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證券(公)公司新聞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這位在投行領域耕耘近30年的專家,不僅曾經在花旗、霸菱、瑞銀等國際知名投行任職,更參與了多起著名的籌資、併購大案,像是元大金併購大眾銀、渣打併購新竹商銀,還有統一中控赴港IPO,以及中華電和中鋼的全球存託憑證發行等。他強調,投行的成功關鍵在於「主動出擊」。 從伊利諾大學財務金融碩士畢業的郭嘉宏,回憶起他職業生涯的開始,是在花旗銀行旗下第一信託做承銷,之後又轉入花旗,最高時任投行董事。之後,他被瑞銀挖角,成為瑞銀台灣區投行董事總經理。在台新金控的力邀下,他擔任了金控執行顧問一職。 對於郭嘉宏來說,他踏入投行的契機是在美國華爾街的參訪,對於籌資和併購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為,投行雖然壓力大、節奏快,但能夠直接與高層主管互動,並在短時間內迅速瞭解一家公司或產業,這是其他職業難以提供的經驗。他將主動積極心態、習慣數字並邏輯清晰、熟悉產業,視為投身投行的三大要件。 郭嘉宏認為,人才培養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他提出了MA的構想,透過培訓加速人才的養成,並讓證券MA與金控其他單位一起訓練,再個別強化部門所需專長。這樣的流動和互動,不僅讓台新文化擴及整個金控,還讓台新在業界中以「銀行服務」見長。 對於有志投身金融領域的青年學子,郭嘉宏鼓勵他們要「不請自來」,主動觀察、設想並提出解決方案。他強調,主動提出而非長官要求才做,這是一個重要的態度,也是他們希望營造出的文化。
台新證券總經理林?群表示,台新證券長期關注社會議題,遵循母公司台新金控「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精神,過去也協助推動在地有機農業、有機農產品驗證及其他教育慈善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對台灣農業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這次活動則希望邀請客戶一同共襄盛舉,台新證券將直接向產地採購鳳梨並送給親臨台新證券全台各據點(含共銷處)開立證券戶的客戶,以實際行動力挺台灣果農與政府、國人攜手一起支持台灣優質農產品,透過鳳梨又稱旺來的象徵,祝福投資人領了鳳梨,今年可以福運旺來,投資發大財。
活動詳情請見台新證券官網。
台新證券在承銷表現上向來出色,2019年和潤IPO案吸引了近百萬 筆的申購,法人競拍合格投標量28萬張、超額認購達2.76倍都創歷史 紀錄,凍結資金超過520億元,以差價10萬元吸引股民瘋搶,當時中 籤率僅4.74%,為後續包括藏壽司、汎德永業等IPO新股上市集資案 掀起壯闊波瀾,也為台灣近十年來新股資金派對拉開序幕。
郭嘉宏期許,台新證券在承銷表現上維持戰力,在他注入投行DNA 後,台新證券以提供「機構法人全方位服務」為目標,包括併購、創 投、私募基金等,因此成立國際暨機構事業處,定位在台灣較少見、 但國外大型投行常見的Prime Brokerage(PB,大宗經紀)類似服務 ,來爭取國外投資人,以及國內規模逐漸變大的專業投資人,藉以發 展出與他家券商不同的服務特色。
而在經紀業務上,在眾家券商紛紛轉型數位化、縮減營業員人數之 際,郭嘉宏堅持保留營業員,當客戶在交易上發生問題時,才能即時 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強化客戶黏著度,並活化客戶實動率。
攜手銀行 主攻數位客群
藉併購大眾證券,台新證券市佔率由0.6%成長到2.2%,目前市佔 排名第十六(全市場排名),持續朝前十大券商之列邁進。除了藉併 購外,台新證券善用金控綜效擴大能見度,除了本身據點外,在台新 銀行設立證券共同行銷處,配有經理及三∼四位業務人員,不到一半 的擴點成本卻能帶來堪比中型分公司的業績,在銀行與證券兩方客戶 互相流動下,市佔率得以進一步擴大。
