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立已有九十年歷史的三信商銀,昨(五)日與 Visa國際組織台灣區
分公司共同簽訂發行國內首次限量Free Form造型晶片信用卡計畫,並
將於下周六正式發行。
另外,三信為提高銀行資本適足率 (BIS),計畫分二期,發行次順
位金融債券,合計金額三十億元,第一期預定下半年提出申請,並於
今年底先發行十五億元;至明年上半年再發行十五億元,使三信明年
上半年的BIS,由目前的一○.八七%,提高至一二%。
由於四月債券市場殖利率表現不似三月有較多操作空間,多數票券公
司單月獲利回到正常水準,獲利多呈減少;不過,老票券公司中華票
券(2820)、國際票券(2889)因養券部位相對較多,獲利
得以維持成長,國際票券更因內部逐步提高操作交易模式,單月獲利
成長更一舉出現四成以上表現。
票券業前四月營運表現,國際票券每股稅前盈餘已達○.八七元,明
顯領先華票的○.四九元,至於新票券公司仍由萬通票以每股稅前盈
餘○.九二元蟬聯領先地位。
因應整體債券市場轉,國際票券近年以提高操作交易量,以及開拓衍
生性商品新種業,強化獲利結構;去年在票券保證業務、票券承銷量
、票券交易量、債券買賣斷量,以及債券附條件交易量的表現,均名
列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第二。
國際票券表示,當前業務結構比重分佈,票券業務約二、三成,債券
業務約五、六成,至於衍生性商品等其他新種業務約在一成上下;目
前債券部位約維持七、八百億元,持有利率約三.六%。
國際票券四月因債券交易獲利大增,單月稅前盈餘從平時三、四億元
明顯提昇至五億元水準,旗下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多維持在一%、一
七○%上下。
必翔(1729)跨足鋰電池領域,該公司及高層大舉加碼太電電能
,取得五四%以上股權,預計於五月二十三日太電電能股東會董監事
改選中,取得四董一監席次,正式入主太電電能。必翔表示,未來太
電電能業務方向將有大調整,將自過去的三C應用領域,配合必翔轉
向以電動代步車應用產品為主。
在必翔入主後,可望為太電電能帶來一線轉機,只是業界認為,由於
電動代步車用高功率電池產品風險性更高,且太電電能在沒有新專業
技術團隊加入下,技術實力有待考驗,而必翔入主太電電能是福是禍
也有待觀察。
必翔指出,目前公司電動代步車產品全數採用鉛酸蓄電池,不過未來
基於環保考量,包括歐盟等地區恐將逐步禁用鉛酸蓄電池產品,因此
勢將尋找替代能源產品,而在公司評估國內外多家電池廠產品後,認
為太電電能的鋰電池產品足以取代傳統鉛酸蓄電池,且公司基於未來
電動代步車產品機電整合重要性日益增高,另為避免公司技術機密外
洩種種考量,公司才會決定入主太電電能。
太電電能今年初資本額九.九八億元,在公司近期減資,打消過去累
積虧損後,資本額為六億元,另再增資五.五億元,股本達一一.五
億元,必翔公司持股二七%,必翔董事長伍必翔及總經理伍蔣清明等
個人持股二七至二八%。合計持股比重逾五四%。
必翔表示,在公司取得太電電能過半股權後,公司預計於五月二十三
日太電電能股東會董監改選中,進一步取得四董一監席次,正式入主
太電電能,公司初步規劃,未來太電電能董事長將由伍必翔出任,總
經理則由太電電能現任總經理方正強續任。
對於必翔入主太電電能,業者認為,首先有助於太電電能紓緩資金吃
緊的問題,另外三C應用市場競爭相當慘烈,國內業者普遍面臨日本
及大陸業者夾殺的困境,而太電電能在必翔引導轉進電動代步車利基
市場,可望開創一新契機。
目前擁有一百零九家速邁樂加油中心的統一精工公司,昨(五)日獲
得大眾銀行等八家行庫共八億元聯貸資金奧援,平均利率不到年息二
%。該公司總經理劉明照說,將轉往通路與品牌發展,今年加油站將
擴張至一百三十站據點,年營業額挑戰一百二十億元。
統一精工董事長方醫良昨日假大億麗緻酒店,與主辦銀行大眾銀行副
