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證券(公)公司新聞
首波證券商至少已有13家公佈自結8月業績,大型證券商元大證、群益金鼎證、永豐金證都傳佳音,元大證券單月稅後盈餘14.72億餘元,雖然只有7月的19億元獲利高峰77%,但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墊高為86.35億餘元。群益金鼎證7月獲利6.629億餘元後,8月持續大賺5.164億餘元,累計獲利18.323億餘元。永豐金證7、8月稅後盈餘各為5.04億餘元及3.67億餘元,累計獲利18.13億餘元。
日盛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致和證等五家8月獲利都超過1億元,尤以統一證6、7月連續大賺7.922億餘元與13.6億餘元,累計業績已轉盈,8月稅後盈餘為1.696億餘元,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21.544億餘元,加以股本較小,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539元,暫居領先,略高於元大證累計EPS1.49元。
7月包括元大、統一、凱基、富邦、群益金鼎、永豐金、日盛、康和、元富、台新、兆豐、國泰、合庫、華南永昌、第一金、玉山等16家券商都賺逾1億元,是近年罕見的最「旺」成績。且除了經紀業務見長的券商外,自營和承銷主體券商也普遍受惠台股噴出。
台股交易環境不斷進化,投資人對交易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台新證券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與三竹資訊合作推出全新手機閃電下單服務,成為三竹系統首發手機APP證期權閃電下單的券商。這款閃電下單功能強大,主打「一次設定,一觸即下」,讓投資人交易更為便捷。 自從台股於3月23日全面實施逐筆交易制度後,交易速度和價格揭示都更加即時,電子下單的使用率也逐漸攀升。5月份,電子下單占比已經突破七成,創下歷史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台新證券積極搶先布局,與三竹資訊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交易體驗。 閃電下單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只需設定一次買賣條件,就能在報價畫面點選欲交易價格,快速完成委託。過去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的繁複流程,現在只需兩步就能完成,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此外,閃電下單還設有防誤觸功能,確保投資人在交易過程中更加安心。 台新證券的閃電下單服務,不僅讓證券客戶受益,同時也讓投資期權客戶的交易體驗得到升級。該公司表示,今後將持續建置更友善的交易平台,並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規劃各項服務,包括免臨櫃開戶、線上加開信用戶、串接Richart數位帳戶等線上服務,以及提供電子下單手續費優惠等,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台股於3/23全面實施逐筆交易,新制交易更快速、價格揭示更即時 ,也提升投資人對電子下單的使用,電子下單占比於3月後不斷增加 ,5月已突破七成、攀歷史高峰,投資人對於交易平台基本配備的要 求也跟著提高。
台新證券表示,早在系統為逐筆交易改版之時搶先布局,偕同三竹 資訊開發手機閃電下單,不只證券客戶受惠,投資期權客戶的交易體 驗也跟著升級。
閃電下單主打「一次設定,一觸即下」,過往投資人要下單得先從 報價畫面連至下單畫面,每次交易都要設定買賣條件,確認後才算完 成委託,每次委託都須經過三個步驟。閃電下單上線後,投資人只要 先設定好買賣條件,之後在報價畫面點選欲交易價格,就能完成委託 ,同一個介面,最多兩步驟完成下單,同時掌握委託成交資訊,無論 逐筆交易再快,交易速度都不落人後。