相較老牌大型券商,台新證券的大戶相對較少。在網路行銷、和台 新銀行數位帳戶Richart合作下,台新證券客戶群偏年輕化,全公司 低於40歲以下客戶數已突破4成。Richart金融卡的大數據分析功能, 提供台新證券年輕客戶做為證券理財的資源,雙方也研擬金融科技資 源交互運用,如聚焦在定期定額、零股交易等項目。
不僅客戶年輕化,郭嘉宏認為,組織也應年輕化,開始實施MA(Management Associate,儲備幹部)計畫後,組織文化與環境轉而活 潑。但相較一般職員從基層慢慢爬升,郭嘉宏比喻,MA就像是搭電梯 、能較為快速的到達想要的位置,但其背後的代價,「就是一開電梯 門就要衝出去」。培訓計畫由金控統籌,完成後分派至各單位,再依 照個人適應情況進行調整。
對於台新證券未來藍圖,郭嘉宏表示,經紀、承銷、自營三大業務 齊頭並進,期望在經紀市占率進一步突破,而在承銷上則維持戰鬥力 。繼和潤企業後,台新證券推大型IPO案的想法未歇,郭嘉宏尤其看 重「新經濟領域」,特別是交易所已推出新創版,正可搭此順風車推 動;他舉「悠遊卡」、「一卡通」等新經濟公司為例,認為可複製「 台灣高鐵」的成功模式掛牌上市,端視是否能突破政府政策等相關限 制。
回顧職涯,頂著美國伊利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碩士的郭嘉宏,留學 歸國後先到花旗銀行旗下第一信託做承銷,爾後輾轉進入花旗,最高 擔任 投行董事,再獲瑞銀挖角,成為瑞銀台灣區 投行董事總經理, 在接受台新金控力邀後,擔任金控執行顧問。
郭嘉宏當初選擇踏入投行的契機,始於美國華爾街的參訪,對Fun draising(籌資)、併購等產生興趣。他表示,雖然投行壓力大、節 奏快,但最迷人之處在於,能直接接觸董事長、執行長等高層,而能 短時間迅速瞭解一家公司或產業。主動積極心態、習慣數字並邏輯清 楚、熟悉產業是郭嘉宏認為要投身投行的三大要件,提供給有意往投 行發展的青年學子參考。
因目前許多重點業務推動都與「人」有關,因此,郭嘉宏提出MA的 構想,並藉由培訓加速人才的養成。因人才培訓做得到位,才得以使 台新金控在業界上以「銀行服務」見長。證券MA與金控其他單位一起 訓練後,再個別強化部門所需專長,透過這樣的流動、互動,讓台新 文化擴及整個金控,「人情溫度」則讓台新有別於其他金融單位。
「走到這一行,面對很多事情都要很積極」對有志投身金融領域的 青年學子,郭嘉宏強調,「我們喜歡的態度是,不請自來的」,他鼓 勵員工多方觀察、主動設想到別人的事情,並進一步提出妥善解決方 案,「主動提出,而非長官要求才做,是一個重要的態度,也是我們 希望營造出的文化。」
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實體店面銷售動能受挫,疫苗施打速度較慢,美國REITs市場自2020年起漲勢受限。不過,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看好未來前景,他預測,拜登政府將加速疫苗施打,並可能推出更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此外,美國REITs股利率達3.5%,與公債利差達220個基點,這個利差遠高於歷史平均的130個基點,預計將對REITs市場產生正面影響。雖然近期美國REITs指數呈現窄幅整固,但長線展望則是逐季穩步上漲。RMZ指數若在1,150點附近,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將是一個絕佳的進場時機。 李文孝進一步分析,美國經濟指標表現穩健,1月ISM製造業指數和服務業指數均保持在58.7的高點,連續8個月呈現擴張態勢。在低利環境下,房市轉熱,30年期定率型抵押貸款利率低至2.71%,創下幾乎是歷史新低的水平。這一點對於成屋銷售產生了顯著的帶動作用,去年12月成屋銷售量同比增長22%,全年銷量達564萬戶,創下200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從產業表現來看,美國去年第4季租金收取狀況持續改善,旅館業因年底節慶住房率上升,零售業租金收取率平均達90%,其他產業則在95%以上,與疫情前相差不大。工業類別持續繁榮,物流中心需求增長,租金和承租率均有所上升;數據中心則因企業外包和雲端應用增長而獲利。分析師預測,美國REITs在2021年整體獲利成長率將上修至6.5%,目前P/NAV折價為5%,股價偏低,預計會吸引長線投資者和法人機構的關注。(記者:賴俊明報導)
