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德機械將於本次航太展,展出MT400U高速銑、車複合5軸加工中心機。MT400U為五軸同動和五面加工外另追加車削功能,可完成複雜加工工序,減少加工工程,並能實現高加工精度,五軸加工效能方案。
MT400U採用高速直驅DD馬達迴轉盤,C軸轉速可達1,200RPM並且搭配日本機械大廠直結主軸,最高轉速12,000RPM,搭配油脂潤滑系統,主軸馬達最大功率可達17kW,強力主軸固鎖、多向定位功能及高重覆性主軸定位精度搭配HSK T63刀具充分滿足銑削、車削之應用。三軸行程為X=410mm、Y=610mm、Z=510mm。快送位移速度36m/min,搭配48把刀庫(可選配60/120大容量刀庫)。數控系統搭配19吋大螢幕HEIDENHAIN TNC-640,可在銑削模式(五軸聯動、多面體加工)及車削模式中切換。
結合銑、車、鑽、搪、攻牙多功能於一機,達到一次加工完成無須換模,提高工件精度並縮短製程時間,減少客戶工廠配置時所需的面積,達到空間節省的應用。電話(04)2682-1277。
高級羽絨衣大廠-廣越企業(4438),公布5月份合併營收7.42億元,較去年同期6.15億元,增加1.27億元,成長20.69%。同時,今年至5月合併營收為16.29億元,相較去年14.42 億元,增加1.87億元,年增12.96%。
廣越企業總經理吳朝筆說,該公司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1.27億元,主要原因是高級羽絨服產業,在每年農曆春節過後的5到6月間,正式步入生產旺季,而6到9月為每年銷售旺季。今年全球整體經濟景氣不佳,但高級品牌羽絨服產業卻是表現搶眼。再加上2014到2015年間新增客戶之訂單於2016年逐漸發酵,故1到5月累積營收比去年同期累計增加了1.87億元,累至5月合併營收之成長率高達12.96%。故法人預計廣越企業於今年度的營收及獲利,仍有望挑戰新高。
根據德國交易所最新公佈Adidas財報數字,該集團營收在2015年達到169億歐元,比去年同期的145億歐元成長16%。Nike則是2015年整體營收成長10%,整體稅後淨利成長高達22%,若單看中國營收甚至成長19%。加上The North Face及Patagonia等廣越的前幾大客戶,近期業績表現亮眼,對未來接單具有相對影響。
另外,近日有關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的議題熱絡,預期越南在TPP協議生效後,自越南出口之成衣關稅,可望獲得減免,將有助提高我國佈局越南的成衣加工廠的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臺灣銀行近兩年獲利創新高、資產品質為歷年最佳,獲選為年輕人最嚮往工作銀行的表現,引起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注意,特地將臺銀改革內容撰寫為教材個案,為台灣金融界的首例。
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表示,哈佛大學商學院先前主動要求,希望能將臺銀近年改革的內容及經營成效,撰寫為哈佛商學院的教材個案,目前已完成;此為台灣繼2008年台積電、2009年宏碁及台達電等個案後,極少數被撰寫成哈佛商學院教案的台灣企業,也是迄今台灣金融界、國營事業唯一的範例。
李紀珠指出,依哈佛大學商學院慣例,第一次正式教授該個案時,會邀請個案主角親臨哈佛大學教學現場,張忠謀董事長也曾親自出席,共同參與討論。該個案原本排在5月下旬教授,但因立法院尚在開議中,李紀珠不便前往,因此,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最快今年暑假,李紀珠就會親臨哈佛大學商學院EMBA教學現場,與教授、學子們面對面交流。
李紀珠2013年8月接掌臺灣金控與臺銀。臺銀提供資料顯示,截至去(2015)年底,與2013年底相較,臺銀的逾放比從0.44%下降至0.23%,覆蓋率由198%大舉拉高至498%,獲利也屢創新高。
除經營績效與資產品質外,最令哈佛大學商學院感興趣的部分,其實是李紀珠如何讓臺銀的品牌形象大翻轉,從古板、缺乏活力,轉變成Cheers雜誌調查「年青人最想工作的金融機構」,同時也是民眾心中充滿活力、創新的銀行。
