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鉅亨網記者廖基富/台北. 3月12日 03/12 10:05

台灣 7大行庫以往在每個月的12日公布上月底的逾

放情況,但由於財政部發函銀行希望不要個別公布,而

按季於網路上張貼,對此,部分行庫已傾向不再逐月公

布逾放比率及金額。

台灣銀行表示, 7大行庫逾放比率及金額頻頻創新

高是不爭的事實,但財政部既然發函有所指示,不希望

個別銀行公布逾放,而按季刊登於網路上,故台銀將傾

向依財政部的指示行事。

三商銀及合作金庫、土地銀行亦語帶保留地表示,

目前 7大行庫已有 1-2家行庫傾向於不逐月公布逾放,

至於其他行庫則須共同討論後才會決定是否再按月公布



台銀指出,未來按季在網路上公布逾放情況,同樣

也能達到資訊揭露的目的,而且銀行對於逾放的態度是

較重於預防發生新逾放,並非逾放的統計及清理。

7 大行庫統計,今年 1月底的逾放總額超過3860億

元,主要是大幅提列隱藏性逾期放款及季節性因素影響

,尤其台企銀(2834)逾放比率超過7%,達到 7.15%最高



至於土地銀行當月更大舉增加49億元逾放金額,逾

放總額首次突破 600億元達 614億元,逾放比率更首度

突破5%,達到 5.27%,較去年12月增加了0.42個百分點

,至於逾放金額則以合作金庫的 704億元最高。

鉅亨網記者林靜君/台北• 3月12日 03/12 10:00

科風將於 3月29日正式掛牌上櫃,承銷價為每股63

元,在公開申購部共有26萬8000人參與抽籤,中籤率為

12.9% ,科風下午將於凱悅飯店舉辦上櫃前法人說明會



科風成立於1987年,目前資本額為新台幣4.63億元

,科風主要設計、生產、製造、行銷不斷電電源供應器

(UPS) ,科風以健全的財務結構組織自豪,不僅連續 5

年無銀行借款,該公司的營運成果「連續 6年稅前盈餘

都在 5元以上」。今年將挑戰第 7年 5元以上營收目標



科風今年 1月份營收為 1.4億元,而 2月份正待大

陸廠結算數字,預估2001年營業額22億,稅前淨利約為

3.9億,依目前股本計算其稅前每股盈餘為8.38元。

鉅亨網記者張宜芬/台北• 3月12日 03/12 09:53

中油宣佈,自今天(12日)零時起,調整天然氣價

格,平均漲幅2.99%。以液化天然氣(LNG)進口成本每

立方公尺 5.83995元為基準。

中油表示,由於今年 1月、 2月液化天然氣的實際

進口成本及預估未來液化天然氣進口成本等均較今年度

預算高,因此,中油公司決定調漲國內天然氣價格。本

次調價對象涵蓋公用瓦斯事業(家庭用戶)、工業用戶

、汽電共生用戶及發電用戶等。本次調價同時配合天然

氣價格結構調整,並考量對工業用戶及瓦斯公司導入數

量折扣的情況。

中油表示,經以天然氣價格計算公式計算結果,冬

月發電用天然氣每立方公尺調降0.36元,其他天然氣則

每立方公尺調漲 0.01-0.47元不等。

天然氣價格調整表

單位:元/立方公尺

品名 調整前 調整後 調整金額

家庭用天然氣(1) 8.10 8.11 +0.01

工業用天然氣(1) 8.66 8.70 +0.04

家庭用天然氣(2) 9.01 9.02 +0.01

工業用天然氣(2) 9.63 9.68 +0.05

發電用天然氣(2)(冬月) 7.82 7.46 -0.36

發電用天然氣(2)(其他月) 7.82 8.29 +0.47

發電用天然氣(2)(夏月) 8.23 8.70 +0.47

註:1.天然氣(1) 係自產及進口混合氣;天然氣(2) 係進口天然氣

2.冬月為1、2、3、12月;夏月為6、7、8、9月

鉅亨網記者張宜芬/台北• 3月12日 03/12 09:38

市場盛傳奇美大陸廠被中共勒令關廠,雖經奇美鄭

重否認,不過,據法人圈傳出的消息,關廠的真實性相