此外,還能一鍵刪除多筆委託,當股市波動快速時,能快速刪單降 低風險。而為避免投資人在畫面轉換的時候誤觸下單,也設有防誤觸 的功能,給予投資人最安心的交易環境。
台新證券使用電子下單的投資人接近九成,今年4月起也一直是兼 營期貨商交易量的第一名。台新證券指出,無論是完全免臨櫃開戶、 線上加開信用戶、串接Richart數位帳戶等線上服務,或提供電子下 單手續費優惠,均站在投資人的觀點規劃並做出服務差異,也將持續 建置更友善的交易平台。
【台灣金融新聞】 雖然疫情陰霾尚未消散,但台灣證券市場在這波金融風暴中逆勢成長,各家券商紛紛公告6月營運成果,顯示上半年終於從虧損轉為獲利。其中,台新證券表現亮眼,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近期,多家證券公司陸續公布6月營運狀況,儘管疫情對經濟帶來衝擊,但全球風險資產價格自4月起快速反彈,讓券商們的獲利普遍改善。根據最新數據,期貨商在這波市場反彈中賺得最多,其中元大期貨今年前六月每股純益(EPS)達2.44元,群益期貨則有2.07元。 在證券商方面,金控旗下證券商表現也不俗。以6月單月來看,日盛證券EPS為0.71元,兆豐證券0.61元,合庫證券每股賺0.54元,而台新證券則有0.26元。上半年來看,元大證券今年前六月EPS達0.9元,玉山證券0.69元,永豐金證券有0.58元,第一金證券則為0.25元。 特別是台新證券,在這波市場反彈中表現突出,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該公司6月單月EPS為0.26元,上半年EPS則有0.58元,顯示其在市場波動中仍能保持穩定的獲利能力。這也讓投資者對台新證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近日公告的獲利狀況中,仍以期貨商賺最多。元大期貨今年前六月每股純益(EPS)2.44元。群益期貨前六月每股稅前盈餘為2.07元。
在證券商方面,在金控旗下證券商,6月單月來說,日盛證券EPS為0.71元,兆豐證券為0.61元,合庫證券每股賺0.54元,台新證券0.26元,永豐金證券0.23元。上半年來說,元大證券今年前六月EPS達0.9元,玉山證券0.69元,永豐金證券有0.58元,第一金證券則為0.25元。
新冠肺炎疫情讓遠距工作與數位金融服務的需求激增,台新證券把握這股趨勢,與台新銀行攜手合作,推出證券線上進階開戶服務,讓民眾無須出門就能快速開立證券帳戶。只要完成台新網路銀行或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的開設,即可透過手機簡訊進行身分驗證,當日就能收到電子密碼函,省時又方便。為滿足逐筆交易新制,台新證券將與三竹資訊合作,推出行動版「證期權閃電下單」服務,讓投資人能夠在交易新制下搶得先機。此外,台新證券也與金融社群「最懂年輕人的微股力」合作,讓年輕人在LINE平台上就能直接使用台新證券行動下單App,簡化操作流程。台新證券透過與優秀新創合作,不斷推陳出新,並鼓勵年輕人探索投資領域,打造多元投資生態圈。
台新證券成為焦點!證交所針對元大S&P原油正2 ETF交易進行全面查核
近期,元大S&P原油正2 ETF(00672L)的交易行為引起市場關注,特別是在3月19日淨值暴跌後,20日油價大漲,市場質疑是否消息提前走漏。針對此一疑慮,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昨日(8日)發布了對九家造市商的查核結果,結果顯示,券商均基於造市原則平抑折溢價,相關買賣並無異常。
事件起因於3月19日,元大S&P原油正2 ETF淨值暴跌至2元以下,觸及下市門檻。當日,ETF賣壓導致溢價轉折價,造市商為了平抑價格,不得不進行買入操作。然而,在接近收盤時,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寬限,並在次日油價大漲,造成大量買氣,造市商則進行賣出操作。
對此,證交所對九家造市商進行了全面查核,包括台新證券等二家證券商擔任參與證券商,以及元大證券等七家證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查核結果指出,這些券商均依據造市原則進行操作,沒有發現異常。
