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債市回溫。據了解,台電、中油兩大在公司債市場最具指標性 的企業,日前已分別順利發行了151.5億和193億的公司債,且較台電 晚發行一周的中油,其公司債訂價少了5個基點(1基點是0.01百分點 ),金融圈人士解讀,這顯示上半年非常低迷的台灣債市,現在已經 開始從谷底復甦。
主要是上半年持續觀望的壽險公司,如今已回頭加碼台灣債市,而 在台電、中油這兩大最具指標性的發行公司帶頭下,下半年的債市應 該會有更多上市公司進場發債。
金融業債券承銷業務主管指出,台電、中油兩大國營事業,信評是 AAA最高等級,又是類公家機關,在所有發行公司裡可說最具代表性 及指標意義,兩大國營事業先後順利完成定價、發行,使得金融業認 為台灣的債市終於「解凍」,尤其是觀察到該市場回溫的現象,壽險 公司進場助陣甚多。
根據台電、中油日前成功發行的公司債明細,台電發行151.5億元 的公司債,年期包括3、5、7、10年等四種年期,其中以3年及5年各 發行56億及63.5億最多,發行利率分別為1.65%、1.7%,10年期則 發行利率為2%。
中油發行總量193億元的公司債,則發行5年、7年、10年期等三種 年期,以5年期及7年期發行最多,分別發行143億元及34億元,利率 則分別訂為1.65%、1.75%,10年期利率則為1.95%,從同一年期利 率觀察,在台電之後完成定價的中油定價利率,還低了約5個基點。
至於在中油之後完成定價的台積電,其發行5年期及7年期的利率也 完成定價,分別為1.7%和1.75%,以5年期發行規模最大,為101億 元。
金融圈人士解讀,上述具指標性的公司不論在發行價格及發行量, 都顯示買方投資人先前對於利率的堅持開始鬆動,不再堅持非得要超 過2%才願意進場。
主要是上半年持續觀望的壽險公司,如今已回頭加碼台灣債市,而 在台電、中油這兩大最具指標性的發行公司帶頭下,下半年的債市應 該會有更多上市公司進場發債。
金融業債券承銷業務主管指出,台電、中油兩大國營事業,信評是 AAA最高等級,又是類公家機關,在所有發行公司裡可說最具代表性 及指標意義,兩大國營事業先後順利完成定價、發行,使得金融業認 為台灣的債市終於「解凍」,尤其是觀察到該市場回溫的現象,壽險 公司進場助陣甚多。
根據台電、中油日前成功發行的公司債明細,台電發行151.5億元 的公司債,年期包括3、5、7、10年等四種年期,其中以3年及5年各 發行56億及63.5億最多,發行利率分別為1.65%、1.7%,10年期則 發行利率為2%。
中油發行總量193億元的公司債,則發行5年、7年、10年期等三種 年期,以5年期及7年期發行最多,分別發行143億元及34億元,利率 則分別訂為1.65%、1.75%,10年期利率則為1.95%,從同一年期利 率觀察,在台電之後完成定價的中油定價利率,還低了約5個基點。
至於在中油之後完成定價的台積電,其發行5年期及7年期的利率也 完成定價,分別為1.7%和1.75%,以5年期發行規模最大,為101億 元。
金融圈人士解讀,上述具指標性的公司不論在發行價格及發行量, 都顯示買方投資人先前對於利率的堅持開始鬆動,不再堅持非得要超 過2%才願意進場。
電力市場未來會如何影響生活?當再生能源普及,發電將融入生活中,太陽能光電板將成為建築外牆建材一部分,儲能系統則變成隔間牆,退役的電池並沒有被淘汰,還能找到第二生命,未來的電力生活充滿想像。
停電事件頻傳,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再受矚目,未來企業與社區自備儲能櫃趨勢樂觀,儲能系統除可因應電力供需削峰填谷,補足電力吃緊時用電瓶頸,若搭配太陽光電站就可以將多餘發電儲入系統內,打造微電網,自給自足。
國際大廠如歐洲大廠SONNEN及特斯拉的電池牆(Powerwall)都訴求搭配太陽能板就是一套家用電力系統。回頭看台灣市場,儲能與發電也開始融入生活,金屬天花板與金屬隔間牆業者桓鼎-KY也跨入儲能戰場,先前該集團發展可回收綠建材,總經理莊宏偉表示,現在期望投入創能跟儲能業務。
由於有金屬建材技術及電池模組能力,桓鼎-KY在金屬機構裡放鋰鐵電池模組,打造一塊65公斤具防爆特性的電池牆,可充放電1萬次,安全度高,搭配電池架與能源管理系統,目標6月對外展示,目標鎖定資料中心及綠建築,正在申請台灣專利中。
莊宏偉表示,歐美市場因時間電價價差大,離峰儲能,高電價時放電使用,買一塊建築用儲能牆節約電費,投資報酬率不到四年就回本,頗受歡迎。
