000家上市公司誕生的活動,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將親自主持上市典禮,並對外解說台灣資本市場將邁入新里程碑的特別意義。
鴻華先進的上市,不僅是第1,000家上市公司的榮耀,它還是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也是第八家登板創新板的公司。這家由裕隆(華創投資)及鴻海各持股47.96%及49.92%的公司,將進行資本額為159.13億元的增資,預計增資1.5億股,每股50元,從資本市場募集75億元,資本額將增至174.13億元。
從1962年首批元老僅剩五家,到2000年網路科技來臨,電子科技事業上市如雨後春筍,短短23年間共增加683家上市公司。近十年來,平均每年有20至30家公司上市,今年在鴻華先進上市後,將達到第20家。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政府積極鼓勵各種產業發展與上市,以及創新事業的推動。
創新板作為當前證交所全力推動的重點,今年新增綠能環保、運動休閒、數位雲端及居家生活等新經濟產業指數,不僅推動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也為台灣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臺灣證券交易所62年來全體員工及歷任董事長的努力,包括2 010年5月18日第一家外國企業F-IML(已下市)來台上市(以前為外 國F股,現改為開曼KY股),以及2022年8月18日第一檔創新板個股錼 創科技-KY創上市掛牌,台灣資本市場終於跨越第1,000家。
據悉,證交所將在11月20日鴻華先進上市掛牌當天,擴大舉行慶祝 第1,000家上市公司誕生,董事長林修銘也將親自主持上市典禮,並 對外說明台灣資本市場將邁入新里程碑的特別意義。
相關人士分析,由裕隆(華創投資)及鴻海各持股47.96%及49.9 2%的鴻華先進,其上市掛牌具有多重意義,除了是第1,000家上市公 司,也是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並是第八家登板創新板,也 是近年來罕見最大的募資案,目前資本額為159.13億元,預計增資1 .5億股,每股50元,將從資本市場募集75億元,資本額將增至174.1 3億元。
1962年首批元老剩五家
台灣資本市場從於1962年2月9日第一批公司上市後,目前僅存台泥 、味全、中化、大同及農林等五家,在2000年網路來臨前,只有317 家上市公司,等於是前面近38年公司上市腳步相當緩慢,一年不到1 0家。
從2000年網路科技來臨,電子科技事業上市如雨後春筍,在短短的 不到23年,一路100家、100家跳增,共增加683家上市公司。
近十年來,則是平均一年有20∼30家公司上市,今年在鴻華先進上 市後,將達到第20家,緊接著11月21有環保工程廠華懋,第21家上市 生力軍報到。
這此成果都得力於政府積極鼓勵網路、光電、半導體、生技產業等 發展與上市,以及近來積極鼓勵創新事業,今年新增綠能環保、運動 休閒、數位雲端及居家生活等新經濟產業指數,尤其創新板更是當前 證交所全力推動的重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群益金鼎證券即將在11月20日至21日,攜手舉辦一場以「電動車產業鏈」為主題的業績發表會。這場會議將邀請智伸科、車王電、鴻華先進以及東元等四家知名公司,與投資者們分享他們近期在財務和業務上的最新動態,以及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證交所透過這樣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期望能夠凸顯電動車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同時也提升公司資訊的透明度。此外,證交所還特別邀請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謝騄璘經理,為我們帶來一場關於全球汽車整車暨電動車產業的回顧與展望的專題演講。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在111年3月正式公佈了「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這個計劃為我們提供了至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具體軌跡和行動路徑。其中,「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是這12項關鍵戰略之一,因此證交所選擇以「電動車產業鏈」為主題,讓這四家公司成為會議的焦點。
證交所強調,他們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參加實體或線上法人說明會,以提升財務和業務資訊的透明度,並增加投資者獲取企業訊息的管道。從今年開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要選擇一次參加法人說明會,並將會議的影音資訊以及相關財務業務資訊詳實說明,以提升資訊的對稱性和揭露品質。
