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徵信(未)公司新聞
台灣集團競爭格局將生變!CRIF中華徵信所昨日公布台灣地區大型集團調查,其中兩項變化引人注目。首先,第一金控預計將在今年超越台塑集團,躍升為台灣地區前十大集團之一。而另一項驚人的變化是,若富邦金控成功收購日盛金控,富邦集團將有望超越霖園集團,成為台灣第一大集團。 富邦金控先前已公告,預計在12月22日至明年2月1日期間,以每股新台幣13元的价格,公開收購日盛金控100%的普通股。這項收購若成功,將可能改寫台灣第一大集團的歷史,讓霖園集團自2002年以來壟斷的台灣最大集團寶座易主。 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去年底富邦集團的資產總額與霖園集團僅差1,960億元,而日盛金的資產總額為3,500億元。若富邦金控成功收購日盛金,其資產總額將有可能小幅超越霖園,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的寶座。 過去幾年,台灣企業的收購案例相當成功,如日月光收購矽品、佳世達收購明泰科技和聚碩等,這些案例都顯示了收購的成功機率高。CRIF中華徵信所對富邦金控收購日盛金的成功能夠相當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富邦集團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的寶座,國泰金控作為國內第一大金控的地位仍然穩固。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的合併資產總額差距達1.25兆元,國泰金控的龍頭地位並不易被撼動。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的調查,台灣目前共有16家金控,但以台灣金融市場規模來看,九家金控已足夠。這次集團競爭格局的變化,將對台灣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動能。
台灣經濟動態再創高峰,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統計台灣300大集團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這些集團的資產總額成長6.29%,達到115兆3,6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在這些強大集團中,金融集團繼續佔據七席,而潤泰集團、鴻海科技集團及台塑集團則分別佔據其他三家。其中,霖園集團蟬聯TOP 10大集團榜首,合併資產總額突破10兆元,而富邦集團則以9兆9,369億元的資產總額緊追在後。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29日解釋,富邦集團與霖園集團之間的資產總額差距已從2018年的2,645億元縮小至約1,960億元。劉任預測,2020年開始,台灣企業十大集團的排名可能發生兩大變化:一是富邦金控若成功併購日盛金控,其合併資產總額有望超越霖園集團;二是因油價下跌,台塑集團營運表現不佳,四寶資產減損,可能會被第一金控超越,首度掉出十大集團名單。
劉任進一步分析,富邦集團作為一個綜合性集團,旗下除了富邦金控,還有廈門銀行、電信事業、有線電視、建設等事業體。若成功收購日盛金控,其資產總額將增加3,500億元,可能小幅超越霖園集團。然而,即使如此,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在金控業的總資產差距仍有1.25兆元,富邦金控仍難撼動國泰金控的龍頭地位。
第一金控集團2019年資產總額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的差距僅1,747億元。過去三年,第一金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11.42%、9.23%,遠高於台塑集團。截至2020年第三季,第一金控資產成長率達6.13%,資產總額已達3兆4,032億元。此外,第一商業銀行被金管會指定為台灣第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進入前十大集團的機會相當大。
CRIF中華徵信所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因出口業績亮麗,台灣300大集團的獲利預計將成長5至10%,稅後純益總額將重回2兆元。總編輯劉任強調,若疫情隨著疫苗的問世得到控制,2021年台灣300大集團的獲利預計將再增長10%,有望創下2.2兆元的新高。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的「2020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研究調查」,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創下了115兆3,682億元的新高,資產成長率為6.29%,略高於2018年的5.36%。然而,營收總額34兆2,429億元、稅後純益總額1兆8,370億元均出現衰退,分別較2018年衰退0.39%及12.08%。
