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整體金融債發行金額合計超過900億 元,以土銀發行金額共186億元居冠,其次是中信銀行180.5億元,輸 銀以93億元排名第三,第四名及第五名則分別為滙豐銀行 88億元、台北富邦銀行發行85.9億元。
單看公股銀,除了土銀、輸銀外,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合庫銀行 及彰化銀行等也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其中兆豐銀與一銀發行金 額各15億元,合庫銀11億元,彰銀10億元。
公股銀主管指出,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今年以來 金融市場動盪,銀行透過發債,除了確保資金來源穩定,同時也強化 資本結構。土銀即表示,今年上半年發行無擔保主順位金融債券共計 186億元,資金主要運用於中長期放款需求。
此外,公股銀也積極發行永續債券,合庫銀上半年發行1檔台幣債 ,為綠色債券;兆豐銀上半年累計發行6檔債券,均為永續發展債券 。另臺灣銀行則明確指出,今年度暫無發債計畫,後續持續視資金需 求和市況滾動調整。
隨著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觀察上半年投資人紛紛將部分資金從美元 資產回流新台幣,金融機構發債也以新台幣為主,但仍有發行外幣債 的銀行,如合庫銀今年以來便發行1檔無擔保一般順位結構型金融債 券,金額為2,655萬美元,合庫銀說明,所募得資金用於支應中長期 外幣業務。
配合淨零轉型政策,公股銀積極發行永續債券,資金全數用於符合 綠色投資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項目的放款,行庫主管指出,目前多選 擇申請資金用途較多元的可持續發展債券,主因適用範圍較大。
合庫銀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已發行7檔永續債,金額共計101億元 ,包含綠色債券2檔、社會責任債券2檔及可持續發展債券3檔。最近 一次發行為今年6月26日發行的綠色債券。
兆豐銀統計至今年上半年,累計發行永續發展債券共6檔,總發行 金額為80億元,其中包括綠色債券共40億元、社會責任債券共10億元 及可持續發展債券共30億元。最近一次同樣在今年6月發行1檔綠色債 券15億元。
土銀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共發行4檔永續發展債券,均為可持續發 展債券,金額共計45億元,其中30億元用於數千戶的社會住宅興辦計 畫,15億元用在再生能源、能源科技及各項社會效益投資計畫。另土 銀亦在今年7月29日發行第五檔可持續發展債券,額度為10億元,目 前流通在外規模攀升至55億元。臺銀表示,目前已發行3檔永續債券 ,分別為1檔綠色債券、2檔可持續發展債券,累計發行金額為30億元 。
楊天立表示,金價4月那波漲幅過大,到目前為止,市場逐漸察覺 當初所擔心的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各國貿易關係、美國債務問題及經 濟衰退隱憂等,整體情勢發展並沒有超出4月時所想像的範圍,以致 於金價短期很難再創高。
有趣的是,金價回檔幅度非常有限,4月到目前來看,可謂是「愈 整理愈有支撐」,比如到3,400美元以下,賣壓不會太重,但超過3, 450美元,也不會有任何追價的買盤,顯示大家都在觀望。
楊天立分析,金價目前的盤整屬於有支撐的整理型態,在各種不確 定性因素依舊存在的情況下,一旦有任何超乎市場預期的消息出現, 對金價都會有所支撐。目前各主要國際機構預測,金價年底前高點上 看3,600∼3,700美元,支撐價位則落在3,200∼3,300美元。
「現在就等一個時機!」他進一步表示,首先,美國關稅貿易政策 終將帶動供應鏈重組及成本上升,將造成經濟風險增加,亦連動到金 融市場,後續影響會逐漸顯現;其次,美元要走強仍有難度,未來仍 為偏弱格局,將對金價有利;最後是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觀察金價 自4月盤整以來,美國一直沒有降息,確實對金價造成壓力,目前市 場對於美國下半年降息預期提升,亦將支撐金價。
不過,楊天立也補充,短期來看,無論美元或利率走向,提供金價 的都是支撐,而非拉抬效果。根據統計,臺銀黃金存摺交易量高峰在 今年4月,顯示客戶普遍偏好追高,4月至今交易量逐漸下滑,5月約 比4月減少三分之一,6月較5月腰斬,7月再較6月減少二分之一。
