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獲利情形,產、壽險合計稅前盈餘為 1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6%,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翻正至35 億元,受惠於金管會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制度及國內外股市上漲,壽險 業6月單月稅前盈餘翻轉連二衰來到652億元,淨值也增加1,807億元 至2兆2,15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提存提存2,147億元,更 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 元,年減2,110億元或98.4%,主要是受到財務投資利益減少4,890億 元為最多,抵銷業務承保利益增加的2,848億元;淨值為2兆2,152億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26億元,減幅16%。
主因有二,一是過去12個月的稅前盈餘為1,045億元,但其他綜合 損益(OCI)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減少了5,763億元。6月翻正至652億元 ,最主要因素就是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制度;二是因國內外股市 上漲,令壽險業的OCI金融資產評價較5月回升。
金管會統計,有申請責準金計提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新光 、南山、三商美邦、遠雄、元大、台新和第一金人壽,9家壽險公司 共約2,164億元轉列外匯準備金、約523億元轉列稅前盈餘,占壽險業 稅前盈餘的8成左右。
9家壽險公司的責準金經轉列後,僅消耗部分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 ,因此截至6月底,外匯準備金累計餘額為2,335億元,光是6月單月 整體壽險業就提存2,147億元入外匯準備金水庫中,創下史上最大提 存金額。
匯兌損益方面,因6月新台幣僅升值0.09%,避險成本仍較高,CS 、NDF避險成本分別為2.59%及6.84%,單月避險後淨匯損仍達2,58 2億元;股、債市方面,金管會指出,6月台股加權指數上漲4.26%、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57%、道瓊指數上漲4.32%、標普500上漲4.96% ,使壽險業6月的OCI來到1,165億元,其中未實現評價利益就增加1, 287億元,也是壽險業淨值增長的最大來源。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獲利情形,產、壽險合計稅前盈餘為 1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6%,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翻正至35 億元,受惠於金管會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制度及國內外股市上漲,壽險 業6月單月稅前盈餘翻轉連二衰來到652億元,淨值也增加1,807億元 至2兆2,15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提存提存2,147億元,更 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 元,年減2,110億元或98.4%,主要是受到財務投資利益減少4,890億 元為最多,抵銷業務承保利益增加的2,848億元;淨值為2兆2,152億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26億元,減幅16%。
主因有二,一是過去12個月的稅前盈餘為1,045億元,但其他綜合 損益(OCI)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減少了5,763億元。6月翻正至652億元 ,最主要因素就是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制度;二是因國內外股市 上漲,令壽險業的OCI金融資產評價較5月回升。
金管會統計,有申請責準金計提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新光 、南山、三商美邦、遠雄、元大、台新和第一金人壽,9家壽險公司 共約2,164億元轉列外匯準備金、約523億元轉列稅前盈餘,占壽險業 稅前盈餘的8成左右。
9家壽險公司的責準金經轉列後,僅消耗部分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 ,因此截至6月底,外匯準備金累計餘額為2,335億元,光是6月單月 整體壽險業就提存2,147億元入外匯準備金水庫中,創下史上最大提 存金額。