劉任指出,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的營收成長率為五年來第二度衰退,稅後純益總額則為連續兩年衰退,這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見到。主要原因在於中美貿易戰的發展,使得台灣大型集團在策略布局、移地生產及客戶出貨等方面應變不足。
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疫情改變了台灣的經濟情況,在美國供應鏈「去中化」策略、大陸供應鏈加速「去美化」備貨等因素的影響下,台灣出口有望創下新高,進而帶動以台灣為基地的製造企業集團獲利。預計300大集團2020年稅後純益總額將重新站上2兆元;若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預計再增長至2.2兆元。
台灣製造業的新動脈也來自於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堅集團」,這些集團在資產成長率、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成長率、純益率、淨值報率及產報酬率等方面均達10%以上。CRIF中華徵信評選出2020年的九大「中堅集團」,包括大立光電、義隆電子、玉晶光電、穩懋半導體、旭隼科技、嘉澤端子、台光電子材料、瑞昱半導體及漢唐集成集團。
劉任提到,這九大「中堅集團」的共通特質是與5G通訊產業相關,包括雲端網路、伺服器、不斷電系統、5G手機鏡頭、銅箔基板及半導體無塵室工程。對於這九大集團,2021年的前景依然看好,其中旭隼股價已經突破千元大關。
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的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今年,第一金控有望超越台塑集團,躍升為台灣地區前十大集團之一。而富邦金控若能成功收購日盛金控,將有可能超越霖園集團,成為台灣第一大集團。 富邦金控先前已公告,預計在12月22日至明年2月1日期間,以每股新台幣13元的價格,公開收購日盛金控100%的普通股。這項收購若能成功,將可能改寫台灣第一大集團的歷史,因為霖園集團自2002年以來已經保持了18年的領先地位。 CRIF中華徵信所的調查顯示,去年底富邦集團的資產總額與霖園集團僅相差1,960億元,而日盛金的資產總額為3,500億元。若富邦金控成功收購日盛金,其資產總額將有可能小幅超越霖園集團,成為台灣第一大集團。 從過往的案例來看,如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佳世達收購明泰科技和聚碩等,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富邦金控收購日盛金的成功機率相當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富邦集團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的寶座,國泰金控依舊是国内第一大金控。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的合併資產總額差距達1.25兆元,國泰金控的龍頭地位仍然穩固。 目前台灣地區共有16家金控公司,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以台灣金融市場的規模來看,九家金控公司已經足夠。
台灣地區的經濟動態再次引發關注,CRIF中華徵信所昨日(29日)發布了最新的大型集團調查結果,預測今年底台灣前十大集團將發生重大變革。其中,台塑集團可能會被第一金控超越,從前十大榜單中退位,這一變化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CRIF中華徵信所工商徵信部總編輯劉任解釋,這次台塑集團的退位和第一金控的進位,有三個重要的意義。首先,金控業在台灣十大集團中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其家數比率已經佔據了八成。從CRIF中華徵信所昨日公布的排行來看,2019年底資產規模前十大集團中,已有七家具有金控背景。 劉任指出,2020年的前十大集團排名將在明年底公佈,隨著台塑集團的退位,台灣前十大集團可能會面臨一個尷尬的現象,那就是「沒有純正傳統產業入榜」。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底前十大集團排行中,潤泰集團因為有南山人壽資產的支援才能躍升為第五大;而排名第六的鴻海集團則屬於科技業。 第三點,隨著台塑集團的發展放緩,長期來看,對台灣石化產業的發展也可能產生影響。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2016至2019年間,台灣前十大集團並沒有新入榜者,形成了十大集團獨大的局面。這一情況預計在2020年將發生變化,台塑集團近五年的資產成長率放緩,其第十大集團的地位可能會易主。 具體來看,台塑集團去年底資產總額成長率出現罕見的負成長1.84%。至今年前九月,台塑四寶因油價下跌營運表現不佳,導致流動資產減少,採權益法投資金額也下降,使得今年9月底資產總額比去年底減少了約1,714億元。而排名第11的第一金,2019年底資產總額已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的差距僅有1,747億元。過去三年,第一金控的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11.42%、9.23%,遠高於台塑集團。