總經理張懷恩等人,共同簽署八億元聯貸案。
方醫良指出,加油站連鎖體系已達到一定經濟規模,叩關才一年時間
的金門加油中心,目前也搶下當地加油站業務市佔率六三%,前年底
進軍大陸上海的電梯新事業,已獲得當地A級認證許可。
統一精工總經理劉明照表示,新取得的八億元聯貸金額,將優先做為
購油保證使用。
國票金經營權之爭出現「西瓜效應」,原本支持公司派的外圍勢力向
台灣金服董事長洪三雄與誠泰銀陣營靠攏,整合股權已達五成。美麗
華與國華人壽出具切結書不派董監事,公股則傾向不參加委託書徵求
團,只支持最大民股。
由於洪三雄與誠泰陣營整合的股權相當高,已確定是國票金最大民股
,也使得變化不斷的國票金經營權之爭漸趨明朗,有關人士昨(5)
日表示,如果公司派與耐斯集團不再堅持,不排除近日敲定共組徵求
團、共商董監席次的可能。
至於耐斯集團方面股權,仍宣稱有二成的實力。泛耐斯集團高層主管
昨天強調,大家要正視真正大股東的意義,不是臨時請人買進國票金
股票就能當上大股東,才不會違反財政部長林全的好意。
耐斯集團認為這與臨時請人買進股票以提升支持率的「短線」做法明
顯不同「我們與財政部公股都具有無限徵求權,這是很明確的。」耐
斯主管強調。
據了解,國票金主要股東昨天下午碰面,把股東名冊攤出來看,洪三
雄與誠泰方面整合的股權高達五成,包括洪三雄夫婦及其岳父家、國
華人壽、美麗華、誠泰銀等,共 25%到30%,其中洪三雄方面近 10%
、國華人壽9.8%、誠泰銀與誠泰銀董事長林誠一方面約2%。
有關人士指出,由於國華人壽與美麗華最近因案在檢調調查中,為了
不影響洪三雄與誠泰陣營,國華人壽與美麗華已出具切結書,表明不
派任何董監事。
至於公股方面,合作金庫銀行、中國商銀與農民銀行持股合計約14%
,公股方面也原則決定,不徵求委託書,也不參加徵求團,只支持最
大民股。
洪三雄與誠泰陣營股權,再加計公股股權,就已達 44%,如果再加上
其他持股約1%左右的外圍股東,合計已達五成股權。耐斯為二成,公
司派持有的股權則降至不到一成。
對於誠泰陣營方面掌有五成支持率的傳言,泛耐斯集團的反應是「很
聳動!但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股東名冊目前只有公司派才能看到,股東投票書也未寄出,加
上股東常會出席率不可能 100%,扣掉泛耐斯集團的二成多,「豈不
是其他人都已表態支持另一方?這合乎常識嗎?這合理嗎?」耐斯集
團高層主管說。
據指出,洪三雄與誠泰陣營,已與幾家證券商洽妥徵求委託書事宜,
但以目前情勢來看,即使不徵求委託書,也握有五成股權實力,洪三
雄與誠泰陣營可以說是穩操勝算,主導經營權已不成問題。
至於董事長人選,由於洪三雄主張不一定要由他當董事長,因此,有
可能由林誠一出任,但還要看林誠一方面的態度。耐斯集團高層主管
則堅持:「到目前為止,洪三雄(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董事長)還
是大家(公股、泛美麗華集團、泛耐斯集團)支持的人選,情況沒有
變化。」
原本交易情況相當冷清的興櫃公司東森榮華(9953),近期以來
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六千張以上的成交紀錄,據了解,此部分主要是東
森榮華的董事長東森得易購轉讓的特定單,轉讓的目的,可能與日本
投資銀行有意投資東森榮華有關。
東森榮華自四月二十六日出現一萬二六三張的成交量後,接連五個交
易日,該公司都維持單日六千六百張以上的成交紀錄。經查,這段時
間僅有東森得易購申報轉讓持股,且特別的是,東森得易購的申報資
料,是要將手中持有三萬五千多張持股全數轉讓。而依照這幾天東森
榮華在興櫃股市的成交紀錄來看,未來幾天東森榮華將會持續轉讓的
動作。
何以東森得易購要將手中持股全數轉讓,以及轉讓的對象對何,東森
集團並不願意做說明,不過,經查,東森得易購所持有的東森榮華股
票,就是轉給同集團的遠森科;且東森得易購早在去年底即二度申報
