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球股市波動不斷,但有一個特別的股市卻能逆勢而揚,那就是印度股市。從2015年至2025年,印度股市已連續十年呈現年度正報酬,成為唯一一個如此表現的股市。在這波印度基金熱潮中,觀察發行超過十年以上的印度基金,共有七檔,其中四檔基金近十年報酬翻倍,顯示其投資價值。
面對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策影響,印度股市曾經經歷波動,但今年來仍維持上漲2.13%。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庭樟指出,印度擁有五大機會支撐其經濟,即使全球經濟衰退,印度也未必會受到太大影響。這五大機會分別是:對美國出口僅占GDP比重2%,受關稅衝擊有限;印度儲備銀行維持相對寬鬆的货币政策,內部動能強勁;與全球市場相關性低,跌幅較小;內資機構參與度高,可帶來一定的支撐;美國與全球企業去中多元化,部分產線移轉至印度,帶動當地經濟成長。
群益投信的印度中小暨群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則看好印度企業財報逐漸進入佳境,加上基本面改善和經濟改革,預計將持續吸引外資,後市表現值得期待。向思穎強調,在印度無自身利空和企業成長動能佳的背景下,資金預期將持續流入印度市場。
群益投信印度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近期印度股市的修正主要是評價面偏高的部分,而非基本面出現惡化。印度股市的優勢依然存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加持使其成為深具投資價值的好標的。在操作上,群益投信建議關注金融業的放貸加速,以及原物料、公共事業和工業股等投資機會。
台灣群益投信近日於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將於5月12日開募群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成為台灣市場上首創的印度股票與美債結合的產品。該基金將提供月配息選項,並以追求成長與降低波動為目標,強調在美國債券與印度股票之間取得平衡。
隨著川普政府關稱政策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群益投信分析,印度受關稱衝擊較低,且內需市場強勁,因此選擇印度市場作為投資焦點。該公司指出,2025年投資風向將聚焦於「美(America)債加上印度(India)股票」的組合,即AI策略。
群益投信表示,該基金將精選優質美債標的,並透過獨家風險儀表板監控波動風險。在印度股票方面,將發掘具有高成長潛力的股票。基金股票部位最高可達七成,目前則初步規劃五成,涵蓋龍頭企業與優質中小股。
在產業配置上,預計金融股將佔基金的13-17%,其次是醫療保健股的10-14%,以及耐久財消費股的5-9%。群益投信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強調,印度有三大利多:內需市場增長、改革紅利以及莫迪政府的經濟收成期。
向思穎指出,印度將在2027年超越英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此外,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國際大廠也紛紛加碼投資印度。莫迪政府預計在2029年將人均所得提升至5,000美元。
因此,群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將布局多個內需概念股,包括零售百貨、快時尚品牌、外送平台、連鎖酒店、高端醫療服務提供商、證券交易所、平價藥製藥公司以及車貸與中小企業貸款服務提供商等,這些公司普遍受到的關稱衝擊相對較低。
在債券部位方面,群益投信預計美國投資等級債及非投資等級債各佔兩成,公債佔一成。除了直接持有電力債、保險債及科技債之外,也將透過ETF分散風險。
近期市場變數頻繁,投資人面對著類股快速輪動的挑戰。雖然2024年半導體股表現亮麗,但開年來,由於低成本AI模型的興起以及美國對等關稅議題的影響,市場表現承受壓力。相對之下,鋼鐵、油電燃氣、居家生活等非電族群卻在這波市場波動中顯得相對穩定。這一現象再次強調了主動選股以及依據市況彈性調整持股的重要性。
為滿足投資人的需求,群益投信推出了一款台股主動式ETF——「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該ETF將於5月5日開始募集,預計5月22日掛牌上市,IPO每股發行價格為10元,並採取季配息機制,每年2、5、8、11月除息。預計今年8月將首次公布配息,為投資人提供動態的投資機會。
00982A採取質化與量化雙邊的選股策略,經理人和研究團隊會從產業趨勢、企業競爭優勢與獲利能力等面向進行質化分析,並嚴格篩選具有股價成長潛力的標的。同時,也會結合流動性、波動度、償債能力、ESG等指標進行量化篩選,並透過排除因子和增益因子進行持股的汰弱留強,以創造超額報酬。
該ETF的持股範圍涵蓋了大中小型股,並以全產業為考量,精準掌握台股不同市值與不同類股的輪動表現。理財達人回顧過去五年,在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生成式AI崛起、俄烏戰爭、聯準會激進升息等事件時,採用類似00982A的質量化選股策略,年平均報酬可達近29.4%,顯示這種策略在變動的市场環境中具有攻守兼備的優勢。
市場法人指出,在對等關稅政策未明朗前,台股可能會持續區間整理。因此,靈活選股將更加重要。總結來說,台股投資題材多元,即便在遭遇重大利空時,也能迅速恢復,因此,回檔時期可能是中長線布局的好機會。在產業方面,AI長線趨勢未改變,先進製程、IC設計等領域仍值得關注,而非電族群則可留意生技、金融等表現。