匯兌損益方面,因6月新台幣僅升值0.09%,避險成本仍較高,CS 、NDF避險成本分別為2.59%及6.84%,單月避險後淨匯損仍達2,58 2億元;股、債市方面,金管會指出,6月台股加權指數上漲4.26%、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57%、道瓊指數上漲4.32%、標普500上漲4.96% ,使壽險業6月的OCI來到1,165億元,其中未實現評價利益就增加1, 287億元,也是壽險業淨值增長的最大來源。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獲利情形,產、壽險合計稅前盈餘為 1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6%,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翻正至35 億元,受惠於金管會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制度及國內外股市上漲,壽險 業6月單月稅前盈餘翻轉連二衰來到652億元,淨值也增加1,807億元 至2兆2,15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提存提存2,147億元,更 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 元,年減2,110億元或98.4%,主要是受到財務投資利益減少4,890億 元為最多,抵銷業務承保利益增加的2,848億元;淨值為2兆2,152億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26億元,減幅16%。
主因有二,一是過去12個月的稅前盈餘為1,045億元,但其他綜合 損益(OCI)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減少了5,763億元。6月翻正至652億元 ,最主要因素就是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制度;二是因國內外股市 上漲,令壽險業的OCI金融資產評價較5月回升。
金管會統計,有申請責準金計提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新光 、南山、三商美邦、遠雄、元大、台新和第一金人壽,9家壽險公司 共約2,164億元轉列外匯準備金、約523億元轉列稅前盈餘,占壽險業 稅前盈餘的8成左右。
9家壽險公司的責準金經轉列後,僅消耗部分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 ,因此截至6月底,外匯準備金累計餘額為2,335億元,光是6月單月 整體壽險業就提存2,147億元入外匯準備金水庫中,創下史上最大提 存金額。
匯兌損益方面,因6月新台幣僅升值0.09%,避險成本仍較高,CS 、NDF避險成本分別為2.59%及6.84%,單月避險後淨匯損仍達2,58 2億元;股、債市方面,金管會指出,6月台股加權指數上漲4.26%、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57%、道瓊指數上漲4.32%、標普500上漲4.96% ,使壽險業6月的OCI來到1,165億元,其中未實現評價利益就增加1, 287億元,也是壽險業淨值增長的最大來源。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獲利情形,產、壽險合計稅前盈餘為 1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6%,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翻正至35 億元,受惠於金管會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制度及國內外股市上漲,壽險 業6月單月稅前盈餘翻轉連二衰來到652億元,淨值也增加1,807億元 至2兆2,15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提存提存2,147億元,更 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 元,年減2,110億元或98.4%,主要是受到財務投資利益減少4,890億 元為最多,抵銷業務承保利益增加的2,848億元;淨值為2兆2,152億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26億元,減幅16%。
主因有二,一是過去12個月的稅前盈餘為1,045億元,但其他綜合 損益(OCI)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減少了5,763億元。6月翻正至652億元 ,最主要因素就是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制度;二是因國內外股市 上漲,令壽險業的OCI金融資產評價較5月回升。
金管會統計,有申請責準金計提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新光 、南山、三商美邦、遠雄、元大、台新和第一金人壽,9家壽險公司 共約2,164億元轉列外匯準備金、約523億元轉列稅前盈餘,占壽險業 稅前盈餘的8成左右。
9家壽險公司的責準金經轉列後,僅消耗部分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 ,因此截至6月底,外匯準備金累計餘額為2,335億元,光是6月單月 整體壽險業就提存2,147億元入外匯準備金水庫中,創下史上最大提 存金額。