李文孝指出,美國經濟指標維持穩健,1月ISM製造業指數維持在58.7的高檔水準,1月ISM服務業指數續升至58.7,為2019年2月以來最高,且已連續8個月擴張。而在低利環境下,房市明顯轉熱,根據「房地美」(Freddie Mac)報告,30年期的平均「定率型抵押貸款」(FRM)跌到2.71%,幾乎是歷史新低的房貸利率,帶動成屋銷售激增,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統計,美國去年12月成屋銷售較11月小增0.7%,年比增幅勁揚22%,全年成屋銷量增至564萬戶,高於前兩年的534萬戶,更寫下2006年以來最高水準。
李文孝表示,就產業表現分析,美國去年第4季租金收取狀況持續改善,旅館因年底節慶而住房率上升,零售業租金收取平均在90%,其餘產業皆在95%以上,已跟疫情前差異不太大;工業類持續在景氣高峰上,高階物流中心需求上升,第4季新約租金持續提升10-15%,承租率也提高;數據中心受惠企業外包與雲端應用大幅增長而獲利激增。分析師將美國REITs在2021年整體獲利成長率上修至6.5%,目前P/NAV折價 5%,股價仍屬偏低,可望吸引長線買盤或法人機構加碼。(賴俊明)
春節過後,台股市場可是熱鬧非凡啊!國際股市表現亮眼,台股自然也不例外,一開盤就上演了一場補漲大戲,指數直接飆升近560點,加權指數穩定站上「萬六」大關。從年後的2月17日開始,成交筆數和金額都大幅超過了年前,讓「買台積電了沒?」這句話成為了2021年最新的熱門問候語。 在全球行情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台股企業的獲利也持續亮麗,讓今年台股的多頭行情可期。台灣已經進入了人人投資的時代,去年各大券商紛紛推出超優惠的電子下單手續費,降低民眾的投資門檻,讓投資台股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 全民瘋台股的氛圍中,券商們也趁著投資人年終獎金到手後,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春節優惠活動。比如說,台新證券就在春節前推出了一場「牛轉乾坤發紅包」的快閃活動。只要民眾在2月26日前線上預約或申請免臨櫃開戶,並完成開戶,就能享有電子下單手續費三折的優惠,還有新戶禮Line Points、家樂福禮券,以及999紅包的加碼禮。這樣的優惠讓手續費變得「很無感」,與民眾一起迎接新春的到來。 對於有興趣的投資人來說,這個券商活動期間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可以快速開始投資,同時還能夠精打細算,省下不少開支。活動詳情請參考網址:https://lihi1.com/vt5pg。
在全球行情大好、台股企業獲利持續繳出亮眼成績的環境下,台股今年依然有望維持多頭行情,台灣進入人人投資的時代,去年開始,各大券商各自祭出超優惠的電子下單手續費優惠,降低民眾投資門檻,投資台股已經是熱門話題。
全民瘋台股,更有券商趁投資人領完年終口袋深的時候,應景推出各式春節優惠活動,像台新證券就在春節前推出牛轉乾坤發紅包的快閃活動,只要民眾在2/26前線上預約或申請免臨櫃開戶,並完成開戶,除了享有電子下單手續費三折的優惠、新戶禮Line Points、家樂福禮券外,還可以獲得加碼禮999紅包,力求讓手續費很無感與民眾在新年期間一起贏新春,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把握券商活動期間,就能快速開始投資又能精打細算多省一點!