年底上市掛牌潮來襲,台股再迎新血!11月2日,聯策(6658)成功掛牌,今年上市掛牌公司已達17家。接著,AMAX-KY(6933)、富世達(6805)、鴻華先進(2258)以及華懋(5292)等四家台灣公司,將在8日至21日期間陸續加入上市行列,為台股注入新活力。 其中,AMAX-KY和富世達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因中國大陸證監會的通知,原本不屬於境外IPO備案範圍,如今終於順利通過,預計分別在8日和9日上市,每股上市價格分別為96元和200元。 而鴻海集團與裕隆轉投資的鴻華先進,原計劃在11月9日上市,但近日宣布延後至11月20日。這家公司在創新板上市,成為台股第一檔純電動車股上市,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另一邊,華懋的IPO案於7日進行競拍,得標加權平均價格為83.31元。從9日至13日進行公開申購,每股價格定於68元。以7日的興收盤均價97.43元來看,潛在套利空間達29.43元,幅度高達43.28%。預計11月21日,華懋將以每股68元上市掛牌,吸引投資者目光。
證交所表示,此一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期待能展現電動車產業鏈的 競爭優勢,並提升公司資訊透明度。
另外,證交所也邀請工研院(IEK)產科國際所經理謝騄璘,就全 球汽車整車暨電動車產業回顧與展望進行專題演講。
證交所指出,我國於111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 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 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
其中「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為「臺灣2050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 戰略之一,故證交所本次以「電動車產業鏈」為主題,邀請4家公司 參與業績發表會,與投資人分享近期公司財務業務情形。
證交所表示,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 人獲取企業訊息管道,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受邀參加實體或 線上法人說明會。
另自今年起,上市公司每年須擇一場次就受邀參加法人說明會申報 會議影音資訊,且於申報上傳的中英文簡報檔中詳實說明會議簡報的 相關財務業務資訊,以提升資訊對稱性及強化資訊揭露品質。
AMAX-KY、富世達上市案,在中國大陸證監會通知不納入境外IPO備 案範圍後,終於可望順利上市掛牌,預計各在8日、9日上市,每股上 市價格各為96元、200元。
由鴻海集團及裕隆轉投資的鴻華先進,原擬於11月9日上市,但日 前決定延後至11月20日,鴻華先進將在創新板上市,且是台股第一檔 純電動車股上市。
華懋IPO案於7日競拍,得標加權平均價格83.31元,自9日起至13日 公開申購,每股68元,以7日在興收盤均價97.43元來算,潛在套利空 間為29.43元,幅度達43.28%,預計11月21日以每股68元上市掛牌。
【新聞報導】 哇塞,台灣電動車業界又出大新聞啦!大家知道嗎?鴻海集團旗下的電動車廠——鴻華先進,最近可真是風光無比啊!昨天(5日)鴻華先進公布了10月的營收,竟然達到了1.76億元,這個數字可是創下了新高,比起上個月來,增加了137.83%,年增長率更是達到了31.17%。前十月累計營收7.65億元,年增長率更是驚人的196.15%!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鴻華先進即將在11月20日創新板上掛牌上市,這可是台股史上第一家純電動車概念股呢!這個消息一出,讓人們對鴻華先進的未來更加期待,也為它掛牌的蜜月行情提前暖身。 鴻華先進的成績一路攀升,這對兩大股東來說可是大大的好訊息。鴻海和裕隆電動車事業都能夠因為鴻華的進軍資本市場而獲益。鴻華是鴻海和裕隆集團在2020年11月合資成立的,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董事長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副董事長則是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總經理是李秉彥。目前實收資本額159.13億元,上市後估計會增加到174.31億元。 鴻華先進10月的營收結構中,電動巴士占了98%,前十月電動巴士營收占比高達88%,技術服務則占12%。對於未來的展望,鴻華先進預計,由於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電動巴士陸續交車,2023年全年營收表現將會優於去年。
鴻華將在11月20日在創新板掛牌上市,將成為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概念股,鴻華近期業績頻頻創高,為掛牌蜜月行情提前暖身。隨著鴻華先進將正式進軍資本市場,法人看好有助未來籌資與衝刺業績,助益兩大股東鴻海、裕隆電動車事業布局。
鴻華是由鴻海與裕隆集團在2020年11月合資成立,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董事長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擔任,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擔任副董事長,總經理為李秉彥。目前實收資本額159.13億元,掛牌上市後估增至174.31億元。