轉讓所持有的東森榮華股票,當時雖然未公告轉讓對象,但遠森科日
前重大訊息表示,該公司自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今年四月二十六日,
總計取得了二萬三千多張東森榮華股票。
因遠森科取得東森榮華股票的價格,與近日東森榮華再爆量的成交均
價相去不遠,因此,這次東森得易購第三度轉讓持股,受讓人應也是
遠森科。
只不過令外界好奇的是,遠森科及東森得易購,都是東森集團成員之
一,東森榮華也是東森集團集團自家的股票,何以東森須如此大費周
章把股票從左邊口袋換到右邊口袋。
據了解,東森得易購連續轉讓且將全數出脫東森榮華股票,主要與外
資投資有關。就現今東森集團旗下企業中,數位內容產業是王令麟相
當看重的一塊,而東森榮華傳播即是東森集團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重
鎮。為了使東森電視台的相關節目能走出台灣,到大陸發展,東森集
團積極尋求到外資合作的機會。
有關人士指出,現今至少有兩家日本的投資銀行與東森集團洽談投資
東森榮華的計畫,但由於兩家有意投資的日本投資銀行,對東森集團
媒體事業部交叉持股的情況感到不解,希望東森集團能把股權整理地
更清楚,因此才促使東森得易購將手中持有的東森榮華股票轉給已上
市的遠森科。
相關人士並透露,此間兩家投資銀行的東森集團洽談的進程,已到最
後階段,誰能勝出預估近期即可揭曉。而未來日本投資銀行投資東森
榮華的模式,除了買老股外,東森榮華也預計辦理一次大規模的現金
增資,整個合作計劃金額約在二十億元左右。
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劉中興表示,今年新契約業績目標預計成長一成
,整體業務員人數則希望維持目前的一.一萬人的規模。至於市場關
心持有開發金股票一事,該公司投資長陳翔玠則強調,在人壽部分只
是短期投資,未來不會介入經營,其他部分則是以官股法人代表身分
發表意見,與公司無關。
三商人壽昨(五)日舉行二○○五年業務員高峰會議,新任董事長陳
翔立、總經理劉中興、執行副總張財源等人都親自參加頒獎典禮,獎
勵於去年底到今年三月創造出四十六億新契約保費收入的績優業務員
,共計六百名。
從父親陳河東手中接下三商美邦的陳翔立,今年才四十歲,上任以來
與員工互動良好,他說,他將與總經理扮演後勤支援角色,會將管理
資源給主要業務部隊。
面對近年來金控合併風潮,以及外商保險集團的積極併購,三商美邦
總經理劉中興強調,目前公司三商集團持股四成、外商部分持股四成
,另外兩成為員工的股權結構方式不會改變,至今也沒有金控接觸洽
談過合併的事宜,預估整體業務與規模都會照計畫來發展。
面對錸寶及悠景兩家專業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廠商規模日漸龐大,
最早投入此產業的東元激光總經理王贊紘昨日表示,小時候胖不是胖
,他還是認為被動全彩面板的普及會在二○○八年以後,現在的設備
皆未符合量產之際,貿然大規模的投資不符東元激光的作風。
王贊紘昨日應光電協進會之邀做專訪演說,他說,如果從產品角度來
看, OLED 現在仍處在技術發展階段,意味著技術有改善空間,量產
更需要一段時間。他說,連最基本的量產設備都沒有,很多業者過去
三、四年買的設備,很快一、二年後就都不能用。
王贊紘認為,以被動面板來說,技術成熟大量產的時間點仍放在二○
○八年,而主動全彩面板則會今年開始,但何時開花結果不知道。故
,東元激光雖然率先將面板賣給MP3客戶,但目前仍只有一條生產線
,不急著擴張。因為「小時候胖不是胖」他說。
倒是今年的被動 OLED面板市場開始出現轉機,除了 MP3產大量採用
OLED面板,預計今年六千萬台的MP3產品中會有一半以上採用OLED
面板,大大增加了OLED的市場需求。
王贊紘說,由於全彩 OLED 面板良率太不理想,可說是做一片賠一片