近期全球股市受到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不確定性增強,高本益比科技股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開始轉向其他投資主題,其中,一些股票ETF表現亮眼。根據統計,目前有八檔ETF率先收復了4月份的跌幅,這些ETF包括元大航太防衛科技、中信日本商社、復華日本龍頭、富邦印度、國泰日經225、元大日經225、國泰數位支付服務以及野村日本動能高息等。
在這些ETF中,元大航太防衛科技今年以來的漲勢特別突出。即使在全球股市最為恐慌的時刻,這檔ETF也能率先收復4月份的跌幅,截至4月28日,累積上漲達18.5%,在股票型ETF中表現最為強勁。法人和專家們分析,這種表現與白宮直接指名對沖貿易戰的策略有關,即向美國購買軍備。隨著地緣風險的升溫和國防預算的攀高,國防產業的表現得到提升。
專家們指出,隨著地緣風險的持續升溫,國際軍事研究權威機構SIPRI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國防支出將達到2.7兆美元,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川普政府就任後的政策調整也促使歐洲提升國防預算,進一步推動全球軍事擴張,支持航太防衛供應鏈的成長。
除了地緣風險帶來的產業利多,白宮直接點名要減少關稅衝擊的方法之一就是向美國採購軍備,這使得軍工題材在關稅議題下成為最受惠的主題投資。黃金則主要作為避險工具,近期隨著股市回溫,黃金價格漲多回落,建議投資人可適時關注國防概念ETF的投資機會。
富邦投信的分析師們則表示,美日雙方在90天的暫停期結束前有共識達成關稅協議的可能性,加上日經225指數及東證指數技術面出現V型反彈,這顯示日股市場有望觸底。近期美元指數的回彈使得日圓短期趨貶,這對日股出口型製造商的營運有利,進而帶動日股上漲動能。
為了響應金管會的相關政策,強化民眾對金融詐騙的防範意識,臺灣銀行於4月22日與臺北市立大學攜手合作,於校園內舉辦了一場關於防制詐騙及金融知識的宣導活動。這場活動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熱烈參與,展現了年輕一代對金融安全的高度關注。
隨著詐騙案件的不斷增多,臺灣銀行在防堵詐騙及推廣金融知識教育方面不遺餘力,這項工作也受到了銀行高階主管的極大重視與支持。此次活動由該行副總經理李明華親自領軍,並安排了通過金管會培訓的專業同仁擔任金融宣導講師。在活動現場,播放了防詐宣導短片,並詳細講解了詐騙的常見手段以及防詐的「五不三要」原則,透過有獎問答的形式與學生們進行互動,活動氣氛極為熱絡。
臺灣銀行近年來在各地學校、機構及單位陸續安排專業講師進行金融知識與防制詐騙的宣導講座,活動範圍也擴大至銀髮族、兒少族群以及國軍單位,深受各個群體的好評。臺灣銀行表示,未來將繼續遵循金管會的防制詐騙精進措施,協助民眾獲得正確的金融知識及理財觀念,提升民眾的防詐意識與警覺心,並落實公平待客的原則,發揮金融的正向影響力,共同為保障民眾的財產安全而努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於昨日(29日)強調,創新板作為交易所支持創新動能的重要戰略平台,不僅提供資金,更打造一個「可以長大的環境」,目標是將台灣創新板打造成亞洲版的纳斯達克(NASDAQ)。在與創投公會共同舉辦的「解碼創新板 創業投資新機遇」座談會上,林修銘與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創新企業發展相關議題。
林修銘在會上致詞時提到,創新板的DNA是「Future + Growth」,透過靈活的上市標準和專業導向的創新性審查機制,選擇那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潛力的企業,幫助其提升市場關注度和募資能力,加速邁向國際市場。他進一步指出,自今年初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以來,創新板指數截至2月底的漲幅已超過18%,遠超過其他指數的漲幅。
面對近期國際情勢的衝擊,創新板表現依然穩健。截至18日,創新板總成交值已接近2024年的八成,日均成交值比去年成長191%,在上市及上櫃大盤均呈衰退的情況下,創新板的表現格外亮眼。此外,創新板20家掛牌公司中,已有13家實現獲利,去年營收年成長高達79%,超過一般上市公司的平均成長率,打破外界對創新板企業「未獲利」的刻板印象。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會上提到,金管會正持續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將於近期公布相關成效。對於新創企業,他強調將透過創投支持新創事業,讓創新板站穩腳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投入資本市場,希望創新板未來能成為驚嘆號,而非只是逗號。
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則對創新板2.0的成效表示肯定,她指出,資本市場的經營策略已從單一籌資功能,擴展為與產業發展深度連動的整體平台。她強調,資本市場將從過去重視科技硬實力和多層次市場布局,轉向融合「軟硬兼備、韌性強化」的系統性策略,涵蓋大中小微企業的分層聚焦經營。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於昨日(29日)公布,2025年第1季外溢保單銷售量達到25.3萬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8%。雖然銷售件數有所下降,但新契約保費收入卻顯著上升,達到110.9億元,年增率達110%,這一數字顯示了市場對高價保單的需求正逐漸升溫。