鴻華表示,10月營收結構中,電動巴士占98%;前十月電動巴士營收占比88%,技術服務營收占12%。展望後市,鴻華認為,電動巴士因市場需求陸續交車,2023年全年營收表現將優於去年。
【台灣新聞】鴻華先進創新板掛牌延後,預計11月20日掛牌上市
近期,台灣市場關注的電動車製造商鴻華先進(2258)傳出新聞,原計劃在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的公司,突然宣布將上市買賣開始期限延長三個月,讓市場掀起一陣波動。但隨後鴻華先進即發出補充公告,預計將於11月20日於創新板正式掛牌。
鴻華先進在公告中解釋,根據證交所的規定,公司在收到上市審核通知後的三個月內必須完成掛牌,否則需申請展延。由於公司於8月11日收到上市審核通知,按照規定應在11月11日前完成掛牌,但由於承銷作業的時程需要,公司決定將上市日期定於11月20日,因此需要程序上申請展延。
鴻華先進強調,這次展延並不會影響公司原來的上市規畫,公司每股參考價暫定為50元。值得注意的是,鴻華先進是由裕隆與鴻海於2020年11月合資成立,實收資本額達到159.13億元,其中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預計在掛牌上市後,實收資本額將增至174.31億元。
雖然鴻華先進去年營收為2.96億元,但稅後純損達到13.57億元,顯示公司在初期還處於虧損狀態。然而,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96億元,前三季則達到5.88億元,年增長達3.75倍。雖然上半年稅後仍虧損8.96億元,每股純損0.56元,但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在電動巴士市場的投資所致。
鴻華先進已推出四款原型車,其中Model T電動巴士已於去年6月開始量產,並陸續交付給全台客運業者,這也是公司今年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台灣新聞】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華先進即將創新板掛牌,預計11月20日正式登場。這家由鴻海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的企業,在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鴻華先進的上市,被法人看好將對其未來的籌資和業績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對兩大股東鴻海和裕隆電動車事業的布局也有所助益。 鴻華先進的董事長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擔任,副董事長則是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公司總經理是李秉彥,目前實收資本額達159.13億元,上市後預計增至174.31億元。鴻華先進自2020年11月成立以來,已迅速推出四款原型車,其中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並已陸續交付給全台客運業者,目前訂單量遠超產能。 SUV車型Model C本月已通過政府單位認證掛牌,至今已接獲超過8,000張訂單,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開始大量交車。上半年合併營收2.82億元,與去年相當,前三季合併營收則大增3.75倍至5.88億元。雖然上半年稅後淨損達8.95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淨損3.96億元已有顯著改善。 展望未來,鴻華先進預計今年營收將年增三倍,並將配合Model C的大量交車,帶動明年營收雙位數成長。公司還計劃每年推出一台新車款量產上市,其中Model B量產版預計明年底推出,Model C則預計2025年第3季推出國外量產版。李秉彥透露,2025年將將Model C推向美國市場,並有合作夥伴在當地生產,其中鴻海俄亥俄州廠是候選之一。
鴻華先進是由鴻海與裕隆集團在2020年11月合資成立,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董事長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擔任、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擔任副董事長,總經理為李秉彥。目前實收資本額159.13億元,掛牌上市後估增至174.31億元。
鴻海表示,依證交所規範,公司收到上市審核通知後三個月須內完成掛牌,否則要申請展延(單次展延三個月),鴻華於8月11日收到審核通知,須於11月11日完成掛牌,昨天晚間補充公告,確定11月20日在創新板上市掛牌。
李秉彥之前表示,鴻華先進成立三年以來迅速推出四輛原型車,其中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已陸續交付全台客運業者,目前訂單大於產能。