匯兌損益方面,因6月新台幣僅升值0.09%,避險成本仍較高,CS 、NDF避險成本分別為2.59%及6.84%,單月避險後淨匯損仍達2,58 2億元;股、債市方面,金管會指出,6月台股加權指數上漲4.26%、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57%、道瓊指數上漲4.32%、標普500上漲4.96% ,使壽險業6月的OCI來到1,165億元,其中未實現評價利益就增加1, 287億元,也是壽險業淨值增長的最大來源。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今年上半年獲利情形,產、壽險合計稅前盈餘為 1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6%,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翻正至35 億元,受惠於金管會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制度及國內外股市上漲,壽險 業6月單月稅前盈餘翻轉連二衰來到652億元,淨值也增加1,807億元 至2兆2,15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提存提存2,147億元,更 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 元,年減2,110億元或98.4%,主要是受到財務投資利益減少4,890億 元為最多,抵銷業務承保利益增加的2,848億元;淨值為2兆2,152億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26億元,減幅16%。
主因有二,一是過去12個月的稅前盈餘為1,045億元,但其他綜合 損益(OCI)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減少了5,763億元。6月翻正至652億元 ,最主要因素就是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制度;二是因國內外股市 上漲,令壽險業的OCI金融資產評價較5月回升。
金管會統計,有申請責準金計提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新光 、南山、三商美邦、遠雄、元大、台新和第一金人壽,9家壽險公司 共約2,164億元轉列外匯準備金、約523億元轉列稅前盈餘,占壽險業 稅前盈餘的8成左右。
9家壽險公司的責準金經轉列後,僅消耗部分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 ,因此截至6月底,外匯準備金累計餘額為2,335億元,光是6月單月 整體壽險業就提存2,147億元入外匯準備金水庫中,創下史上最大提 存金額。
匯兌損益方面,因6月新台幣僅升值0.09%,避險成本仍較高,CS 、NDF避險成本分別為2.59%及6.84%,單月避險後淨匯損仍達2,58 2億元;股、債市方面,金管會指出,6月台股加權指數上漲4.26%、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57%、道瓊指數上漲4.32%、標普500上漲4.96% ,使壽險業6月的OCI來到1,165億元,其中未實現評價利益就增加1, 287億元,也是壽險業淨值增長的最大來源。
為迎來大全聯(MEGA PXMART)新時代來臨,全聯集團結合超市與 量販優勢,豪撒10億元做促銷,首波PX Pay APP人人普發100元折價 券,大全聯所有活動優惠全數對標全聯,加上大全聯集結集團資源、 優勢,持續優化商品組合與服務內容,以熟悉且更有溫度的的社區購 物中心出發,預計最新社區購物中心店青埔將於年底前登場。
大全聯全台20店8月1日進入新時代,目前轉換PX Pay,重覆在全聯 、大全聯購物達到7成,加上聯名卡轉換大放送福點與提高回饋率, 也進一步壯大全聯集團超越2,000萬會員生態圈。
全聯統計,基本會員每周會上超市2∼3趟,也會有1∼2趟赴量販店 採購,大全聯透過集團資源、優勢與聯合採購,持續優化商品組合, 並引進特殊商品組合,以留住會員在大全聯消費,在相互導客下,持 續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擴大品牌影響力。
隨著大潤發更名大全聯,全聯也宣布,原有的大潤發聯名卡也將於 9月12日更名為「大全聯信用卡」(原卡可續用),不只名稱更新, 福利也全面升級,9月12日起至年底大全聯店內消費每滿100元可獲得 最高12點福利點,店外消費搭配全支付每滿100元最高回饋更達15點 。
大全聯首波除門市招牌、社群平台名稱換新外,自有品牌「大拇指 商品」也將同步升級轉型,原有的自助結帳機台將持續保留,強化消 費者結帳體驗,而原吉祥物「發仔」也將變身「大全熊」,全聯強調 ,大全聯將集結集團資源、優勢,持續優化商品組合與服務內容,以 熟悉但更有溫度的面貌呈現,目標成為最值得信賴的社區購物中心, 全台20家大全聯透過改裝涵蓋餐飲、生鮮、家電與其他居家書店物販 專櫃,儼然是社區內最靠近大眾的一站滿足生活休閒需求,青埔店是 首家示範店,預計年底前登場。
為迎來大全聯(MEGA PXMART)新時代來臨,全聯集團結合超市與 量販優勢,豪撒10億元做促銷,首波PX Pay APP人人普發100元折價 券,大全聯所有活動優惠全數對標全聯,加上大全聯集結集團資源、 優勢,持續優化商品組合與服務內容,以熟悉且更有溫度的的社區購 物中心出發,預計最新社區購物中心店青埔將於年底前登場。