活動網址:https://lihi1.com/vt5pg
台灣櫃買中心近日公布109年度權證及ETF業務的競賽結果,並頒發總計近300萬元的獎金給表現優異的證券商。今年上櫃權證申請發行檔數創下歷史新高,達9,782檔,成長幅度達21.91%。在這些得獎的證券商中,我們特別關注到台新證券在多項比賽中表現亮眼。
在權證業務方面,台新證券在「權民典範獎」中獲獎,該獎項是針對營業據點上櫃權證受託買賣累計成交金額最高的前五名。台新證台中分公司與總公司分別獲得第二與第三名,獎金各為12萬元和10萬元。
在ETF業務方面,台新證券在股票ETF領域的「大放E彩獎」中獲獎,該獎項是針對營業據點股票ETF交易戶數達25戶以上且成交金額最高的前五名。台新證台中分公司在這項比賽中取得第五名,獲得3萬元獎金。
櫃買中心指出,109年度ETF上櫃掛牌共有96檔,總發行規模達新台幣1兆2,234億元,總成交金額為新台幣8,081億元。其中,債券ETF和股票ETF的投資人數均有顯著增長,證明台灣ETF市場的熱度持續上升。
總結來說,台新證券在今年的權證及ETF業務上表現出色,獲得多項獎項的肯定。這不僅是對台新證券的認可,也反映了台灣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
櫃買中心表示,109年上櫃權證申請發行檔數達9,782檔,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較108年增加1,758檔,成長幅度達21.91%,櫃買中心特別選出表現優異的上櫃權證發行人與推廣上櫃權證績效卓著的證券經紀商給予獎勵,分四大項,獎項內容及得獎名單如下:
1.權鼓齊鳴獎(發行上櫃權證掛牌檔數最高前三名):元大證、凱基證、永豐金證,獎金各為20萬元、15萬元、10萬元。
2.權履如飛獎(發行上櫃權證成交量週轉率最高前三名):元大證、凱基證、群益金鼎證,獎金各為20萬元、15萬元、10萬元。
3.權力飛越獎(發行上櫃權證申請掛牌檔數年增比例最高前五名):統一證、麥格理證、群益金鼎證、國票證、元富證,獎金各為15萬元、12萬元、10萬元、5萬元、3萬元。
4.權民典範獎(營業據點上櫃權證受託買賣累計成交金額最高前五名):富邦證中壢分公司、台新證台中分公司、新光證總公司、台新證總公司、中信證高雄分公司,獎金各為15萬元、12萬元、10萬元、5萬元、3萬元。
櫃買中心另表示,109年度ETF上櫃掛牌共有96檔,總發行規模達新台幣1兆2,234億元,總成交金額為新台幣8,081億元,其中債券ETF散眾化成效顯現,今年債券ETF累計投資人數已突破5.8萬人,較去年增加1.7萬人,成長42%;股票ETF投資人數更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增加15.4萬人,成長70%,全年度累積投資人數突破37.2萬人。
櫃買中心為獎勵證券商對於債券ETF及股票ETF交易量的貢獻,選出表現傑出的業者給予獎勵,獎項內容及得獎名單如下:
其中債券ETF分三大項:
1.E門豪傑獎(營業據點累計總成交金額300億以上之最高前三名):元大證總公司、富邦證總公司、凱基證台北分公司,獎金各為10萬元、5萬元、3萬元。
2.E起BOND獎(經紀商總分公司合計買賣人數最多前三名):元大證、富邦證、永豐金證,獎金各為8萬元、5萬元、2萬元。
3.E定BOND獎(經紀商總分公司合計新增定期定額人數最多前二名):富邦證、永豐金證,獎金各為10萬元、6萬元。
另股票ETF分三大項:
1.造市英雄獎(流動量提供者單一檔股票ETF日均成交量達7萬受益單位之前二名):台新證、元大證,獎金各為10萬元、5萬元。
2.大放E彩獎(營業據點股票ETF交易戶數達25戶以上且成交金額最高前五名):凱基證台北分公司、新光證總公司、(牛牛牛)亞證鑫豐分公司、永豐金證台中分公司、玉山證大里分公司,獎金各為9萬元、7萬元、5萬元、3萬元、2萬元。
3.E顯身手獎(營業據點股票ETF成交金額達150萬元以上且日均成交金額成長率最高前五名):國泰證總公司、土地銀行南港分行、凱基證台北分公司、高橋證中壢分公司、合庫證高雄分公司,獎金各為9萬元、7萬元、5萬元、3萬元、2萬元。