證交所還表示,這九家券商在ETF出現折價時,會透過專戶於次級市場上買進,以消弭折價,並在適時賣出或於初級市場買回。這種操作旨在平衡ETF折溢價,並活絡市場。
此外,證交所也檢視了各證券商的作業程序,並調閱了相關交易紀錄等書件。經檢視所有資料,證交所對相關證券商的流動量造市委託報價與報價策略、交易部位是否未逾越投資限額、曝險金額是否在各證券商可接受之曝險限額等項目進行了查核。
總結來說,證交所的查核結果為市場帶來了明確的回應,確保了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台新證券為滿足民眾於線上快速開立證券帳戶的需要,該公司特別與台新銀行攜手合作推出證券線上進階開戶服務,民眾完成開立台新網路銀行帳戶或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後,即可至台新證券官網線上申請免臨櫃開立證券帳戶,無須出門只要透過手機簡訊即能完成身分驗證,完成開戶當日就能收到以電子郵件寄送的電子密碼函,大幅節省過往需要費時二至三天等待紙本密碼函的寶貴時間,而且最快開戶隔天即可進行證券下單交易。
在數位金融這個領域的規劃,台新證券並不滿足於提供更全面的線上證券開戶服務,更為因應逐筆交易新制,台新證券致力提供民眾最有競爭力的交易環境,將與三竹資訊合作於近期內推出行動版「證期權閃電下單」服務,利用閃電下單,投資人只要按一下可立即出價,讓民眾在逐筆新制下搶得交易先機。
台新證券除了不斷在數位服務上推陳出新,也積極鼓勵年輕人參與證券市場投資,除了與日商新創合作,今年更與LINE平台上最大的金融社群國家隊「最懂年輕人的微股力」合作,讓民眾可在微股力上直接開啟台新證券行動下單App,讓證券電子下單更便利、也更即時。
台新證券冀望透過與國內外優秀新創公司合作,鼓勵年輕人多多探索投資領域,構建多元的投資生態圈。
整體券商3月19日透過自營帳戶買超元大S&P原油正2共28萬張,20日賣超24萬張,因張數龐大,使不少人質疑消息是否提前走漏甚有圖利之嫌,對此證交所啟動全面查核,於昨日發布結果。
證交所表示,首先有關元大投信發行之元大標普原油正2 ETF(下稱該ETF),由台新證券等二家證券商擔任參與證券商,以及元大證券等七家證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此九家證券商均為此次查核對象。
根據參與證券商為ETF特有之申購買回機制的中介機構,可自行或受託辦理ETF申購及買回業務,透過申購買回機制平衡ETF折溢價,進而活絡市場。
其中,在ETF出現折價時,參與證券商可透過專戶於次級市場上買進,以消弭折價,事後再適時賣出、或於初級市場買回。至流動量提供者係由具備參與證券商身分的證券商與發行ETF的投信公司簽約,於次級市場提供買賣報價並應買應賣,方便投資人買得到、又賣得掉,藉此提升次級市場流動性,且流動量提供者均須透過專戶進行造市。
上述所謂折價,通常為ETF出現大量賣盤,此時流動量提供者亦應於市場買進ETF,滿足投資人賣出ETF的需求,與此同時,避免折價情形惡化,此等證券商的交易性質與單純自營不同。
故查核3月19日元大S&P原油正2,確實有溢價轉為大幅折價情形,元大證券等九家證券商於是依交易策略買進ETF,而致市場所見,19日部分證券商大買該ETF之情形。
相關證券商也表示,若ETF清算,投信公司仍會分配其剩餘價值(淨值))予投資人,故當天於折價時買進該ETF,在做好避險措施下,仍會因ETF折價與淨值間的價差獲得利益,而原本ETF造市操作本即有折溢價產生的價差收益。是以,即使該ETF達到下市標準或啟動下市清算,並不會影響19日的交易操作。
另一方面,證交所亦檢視各證券商作業程序,調閱相關證券商交易元大S&P原油正2的相關表單紀錄等有關書件,經檢視所有資料,相關證券商從事該ETF交易有併同元大S&P石油、及元大S&P原油反1 ETF整體性的操作,並以相對應的原油期貨避險。
對此,證交所也對相關證券商,針對元大S&P原油正2之流動量造市委託報價與報價策略是否符合證券商造市原則、流動量提供者之交易部位是否未逾越各證券商所訂之投資限額、曝險金額是否在各證券商可接受之曝險限額等項目查核。