國銀放款重返8兆元大關,六大核心產業成推手
近期,台灣金融市場再傳佳音,金管會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六大核心產業放款餘額達8兆0,298億元,較5月增加607億元,累計上半年增加1,323億元,占預期成長目標3,800億元的34.82%。這一成績,不僅顯示了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也反映了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的支持力度。
其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增加1,094億元,成為上半年放款增加最多的產業。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電力供應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成為產業擴張的重要動能。電子、資通訊產業隨著AI應用加速落地,市場需求穩健成長,進一步推升相關供應鏈廠商的出貨動能,提升資通訊產業資金需求。
至6月底,放款餘額前五大國銀分別為臺灣銀行、合作庫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及華南銀行。其中,臺灣銀行在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方面表現亮眼,積極支持相關產業發展。
臺灣銀行指出,今年以「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成長最多,電力供應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主。電力供應業因政府政策積極推動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提升用電效率並創造綠能商機,成為產業擴張的重要動能。
兆豐銀行則表示,國內目前資金需求較強勁的產業以半導體業、綠能及5G基礎設備等產業為主。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放款餘額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比重較高。面對全球政經環境的變動,兆豐銀積極協助企業戶對匯率風險的辨識及因應能力,並提供適切的實質避險衍生性金融商品,協助客戶規避利匯率風險。
兆豐銀強調,上半年成長最多為「綠電及再生能源」,總餘額較去年底增加約29億元或成長1.28%。面對川普關稅戰及新台幣強升的影響,兆豐銀積極配合政府推展外銷貸款優惠保證貸款及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並成立專責團隊協助營業單位業務諮詢及推展。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台灣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受到國際貿易戰爭影響,匯率波動及川普關稅政策等因素對台灣銀行業產生影響。然而,在這波市場變動中,台灣的五大公股銀行仍能保持穩健成長,基金保管規模持續擴大。
根據最新統計,五大公股銀行基金保管總規模在今年第二季達到3.5兆元,其中,臺灣銀行的基金保管總規模更是成長亮眼,達到3,206.84億元,年增長率達41.07%,季增長率為2.03%。
華南銀行在第二季的基金保管規模為1兆2,169億元,雖然較第一季減少553億元,但年增長率仍達1%。該行指出,減少的主因是受到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損影響。
彰化銀行也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其基金保管總規模在6月底為7,133億元,較去年底減少6.04%,其中ETF基金保管總規模減少約8.93%。
第一銀行在第二季底基金保管規模超過8,700億元,較去年底成長逾1,000億元,顯示投資者對於具有成長潛力的ETF產品及兼具穩定性的商品有較大的興趣。
兆豐銀行則強調,其基金保管規模已較去年同期增加17%,主因是股市表現強勁及ETF投資熱潮持續。該行指出,投資者偏好穩定配息商品,且投信積極推廣ETF,使得ETF成長較快速。