大全聯全台20店8月1日進入新時代,目前轉換PX Pay,重覆在全聯 、大全聯購物達到7成,加上聯名卡轉換大放送福點與提高回饋率, 也進一步壯大全聯集團超越2,000萬會員生態圈。
全聯統計,基本會員每周會上超市2∼3趟,也會有1∼2趟赴量販店 採購,大全聯透過集團資源、優勢與聯合採購,持續優化商品組合, 並引進特殊商品組合,以留住會員在大全聯消費,在相互導客下,持 續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擴大品牌影響力。
隨著大潤發更名大全聯,全聯也宣布,原有的大潤發聯名卡也將於 9月12日更名為「大全聯信用卡」(原卡可續用),不只名稱更新, 福利也全面升級,9月12日起至年底大全聯店內消費每滿100元可獲得 最高12點福利點,店外消費搭配全支付每滿100元最高回饋更達15點 。
大全聯首波除門市招牌、社群平台名稱換新外,自有品牌「大拇指 商品」也將同步升級轉型,原有的自助結帳機台將持續保留,強化消 費者結帳體驗,而原吉祥物「發仔」也將變身「大全熊」,全聯強調 ,大全聯將集結集團資源、優勢,持續優化商品組合與服務內容,以 熟悉但更有溫度的面貌呈現,目標成為最值得信賴的社區購物中心, 全台20家大全聯透過改裝涵蓋餐飲、生鮮、家電與其他居家書店物販 專櫃,儼然是社區內最靠近大眾的一站滿足生活休閒需求,青埔店是 首家示範店,預計年底前登場。
不銹鋼廠陸續開出8月盤價,由於原物料價格上漲,各家鋼廠新盤 價都有漲幅,華新300系列每噸調漲1,000∼2,000元,燁聯與唐榮的 316L附加價每噸則調漲2,000元。
近期在大陸鋼價帶動下,不銹鋼及原物料價格行情出現漲勢,其中 LME鎳期貨漲回至每噸1.53萬美元,鉬鐵則漲至每噸5.45萬美元,印 尼青山的報價也提高。另外,近期新台幣匯率轉貶,業者進口原物料 成本增加,使得國內不銹鋼的流通行情也止跌,甚至有盤商報價上漲 。
國內不銹鋼廠近二日陸續開出8月盤價,華新200及400系價格維持 平盤,而300系列每噸調漲2,000元,快削鋼附加價每噸漲1,000元, 316附加價每噸也漲1,000元。
燁聯8月304採各別客戶議價,430維持平盤,316L附加價每噸漲2, 000元。唐榮8月的304冷熱軋產品依各經銷客戶量、價議價辦理,31 6L附加價每噸調漲2,000元。
業者表示,8月不銹鋼盤價調漲主要為反映成本,近期訂單狀況與 第二季相比略有增加,期待在關稅確定後買氣逐漸復甦。
在全球股匯市高位震盪、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通膨陰影未散的環境 下,投資策略亟需兼顧收益、防禦與成長潛力。富邦投信將於8月4日 正式募集的「富邦雙核心戰略多重資產基金」,正是因應高變動時代 而生,透過獨特「攻守雙核心、策略金三角」設計,打造市場少見的 全方位配置解決方案。
富邦投信表示,該基金以棒球場上攻守兼備的戰術為概念,如同職 棒MVP精神,投資策略兼顧Momentum(打擊率)、Volatility(防禦 力)與Perfection(完整戰略)。基金透過「企業獲利驅動」+「地 緣風險驅動」兩大核心,並搭配全球動盪指標(G.T.S)監控市場風 險,靈活調整資產部位,追求低波動與長期回報,讓投資人在高度不 確定的環境中仍能穩健前行。
基金配置分為美元核心資產與戰略核心資產兩大軸線。美元核心資 產聚焦美國投資級債、高品質短天期美債及部分美元計價收益性資產 ,提供穩定現金流與流動性;戰略核心資產則納入具抗通膨、避險及 長期增值潛力的黃金、商品型資產,甚至延伸至比特幣等新世代虛擬 資產,為投資組合創造額外保護與成長空間。
與一般多重資產基金僅限於股票、債券及少量商品不同,該基金前 瞻性地納入黃金ETF與比特幣ETF等低相關性資產,分散傳統市場的系 統性風險。該基金擬任經理人陳臻怡指出,這是金管會放寬規範後, 首批可配置比特幣ETF的基金,能捕捉戰略資產的長期成長機會,同 時不犧牲防禦力。
在策略層面,基金以「策略金三角」概念結合三大面向:Momentu m(打擊率):鎖定具高企業獲利驅動力的標的,提升資產成長性; Volatility(防禦力):透過配置成熟政府債,降低市場波動衝擊; Perfection(完整戰略):納入黃金及比特幣等新世代資產,強化避 險及增值潛力。
更重要的是,基金並非靜態持有,而是依據G.T.S動盪指標與量化 數據,動態調整美元核心與戰略核心的比例。例如,當地緣風險升高 、政策不確定性加劇時,會提高戰略核心比重以分散風險;反之,當 市場修正後,則加碼美元核心資產,鎖定收益機會。該基金提供新台 幣、人民幣及美元多幣別選擇,並設有月配息及累積型兩種機制,同 時規劃前收型、後收型手續費方案,靈活滿足不同投資人的現金流及 資本增值需求。
為壯大臺灣資本市場價值,臺灣證券交易所7月31日舉辦「壯大臺 灣資本市場高峰會」,邀請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 芳、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等重量級專家,從產 業趨勢、國際貿易與金融市場等,深入剖析當前經貿議題、可能衝擊 與潛在機會,提供專業見解,協助業界掌握趨勢及因應挑戰。
證交所表示,此次活動吸引近200家上市公司創辦人、董事長、總 經理、董事及高階主管共同參與,藉由此次高峰會,期能藉由多元觀 點的交流與激盪,協助企業強化國際視野與決策能力,全面提升應變 力與競爭力,靈活掌握機會、化解風險,並於激烈競爭中站穩腳步、 再創佳績,共創資本市場更上層樓。
高峰會由謝金河以「美國優先政策重塑國際經貿與供應鏈版圖」為 題演講,他從全球總體經濟視角,深入剖析當前國際局勢與產業變局 ,其分享圍繞四大主軸展開:首先,美國以對等關稅策略,要求各國 對其市場開放並加大投資,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
