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徵信(未)公司新聞
在「無懼美中貿易戰,2019上市公司大陸投資獲利再創新高!」報告中,CRIF中華徵信所提到,3,744.20億元為過去十年來,國內上市公司認列大陸投資收益第五度創下新高。該公司認為,這將對上市公司退出中國大陸的策略造成重大挑戰。
從大陸投資收益貢獻看,整體電子產業是上市公司最大受益者。
過去十年,整體電子產業的大陸投資收益除了2013年以外,其他九年的大陸投資收益都占整體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其中,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投資收益占比都達到七成以上,甚至2015年電子產業大陸投資收益占比達84.29%。
不過,自2017年以來電子產業大陸收益占比就沒有再超過70%;2019年電子產業大陸投資收益雖創2,507.78億元歷史新高,但占整體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占比僅為66.98%,這顯示上市公司大陸投收益的成長並非完全依賴電子產業,而是延伸到其他產業。
台灣企業信用風險警示:中華徵信發布三大警訊
近日,台灣知名信用評級機構CRIF中華徵信所發布了一則關於台灣企業信用等級的最新報告,其中揭示了三大警訊,讓人不禁為台灣企業的信用風險感到擔憂。
首先,報告指出,信用等級最高的兩個族群——A級和B+等級的公司,其占比不斷下降,這一現象讓人擔心整體企業信用等級可能出現轉弱。
其次,信用等級被調降的企業占比也呈現大幅上升,從2018年7月的0.06%上升到今年3月的1.81%,成長速度驚人。
再者,進出口貿易業和光電業在連續三個月的信用等級調降中,占比偏高,這對這兩個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中華徵信所的研究團隊提醒,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銀行放款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因為收到太多信用條件轉壞的資訊所致。
總編輯劉任強調,金融機構和供應商在給予信用額度時,必須謹慎看待當前企業間的信用交易,並根據情況適時調整。
隨著歐美封城,市場需求疲弱,訂單延後成為常態,這也讓信用等級的調降趨勢無法得到緩解。
劉任預計,4月份企業信用等級的調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至B-等級和C等級,這對台灣企業來說,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中華徵信所指出,追蹤企業的信用等級變化,最能觀察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企業及各產業的衝擊真實面貌,企業信用是銀行授信放款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企業信用在短期內發生轉差,無論是外部環境所致,或企業內部個別因素使然,在銀行授信部門都會被記錄、或是跳出為異常個案。銀行主管透露,新冠疫情擴散至今,銀行已經很難正常放款,全都因為收到太多徵信條件轉壞的資訊。
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提醒,當前企業間的信用交易需要嚴謹的看待,尤其是金融機構、供應商給予供應的信用額度,要視情況適時調整。該團隊最新分析2018年下半年至今(2020)年3月的委託受評之台灣企業信用等級趨勢變化,並作成專題報告。
上述分析發現,2018年下半年美中貿易戰開打,當時台灣企業的整體信用等級保持一定的穩定度,但2019年下半年起,企業的信用等級呈現趨弱的變化,尤其是2019年10月之後,企業信用等級明顯的出現下降的趨勢。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多數會特別注意信用急速轉差的個別公司,但此次分析中,信用最好兩族群A級等級公司、B+等級公司,占比雙雙持續走低,值得密切觀察,「恐是整體企業信用等級轉弱的領先指標」。
其次,該團隊指出,整體受評企業中信用被調降等級的企業占比,實際上自就2018年下半年大幅提升,2018年7月該值僅0.06%,中間歷經波動,到今年3月又回升到1.81%,較2018年7月的0.06%增加1.75%個百分點,成長幅度則高達2,916.7%,也就是說每100家受評企業就可能有兩家企業被調降信用等級。
就不同產業別的中疫程度,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今年前三月調降等級企業之產業別占比曾高於5%以上的產業,包括進出口貿易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等八個產業,其中進出口貿易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同時連續三個月列名降評產業,前者占比甚至曾達44%,都需要特別關注。
