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此波全球股市由高檔下墜且又凶又急,也凸顯靈活操作、配置的重要性。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資深經理陳威志指出,亞洲的槓反型ETF主要透過期貨進行搭配,以下跌情況看,反向的保護性較好,是因為通常期貨會先行下跌,且幅度會大一些,因此投資人可以多賺到「價格發現的效果」,因此,在大型系統性風險來臨下,不僅運用反向ETF避險效果好,還可以避免考慮保證金問題,資訊也相對透明。
就事件意義來說,反向ETF更具有事先防範、事中反應、事後布局的三大優勢。
就事先防範角度來看,當12月、1月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新聞之際,搶先布局便可以率先防範;當事件發生時的2月、3月,隨疫情擴大,投資人可以不用思考到底要不要動到存股部位,直接加大反向部位,以便省去思考以及猶豫時間;在事後布局方面,隨著股市已經做出修正,反向就可以先行出場,進行汰弱留強,加碼優質個股。
反向ETF也是策略輔助工具:當多頭到了尾聲,市場擔憂是否有續漲空間,可以適時選擇強勢股搭配反向ETF避險。
就槓桿型ETF上,會是搶反彈的好工具,可以省去選擇個股的時間,尤其在現今的系統性下跌之際,可以避免掉個股基本面問題,提供低檔加碼的機會。
美債正2ETF也有避險效果,且美債相對反向ETF還擁有息值滾入,具有穩定以及避險效益,因此在不同情況下可搭配不同避險工具,例如景氣復甦與股市多頭走勢時,可以股票與槓桿ETF搭配美債正2。
在景氣衰退與股市空頭走勢,則可採取股票+反向;當景氣落底或是低檔波動縮小之際,運用槓桿ETF搭配美債正2。
就配置方面,由於美債與台股有負相關,二倍的股債配置也有助於提升投資的績效,積極型投資人可以布局台灣50正2搭配美債20年正2,比例為50%:50%;穩健型投資人可以布局台灣50搭配美債20年正2,比例為70%:30%,而台灣50正2搭配美債20年正2,也是多頭操作與低檔搶短皆合適的配置方法。
元大投信副總經理譚士屏提醒期貨槓反ETF投資人須了解商品特性及注意風險控管,並提醒:
1.期貨ETF之標的沒有漲跌幅限制。
2.槓反ETF只反映單日價格的槓桿反向表現,應設停利停損點,不宜長期持有。
3.交易時須注意折溢價。
在固定收益的槓反型ETF上,美國洲際交易所集團(ICE)旗下互動數據公司(ICE Data Service)亞太地區指數主管Will Tu指出,槓反型ETF也在美國相當流行,而目前新掛牌債券ETF也多以ESG相關主題。美國還有三倍的槓反型ETF,不僅有新台幣300億至400億元的規模,交易量也大,受到短期投資、投機、當沖客的喜愛,不過目前亞洲還沒有推出相關的ETF。
經濟日報和元大投信合辦「槓反ETF交易與配置策略創新」高峰論壇,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出席時指出,面對國際行情波動的新常態,傳統股債配置的穩健操作外,更需要入門學習使用槓反ETF。
劉宗聖表示,台灣投資人對槓反ETF並不陌生,從陸股到商品的槓反ETF活絡表現,都反應強烈的交易需求。然而不少操作側重單一方向,陸股槓桿ETF不論漲跌都有買盤,「漲時搶價差、跌時搶反彈」;一旦遇上此波急跌,槓桿ETF恐損失慘重。
投資要靈活,腦袋也要轉彎,劉宗聖分析,若行情不如預期,就是停損轉入避險的時機。
市場對於反向ETF的關注較低,卻在這波異軍突起,元大S&P原油反1今年大漲105%,元大S&P500反1漲25%,元大台灣50反1也繳出18%的漲幅。
另外是避險類的債券、黃金,同樣關注偏低,槓桿型的元大美債20正2卻波段大漲40%,元大S&P黃金正2上漲一成。
劉宗聖表示,股市反向和避險資產槓桿ETF,特別適合波段下跌訊號確立時進場,若是資產配置族,也能納入投資組合。資金不用多,就有效果。
舉例來說,投資組合有十份,買九檔個股,一檔元大台灣50反1,當台股多頭,元大台灣50反1雖然下跌,但其他個股上漲,整體為正報酬,反之台股空頭,個股雖然普跌,但元大台灣50反1反彈,可降低整體投資損失。
劉宗聖補充,當市場恐慌到高峰,元大台灣50反1報酬達到預期時,了結也能提供買股資金。近期元大台灣50規模突破800億元,元大高股息500億元,顯示投資人想低檔搶進;如何規劃現金流愈加重要。進階版還能同時布局台股槓桿和債券槓桿ETF,投資人配置以風險承受度優先。
劉宗聖強調,進入國際市場萬變時刻,絕對不能只單方向思考,單一地求波動,單一資金重押,要靈活應變。如原型ETF可搭槓反ETF,槓反ETF也能搭槓反ETF,是新時代增益避險顯學。