其次,全球AI浪潮席捲,從晶片、伺服器到材料供應鏈,全產業鏈 正快速重組;第三,中國經濟內捲現象,使消費與投資動能趨弱,對 亞洲區域供應鏈與市場布局產生長期影響;第四,新台幣在第二季劇 烈波動後有望趨穩,有利資本市場回復信心。
謝金河指出,在全球產業重組的格局下,台灣具備高科技製造優勢 ,若能加速與AI應用場景接軌,將可搶占新一波供應鏈主導權;資本 市場長期表現穩健,為產業升級提供良好融資平臺,亦是吸引國際資 金的重要條件。
連賢明以「美國對等關稅和台灣產業衝擊」,分析川普政府關稅政 策的背景與影響,指出全球秩序從全球化轉向經濟安全。川普關稅政 策有四大動機:縮減貿易逆差、反對外包、復興美國製造業及籌措財 政資源。
連賢明建議,傳統產業應尋求二次升級轉型,往自動化、機器人、 特用化學及ESG等領域發展,製造業及服務業已進入「二次國際化」 時代,在重新進行海外投資同時,需有法務、金融、國際稅務等服務 業人才協同發展,台灣需積極應對,化挑戰為機遇。
在前瞻論壇方面,以「掌握全球競合新變局,台灣企業新契機」為 主軸,分別從美中角力新常態的台商布局,美國關稅新制後的新南向 政策,新台幣與美元政策變動對台灣資金與投資的影響,地緣政治牽 動下,台灣優勢產業與傳統外銷產業對海外市場的規劃,面對全球變 局,台灣企業該如何強化風險管理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等角度切入。
沈榮津指出,分析川普2.0對等關稅政策,其目的在減少美國貿易 赤字,對全球貿易秩序與供應鏈佈局產生深遠衝擊,台商需重新調整 全球策略以應對挑戰。他建議企業採取靈活營運模式,透過分散供應 鏈、第三地生產等機制,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實現市場多元化以 分散風險,強調在地化策略,快速回應客戶需求並降低關稅成本。
黃志芳也表示,貿協與證交所的合作已有效推動台灣企業國際化, 例如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與證交所合作,為全球投資人提 供服務,促進台灣企業的二次轉型與國際化。
另黃志芳強調,貿協也積極推動國際媒合功能,協助企業尋找海外 併購或技術合作對象、資源及支持。開發AiEZ TRADE專案,為中小企 業提供數位化與AI行銷工具,幫助企業融資與國際化,強化台灣資本 市場,吸引企業在台上市,促進新創與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連賢明認為,新台幣升值與台灣今年前兩季出口暢旺有很大關係, 而提前拉貨潮與新台幣升值影響,下半年應會同步舒緩。但在利息方 面,如果美國開始降息,對新台幣匯率又是另一個壓力。
台灣對等關稅至31日仍未公布,加權指數尾盤漲幅收斂,終場上漲 80點、收23,542點,台指期上漲230點、收23,589點,期現貨轉正價 差46.48點。
在台指期淨部位方面,三大法人淨多單增加2,697口至1,367口,其 中外資淨空單減少4,187口至33,644口,水位回到5月12日以來低點, 法人解讀,隨著新台幣重貶可能回到30元關口,短線外資熱錢匯出, 空單也跟著回補退場;十大交易人中的特定法人,全月台指期淨多單 增加2,656口至2,520口。
選擇權未平倉量(OI)部分,周買權最大OI落在24,000點、周賣權 最大OI落在23,000點;月買權最大OI落在25,000點、月賣權最大OI落 在20,800點;全月未平倉比(put/call ratio)由1.05上升至1.09 ,期交所VIX指數下降0.25至23.5。
外資台指期買權淨金額0.16億元、賣權淨金額-0.78億元,整體選 擇權籌碼面偏多。
永豐期貨指出,台股31日震盪收紅,看似穩健,但盤勢背後暗潮洶 湧,尤其尾盤殺盤,其中,台積電盤中一度衝上歷史新高1,165元, 尾盤爆出逾萬張大量,這不只是獲利了結那麼簡單,更像是對進行中 的關稅談判結果感到憂慮的反射動作。
消息面聚焦台美對等關稅談判,隨著南韓關稅稅率已確定達陣、日 本也敲定15%稅率,台灣成為美國主要夥伴中最後一個尚未完成協議 的國家。
根據外電報導,美方傾向要求台灣比照日韓,以加大對美投資作為 減稅條件,若成真,台灣將面臨更多壓力,對台灣經濟恐構成不可逆 傷害。
法人分析,當前台股正處於消息空窗與政策轉折的臨界點,若關稅 談判結果未符預期,或交換條件過於嚴苛,恐引發中期評價下修與資 金流出。
【凱基期貨提供,黃彥宏整理/】
日本銀行(央行)在7月31日利率決議中,維持現行政策利率不變 ,並上修2025至2027年度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預測,顯示通膨壓力仍 在。此次會議也受到近期日美關稅協議的影響,日本銀行(央行)認 為該協議降低外部不確定性,因此在此次決議中展現出謹慎但具彈性 的態度,強調將持續觀察物價與經濟動向,以調整政策步伐。
日圓在利率決議公布之後,並未出現失望性的貶值,顯示市場對於 日本經濟維持強韌保有信心。
美日貿易關稅稅率已敲定,結果優於預期,但雙方尚未公布更多協 議細節,對日本產業來說仍是一次面對關稅大幅提升的狀態,這可能 會降低企業利潤,進而抑制資本支出和薪資成長,最終抑制經濟成長 。而日本政壇在參議院選舉後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鑑於自民黨需要尋 求競爭對手的支持才能通過任何新立法,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其未來 政策決策陷入政治僵局。