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300大集團在2019年的資產總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5兆3,682億元,成長率為6.29%。在這份亮麗的成績單中,金融集團依然壓倒性佔據了七席,其中潤泰集團、鴻海科技集團及台塑集團也名列其中。 報導指出,霖園集團繼續蟬聯TOP 10大集團榜首,合併資產總額達到10兆1,329億元,創下新紀錄。而富邦集團則以9兆9,369億元的資產總額緊追在後,並已連續兩年資產成長率超過10%。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分析,這兩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差距已由2018年的2,645億元縮小至約1,960億元。 劉任預測,2020年台灣企業十大集團的排名將出現兩大變化。首先,若富邦金控成功併購日盛金控,其合併資產總額有望超越霖園集團,成為新的領頭羊。其次,因為油價下跌,台塑集團的營運表現不佳,其四寶資產減損,可能會被第一金控超越,首度跌出十大集團名單。 劉任進一步分析,富邦集團若成功收購日盛金控,將大幅增加其資產總額,甚至可能超越霖園集團。然而,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在金控業的總資產差距仍約1.25兆元,富邦金控在金控業的龍頭地位並不易撼動。 另外,第一金控集團在2019年的資產總額達到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的差距僅1,747億元。第一金控集團過去三年的資產成長率均高於台塑集團,且旗下第一商業銀行被金管會指定為台灣第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進入十大集團的機會相當大。
CRIF中華徵信所最近公布了一則令人振奋的消息,2020年台灣300大集團在出口表現的帶動下,獲利預計將成長5至10%,稅後純益總額有望重回2兆元大關。總編輯劉任強調,若疫情能夠因疫苗問世而得到控制,2021年台灣300大集團的獲利將再攀高峰,預計成長10%,創下2.2兆元的新紀錄。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的「2020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研究調查」,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創下了115兆3,682億元的新高,資產成長率為6.29%,略高於2018年的5.36%。然而,營收總額和稅後純益總額卻出現了衰退,營收總額衰退0.39%,稅後純益總額衰退12.08%。劉任指出,這次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導致台灣大型集團的應變策略不足。 疫情對台灣的影響也不容忽視。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在美國供應鏈「去中化」策略和大陸供應鏈「去美化」備貨的影響下,台灣出口有望創新高,進而帶動製造企業集團獲利。預計2020年300大集團的稅後純益總額將重新站上2兆元,若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將再創2.2兆元的新高。 在製造業方面,台灣的中堅集團也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CRIF中華徵信評選出2020年的九大「中堅集團」,這些集團的資產成長率、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成長率等均達到10%以上。這九大集團與5G通訊產業相關,包括雲端網路、伺服器、不斷電系統、5G手機鏡頭、銅箔基板及半導體無塵室工程等。劉任指出,這九大集團的前景依然看好,其中旭隼科技股價已經站上千元大關。
其中,TOP 10大集團由霖園集團蟬聯榜首,單一集團合併資產總額 突破10兆元大關,以10兆1,329億元再度寫下台灣集團史新高;富邦 集團則連續兩年資產成長率達10%以上,亦以9兆9,369億元的歷史新 高緊追在後。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29日指出,這兩大集團之間的資產總額 差距由2018年的2,645億元縮小至今僅約1,960億元。