台灣上洋公司,以「SeSA洗衣吧」品牌在自助洗衣市場中奪得冠軍寶座,11月份營收達1.22億元,年增24.16%,累計前11月營收12.29億元,年增21.7%。公司積極拓展新南向市場,首站已在泰國創立「MARU」品牌,並計劃陸續進軍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地,進行自助洗衣業務的全球布局。
上洋公司於2013年創立,並由台新證券輔導上市。近三季EPS高達2.95元,今日以每股43元掛牌上櫃,前景看漲。公司從顧問、找點、分析、採購、裝潢、開店到宣傳,提供一條龍自助洗衣服務,創新經營模式,並於2019年進軍泰國自助洗衣市場,創立精品級品牌「MARULaundry」,成功開拓泰國市場。
上洋董事長吳明富強調,即使疫情影響,公司業績仍穩定成長,主要因業務涵蓋商用洗衣服務、家電空調銷售、整合專案及維修服務四大領域,其中洗衣是剛性需求,今年家電空調表現亮眼,整合專案陸續啟動,維修服務也受到好評。
上洋自1979年引進日本三洋電機洗衣設備,成立第一家自助洗衣連鎖店,颠覆傳統乾洗店模式,並將自助洗衣推廣至全台,據點涵蓋各大專院校宿舍洗衣房及醫療院所宿舍,成為台灣自助洗衣市場的重要玩家。
上洋自2015年起代理銷售日本三菱重工家用系列空調,通路策略、銷售表現、後勤維修均獲得日本原廠肯定,並取得商用及VRF系列空調、全屋空氣活化機、空氣清淨機等設備之授權,銷售表現不斷攀升。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表示,上洋不僅是傳統製造業,更是優質服務業,過去在洗衣、自助洗衣領域的豐富經驗,讓公司能夠順利拿下三菱重工大廠空調、優必洗等洗衣機品牌的代理,並將傳統洗衣用智慧方式經營,未受疫情影響。
上洋係由台新證券輔導,挾前三季EPS高達2.95元佳績,上洋今(25)日以每股43元掛牌上櫃交易,前景看好漲幅可期。
上洋於2013年創立自助洗衣品牌「SeSA洗衣吧」,從顧問、找點、分析、採購、裝潢、開店到宣傳一條龍服務,打破舊有自助洗衣經營圭臬。觀察到新南向市場自助洗衣需求萌芽,於2019年進軍泰國自助洗衣市場,創立精品級自助洗衣品牌「MARULaundry」,從首都曼谷出發,開店範圍逐步擴展至其他地區,結合當地風俗民情與業主巧思,規劃獨具在地特色的自助洗衣店,開啟泰國自助洗衣店全新樣貌。
上洋董事長吳明富指出,雖然疫情來勢洶洶,但業績仍穩定成長,主要原因係該公司業務分為四大層面,包括:商用洗衣服務、家電空調銷售、整合專案及維修服務,除洗衣是剛性需求外,今年家電空調表現暢旺,整合專案陸續啟動,維修服務備受各界讚許。
吳明富表示,1979年引進日本三洋電機洗衣設備,在台北市成立第一家自助洗衣連鎖店,顛覆傳統乾洗店經營模式,並將自助洗衣推展到全台,大專院校宿舍洗衣房市占約70%,亦與各醫療院所宿舍洗衣房合作,據點涵蓋全台,台大、交大、清大、成大、臺大醫院、台北醫學院、馬偕醫院等皆為上洋長期服務單位,亦持續穩定新增客戶,總共2萬多台機器,全年24小時無休,小小銅板生意,累積大大的營業額,厚實上洋經營領域。
此外,上洋2015年起代理銷售日本三菱重工家用系列空調,通路策略、銷售表現、後勤維修備受日本原廠肯定,深獲日本原廠信任而陸續取得商用及VRF系列空調、全屋空氣活化機、空氣清淨機等設備之授權,銷售表現年年攀升,2021年將以更為齊備的產品陣容,滿足市場各式需求。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表示,上洋不是傳統製造業,而是優質服務業,過去洗衣、自助洗衣獲得豐富經驗,藉由技術推升,拿下三菱重工大廠空調、優必洗等洗衣機品牌的代理,「SeSA洗衣吧」為台灣最具指標性自助洗衣服務業,把傳統洗衣用智慧方式經營,並未受疫情影響。
後疫情時代來臨,台灣資本市場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這波變革中,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提出重要觀點,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的思考邏輯必須進行調整。他認為,新創板的推出是一個好開始,但「資訊揭露」才是關鍵所在。