目前海外ETF因管理牽涉外匯進出,追加募集(增發籌碼)除金管會批准外,還要央行核准,才能受理申購。期間央行審批視情況而定,如前次元大S&P原油正2批准歷時一周,元大S&P石油則自1日送報央行後,元大投信昨日公告取得核准。
在央行正式發函,也代表元大S&P石油可於隔日起、即今天開始受理申購,加上撥券,最快明天新籌碼會釋放到市場。
屆時該ETF過大的溢價,可能明顯收斂,反映在股價將向下跌向淨值,也可能因此與行情不連動。
主管機關去年開始嚴管債券ETF,使市場發展大者恆大。
今年沒有投信成立新產品,規模也急速冷凍,但大型產品仍持續茁壯。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股掛牌逾百檔債券ETF,規模從去年底的1.3兆元略降至1.27兆元,前十大債券ETF比重卻從40%提高到42.6%,前20大產品也微幅增加到64.4%。
其中,領先搶進的元大投信和後起的中信投信,大型產品發展突出,特別是元大AAA至A公司債和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已經超越過往排行最大、更早成立的群益10年IG金融債,穩居前兩大債券ETF。在規模持續膨脹下,該兩檔ETF又同步在6日申請追募。
先前元大AAA至A公司債在去年10月獲准三度追募,募集總額擴大到800億元,不久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也申請,並一度比下前者躍居「債券ETF一哥」。目前兩檔規模各有798億和742億元,因在外流通籌碼近乎用罄,雙雙申請總額擴增到千億元,也創下債券ETF首度四次追募紀錄。
法人表示,從經驗來看,若兩檔ETF都申請成功,不僅可能在數個月內達到千億規模,也將出現誰先挑戰千億債券ETF的紀錄。兩家都為此擬定計畫。
從產品內容看,兩檔ETF均布局投資等級債,配息率相當,元大AAA至A公司債成分債最新的平均票息率有4.1%,中信高評級公司債4.4%,最大差異是前者為季配息,後者改月配息。
中信投信公告後者將於20日首度進行月配息除息,每單位配發0.113元,年化配息率2.92%。此外,為讓投資人「有感」配息,中信投信還修約縮短該ETF配發利息時間至30日,5月15日就能領息。
另一方面,除元大、中信激烈爭霸,未來也不排除國泰加入,國泰A級公司債近期規模首破700億元;旗下債券ETF總規模2,352億元,為業界第一。
去年台灣投信業表現亮眼,總獲利達72億元,年增率12%,其中本土投信的成長更是驚人。根據統計,去年賺逾億元的投信公司共有38家,其中元大投信蟬聯第一,獲利11.8億元,而本土投信在獲利前十名中佔據六席,顛覆了外資長期為大的趨勢。境內基金規模創高,激增55%,境外基金也成長14%,使投信管理總資產增加兩成至9.2兆元。本土投信如復華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等,也因強化被動式或配息產品而獲利豐厚。整體來看,本土投信的成長是台灣投信業的最大亮點。
去年投信獲利有兩大特色,一個是高成長,另一個是本土投信大躍進,不僅獲利前十有多達六家來自本土,冠亞軍也罕見都是本土投信,顛覆外資長期為大的趨勢。
全球資產在去年強漲,加上被動式基金崛起,境內基金規模創高,一整年暴增1.4兆元至4兆多元,激增55%,境外基金也成長14%,使投信管理總資產(含全委)增加兩成到9.2兆元,獲利72.3億元,年增12%,前年為5%。
其中,本土投信躍進堪稱最大亮點,除元大投信以11.8億元蟬聯第一,復華投信大賺8億元比下外資前段班的安聯拿下第二,更成為大黑馬,第四、五名的國泰和群益投信各賺進7億元、6.6億元,也都是本土成長代表。
再次六到十名為野村6.2億、貝萊德3.9億、富邦3.2億、聯博2.7億以及統一投信2.5億元,裏頭富邦較前年的12名重新進榜前十。另瀚亞賺進1.9億、瑞銀1.7億、保德信1.4億、富蘭克林華美1.1億、日盛及柏瑞均1.06億元,也都超過1億元。
上述成長的本土投信,又普遍強化被動式或配息產品,如ETF規模前列的元大、復華、國泰、群益、富邦都搶進債券ETF,復華本身還有主動管理口碑,推升去年管理費收入達30億元;另國泰投信靠被動產品助攻,總資產逾7,000億元,這兩家前年分以績效費和全委為主力。
獲利增幅上,則以施羅德大增11倍至0.7億元第一,次為合庫五倍、景順3.6倍,日盛、新光也翻倍。若以 EPS排行,則是安聯的25.55元稱冠,野村18.05元居次,復華13.54元第三,超過10元還有貝萊德的13.14元。
整體計有20家成長,18家衰退,包括中國信託、德銀遠東、凱基投信轉盈,匯豐中華、宏利轉虧,台中銀、大華銀、街口、安本標準和鋒裕匯理等持續虧損。