當高。不過,投信法人對於中概股的投資評估並未因為

奇美事件而改變,投信法人表示,奇美事件為政治性的

個案,不影響其他中概股的投資價值,在電子股受美股

重挫的影響而下跌的同時,中概股仍具備其防禦型股票

的功能。

今天中概股於盤面上表現並未受到奇美事件的影響

,均為平盤或小紅。

鉅亨網記者張宜芬/台北• 3月12日 03/12 09:19

針對市場盛傳奇美大陸廠被中共勒令停工一事,奇

美鄭重否認。奇美許春華副總表示,目前大陸廠運作一

切正常,中共並未發佈任何新聞,也並未向奇美作任何

表示。許春華表示,為何會傳出這樣的消息,奇美也感

到相當納悶、不解。

奇美電子現正由金鼎證券輔導,預定今(90)年底完成上市,並於日前股東會通過,以目前資本額162億元申請股票上市交易,預計年底股票上市。該公司於去(89)年現金增資55億元,每股溢價20元發行,共募集資金110億元;去年營收為94.558億元,營利15.64億元,稅前淨利11.892億元,稅後純益19.499億元,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盈餘1.2元。

奇美目前動用約35億元的擴廠資金,現正積極擴充TFT-LCD 產能,其中28.5億元用於TFT-LCD第二廠,以世界第一為目標邁進;6.7億元使用於LCM模組第二廠。(90/3/12 電子時報 19版)

科風公司,以經營設計、生產、製造及行銷不斷電源供應器(UPS),產品主要以外銷為主行銷近50餘國、比重達92%,且積極以自有品牌PCM外,並尋找世界大廠OEM合作。該公司除以台灣為生產基地外,並在大陸東莞亦有生產據點。

太平洋證券指出,科風公司已連六年每股稅前盈餘賺逾5元以上,該公司目前UPS產品種類有三種,包括離線式、在線互動式佔去(89)營收比重達59.36%,及在線式佔去(89)年營收21.73%。預估今(90)年營收可達22億元,稅前盈餘為3.9億元,依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為8.38元,將可連續創七年每股稅前盈餘達5元以上的佳績。科風公司將在3月29日以每股63元掛牌上櫃。該公司也為配合上櫃提高國內知名度,將加強擴展中小型UPS在台灣的市場。 (90/3/12 經濟日報 23版)

晶采光電是國內第一個引進覆晶薄膜顯示技術(COF)的廠商,成功研發128×128點數的COF,在去(89)年6月開始正式量產,目前月產量為200K,在7月可擴充至600K;該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張一心表示,公司對COF產品已掌握相當純熟的技術;近兩年從海外市場切入、已由韓國開始發展,去年4月再擴展至歐美、並透過歐美與ODM廠合作,產品已受到國際間的肯定,且通過由LUCENT實驗室驗證,身價可說是水漲船高。

晶采光電將轉戰國內市場,內外銷市場雙管齊下,目前國產GPRS手機業者、甚至即將進入GPRS手機市場的業者,已有超過80%認同晶采光電的COF產品;該公司也表示,未來將COF廣泛應用在PDA上,預估能創60%~70%的業績,其他COF應用領域如:醫療儀器、傳真機等;預估今(90)年在各方面的發展挹注下,營收可成長150%~200%,並朝向明(91)年股票上櫃邁進。 (90/3/9 經濟日報 41版)

由於目前台灣固網因尚未與中華電信簽訂網路互連合約,因此目前測試及開台日期都還未確定。台灣固網預計今(90)年寬頻上網客戶可達30至50萬戶,營收目標為50億元。(90/3/10 經濟日報 5版)

新世紀資通昨(9)日雖與中華電信簽訂網路互連合約,但是延長測試時間至45天,不過公司表示,雙方的測試過程變數仍很多,最快可於4月24日後開台。新世紀資通預計今年寬頻上網客戶可達30萬戶,營收目標為50億元。

(90/3/10 經濟日報 5版)