劉任提醒,歐美封城造成市場需求疲弱,訂單延後比比皆是,致使調降信用等級惡化的趨勢沒有停止,估計4月企業調降等級需進一步觀察是否擴大到B-等級和C等級。
亞洲疫情雖然逐漸穩定,但全球消費市場卻陷入低迷。根據中華徵信所和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第二季出口前景黯淡,電子業的狀況甚至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為緊張。今年亞洲的貿易量預計將大幅縮水,大家只能寄望於下半年經濟能夠有所反彈。 中華徵信所強調,美國股市作為全球股市的指標,雖然川普總統採取了強有力的救市措施,但並不一定能夠帶來全球經濟的穩定。台灣經濟高度依賴進出口,因此需要考量的因素相當多,包括大陸的復工率、供應鏈的供給量、物流狀況,以及客戶的訂單和市場需求,這些都是相互關聯的。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端和需求端。這並非危言聳聽,電子業現在需要關注的是第二季的業績,而不是第一季的財報。許多訂單實際上是延續自去年底,而歐美疫情和鎖國政策導致5G通訊和手機相關新產品的發展受阻,全球大廠的供應鏈訂單能見度不高,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出貨情況令人擔憂。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門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陸的出口急劇下降,今年1、2月的商品出口相比去年同期衰退了7.8%。疫情的快速擴散導致全球斷鏈,預計亞太區今年上半年的生產和貿易將急劇惡化。儘管預計下半年有機會反彈,但亞洲整體貿易量今年仍將出現衰退。 儘管台灣、越南和印尼的貿易表現相對較好,但這些地區的進口情況主要是為了交貨再出口,預計接下來幾個月的出口將急劇下滑,進而導致製造業的萎縮。牛津經濟研究院預計,全球貿易在第一季衰退後,第二季將再度收縮,但大家仍期待下半年經濟活動能逐漸恢復。
台灣知名徵信評估公司中華徵信所近期發布了一則令人關注的報告,指出由於歐美疫情及鎖國政策影響,5G和手機相關產品大多延期或停產。報告強調,目前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企業第二季的業績,而不是第一季的財報。 報告題為「訂單能見度低,Q2、Q3變數多」,中華徵信所分析,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國際金融協會(IIF)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為負1.5%。即便美國採取了強有力的經濟救濟措施,也未必能夠化危為機。台灣對進口依賴度高,加上客戶端和需求端的變數,使得情況更加複雜。 報告中提到,電子業的狀況堪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第二、三季度訂單可能受到影響。一位擁有38年電子業經驗的大型電子通路業總經理指出:「這不是危言聳聽,現今電子業的情況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要緊張。我們應該立刻關注第二季的業績,而不是第一季的財報。」
中華徵信所在這篇名為「訂單能見度低,Q2、Q3變數多」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悲觀,IIF(國際金融協會)近日發表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為負1.5%,即使美國「銀彈救經濟」,也不一定能轉危為安,台灣高度仰賴進口,更有諸多變數,尤其是客戶端和需求端。
其中,電子業「情況比金融海嘯時還要緊張」,第2、3季訂單恐受影響。
報告引述一位有38年電子業資歷的大型電子通路業總經理的說法:「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電子業情況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要緊張。現在就要擔心第2季的業績,而不是第1季財報。
中華徵信所指出,美股是全球股市的指標,川普連續採取救市猛藥,不一定能讓全球經濟轉危為安,台灣經濟高度仰賴進出口,目前要考量的層面更多,包括大陸復工率、供應鏈供給量、物流情況,客戶訂單及市場需求,環環相扣。