其中,本土投信總獲利共為44億元,比重更達到61%。
元大高股息ETF(0056)近期表現亮眼,投資人數量突破20萬人大關,市值規模也逆勢增長至547.6億元,這顯示了即便在金融市場動盪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於高股息題材的興趣依舊熱烈。隨著股市波動和價格下跌,市場關注這樣的波動是否會影響ETF的配息。 元大投信表示,去年企業獲利表現良好,因此今年配息表現值得期待。只要其持有的成分股有配發配息,元大高股息就會進行配息。此外,台股熱門ETF如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等,都設有配息機制,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該ETF就會依約配發。 以「國民ETF」聞名的元大高股息,追蹤台灣高股息指數,該指數從台灣50指數與中型100指數中挑選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檔股票。基金目標是複製指數的表現,並將現金股息配發給受益人。 針對投資人關心的「因低於發行價,而無法配息」的問題,元大投信已修訂相關規定。以元大高股息為例,若基金可分配收益低於發行價格,則僅就現金股利分配;若高於發行價格,則除了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外,還包含利息所得、租賃所得、已實現淨資本利得等。因此,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元大高股息就會進行配息。 除非台灣所有公司在某年都不配發現金股利的極端情況,否則基金將會依約進行收益分配。去年企業獲利佳,投資人仍能享受去年獲利的成果。雖然今年受到病毒疫情影響,但投資人仍應持續關注疫情後續發展及影響範圍。
元大投信台股ETF配息穩定,投資人無需擔心
近期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台股ETF配息也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元大投信在最新發布的聲明中指出,2019年企業獲利表現不錯,因此配息預期依然值得期待。
以元大高股息(0056)為例,這款台股ETF以其高股息特性而廣受歡迎,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元大高股息就會進行配息,讓投資人能夠穩定獲益。
元大投信的台股系列ETF包括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以及元大臺灣ESG永續ETF等,這些ETF都設有配息機制。在基金的公開說明書中,明確指出基金受益權單位可分配的收益來源,是基金收取現金股利並扣除相關費用後的結果。
以「國民ETF」聞名的元大高股息,是追蹤台灣高股息指數的ETF,從台灣50指數和中型100指數中挑選預測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檔股票為成分股,其基金訴求就是複製追蹤指數的表現,並將股息發給受益人。
針對投資人關切的「低於發行價,無法配息」的問題,元大投信指出,他們已經修正了元大高股息的公開說明書,明確指出即使基金净值低於發行價,也會就現金股利部分進行分配。
當股價高於發行價時,除了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元大高股息還包括利息所得、租賃所得、已實現淨資本利得等,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元大高股息就會進行配息。
即使是在极端情況下,如所有台灣公司在某年度都不配發現金股利,基金也確實可能無法分配收益,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通常來說,只要企業有獲利並持續發放股利,基金就能依契約規定,持續將收到的股利派給投資人。
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影響,但全年尚未結束,投資人仍應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及對企業獲利和股息分配的影響。