東森寬頻電信日前3月6日與中華電信簽訂網路互連合約,該公司表示在30天的測試期後,可能會有帳務問題及須經過電信總局的認可,所以,董事長王令台,預估在4月6至10日之間可以開台營運,提供一般用戶語音服務,成為國內第一家民營固網業者第一家開台營運的業者;且以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器(ADSL)與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雙線出擊。預估今(90)年寬頻上網客戶可達30萬戶,營收可達70億元目標,獲利可望達25億元。(90/3/10 經濟日報 5版)

鉅亨網記者張建仁/新竹科學園區˙ 3月12日 03/12 20:51

聯合光纖通信公司今(12)日開董監事會議,會中通

過89年度營業收入淨額 15.37億元,稅後淨利1.79億元

,每股盈餘達1.5元。並通過配發1.2元股利,今年稅後

淨利以1.56元為目標。

聯光通信公司表示,今年決定分配股利1.2元(0.75

元股票及0.45元現金) ,展望今年營業收入淨額目標為

17.66 億元,每股稅後淨利預估1.56元。

鉅亨網記者李佩真/台北. 3月12日 03/12 20:30

敦南科技(5305)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總經理盧明

光表示,敦南今年前三季營收將可逐月成長,並將推出

光學滑鼠等新產品,在分離式半導體部門,預估今年黏

著二極體 (SMD)將有大幅成長。此外,敦南評估中投資

的 6吋晶圓廠,預計下半年會決定落腳地。

敦南預期,今年既有產品毛利率可維持在15-20%,

新產品毛利則將提高。敦南科技去年12月正式合併旭興

科技後,資本額增加為25.4億元,旗下分為影像事業部

及分離式半導體事業部,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接觸式影像

感測器、二極體、整流器、閘流體、電晶體等,敦南預

計今年影像事業部佔整體營收比重為 46%,分離式半導

體部門佔54%。

敦南目前在中國大陸上海廠 3吋晶圓月產能約20萬

片、台灣基隆廠 4吋晶圓月產能 4萬片,美國堪薩斯城

5 吋晶圓月產 3.5萬片,評估中 6吋廠預估月產能為

3.5-5 萬片。第一季產能利用率約為 7成。

在影像事業部方面,敦南除推出名片掃描器、筆形

掃描器新型產品外,也將推出光學滑鼠。其中,名片式

掃描器月產量5000支,筆形掃描器月產5000支。

盧明光表示,今年敦南在彩色 CIS方面,預估佔部

門營收比重 32%,營業額約為 6-7億元。至於光學滑鼠

,則以 OEM為主,初期朝向利基市場,預估第 2季出貨

,預計在第 3-4季可有明顯出貨量,占今年營收比重約

10%。

至於在分離式半導體部門,盧明光預估今年在表面

黏著式及蕭特基二極體方面,會有較大的成長。敦南預

估今年該事業部營收當中,有 43%為表面黏著二極體,

傳統二極體降為 23%,晶圓約為 10%。

敦南去年曾表示,該公司合併旭興科技後,今年營

收上看50億元,而敦南將於4月底前公布今年財測。

盧明光表示,該公司今年營收可望逐季增加,前三

季呈現逐月成長,各季營收比重估計為17%、23%、30%

、30%。

鉅亨網記者林靜君/台北• 3月12日 03/12 19:55

科風將於 3月29日正式掛牌上櫃,承銷價為每股63

元,科風今(12)日下午舉辦上櫃前法人說明會,科風董

事長張峰豪表示,今年營業額預計可以達到 2.2億元,

每股稅前盈餘8.38元,稅後純益預計可以成長逾 5成。

投資科風佔有一席董事的中華開發(2804)代表說,科風

的經營風格與研究團隊,很像之前投資華碩(2357)的感

覺,長期持有獲利可期。

科風主要董監事持股比率為57.48%,董事長兼總經

理張峰豪持股25.19%,副總經理王興全持股 16.8%,中

華開發持股 6.76%。

科風成立於1987年,目前資本額為4.63億元,89年

度營業額為16億元,員工人數 286人,研發人員42人。

科風主要設計、生產、製造、行銷不斷電電源供應器