總結來說,雖然外部環境充滿變數,但台灣銀行在基金保管業務上仍能保持穩健成長,其中ETF成為主要的驅動力。臺灣銀行以高股息低波動的ETF最受歡迎,成為追求穩定收益者的理想選擇。
金管會表示,上半年六大核心產業放款以「綠電及再生能源」增加 1,094億元最多,其次「民生及戰備」增加1,025億元,第三位是「資 訊及數位」增加588億元。放款餘額變動主要是多數廠商因產業特性 、生產周期或資金成本等因素,經綜合考量而調整短期借款(一般周 轉金)所致。至6月底放款餘額前五大國銀分別為臺灣銀行、合作庫 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及華南銀行。
一銀指出,今年以「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成長最多,其中電 力供應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主,電力供應業因政府政策積極推動 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提升用電效率並創造綠能商機,成為產業擴張 的重要動能;電子、資通訊產業隨AI應用加速落地,市場需求穩健成 長,進一步推升相關供應鏈廠商的出貨動能,提升資通訊產業資金需 求。
兆豐銀說明,國內目前資金需求較強勁產業以半導體業、綠能及5 G基礎設備等產業為主,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放款餘額以電子零組件製 造業的比重較高。全球政經環境變動大,導致利、匯率波動加劇,將 積極協助企業戶對匯率風險的辨識及因應能力,並依據客戶之收、付 款幣別協助規劃適切的實質避險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遠期外匯、選擇 權、匯率交換等),協助客戶規避利匯率風險。
兆豐銀強調,上半年成長最多為「綠電及再生能源」,總餘額較去 年底增加約29億元或成長1.28%,主要增加為「電力供應業」,其次 「海洋水運業」。目前受川普關稅戰、新台幣強升影響,尚未出現明 顯結構性影響,8月1日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宣布,為減輕關稅潛在 衝擊,已積極配合推展政府「外銷貸款優惠保證貸款」及「中小微企 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並成立專責團隊協助營業單位業務諮詢及推 展。
截至今年6月底,華南銀行基金保管規模達新台幣1兆2,169億元, 年增120億元或1%,但較第一季減少553億元或4.35%。華南銀表示 ,保管規模較第一季底下滑主因為川普關稅政策搖擺,影響投資人信 心,加上因新台幣升值,使美元計價資產產生匯損,也壓縮整體資產 評價,其中又以債券型ETF占比最高。近期以美股、科技AI與數位支 付為題材的基金或ETF因具話題性和產業前景佳,而備受投資人青睞 。
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導致評價資產出現匯損的不只華南銀,彰化銀 行也指出,6月底的保管基金總規模約7,133億元,較去年底減少6.0 4%,其中ETF基金保管總規模達4,740億元,較去年底減少約8.93%, 主因就是新台幣升值和ETF基金贖回所造成。
第一銀行第二季底基金保管規模超過8,700億元,較去年底成長逾 1,000億元或13%,保管檔數達104檔。一銀說明,規模較大商品包含 006208富邦台50 ETF、00746B富邦A級公司債ETF、群益安穩貨幣基金 、兆豐寶鑽貨幣基金、00881國泰台灣科技龍頭ETF等,顯示投資人偏 好具成長潛力的ETF或兼具穩定性的商品。
基金保管規模破4,000億元的兆豐銀行強調,目前保管規模已較去 年同期增加17%,也較第一季略增,主因是股市表現強勁及ETF投資 熱潮仍存。從主力保管基金類型來看,貨幣市場基金、跨國債券型和 股票型ETF之中,仍以ETF成長較快速,主因投資人偏好穩定配息商品 且投信積極推廣。
臺灣銀行基金保管總規模成長表現亮眼,截至第二季底已達3,206 .84億元,年增41.07%、季增2.03%;保管檔數達64檔、年增3.23% ,成長主力還是ETF。臺銀說,ETF為其主力基金類型,尤其以高股息 低波動的ETF最受歡迎,每年配息4次、兼具穩定性與收益性,成為追 求穩定收益者的配置首選。