國際油價不斷下滑,台灣連結商品ETF元大S&P原油正2(00672L)也跟著大跌,甚至面臨清算危機,這讓不少投資人心驚膽戰。就在上周一(23日),金管會為了應對這場危機,火速放寬了下市門檻,這一決定立刻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26)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首次對此作出四點說明,強調這個決策關係到7萬多名投資人的權益,因此必須迅速處理。 顧立雄在會上表示,這7萬多名投資人對金管會的決策表示感謝。雖然有51件陳情說明投資人遭受損失,但這也是事實,金管會將會調查這些投資人是否因聽從營業員建議而賣出,從而導致損失。 關於這四點說明,顧立雄首先解釋了元大證券進場的問題。他指出,當初元大投信提出建議時,金管會是希望元大投信能與期貨公會溝通,並由期貨公會提出建議,金管會與元大證券之間並無任何接觸。 其次,他強調,初步檢視結果顯示,元大證券的自營部位是零,所以大家所謂的進場,實際上不能算作純自營部位。金管會絕對不允許元大證券在不下市過程中獲利。初步檢視結果顯示,元大證券自營並未獲利,將會請證交所進一步檢視並提出報告。 第三點,顧立雄提到,經紀部門是誰委託元大證券進行買賣,這將由證交所報告,從而可以看清楚元大證券是否從中獲利,進一步檢視才能得出定論。 最後,顧立雄強調,決策必須迅速,因為還有7萬多名投資人受影響。因此,在放寬下市門檻後,立即發布函令。他並補充說明,投資人若要下市,也必須經過金管會的核准,並需一個半月時間,不是達到門檻當天就能下市。 顧立雄強調,放寬下市門檻的用意是為了保護這7萬多名投資人的利益,避免他們因為下市而受到影響。因此,決策要盡快,以免更多人拋售,造成散戶損失。對於投資人質疑的元大證券問題,將會進行調查。
元大投信旗下台股系列ETF,包括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元大臺灣ESG永續ETF等,均設有配息機制,在公開說明書中,基金受益權單位可分配的收益來源,來自基金收取現金股利並扣除相關費用後,為可分配收益。因此只要成分股持續配發股息,ETF依信託契約就能配息。
舉例享有「國民ETF」之稱的元大高股息,追蹤台灣高股息指數,從台灣50指數和中型100指數共150檔股票中,挑選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檔股票為成分股。基金訴求就是複製追蹤指數的績效,並將基金領到的股息發給受益人。
因此針對投資人關切ETF會否有「低於發行價,無法配息」的疑慮,元大投信表示,此前有部分ETF的配息機制,因沿用過往共同基金的收益分配模式,當淨值低於發行價時,無法配息,但同樣以元大高股息為例,ETF已修正公開說明書,針對基金可分配的收益明確指出,若低於發行價,將僅就現金股利部分分配。
相對地,當股價高於發行價,元大高股息除了現金股利、股票股利,還包括利息所得、租賃所得、已實現淨資本利得等,也就是不管高於或低於發行價,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元大高股息一定配息。
至於在台灣所有公司如某年度全都不配發現金股利的極端情形,基金確實可能無法分配收益。但一般當企業有獲利,可持續發放股利,基金就能依契約規定,持續將收到的股利派給投資人。
而2020年配息來自去年獲利,台灣企業去年獲利佳,從配息角度而言,仍可享受獲利成果。今年部分,雖受新冠肺炎衝擊,但全年尚未結束,投資人仍可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及影響範圍。
他並表示,7萬多名投資人都是來感謝的。51件陳情說遭受損失,也是事實,金管會將了解這些人是否聽營業員的話才賣,進而損失。
至於,四點說明,第一、現在大家爭議的是元大證券進場問題,當初元大投信提建議時,金管會希望元大投信跟期貨公會反映,由期貨公會提出,金管會跟元大證券沒任何接觸。
第二、初步檢視結果,元大證券自營部位是零,大家說有進場,因券商有造市義務及避險需求,這不能算入純自營部位,金管會絕不容許元大證券在不下市過程下,有任何獲利,初步檢視結果,元大券自營並沒有獲利。將請證交所進一步檢視,並提出報告。
第三、經紀部門是誰委託元大證券經紀買賣,請證交所報告,就可看出元大證券從中獲利爭議是不是事實,進一步檢視才能獲定論。
第四、決策必須快,因尚有7萬多名投資人,因此,決定放寬下市門檻後就,立即發布函令。
顧立雄並強調,要跟投資人說明,若要下市也要經金管會核准,也要一個半月,不是達門檻當天就下市。
顧立雄表示,放寬下市門檻,用意都是要保護7萬多名投資人,不會因下市而受到影響,所以要愈快愈好,愈拖更多人拋售,散戶損失可能愈多,大家質疑的是元大證問題,這部分會查。