台股在4月份大漲1,284點,券商業績也跟著亮麗起來。根據統計,主要券商在4月份的表現都扭虧為盈,其中凱基證券以10億元的獲利蟬聯獲利王寶座,元大證券則以9.5億元緊追在後。統一、群益金鼎、台新等券商也賺得超過3億元,表現亮眼,並成功收斂了累積虧損。
儘管4月份台股總成交量下降至3.3兆元,較3月的4.2兆元有所減少,但指數卻暴漲1,284點,成功收復了前月的大部分失土。券商的自營和承銷業務也大幅回升,抵銷了經紀收入的減少。
在多家券商繳出亮眼成績的背景下,截至報導截稿時,已有13家券商的獲利超過億元。其中,凱基證券以10.1億元的獲利高居第一,其次是元大證券的9.5億元,第三名是統一證券的6.1億元,接著是群益金鼎證券的4.7億元,而台新證券則以3.1億元的獲利排名第五。
其他獲利較佳的券商包括永豐金證券和元富證券,兩家均獲利2.4億元,日盛證券則獲利2.0億元,宏遠證券獲利1.7億元,兆豐證券獲利1.6億元,致和證券獲利1.5億元,華南永昌證券獲利1.3億元,康和證券獲利1.0億元。獲利較低的券商則包括第一金證券的0.8億元,福邦證券的0.7億元,玉山證券的0.6億元,大展證券的0.4億元,以及合庫證券的0.3億元。其中,大慶證券的獲利最低,僅67萬元。
至於今年累計的券商虧損,元大證券以28.7億元的獲利保持第一,其次是凱基證券的10.8億元,永豐金證券的3.4億元,日盛證券的3.1億元,兆豐證券的2.2億元,玉山證券的1.7億元,合庫證券的1.1億元等,都在1億元以上。而大慶證券的獲利為0.2億元,康和證券的獲利為0.1億元。
在累計虧損方面,第一金證券的淨損為0.1億元,大展證券的淨損為0.7億元,台新證券的淨損為0.8億元,福邦證券的淨損為0.88億元,宏遠證券的淨損為0.9億元,致和證券的淨損為0.9億元,元富證券的淨損為1億元,統一證券和群益金鼎證券的虧損均超過3億元,華南永昌證券的淨損則達到45億元。
4月台股總成交量降到3.3兆元,較3月的4.2兆元明顯下滑,但指數暴漲1,284點,收復前月大部分失土。券商自營、承銷業務大回升,抵銷經紀收入減少。
上個月多家券商繳出亮眼成績,截至截稿,賺逾億元的券商多達13家,以凱基證券10.1億元第一,其次是元大9.5億元,第三統一6.1億元,第四群益金鼎4.7億元,第五台新3.1億元。
再次永豐金和元富證券均獲利2.4億元,日盛賺2.0億元,宏遠1.7億元,兆豐1.6億元,致和1.5億元,華南永昌1.3億元,康和1.0億元。接續有第一金證券獲利0.8億元,福邦0.7億元,玉山0.6億元,大展0.4億元,合庫0.3億元。少數低於千萬元是大慶證獲利67萬元。
累計今年券商虧損減少,元大證以獲利28.7億元保持第一,其次凱基10.8億元,永豐金3.4億元,日盛3.1億元,兆豐2.2億元,玉山1.7億元,合庫1.1億元等,都在1億元以上,大慶獲利0.2億元,康和0.1億元
累計虧損有第一金證淨損0.1億元,大展0.7億元,台新0.8億元,福邦0.88億元,宏遠0.9億元,致和0.9億元,元富1億元,統一、群益金鼎均虧損3億餘元,華南永昌淨損45億元最多。
台股近期受到原油價格崩盤的衝擊,市場震盪劇烈,法人指出,由於多空未明,新興市場股市仍有拉回機會。投資人可以考慮利用連結指數的反向ETF,如元大台灣50反1(00632R)、富邦上証反1(00634R)等權證,進行短線操作,賺取槓桿利潤。 原油價格的再度下跌,導致美股高檔回落,全球股市表現疲弱。台股除了受到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外,季線與年線高檔死亡交叉,使得台股大跌近300點。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避險情緒興起,相關避險及反向商品受到投資人的熱烈追捧,價格逆勢走強,成為市場交投的亮點。 群益證券、台新證券等權證發行商建議,對於看空短線後市的投資人,若不以期貨、選擇權作為交易工具,可以透過連結指數型ETF的相關權證進行避險操作。操作時,首先要確定選擇標的多空方向,再選擇適當的價位介入,並留意掛單量充足與否、挑選隐波穩定且價差合理者,以在股市波動的時機點,賺取相對穩定的收益。 權證的特色在於「損失有限」,因為買賣權證的最大可能損失,即是投資人支付出去的權利金。若是行情看錯,最大損失只是期初所付出的權利金,風險相對現股為小。 元大台灣50反1是連結台灣50的反向ETF,指數下跌、價位上漲。對於對台股後市保守的投資人,若想利用這個標的操作,應該購買T50反1的認購權證。市面上連結這檔ETF的認購權證也有不少選擇,投資人需要考慮的是投資時間的長短,挑選槓桿比例適合、操作天期至少要有三個月以上較佳。