而看好再生能源產業,桓鼎-KY也轉型能源整合商,做升壓站、電池模組、統包工程、能源管理系統(EMS),6月第一個2MWh儲能示範案場將在宜蘭完工,後續也計畫跟電廠業者合作打造複合式停車場,結合綠能、儲能、超充及商場,以因應未來電動車時代。
義電智慧能源(Enel X)也在去年底宣布跟Gogoro電動車大廠合作,讓Gogoro的換電站可以變成虛擬電廠成員,當台電有調度需求時,Enel X的虛擬電廠會降載或饋電,運用Gogoro的GoStations電力資源。
另外,Gogoro也宣布2021年底已經跟遠傳合作打造北市智慧交通號誌,在市區大停電時,交通號誌有不斷電系統,不再停擺讓交通打結,Gogoro也跟晟明科技合作打造路邊智慧停車柱。
停電事件頻傳,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再受矚目,未來企業與社區自備儲能櫃趨勢樂觀,儲能系統除可因應電力供需削峰填谷,補足電力吃緊時用電瓶頸,若搭配太陽光電站就可以將多餘發電儲入系統內,打造微電網,自給自足。
國際大廠如歐洲大廠SONNEN及特斯拉的電池牆(Powerwall)都訴求搭配太陽能板就是一套家用電力系統。回頭看台灣市場,儲能與發電也開始融入生活,金屬天花板與金屬隔間牆業者桓鼎-KY也跨入儲能戰場,先前該集團發展可回收綠建材,總經理莊宏偉表示,現在期望投入創能跟儲能業務。
由於有金屬建材技術及電池模組能力,桓鼎-KY在金屬機構裡放鋰鐵電池模組,打造一塊65公斤具防爆特性的電池牆,可充放電1萬次,安全度高,搭配電池架與能源管理系統,目標6月對外展示,目標鎖定資料中心及綠建築,正在申請台灣專利中。
莊宏偉表示,歐美市場因時間電價價差大,離峰儲能,高電價時放電使用,買一塊建築用儲能牆節約電費,投資報酬率不到四年就回本,頗受歡迎。
而看好再生能源產業,桓鼎-KY也轉型能源整合商,做升壓站、電池模組、統包工程、能源管理系統(EMS),6月第一個2MWh儲能示範案場將在宜蘭完工,後續也計畫跟電廠業者合作打造複合式停車場,結合綠能、儲能、超充及商場,以因應未來電動車時代。
義電智慧能源(Enel X)也在去年底宣布跟Gogoro電動車大廠合作,讓Gogoro的換電站可以變成虛擬電廠成員,當台電有調度需求時,Enel X的虛擬電廠會降載或饋電,運用Gogoro的GoStations電力資源。
另外,Gogoro也宣布2021年底已經跟遠傳合作打造北市智慧交通號誌,在市區大停電時,交通號誌有不斷電系統,不再停擺讓交通打結,Gogoro也跟晟明科技合作打造路邊智慧停車柱。
再生能源電廠有三種方式賣電,一是賣給台電簽署20年躉購合約,二是自己找一家企業買走全部發電量,三是委託有執照的「售電者」賣多家企業。
現在企業嚷著買不到綠電,台灣真的缺綠電嗎?「買不到是幻覺!歡迎來買,現在工業用電這麼便宜,買綠電都是善心人士!只有出不了的價格,沒有買不到的綠電,台灣電價一漲,綠電問題都能解決。」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說。
台灣電價相對低廉,長期而言電價上漲將是趨勢,當未來不只有台電賣電,當電費導入時間電價,很可能每小時或每15分鐘買到的電價都不同,何時該幫電動車充電,會有聚合商提醒你趁低電價時先把電買起來,放在家裡的「儲能系統」儲存。
「我們要打造充電界的Uber,當你要充電時,上我們APP告知你最近的充電樁及費率」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說,未來電力將可以像蝦皮購物一樣從APP跳出來通知「幾點開搶」,消費者點擊手機就能買進便宜電力,「台電政策一定有落日條款,當我們掌握很多需量,落日時我還可以存在。」
「現在是戰國時代,我們努力衝刺技術,掌握用電習慣匹配發電時段做模擬分析,利用AI做最佳化,當未來電力自由化,需要大聚合商服務用戶,就能創造價值,這將是超級藍海。」周仕昌說。
台灣電價相對低廉,長期而言電價上漲將是趨勢,當未來不只有台電賣電,當電費導入時間電價,很可能每小時或每15分鐘買到的電價都不同,何時該幫電動車充電,會有聚合商提醒你趁低電價時先把電買起來,放在家裡的「儲能系統」儲存。
「我們要打造充電界的Uber,當你要充電時,上我們APP告知你最近的充電樁及費率」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說,未來電力將可以像蝦皮購物一樣從APP跳出來通知「幾點開搶」,消費者點擊手機就能買進便宜電力,「台電政策一定有落日條款,當我們掌握很多需量,落日時我還可以存在。」