可能的情況是參議院可能出現財政保守派聯盟,應該可以排除財政 赤字再大幅攀升的風險。經濟成長放緩的預期與財政擔憂的緩解有助 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緩步下降或至少不再因擔憂而升高,因而帶動日 圓緩步走貶的可能性。
在美國企業財報表現優於預期的帶動下,美股近期漲勢強勁,標普 500與那斯達克指數皆呈現凌厲上攻。法人指出,隨著上半年財報陸 續公布,超出市場預期的比例偏高,加上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升 高,聯準會有望於9月啟動降息,市場情緒明顯回暖,美股後市具備 高度爆發潛力,建議布局美股基金。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科技巨頭營收與獲利持續 成長,標普500指數成份股2026年盈餘預測的上修廣度更創下2012年 以來新高,企業基本面已跟上股價漲勢,有助降低市場對高估值的疑 慮。聯準會官員近期態度轉趨鴿派,9月降息幾乎已成市場共識,寬 鬆貨幣政策有助壓抑利率上行壓力,提振市場信心。穩健經濟數據、 強勁的企業財報與政策支持三方助力下,美股有望持續維持多頭格局 。
國泰美國ESG基金經理人林楷潔認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在全球掀 起軒然大波,但其核心目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從談判至今的結 果來看,實際上他的確做了許多對美國有利的選擇,包括關稅稅收及 外資赴美投資等,強調以美國利益為主,長期而言皆有利於美國企業 發展。雖然短期股市可能面臨震盪,但受惠全球景氣復甦及AI趨勢, 大型企業有望迎來爆發性成長,建議定期定額、逢低加碼策略。
安聯投信分析,川普宣布達成貿易協議及更多談判取得進展,同時 造訪聯準會後稱不再考慮解雇主席鮑爾,干擾市場的雜音降低,加上 科技巨頭財報亮眼提振,有利支撐市場氛圍,進一步支持美股維持在 高檔震盪。美國大型科技股財報強勁並上調資本支出,凸顯市場對於 AI的需求仍強勁,加上美國政府宣布支持AI人工智慧戰略計畫,貿易 局勢緩和,風險情緒推動成長領域表現,均有利AI相關主題的表現。
8月1日關稅正式實施前仍存在轉圜餘地,市場對關稅前景仍持觀望 態度。且受惠於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展現韌性,關稅對景氣衝擊擔憂已 有所淡化,支持美元資產信心持續回穩,加上美股在AI、放鬆監管以 及供應鏈自主題材上相對具有優勢,美股仍可期。
有助健康的外溢保單日漸熱銷。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31日公布最新 統計,今年截至第二季止,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雖減少,但保費收入 成長大共193.34億元,年增幅達67%,反觀實物給付型保單僅5.24億 元,年減幅達53%,兩種保單新契約保費銷售前三名都是國泰、南山 和富邦人壽,其中,外溢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又以國泰人壽銷售翻倍、 成長最多。
蔡火炎指出,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5家壽險公司共281張外溢保險商 品,今年截至第二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57萬8,275件,較去年同期減 少6%,初年度保費收入約新台幣193億3,362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1 5億8,214萬元增加67%。
國泰人壽今年前六月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達23.16萬件、新契約保 費收入為143.27億元,件數較去年同期增約4%、新契約保費收入較 去年成長117%;南山人壽今年前六月新契約件數24.24萬件、新契約 保費26.35億元,件數較去年同期30.04萬件,少了近二成,新契約保 費年減8%;富邦人壽的的新契約件數7.58萬件、新契約保費17.15億 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23%、29%。
蔡火炎分析,國泰人壽在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保費成長原因與商 品銷售策略有關,且單件保額有比去年高,所以新契約保費收入也比 較高。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部分,目前已核准及備查7家壽險公司共 50張保險商品,今年截至第二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240,729件,較去 年同期之135,296件增加78%,初年度保費收入約新台幣5億2,392萬 元,較去年同期11億2,062萬元減少53%。蔡火炎強調,金管會將持 續鼓勵保險業者研發具外溢效果之健康管理保險商品及實物給付型保 險商品,以提升國人對於健康管理的重視,並滿足保戶對保險保障之 多樣需求。