受匯率變動及債券部位到期等因素影響,近期台灣金控對美國的曝險總額出現下滑。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今年第二季金控海外曝險結果顯示,對美曝險總額降至9兆5,635億元,較上季減少7,924億元,季減幅達7.65%。在海外曝險前十名排名中,美、中、法、英、澳、日、韓、港、加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依次排位,其中對日曝險的排名超越韓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底,本國金控對美國的總曝險金額仍位居金控海外曝險之首,但較第一季下滑超過7%。若進一步分析金控對美曝險的各構成項目,發現存放及拆放金融同業金額增加至4,614.75億元,季增率高達16%。然而,由於投資淨額大幅縮水至8兆5,681億元,減幅約9.53%,以及放款淨額衰退至5,340.06億元,減幅達7.32%,這兩個減項抵銷了存放與拆放的增額。
銀行局表示,第二季金控對美曝險減少的主因是受匯率波動、新台幣升值影響,加上部分債券部位到期,導致資產評價減少、投資淨額縮水。觀察第二季新台幣匯率,從3月底的33.18元逐月升值至4~6月底的29.9元,這樣的升值趨勢對金控、尤其是壽險投資美元資產造成影響,進而導致對美曝險下滑。
對於大陸曝險,第二季金控對大陸曝險總額也降至1兆8,958億元,季減1,500億元或7.33%。銀行局指出,對陸曝險下降的主因是銀行子公司對大陸存放及拆放金融同業業務縮減,以及放款金額下降。
此外,去年至今,向金管會申請設立日本分支機構的銀行包括合庫銀、北富銀、土銀、國泰世華銀等。目前,在國銀日本設有分支機構的銀行有臺銀、一銀、彰銀、兆豐銀、臺企銀、玉山銀、台新銀及中信銀等8家銀行。
截至6月底本國金控對美國的總曝險金額穩居金控海外曝險冠軍, 但較第一季下滑超過7%,若進一步觀察金控對美曝險的各構成項目 ,存放及拆放金融同業金額增加至4,614.75億元,季增率高達16%, 但卻因為投資淨額大幅縮水至8兆5,681億元,減幅約9.53%,以及放 款淨額衰退至5,340.06億元,減幅達7.32%,兩個減項抵銷了存放與 拆放的增額。
銀行局表示,第二季金控對美曝險減少,主要是受匯率波動、新台 幣升值影響,加上部分債券部位到期,導致資產評價減少、投資淨額 縮水,為整體對美曝險下滑主因。觀察第二季從3月底新台幣匯率從 33.18元,4∼6月底分別為32.02元、29.93元、29.9元,逐月升值, 導致整體金控、尤其壽險投資美元資產大幅縮水。第二季金控對大陸 曝險總也降至1兆8,958億元,季減1,500億元或7.33%。銀行局指出 ,對陸曝險下降主因為銀行子公司對大陸存放及拆放金融同業業務縮 減,及放款金額下降有關。
去年至今向金管會申請設立日本分支機構的銀行有合庫銀、北富銀 、土銀、國泰世華銀,目前國銀日本設有分支機構包括臺銀、一銀、 彰銀、兆豐銀、臺企銀、玉山銀、台新銀及中信銀等8家銀行。
近日,台灣金融市場上發生了一項重要的變動。為了加強對詐騙的打擊與預防,國內多家銀行,包括臺銀、兆豐銀、合庫銀、彰銀、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以及中華郵政,陸續宣布降低ATM提領的限額。這一措施引發了社會關注,多位立委在7月31日的財委會上提及了這一問題,並有許多民眾向銀行反映相關情況。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會上答詢時表示,這次下調提領限額的措施並非全面性的,而是針對特定情況的調整。金管會已經向金融機構提醒,應避免採取「一刀切」的風險管理方法。同時,金管會將在未來一個月內研議出「久未往來戶」的定義及相關應對機制,以在打擊詐騙與便利民眾之間取得平衡。
彭金隆還強調,現代社會對數位工具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金融機構的責任是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他指出,由於第三類數位存款帳戶的開戶方式KYC(了解客戶)相對簡便,因此更容易受到詐團的利用。然而,金管會並未要求銀行降低ATM提領金額的上限。
根據銀行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國銀數位存款帳戶的開戶數已經達到2,558.53萬戶,比去年底的2,446.35萬戶增加了4.59%。這一數據反映了數位存款帳戶的快速增長,也使得銀行在風險管理上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彭金隆還提到,近期各家銀行針對ATM交易採取的各種控管策略,是為了應對詐騙風險所進行的調整。他呼籲銀行持續強化阻詐與防詐功能,同時強調,銀行在面對阻詐壓力的同時,也需兼顧民眾的金融服務使用權益。金管會已經多次與銀行溝通,提醒銀行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解決打詐問題,而是應強化辨識能力,精準針對高風險對象進行控管。