「目前最大問題,在於客戶端和需求端」,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說,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電子業要擔心第二季的業績而不是第一季財報,第一季有許多訂單是延續自去年底,而歐美疫情及鎖國效應,很明顯看到5G通訊、手機相關的新產品都順延或停擺,目前全球大廠供應鏈的訂單能見度都不高,第二季和第三季出貨令人相當擔心。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門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大陸出口急劇下降,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2月累計商品出口衰退7.8%,疫情的快速擴散將形成全球斷鏈,估計亞太區今年上半年的生產和貿易將急劇惡化,儘管估測下半年有機會反彈,但已能預見,亞洲整體貿易量今年將出現衰退。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台灣、越南和印尼的貿易表現算是比較好,但有些訂單來自春節假期前,這些地區進口情況較好主要是為了交貨再出口,預計接下來幾個月的出口將急劇萎縮,進而導致製造業萎縮。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依目前情勢估計,全球貿易在第一季衰退後,第二季再度呈現收縮,只能期待下半年經濟活動慢慢恢復。
中華徵信所強調,一旦企業發生現金部位少、流動比和速動比又雙雙低於100%的情況,最怕就是疫情時間拉長,影響到製造業產銷及服務業市場行情,企業的資金脆弱性就需格外注意。
中華徵信所編輯輯劉任指出,中華徵信所是站在企業徵信的角度,關注上市櫃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景氣變動下,財務結構不佳及償債能力不足的企業容易成為地雷股,不得不防。
企業的現金部位、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是中華徵信所此次關注的財務黑洞三大項目,都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目前被檢視的1,532家上市櫃企業中,有966家企業手中的現金部位低於10億元,其中又有158家企業的現金部位低於1億元,該所研究團隊指出,如果疫情未能很快控制或平息,時間拖長後,手中現金部位少的上市櫃公司難免令人擔心是否會發生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至於流動比是觀察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中華徵信所分析,整體上市櫃企業家數有56.69%的流動比低於200%,其中又有134家企業的流動比率低於100%,短期償債能力薄弱的現象已然浮現。
速動比率是評估企業的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該所統計,整體上市櫃企業中,有480家企業的速動比低於100%,扣除其中數十家建設公司有業態關係,速動比常態偏低,仍然有多達300餘家企業的即時償債能力堪憂,意指不容易提撥流動資產立即變現。
台灣經濟研究院最近公布的1月景氣動向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三大產業的營業氣氛普遍下滑。台經院院長張建一預測,2月的出口和產能等經濟指標將比1月更差。 中華徵信的數據也顯示,1月791家上市公司的營收同比衰退達9.8%,創下2013年1月以來同期最大衰退幅度。在28類產業中,只有半導體、資訊服務業和觀光業呈現成長,其他25類產業均出現衰退。此外,由於疫情持續,預計2月的營收也不會有明顯回升。 在台經院的1月調查中,製造業對當月景氣的評價為「壞」的比率達48%,而皮革毛皮製品業與電力機械業看壞當月景氣的比重更超過七成。服務業方面,證券業看壞當月景氣的比重甚至高達九成。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指出,雖然中美在1月中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對岸大規模停工和延後復工,對全球經濟和製造業的影響仍然存在。國際組織已經相繼調降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若疫情持續蔓延,對經濟成長的不利後果將更加嚴重。 標普全球評級上周已將中國大陸今年GDP成長預測下修至5%,並將台灣2020年GDP成長預測下修至1.9%。張建一表示,台經院目前不會調低對今年GDP成長率的預估值,並希望參考2003年SARS期間的經濟走勢,期待第二季開始,景氣能夠V型反轉。 台經院認為,中美貿易緊張情勢的緩和將有助於貿易和製造業活動的恢復,而新興市場已經開始採取預防性降息來改善經濟情勢。韓國疫情擴大可能導致供應鏈斷裂,對台灣經濟造成影響,但台灣有機會取代部分韓國三星的供應鏈。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曾俊洲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面板產業將是最大的利多。由於面板主要生產地在台灣、韓國和大陸,其中台灣生產量佔九成,且不受大陸停工影響,韓國因疫情導致供應減少,將刺激價格上漲,對台灣面板產業帶來正面影響。