有助健康的外溢保單日漸熱銷。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31日公布最新 統計,今年截至第二季止,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雖減少,但保費收入 成長大共193.34億元,年增幅達67%,反觀實物給付型保單僅5.24億 元,年減幅達53%,兩種保單新契約保費銷售前三名都是國泰、南山 和富邦人壽,其中,外溢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又以國泰人壽銷售翻倍、 成長最多。
蔡火炎指出,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5家壽險公司共281張外溢保險商 品,今年截至第二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57萬8,275件,較去年同期減 少6%,初年度保費收入約新台幣193億3,362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1 5億8,214萬元增加67%。
國泰人壽今年前六月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達23.16萬件、新契約保 費收入為143.27億元,件數較去年同期增約4%、新契約保費收入較 去年成長117%;南山人壽今年前六月新契約件數24.24萬件、新契約 保費26.35億元,件數較去年同期30.04萬件,少了近二成,新契約保 費年減8%;富邦人壽的的新契約件數7.58萬件、新契約保費17.15億 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23%、29%。
蔡火炎分析,國泰人壽在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保費成長原因與商 品銷售策略有關,且單件保額有比去年高,所以新契約保費收入也比 較高。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部分,目前已核准及備查7家壽險公司共 50張保險商品,今年截至第二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240,729件,較去 年同期之135,296件增加78%,初年度保費收入約新台幣5億2,392萬 元,較去年同期11億2,062萬元減少53%。蔡火炎強調,金管會將持 續鼓勵保險業者研發具外溢效果之健康管理保險商品及實物給付型保 險商品,以提升國人對於健康管理的重視,並滿足保戶對保險保障之 多樣需求。
台股加權指數雖然尚未重返歷史高點24,416點,但國內股票型基金 總規模已先一步創下新高,截至今年上半年總規模衝上近5,884億元 ,近兩年來大幅成長超過1,509億元,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增額由統一 投信所貢獻。統一投信規模成長力道強勁,近兩年來旗下國內股票型 基金規模大增376億元,增加的規模更在各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名 。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的數據顯示,國內股票型基金 的規模在2023年間快速增長,雖然期間曾受關稅風波干擾,但近兩年 來(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整體規模仍增胖超過1,509億元,增幅 約35%,並一舉改寫2024年底創下的歷史新高紀錄。其中,更有將近 四分之一的增長額度,是由統一投信所貢獻。
細看各基金公司近兩年來的規模變化,高達六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國 內股票型基金規模,一口氣增胖超過百億。又以統一投信增加近376 億元居首,帶動旗下的國內股票型基金總規模攀升至804億,排名上 升至第二名,距離問鼎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王只剩下最後一哩路。
統一投信台股研究團隊表示,最新出爐的6月景氣信號燈,雖較前 幾個月分數略微下降,但仍維持在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
展望下半年,縱使半導體232調查懸而未決,但仍有諸多利多可望 發酵,將助力台股下半年在震盪中尋求向上機會,包含關稅利空已逐 漸鈍化,市場情緒波動幅度明顯收斂,其次則是AI需求持續增溫,美 國重量級企業宣布加碼資本支出,以及有望迎來iPhone手機新品發表 等,都將為台灣相關產業供應鏈的獲利表現帶來有力支撐。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日益重視,保險業也積極響應永續發展行 動。明台產險於7月31日正式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再度取得第三方 驗證機構核發盤查證書,展現其邁向低碳轉型與永續經營的堅定承諾 。
此次溫室氣體盤查依據國際標準ISO 14064-1進行,除涵蓋範疇一 與範疇二排放外,更加入範疇三中類別五-投融資對象的盤查,全面 盤點公司營運過程中的碳足跡。經過嚴謹的資料蒐集與專業審核流程 ,明台產險順利取得盤查證書,成為國內產險業界中優先完成此項作 業的企業之一。