而SUV車型Model C本月已通過政府單位認證掛牌,12日迄今已接獲逾8,000張訂單,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開始大量交車。
受惠電動巴士逐步交貨,鴻華先進上半年合併營收2.82億元,與去年營收2.96億元相當,前三季合併營收5.88億元、年增3.75倍。上半年稅後淨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淨損3.96億元倍增,每股淨損0.56元。以Model C目前超過8,000輛,一輛約100萬元計算,營收規模約為80億元。
展望後市,隨著Model T持續交貨,鴻華先進發言人王理巍說,今年營收可望年增三倍,配合Model C大量交車,可望帶動明年營收雙位數成長。
未來希望每年推動一台車款量產上市,其中Model B量產版預計明年底推出,Model C預計2025年第3季推出國外量產版。
針對Model C的海外市場銷售布局,李秉彥說,2025年將賣到美國市場,若是客戶同意會對外報告。
至於美國市場是否在鴻海俄亥俄州廠生產,他表示,我們會有合作夥伴在當地生產,鴻海俄州廠是其中一個候選人。
鴻華先進進一步說明,依證交所規範,公司收到上市審核通知後三 個月內需完成掛牌,否則要申請展延(單次展延三個月);由於鴻華 是於8月11日收到審核通知,按照規定須於11月11日前完成掛牌,但 因承銷作業時程所需,鴻華先進表示,規劃上市日期訂於11月20日, 因此程序上須申請展延。
鴻華先進強調,此一展延動作不影響原上市規畫,鴻華先進詢圈每 股參考價暫訂50元。
裕隆與鴻海於2020年11月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實收資本額159.13億 元,其中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估掛牌 上市後增至174.31億元。
鴻華先進去年營收2.96億元、稅後純損13.57億元。受惠電動巴士 交貨,今年上半年營收2.96億元、前三季5.88億元,年增3.75倍,不 過上半年稅後仍虧損8.96億元,每股純損0.56元。
鴻華先進已推出四款原型車,其中電動巴士Model T已於去年6月量 產,並陸續交付全台客運業者。
上市潮來襲!台灣創新板密集掛牌,鴻華先進創新車與生技股領風騷
近期台灣股市再度迎來一波上市掛牌高潮,從11月2日至9日,聯策、AMAX-KY、富世達及鴻華先進創等公司將密集掛牌上市。今年來,已有國內外上市公司及創新板等15家公司在證交所掛牌,預計年底還將有超過10家上市大軍陸續登場,今年上市家數將創近五年來新高。
在這波掛牌潮中,AMAX-KY、富世達等因大陸暫不納入備案管理,得以解套上市;而鴻華先進創及金萬林創則分別成為首檔純電動車及首檔生技股在創新板上市。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為應業者需求及打國際盃,10月初宣布強化生技(新藥)股的上市資訊揭露,已吸引保瑞、泰博二家生技股申請轉上市,藥華藥董事會也通過轉上市,計劃於27日向證交所申請上市。
今年上市掛牌家數不僅是近五年來最多,申請上市的公司也達到23家,證交所樂觀預估,今年申請上市數將達40~45家。生技股櫃轉市的風潮尤其受到關注,金萬林創暫定以30元辦理承銷,年底可望創新板掛牌,保瑞、泰博申請櫃轉市,藥華藥也將正式提出櫃轉市申請,三檔市值合計高達1,813億元,對台股市值是一大補充。
證券業人士指出,上櫃有不少優質公司,但因股價被低估,轉上市是獲得國際機構買盤青睞的好機會。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去年7月上任後積極招商,今年來申請上市及掛牌風潮不斷升溫,現觀科、澤米、華凌、華懋、天虹等公司均已暫定上市承銷價,正瀚創也獲主管機關核准上市。
【台灣新聞】鴻海集團在電動車市場的搶進戰逐漸見成效,旗下子公司鴻華先進扮演著關鍵角色。鴻海集團的布局中,鴻華先進負責電動車設計,採用輕資產模式,與鴻海負責的重資產製造與供應鏈管理形成良好搭配。MIH聯盟則是開放平台,整合零組件供應商,共同開發電動車,幫助品牌商和零組件業擴大市場。在乘用車方面,鴻華先進負責設計Model C、Model B、Model E和電動巴士Model T等,而商用車種如Model V電動皮卡和Model N物流車則由鴻海負責。此外,MIH聯盟還推出三人座電動車,與集團其他產品做出明確區隔。
目前鴻海集團分工負責,在乘用車方面,包括Model C、Model B、Model E與電動巴士Model T等乘用車種由鴻華先進負責設計。至於電動皮卡Model V與物流車Model N屬於商用車種,由鴻海負責設計。MIH聯盟則開發出三人座的電動車,與整個集團做出區隔。
新一波掛牌潮中,AMAX-KY、富世達等因大陸暫不納入備案管理, 上市得以解套;鴻華先進-創及金萬林-創,分別是首檔純電動車及首 檔生技股在創新板上市。臺灣證券交易所應業者需要及基於打國際盃 ,10月初宣布強化生技(新藥)股的上市資訊揭露,已吸引生技股王 保瑞、泰博二家生技股申請轉上市,生技市值龍頭股藥華藥董事會也 通過轉上市,已向事業主管機關申請將以科技事業,擬於27日向證交 所申請上市。
統計今年上市掛牌家數不僅是近五年來最多,今年來也有23家公司 申請上市,證交所樂觀估計,今年申請上市數將達40∼45家;上市申 請潮大爆棚,將成為明年上市IPO的能量,尤以生技股櫃轉市的風潮 最受關注。