(UPS) ,科風以健全的財務結構組織自豪,不僅連續 5

年無銀行借款,89年營業額為 15.96億元,稅前盈餘

5.54元,公司的營運成果「連續 6年稅前盈餘都在 5元

以上」。

科風轉投資有西薩摩亞科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間

接投資大陸東莞黃江科皇電子廠) ,科風大陸廠目前佔

其總產能約20-30%,大陸廠計劃下半年擴產。

鉅亨網記者黃士原/台北. 3月12日 03/12 17:59

鼎新電腦(2447)將於 4月 9日掛牌上市,成為第 1

家直接上市的 ERP軟體公司,承銷價定為 106元,承銷

券商為大華證券,公開申購時間為 3月12日至15日。

鼎新電腦目前主要的營業項目為提供企業內部各作

業流程資源整合之企業規劃( ERP)套裝軟體,及協助此

系統整合之相關服務,而除了 ERP事業外,鼎新也提供

客戶相關服務,如硬體週邊提供、上線服務、教育訓練

及程式修改,由於提供了眾多服務,因此鼎新累積了 8

大事業群。

第一事業群是負責製造業及買賣業中小型企業市場

的經營,第二事業群是負賣製造業中型企業市場,主要

業務與第一事業群相同,第三事業群負責 EDI、電子表

單及電子商務市場的經營,第四事業群是負責大型製造

業及買賣企業的市場經營,第五事業群是負責政府單位

相關電腦設備採購案銷售事項。

而為了因應海外市場的業務開展,鼎新成立第六事

業群來考察研究海外市場需求,提供公司未來發展所需

。第七事業群負責代理國外大型套裝軟體產品及提供顧

問咨詢服務;另外,因應 B2B電子商務業務開展,成立

第八事業群負責整合公司各事業群資源,擬定 B2B電子

商務發展策略。

鼎新規劃上市後將辦理現金增資,金額約在2000萬

元左右,鼎新表示,由於之前曾貸款購買辦公大樓,因

此89年 9月30日止的負債比率約45.59%,鼎新表示這次

現增主要是用來償還貸款、改善財務結構,剩餘的資金

就是做為充實營運資金。

鼎新今年 2月在大陸上海100%轉投資設立鼎華信息

科技公司,初期投入資金為20萬美元,負責鼎新在大陸

的銷售業務及售後服務,同時也有研發人員,可讓鼎新

的套裝軟體更加可以本土化。

除了鼎華外,鼎新在去年 7月也轉投資成立一家鼎

誠資訊公司,持有54.95%的股權,主要負責供應練研發

,對象為中小型企業用戶,初期資本為3600萬元,預計

在下半年也會辦理增資,但金額尚未確定。

鼎新董事長表示孫藹彬表示,目前在大陸的市場是

與當地的業者採加盟的方式,這是台灣軟體首先採用的

方式,孫藹彬表示,以加盟的方式可以使鼎新的產品,

讓大陸本土化的中上下游的業者一同推出產品,使得鼎

新整套的產品服務都可以複製至大陸。孫藹彬表示,若

在合作的不錯,且有良好的獲利,鼎新也不排除投資的

可能。

目前鼎新電腦資本額為 4.4億元,最大的法人股東

為香港商奧圖美德資訊,持有26.04%的股權,鼎新表示

,由於該公司在外流通的籌碼並不多,而且股權較為集

中,應該不會出現股東大量倒貨情形。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台北• 3月12日 03/12 18:29

生產傳統相機及數位相機的普立爾(2394)將與生產

PC相機及數位相機的智基科技進行換股合併,普立爾科

技董事長黃震智指出,合併智基科技的動作最快在今年

7 月底完成,合併效益將於今年下半充分顯現,以普立

爾除權 2元及完成與智基科技換股後的約40億元股本計

算,今年每股稅後淨利目標仍將在 3元以上。

普立爾繼去年 5月正式合併普麗光電後,董事會決

議合併智基科技,今天下午並由雙方負責人共同主持法

人說明會提出全年營運展望。

普立爾經今天董事會承認去年財報為營收為 96.22

億元,稅前盈餘為 10.35億元,稅後盈餘為8.86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為3.43元;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指出,依