「現在是戰國時代,我們努力衝刺技術,掌握用電習慣匹配發電時段做模擬分析,利用AI做最佳化,當未來電力自由化,需要大聚合商服務用戶,就能創造價值,這將是超級藍海。」周仕昌說。
政府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再生能源將成為台灣電力最主要發電來源,然而蓋電廠、鑽地熱各有挑戰,《經濟日報》採訪團隊訪談超過20位產官學界專家,盤點出50家最具電力產業實力尖兵,專訪這些綠電產業第一線企業的視野與布局,也探討新能源時代面臨的問題。
政府拚淨零、企業搶買綠電、電力產業開放民營企業參與,台灣電力產業正迎來史上最大變革,2030年將帶來一波5兆元商機,新能源浪潮將孵化「發電」、「儲能」、「售電」、「統包工程(EPC)」電力業四大新物種快速生長。
政府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再生能源將成為台灣電力最主要發電及儲備電力來源,政府帶頭宣示九年內投資9,000億元,吸引民間4兆元資金跟投,再生能源投資熱潮正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投資方來自四面八方,包括水泥、鋼鐵、石化、紡織、科技、畜牧等各行各業全都加入戰局。
2020年是台灣綠電交易自由化元年,開放民間投資綠電並可自由賣給台電以外客戶後,民間再生能源電廠第一度簽約轉供電力在2020年完成,蘋果、Google、台積電大舉購電,綠電龐大商機也受壽險、私募基金、科技業青睞,蓋太陽能電廠、風電電廠的熱潮就此展開序幕。
政府設定2050年達淨零碳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衝上60∼70%,然而根據能源局統計,2021年台灣再生能源供電比5.98%,今年至2022年2月單月占比拉高到9%,但迄今沒越過10%大關,台灣的能源轉型能否順利從去年6%一口氣倍增跳上60%,要靠政府跟民間企業一起拚。
台灣全力拚再生能源供電比60%中,更必須仰仗「發電」、「儲能」、「售電」、「電廠統包工程(EPC)」新角色,許多企業尖兵身兼多角,擘劃未來商模想像要搶進能源藍海。
《電業法》2017年修法開放民間企業參與再生能源的「發電」與「售電」角色,能源局公布,截至4月5日止,台灣已有21家民間業者拿到綠電售電資格,換句話說,再生能源電廠除了跟台電簽20年躉購合約,賣電給台電,也能自己找買主,台灣電力自由化已開啟新頁。
本土供應鏈將成形
近年資金大量湧入發電業,除陸域風機與太陽能發電站,近年台灣的離岸風電場域優勢也吸引國際大廠如沃旭、哥本哈根風能開發(CIP)來台,未來三年將是電廠併網高峰,電廠工程統包業(EPC)也在這波資金獵地蓋廠中孵育茁壯,台灣因此掌握自建廠及維運能力,本土供應鏈成形。
由於太陽能只有日間發電,風力則有季節性,再生能源電廠越多,儲能系統必要性也愈高,儲能成為電網平衡綠電間接性(不穩定)的關鍵角色,在電力不足時釋放電力,在電力過剩時儲存,因而優化電網供電效率。
台電在2021年11月啟動電力交易平台,釋出百億元商機,開放「日前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市場,現階段已有12家業者取得交易資格參與,國際最大的虛擬電廠業者「義電智慧能源」也來台參與。
台達電預估全球儲能市場商機2030年上看400億美元,這些合格交易資格業者中,一部分是「聚合商」,聚合龐大用電與儲電用戶,配合台電做需量反應調度,另一部分業者自己本身就設置龐大儲能系統,訓練員工取得交易員執照投入電力交易市場。
藏電於民時代近了
當再生能源電廠不再賣電給台電,而是轉供企業,台灣電力市場是否將走向完全自由市場?工研院電網策略室副主任暨成功大學電機學系教授張簡樂仁認為,「若國家走公共電業模式,就不會以非常開放方式處理,但綠電仍可觸發新商機與新商模」,如「廠網分工」或「電廠與輸配業分割」, 讓電力自由化型態越來越蓬勃。
區域電網的關鍵就是「藏電於民」,不只靠傳統發電廠,各地區有多元發電來源、儲能基礎設施,「這需要公私合作三面向促成」張簡樂仁解釋,促成條件包括一、加大再生能源開發,二、區域配備小型發電設備,三、加大儲能系統。
區域電網調度者可能是台電,也可能是民間業者,一旦藏電於民,也意味電力交易也將更加頻繁,虛擬電廠的調控角色也將成形,聚合發電與負載資源,甚至在大電網停供時能對區域電網自給自足。