,各家廠商都不敢大量出貨,上半年已出現全彩面板缺貨情況。下半
年則視各家本事。
王贊紘提醒,台灣廠商在 OLED 專利上仍屬少數,這雖在被動全彩上
不是太大問題,但進入到主動全彩時就會發生問題,因日本業者在主
動全彩已佈滿專利,屆時要突圍就會相觸碰,對台灣廠商不是好事。
業經金管會證期局核准上櫃,專業從事安全監控產品製造的「杭特電
子公司」(3297),於上櫃前提撥一千七百三十七千股公開承銷
,申購期間自五月九日至十二日止,每股承銷價四十一元,預計六月
上旬掛牌。
杭特九十三年營收九.一七億元,較九十二年大幅成長四四.○八%
,稅前淨利一.五六億元,每股稅後盈餘達五.六九元,九十四年第
一季自結營收已達二.三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九.四八%,稅
前淨利已達三千二百七十一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九.五二%,該
公司並經董事會通過擬配發每股股利三元,其中包含現金股利二元、
股票股利一元。
杭特電子自結今年第一季營收達二.三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九
.四八%,三月份單月營收一.○一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國票金經營權之爭出現「西瓜效應」,原本支持公司派的外圍勢力
向台灣金服董事長洪三雄與誠泰銀陣營靠攏,整合股權已達五成。
美麗華與國華人壽出具切結書不派董監事,公股則傾向不參加委託
書徵求團,只支持最大民股。
由於洪三雄與誠泰陣營整合的股權相當高,已確定是國票金最大
民股,也使得變化不斷的國票金經營權之爭漸趨明朗,有關人士
昨(5)日表示,如果公司派與耐斯集團不再堅持,不排除近日敲
定共組徵求團、共商董監席次的可能。
至於耐斯集團方面股權,仍宣稱有二成的實力。泛耐斯集團高層
主管昨天強調,大家要正視真正大股東的意義,不是臨時請人買
進國票金股票就能當上大股東,才不會違反財政部長林全的好意。
耐斯集團認為這與臨時請人買進股票以提升支持率的「短線」做
法明顯不同「我們與財政部公股都具有無限徵求權,這是很明確
的。」耐斯主管強調。
據了解,國票金主要股東昨天下午碰面,把股東名冊攤出來看,
洪三雄與誠泰方面整合的股權高達五成,包括洪三雄夫婦及其岳
父家、國華人壽、美麗華、誠泰銀等,共25%到30%,其中洪三雄
方面近10%、國華人壽9.8%、誠泰銀與誠泰銀董事長林誠一方面約
2%。
有關人士指出,由於國華人壽與美麗華最近因案在檢調調查中,為
了不影響洪三雄與誠泰陣營,國華人壽與美麗華已出具切結書,表
明不派任何董監事。
至於公股方面,合作金庫銀行、中國商銀與農民銀行持股合計約
14%,公股方面也原則決定,不徵求委託書,也不參加徵求團,只
支持最大民股。
洪三雄與誠泰陣營股權,再加計公股股權,就已達44%,如果再加
上其他持股約1%左右的外圍股東,合計已達五成股權。耐斯為二成
,公司派持有的股權則降至不到一成。
對於誠泰陣營方面掌有五成支持率的傳言,泛耐斯集團的反應是「
很聳動!但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股東名冊目前只有公司派才能看到,股東投票書也未寄出,
加上股東常會出席率不可能100%,扣掉泛耐斯集團的二成多,「豈
不是其他人都已表態支持另一方?這合乎常識嗎?這合理嗎?」耐
斯集團高層主管說。
據指出,洪三雄與誠泰陣營,已與幾家證券商洽妥徵求委託書事宜
,但以目前情勢來看,即使不徵求委託書,也握有五成股權實力,
洪三雄與誠泰陣營可以說是穩操勝算,主導經營權已不成問題。
至於董事長人選,由於洪三雄主張不一定要由他當董事長,因此,
有可能由林誠一出任,但還要看林誠一方面的態度。耐斯集團高層
主管則堅持:「到目前為止,洪三雄(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董事