CRIF中華徵信所團隊指出,台灣企業十大集團自2016年起至2019年 間,一直處於「集團獨大圈」的態勢,但預測2020年開始,十大集團 排名可能出現「天搖地動」的兩個變化,一是富邦金控若成功併購日 盛金控,富邦集團合併資產總額可望超越霖園的連續霸主地位;二是 台塑集團因油價下跌營運表現不佳,四寶資產減損,有可能會被第一 金超越,首度掉出十大集團名單。
劉任分析,富邦集團為綜合性集團,集團旗下事業體除了富邦金控 ,版圖涵蓋廈門銀行(今年第二季資產總額新台幣1.15兆元,已在大 陸A股上市)、電信事業(台灣大哥大)、有線電視(凱擘有線電視 )、建設(富邦建設)等事業體,若公開收購成功日盛金控,資產總 額將再加上3,500億元,不排除小幅超越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但單 純就金控的總資產統計,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的差距仍有1.25兆元左 右,富邦金仍難撼動國泰金控在金控業的龍頭地位。
此外,第一金控集團2019年資產總額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 只有1,747億元的差距,過去三年第一金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 11.42%、9.23%,遠高於台塑集團。劉任指出,截至2020年第三季 ,第一金控的資產成長率較2019年成長6.13%,資產總額已經高達3 兆4,032億元,且第一金控集團旗下的第一商業銀行甫被金管會指定 為台灣第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因此進前十大集團的機率極大。
CRIF中華徵信所團隊的「2020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研究調查」指出 ,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資產總額持續創下115兆3,682億元的新高記 錄、資產成長率6.29%,略高於2018年的5.36%;但是,營收總額3 4兆2,429億元、稅後純益總額1兆8,370億元,雙雙出現衰退,分別較 2018年衰退0.39%及12.08%。
劉任指出,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的營收成長率為五年來第二度衰 退,稅後純益總額則為連續兩年衰退,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且稅後純益總額衰退幅度超過一成,衰退幅度遠超過營收總額的衰退 ,主要原因來自中美貿易戰演變為美國全面圍堵大陸,造成台灣大型 集團策略布局、移地生產及客戶出貨應變方案等調整因應不足。
CRIF中華徵信所團隊認為,2020年的疫情改變了台灣,在美國供應 鏈「去中化」策略、大陸供應鏈加速「去美化」備貨等因素導引下, 同步對台灣加碼訂單,台灣出口有望創新高,進而加持以台灣為基地 的製造企業集團獲利,估測300大集團2020年稅後純益總額將重新站 上2兆元;若疫情因疫苗問世受到控制,2021年樂觀預估再成長至2. 2兆元的新記錄。
台灣製造業的新象也擴及到極具成長潛力的「中堅集團」,包括資 產成長率、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成長率、純益率、淨值報率及產報 酬率均達10%以上的集團。CRIF中華徵信評選出2020年新名單,分別 為大立光電、義隆電子、玉晶光電、穩懋半導體、旭隼科技、嘉澤端 子、台光電子材料、瑞昱半導體及漢唐集成集團。
劉任指出,新九大「中堅集團」的共有特質,就是與5G通訊相關產 業,包括雲端網路、伺服器、不斷電系統、5G手機鏡頭、銅箔基板及 半導體無塵室工程。前瞻2021年這九大集團的前景仍然看好,其中旭 隼股價已經站上千元大關。
富邦金先前公告,預定今年12月22日至明年2月1日,以每股新台幣13元,公開收購日盛金100%普通股;此舉可能改寫台灣第一大集團歷史,霖園集團2002年以來雄霸18年的台灣最大集團寶座將拱手讓人。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富邦集團去年底資產總額與霖園集團僅差距1,960億元,日盛金資產總額為3,500億元,富邦金若成功收購日盛金,富邦可能小幅超越霖園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
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以過去幾年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佳世達公開收購明泰科技和聚碩等都成功的案例評估,富邦金公開收購日盛金的成功機率應該相當高。