政府拚淨零、企業搶買綠電、電力產業開放民營企業參與,台灣電力產業正迎來史上最大變革,2030年將帶來一波5兆元商機,新能源浪潮將孵化「發電」、「儲能」、「售電」、「統包工程(EPC)」電力業四大新物種快速生長。
政府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再生能源將成為台灣電力最主要發電及儲備電力來源,政府帶頭宣示九年內投資9,000億元,吸引民間4兆元資金跟投,再生能源投資熱潮正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投資方來自四面八方,包括水泥、鋼鐵、石化、紡織、科技、畜牧等各行各業全都加入戰局。
2020年是台灣綠電交易自由化元年,開放民間投資綠電並可自由賣給台電以外客戶後,民間再生能源電廠第一度簽約轉供電力在2020年完成,蘋果、Google、台積電大舉購電,綠電龐大商機也受壽險、私募基金、科技業青睞,蓋太陽能電廠、風電電廠的熱潮就此展開序幕。
政府設定2050年達淨零碳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衝上60∼70%,然而根據能源局統計,2021年台灣再生能源供電比5.98%,今年至2022年2月單月占比拉高到9%,但迄今沒越過10%大關,台灣的能源轉型能否順利從去年6%一口氣倍增跳上60%,要靠政府跟民間企業一起拚。
台灣全力拚再生能源供電比60%中,更必須仰仗「發電」、「儲能」、「售電」、「電廠統包工程(EPC)」新角色,許多企業尖兵身兼多角,擘劃未來商模想像要搶進能源藍海。
《電業法》2017年修法開放民間企業參與再生能源的「發電」與「售電」角色,能源局公布,截至4月5日止,台灣已有21家民間業者拿到綠電售電資格,換句話說,再生能源電廠除了跟台電簽20年躉購合約,賣電給台電,也能自己找買主,台灣電力自由化已開啟新頁。
本土供應鏈將成形
近年資金大量湧入發電業,除陸域風機與太陽能發電站,近年台灣的離岸風電場域優勢也吸引國際大廠如沃旭、哥本哈根風能開發(CIP)來台,未來三年將是電廠併網高峰,電廠工程統包業(EPC)也在這波資金獵地蓋廠中孵育茁壯,台灣因此掌握自建廠及維運能力,本土供應鏈成形。
由於太陽能只有日間發電,風力則有季節性,再生能源電廠越多,儲能系統必要性也愈高,儲能成為電網平衡綠電間接性(不穩定)的關鍵角色,在電力不足時釋放電力,在電力過剩時儲存,因而優化電網供電效率。
台電在2021年11月啟動電力交易平台,釋出百億元商機,開放「日前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市場,現階段已有12家業者取得交易資格參與,國際最大的虛擬電廠業者「義電智慧能源」也來台參與。
台達電預估全球儲能市場商機2030年上看400億美元,這些合格交易資格業者中,一部分是「聚合商」,聚合龐大用電與儲電用戶,配合台電做需量反應調度,另一部分業者自己本身就設置龐大儲能系統,訓練員工取得交易員執照投入電力交易市場。
藏電於民時代近了
當再生能源電廠不再賣電給台電,而是轉供企業,台灣電力市場是否將走向完全自由市場?工研院電網策略室副主任暨成功大學電機學系教授張簡樂仁認為,「若國家走公共電業模式,就不會以非常開放方式處理,但綠電仍可觸發新商機與新商模」,如「廠網分工」或「電廠與輸配業分割」, 讓電力自由化型態越來越蓬勃。
區域電網的關鍵就是「藏電於民」,不只靠傳統發電廠,各地區有多元發電來源、儲能基礎設施,「這需要公私合作三面向促成」張簡樂仁解釋,促成條件包括一、加大再生能源開發,二、區域配備小型發電設備,三、加大儲能系統。
區域電網調度者可能是台電,也可能是民間業者,一旦藏電於民,也意味電力交易也將更加頻繁,虛擬電廠的調控角色也將成形,聚合發電與負載資源,甚至在大電網停供時能對區域電網自給自足。
中鋼(2002)昨(4)日宣布完成首套1.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後續再配合台電線路施工與能力測試合格後,即可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競標活動,估計每年可創造1,210萬元收益,為中鋼「節能、創能、儲能」的全方位布局,開啟第三塊「儲能」拼圖。
中鋼表示,在面對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下,該公司積極推展「節能、創能、儲能」三大面向工作。在「節能」方面,中鋼多年來採行系統性盤點、引進最佳可行性技術及研發創新等方式,完成多達千項以上的減碳專案,近十年累積減碳量每年達135萬噸二氧化碳。