長)還是大家(公股、泛美麗華集團、泛耐斯集團)支持的人選,
情況沒有變化。」
全虹總經理李文進6月1日將跳槽到威寶電信,擔任業務執行副總
經理,將全力準備第四季開台,推出第三代行動通訊(3G)服務
。
李文進已向遠傳遞出辭呈,最近確定將轉赴威寶電信出任業務執行
副總,這個職務懸缺很久,一直尋找合適人選,在威寶總經理王柏
堂出馬延攬下,敲定李文進,威寶今(6)日將布達此人事案。
威寶目前共有五位執行副總,包括: 行銷執行副總黃明珠、技術執
行副總林秋明、財會執行副總蕭慶華、管理執行副總萬資仁,再加
上李文進,由王柏堂帶領五虎將,為開台積極暖身。
五虎將來自四面八方,黃明珠來自中華電信,熟悉行動通訊的技術
與行銷加值服務領域;林秋明來自和信電訊,也是中華電信的老將
,在行動通訊技術上浸淫多年;蕭慶華來自金仁寶集團,一路跟隨
威寶董事長許勝雄,是財務高手;萬資仁曾服務於大陸東方通信,
與手機大廠都相當熟識。
李文進在電信業界資歷豐富、人脈良好,是業界少數熟悉電信技術
及業務的人才,曾協助瑞典商易利信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為易利信
拿下不少標案;後出任美商朗訊科技營運長,為朗訊操盤業務;被
被台灣固網延攬出任副總經理一職,後又到全虹擔任總經理一職。
威寶最近也開始大舉招兵買馬中層與基層員工,在高層人事底定後
,中、基層主管還欠缺不少人力,計劃將招募數百人。
威寶最近也才確定系統設備採購案,向易利信採購3G網路系統,
向摩托羅拉購買基地台等設備,由兩家業者共同負責相關建設,相
較於中華電信、台灣大與遠傳電信都已經建置上千座基地台,威寶
的起步較慢,但威寶開台時間將在今年底,與同業不會有太大的落
差時間。
速博(3125)面對台灣固網的頻頻動作,正評估投資有線電視業
者的可能性,積極與各內容供應商合作,昨(5) 日與台灣知識
庫聯手,進軍數位學習市場。
速博執行副總江金龍昨天表示,台固最近宣布併購太平洋聯網,
又傳出有意買下台灣寬頻,他認為未來固網業績要成長,絕不能
單靠語音,必須仰賴各式各樣的內容加值服務,所以電信業者與
有線電視業者合作是必然趨勢,但該採取何種合作模式仍有待研
究,他表示速博在評估投資有線電視業者的可能性。
江金龍分析,有線電視業者有區域性限制,而且根據估算,目前
國內有線電視約只有30%至40%線路已更新成雙向,如何透過有線
電視線路達到電信服務品質,及設備升級要花多少錢,都是評估
的重點。
他認為對於固網業者而言,併購有線電視最大的意義是解決中華
電信壟斷最後一哩(Last mile) 的問題,但除了評估與有線電視業
者合作外,速博也持續擴建光纖網路,預計今年資本支出達19億元
,較去年成長近五成。
速博目前已建置完成100 萬戶系統容量,根據電信總局受理固網執
照申請時的規範,速博將可取回20億元保證金,另外台固和亞太
固網也都已跨過該六年低標門檻。
速博總經理李勝凱昨天說,固網業者應該扮演後援角色,比較像
「超級市場」提供貨架與通路,固網則是提供完善的網路設備及
環境,讓各式各樣的內容供應商都能透過該網路平台提供服務。
速博昨與台灣知識庫合作,進軍數位學習市場。速博的服務範圍
從網路設備、頻寬、伺服器到儲存設備一應俱全,台灣知識庫只
要將內容資料放到速博的網路資料中心即可。速博、台灣知識庫
將共同發展出一套突破性的數位學習內容傳輸模式,可有效減低
教材因宅送或複製造成的損毀、遺失等問題。
台灣知識庫董事長丘昌其表示,和電信業者合作,節省上網等電
信相關費用,可以節省成本的二分之一,如果擴展的點達到300個
,成本僅三分之一。
專業量產麵包機器設備的新麥企業,去年營收四億四千三百萬元,較
前年成長六○%,稅後純益四千二百餘萬元,成長五六%,但在股本
膨脹下,使得每股純益被稀釋為二.○二元,董事會決議去年不配發
任何股利,並訂定六月二十五日舉行股東常會。
新麥今年前三月營收一億二千七百餘萬元,則比去年同月成長九三.