郭嘉宏指出,隨著新經濟的興起,網紅經濟和科技創新帶來的投資風潮日益盛行,這一現象雖然可能違反現行規範,但也展現了新經濟的潛力。他建議政府應該適時修改相關法令,以跟上這股時代潮流。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傳統產業的衝擊,郭嘉宏強調,新經濟如網路和綠能產業卻逆勢成長。他以美股市場為例,指出航空、石油等舊經濟股表現疲軟,而科技龍頭股如FAAMG、特斯拉和Zoom則表現亮眼。
郭嘉宏擁有超過26年的國際投行經驗,他提到,美國市場對於新經濟企業的上市條件相對寬鬆,即使企業在IPO前處於虧損狀態也能掛牌。相比之下,台灣市場則對上市企業有較嚴格的財務要求。
對於台股結構以散戶投資人為主,郭嘉宏擔心未獲利的企業上市可能會引發爭議。他認為,台灣屬於大陸法系,缺乏英美法系的彈性,這對金融商品的發展造成影響。
郭嘉宏舉例,康友-KY公司高層掏空事件雖然依照法令揭露,但實際上應該揭露的資訊並未完全揭露。他建議主管機關應該實質解決資訊揭露的問題,而非僅停留在形式上。
郭嘉宏還提到,在華映發行GDR的案例中,國外律師會強調企業可能會倒閉的風險,但台灣承銷商可能只會揭露負債數字。他建議台灣應該學習香港的經驗,讓資訊揭露更加完善。
總結來說,郭嘉宏對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多項建議,希望主管機關能夠真正解決資訊揭露的問題,以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新挑戰。
台股市場近期表現亮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而櫃買市場也熱鬧非凡,帶動新上櫃公司掛牌熱潮。在這股熱潮中,揚秦企業(2755)和達亞國際(6762)兩家公司將分別在16日和18日掛牌,掛牌價別為60元和267.98元。上周櫃買指數創下183.87點波段新高後,雖然有所震盪,但整體來看,12月以來櫃買指數累計上揚1.57%,日均量也略為增加。 在這波櫃買市場的活絡氛圍中,台新證券扮演著重要角色。該公司近期主辦了揚秦企業的掛牌事宜,而達亞國際的掛牌則由元富證券主辦。揚秦企業以連鎖餐飲品牌經營為主,去年營收超過12億元,稅後盈餘達6,265萬元;達亞國際則專注於醫療器材製造與銷售,去年營收近4億元,稅後盈餘達9,801萬元。 此外,外資和投信對上櫃股的興趣也相當濃厚。外資上周對元太、佳邦等上櫃股的買超量較為突出,而投信則對合晶、漢磊等股票的買超量有所增加。這些資訊都顯示出,市場對上櫃股的投資熱情持續升温。
針對近來網紅透過網路或新科技,談論或教導年輕族群投資股票等金融商品的風潮盛行,郭嘉宏指出,這現象或許違反現行規範,但新經濟架構興起後,所能創造的事業遠超乎想像,建議政府應適時修改相關法令,以跟上時代潮流。
疫情效應 產業變革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衝擊既有的生產、消費、貿易、金融等層面,但相對網路、綠能等新經濟則逆勢突圍,以美股來看,航空、石油等舊經濟股走勢疲軟,科技五大龍頭FAAMG、特斯拉(Tesla)、Zoom等股價表現亮眼。
在花旗、瑞銀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資歷超過26年的郭嘉宏指出,類似亞馬遜或特斯拉等新經濟代表個股,上市前處於虧損狀態,即使IPO後仍有一段時間不賺錢,但美國紐約證交所可以接受這樣的企業掛牌。
相對而言,以往國內企業申請上市櫃,必須符合一定的業務、財務條件,郭嘉宏舉例,Gogoro這種尚未獲利,但很紅的公司,如要在台灣掛牌,就得另外設計一個板,就像推出新創板的用意,「不是看過去EPS多少,而是用估值(Valuation)來看」,這在歐美、香港已實行一段時間。
台股結構仍以散戶投資人為主,如果讓未獲利的企業上市,未來是否會造成類似元大石油正2、TDR的爭議?