在「創能」方面,中鋼集團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集團太陽光電系統已建置87.3MW,累積發電量統計至去年已超過2.3億度,共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另投入開發的中能離岸風場 (300MW)預計2024年完成建置,屆時每年發電量約為12億度,減排約61萬噸二氧化碳。
在「儲能」方面,中鋼配合國家能源政策及電力自由化之多元化應用方向進行規劃,今年6月已完成首套1.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並將參與台電交易平台競標活動,每年約可創造1,210萬元收益。
中鋼為進一步強化廠區電網韌性,已加速第二套2.2MWh儲能系統建置時程,後續將利用儲能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運用在廠內重要負載供電上。
中鋼表示,在面對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下,該公司積極推展「節能、創能、儲能」三大面向工作。在「節能」方面,中鋼多年來採行系統性盤點、引進最佳可行性技術及研發創新等方式,完成多達千項以上的減碳專案,近十年累積減碳量每年達135萬噸二氧化碳。
在「創能」方面,中鋼集團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集團太陽光電系統已建置87.3MW,累積發電量統計至去年已超過2.3億度,共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另投入開發的中能離岸風場 (300MW)預計2024年完成建置,屆時每年發電量約為12億度,減排約61萬噸二氧化碳。
在「儲能」方面,中鋼配合國家能源政策及電力自由化之多元化應用方向進行規劃,今年6月已完成首套1.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並將參與台電交易平台競標活動,每年約可創造1,210萬元收益。
中鋼為進一步強化廠區電網韌性,已加速第二套2.2MWh儲能系統建置時程,後續將利用儲能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運用在廠內重要負載供電上。
太陽能EPC(大型工程統包公司)業者開陽投控董事長蔡宗融指出,儘管綠電趨勢已成形,但台灣邁向電力自由化以及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仍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饋線、土地、政府組織等三大問題,都必須一一解決。
開陽集團成立於1999年,去年登錄興櫃,創辦人為現任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集團核心競爭力為太陽能光電系統工程EPC和電廠維護營運服務,工程專案內容涵蓋太陽能光電廠之開發、設計、設備採購、施工總承包、及維運,是國內少見具備一站式EPC工程能力的廠商。目前開陽也是少數鎖定太陽能領域發展的投控公司,2021年營收達22億元。
蔡宗融指出,過去台電獨攬全台的電力產業,但隨著再生能源興起後,發電業者開始變多,讓台電原先的寡占市場被打破,但灰電與綠電的價格至今仍有不小差距,灰電約一度2元多,而綠電一度則至少4至5元多,如何讓大家接受這價格,有賴產官學界共同努力。
談到台灣電力自由化所帶來的挑戰,蔡宗融表示,首先第一個問題來自饋線,雖然這部分仍是由台電負責建置,但台電的動作仍不夠快,未來綠電愈來愈多的時候,加上儲能也開始興起後,如何有效建置饋線,是政府必須關注的問題。
其次,種綠電用的土地是嚴峻挑戰。因2020年時農委會修正相關規定,不同意兩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地目種電,地面型光電開發嚴重受阻,被業界稱為「七七事變」,當時造成太陽能光電建置受到極大阻礙。蔡宗融表示,雖然「七七事變」已事過境遷,但對EPC業者或太陽能系統廠而言,土地能否種電是最重要的事,一旦無法種電,就不要再談什麼綠電、能源轉型,因為如果連電都種不出來,還有什麼好說?