CRIF中華徵信所也指出,富邦集團為綜合性集團,旗下事業體除了富邦金,版圖涵蓋廈門銀行(今年6月底資產總額達1.15兆元,已在大陸A股上市)、電信事業(台灣大哥大)、有線電視(凱擘有線電視)、建設(富邦建設)等,即使富邦集團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寶座,國泰金控仍然是國內第一大金控。
富邦金和國泰金的合併資產總額有1.25兆元的差距,國泰金龍頭地位仍難撼動。國內目前有16家金控,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以台灣金融市場規模來看,九家金控公司已足夠。
CRIF中華徵信所工商徵信部總編輯劉任表示,台塑集團退、第一金控進,顯示三項意義。首先,金控業在台灣十大集團地位將更為強大,家數比率囊括八成。CRIF中華徵信所昨日公布的最新排行,2019年底資產規模前十大集團中,已有七家具金控背景。
劉任說,2020年前十大集團排名將在明年底公布,隨台塑集團掉出榜外,台灣前十大集團將面臨「沒有純正傳統產業入榜」的窘境,最新公布的2019年底前十大集團排行,潤泰集團因為有南山人壽資產撐腰才能躋身第五大;排名第六大的鴻海集團則屬科技業。
第三,隨著台塑集團擴張放緩,長期而言,對台灣石化產業發展也可能造成影響。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2016至2019年間,台灣前十大集團都沒有新入榜者,形成十大集團獨大圈,這情況預估在2020年出現變化,台塑集團近五年(2015至2019年)資產成長率放緩,其第十大集團地位料將易主。
台塑集團去年底資產總額成長率罕見負成長1.84%,同時今年前九月,台塑四寶因油價下跌營運表現不佳,造成流動資產減少、採權益法投資金額也下降,使得今年9月底資產總額又較去年底減少約1,714億元。
排名第11的第一金,2019年底資產總額已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只有1,747億元的差距。過去三年,第一金控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11.42%、9.23%,資產成長率遠高於台塑集團。
CRIF中華徵信所今早公布了一項分析報告,提到在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後,台灣應該關注的十件重要經濟事件。這些事件包括美股穩定性、對華為的制裁、疫情與紓困措施、美國所得不均、綠能政策、新稅制以及美商的行動等。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也對美國大選後的八大議題提出了建議,強調對美股和美元前景的關注,並對醫療保健和金融兩類股持維持風險接納的立場。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拜登作為一個傳統政客,雖然有著優勢,但也存在著缺點。美國目前急需一位能夠找回自信與發展的強人總統,但以內政為優先的拜登,面臨著民主黨無法同時控制參眾兩院的挑戰,這可能會導致他上任後出現跛腳和聲望下降的危機。 市場普遍期待拜登能夠維持美國股市的穩定與動能,如果拜登無法達到這一目標,他的威信將會受到重創,並可能影響全球股市的多空走向。 瑞銀還預測,由於財政刺激規模可能低於預期,投資者可能會重新關注成長型股票。預計明年年中疫苗可廣泛提供,將會推動經濟復甦,為中型股帶來良好支撐。 中華徵信所列出的十大事件中,除了美股穩定性、疫情紓困措施、防疫機制重啟等,還包括對大陸科技禁止輸出的政策、對華為的態度、中美貿易爭端、提高美國人最低薪資、富人稅和企業稅的實施、海外企業返美以及再生能源創造就業政策的落實等。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也提出美國大選後應關注八大議題,除了美股和美元前景,對醫療保健和金融兩類股建議「原則上維持靠向風險接納的立場」。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拜登的傳統政客背景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美國目前需要強人總統找回自信與發展,但需以內政為優先的拜登,正面臨民主黨無法同時控制參眾兩院,上任後就有跛腳和聲望下降的危機。
「穩定、並維持美國股市動能」,是市場對於拜登的首要經濟期許,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如果拜登沒能力讓美股維持在高檔,上任後不僅威信將大打折扣,也會牽動全球股市的多空走向。
瑞銀也指出,鑒於財政刺激規模可能低於預期,投資者有重返成長型股票跡象,明年年中疫苗可廣泛提供、能帶動經濟復甦範圍擴大,中型股可獲良好支撐。
中華徵信所的十大事,一是如何有效喊話穩定美國股市;二是拜登如何讓疫情紓困及刺激經濟方案過關;三是對復燃的疫情,如何重新啟動防疫機制。
美國對大陸科技禁止輸出是否鬆綁是第四大重點,觀察點是半導體供應鏈鬆綁與否;五是美國對華為是否持續不手軟;六是與大陸貿易爭端是否重回談判桌;七是如何落實大幅提升美國人最低薪資的政策;八是加富人稅和企業稅是否能實現;九是如果企業不減稅,如何讓海外企業願意返美實現美國製造;十是如何實現發展再生能源創造就業政策。