與此同時,中華徵信所則指出,統計791家上市公司1月營收衰退9.8%,是2013年1月(當年適用IFRS新規)以來同期最大衰退幅度,28類產業當中僅半導體、資訊服務業和觀光業成長,其餘25類產業全部衰退;且在疫情延燒下,估計2月營收也熱不起來。台經院產業資料庫則分析,面板業將是疫情延燒下受益良多的電子類,尤其韓國三星生產線若染疫停工,台灣面板業受益最大。
在台經院1月調查當中,製造業認為當月景氣為「壞」的比率48%,皮革毛皮製品業與電力機械業看壞當月景氣的比重更超過七成。服務業調查部分,證券業看壞當月景氣比重甚至高達九成。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指出,中美1月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助降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但新冠疫情造成對岸大規模停工與延後復工,衝擊整體供應鏈,拖累全球經濟與各國製造業表現,各國際組織已相繼調降今年經濟成長率,若後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時間更長,對經濟成長的不利後果將更加持久。
標普全球評級上周已下修中國大陸今年GDP成長率至5%,25日則以台灣與大陸地理位置與經濟往來緊密,連帶下修台灣2020年GDP成長率至1.9%。
對此,張建一表示,台經院暫不會下修今年GDP成長率2.67%的預估值,且參考2003年SARS期間的經濟走勢,期待第二季開始,景氣能V型反轉。
台經院認為,中美貿易緊張情勢降溫,有助貿易與製造業活動可望觸底回升,新興市場已在疫情蔓延後開始採取預防性降息,以持續改善經濟情勢。
近日韓國疫情擴大,台經院分析,如果韓國發生斷鏈,台灣有供應給韓國三星部分零件,經濟部正在盤點,若下游終端品發生出貨減少,台灣就會有機會取代。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曾俊洲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最大利多會是面板產業,面板主要生產地在台灣、韓國、大陸,且有九成在台灣生產,不受大陸停工影響,韓國因疫情使得供給減少,會刺激價格回溫,對面板產業有正面挹注,台灣的面板產受益最大。
龍邦集團旗下的瑞助營造,在房地產市場的首次嘗試就取得亮眼成績,總銷售額達到15億元,旗下「瑞恩悅琚」案在60天內完銷,創下佳績。昨日,該案正式開工動土,董事長張正岳現場表達了對下半年的信心,預計將推出更多新案。張正岳強調,面對近期新冠疫情的升溫,台中土地交易市場突然釋出多筆土地,集團正在積極洽購中,並對11期、14期、北屯及水湳區塊的房市前景持續看好。 瑞助營造作為龍邦持股90.11%的子公司,是國內大型甲級營造廠,2017年中華徵信企業排名中營造業位居第八名。該公司知名工程包括2017世大運選手村暨選手餐廳、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台中三井Outlet Park等。近幾年,瑞助營造的每股獲利多在2元以上,成為龍邦的「金雞母」。去年,瑞助營造自結營收達97億元,年增逾二成,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在建工程案量逾300億元,再次創下高峰,包括32億元台中綠美圖、30億元台南三井Outlet,以及綠能發電的沃旭彰濱變電站,以及奇異台西、四湖變電站等重大工程。
張正岳指出,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升溫,台中土地交易市場突然釋出多筆土地,集團正積極洽購中,也持續看好11期、14期、北屯及水湳區塊的房市前景。
龍邦持股90.11%的瑞助,為國內大型甲級營造廠,中華徵信2017年大型企業排名營造業第八名,知名工程包括2017世大運選手村暨選手餐廳、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台中三井Outlet Park等;近幾年每股獲利多在2元以上,是龍邦的金雞母。
瑞助去年自結營收97億元,年增逾二成,創歷史新高。目前在建工程案量逾300億元,亦攀高峰,包括32億元台中綠美圖、30億元台南三井Outlet,另有綠能發電的沃旭彰濱變電站,以及奇異台西、四湖變電站等。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分析,有三大點需要關注:一是川普效 應的確帶動了台灣百大集團的加碼投資美國,投資標的有電子售後服 務、行銷據點、數據中心等;二是預期科技戰將成為中美貿易戰新焦 點,台商回台投資明顯聚焦在技術智財權、自動化、高端化、高毛利 率產品。