在這個數字背後,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及富邦人壽三家公司的新契約保費合計佔比高達96%,顯示了這三家壽險公司在外溢保單市場上的重要地位。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外溢保單近年來已成為壽險公司積極推廣的產品。
金管會已經核准及備查了15家公司的251張外溢效果保險商品,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外溢保單的銷售量為25.3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7萬件,年減18%;而新契約保費收入則達到了11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8億元,年增率為110%。
具體到個別公司,國泰人壽以89.7億元的保費收入成為「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以11.9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居第二,而富邦人壽則以5.7億元的保費收入排在第三。在銷售件數方面,南山人壽以11.7萬件取勝,成為「外溢件數王」,國泰人壽銷售件數約10.1萬件,富邦人壽則為2.6萬件,這三家壽險公司的總合佔比達到了96%。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對此分析指出,外溢保單保費增加但件數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壽新推出的變額壽險與美元利率變動型商品,這些產品的保費單價較高且具有外溢效果,進而推動了保費收入的增加。
金管會昨日公布,2025年第1季台灣外溢保單銷售達25.3萬件,年減18%,雖然件數有所下降,但新契約保費收入卻逆勢成長,達110.9億元,年增長高達110%,顯示市場對高價保單的需求持續升溫。
在眾多家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及富邦人壽在外溢保單市場中佔據了絕對優勢,其新契約保費合計占比高達96%。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外溢保單近年來成為壽險公司積極推廣的商品。
金管會已經核准及備查了15家公司的251張外溢效果保險商品。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外溢保單銷售25.3萬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7萬件,年減幅達18%;而新契約保費收入則大幅增加58億元,年增長率達110%。
具體來看,國泰人壽在這一季的保費收入達到89.7億元,成為外溢保費的冠軍;南山人壽以11.9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居第二;而富邦人壽則以5.7億元的保費收入排在第三位。
在件數方面,南山人壽以11.7萬件的銷售量奪得「外溢件數王」的寶座,國泰人壽以約10.1萬件的銷售量位居第二,富邦人壽則以2.6萬件的銷售量緊隨其後。這三大壽險公司的外溢保單總銷售量佔整體市場的96%。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對此分析指出,外溢保單保費增加但件數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壽新推出的變額壽險與美元利率變動型商品,這些商品的保費單價較高且具有外溢效果,進而帶動了保費收入的增加。
台灣電力巨頭大山電纜(1615)近日公布2024年股利與首季財報,董事會決議將對股東進行每股現金股利2元、股票股利0.5元的分配,總股利達2.5元。同時,公司首季稅後純益達1.97億元,年增長21.7%,每股純益(EPS)1.06元,展現出強勁的獲利能力。
大山電纜指出,公司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該計畫推動老舊輸配電設備的汰換及電網升級,進而擴大公司25KV至161KV高壓電纜市場。由於政府力圖在2028年提前四年完成電網升級目標,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公司獲利成長。
在股利政策方面,大山電纜2024年稅後純益預計達5.59億元,年增長6.5%,每股純益達3.96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公司連續兩年成為線纜業獲利王,並決議配發總股利2.5元,以報答股東。
市場布局上,大山電纜近年積極拓展業務,特別是北台灣地區。公司桃園營業所以低壓電力電纜為行銷對象,並加強在北區銷售市場的擴展。此外,中高壓電力電纜銷售則面向各國營機關。
除了線纜本業外,大山電纜旗下子公司昕邑建設,持有約2,000坪土地,位於台中烏日高鐵站附近。由於持有時間長,成本相對低廉,且公司財務健全,將採取「先建後售」策略,預計不受目前房市氛圍影響,未來推案後可成為市場焦點。
面向未來,大山電纜看好房市趨勢雖然受到政策買氣減軟,但近年來推案量龐大,建築用線纜需求持續增加。公司對北台灣的都更及危老重建等公共建設持樂觀態度,預計北部營運將逐年成長。
台灣電力市場近期變動引發廣泛關注,彭博資訊的分析師們對於台灣電價的未來走向提出了嚴肅的預測。根據分析師的報告,台灣電價的上升可能對台積電等企業的利潤帶來顯著威脅,其影響力甚至可能與美國對台積電課徵關稅的間接影響相當。
具體來說,電價上漲可能侵蝕台積電的毛利率,根據分析師的計算,這將導致毛利率下降達2.13個百分點。此外,隨著電價的上升,電價在台積電製造成本中的比重也將從2020年的某個數值倍增至2026年的12%。