五六%;新麥指出,農曆春節前夕是該公司出貨的旺季,業者購置新
設備,加上海外市場拓展有成,致使第一季營收表現相對突出。
新麥七十二年成立,初期以進出口貿易、進口國外之麵包機器及原料
為主要業務,爾後陸續購併協力廠商,設立製造麵包機器工廠,麵包
機器設備占營收四○%、原料商品銷售占三四.三八%,,其它如設
備售後服務維修等占二五.五三%。
國內市場麵包機器設備已經處於飽和狀態,設備重在汰舊換新,而新
麥是採接單式量產,生產客製化產品;至於大陸市場屬於新興市場,
近年來從內陸至城市的外流人口相當多,使得外食市場蓬勃發展,該
公司在大陸無錫廠即以接當地訂單為主,今年該公司獲得家樂福訂單
,對新麥而言,將具吸引其他連鎖通路商訂單的效益。
新麥表示,家樂福一直以來採用日商的產品為主,然今年該公司能成
功\接獲家樂福訂單,突顯出設備水準已能與國際廠商丕敵。
新麥屬於食品加工機械產業中的中游製造廠商,透過專業設計加工將
上游原料供應商提供之不銹鋼板等材料組裝、製造,近年來外銷比例
不斷提升,如大陸、南非及日本等地,今年更已在越南設立分公司,
為進軍該市場而準備。
新麥目前股本二億一千餘萬元,均為大股東及經營團隊等持有。
專業IC設計委外服務公司的虹晶科技,收入同步成長下,營收二億四
千四百八十五萬元,稅後淨利三千六百八十萬元,每股稅後純益一.
三二元。
虹晶第一季在IP授權金成長下,營收六千七百六十九萬元,較去年同
期成長一二.○三%。虹晶今年將朝美、日、韓等海外市場拓展,第
一季已有國外客戶下單,第二季海外訂單仍成長,預計業績將優於第
一季,今年海外客戶將占二○%。
虹晶去年辦理現金增資,資本額由二.五億元擴增至三億元,引進中
華開發及漢通等創投,以每股三十元認購;目前法人持股比重約占四
○%,餘為經營團隊所有。
在未來產品布局上,虹晶將提供不同領域的設計平台,包括 PDA、
DSC、PMP、DV、Home Gateway 及 Wireless等,並走向高階九○奈米
製程,及朝海外客戶發展;隨著相關產品技術到位,法人預估今年業
績將可成長三○%,營收將達三億元以上。
準上市公司菱光科技(8249),訂定五月十日於晶華酒店舉行上
市前法人說明會,該股訂定每股三十八元,將於五月十七日掛牌交易
。
量產彩色接觸式影像感測器全球最大供應商的菱光,時序已邁入銷售
旺季,法人估計四月營收約可較三月成長約一成,直逼四億元左右,
累計前四月營收約十三億五千萬元,達成率二二.四%。
首季每股獲利近二元
菱光內部自行結算今年第一季稅前盈餘一億五千三百餘萬元,以目前
股本七億八千二百萬元計算,每股獲利一.九六元,獲利達成率二六
.七%。
菱光九十三年營收五十億五千四百萬元,成長五三.五%,稅前盈餘
六億五千餘萬元,成長三六%,稅後淨利四億九千五百萬元,每股純
益六.三三元,董事會決定去年每股將配發三.二元股利,其中股票
股利一元,現金股利二.二元,訂定五月二十日舉行股東常會。
菱光今年營收目標十六億三千三百萬元,續創歷史新高,較去年成長
二○%,稅前盈餘五億七千三百萬元,稅後淨利四億五千八百萬元,
每股純益五.二五元,市場法人認為此財測顯得相對保守。
1.事實發生日:94/05/05
2.發生緣由:為促使悠景公司尊重本公司的專利,並保護本公司多
年大量投資所取得的研發成果,本公司於94/5/5依據台灣苗栗地
方法院【九十四年度裁全字第一五五號】與九十四年度執全字第
一二一號】裁定,在執行處法官與書記官的領引下,繼續對悠景
科技(股)公司名下之資產,包括銀行帳戶、不動產(土地及廠房
)與動產(機器設備、辦公用具、庫存品與原物料等)進行假扣
押程序,以保全本公司日後金錢債權之執行。
3.因應措施:後續發展進度與結果,本公司將依重大訊息揭露相關
規定公告。
4.其他應敘明事項:
本次所查封的悠景科技(股)公司的名下資產計有:
(1)不動產:竹南廠之廠房
(2)動產:以機器設備為主,計有以下五大類:
(i)黃光設備
(ii)鍍膜設備
(iii)鍍膜量測設備
(iv)封裝設備
(v)無塵室的工程設備(如管線等)
動產部分總計查封有25項資產。
二○○五年液晶電視市場規模將成長三倍,除鼎雲、捷尼、泰鼎已搶
進LCD TV控制單晶片外,年初迄今,聯發科與晨星也推出 LCD TV控
制單晶片,出貨尺寸估計為二三∼二七吋LCD TV。
二○○五年台灣設計廠推進至三○吋以下LCD TV控制單晶片市場,三
○吋以上LCD TV控制單晶片市場仍以外商為主流,但台廠卡位、報價
均積極,估計年底LCD TV控制單晶片將面臨二○美元保衛戰。
華碩養出一頭主機板小獅!華擎二○○四年稅後淨利新台幣五.九二
億元,比二○○三年大幅成長五三%,以目前股本三.六三億元計算
,每股稅後一六.三元,已是華擎成立以來連續第二年達十六元,同
時該稅後淨利金額,亦已超越微星及精英,排名居主機板廠第三,僅
次於母公司華碩及技嘉;華擎第一季主機板出貨量約二七○萬片,展
望第二季,公司預估,受淡季影響出貨將比第一季緩降十∼十五%。
華碩主機板巨獅計畫發威,轉投資副品牌華擎連年創下亮麗業績,二
○○三年在主機板出貨量臻四○○萬片下,稅後創下三.八七億元佳
績,當年度華擎資本額約二.四二億元,以此推算,每股稅後一六元
,二○○四年華擎又再度順利達成主機板出貨量成長一倍目標,衝上
八○○萬片大關,華碩結算華擎全年稅後淨賺五.九二億元,比二○
○三年大幅成長五三%,以目前股本三.六三億元計算,每股稅後一
六.三元,是華擎連續第二年維持 EPS 十六元以上水準,依據該獲利
表現,華擎二○○六年可望提出上市櫃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主機板一線廠二○○四年稅後淨利來說,華擎可望
排名第三,領先微星及精英,僅次於技嘉及華碩。華擎二○○四年稅
後五.九二億元,略高於微星的四.四九億元,但低於技嘉的一八.
七三億元。
華擎二○○五年主機板出貨目標一二○○萬片,比二○○四年成長五
○%,第一季實際出貨量已臻二七○萬片左右,年增率五○%,三月
更創下一○○萬片歷史出貨新高紀錄,但隨著第二季步入淡季,華擎
四月出貨量將比三月下降十五∼二○%,五月進一步下滑五∼十%,
因此法人預估華擎第二季主機板出貨量應在二四○萬片左右,比第一
季下滑十一∼十五%,以此推算,華擎上半年主機板出貨量達五一○
萬片以上,出貨達成率四二∼四三%。
華擎表示,四月出貨量主要係因歐美市場出現淡季效應,及當月工作
天數下滑影響,出貨量比三月下滑十五∼二○%,不過大陸市場需求
相對比其他地區暢旺,展望五月,大陸受五一長假效應影響,單一市
場買氣將會進一步下滑。
已取得證期局上市核准函,卻未依現在半年之內掛牌,而自動失去資
格的奇景光電,日前董事會決議表示將與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換股,並將撤銷興櫃及公開發行,據了解該公司正評估選擇到香港或
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由於這已是近半年來第五家從興櫃撤件轉往海外
市場掛牌的公司,一般預料其背後原因可能承銷新制有關,長此下去
將嚴重衝擊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值得留意。
奇景光電早在去年八月五日即取得證期局的上市核准函,但該公司先
因去年第四季國內股市表現不佳,公司申請延後掛牌,到了今年,雖
然股市回溫,但因公司與券商承銷價談不攏,因此,該公司無法趕在
期限前掛牌,自動喪失了掛牌資格。
在今年年初奇景在面臨喪失掛牌資格前,曾以「因看好承銷新制,希
望能以適用承銷新制」為由,希望證期局能同意二度延後掛牌,之後
確定無法二度延後掛牌後,相關人員還一度表示將以承銷新制辦法重
新申請上市。