普立爾原訂的經營目標,今年的營收將成長 30%以上,

加上合併智基科技後,營收成長的幅度將遠高於原訂幅

度,但因牽涉智基科技合併的確切時間,詳細數字並將

深入檢討。

智基科技本身今年的營收預算為30億元, 1-2月營

收 2.8億元, 3月營收估計將達 2億元。

不過,黃震智樂觀預估,最快智基科技將於今年7

月底完成與普立爾合併,之後,其營收將可計入普立爾



至於今年合併後的獲利部分,黃震智指出,在普立

爾科技今年無償配股 2元加上合併智基科技換股後,今

年期末股本約40億元,由於普立爾本身原訂今年獲利目

標為 EPS 3元以上,合併智基科技後,仍以每股稅後盈

餘 3元以上為目標。

智基科技去年營收17億元,稅後盈餘為8330萬元,

每股稅後盈餘為1.52元,為公司成立以來第 1年轉虧為

盈;智基科技原估算今年的營收目標為30.21億元。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台北• 3月12日 03/12 18:04

原生產傳統底片相機、數位相機為主的普立爾科技

(2394),在進行規劃合併智基科技的同時,也將同步進

行組織的重整。普立爾科技董事長黃震智今天指出,智

基科技以換股方式併入普立爾後,將事業部型態存在,

同時,普立爾也計畫在內部成立相機、影像及光通訊等

等三大事業群。

也就是說,普立爾在合併智基科技並在傳統相機、

數位相機及PC相機等領域建立經營規模後,並將進一步

再以原具有的光學核心技術,向前跨入光通訊零組件的

經營領域,但光通訊事業部門的詳細規劃,將於今年年

中以後正式提出。

智基科技目前的股本為 6億元,除生產低階畫素的

數位相機外,並生產PC相機,主要以提供完整的數位影

像產品供寬頻上網為業務主軸,產品並全數提供包括羅

技、 RCA、Polariod等 OEM或 ODM業務為主;股本 6億

元的智基科技並將以 1.5股換 1股普立爾的方式與普立

爾進行合併,預估最快在今年 7月底完成合併。

成立進入第 5年的智基科技也於去年轉虧為盈,每

股稅後盈餘達1.52元,總經理蔡添進指出,智基科技的

核心技術包括色彩及影像處理、系統設計、相容性測試

、色彩正確度及影像解析度線上量測等、網際網路等核

心技術。

而普立爾本身所擅長也在光學元件的開發,除在傳

相機上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生產體系外,並積極介入高階

百萬畫素以上的數位相機外,並開發相關變焦鏡頭;黃

震智指出,今年普立爾原估算產出1350萬台相機,並將

包括150萬台數位相機,在合併智基科技後,數位相機

的出貨量將再向上提高。

此外,在合併智基科技後,生產線也將因經濟規模

的提高而節省生產成本,黃震智指出,目前估計合併後

生產成本將降低 10%,就大陸的生產線來看,智基科技

原有東莞廠員工 500人,普立爾佛山廠區有4000人,但

合併後將可把員工人數降低4200人。

鉅亨網記者廖基富/台北. 3月12日 03/12 20:23

台灣財政部今日宣布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信局

合併案,不料卻遭到三行局工會的強烈反彈,三行局工

會表示將抗爭到底,並提昇戰鬥力準備全力應戰政府的

粗糙政策,明(13)日下午並將舉行「三行局合併案因應

小組」會議,研議具體的抗爭行動。

台銀工會表示,財政部今日中午通知三行局共同召

開臨時董事會提出建議案建請財政部推動合併案,政府

以此種政治為導向的政策性合併過程粗糙,僅以官僚的

威權管理角色對待銀行最大的資源「員工」,而身為官

派的董事竟毫無良心的譴責?