彭博分析師預測,台灣工業電價在2025年上半年意外凍漲後,由於台電的嚴重虧損,未來不太可能繼續凍漲,而是可能會在下半年以及明年進行調漲。
在核心情境下,假設電價在2025年至2026年每年調漲20%,台灣的工業電價將在2025年追上南韓,並在2026年超過日本。目前台灣工業用電的平均電價為每度新台幣4.29元,這一數字較南韓低14%,也比日本便宜25%。
立法院近期掀起一波對主權財富基金的討論熱潮,立委李彥秀在質詢時強調,全球超過90個國家已經設立了這樣的基金,並以新加坡淡馬錫為例,強調主權基金在財政盈餘與國家戰略資源上的重要性。李彥秀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督導規劃設立主權基金。
卓榮泰在立法院施政報告時回應,政府過去對主權基金的設置較為保守,但現在在經濟、財政及科技產業發展等方面條件都較為成熟,政府已經開始與央行、國發會及財政部進行專案研議,並承諾將積極推動主權基金的成立。
卓榮泰強調,雖然過去對主權基金設置持保守態度,但現在認為在各方面條件都足夠的情況下,政府應該積極推動。他並表示,已經與相關部門討論了基金規模、投資方向以及如何建立公平機制等問題,並將以最高標準進行審慎評估規劃。
李彥秀則提到,設立主權基金需要考量的要素包括資金來源、基金規模、投資方向、是否訂定專法以及成立專責管理機構等,這些都需要非常縝密的規劃與設計。她期待台灣能夠儘速成立國家主權基金,以確保未來的財政穩定與資源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2023年曾提案建議央行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當時央行表示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反對無償挪用外匯存底。根據央行報告,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已開發國家多以專法規範,並且資金來源多來自外匯、天然資源收益、財政盈餘。
苗栗縣,苗栗市—鋰昇科技,震江電力轉投資的鋰鐵電池封裝專業廠,在昨日(29日)盛大舉行自動化廠房落成啟用典禮。這座廠房的啟用,象徵著台灣儲能產業的發展邁入新紀元,也標誌著震江電力在高科技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在典禮現場,裕隆汽車副董事長姚振祥、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及森耀能源董事簡森垣等重量級來賓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震江電力董事長林宏儒在致詞中強調,鋰昇科技作為新創企業,其第一階段的規劃是實現600MW的年產能,並將根據市場需求與訂單狀況逐步擴充規模。
林宏儒表示,震江電力在高压電領域擁有超過35年的技術經驗,這為鋰昇科技在儲能設備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鋰昇科技不僅應用於電網、工商業與家庭儲能,還以黑馬之姿在國內外市場拓展版圖。
震江電力的總經理邱敏彥則分享,公司長期專精於工廠高壓電力設備監控,並為包括台積電在內的產業大廠提供遠端用電監控服務,確保用電品質與系統安全。為了強化全球服務能量,震江電力在美國、韓國、瑞士與新加坡均設有分公司,提供當地客戶即時的技術支援與服務。
邱敏彥強調,震江電力在儲能領域深耕多年,已建置40多個AFC表前储能案場,自有投資超過10MW,累計總容量達150MW。新廠的啟用使得震江電力從電池模組到機櫃,能夠自製全套設備,提供完整的一條龍服務,提升系統整合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震江電力在儲能系統的開發上,涵蓋了電力、通訊與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整合難度高,被業界視為重要的核心軟實力。邱敏彥表示,震江電力在軟體開發也具備堅實實力,推出自有電池管理系統(BMS)與能源管理系統(EMS),並與電力轉換系統(PCS)廠商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在台灣製造生產。
邱敏彥對震江電力的軟硬整合能力感到自豪,並表示這種能力有效區隔了同業,實現了最低故障率與高效充放電表現。應用於光儲系統,可明顯降低功率損耗、提升設備穩定性,整體效益具體可見。
根據台電調度處的統計,震江電力在電力交易平台的效能與執行率表現長期居於業界領先地位,實力深獲肯定。震江電力的储能業務以外銷為主,市場策略是讓鋰昇科技擔任前線產品開發角色,攜手系統整合商拓展國內市場,並結盟經銷商積極進軍馬來西亞、日本、德國與美國等海外市場。
作為後盾的震江電力,將提供產品、技術與服務支援,建構完整的储能產業鏈,為台灣乃至全球的儲能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國泰金控昨日(29日)正式公布2024年的股利政策,宣布每股將配發3.5元現金股利,這一數字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紀錄,與2021年的最高水平持平。以昨日收盤價55.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6.2%,不僅刷新了國泰金自身的近年紀錄,也在已公布股利政策的12家金控中奪得現金殖利率的冠軍。
國泰金近年來在股利發放上一直採取現金股利的形式,這一做法顯示了其穩健的財務體質和優異的獲利表現。過去五年中,國泰金的股利發放情況如下:2020年每股配發2.5元現金股利,2021年則達到3.5元,創下歷史高點;2022年受景氣波動和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影響,僅配發0.9元,為近五年最低;2023年則回升至2元。而2024年的股利一舉回升至3.5元,超過市場預期的3元,給小股東帶來了一個大驚喜。