此外,有關「久未往來戶」的凍結問題,彭金隆表示,金管會將與銀行公會研議其合理定義與對應機制,並在未來一個月內提出研議方向。他強調,銀行在凍結帳戶前應提前通知客戶,以保障存款人權益,並採取較周延的作法。
在警示帳戶管理方面,彭金隆解釋,金管會已經制定出遊戲規則,以激勵銀行改善警示帳戶觀察指標不合格的狀況。他指出,警示帳戶的成長率已經下降,這反映了金融機構在提升識別與通報能力方面已有初步成效。
另,為免借款人於銀行、戶政機關兩地奔波,臺灣銀行與數位發展部之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MyData)平臺合作,可讓借款人線上申請全戶戶籍資料、中低收入戶證明等,詳情至「臺灣銀行就學貸款入口網」瀏覽或至各地營業單位洽詢。
臺灣銀行積極推廣同一學程續借者「線上申貸」作業,主管機關教育部對此便民措施深表肯定,更呼籲相關學校踴躍參與、積極配合,使各校之學生有機會採用「線上申貸」作業,以網路取代馬路,免於往返奔波及排隊等候之苦,兼享手續費豁免優惠。
就學貸款乃政府為照顧經濟弱勢家庭學生,協調相關銀行開辦優惠貸款。為落實政策,臺灣銀行全力配合,不遺餘力,亦期勉所有申貸學生皆能順利完成學業,奠定良好基礎,未來投入職場貢獻所學,進一步回饋國家與社會。
為加強打詐與防詐,截至目前已有臺銀、兆豐銀、合庫銀、彰銀、 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和中華郵政等陸續宣布調降ATM提領限 額。針對數位存款帳戶風險控管問題,彭金隆指出,現代人大量仰賴 數位工具,金融機構的職責就是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而第三類數位 存款帳戶開戶方式因KYC相對簡便,因此容易被詐團利用,但金管會 並無要求銀行降低ATM提領金額上限。
根據銀行局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國銀數位存款帳戶的開戶數高 達2,558.53萬戶,相較於去年底的2,446.35萬戶,季增率達到4.59% 。
彭金隆指出,近期各家銀行針對ATM交易採取不同控管策略,是因 應詐騙風險所作的調整,希望銀行持續強化阻詐與防詐功能,對於銀 行而言,有阻詐壓力又需兼顧民眾的金融服務使用權益較兩難,不過 已多次與銀行溝通,提醒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解決打詐問題,而 是應強化辨識能力,精準針對高風險對象進行控管,且在已經沒有所 謂高風險的時候移除該限制,讓受影響民眾可恢復正常使用。
另有民眾向立委反應,久未使用的帳戶被凍結不能使用,主因是銀 行擔心其成為詐騙破口而採行的防詐措施,針對銀行認定所謂的「久 未往來戶」之定義,彭金隆回應,金管會將與銀行公會研議「久未往 來戶」的合理定義與對應機制,並於一個月內提出研議方向。對於打 詐行動所做的風險控管,各銀行內規不一,若銀行在凍結前能夠提前 通知客戶,更有助保障存款人權益,也是較周延的作法。
對警示帳戶管理方面,彭金隆說明,金管會日前已經將警示帳戶觀 察指標不合格的銀行名單是否公布的遊戲規則訂出來,但目的不在懲 罰,主要是藉此激勵銀行改善,也希望銀行都不要被公布,而是盡快 脫離名單。目前警示帳戶的成長率已下降,顯示金融機構在提升識別 與通報能力方面已有初步成效。
不動產專業銀行土銀指出,因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國際金融局勢,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升高,加以房貸利率走升,民眾態度更加保守。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建物共13萬151棟,年減26.4%,為2017年來最低交易紀錄,探八年新低,也是有統計以來第三低量,顯見房市觀望氣氛濃厚。
土銀表示,當前央行加強房貸管制及各銀行貸款謹慎等影響持續,購屋民眾抱持期待價格下修觀望態度,猶豫期拉長,銷售情況冷清,房市進入調整階段。供需雙方態度都偏向保守,市場交易動能預期將延續疲弱態勢,而漲幅大且供給量多區域價格則有鬆動可能,但營建成本仍有所支撐,因此市場供需雙方成交期程將拉長,預期房市將呈價盤整量縮態勢。