生技股是政策全力扶植的產業,金萬林-創暫定以30元辦理承銷, 年底可望創新板掛牌,還有保瑞、泰博申請櫃轉市,藥華藥也將正式 提出櫃轉市申請,這三檔市值合計高達1,813億元,台股市值吃大補 丸。另一檔近期可望由櫃轉市,為綠能環保績優股台境,也相當受關 注,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各為7.19元及3.46元。
證券業人士表示,上櫃有不少好公司,但因股價被低估,希望能獲 得國際機構買盤青睞,轉上市是較好的機會。
告別三年多來疫情,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去年7月上任後積極招商 ,今年來申請上市及掛牌風潮發酵,據統計,目前已暫定上市承銷價 的有現觀科、澤米、華凌、華懋、天虹等。另正瀚-創日前也獲主管 機關核准上市。
【汽車新聞】 哇塞,大家有沒有聽說啊?台灣有一家新興汽車公司要上市啦!這家名叫《鴻華先進》的公司,準備在11月創新板上掛牌上市,圈內人士透露每股參考價定在50元呢! 哎呀,話說回來,這《鴻華先進》可不是普通的公司哦!它是由裕隆和鴻海合資成立的,2020年11月成立的,實收資本額有159.13億元,裕隆華創車電和鴻海各持股近50%。說起來,這家公司的來頭可不小呢! 總經理李秉彥在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表示,他對公司今年和明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因為他們的電動巴士Model T持續出貨,還有Model C(納智捷n7)年底前要小量生產,這兩個大功臣讓他們對今年營收將比去年成長2倍、明年營收也能維持雙位數成長非常有信心。 對了,大家還記得納智捷n7的預購活動嗎?從開始到23日,累積接單已經超過8,000張,早就達到了公司預定的7,500輛目標。李總經理說,這個成績可見台灣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熱情非常高。 《鴻華先進》去年營收2.96億元,但虧損13.57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追平去年全年,前三季營收年增3.75倍。雖然今年上半年還是虧損,但李總經理表示,公司已經推出四款原型車,Model T已量產並交付客戶,Model C也已完成認證準備交付。 未來,《鴻華先進》還會每年推出一款車量產上市,Model B預計明年第四季進入量產,Model C則預計2025年第三季在國外上市,美國市場是它們的主要目標。2025年對《鴻華先進》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那時將有多個車型和銷售市場等著它們去征服呢!
台灣電動車製造商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昨日透露,旗下納智捷n7導入的Model C訂單已超過8,000輛,Model T電動巴士的訂單也是熱絡非凡,讓產能顯得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鴻華先進計劃在高雄橋頭設立新廠,預計今年營收將大增三倍,明年則持續保持二位數成長。此外,李總經理也預告,Model C將在2025年進入美國市場,進一步擴大業績量能。
鴻華先進是鴻海與裕隆集團在2020年11月合資成立的,鴻海持股49.92%,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公司預計11月在創新板以每股50元掛牌上市,目前詢價圈中,呈現超額認購的熱烈情況。上市後,鴻華先進將成為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概念股,兩大股東的潛在持股收益可期。
鴻華先進的實收資本額為159.13億元,上市後估增至174.31億元。李總經理在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表示,公司成立三年來,迅速推出四輛原型車,其中Model T去年6月量產,已陸續交付全台客運業者。Model C則在本月通過政府單位認證掛牌,迄今已接獲逾8,000張訂單,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
今年上半年,鴻華先進合併營收達2.82億元,與去年全年營收相當;前三季合併營收則達5.88億元,年增3.75倍。雖然上半年稅後淨損8.95億元,但較去年同期淨損3.96億元擴大,每股淨損0.56元。以Model C目前超過8,000輛的訂單量,一輛售價約100萬元計算,營收規模約為80億元。
未來,鴻華先進預估今年營收可望年增三倍,明年則將帶動營收雙位數成長。李總經理表示,公司將每年推動一輛車款量產上市,其中Model B量產版預計明年底推出,Model C則預計2025年第3季推出國外量產版。至於Model C的海外市場銷售,李總經理表示將於2025年進入美國市場,當地生產將有合作夥伴參與,鴻海俄州廠只是其中一個候選。
Model T電動巴士則因應台灣及東南亞市場對燃油巴士汰換電動巴士的需求,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動,預期今年全年交車量將倍增。李總經理強調,公司推出多個車型,進入多個市場,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帶來營運的正向循環,並希望透過推出更多量產車,平衡前幾年的投資,進一步達成獲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