不過,正當各界關注奇景何時重新送件申請上市時,目前該公司董事
會卻決議,將依企業併購法之規定,與英屬開曼群島新股之公司Him-
ax Technologies Limited 簽訂股份轉換契約,換股比例暫訂為一比一;
轉換後奇景將成為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該公司董事會並決議,該換股案待股東會通過後,公司將撤銷公開
發行並終止興櫃交易。這即意味當初聲稱看好承銷新制的奇景,如今
已確定不會留在國內資本市場發展。
對於董事會突如其來的決定,公司方面並不願多表示意見,僅強調相
關訊息已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做充分說明,至於未來發展公司也三緘
其口。不過,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先前奇景光電曾赴投審會等單位說
明此案時,即表達未來可能選擇轉往香港或那斯達克掛牌,現公司還
在評估中,尚未做最後定奪。
其實這已是近半年來第五家興櫃公司的申請終止興櫃轉往海外市場掛
牌的公司,在奇景之前,尚包括了泰鼎、慧榮、寰邦及聯測申請終止
興櫃,其中,泰鼎原本是有意朝國內資本市場發展,但承銷新制出爐
後,公司登錄興櫃交易不久即申請終止,回歸已在那斯達克掛牌母公
司的懷抱;另外,慧榮則是與奇景一樣取得上市櫃核准函後,又決定
不掛牌而轉往海外發展;寰邦則連上市櫃申請都未提出,就撤銷興櫃
;聯測則乾脆與新加坡聯測合併,直接變身為新加坡掛牌公司。
市場人士指出,雖然這五家轉往海外市場發展的公司撤銷興櫃原因不
一,但歸結來說,基本上都與承銷新制有關;雖然金管會大力倡導承
銷新制的優點,並強調承銷制度的改革是希望未來國內股市能重「質
」不重「量」。不過,就眼前一檔檔「質」都不錯的公司相繼放棄留
在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情況來看,承銷新制恐將引發企業從國內資本
市場「撤資」風潮,進而影響到國內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
台灣大繼日前再以每股一四.六七九七元價格,累計取得東信電訊八
五%股權後,兩公司整併作業也加速進行。五月起,台灣大已完成東
信的財務、技術、行政體系和業務管理等業務整併,只商務體系仍持
續進行作業中,台灣大對東信的監督管理作業已經完成,預估最快第
二季、最慢年底即可完成所有合併作業。
為達到合併綜效,台灣大早在去年便已展開合併的前置進業。去年,
台灣大第一階段買下東信六十七%股權後,便派遣副總王宇鎮出任進
駐東信電訊出任執行副總,擔任台灣大和東信兩公司的溝通平台後,
後續又派遣副總王鴻紳進駐東信,負責網路系統的整合。
今年第一季,東信網路副總邱輝雄退休,三月份德國籍技術副總Mich
ael Mertsch 約滿離職 ,東信原有最後一位副總級主管執行副總陳惠群
也在五月初離職,副總王鴻紳在完成皆段性任務也回任台灣大技術長
室,東信總經理黃特杕十六日將出任台灣大技術長。
在東信原有副總級主管都已離開下,台灣大帶領東信處長級主管進行
組織整併,兩公司採「先業務、後人員」模式進行。自五月一日起,
東信現有的財務、技術、行政體系和業務管理等業務,已分別歸屬到
財務長鄭慧明、技術長柯大衛、行政副總莊財安等人手上。至於商務
長魏士明旗下掌管的行銷、業務、廣告和客服等業務,由於具有較高
的複雜度,整併作業仍需要一些時間。
完成組織業務整併後,台灣大也在評估是否比照泛亞模式,將東信現
有四八○名員工部份移到台北。由於,東信和台灣大都是行動通訊業
者,為具體達成具體的整併綜效,未來業務相同的人員和組織,勢必
進行得進行必要的組織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