一銀觀察,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使潛在購屋者採取觀望態度,致房市成交量回升有限,估2025年整體房市或呈「量縮、價微幅修正」走勢。彰銀亦認為,考量到房市管制措施持續實施,且市場買氣仍偏向觀望,預計國內整體房市將呈現成交量縮減、價格緩步下跌的格局。
臺銀認為房市持續受到政策調控影響,民眾對房市期待已回歸理性並趨於保守觀望,以自住與剛性需求為主要支撐,交易量可能持續目前緊縮態勢,對於推案量較大、市郊或蛋白地區房價有較大壓力。
土銀截至6月底土建融餘額較去年底減少2.35%、較2023年底減少9.59%、較2022年底減少10.02%,呈逐年下滑趨勢。變動主因為中央銀行仍持續實施「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
一銀至6月底土建融維持成長趨勢,較去年同期成長率為6.6%;2024年6月底較2023年同期成長2.1%;2023年6月底較2022年同期成長率為21.7%,主要成長來自於都更危老及興建社會住宅放款餘額增加,且成長率逾四成,一銀強調此為響應政府都更危老重建政策,有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築安全成效。
彰銀近三年來土建融餘額呈微幅成長。截至上半年土建融餘額約1,800億元,應為市場前三。彰銀說明土建融業務成長主因支持政府推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政策。儘管本年度在整體不動產總量管制與信用管制措施下,土建融業務成長幅度相較往年有所趨緩,但仍保持2%增長。顯示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審慎評估市場變化,穩健推展業務。
兆豐近三年上半年同比土建融成長率約7%~10%,2025年上半年成長率較去年同期略降。合庫上半年土建融含都更危老餘額1,590億元,較去年同期持平。
近日,台灣金融市場再掀風波,已有七家銀行為了風險控管,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數存戶的ATM提款額度。其中,中信銀和兆豐銀的第三類數存戶(數三戶)每日提款額度被限制在1萬元,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昨(23)日表示,銀行在控管風險時,必須兼顧比例原則和衡平考量,不希望看到銀行單純為了去風險化而進行處理。
這七家進行調整的銀行分別是中華郵政、兆豐銀、臺銀、中信銀、合庫銀、彰銀,以及台新銀。昨日,台新銀公告從9月23日起,將全面下調數存戶的ATM提款額度。據悉,還有更多銀行正在準備跟進這一政策。
在這些銀行中,實體帳戶的金融卡每日可在ATM提款12萬或15萬元,而數存戶的提款額度與實體帳戶幾乎相同。然而,由於數存戶警示帳戶比例不斷上升,銀行們為了嚴格控制警示戶,紛紛對數存戶的ATM提款額度進行調整。
以每日提款額度來看,中華郵政和合庫銀的提款額度從15萬元降至10萬元,台新銀的數三帳戶也降至10萬元,臺銀的數三帳戶則砍到8萬元,彰銀的數位戶則降至5萬元。而兆豐銀和中信銀的數存戶提領額度最低,只剩下1萬元。
這樣的「去風險化」行動讓市場倍感震驚。王允中在會議上指出,法規並未對各銀行的ATM提款限額做出具體規定,這由各銀行根據自身的風險評估來決定。雖然近期銀行們陸續調整ATM提款限額,但金管會希望銀行在採取風險控管措施時,能夠兼顧比例原則,平衡服務便利性和安全性,避免過度去風險化。
目前,數位存款帳戶根據開戶時的身分驗證強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數一)是指全新客戶以自然人憑證搭配視訊或實體帳戶線上開新戶;第二類(數二)是既有客戶以原先存款帳戶或信用卡驗證開新戶;第三類(數三)則是以其他銀行存款帳戶線上開戶,身分驗證強度最弱,因此也成為銀行控制風險的重點對象。
這七家業者包括中華郵政、兆豐銀、臺銀、中信銀、合庫銀、彰銀,以及台新銀昨公告9月23日起,全面下調數存戶的ATM提款額度。據了解,後續還有多家銀行準備跟進。
目前各家銀行數存戶與實體帳戶的ATM提款額度,幾乎都是一樣,例如實體帳戶金融卡每日可在ATM提款12萬或15萬元,數存戶也是相同。
但數存戶警示帳戶比例節節攀升,為嚴控警示戶,各銀行紛紛揮下大刀,從數存戶ATM提款額度開鍘。
若以每日提款額度來看,中華郵政、合庫都從15萬元,調降到10萬元(實體與數存同降),台新銀數三帳戶也降到10萬元,臺銀數三帳戶砍到8萬元,彰銀數位戶降到5萬元,兆豐和中信銀數存戶最低,提領額只剩下1萬元。