台股熱門ETF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元大臺灣ESG永續 (00850)等均設計配息機制,根據最新公開說明書指出,基金受益 權單位可分配收益,來自於基金所收取的現金股利扣除相關費用後可 分配之收益。簡單地說,只要持有的成分股有配發股息,該ETF即會 依信託契約規定予以配發。
以有「國民ETF」之稱的元大高股息來說,追蹤台灣高股息指數, 指數包含30檔成分股,由台灣50指數與中型100指數共150檔股票當中 ,挑選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檔。基金訴求就是 複製追蹤指數績效表現,並將基金領到的現金股息配發給受益人。
針對投資人關切的ETF是否會有「因低於發行價,而無法配息」的 疑慮,元大投信表示,之前有部分ETF的配息機制是沿用先前共同基 金的收益分配模式,因此有淨值若低於發行價格將不配息的問題。
因此,元大投信修訂相關公開說明書規範,舉元大高股息為例,針 對基金可分配收益明確指出,若低於發行價格則僅就現金股利分配; 若高於發行價格,則除了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外,還包含利息所得、 租賃所得、已實現淨資本利得等,也就是不管高於或低於發行價,只 要其持有的成分股有配發股息,元大高股息就一定會配息。
僅有在台灣所有公司某年全都不配發現金股利的極端情形下,基金 將可能無法進行收益分配。而只要企業獲利狀況佳,並持續發放股利 ,該基金就會依信託契約規定將收到的股利分派給投資人。
由於今年配息金額來自去年獲利,去年企業獲利表現佳,就配息角 度來說,仍可享受去年獲利成果。今年以來雖然有病毒疫情干擾,但 今年尚未結束,投資人仍可以持續關注疫情後續發展及影響範圍。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市場帶來巨大衝擊,傳統避險資產似乎無法應對這波市場波動。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反向ETF卻逆勢突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今年來,報酬前10高的ETF中,就有7檔是反向ETF。投資專家們認為,在國際股市還未穩定時,反向ETF的多頭避險和空頭增益特性,讓它成為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在「反向ETF交易與配置策略」高峰論壇上強調,台灣的反向型ETF已經受到國際矚目,並且在多頭避險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與放空期貨相比,反向ETF具有交易模式簡化、不須計算避險比例以及降低資金成本等優勢,逐漸成為機構法人避險的首選。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股災,國際股市遭受重創,各國央行紛紛降息,市場急跌。因此,投資人需要更新自己的投資策略,並且透過多元避險商品來保護自己的資產。 劉宗聖也提到,台股3月以來的急跌讓一般投資者搶進槓桿型ETF,但在行情不明朗時,這樣的投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他建議,當行情出現波段跌幅時,應該考慮使用反向ETF進行對沖和空頭避險。 元大投信總經理黃昭棠則表示,透過不同資產的相關性配置,正向產品也能夠達到避險效果。他舉例說明,將美國公債、黃金、美元指數、日圓指數各佔投組25%,在台股回檔時,同期報酬率達5.67%,長期來看,投資報酬率更是高達10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來報酬前10大ETF中有7檔是反向型ETF,其中台灣50反一(00632R)的報酬率更是達到27%。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副總陳思蓓提出了「往上布局」、「往下布局」以及「區間操作」三種投資方向,以應對不同的市場情況。
台股近期波段重挫,市場氛圍偏空,但這波動卻帶來了反向ETF的熱潮。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陳威志表示,利用反向ETF搭配優質基金或藍籌股,採取配對交易,是分散系統性風險、穩定獲利的投資策略之一。T50反一(00632R)交易量不斷攀升,顯示反向ETF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陳威志強調,反向ETF在疫情快速擴散、多頭行情急轉直下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投資組合達到穩健報酬。他提到,反向ETF的交易方式主要是配對交易,可作為交易策略的輔助工具,例如在台積電上漲時搭配反向ETF,可以降低波動度,並在市場反轉時有更多時間調整持股。