李紀珠說,鼓勵同仁正面思考,是翻轉老臺銀的關鍵。她以黃金信用卡為例,以前是別人做什麼、臺銀就做什麼,產品缺乏特色,但臺銀的強項之一就是黃金,因為進口最多、價格也比別人便宜,加上華人普遍喜愛持有黃金,所以提出「臺銀應該把黃金和信用卡結合、讓民眾持卡還能兼顧理財」的創新想法,黃金信用卡就此誕生,並廣獲好評。
李紀珠表示,台灣銀行業的管理能力能引起國際重視與肯定,她自己及同仁都備受鼓勵。
MSCI明晟是否納入A股明(15)日揭曉,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與彰化銀行等公股行庫總座表示,一旦確定MSCI納入A股,台股勢將受到影響,為此,一方面要求內部經研單位緊盯外資動向,另一方面,短期台股操作將格外審慎。
臺灣銀行總經理蕭長瑞表示,MSCI的調整,多少會影響資金進出,尤其台股是否會因此導致外資自台股抽離、進而衝擊台股表現。
蕭長瑞還說,臺銀在這個時間點上,股市的投資就是採取觀望審慎的態度,看市況變化,再進行彈性調整。
合庫銀行總經理林鴻琛也說,內部經濟研究單位已針對此議題投入研究,對台股而言,難免會有資金排擠效果,合庫目前在台股的部位在30~40億元之間,短期內將維持這樣的水位。
值得注意的是,合庫銀已決定6月底,委託三家投信公司代操,每家給予10億元額度,自7月正式起跑。換句話說,雖受短期因素干擾,投資態度轉趨謹慎,但中長期而言,合庫已在為台股投資進行布局,下半年可望逆勢加碼,從目前的30~40億元,最多增至70億元。
彰化銀行總經理施建安說,若A股確定納入MSCI,會占一定的投資比重,進而影響外資在台股的配置,不過彰銀投資台股的金額不到30億,且多是高股息個股,所以對彰銀的影響不大。
施建安認為,A股納入MSCI後,可能出現資金排擠效果,外資是否降低台股比重轉投A股,為觀察重點。
行政院長林全昨(13)日表示,公公併沒有綜效,至於公民併,民營銀行必須先去家族化,但現在來看「機率是沒有的」,公民併目前在台灣走不下去。
林全表示,除了五大產業,金融產業也是很重要的產業;對於政府會否推動金融整併、提升金融產業競爭力,林全說,金融業是應該要整併,不過二次金改被汙名化後,大概沒有什麼整併的機會了。
林全表示,銀行拿社會大眾的錢,公司治理比別的產業標準要更高,而且要做到去家族化,但今天台灣的銀行離這項標準有段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要做任何「公民併」,都會落到被批評的下場;社會大眾對有家族色彩的銀行來併公股銀行,即使有很大的溢價,還是會被質疑,這是政治現實。
對於若有民間銀行想併公股銀行,原則為何?林全說,「去家族化」。至於去家族化如何認定?他強調,大股東不介入經營階層,做純粹的股東,所有權跟經營權要分離。他以花旗銀行為例說,花旗董事會沒有大股東,但花旗做不好,董事會一定改組。他表示,假設某一家族在一個公司有實質影響力,如何談公民合併?經過二次金改後,「這種事情機率是沒有的,做得再好也是沒有的」。
至於公公併是否可行,林全反問,有什麼綜效?他說,公併公工會會抗議,兩家同質性,合併結果就是分行裁掉,就業問題馬上出來,會造成困境。所以要有綜效,如台銀當初跟中信局合併,性質不同的合併才有綜效,競爭力才能提升。但現在公公併能有的綜效,都在二次金改做了;他認為,不能為裁員而合併,這沒有道理。
此外,對於台新金想合併彰銀的案子,林全表示,現在彰銀案由財政部處理,他不能代財政部發言,「我指揮他們做任何事,可能都會受到批評」。
證交所日前舉辦「航太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由證交所林火燈總經理主持,邀請漢翔、寶一及和大三家上市公司說明業務,由於新政府上台後力推國機國造與國防產業,相關個股深受市場關注,此場發表會人氣頗旺。
此場業績發表會開場由漢翔董事長廖榮鑫發表「台灣航太產業之機會與挑戰」專題演講,廖榮鑫分析目前國際航空運輸業持續成長,帶動航空製造業需求上升,而內需市場有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等國防業務及飛機修護業務的機會,為掌握全球商機,迎戰國際大廠要求逐年降價的考驗。
廖榮鑫建議國內業者攜手合作,透過籌組台灣航太產業聯盟「A-Team 4.0」,推動業者精實體質,提升我國在國際航太產業層次及整體競爭實力。接著由漢翔處長莊秀美介紹「籌組航太產業A-Team 4.0」的歷程及推動等事項。