台灣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在全球市場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1980年代的發展至今,台灣已經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這是歷史與政策的結晶。近期,由CRIF中華徵信所與工商時報共同舉辦的《名家論壇》系列座談中,專家學者們就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議中,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工研院實驗工場的成立,這也是台灣半導體業的起點。隨著政策的支持與資源的投入,台積電等企業得以發展,並吸引了眾多國際廠商來台設廠,進一步推動了台灣產業的國際化與附加價值提升。 目前,台灣正進行著重大投資案,如台積電的5奈米及3奈米製程,總計投資金額達2.7兆元,這些投資不僅鞏固了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也吸引了更多國際大廠來台投資。梁寶華總編輯認為,台積電固然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護國神山」,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該僅限於此,應該透過技術的前瞻應用,發展出更有效率的供應鏈。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台灣應該保持中立,左右逢源,利用美國作為主要市場及供應來源,同時把握中國大陸的巨大銷售市場。政府不應該因政治考量而讓台商陷入困境,而是要維護台商的利盆,促進產業的穩定發展。
今(2020)年是《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第50週年,編制機構CRIF中華徵信所與工商時報共同舉辦《名家論壇》系列座談,【中美紛爭激化全球供應鏈重整,台灣半導體產業可能安好?】為第四場,由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主持,邀請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超群,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APIAA理事劉佩真等學者專家,探討台灣電子業之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及其當今面臨的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台灣如今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是1980年代工研院成立實驗工場開始奠基,工研院因此被稱為「台灣半導體業之母」,爾後在政策導入資源下,才有台積電新創半導體技術開展出其它成千上萬的周邊業者,並吸引國際廠商來台設廠,對於台灣產業國際化與附加價值提升,具有極為關鍵角色。
劉任分析,發展至今,台灣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並持續在全球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半導體者在台重大投資案,包括台積電的5奈米及3奈米等,總計有2.7兆元投資正在進行,且持續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投資,以期望鞏固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優勢,並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占關鍵地位。
梁寶華指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但台灣半導體產業不該只有台積電,而是透過半導體技術的前瞻應用場景,發展出更有效率的供應鏈,「這應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此外,與會專家異口同聲建議,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擴散,全世界產業鏈開始形成兩個大型的、「中」「美」分化的產業鏈新態勢,台灣在過程中千萬不要「選邊站」,而是要作到左右逢源。美國除了是主要市場之一,更是全球半導體業的設備與材料主要供應來源,中國大陸則有非常大的銷售市場,「兩邊都是台灣的客戶」,政府千萬不要因政治考量使台商陷入困境。
「壯闊東協
台商雄起」子論壇之一「展翅南國金融新天地」,由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主持綜合座談。他強調,東協地區是台灣金融業在大陸之外,最重要也最容易切入的市場,東協市場相關的金融商品投資,也值得國人特別關注,惟就東協各國的政治風險,特殊情事的排華意識,或宗教因素,甚至與中國的政治關係而排除台商,廠商都要注意。