此外,元大投信副總譚士屏提到,美債正2ETF是另一項防禦性產品,長期持有不僅有收益滾入,還能在系統性風險時創造更高報酬。當景氣出現落底向上訊號時,可以考慮將反向ETF或債券正2ETF搭配台灣50正2布局,同時涵蓋個股成長及配息報酬。
譚士屏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ETF時要注意溢價風險,並建議對於原油ETF應謹慎投資,因為原油價格波動大,且槓桿ETF已有放大效果,不建議再以融資買進。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出席「反向ETF交易與配置策略」高峰論壇時指出,國際市場從2006年開始推出槓桿、反向產品,包括在日本、韓國都發展相當成功,台灣反向型ETF也受到國際矚目,扮演多頭避險角色,且與放空期貨相比,更具有簡化交易模式、不必計算避險比例,以及降低資金成本等優勢,陸續成為機構法人持有避險部位的選擇。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股災,國際股市重挫,促使各國央行陸續降息,祭出紓困方案,此波市場急跌走勢為歷年罕見。因此,投資人以往偏重持有股票等多頭資產的習慣也要與時俱進,期望藉由持續推廣反向ETF多元避險商品,協助投資人進一步了解「多頭避險、空頭增益」的交易策略,達成超前部署作用。
行情出現波段跌幅
可改變投資策略
觀察台灣投資人ETF交易習性,劉宗聖指出,台股3月以來出現「墜崖式」急跌,一般投資大眾反而搶進槓桿型ETF,但事實上當行情並未走出明顯趨勢前,貿然買進槓桿型ETF可能會導致損失擴大,建議在行情出現波段跌幅時,可以改變投資策略,透過反向ETF進行對沖及空頭避險,甚至達到增益效果。
元大投信總經理黃昭棠表示,透過不同資產的相關性配置作為組合,正向產品也可以達到避險效果。他舉例,若把美國公債、黃金、美元指數、日圓指數四項各占投組的25%,在台股此波回檔23.37%時,同期報酬率為5.67%,且長期而言,回測2005年到2020年的投資報酬率達103%,顯示不因其避險特性而失去資產成長機會,也是可參考的避險策略之一。
複利效果帶動
反向ETF創超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今年來報酬前10大ETF,共有7檔皆是反向型ETF,且在複利效果帶動下,相較指數跌幅表現,反向型ETF更是創造出不少的超額報酬,以台灣50反一(00632R)來看,指數下跌23%,ETF報酬則達到27%。
針對反向ETF應用策略,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副總陳思蓓提出「往上布局」、「往下布局」,以及「區間操作」三種投資方向,往上投資根據評價判斷指數已到相對高的位置,在指數回檔時獲利出場,但因台股走勢大多呈現緩漲急跌,等待期相對較長,較適合大型法人操作。
第二,當股市確認下跌時,選擇反彈過程中陸續布局反向ETF,優點是能夠參與後續可能發生的第二波、第三波下跌,缺點為沒辦法避開第一波大跌。
區間操作則是當指數上漲到相對高檔時投入反向ETF,並可以搭配槓桿型產品積極操作,陳思蓓說,投資人存股目的大多是為了領息,面臨股價大幅回檔,不甘心忍痛出場,就可以用反向ETF保護資本,股票留著還是能夠領息。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海內外股市重挫,帶起反向ETF投資潮,T50反一日均量大增24.7萬張,人氣快速增溫。根據統計,截至2月底T50反一受益人已超過5萬,其中自然人占比達66%,保險、外資、自營商等法人約占34%,顯示反向ETF逐漸變成市場進出的一大重點商品。
陳威志指出,反向ETF是以獲取指數指數單日報酬反向一倍為目的,具有事先防範、事中反應及事中布局三種交易意義,此次疫情快速擴展,多頭行情急速反轉,就需要透過反向ETF讓投資組合達到穩健報酬。
陳威志表示,反向ETF最常見的交易方式是配對交易,可作為交易策略的輔助工具,例如台積電與大盤相關性高,在多頭上漲時搭配反向ETF可以降低波動度,雖然沒辦法完全跟隨報酬,但是在大盤反轉時,卻能夠有更多時間調整持股,在有超跌機會時,也可以將反向ETF獲利了結,趁勢低檔加碼優質股票。
在風險趨避上,美債正2ETF也屬於防禦性產品,長期持有不但有收益滾入,遇到系統性風險時,也能夠創造更高報酬,多頭避險時可發揮抗跌效果。