台銀工會並提出訴求指出,土銀及中信局員工其升

遷平均較台銀同仁提前約10年,如何在合併時對此不合

理處回歸於一公平的起點平等,應予以檢討改善,而且

員工權益部份僅於申請書內明列,非勞資協商部份應予

以明確規範。

土地銀行更發布新聞稿提出 5大聲明,表達堅決反

對三行局合併的立場,土銀表示,一、財政部未經專業

評估,輕率進行合併,不能提升競爭力。二、合併案所

需時間長達 5年以上,阻礙各種業務推展。三、三行局

企業文化不同,易生嚴重衝突。四、合併案罔顧員工權

益,浪費社會資源,無益金融環境的改善。五、工會計

劃近期內將發動全省各單位員工到財政部提出嚴重抗議



鉅亨網記者宋繐瑢/台北• 3月12日 03/12 19:44

台灣財政部今(12)日宣布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

央信託局的合併案,未來配合金融控股公司法完成立法

,三行庫合併之後,將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型態出現,並

以100%轉投資方式,成立商業銀行、保險、證券、土地

開發等子公司;該合併案預定完成的時間目標訂為明年

年初,合併後的資產總額為 3兆9563億元,在世界排名

躍居到第74名。

顏慶章表示,三家行庫下午個別完成董事會及理事

會的召開後,三行庫決定規劃合併工作。而三行庫以金

融控股公司型態合併之後,未來不排除再合併其他銀行

的可能性。

顏慶章並承諾,由於三行庫是100%公營行庫,員工

都是公務員,其權益將不受影響。

顏慶章表示,三家行庫的存款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台銀11.06%、土銀7.9%及中信局1.1%,三家合併後的存

款市佔率為20.06%;放款部分,台銀市佔率為 9.96%、

土銀為8.06%、中信局為1.46%,合併後的市佔率為

19.48%。

至於合併之後的排名,顏慶章表示,三家行庫合併

後的資產總額 3兆9563億元,約為1222億餘元美金,在

世界排名為第74名。目前台銀資產總額排名世界第 107

名、土銀為157名、中信局為454名。

顏慶章並表示,三家行庫在業務上有互補性,可發

揮「三合一大於三」的效果,其中土地銀行對於辦理不

動產、農漁會信用款;中信局對於保險業務都有相當績

效,台銀除銀行業務外,也有相當多的不動產,合併可

以產生多角化經營效益。

同時配合金融控股公司法完成立法,三行庫合併之

後,可以金融控股公司作為最後合併的組識型態。顏慶

章表示,三行庫可望在 8月初完成公司化,並以明年年

初作為合併完成時間的目標。

不過,台銀董事長陳木在表示,在未來以金融控股

公司型態合併後,依照公司法規定須有 7個發起人,三

行庫皆相同,為財政部、證交所、集保公司、財金公司

、關貿網路、合庫及中國國際商銀,但其他 6個發起人

僅各擁有1000股,等到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後,財政部最

後擁有附買回權利,以面額加計利息買回,換言之,成

立金融控股公司後,財政部仍是最大股東。

鉅亨網記者黃昭龍/台北• 3月12日 03/12 18:33

針對財政部傍晚宣布的台銀、土銀與中信局合併,

外資分析師表示,由於所牽涉的銀行均未上市,所以對

於明(13)日金融股的走勢影響有限。而且,鑑於合併銀

行類股題材的利多效應逐次遞減,明天金融股若是大漲

,建議客戶不妨趁勢逢高獲利了結。

外資分析師認為,由於台銀、土銀與中信局的合併

案在市場上流傳已久,所以對於市場所能發揮的意外驚

喜效應有限。此次銀行界的第 3宗合併案只能算是政府

,欲藉金融股彌補科技類股近期不振,使金融股發揮撐

盤效果的一步棋。至於,金融股會否在明天發揮撐盤效

果,機會不高。

此外, 3家公營銀行的合併後,最先面對的問題就

是整合業務,裁撤重疊的分行。因此,三家銀行合併之

後,馬上就會引發裁員風潮,將更多人推上待業市場。

三家銀行風光合併背後的社會成本如何控制,也是必須

注意的。

儘管如此,外資分析師指出,第 3件銀行合併案將

會使得各家銀行有加速合併的壓力,否則動作太慢的銀

行在銀行界大風吹的音樂停止時,可能就沒有位子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