漢翔副總林南助、寶一公司副總胡淑賢及和大公司董事長沈國榮率領經營團隊,在發表會中針對各公司財務業務情形、產業前景及公司發展利基等予以說明,並分別剖析加入航太產業聯盟「A-Team 4.0」的期許與目標。
航太產業是新政府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中振興國防產業之重心,從推動高級教練機的自研自製,到啟動下一代戰機的研發,透過原物料、機械設備、生產製造及物流運輸等多元整合,預期將提升航太產業供應鏈中廠商的價值,並帶動周邊產業之發展,進而強化我國產業整體競爭力。
證交所指出,航太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已圓滿結束,為聚焦資本市場個別產業競爭優勢,提升上市公司資訊流通及透明度,證交所將持續舉辦各產業之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使經營績效良好的上市公司被市場投資人看見。
投資人對國內航太工業的發展相對陌生,但事實上台灣已有不少企業打入波音、空巴或日商等國際航空大廠的供應鏈,證交所此次藉由舉辦航太主題的業績發表會,向投資人介紹國內的航太概念股。
漢翔成立於1996年,在2014年掛牌上市,是亞太地區少數兼具研發、系統整合、測試及製造能量的航空工業供應商,擁有軍用飛機的研發製造、全機系統整合、民用飛機的區段研發、零組件製造與組裝、後勤支援、維修、飛航服務等能量。漢翔首季營收63.2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4%。
寶一科技成立於1974年,是亞洲少數能直接出貨給國際大廠,屬於Tier1(第一階供應)的發動機零組件供應商。目前民航機市場中,占六成以上的波音B737和空巴A320均採用CFM56發動機,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渦輪扇發動機,該發動機有多項零組件由寶一供應。寶一科技今年第1季營收2.9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0.9%。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永豐金證券將於今(14)日舉辦「新興亞洲優勢產業論壇」,邀請大中華區數十家優質公司與會,預計將吸引數百位海內外機構投資人參加,會中證交所將以公司治理為題發表演說,藉此與海內外機構投資人進行交換意見。
永豐金證券表示,此次論壇廣邀大中華經濟圈的優質企業與會,並以近期市場關注的汽車、生技、半導體產業,以及蘋果供應鏈產業為主軸,有助海內外投資人一次與多家相關企業直接進行交流。
證交所及永豐金證券期能透過舉辦本次論壇,協助上市公司強化投資人關係,行銷台灣優質的公司治理,為台股引入更多資金活水,提升資本市場動能及國際能見度。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13)日表示,上市櫃各類有價證券簡稱將於27日起,由六位元組擴充為16位元組,屆時發行人為簡稱命名時將有更多表達商品屬性的選擇,投資人亦更容易從證券簡稱辨識各類商品屬性,但股票代號不變,對交易影響有限。
證交所表示,簡稱變更原則有下列四種情形:一、維持原證券簡稱不變者:認購售權證。但27日起的新權證,應依擴充後命名原則來揭示。二、併予溯及變更證券簡稱者:第一上市櫃公司股票、存託憑證、ETF、不動產投資(資產)信託基金及第一上市櫃公司發行之轉換公司債。三、依發行人意願申請變更者:包括國內上市櫃公司及興櫃公司股票、開放式基金及黃金現貨。四、依發行公司最終簡稱同步變更者:國內上市櫃公司發行之轉(交)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
截至目前為止,計有285檔上市櫃有價證券的簡稱將於27日變更,其中含國內上市公司七家、上櫃公司一家、興櫃公司七家。
美光收購華亞科可能生變,併購案恐無法如期完成,華亞科未申請暫停交易,引發外界爭論,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昨(13)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對於暫停交易機制,將參考其他國家,看有沒有更好的作法。