第三部分,劉任指出,台商向歐美地區增加投資高於東協,顯示台 灣百大集團在創新、設計、製造代工、行銷全盤考量下,正重新思考 全球分散投資的策略,並非單純以東協地區的代工基地為首要考量。
CRIF中華徵信所5日公布2019年「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 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百大集團總體營運出現「四升四降」的現象, 其中四升指集團投資分子企業家數創新高、集團資產總額創歷年高點 、營收總額創新高、企業集團營收成長率6.36%,是五年新高,反映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不見得是壞事。
但因貿易戰牽動整體情勢快速變化,台灣百大企業集團整體也面臨 「四降」的威脅,包括資產成長率、稅後純益、純益率和營收成長, 均呈現下滑。
劉任說,貿易戰的影響深遠,未來三年CRIF中華徵信所將由百大集 團自大陸外移的速度和移動的地區、新南向國家投資家數的增速、以 大陸內需市場為銷售重心的集團獲利變化等指標,來觀察百大集團產 業供應鏈重整的趨勢。
名列資產總額榜首的霖園集團,以資產總額9兆2,865億元,連續1 7年奪得台灣第一大集團,其資產總額成長率達4.25%。資產總額成 長達10.9%的富邦集團,除了是金融集團唯一雙位數成長者,資產更 高達9兆220億元。
至於稅後純益最高的十大集團榜單中,富邦集團以613.71億元排名 第四,霖園集團以550.77億元排名第五,中信金控389.93億排名第九 ,拿下三席。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此次純益率最高十大集團榜單的陽信銀行,玉 山金控,合庫金控,都是首次入榜,像陽信銀行從前次的第15,在此 次躍升為第七。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分析,金融業的投資收益 業外收入來源,扮演重要角色,以極龐大的資產部位中之自營部位, 操作金融投資,如股票、債券等。
劉任也提醒,目前看來銀行是創造獲利較穩定的支柱,反而旗下有 銀行和保險雙引擎的金控,近年面臨保險體系的高昂外匯避險成本, 抵消原本銀行體系的豐厚收益。
惠譽國際信評台灣副總經理黃嬿如指出,台灣銀行業的自營投資部 位主要是固定收益金融商品,且信用評級為投資級,2018年是固定收 益不錯的一年,美元升息、美元走強,創造台灣銀行業的全年額外收 益,台灣銀行業者還不至於為了獲利而調高風險胃納。
至於海外收益占銀行業收入的比重明顯上升,劉任指出,這部分要 更進一步的觀察,像發生社會震盪的香港,銀行業就大幅減少曝險, 台商也正在撤出大陸,但台商新代工基地的東協市場放款規模無法彌 補大陸市場,且向來有壞帳率偏高的壓力,銀行業如何在供應鏈遷移 中維持原有的獲利能力,「不容許太過樂觀看待」。
此次論壇邀請到產、官、學界的重量級講者參與盛會,包括政大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王儷玲與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顧問黃冠叡,以及MaiCoin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世偉與Moneybook執行長陳振榮等金融科技業者,與在座來賓分享OpenBanking浪潮之下的產業變革與全新商機;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將來商業銀行籌備處策略長吳建頤、中華電信大數據處總監闕仁斌與優利佳金融科技總經理張華平也出席探討在OpenBanking正式上路之際,金融機構如何進行策略布局並將觸角延伸到更多元的產業面向。甫獲選為2019IDCFinTech全球前五十大金融科技企業的CRIF集團區域負責人VincenzoResta特地來台參與盛會,分享CRIF集團在歐洲推動開放銀行服務的成功經驗。
王儷玲針對主題進行總結時表示,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正式上線,且多家銀行也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OpenAPI驗證,OpenBanking確實有助於業者落實金融創新,來為消費者搭建出金融服務的落地應用場景。
CRIF中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也在會中表示,該公司近年來積極結合CRIF集團的金融徵信技術與中華徵信所自身厚實的徵信實力以推動全面數位轉型,今年開始更將全力發展「徵信科技」(CredTech),協助台灣金融機構在數位化轉型的道路上提升效率、獲利和提升更高層次的客戶體驗。
問:中華徵信所變身為「CRIF中華徵信所」迄今剛好滿三年,都是 在妳帶領下進行,妳最大感受是什麼?