原油價格再度出現雪崩,衝擊美股高檔回落,連動全球股市表現疲弱;台股除因此受到波及外,更因季線與年線高檔死亡交叉,重挫大跌近300點。盤面上,由於避險情緒高昂,相關避險及反向商品受到投資人的追捧,價格逆勢走強,成為市場上的交投亮點。
群益證券、台新證券等權證發行商表示,看空短線後市的投資人,若不以期貨、選擇權作為交易工具,可以透過連結指數型ETF的相關權證,如元大台灣50反1、富邦上証反1,進場操作避險。
同時,操作上首須先確定選擇標的的多空方向,再選擇適當的價位介入,並留意掛單量充足與否、挑隱波穩定且價差合理者,進而在股市波動的時機點,賺取相對穩定收益。
至於在風險方面,「損失有限」則是權證的特色,因為買賣權證最大的可能損失,即是投資人支付出去的權利金,若是因行情看錯,最大損失只是期初所付出的權利金,風險相對現股為小。
元大台灣50反1則是連結台灣50的反向ETF,指數下跌、價位上漲。
因此,對台股後市保守的投資人若想藉此標的操作,是要購買T50反1的認購權證,市面上連結這檔ETF的認購權證也有不少選擇,投資人需要考慮的是投資時間的長短,挑選槓桿比例適合、操作天期至少要有三個月以上較佳。
台新證券總經理林?群指出,因應即將上路的逐筆交易制度,台新證券致力提供民眾最有競爭力的交易環境,將與三竹資訊合作於近期內推出行動版「證期權閃電下單」服務,僅需簡單的2個步驟就能快速下單。習慣使用Mac電腦的民眾,台新證券已開始支援Mac系統憑證元件,民眾只要登入台新證券官網的憑證中心,在安裝Mac ServiSign元件後,不用特別設定就能輕鬆完成憑證作業、下單交易以及執行各項線上服務,Safari及Chrome的瀏覽器均可使用。此外,台新證券行動下單APP「PhoneEZ」也同步推出兩大新功能,第一是整合主動回報視窗,將委託回報及成交回報整合在同一視窗內,方更民眾切換查看;第二是新增回報通知小圓點功能,提供主動回報通知。
台新證券繼去年偕日商Finatext推出社群投資APP- Necoin獲得廣大回響後,今年再與LINE平台上最大的金融社群國家隊「最懂年輕人的微股力」合作,民眾可在微股力上直接開啟台新證券行動下單APP,讓證券電子下單更便利、即時。林?群強調,台新證券冀望透過與國內外優秀新創公司合作,鼓勵年輕人多多探索投資領域,構建多元的投資生態圈。
台新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總處執行長周偉萱最近在線上法說會上透露,信用卡業務對台新銀行來說,可是個關鍵的收穫來源呢!她說,從2018年到2019年大量發卡之後,2020年他們的重點就放在提升消費和節約成本,還有跟客戶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在台新金控的2019年第4季線上法說會上,公布了信用卡業務的淨手續費收入,達到10.89億元,雖然比前年減少了11.5%,但周偉萱信心滿滿地預估,今年信用卡業務的淨手續費收入還是能夠有個位數的成長。 不僅如此,台新銀行在去年的各項指標上,都呈現了雙位數成長。像是有效卡數、特店家數、簽帳金額,以及手續費收入等等,都讓他們在業界中顯得特別突出。去年全年簽帳金額達到3,547億元,年增長22.7%,這個成長速度遠超過了同業的平均水平。 作為台灣知名的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機構,台新金去年在財富管理方面的淨手續費收入也有80.23億元,年增長8.7%。對於今年,雖然面臨不少挑戰,但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還是預估,今年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還是有「低個位數」的成長潛力。 至于台新證券,這個子公司在去年表現也非常亮眼。除了經紀業務市占率持續上升,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還成功承銷和潤上市案,讓台新證去年全年淨手續費收入達到10.82億元,年增長25.7%,實現了漂亮的成長。