2024年,國泰金全年稅後純益達到1,111.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8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這一獲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旗下核心子公司,如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等,這些子公司的稅後純益均創下了歷史新高,國泰人壽的獲利也達到了歷年次高水平。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在法說會中明確表示,今年公司的經營表現亮眼,將與董事會爭取讓投資人共享成果,並對今年配息前景表示信心。
此次公告的3.5元股利,不僅實現了對投資人的承諾,也超過了法人的預估水準,預計將成為市場與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目前,在金控業的14家中,除了富邦金尚未公布2024年的股利政策,新光金決定今年不配發股利外,其餘12家已經揭露了股利分配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已公布的12家金控合計將發放現金股利總額達2,500億元,不僅遠高於2023年的水平,更一舉突破2021年創下的歷史紀錄。
若富邦金也加入配息行列,市場預期今年金控業現金股利總額將有望挑戰2,800至3,000億元的大關。富邦金2024年全年稅後純益達到1,508.2億元,創下國內金控業歷來單年最高獲利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10.77元,配息能力備受市場矚目。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的背景下,高股息題材持續吸引資金關注。國泰金此次的大方配息,為投資人注入了信心,也再次凸顯了其在國內金控版圖中的獲利與股東回饋實力。隨著除息旺季的來臨,金控股配息行情可望持續發酵。
在近期金融市場的波動中,台灣金融壇傳來重大動態。國內兩大金融集團——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昨日(29日)同時召開董事會,通過重要的資本籌措計畫,展現對市場挑戰的應對決心。
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選擇發行累積次順位公司債,規模高達600億元,這是對應市場波動、靈活布局資本的重要一步。富邦人壽的董事會決議,將發行總額最高達600億元的公司債,期限超過10年,以強化其資本結構。
國泰金控方面,則計劃進行大規模現金增資,不超過15億股。這次增資將包括普通股、特別股,甚至可能搭配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以達到靈活籌資和優化資本結構的目的。國泰金控強調,這次增資將有助於支應業務擴張,提升財務韌性,並穩健強化整體體質,以應對全球市場的複雜挑戰。
在富邦金控的版圖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人事變動。富邦綜合保代昨日公告,董事長莊子明將退休,由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的長子、富邦綜合保代董事蔡承道暫代董事長,直至重新選任為止。這次人事變動,也標誌著富邦集團在內部治理上的新篇章。
台灣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在2025年前二月達到了673.5億元,年增長達41%,顯示出市場對外幣保單的需求有所上升。然而,外幣保單在整體新契約保費中的占比卻創下六年來新低,僅略高於2019年的38.2%,顯示出市場結構的變化。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數據,傳統型外幣保單的年增長為33%,保費收入達579.3億元,佔比約86%,成為外幣保單市場的主要力量。在傳統型保單中,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和保誠人壽分別位居新契約保費收入的前三名,顯示了這些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對比之下,投資型外幣保單的年增長則達122%,保費收入為94.2億元,佔比約14%。在這部分市場中,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和台新人壽成為新契約保費的領頭羊。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解釋,新台幣保單的成長對外幣保單的銷售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由於市場環境的影響以及台幣的貶值,外幣保單在銷售上遭遇了一定的困難。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貢獻比為38.9%,創下至少七年來的次低點。
在幣別觀察方面,美元保單仍為外幣保單的主要品項。金管會統計顯示,今年前二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達20.1億美元,年增長34%。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為2.7億美元,年增長達113%,主要受到美股在1、2月的佳績帶動銷售。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則是因為保險業者提高利變保單宣告利率,進而帶動了買氣。