此場綜合座談的與談貴賓,包括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中信投信總經理張浴澤、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陳恩光、輸出入銀行副總經理戴乾振和星展銀行(台灣)企業暨機構銀行處執行董事吳銘勝等,都是熟悉東協市場的金融界的代表。
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發現,獲利前三大東協台商金融業有一共同點,都屬於參股的當地上市公司金融業,此項方法也能縮短台商在當地金融市場的學習曲線。
劉宗聖指出,金融業者前進東協市場,「點」、「線」、「面」都要有所規劃,經營風險、人才儲備,KYC、KYB都要做好,雖然參股合資都是有好的經驗,也同意強龍不壓地頭蛇,千萬不要因為誤會而結合,因為認識而分開。
劉宗聖舉例,近期馬來西亞、泰國都有大型選舉,選後執政團隊更替,金融主管機關的證監會由新人主導,這些短期問題需要因應,但業者若要深耕當地,中長期仍需憑借自家的人才,該申請的執照、長期合作夥伴都要構想清楚,而合資經驗也各式各樣,對於股東保護或合資的權益保障更要先作好功課。
陳恩光表示,富邦金控的東南亞布局是保險業先行,銀行的腳步較慢,富邦銀行及至2016年進入新加坡市場,越南目前有三個分行,印尼是雅加達辦事處。對於東協市場的布局,富邦金控考量四大條件:人口紅利為基礎的市場規模,經濟環境的準入門檻,發展潛力,以及風險V.S.報酬的對襯。其中,就潛力角度,除了GDP的成長空間,還要看當地政府對併購(M&A)的態度,「只靠有機成長是不夠的」。
中信金控旗下參股泰國LHBANK純益率達44%,不僅是獲利能力強,營收是東協台商營收第一大金融業。張浴澤指出,中信金控的布局以銀行為主軸,印尼、菲律賓等均為子行,泰國雖然獲利佳也在評估要不要繼續拓展。目前中信投信有在結合金控進行布局,以資產管理角度規劃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等不同屬性的標的。
總統蔡英文在錄影致詞中感謝《工商時報》舉辦這場論壇,她表示,「新南向政策是未來台灣把挑戰轉為機遇的最關鍵的國家戰略之一,為了讓政策更精進,歡迎在第一線打拚的朋友,給我們更多實務上的建議。」
總統表示,她很高興看到產業界和媒體積極響應新南向政策,她也會督促政府部門,持續精進新南向政策的細節措施,讓更多台商加入新南向政策的行列,為台灣經濟打拚。
誠如總統所言,這次活動邀集的部會首長,可謂一次將有關台商前進東協的政府相關部門集聚一堂,也可以讓有意南向投資的台商朋友們,清楚了解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方向與做法。
與此同時,此次會議並邀請在台的東協代表與會,包括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葉偉傑、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首席代表何瑞萍、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投資部主任SyakellaZakaria、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貿易部主任ArifSulistyo、駐台汶萊貿易旅遊代表處經理MohamadAjiNurulAzmiBinBujang等人都將出席與會。
做為台灣最重要的財經專業媒體,《工商時報》長期關注經濟發展,於關鍵的時刻,協助企業掌握每一次發展的新契機,並在發行「大陸台商1000大」15年基礎上,再度與中華徵信所合作,針對經營南向市場、營收排名一千大的台商企業進行調查,這項深入廣泛的一次跨國廠商經營研究成果,將於8月12日舉行的【壯闊東協台商雄起】論壇上發布,並同步出刊《2020東協台商一千大》專刊,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迎接下一個台商企業壯盛世紀到來。
CRIF中華徵信所董事長雷斯塔(Vincenzo Resta)表示,CRIF集團能夠提供多達200種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服務模式,強調這不是單一產品銷售,而是基於數據和信任的整體服務。CRIF服務的範圍廣泛,從中央銀行、政府機構到民間金融機構、借貸公司、媒體乃至消費者,全憑「信任」維繫這個龐大的網絡。
CRIF的主要服務包括商業資訊報告、信用管理、市場研究、財務顧問、專業出版和教育訓練等。雷斯塔親自監督亞洲各地營運,並負責CRIF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國際銷售,特別關注徵信機構解決方案。儘管CRIF連續七年入榜IDCFinTech全球TOP50金融科技業,但在台灣金融圈仍較為陌生。
雷斯塔分享了他的經驗,與6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客戶合作,成功開展合作關係並創造利益,全靠建立起信任關係。CRIF的數據搜集、分析和解決方案能夠推動金融和貿易交易,對整體經濟帶來價值,如同金融基礎設施的建築師。