答:義大利CRIF集團是在2016年9月正式收購中華徵信所,在此之 前,中華徵信所已累積近百萬筆的企業信用資料,CRIF是以「金融科 技」公司的定位前進亞洲、包括台灣,中華徵信所無異於是從傳產業 /傳媒業進化到科技業/金融業,兩者間的差異很大、很大。
雖然大家同屬於商業資訊領域,在收購之前,台灣市場沒有人認識 CRIF,不理解歐洲的市況,公司總部位址是義大利波隆那山居,充滿 了歐洲百年家族的神祕,實際上它是全球前四大商業資訊公司,是在 歐洲銀行信貸資訊領域的領導供應商、列屬全球金融軟體公司百強( FinTech 100)行列,為了轉型企業已持續30年在歐亞進行整合、收 購。現在大家都在說數位轉型,CRIF早已在進行了。
從冠上CRIF起就進行數位轉型
對中華徵信所原有團隊來說,這是很大的改變,雖然原先的客戶對 象範圍多達150餘國,CRIF進來後,是真正要從提升國際視野來強化 全球服務,現在CRIF中華徵信所是跨國公司的成員,要有集團的企業 文化共識,日常溝通需要英文,IT系統與新加坡共同運作,新產品學 習都是從國外導入,連出門拜訪企業客戶,一起行動的工程師都來自 國際,我必須說,冠上「CRIF」的中華徵信所,從第一刻起就是在進 行數位轉型,整個團隊都很投入,Good timing & action。
我們過去頂多在市場上競爭資訊的速度、商情的insight,現在我 們的競爭對手很明確,是IBM、是e-Spirit、是敦揚科技,但我們有 龐大資料庫、手上有實際數據一直在跑,這比競爭對手空有系統,來 的更有優勢。
躍升為大中華平台的領頭羊
問:妳剛結束總部的年度會議回台,可否分享CRIF集團的最新全球 市場布局策略,對台灣的期待?
答:CRIF集團的「總指揮」在義大利,包括技術研發團隊、全球業 務協調等,單看全球子公司的網站已完成統一格式,就是進化全自動 化平台及電腦化系統全球管理的成果。
「Openness」是CRIF集團的核心價值,2018年第四季在歐盟市場取 得開放銀行信用評分執照AISP,積極透過企業收購已經取得31個國家 的相關服務。CRIF集團這幾年積極收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的信息 供應商,2019年已完成在亞洲90%的收購,目前正進入資源深化綜效 的階段。
業績持續成長的台灣,很適合發展新產品和技術輸出,三年來的努 力已躍升為大中華平台的領頭羊,且掌握到供應鏈重整的全新商機, 2020年可望有明確的展現,能開始扮演像新加坡的技術輸出角色,為 CRIF緊抓住未來五年的亞洲市場新生態。
問:CRIF為中華徵信所注入的金融科技魂,在業務上有什麼差別?
答:CRIF中華徵信所現在是「徵信科技」(CredTech)的落實者, 我們善用「徵信科技」為徵信產業帶來創新,採用運用大數據分析的 全方位自動化決策解決方案,實際每秒可處理的筆數為1,200筆案件 ,能產出更細微、可參考性的風險評分,直接與銀行/金融機構現有 的內部徵授信審查系統相容,大大縮短了徵審流程和做決策的時間, 現在能進一步兼顧風險與獲利,把數據分析提供決策者制定的年度業 績目標和各項KPI,或是在政策發布之前先做模擬測試,先行確定可 達到的預期目標。
為了讓CRIF導入的AI系統能更在地化,我們台灣團隊會向本地的大 學、研究機構找尋產學合作,像政大、資策會等都讓創新系統更懂台 灣客戶的特性,也能提供本地合規認定、分析觀點給企業,讓科技真 正幫助企業的營運和績效,提升整體產業鏈的價值。
問:CRIF中華徵信所進行轉型已略見成果,妳認為,最關鍵點是什 麼?