當景氣出現落底向上訊號時,則可以考慮將反向ETF或債券正2ETF搭配台灣50正2布局,同時涵蓋個股成長及配息報酬。
元大投信副總譚士屏表示,回顧過往經驗,通常美元指數急升,代表全球風險意識達到最高峰,特別彰顯美元避險性質,而近期Fed快速降息6碼,財政政策盡出,使得美元數量大增,黃金作為另一項避險資產主流,有機會因此受惠,重演金價上漲走勢,黃金ETF相對值得關注。
譚士屏提醒,在投資商品ETF時,最重要是注意溢價風險,元大S&P原油ETF原型及正2都仍有45%及75%溢價,市價大幅高於淨值。其次,原油波動度較高,加上槓桿ETF已有放大效果,不建議再以融資買進原油槓桿ETF;且因疫情及沙俄增產風險皆尚未解除,切勿預設原油價格已到低點。
台股後市觀察:元大投信強調疫情後續發展關鍵,看好科技股與高股息殖利率股
【台北訊】近期,台股市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投信法人對後市觀察重點集中在疫情後續發展。元大投信分析師指出,雖然韓國、義大利、伊朗等國疫情升溫,但疫苗臨床實驗已啟動,預期3至5月疫情將獲得控制。此外,各國央行將持續寬鬆貨幣政策,政府也將推出刺激政策挽救疲弱經濟。
對於第一季電子供應鏈的影響,元大投信表示,隨著大陸生產基地陸續復工,AppleStore等零售據點也逐步恢復營業,預期第二至三季需求面可積極趕上第一季的下滑,下半年經濟可明顯回溫。
沈建宏經理人認為,台股總體經濟及企業獲利相對穩健,今年是5G商轉元年,將帶動科技股成長。他看好半導體供應鏈,並強調5G趨勢不會改變,材料、RF、伺服器、骨干網路等受惠。此外,Apple新iPhone與新Macbook更改規格,將受惠於相關股。
元大投信總結,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股市樂觀情緒下降,但隨著疫情影響程度逐漸可測算,股市評價面可望穩定,並開始反應對下半年乃至於更遠未來的正面預期。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則建議降低Beta值,減持消費性電子類,並應分散產業、均衡布局。看好半導體、伺服器、光纖與互聯網類股。對於非電子類股,則看好生技、醫療與健康食品等類股的績優大型股。
法人提醒投資人,應從疫情改變思考布局邏輯,並檢視手中持有部位。長期來看,雖然獲利預期面臨下修壓力,但在齊跌過程中,仍需审視對投資組合的長期看法。
第一季電子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但3月起大陸生產基地已經陸續復工,AppleStore等零售據點也逐步恢復營業,預期第二至三季需求面可積極趕上第一季的下滑,預期下半年經濟可明顯較上半年回溫。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指出,台股總體經濟及企業獲利皆相對穩健,且今年是5G商轉元年,將帶動科技股另一波成長高峰,加上台股4%以上的股息殖利率吸引力,因此評估台股急殺之後仍是尋找中長線的買點,不必太過悲觀;持續看好半導體供應鏈;5G趨勢不會改變,材料、RF、伺服器、骨幹網路等受惠;Apple新iPhone與新Macbook更改規格受惠股;高股息殖利率兼具成長性的次族群。
元大投信表示,面對不可測風險,股市樂觀情緒下降,但隨著疫情影響程度逐漸可以被測算時,股市評價面可望隨之穩定,並將開始反應對下半年乃至於更遠未來的正面預期。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短線台股仍與美股、科技股的連動關係高,建議降低Beta值,減持消費性電子類,並應分散產業、均衡布局。看好半導體、伺服器、光纖與互聯網類股。
另外,非電子類股則看好生技、醫療與健康食品等類股的績優大型股為主。
法人表示,投資人可先從疫情改變了甚麼去思考布局邏輯並檢視手中持有部位。除了部分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受到顯著影響,長期受關注的產業趨勢因為疫情而改變的並不多,雖然獲利預估面臨下修壓力,獲利預期下跌連帶反映在股價走勢,但在齊跌過程中,仍不宜忽視要審視對投資組合的長期看法。
元大投信表示,國內外主要國家紛紛採行寬鬆政策,國際間資金規模隨之擴張,勢必為資金尋覓合適的停泊處,前往具有吸引力的市場。目前台股至少具備3大優勢: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與台股高殖利率,且台灣在此次防疫表現卓越,在國際間備受矚目與讚許,不僅增加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也將提升外資對台灣企業的認同度,提升台股對外資的吸引力,台股基本面良好,在外資的簇擁下,也將進而強化台股的支撐力道。