CRIF集團並未計劃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股份90%由創始人和管理階層持有,餘下的10%則被各種信貸機構爭相持有。1990年代以來,只有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和Banco BPMSPA三家國際銀行成功取得股份。
2018年,CRIF向金融科技邁出了重要一步,併購取得歐盟第一張信用評分執照(AISP),並在31個歐洲國家完成註冊。雷斯塔認為,AISP是啟動開放銀行的一項關鍵,CRIF將利用這個機會獲取更多數據,幫助客戶進行預測和解決資料品質問題。
雷斯塔強調,CRIF已準備好開放銀行所需的豐富工具,並在台灣市場展現其運用實例。未來,CRIF將匯整使用經驗,與亞太區兄弟公司互動,幫助台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最後,雷斯塔指出,新冠疫情帶來全球危機,顯示了數位解決方案的需求增長。CRIF將提供能被信任、經驗證的資訊和正確的專家分析,以應對這些挑戰。
【台北訊】在台灣金融市場中,有一家企業以其卓越的服務和專業的水準,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那就是<中華徵信>。這家公司的領導者,雷斯塔(Vincenzo Resta),正是這家企業發展歷程的縮影。從義大利出生,到美國求學,再到職場上的磨練,雷斯塔的成長歷程充滿了挑戰與成長。 作為CRIF集團的管理核心成員,雷斯塔在國際市場上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他擔任CRIF中華徵信所董事長,同時也是CRIF Spa亞洲區執行總監,負責管理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灣等市場,以及塔吉克、馬達加斯加、突尼西亞、牙買加及巴哈馬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他監督著CRIF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國際銷售業績。 新冠疫情期間,雷斯塔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離境不易,他轉而採用視訊會議和各地團隊連線,分時區與亞洲、歐洲、美國等地進行會議。即使如此,他仍能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這種無所不能的精神令人敬佩。 雷斯塔的職業生涯並不僅僅是工作,更是對家庭責任的承擔。在新冠病毒於家鄉義大利大流行時,他毅然決然帶著妻小跨洲搬家到香港長駐,全家一起經歷了被病毒包圍、甚至攻擊的恐怖旅程。這次世紀躲疫冒險經驗,讓雷斯塔全家成為傳承幾代的故事。 雷斯塔的兩個女兒在4歲和6歲時就首次訪問中國,並留在亞洲與父親共度夏天。如今,她們在香港的國際學校學習中文,尊重亞洲文化。這種多元文化的成長環境,讓雷斯塔相信女兒們未來能更加胸懷世界,服務全球。
台灣的商業資訊領域近期傳來重大喜訊,歷史悠久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踏入第50個年頭,而背後的推手正是華麗轉型的CRIF中華徵信所。這家在2016年被義大利CRIF集團收購的台灣徵信專家,在CRIF集團的支援下,不僅變身為科技金融業的領航者,更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台灣智慧的力量。
CRIF中華徵信所董事長兼CRIFSpa亞洲區執行總監雷斯塔(Vincenzo Resta)在接受專訪時表示,CRIF集團對台灣的投資,旨在讓台灣優秀的傳統企業發揮更大潛力。這家歐洲百年老字號,卻在數位商業服務上展現了不凡的活力,將中華徵信所這個台灣徵信界的老牌企業,帶入了科技金融的新紀元。
雷斯塔強調,CRIF集團的海外擴張策略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他們不僅尊重當地文化,更將競爭對手視為合作夥伴。這種開放的合作態度,讓CRIF在全球市場上得以快速成長,並與70多家子公司相互融合。
在問及CRIF併購中華徵信所的動機時,雷斯塔解釋,CRIF並非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是看重台灣優秀的專業團隊與義大利總部、亞太地區其他優秀成員的合作潛力,共同發揮綜效。
對於CRIF在亞洲市場的布局,雷斯塔表示,亞洲是未來的科技金融市場,CRIF將在這裡展開創新,並利用地區特性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CRIF在亞洲的投資,不僅為了創造短期利潤,更是為了長遠的發展。
這次專訪摘要不僅讓我們看到了CRIF中華徵信所的轉型之路,也讓我們對CRIF在亞洲市場的布局有了更深的理解。CRIF中華徵信所的成功,不僅是CRIF集團的榮耀,也是台灣智慧與創新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