蔡宗融指出,綠電與農地絕對能共存,二者之間並非彼此衝突,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漁電共生,雖然頗有成效,但如果能再推動農電共生,種電面積就會快速擴大,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自然可快速提升。
最後,蔡宗融認為政府組織再造有其必要性。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是由衛福部成立指揮中心來統籌一切,其效率快又直接;反觀,台灣再生能源的政策以及執行,卻大多是經濟部底下的能源局獨扛大旗,若組織層級無法拉高,那行政效率以及執行力勢必會大打折扣,期盼政府能重視此一部分。
至於開陽投控今年目標方面,蔡宗融指出,公司已做好五大布局,分別為EPC工程、電廠維運、電廠投資、儲能系統和綠電交易,目前公司訂單能見度已看到年底,今年整體營運表現有信心優於去年,包括營收、獲利均可望雙雙成長。
開陽集團成立於1999年,去年登錄興櫃,創辦人為現任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集團核心競爭力為太陽能光電系統工程EPC和電廠維護營運服務,工程專案內容涵蓋太陽能光電廠之開發、設計、設備採購、施工總承包、及維運,是國內少見具備一站式EPC工程能力的廠商。目前開陽也是少數鎖定太陽能領域發展的投控公司,2021年營收達22億元。
蔡宗融指出,過去台電獨攬全台的電力產業,但隨著再生能源興起後,發電業者開始變多,讓台電原先的寡占市場被打破,但灰電與綠電的價格至今仍有不小差距,灰電約一度2元多,而綠電一度則至少4至5元多,如何讓大家接受這價格,有賴產官學界共同努力。
談到台灣電力自由化所帶來的挑戰,蔡宗融表示,首先第一個問題來自饋線,雖然這部分仍是由台電負責建置,但台電的動作仍不夠快,未來綠電愈來愈多的時候,加上儲能也開始興起後,如何有效建置饋線,是政府必須關注的問題。
其次,種綠電用的土地是嚴峻挑戰。因2020年時農委會修正相關規定,不同意兩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地目種電,地面型光電開發嚴重受阻,被業界稱為「七七事變」,當時造成太陽能光電建置受到極大阻礙。蔡宗融表示,雖然「七七事變」已事過境遷,但對EPC業者或太陽能系統廠而言,土地能否種電是最重要的事,一旦無法種電,就不要再談什麼綠電、能源轉型,因為如果連電都種不出來,還有什麼好說?
蔡宗融指出,綠電與農地絕對能共存,二者之間並非彼此衝突,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漁電共生,雖然頗有成效,但如果能再推動農電共生,種電面積就會快速擴大,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自然可快速提升。
最後,蔡宗融認為政府組織再造有其必要性。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是由衛福部成立指揮中心來統籌一切,其效率快又直接;反觀,台灣再生能源的政策以及執行,卻大多是經濟部底下的能源局獨扛大旗,若組織層級無法拉高,那行政效率以及執行力勢必會大打折扣,期盼政府能重視此一部分。
至於開陽投控今年目標方面,蔡宗融指出,公司已做好五大布局,分別為EPC工程、電廠維運、電廠投資、儲能系統和綠電交易,目前公司訂單能見度已看到年底,今年整體營運表現有信心優於去年,包括營收、獲利均可望雙雙成長。
「當初沒有想到(太陽能)會做這麼大,但後來發現這是門穩定的生意,且對社會有益,符合世界潮流,才決定要擴大規模。」中租-KY(中租控股)旗下中租能源資深副總謝明宏回憶中租跨入太陽能事業歷程。
中租以租賃業起家,專攻中小企業融資,第一階段2010年開始接觸太陽能發電融資,後來政府要擴大再生能源發展,第二階段2017年中租改採融資+投資雙軌路線轉型,沒想到投報率不錯,2019年政策再調整,第三階段全面朝電廠投資為主,現在中租太陽能業務中,高達95%皆是自有電廠。
截至今年第1季,中租含在建中太陽能案場已投資逾500億元,裝置容量逾950MW(千瓩),是台電太陽能發電重要來源,正因為起步早,加上集團資源雄厚,短短七年衝上並穩居台灣第一大,後面的追兵至今沒有超過500MW的布局。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舉例,中租管理超過2,600座電廠,至今累計發電11.5億度,如果用核一廠一個機組600MW計算,中租裝置發電量已達1.5個核電機組,依政府設定2025年台灣太陽能20GW目標,公司要拿下一成市占,即2GW目標。