法人指出,根據歷史經驗,非經濟因素造成的股市影響,多屬短期影響,預期待疫情結束後,將回歸原先走勢,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分批進場,尤以各產業中的龍頭股為首選,因標竿企業往往抗跌與領漲特性較佳。
除分批進場外,也建議投資人透過分散標的,增加資產配置的多元性,提升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定性,以「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為例,其為主動型基金,擁有由專業經理人以其專業挑選出的合適標的組成的一籃子股票,同樣的資金,選擇以基金參與投資市場,可藉由分散標的來分散風險,並可免去選股、擇時的不便。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也因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同時規劃「月月配」、「年終配」,完善的配息機制滿足退休族對現金流的需求,因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元大投信已於23日取得「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成立函,有意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的投資人,即日起可開始申購,且為響應防疫、提升客戶交易便利性,元大投信不僅提供線上開戶服務,已開通電子交易功能者,更可透過元大投信官網、元大投信APP,24小時進行電子交易。(黃英傑)
元大投信表示,國內外主要國家紛紛採行寬鬆政策,國際間資金規模隨之擴張,勢必為資金尋覓合適的停泊處,前往具有吸引力的市場,過去十年台股殖利率平均4.23%,居全球之冠,向來就是外資吸引機,而目前台股修正,若截至3月20日現金殖利率為5%,對外資吸引力可望再提高。
元大投信指出,目前台股至少具備三大優勢: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與台股高殖利率,且台灣在本次防疫表現卓越,也將提升外資對台灣企業的認同度,提升台股對外資的吸引力,台股基本面良好,在外資的簇擁下,也將進而強化台股之支撐力道。
法人指出,根據經驗,非經濟因素造成的股市影響,多屬短期影響,預期待疫情結束後,將回歸原先走勢,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分批進場,尤以各產業中的龍頭股為首選,因標竿企業往往抗跌與領漲特性較佳。
除分批進場,建議投資人透過分散標的,增加資產配置的多元性,來提升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定性,以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為例,其由專業經理人以其專業挑選出的合適標的組成的一籃子股票,可藉由分散標的來分散風險,並可免去選股、擇時的不便。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也因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同時規劃「月月配」、「年終配」,完善的配息機制滿足退休族對現金流的需求,而讓該基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元大投信已於3月23日取得基金成立函,有意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的投資人,即日起可開始申購,且為響應防疫可透過元大投信官網、元大投信App,24小時進行電子交易。
元大投信也提醒,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現金殖利率也會受市況、配息狀況等因素影響而有變化,台股配息主要集中於每年第三季,因此閉鎖期規劃180天有利投資人領取今年台股標的配發股息,投資人進場前也應評估閉鎖期間自身資金調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