蔡火炎進一步指出,美元投資型保險的銷售量在2月較1月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2月的工作天數較少。而美元傳統型保單的銷售增長,則是受到市場對利變保單需求的提升所帶動。
台灣保險市場近期亮點新聞:金管會保險局於昨日(29日)公布最新數據,揭示了台灣壽險業在2025年前兩月的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成長情況。根據統計,整體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折合約達673.5億元,年增長率達41%,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外幣保單在整體新契約保費中的貢獻比已經跌破四成,創下至少七年來的同期新低,僅略高於2019年的38.2%。在幣別觀察方面,美元保單仍為最大宗,保費收入已超過20億美元。
具體來看,今年前兩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傳統型保單年增長33%,達579.3億元,占比約86%;投資型保單年增長122%,達94.2億元,占比約14%。在傳統型保單方面,富邦人壽、國泰人壽、保誠人壽分別位居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而在投資型保單方面,則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台新人壽蟬聯冠軍。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新台幣保單的成長力道相對強勁,加之市場環境的影響,以及台幣的貶值,使得外幣保單較不易銷售。因此,今年前兩月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貢獻比為38.9%,為至少七年來的次低點。
在外幣保單中,美元保單依然佔據主導地位。金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達20.1億美元,年增長34%。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為2.7億美元,年增長113%,主要受益於美股在1、2月的佳績,帶動銷售量增加。而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則達17.4億美元,年增長26%,這主要歸功於保險業者提高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進而帶動了買氣。
台灣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持續成長,但外幣保單在整體新契約保費中的占比逐漸降低。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最新統計,2025年前二月整體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折合約673.5億元,年增長達41%,但外幣保單貢獻比跌破四成,創下六年來新低,僅略高於2019年的水平。
在幣別觀察方面,美元保單依然佔據領先地位,保費收入已超過20億美元。傳統型保單在年增長33%至579.3億元,占比約86%的背景下,成為外幣保單中的主力。而在新契約保費收入方面,富邦人壽、國泰人壽、保誠人壽分別位居前三名。投資型保單則以年增122%至94.2億元,占比約14%的成長速度,顯示其市場潛力。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分析,新台幣保單的成長力道相對強勁,加上市場環境的影響,以及台幣的貶值,使得外幣保單的銷售相對不易。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貢獻比為38.9%,創下至少七年來的次低點。過去幾年,此比例分別為2024年的42.8%、2023年的42.1%、2022年的64%、2021年的60.7%、2020年的54.5%、2019年的38.2%。
在美元保單方面,今年前二月新契約保費達20.1億美元,年增長34%。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2.7億美元,年增長113%,主要受益於美股在1、2月的佳績,帶動銷售量增加。而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達17.4億美元,年增長26%,則是因為保險業者提高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刺激了買氣。
值得一提的是,安聯人壽保險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方面表現亮眼,位居市場前三名。這也反映了該公司在市場變化中的靈活應對和創新能力。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昨日(29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前二月台灣整體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折合約達673.5億元,年增長率達41%。然而,外幣保單在整體新契約保費中的貢獻比已經跌破四成,創下至少六年來的新低,僅略高於2019年的水平。在幣別觀察方面,美元保單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保費收入已經超過20億美元。