郭嘉宏說,真正問題在於台灣屬於大陸法系,通常採用正面表列,也就是規定可以做的才能做,因此沒有英美法系的彈性。
郭嘉宏直言,單是邏輯不同,金融商品的發展就完全不一樣,以企業資訊揭露(Disclosure)來看,日前驚爆高層掏空公司的康友-KY,雖然都有按照法令規定做,但事實上,公司真正該揭露的資訊都沒揭露。
在香港的上市公開說明書,都是由律師撰寫,如果必須揭露的資訊,一定會強烈建議承銷的投行必須註明,不然會有刑責的風險,反觀台灣則由承銷證券商自己寫,在生意考量下最後當然能不寫就不寫,郭嘉宏說,兩地在出發點上就完全不一樣。
避重就輕 執行不力
他又舉出多年前還在國外投行時,替華映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案例,當初如果沒有募到這筆資金,就會出現財務危機,對於國外的律師來說,把「會倒閉」這個事實揭露出來非常重要,但國內承銷商可能只會揭露負債有多少,而不去提公司可能會倒閉的風險。
郭嘉宏直言,政府做了很多動作希望揭露可以更完善,但應該要實質上的問題,而非形式上的資訊,建議主管機關,如果在香港國安法上路後,台灣想承接相關財富管理等龐大商機,一定要先解決「資訊揭露」這個問題。
上周櫃買指數創183.87點波段新高後震盪拉回,11日收低179.39點,周K線中止五連紅翻黑,不過12月來櫃買指數仍累計上揚1.57%,上周的日均量772億餘元,略較前一周的日均量726億餘元微增。三大法人周淨賣超金額2.84億餘元,主要是自營商累計賣超9.26億餘元,外資及投信兩大法人累計各買超3.15億餘元、3.25億餘元。
檢視外資周買超前十大上櫃股,連兩大是元太及佳邦,買超量各5,260張、4,235張,其餘依序為:頎邦(3,821張)、漢磊(3,421張)、鈺創(3,343張)、中美晶(2,992張)、新揚科(2,339張)、太景*-KY(2,265張)、鈦昇(1,939張)、鴻碩(1,869張);元太、佳邦、鈺創等11日股價逆勢大漲走勢。
至於投信上周買超突破千張上櫃股,合晶7,365張、漢磊4,528張、中美晶3,262張,分居前三大,博智、威剛及佳邦等買超量分別為1,602張、1,074張、1,011張,合晶及威剛11日也呈現抗跌。
櫃買行情交投活絡之際,近一周新上櫃掛牌股也接二連三,從10日群益金鼎證主辦的叡揚資訊以每股56元上櫃,首日收高後、11日震盪收59.6元;接續本周16日揚秦企業、18日達亞國際兩家新上櫃掛牌,主辦券商各為台新證券及元富證券,以11日興櫃成交均價,揚秦為79.27元,達亞國際為283.94元。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揚秦國際主要從事連鎖餐飲品牌之經營,108年營收12億9,816萬元,稅後盈餘6,265萬元,每股盈餘為3.47元。109年前三季營收10億8,531萬元,稅後盈餘為4,872萬元,每股盈餘為2.70元。
達亞國際主要經營業務是醫療器材之製造與銷售,108年營收3億8,337萬元,稅後盈餘9,801萬元,每股盈餘5.58元。109年前三季營收4億784萬元,稅後盈餘1億5,118萬元,每股盈餘8.20元。
台灣證券市場近來熱鬧非凡,各大證券公司陸續公布11月營運成果,讓市場投資者眼睛為之一亮。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因素逐漸消除,全球股市及商品價格在11月再次強勁上漲,為證券商帶來豐厚的獲利。許多證券商在這波市場熱潮中,11月的獲利已經創下7月以來的新高。 根據統計,今年前11月,多家券商的每股累計賺逾1元,表現亮眼。其中,期貨商的表現尤其出色。以元大期貨為例,今年前11月每股純益(EPS)達到3.96元,成為業界表揚的對象。群益期貨也不遑多讓,11月每股稅前盈餘為0.36元,今年前11月每股稅前盈餘則為3.63元。 在金控旗下證券商方面,元大證券今年前11月EPS為2.12元,玉山證券每股賺1.7元,日盛證券每股賺1.57元,永豐金證每股賺1.5元,國票證券每股賺1.28元,合庫證券每股賺1.28元,兆豐證每股賺1.18元,第一金證券EPS為0.97元,台新證券EPS為0.94元,統一證每股賺2.026元,康和證券每股賺1.51元,群益金鼎證券每股賺1.45元。 不過,這些公司中,宏遠證券今年前11月每股賺0.8元,大展證每股累計賺0.72元,大慶證每股累計賺0.33元,則表現較為平穩。 綜觀整體市場,台新證券的表現也相當亮眼,11月EPS為0.94元,整體前11月表現也值得期待。這些證券公司的亮麗成績,不僅反映了市場的熱鬧,也顯示了台灣證券業的蓬勃發展。
在最近公告獲利中,仍以期貨商表現最佳。元大期貨今年前11月每股純益(EPS)3.96元。群益期貨11月每股稅前盈餘為0.36元,今年前11月每股稅前盈餘為3.63元。