事實上,中租太陽能投資是十年磨一劍,和租賃以中小企業為客戶的戰略一樣,中租太陽能「從小做起」,因台灣發展太陽能光電土地取得困難,中租電廠從許多雞舍「屋頂」起步,陳鳳龍回憶說:「有一個case,廠商推薦有風扇的逆變器,散熱效果說最好,結果不知道雞舍會飄出羽毛,把逆變器搞砸了,電廠差點報銷。」
他強調,每個場域有不同特性需要不同做法,豬舍有豬舍問題,海邊材料也不同,中租因為從小做到大,所有問題都經歷過,更可將空間運用效益極大化,小小的生意一個個累積做起來,後來轉向小型及大型地面案場,步伐更能加快。
他說,中租太陽能已具規模,目前打算跟著政府力推的漁電共生方向前進,預計下半年會有一個大案登場。但經營團隊深知太陽能發展空間仍有限,因此未雨綢繆啟動第三次轉型,朝多元綠能及儲能發展。
303跳電後,台灣儲能市場備受關注,陳鳳龍說,配合台電規劃分為AFC調頻、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兩種,中租皆不會缺席,不過陳鳳龍認為未來要強化「光儲」,像是歐洲很多電廠發電不是立即送出去而是儲存,變成可調度電力,未來中租儲能也會進入光儲,讓太陽能電力削峰填谷,做穩定電力重要一環。
目前,中租的綠能事業是以中租控股旗下中租迪和為投資核心,分別投資中租能源及專案電廠公司,目前多達數十家,未來會做一個整合成立小型能源控股公司,把專案公司納入管理,另外也透過集團旗下中曜公司申請售電執照,不排除以後自行找客戶賣電,朝全方位能源公司前進。
中租以租賃業起家,專攻中小企業融資,第一階段2010年開始接觸太陽能發電融資,後來政府要擴大再生能源發展,第二階段2017年中租改採融資+投資雙軌路線轉型,沒想到投報率不錯,2019年政策再調整,第三階段全面朝電廠投資為主,現在中租太陽能業務中,高達95%皆是自有電廠。
截至今年第1季,中租含在建中太陽能案場已投資逾500億元,裝置容量逾950MW(千瓩),是台電太陽能發電重要來源,正因為起步早,加上集團資源雄厚,短短七年衝上並穩居台灣第一大,後面的追兵至今沒有超過500MW的布局。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舉例,中租管理超過2,600座電廠,至今累計發電11.5億度,如果用核一廠一個機組600MW計算,中租裝置發電量已達1.5個核電機組,依政府設定2025年台灣太陽能20GW目標,公司要拿下一成市占,即2GW目標。
事實上,中租太陽能投資是十年磨一劍,和租賃以中小企業為客戶的戰略一樣,中租太陽能「從小做起」,因台灣發展太陽能光電土地取得困難,中租電廠從許多雞舍「屋頂」起步,陳鳳龍回憶說:「有一個case,廠商推薦有風扇的逆變器,散熱效果說最好,結果不知道雞舍會飄出羽毛,把逆變器搞砸了,電廠差點報銷。」
他強調,每個場域有不同特性需要不同做法,豬舍有豬舍問題,海邊材料也不同,中租因為從小做到大,所有問題都經歷過,更可將空間運用效益極大化,小小的生意一個個累積做起來,後來轉向小型及大型地面案場,步伐更能加快。
他說,中租太陽能已具規模,目前打算跟著政府力推的漁電共生方向前進,預計下半年會有一個大案登場。但經營團隊深知太陽能發展空間仍有限,因此未雨綢繆啟動第三次轉型,朝多元綠能及儲能發展。
303跳電後,台灣儲能市場備受關注,陳鳳龍說,配合台電規劃分為AFC調頻、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兩種,中租皆不會缺席,不過陳鳳龍認為未來要強化「光儲」,像是歐洲很多電廠發電不是立即送出去而是儲存,變成可調度電力,未來中租儲能也會進入光儲,讓太陽能電力削峰填谷,做穩定電力重要一環。
目前,中租的綠能事業是以中租控股旗下中租迪和為投資核心,分別投資中租能源及專案電廠公司,目前多達數十家,未來會做一個整合成立小型能源控股公司,把專案公司納入管理,另外也透過集團旗下中曜公司申請售電執照,不排除以後自行找客戶賣電,朝全方位能源公司前進。
電動車充電站將遍布未來城市中,屋頂有太陽能板發電,旁有儲能系統將日間過多電力存起來,並透過屋內的能源維運系統管理,當電動車開入車道,車主熟練的充電後完成繳費…這樣包含創能、儲能與用能(光充儲)的基礎架構就是「微電網」。
擁有無數微電網的智慧城市其實已不遙遠。台達電在台灣、日本、歐洲三地做出實績,台灣更拿下儲能標案數量第一名,市占率超過六成。透過儲能業務當領頭羊,台達電向上游與下游延伸觸角,不斷在能源市場練功。
「分散式電網讓儲能生意愈來愈多,許多客戶找上門。」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所說的分散式電網,就是由無數微電網組成,台達電更已練兵逾十年。在台電開出的調頻備轉容量需求中,台達電就完成10MW居第一,儲能領域打出名號,他們在能源系統管理更下足苦工。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指出,台達電從電子電力技術出發,希望能做電源系統管理業務,目的是控能及提高節能效率。為達成這兩個目標,須深入瞭解發電廠、儲能、微電網,摸透「供電端」到「用電端」,收集大數據利用AI優化這套系統。