根據保險局的數據,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673.5億元,其中傳統型保單年增長率為33%,達到579.3億元,占比約86%;而投資型保單年增長率則達122%,為94.2億元,占比約14%。在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方面,富邦人壽、國泰人壽、保誠人壽分別位居前三名;而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方面,則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台新人壽位居前三。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由於新台幣保單的成長力道相對強勁,加上市場環境的影響,以及近期台幣的貶值,使得外幣保單的銷售相對不易。因此,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貢獻比為38.9%,創下至少七年來的次低紀錄,2024年為42.8%,2023年為42.1%,2022年為64%,2021年為60.7%,2020年為54.5%,2019年為38.2%。
在外幣保單中,美元保單依然是最主要的產品,金管會的統計顯示,今年前二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達20.1億美元,年增長率為34%。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為2.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13%;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則為17.4億美元,年增長率為26%。蔡火炎副局長進一步解釋,美元投資型保險的銷售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美國股市在1、2月的表現較佳,而2月的銷售量較1月為少,則是因為2月的工作天數較少。至于美元傳統型保單的買氣提升,則是因為保險業者提高了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
台灣工具機產業在搶搭人形機器人商機的風潮中,再度傳來利基型產品接單的好消息。上銀集團旗下的專業齒輪刀具與齒輪磨床製造商邁萃斯精密,近期接連獲得日本市場的訂單,這不僅顯示了其產品技術的進步,也證明了國際市場對台灣工具機產品的肯定。
上銀集團在3月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中展出的GVP-8040+大型齒輪磨床,已成功獲得日本產業領導大廠的1億日圓訂單。而就在昨日,上銀集團再度宣布,該款機型再獲得另一家日本知名企業的1億日圓以上訂單。此外,邁萃斯精密去年底還獲得了有「日本齒輪大學」之譽的齒輪大廠的客製化專用機訂單,預計5月黃金周後交貨。
上銀董事長暨邁萃斯精密董座卓文恒表示,這些日本訂單的陸續到來,是對邁萃斯精密產品與技術的高度認可,也創下了台灣工具機業的新紀錄。卓文恒強調,GVP-8040+是為工程機械、建築機械、風力發電、礦業與起重機產業量身打造的,適用於少量多樣且大型的齒輪加工。
儘管全球工具機產業景氣呈現趨緩,但對於齒輪加工的精度與效率要求不斷提高。邁萃斯精密在這樣的環境下,仍堅持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卓文恒提到,台灣工具機產業要邁向高端市場,面對的挑戰重重,尤其是在與歐美競爭的同時,還必須應對日本工具機業者因日圓貶值而獲得的價格優勢。
然而,邁萃斯精密不斷提升技術與製造能力,並持續努力朝著成為全球高附加價值工具機領導者的目標前進。
台灣金融市場再傳佳音,金管會昨日(29日)公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亞資中心)推動成果亮麗。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達33.88兆餘元,較推動前增加2.3兆元,預計將提前達到2026年底34兆元的目標。此一成績,顯示台灣金融市場的活力與發展潛力。
金管會為達成亞資中心的三大目標,已經在短短四個月內進行了25項法規鬆綁,並以「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的三階段策略進行。目標在2030年時,將台灣金融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從目前的約30兆元翻倍至60兆元。目前,第一階段即2026年的目標,預計將超額達標。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20家金融業表示有意願進駐高雄資產專區,其中壽險業方面,國泰人壽已經依照試辦原則向高雄市政府申請進駐,而富邦、新光、南山及凱基等四家壽險業也正在積極準備中。此外,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表示,未來在高雄專區新設分行的申請時間和財務條件將得到放寬。
在ETF市場方面,目前共有五家投信申請了六檔主動式ETF,其中五檔為股票ETF,一檔為債券ETF,這顯示了台灣ETF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富邦人壽作為台灣金融業的領軍企業,其積極參與亞資中心推動工作,不僅展現了企業責任,也為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貢獻了力量。隨著亞資中心推動工作的進行,台灣金融市場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