對於華亞科案,金管會也請證交所了解。金管會官員表示,據證交所初步了解,暫停交易有一些適用條件,但華亞科此案並不在現行暫停交易適用條件中。
華亞科未事先申請停牌,引來投資人抱怨,證交所怎麼可以讓大家在瞎子摸象情況下交易?丁克華昨晚表示,現行暫停交易機制,公司可以申請,此個案未申請,也許公司認為影響不大。
美光收購華亞科案恐出現變數,華亞科與母公司南亞科昨(13)日同步重挫,華亞科開盤及跌停鎖死,盤中跌停委賣張數一度逾30萬張;南亞科盤中觸擊跌停板後打開跌停,收盤大跌約9%。
華亞科、南亞科昨天股價重挫,市值同步大縮水,華亞科一天內市值蒸發191億元,南亞科也減少97億元,兩大公司市值共縮水了288億元。
對於美光收購華亞科可能無法如期於7月完成一事,台灣證券交易所昨天表示,華亞科的重大訊息處理已違反相關規定,將可罰款3萬至500萬元,近日開會討論後會公布明確的罰則。
本報昨天獨家報導華亞科案可能生變一事,證交所依例監視媒體報導,在開盤前就已致電華亞科要求澄清相關訊息,但華亞科遲至上午11時59分才上傳重訊說明。
台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前天示範了最差勁的資訊公開案例,讓投資人在資訊不確定下交易,影響所及是華亞科昨天跌停板(跌幅約10%),其最大股東南亞科大跌9%,而南亞科最大股東南亞塑膠跌幅約4%,總共三家公司股票市值跌掉近500億元,而且華亞科還有許多掛賣的股票賣不出去。此案例凸顯部分上市公司經營團隊心中沒有股東存在,而且也讓股市資訊不夠透明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值得主管機關設立機制,規範、教育與督導所有上市櫃公司。
原本美光集團併購華亞科,對華亞科股東是件好事,華亞科股東會、經濟部投審會、公平交易委員會也都通過,眼看就要成就ㄧ樁美事;但在端午節連假期間,美光先公告原訂於7月中旬完成的股份轉換交易案無法如期完成,接著華亞科總經理寫了一封暫停所有與美光整併作業的電郵給所有員工,但卻未在昨天開盤前申請暫停交易或進行重大資訊宣告,導致投資人在不確定資訊下交易。同時,在開盤即以跌停開出,且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要求下,華亞科才在近中午發出新聞稿,導致金管會的停牌(暫停交易)、資訊公開制度破功,這是缺失之一。
其次,華亞科公布的重大訊息也等於沒說,這是缺失之二。華亞科僅提到併購案無法如期完成,美光預計今年「下半年」會再提供更新進度。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意思是指接下來到年底期間,美光收購華亞科將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狀態,此種不確定性的公告,將增加所有投資人的憂慮。
而且,華亞科宣稱配合交易時程,暫停所有與美光管理系統的整合作業,又讓投資人對此併購案是否能完成,產生疑慮;特別是有報導指出美光展延收購案是因為目前經濟環境較宣布收購時惡化,美光是為了保持財務彈性而展延;同時也指出展延的原因可能是華亞科大股東南亞科參與美光私募的協商出了問題。此事件任由收購展延的理由四竄,這是缺失之三。
此案又衍生一項疑問,為何美光對此收購案說展延就展延,無需華亞科同意?由於展延收購案傷害所有華亞科股東權益,這是缺失之四。在收購契約中是否訂有條款,可對美光求償?而且若有南亞科參與美光私募的協商,或任何有關展延的協議,也應該公開給所有股東知道。
另外,證交所認為華亞科在美光收購案的資訊公開有缺失,將裁罰華亞科,然而這等於又再次處罰華亞科所有股東,這是缺失之五。有關資訊公開的缺失應課責於經營團隊,而非所有股東,理應直接處罰經營團隊。華亞科原本有要增加董事會功能,除大股東代表外,還有三位高知名、專業董事,包含已辭任的行政院長林全,但由此事件可知經營團隊對於照顧所有股東權益、治理公司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資訊透明是健全股市發展的第一要件,華亞科的缺失絕對不是個案。例如:在此之前,浩鼎經營團隊在解盲未獲通過,仍然宣布與事實不全然相符的療效,也讓市值大幅蒸發。浩鼎解盲未獲通過事件,也令人想起前年的基亞事件;基亞公司肝癌新藥期中臨床分析解盲失敗,使股價連續20根跌停板,但是在解盲之前,基亞對外說法都偏向樂觀,解盲未過,也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