答:轉型最關鍵在於「投資」,台灣企業最搞不懂是「該投資什麼 ?」、「投資XXX對不對?」,CRIF的經營核心是「大數據+AI」, 總部有已開發的技術平台轉進台灣,讓台灣的大數據資料庫活用起來 ,對台灣的投資不會只在硬體設備,還包括員工上課、員工職能改造 、客戶體驗升級,創造整體市場前進的空間,這是很不一樣的數位轉 型。
這利刃刀鋒上是閃亮亮的,應屬寶刀界的上品,郭曉薇沒好好接好 ,肯定遍體鱗傷,寶刀如果摔到地上,也必定毀了英名。
全球頂尖商業資訊公司義大利CRIF集團,3年前決定收購中華徵信 所後,需要找到新的總經理,授權執行總公司的一切指示,各方提供 或自己投進來的履歷將近200封,郭曉薇是其中一個。集團方面開出 的適任條件,除了領導力、新市場開拓等高階主管級必備,還開出金 融業背景,晚間也能工作,有在地人脈等等特殊需求。
「一開始,國外沒有要選我」,上任3年來業績年年超標的郭曉薇 ,回想起和義大利老板面試時,被點名的缺點:1.沒有擔任過總經理 資歷,2.看起來太年輕,3.職業婦女需兼顧家庭,新任務會太繁重。
郭曉薇面對著這初次見面的老外,用肯定的眼光回答他,「川普都 可以當總統,我有什麼好害怕的?」更把自己的豐富外商工作經驗、 商業徵信市場的熟稔,善於溝通的個性與技能,以及台灣需要與國際 鏈結等等,清清楚楚地說明。
義大利老板後來的最終決定,成就了中華徵信所華麗轉身為CRIF中 華徵信所的寶貴契機。
買下中華徵信所的國外新老板,要保有它的既定優勢,同時把國際 科技/新商模導入,在企業好體質下、經過改造,蛻變為新星。郭曉 薇作為空降領導人,被賦與的責任是啟動這個轉型,可以有營養品吃 ,但沒有換血的空間。
「我就是一個bridge(橋)」,郭曉薇說,剛上任時,義方高層經 常在公司「督導」,她一方面要學著理解義方的想法、文化,並時時 配合正進行全球組織架構改組的總部指令,另方面要讓已習慣傳產業 作息的同事們,思維改變為金融科技業,用業績壓力和薪資福利的雙 面策略讓大家動起來,舉例說,現在英文是公司主要語文,公司出錢 給英文不好的同事另外上課,新產品不熟悉就送到新加坡學習,多數 人看到自己因成長而改變,更理解工作為何而努力。
優雅的郭曉薇,工作起來嚴謹明快,會適時地調整轉換態度,讓公 事公辦。溝通用語貼近人心,年度會議的「總經理的話」,用F1賽車 舉例團隊分工合作的重要,她說,「F1賽車場上換輪胎,每個人都準 備好,只要0.1秒就可換好,我們整個團隊一旦處於隨時準備好,分 工合作必能達成!」
轉型工程迄今3年了,現在義大利高層放手讓郭曉薇帶領CRIF中華 徵信所,她為台灣團隊提報總公司的未來3年發展計畫,將在2020年 一步步實踐,全方位能力的團隊,在台灣、在亞洲開展新企業角色, 發揮金融科技的未來競爭優勢。
CRIF集團董事長Carlo Gherardi指出,AISP執照讓CRIF能夠提供更 多信貸機構和非金融公司更多創新服務,在自我創建的生態系平台上 ,發展開放銀行服務與應用,消費者、企業和組織間安全地交換零售 信用支付資料,提高與業務合作夥伴的資訊透明度。
CRIF集團的開放銀行強項,在10月18日CRIF中華徵信所舉辦的「全 球Open Banking前瞻趨勢與創新應用」論壇上,將有CRIF集團區域負 責人Vincenzo Resta與開放金融暨市場調查總監Silvia Cotta Ramu sino專程來台,分享CRIF集團的歐洲Open Banking豐碩成果。CRIF中 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表示,金管會正積極推動開放銀行、純網銀相 關政策,徵信服務做為金融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CRIF集團的專業徵 信解決方案,會是推動大數據徵信服務成為金融創新服務的核心基礎 之一。
AISP執照對CRIF集團的意義,是可以合規成為歐洲授權提供新服務 的公司,幫助客戶和企業戶從開放銀行中獲取對自己有利的信用評分 ,類似台灣開放銀行法規設計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TSP,未來能不能 成功引進台灣,攸關CRIF中華徵信所回報給總部的未來3年在台營運 行動,更是台灣企業客戶未來能否擁有國際級金融服務的重大一步。 只是,CRIF中華徵信所要確認,如何掌握到發球權。