台新金控昨日舉行2019年第4季線上法說會,公布去年信用卡業務的淨手續費收入10.89億元,較前年12.3億元減少11.5%,隨著信用卡策略轉向,周偉萱說,今年信用卡業務的淨手續費收入預估可有個位數的成長。
台新銀行去年不論在有效卡數、特店家數、簽帳金額,或手續費收入等指標,均呈現雙位數成長,全年簽帳金額3,547億元、年增22.7%,成長力道遠高於同業平均。
台新金控是國內知名的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機構,台新金去年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80.23億元、年增8.7%,展望今年,儘管挑戰變多,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表示,預估今年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仍有「低個位數」的成長動能。
子公司台新證券方面,除了經紀業務市占率持續上升,加上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及成功承銷和潤上市案,台新證去年全年淨手續費收入10.82億元、年增25.7%。
如何在這種趨勢向上但急速波動的股市賺錢,權證就是一個很好的金融工具,利用權證高槓桿的特性以小搏大,只要做好資金分配與風險管理,即可利用突發事件大盤急速回檔時,以小資金炒底布局強勢主流股相關權證,待反彈時提高獲利報酬,若反彈失敗亦不會傷及元氣,可將資金再重新規畫,有效提高自身資金運用效率及策略縱深。
台新證券權證2020年將配合市場脈動,持續發行相關主流股的權證商品,在合理的價差下,提供投資人優質的流動性,與投資人一起對抗股市波動。(方歆婷整理)
台新金控近來有新動向啦!昨(16)日,他們發布了一則公告,準備發行不超過新台幣100億元的無擔保一般順位普通公司債。這次發債的目標是為了金控平常的資金調撥,沒有特定用途,主要是想趁著利率低時,把資金成本鎖定下來。台新金控的總經理林維俊說,以前他們是透過發行商業本票來調撥資金的,但由於商業本票是短天期的籌資工具,現在利率低,可不能保證明年就不會變高。這次他們選擇發行公司債,因為這是長期籌資工具,可以讓他們在利率低時鎖定資金成本,而預計的債券年期可能是7年或10年。 不僅如此,台新金控還決定增派吳東亮的二公子吳昕豪為台新銀行和台新證券的法人董事代表。吳昕豪之前在花旗銀行、南山人壽等知名企業任職,還是日本Dynasty Hold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他還曾經是新光產物、新光人壽、新光金控的董事,但這是他第一次擔任自家金控所屬公司的董事。從今天(17)起,吳昕豪將正式就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
首先在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公司債部分,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昨日表示,旨在趁利率低時,鎖定資金成本,發債目的為金控平常資金調撥,並無特定目的。
林維俊表示,台新金以往透過發行商業本票來調度資金,但商業本票屬於短天期的籌資工具,現在利率很低沒錯,但無法保證明年利率不會走高。
公司債屬於長年期籌資工具,趁利率處於低檔時發債,有鎖住資金成本的好處。台新金本次預計發行的公司債,年期可能為7年期或10年期。
台新金控昨日董事會也通過,增派吳昕豪出任台新金兩家核心子公司台新銀行與台新證券的董事,今(17)日起生效。
根據台新金公告訊息,吳昕豪曾任花旗銀行(台灣)財務部副理、南山人壽投資部投資專員、日本Dynasty Hold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吳昕豪也曾經當過新光產物、新光人壽、新光金控的董事,出任自家台新金控所屬公司董事,則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