因此,我們呼籲金管會應該整理類似事件,重新檢討現有資訊公開與暫停交易機制的執行問題,並且修正相關規定,最重要的是教育、督導所有上市上櫃公司經營團隊必須落實,藉以保護所有投資人的權益。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大家都在問今年夏天台灣缺不缺電,事實上,今、明兩年都有大型火力電廠除役,明年供電問題會比今年更麻煩。台灣是否缺電的關鍵期就是這二、三年,若能平安度過,之後問題就比較好解決。
各界關切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能否保證台灣不缺電?林全坦言,當初是假設核一、二、三廠不延役,搭配政府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是可以做到的;但若是「提前除役」,就有相當大挑戰。
林全表示,既然社會有期待,政府就盡量做;包括各界質疑台電故意隱藏資料、或還有推動節電的空間,政府就加強台電透明化、加強節電,釐清疑慮後,備轉容量率若還是很低,再來討論核一廠一號機要不要重啟。
談到能源政策,林全表示,2012年蔡英文參選總統時就將2025年非核家園寫入政見,當時他就直言,只講「核四不商轉、2025非核家園台灣也不缺電」是不行的;要說服社會大眾台灣不缺電,要有具體主張,關鍵就是要推動電力結構轉型。
因此,核四不商轉後出現很大的供電缺口,長期要增加替代電源,短期最有效的作法是減少尖峰用電量,抑低用電需求,包括推動需量競價,讓工業大戶在尖峰時刻減少用電,台電花錢把電買回來;增購汽電共生電力,由此增加的電力相當於核二廠一部機組。林全坦言,這些做法遇到核一廠一號機不能重啟、核二廠二號機也跳脫停機,等於過去所有努力都付諸流水了。
當各界都把焦點放在今夏缺不缺電時,林全說,因明年有電廠要除役,「明年會比今年更麻煩」。據台電規劃,大林電廠三、四號機,通霄電廠一至三號機將在今年底除役,將少151.4萬瓩裝置容量;明年夏天過後,協和電廠一、二號機也將除役,再少100萬瓩裝置容量。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行政院長林全也很煩惱。林全決定親自盯資料,要求台電即日起,把每日尖峰、離峰,備轉容量率等數據,以及過去一周實績,未來一周預測都拿給他看。
林全日前有意讓核一廠一號機重啟,卻惹來環團責難,認為台灣根本不缺電,是台電把資料隱藏起來;不少人認為林全的說法,背離民進黨在選前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主張。
對於這段風波,林全有一番解釋,他認為,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不會變,但是因應核四不運轉、核一二三廠不延役將出現的電力缺口,得靠長短期做法來度過。長者如開發替代能源,短者如降低尖峰負載、推動時間電價、需量競價等。
提到外人經常責難的台電,他也緩頰說,看得出台電很努力,「要他們公布數據,他們也做了,」不過,話一講完,林全苦笑,很多資料都是原始資料,有其艱澀處,他還在幫忙看,要怎麼增加可讀性、易讀性,盼能以簡單易懂的圖表,告訴大家,現在有沒有電力缺口,還有是那些機組在發電,避免外界罵台電黑箱發電。
「這夏系列」邁入第6個年頭,即日起至6月28日移師到台中新光三越百貨接力登場。這次參展名人囊括周銘信、蔡旺達、黃順樂、李義雄、可樂王、黃憲章、王建揚、賴俞伸ICE、陳永明YOYO、Anna-Queen、陳文泰、程薇穎、李柏達、吳芊頤、鍾凱翔共15位台灣藝術家,用他們「玩到最專精、玩到最極致」的藝術創作,訴說台灣這瑰麗寶島上好玩的、有趣的故事。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表示,5年來累計超過150位台灣藝術家投入創作,吸引超過150萬人次觀賞!2016年「這夏玩什麼∼好玩大師展」邀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創作大師以及廣受時下年輕人喜愛的跨領域達人新秀,用最獨一無二的創作顛覆你的想像力,一起近距離挖掘超級玩具的神奇之處!