以金控旗下證券商來說,元大證券今年前11月EPS為2.12元。玉山證券今年前11月每股賺1.7元。日盛證券今年前11月每股賺1.57元。永豐金證前11月每股賺1.5元。
另外,國票證券前11月每股賺1.28元。合庫證券前11月每股賺1.28元。兆豐證前11月每股賺1.18元。第一金證券前11月EPS為0.97元。台新證券前11月EPS為0.94元。
統一證前11月每股賺2.026元。康和證券前11月每股賺1.51元。群益金鼎證券前11月每股賺1.45元。
宏遠證今年前11月每股賺0.8元;大展證前11月累計每股賺0.72元;大慶證前11月累計每股賺0.33元。
台新金控在近期公布的10月單月獲利數據中,表現相對穩定。根據最新資料,台新金前十月累計稅後純益達128.1億元,EPS為1.04元,在已公布獲利的金控中,排名第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新證券10月份的獲利並未達到預期,僅賺得不到1,000萬元,這主要是由於評價利益的減少。總經理林維俊指出,這個結果除了評價利益減少外,還有彰銀投資收益減少的影響,彰銀投資收益只有去年的65%左右。 在公股金控方面,華南金控和合庫金控的10月獲利均較前月成長,這與子銀行10月單月提存備抵呆帳金額減少有關。其中,第一金控10月獲利13.62億元,累計獲利147.39億元,EPS 1.15元;華南金控10月獲利較前月大增四成多,達到12.87億元,累計前十月獲利62.15億元,EPS 0.48元;合庫金控10月稅後純益13.3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7.19億元,EPS 0.99元。 在台新金控的子公司中,台新銀行10月稅後純益為10.4億元。而兆豐金控雖然10月獲利續降,但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仍達206.36億元,EPS 1.52元。新光金控10月稅後純益5.72億元,較前月減少約四成,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182.64億元、EPS 1.42元。玉山金控10月獲利12.76億元,較前月成長,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152.3億元,EPS為1.21元。
公股金控第一、華南與合庫金,10月單月獲利都較前月成長,與子銀行10月單月提存備抵呆帳金額減少有關。其中,第一金10月獲利13.62億元,累計獲利147.39億元,EPS 1.15元,子公司一銀10月單月賺13.07億元,與前月持平,華南金10月獲利較前月大增四成多,為12.87億元,累計前十月獲利62.15億元,EPS 0.48元。合庫金10月稅後純益13.3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7.19億元,EPS 0.99元。
兆豐金10月自結稅後純益16.86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206.36億元,累計EPS 1.52元。兆豐金10月獲利續降,主因核心的兆豐銀行在利差收益、投資評價損益上均不利,10月獲利下滑至13.48億元,累計前十月利息淨收益大減30多億元,投資部位也提存損失,加上增提備抵呆帳,使得兆豐銀前十月稅後純益166.39億元,仍處衰退。
新光金10月稅後純益5.72億元,較前月減少約四成,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182.64億元、EPS 1.42元。新光金發言人暨資深副總徐順鋆表示,新壽10月避險成本下降,主因避險工具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有評價利益。新壽10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54.5億元,較9月底43.36億元攀升。
台新金10月稅後純益10.5億元,較前月減少三成多,前十月稅後純益128.1億元,EPS 1.04元。核心子公司台新銀行10月稅後純益10.4億元,台新證券10月賺不到1,000萬元,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表示,都因評價利益減少。台新金前十月比去年衰退還有認列彰銀投資收益減少因素,彰銀投資收益只有去年的65%左右。
玉山金控10月獲利12.76億元,較前月成長,累計前十月稅後純益152.3億元,EPS為1.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