明台產險後勤支援本部本部長李志昌表示,保險業雖非高碳排產業 ,卻肩負資金引導與風險管理的關鍵角色,完成碳盤查並取得證書, 不僅有助企業強化ESG績效,更有利於因應國際供應鏈碳揭露與監管 趨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透過溫室氣體盤查,除能更精準掌握自身碳排狀況,更有利未來制 定減碳路徑、推動綠色金融與氣候風險調適策略奠定基礎。除了內部 營運減碳外,明台產險亦積極倡議供應鏈夥伴及客戶共同投入永續行 動,從保險商品設計到理賠流程皆融入環保思維,實踐綠色保險理念 。
未來,明台產險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推動節能減碳措施,為保險 業在永續發展道路上樹立標竿。
為強化台北市市民清潔臨時工的安全防護,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發揮 保險核心專業職能,從「事前預防」角度出發,2025年再添購捐贈1 ,000套防曬反光袖套,讓臨時工朋友們於路間執勤清潔時穿戴以增加 安全性及辨識度,除達到示警、降低意外事故發生的作用外,防曬功 能更可在高溫炎熱的天氣下有效減少皮膚曬傷的風險,為臨時工執勤 時築起更完善的保障防護。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身為重視風險控管的產險公 司,起心動念思考關懷社會時應從企業核心能力出發,才能進一步深 化正面公益價值;鑒於台北市市民臨時工每日長時間暴露於馬路上的 高風險工作環境中維持市容整潔,自2017年起以實際行動關懷辛勞的 市民臨時工們在馬路上執勤的安全性,截至今年已陸續採購1,200件 客製化LED安全背心、2,258套反光袖套及980件螢光黃兩件式反光雨 衣等相關物資捐贈予臺北市環保局,在事前多一道防護措施,有效降 低及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在「社會關懷、永續共好」的路上,自1998年開始在裕隆集團旗下 的裕隆汽車製造與裕隆日產汽車共同捐贈費用,由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承保「台北市環保局雇主補償契約責任保險」,一路走來為市民臨時 工投保雇主補償契約責任險,保障市民臨時工若發生意外時能即時獲 得援助,避免家庭生計因龐大醫療費用陷入經濟困境,至今已持續2 7年不間斷,提供台北市環保局市民臨時工因公身故者每位新台幣10 0萬元保險金、非因公身故者40萬元保險金及住院醫療每日1,000元的 保障,迄今有近4萬3千人次市民臨時工獲得保障,理賠人數包含13人 不幸意外身故、3人意外殘疾及424人意外受傷,皆已順利獲得理賠與 完善的援助。
三立集團近期大買大同(2371)股票,三立集團董事長張榮華並進入大同董事會成為董事,引發關注。根據證交所最新資料,三立集團共斥資52.85億元,拿下大同6.07%股權。
知情人士指出,張榮華進入大同董事會,主要是獲得大同董事長王光祥邀請。張榮華也看好大同每股配發3.1元現金股利的高股息政策與後市發展。
大同大股東持股變化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大同日前公告,法人董事競殿投資公司改派法人代表,從原本的顏大和,改由張榮華接任。競殿投資為王光祥主要持有大同股權的個人公司,負責人是王光祥的兒子王雅麟。
張榮華接手大同股權並進入董事會,引發業界熱議。熟識張榮華的人士表示,張榮華加入大同擔任董事,是王光祥希望以張榮華經營企業長才與人脈,為大同注入新血。
知情人士指出,張榮華也認為,大同在王光祥帶領下,終結數十年未發股利的狀況,今年每股配3.1元現金股利,也看好後續大同發展。
根據證交所公告的企業股權交易資料,自今年6月23日至7月29日,投資人經集中市場交易方式買進大同,取得共13.48萬張股票,占大同股權約6.07%,交易金額達52.85億元。
上述買進大同股權的資金來源均為三立集團旗下公司,分別為三立電視持股12.4萬張、持股比重約5.58%;殷富資本取得6,851張,持股比重約0.31%;聯鑫行銷取得1,725張、持股比重約0.08%;盧米埃電影取得1,230張,持股比重約0.06%;威網影音取得990張,持股比重0.04%,取得目的為財務投資。
三立集團近期大買大同(2371)股票,三立集團董事長張榮華並進入大同董事會成為董事,引發關注。根據證交所最新資料,三立集團共斥資52.85億元,拿下大同6.07%股權。
知情人士指出,張榮華進入大同董事會,主要是獲得大同董事長王光祥邀請。張榮華也看好大同每股配發3.1元現金股利的高股息政策與後市發展。
大同大股東持股變化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大同日前公告,法人董事競殿投資公司改派法人代表,從原本的顏大和,改由張榮華接任。競殿投資為王光祥主要持有大同股權的個人公司,負責人是王光祥的兒子王雅麟。
張榮華接手大同股權並進入董事會,引發業界熱議。熟識張榮華的人士表示,張榮華加入大同擔任董事,是王光祥希望以張榮華經營企業長才與人脈,為大同注入新血。
知情人士指出,張榮華也認為,大同在王光祥帶領下,終結數十年未發股利的狀況,今年每股配3.1元現金股利,也看好後續大同發展。
根據證交所公告的企業股權交易資料,自今年6月23日至7月29日,投資人經集中市場交易方式買進大同,取得共13.48萬張股票,占大同股權約6.07%,交易金額達52.85億元。
上述買進大同股權的資金來源均為三立集團旗下公司,分別為三立電視持股12.4萬張、持股比重約5.58%;殷富資本取得6,851張,持股比重約0.31%;聯鑫行銷取得1,725張、持股比重約0.08%;盧米埃電影取得1,230張,持股比重約0.06%;威網影音取得990張,持股比重0.04%,取得目的為財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