「如果我要等到法規都完善了,就沒得玩了」,郭曉薇說,現在C RIF中華徵信所決定不等了,主動與各機構、銀行業者接觸,分享最 有利於銀行客戶的商業模式,還包括與中華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協會、 國發會MYDATA計畫等,把CRIF中華徵信所的大數據在模組上分析,讓 大家體驗並勾勒未來開放銀行的美好。
郭曉薇強調,CRIF有歐盟PSD2的資安訓練和經驗、有模組的信用評 估流程等等,不擔心被考驗。一如她參與Fintech產業發展協,接觸 到金融科技業者、法律界業者、學界和傳統金融界,大家都有一致想 法,要一同推動金融改變,讓金融回歸幫助民眾,創造更大的便利。
台灣中型企業集團定義,是指資產總額新台幣50億元、集團母子公司須達三家以上,符合標準的2018年樣本總數約266個。其中,金融業符合中型集團定義僅剩板信銀行,這是受金融集團逐年大型化影響,但若板信也脫離中型企業,將使中型企業資產總額進一步下滑。
中華徵信所特別提醒,大陸市場過去是台灣企業成長的最大動力,台灣中型集團2018年起在大陸的布局呈現趨緩,整體中型集團在大陸的稅後純益也出現高達25.5%的衰退幅度。
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認為,這項新趨勢應來自大陸經濟放緩所致,也可能與中美貿易戰有關。
渣打銀行東北亞區經濟學家符銘財認為,去年以來全球企業減少的資本支出多是針對大陸,反而台灣、韓國是增加,明顯是受益者,主因在於全球供應鏈進行調整,有台商把原來在大陸的八成產能,調整到只剩二成,台灣、泰國等海外布局反而拉大到八成,「這樣的移動現象,未來仍會進行」。
中華徵信所指出,有愈來愈多的中型企業資產規模其實已跨過大型集團的最低門檻,在國際景氣旺盛下,2018年中型集團合併營收總額上升到1兆4,412億元,營收成長2.28%,為近三年中型集團營收成長率首次由負成長轉為正長的正向發展。
但若以獲利角度來看,整體中型集團當年的稅後純益總額為778億元,成長率不到1%,反映該族群的整體獲利能力形同原地踏步。
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2018年5千大企業營收總額達37兆2,410億元 ,再度創下新高,較前一年也小幅成長3.04%,但遠低於2017成長4 %的表現;稅後純益總額3兆654億元也是新高,但年成長從2017年的 15.2%大幅降至3.48%。
其中前100大企業2018年稅後純益為1兆7,333億元,較2017年的1兆 8,063億元更衰退4.04%,終止創新高記錄,占總體稅後純益比重也 由60.98%下滑至56.55%。前500大企業2018年稅後純益2兆5,016億 元,年成長僅0.18%,占總體比重則下滑至81.61%
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指出,如果沒有中美貿易戰干擾,推估5 千大企業的營收成長曲線在2018年可能達到4.5%,反映5千大企業成 長動能在中美貿易戰下趨緩的隱憂。尤其,超大型企業的2018年獲利 數據受中美貿易戰的衝擊較大,「顯示台灣供應鏈受到的衝擊,需要 時間去重新布局」。
此次的研究也細部了解個別產業,有136個產業呈現營收成長,其 中六大產業為連續三年營收總額、稅後純益總額皆為正成長,包括半 導體業、鋼鐵基本工業、工程技術服務業、電腦系統整合服務業、證 券投資信託業及精密儀器製造業,不過這些產業之間的成長並沒有共 通性。
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認為,拉長時間軸分析台灣產業,台灣5 千大企業在過去十年間無役不與,總營收總額正好有五年呈現成長、 五年呈現衰退;其中連續衰退和連續成長都不超過兩年,如今要迎戰 全新的國際局勢,如何站在全球的角度看發展、並找到有利的位置, 需要產官學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