這樣激烈的「去風險化」引發市場關注。王允中昨說,法規並未規定各銀行ATM提款限額,都由各銀行自行風險評估。
各銀行近期陸續大砍ATM提款限額,主要考量風險評估、帳戶屬性等,但金管會希望各銀行採取風險控管措施,需兼顧比例原則,衡平考量服務便利性與安全性,不希望看到銀行去風險化方式處理。
目前數位存款帳戶依開戶的身分驗證強度,分三類。第一類(稱數一)是指全新客戶以自然人憑證搭配視訊、或實體帳戶線上開新戶。
第二類(稱數二)是既有客戶以原先存款帳戶或信用卡驗證開新戶;第三類(稱數三)是以其他銀行存款帳戶線上開戶,身分驗證強度最弱,也讓各銀行從這裡開始開刀。
央行官員認為,6月單月六都移轉棟數雖較上月增加,但6月新增房 貸金額卻下滑,整體房市仍呈現趨勢性下降,一方面反映當前房市景 氣不太好,另一方面是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及不動產貸款有總量管 制等,各項措施政策效果發酵,出現一定影響。
6月新增房貸降至663.78億元,相較5月減58.44億元。央行官員指 出,當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雖是月增,推升承做貸款金額,但若與去 年6月相比,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則呈現衰退,上半年減逾25%。整體 而言,央行內部持續管控檢討,有在觀察指標變化,現在來看已有減 緩現象,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或貸款餘額皆有下降,房市呈現趨勢性下 降。
房市價量觀察,除上半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持續下修,房市明確降 溫,價格部分,6月信義房屋大台北房價月指數月減1.52%,與上年 同期則是上漲0.71%,房市價格也呈現緩降趨勢。
6月新青安貸款占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比重回升至39.64%,創3月 以來新高。央行官員分析,整體新承做房貸金額下降,新青安房貸金 額同步下降,但降幅較小,導致占比因而上升。
央行統計並指出,6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 銀)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升為2.186%,較5月的2.235%下降0. 049個百分點。若不含國庫借款,6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 率為2.221%;國人關注的房貸利率上升0.001個百分點至2.283%, 且續寫2009年1月以來的逾16年半新高水準,持續逼近2008年12月的 2.523%。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表示,央行自去年9月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以及要求銀行對不動產貸款進行自主管理,使銀行調整放款結構和利率,致使6月本國五大銀行新承做購屋貸款放款平均利率走高至2.283%。
央行昨(22)日公布6月本國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作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186%,較5月的2.235%下降0.049個百分點。利率下滑,主要周轉金貸款利率較5月下降所致。
若不含國庫借款,6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221%,亦較5月的2.236%下降0.015個百分點。
雖然本國五大銀行新承作放款款平均利率在6月走低,攸關民眾家庭支出的購屋貸款平均利率卻逆勢走高,由5月的2.282%,上漲至6月的2.283%,上漲0.001個百分點。
除房貸利率上揚外,其他貸款利率也呈現上升趨勢。6月資本支出貸款平均利率上升至2.558%,為今年4月以來新高;消費性貸款平均利率亦升至2.678%,是自2024年5月以來最高。僅有周轉金貸款平均利率略微下滑至2.142%,主要原因在於銀行承作了較多政府部門與大型民營企業的低利貸款。