為了活絡買氣、刺激line@粉絲數,大潤發今(14)日起連續3天推出指定商品買一送一優惠券,只要在結帳前出示LINE的優惠券,即可享有買一送一的優惠價。大潤發表示,目前全台LINE@的好友數大約有10萬左右,在此次活動下,預估好友數可望再增加2成。
大潤發表示,消費者要獲得最新資訊不單只靠紙本DM,大潤發推廣全台分店創立LINE@生活圈,創造屬於當地分店自己的優惠,並且推出不定期的單店促銷,吸引顧客成為LINE@好友。此次活動,不論是到賣場與先在網路上選購,只要結帳出示優惠券,都享有同樣的優惠。
近一年來,富達積極為深耕台灣計畫而努力,先是去年2015年11月23日喬遷至位於信義區新落成的國泰置地大樓,以鮮活色調及科技環保導向的新面貌,在忠孝東路5段68號11樓展開營運。
今年4月23日,又取得金管會核准同意富達投信受讓富達證券境外基金總代理人相關業務,積極發展投信事業。
富達表示,1986年富達國際投資集團決定落足台灣,成為國內基金市場上最早成立的外商資產管理集團之一。富達不僅是歐美共同基金先驅,也是台灣基金投資啟蒙者之一。
1986年以「歐洲市場專家」的美譽進入市場,提供西歐與當時罕見的北歐、南歐基金等獨家商品。同一時期,富達也先後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積極布局,累積對亞洲市場的經驗,爾後在2013年之後陸續引進股票入息型基金,現在都已開花結果。
富達更貫徹「全球在地化」(glocal),這個由全球化(global)與在地化(local)結合所衍生的新概念,將觸角延伸到全球市場同時,也要能夠發展出具有在地價值的營運模式。如今富達深耕台灣半甲子,與台灣經濟脈動緊緊相依。
富達集團為積極響應台灣當局的深耕台灣計畫,富達證券及富達投信一直都有進行校園建教合作--實習生計畫,並經常與國內知名大學辦理學程講座,致力於國內金融人才培育,對有志青年就財務金融與資產管理之知識、技術與經驗,提供與世界無縫接軌之最佳學習環境。
富達投信更已於今年5月底向投信投顧公會申報募集新的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證明富達集團持續以實際行動深耕台灣市場。
富達指出,2016是富達在台深耕第30周年。過去30年,富達已奠下紮實基礎,在邁向下個30年過程中,除積極提升服務品質,未來富達還將引進更多富達國際投資的資源與在地人才、銷售通路與法人機構交流,結合國際與在地資產管理經驗,為國人提供更多元、更精緻的服務,朝下一個30年繼續邁進。
國際知名期刊財資雜誌(The Asset)最新公布2016資產管理公司大獎,元大投信獲得「台灣最佳資產管理公司」,為繼2010年首次得獎後第四度掄元。
元大投信今年以來已獲得亞洲資產管理雜誌八項大獎、亞洲投資人雜誌「台灣區最佳資產管理公司」大獎,總計今年以來已獲三家國際知名媒體機構頒發十項大獎,為國內投信唯一贏得三大知名媒體獎項的投信公司,創下歷史新猷。
The Asset Triple A Investment Awards是亞洲區銀行、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競相爭取的大獎,財資雜誌每年會針對亞太區10至12個國家進行最佳資產管理公司評選。元大投信在眾多台灣區資產管理公司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印證元大投信不僅是臺灣最具國際化視野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商品亦符合機構法人及一般投資大眾的需求。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深耕大中華市場,更將投資業務範圍拓展至全亞洲甚至歐美,國際化視野持續深化,旗下主動式、指數化、期信基金等產品線持續推出順應市場需求及資產配置的元件,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長期進行市場教育。而ETF在獲得機構法人及投資大眾的積極參與下,旗下19檔ETF總規模已高達1,745億元(資料來源:CMoney,2016年5月底),元大投信透過投資團隊的專精研究及技術開發,已走在台灣投資市場最前端。
另一方面,元大投信更緊跟國際趨勢腳步,大舉發展ETF商品,旗下產品面囊括成熟國家歐美日、台灣、中國、商品等四大投資題材,就產品面向、發展趨勢及交易策略,元大投信已為台灣投資人提供了指數化投資的嶄新面貌,並享有與國際接軌的實用、靈活性的投資工具。
第2季漸告尾聲,展望第3季,目前包辦台股基金上半年前十名的安聯、復華、保德信、日盛與德信五大投信普遍認為,下半年全球景氣維持溫和復甦,台股上市櫃企業營運動能可望受惠好轉,盤面焦點預期圍繞電子新品出貨,及原物料價格上揚題材。
統計上半年台股基金十強,由安聯台灣科技基金上漲14.9%暫居第一,其次是復華高成長、德信數位時代,整體來看,復華三檔入榜,德信、保德信、及日盛各兩檔入榜居次,安聯為一檔。
對於第3季的展望,復華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蔡政哲表示,下半年比較基期較低,指標性的半導體業景氣觸底回升,開始迎接拉貨旺季,國內經濟和上市櫃企業營運改善機率提高,表現會優於上半年;美國聯準會(Fed)維持鴿派升息步伐,短線市場不確定性消除後,資金可望重返體質穩健的新興亞股,台股包括半導體、面板、中國手機概念等電子類股兼具題材,有機會成為資金率先進駐標的。
保德信投信國內投資組主管葉獻文指出,未來最大變數在於11月美國總統大選,依照目前美股走勢,有機會在選前空窗期的第3季拉升,但對照台股7、8月邁入除息旺季,除息將影響台股點數,不易由大盤價位判斷趨勢。惟電子業景氣不看淡,尤其新興的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題材,提供「本夢比」的想像空間,若電子股續強,第3季台股大幅修正的風險不高。
就科技業來看,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蘋概股歷經長期修正,籌碼相對穩定,評價也偏低,旺季期間,股價表現可期。
財資雜誌(The Asset)甫公布2016 年Triple A Award 獎項,匯豐中華投信以穩健紮實的經營績效,在台灣眾多境外資產管理公司中脫穎而出,榮獲「2016年台灣最佳境外資產管理公司」獎項殊榮;這也是匯豐中華投信暨其總代理的基金,繼今年初榮獲6項基金大獎後,再一次以優異的投資管理實力,獲得海外評選機構的肯定。
財資雜誌(The Asset)為相當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性專業金融雜誌,創立於1999 年,每年通過量化評分及客戶訪談的方式,對亞洲區金融機構進行專業評比;財資雜誌近20 年的基金獎評選經驗,深入各財經領域,深受國際金融市場高度肯定。
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李選進表示,匯豐中華投信此次能獲得國際性大獎,除了是全體同仁兢兢業業的努力成果外,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集團更是得獎團隊強大的後盾。
其中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在全球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4,293億美元,全球超過27個據點及2,500名員工,有500位投資專家布局全球,所管理的資產中固定收益商品高達1,996億美元、流動性商品621億美元,股票及多元資產商品分別為685億美元及695億美元,全方位的資產管理實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