受到房貸利率上升與信用管制政策的影響,房屋市場買氣明顯降溫。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1萬8,095棟,雖較5月增加5.2%,但年減幅高達24%。累計上半年建物移轉棟數為10萬202棟,年減26.6%,顯示整體房市交易動能明顯趨緩。
其次分別為:第一銀行394.5萬元居次,土地銀行以307.5萬元排名 第三,其餘依序為華南銀行305.4萬元、彰化銀行298.6萬元、合庫銀 行285.7萬元、臺灣企銀268.7萬元及臺灣銀行244.8萬元。
銀行員工貢獻度為銀行稅前盈餘占員工人數的比率,從數據來看, 若比率愈高,代表員工生產力愈高,除了受獲利數字影響,也與員工 人數變動有關。兆豐銀行員貢獻度不僅居公股銀之冠,在所有國銀中 亦排名第六名,顯示其經營效率亮眼;臺銀行員貢獻度較落後,評估 應與員工人數較多有關。以各銀行最新年報揭露數字來看,臺銀非主 管職員工數高達8,095人,合庫銀、華銀與一銀也各有7,764人、7,5 80人與7,453人,彰銀、兆豐銀、土銀及臺企銀則均介於5,000人至7 ,000人之間。
員工獲利貢獻度大多高於整體國銀平均值,公股銀也回饋在員工薪 資及福利上,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揭露統計顯示,公股金控以兆 豐金控2024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為175.9萬元最高,較2023年成長6. 1%,在所有金控中亦排名第二名,僅次於中信金控。
其次第一金控,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為167.8萬元,年成長6.4% ;合庫金控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153.9萬元,年增6.5%;華南金控 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為151.6萬元,年成長4.8%。
若單看公股銀去年非主管職務的員工薪資,包含加班費、年終及績 效獎金等,中位數以土地銀168.4萬元居冠,其次是兆豐銀159萬元, 合庫銀、一銀分別為147.6萬元、143.8萬元,後續依序為彰銀139.1 萬元、華銀135萬元、臺企銀123.8萬元、臺銀116.9萬元。
依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國銀前五月稅前盈餘2,384.9億元,年增 3.4%,主要受惠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持續增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 較去年同期減少。八家公股銀前五月合計賺814.1億元,較去年同期 下滑7.4%,其中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合庫銀行及華南銀行, 前五月稅前盈餘均突破百億元,分別為143.5億元、141.9億元、102 .4億元及100.5億元。
從年增減情形來看,以臺灣銀行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逾3成較多, 兆豐銀與臺灣企銀前五月獲利亦分別年減達雙位數,各減少13.9%、 11%。臺銀獲利呈現年減,主要受投資淨利益減少影響,因美國總統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釀金融市場波動,導致股票部位出現帳面價值損失 ;兆豐銀同樣遭受股市跌點較大衝擊,加上去年同期一次性認列高鐵 聯貸案的利息補償金手續費收入,基期較高所致。
但各銀行淨值仍持續上升,以年增幅來看,依序為兆豐銀、臺企銀 、臺銀、土地銀行、彰化銀行、一銀、合庫銀及華銀,其中兆豐銀、 臺企銀與臺銀淨值均較去年同期上升逾8%,土銀年增逾6%、彰銀逾 4%、一銀與合庫銀各逾3%、華銀逾2%。
公股銀操作股票部位多以中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因此大多帳列 OCI(其他綜合損益)項下,但也有銀行將多數持有的股票部位列在 PL(損益表)項,當股市下跌時,雖會直接影響損益數字,淨值波動 幅度便較小。儘管整體公股銀前五月獲利動能下滑,但淨值維持成長 ,也代表財務體質仍穩健。
截至今年5月底,八家公股銀總資產攀升至33.8兆元、年增4.1%, 以個別銀行來看,合庫銀、臺企銀年增逾7%,成長動能最強,其次 是彰銀、土銀,分別年增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