在電力系統產業鏈中,儲能因同時被供電與用電端需要,算是應用面最廣的技術。為成為微電網解決方案商,台達電下足功夫研究電力轉換系統、電池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甚至「電池芯」技術也沒放過。
2021年台達電平鎮廠5MW儲能系統已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調頻備載服務,這套系統的電池芯也是台達電研發的。
艾祖華強調,用哪家電池芯不是重點,只要安全性跟品質驗證過都可用,韓製、陸製若品管過關都不排斥。
艾祖華強調,台達電能源布局重心仍放在「系統整合」跟「控能」。瞭解電池芯市場具資本密集特性,且供應分散,不易壟斷,因此台達電選擇站在別人肩膀上(電池芯業者)發展系統整合,做好電池管理系統等關鍵。
而平鎮這套儲能系統,也不是單純為賺台電容量備載費用,艾祖華表示,對能源同業來說,電網頻率調控效能如何可以看文件,但對銀行或投資業來說,走入可監控200個畫面的戰情室,更能看懂電網頻率動態跑動的狀況。
艾祖華表示,台達電儲能研發才開始,儲能可做容量市場(短期供電避免用電不平衡導致電網頻率不穩)跟能量市場(電力不足,長時間補供電能),當電網再生能源供電比拉高,能量市場需求就會成長,最終市場趨勢是能量市場比容量市場大。舉例來說,美國加州太陽能電站建置普及,已可在日間將太陽能電力用電池儲存,等下午4∼8點太陽變弱、用電增加時放出電,這種機制就是「能量市場」。
擁有無數微電網的智慧城市其實已不遙遠。台達電在台灣、日本、歐洲三地做出實績,台灣更拿下儲能標案數量第一名,市占率超過六成。透過儲能業務當領頭羊,台達電向上游與下游延伸觸角,不斷在能源市場練功。
「分散式電網讓儲能生意愈來愈多,許多客戶找上門。」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所說的分散式電網,就是由無數微電網組成,台達電更已練兵逾十年。在台電開出的調頻備轉容量需求中,台達電就完成10MW居第一,儲能領域打出名號,他們在能源系統管理更下足苦工。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指出,台達電從電子電力技術出發,希望能做電源系統管理業務,目的是控能及提高節能效率。為達成這兩個目標,須深入瞭解發電廠、儲能、微電網,摸透「供電端」到「用電端」,收集大數據利用AI優化這套系統。
在電力系統產業鏈中,儲能因同時被供電與用電端需要,算是應用面最廣的技術。為成為微電網解決方案商,台達電下足功夫研究電力轉換系統、電池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甚至「電池芯」技術也沒放過。
2021年台達電平鎮廠5MW儲能系統已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調頻備載服務,這套系統的電池芯也是台達電研發的。
艾祖華強調,用哪家電池芯不是重點,只要安全性跟品質驗證過都可用,韓製、陸製若品管過關都不排斥。
艾祖華強調,台達電能源布局重心仍放在「系統整合」跟「控能」。瞭解電池芯市場具資本密集特性,且供應分散,不易壟斷,因此台達電選擇站在別人肩膀上(電池芯業者)發展系統整合,做好電池管理系統等關鍵。
而平鎮這套儲能系統,也不是單純為賺台電容量備載費用,艾祖華表示,對能源同業來說,電網頻率調控效能如何可以看文件,但對銀行或投資業來說,走入可監控200個畫面的戰情室,更能看懂電網頻率動態跑動的狀況。
艾祖華表示,台達電儲能研發才開始,儲能可做容量市場(短期供電避免用電不平衡導致電網頻率不穩)跟能量市場(電力不足,長時間補供電能),當電網再生能源供電比拉高,能量市場需求就會成長,最終市場趨勢是能量市場比容量市場大。舉例來說,美國加州太陽能電站建置普及,已可在日間將太陽能電力用電池儲存,等下午4∼8點太陽變弱、用電增加時放出電,這種機制就是「能量市場」。
台汽電以汽電共生起家,現在不僅是台灣最大的民營電廠投資開發業者,更跨入再生能源成為「陸域風機」運維龍頭,2021年共賣出1億度綠電,轉供市占率高達98%,更是綠電售電先鋒。現更投入共同升壓站與輔助服務電力交易市場,配合政策能源轉型過渡到零碳關鍵角色。
台汽電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民營電力公司,成立30年,從最初發展汽電共生系統,到投資設立四座民間天然氣電廠,18年前投入陸域風機統包工程,近年配合政策發展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地熱發電,在能源產業布局既深又廣,歷經數次轉型有如台灣民營電業發展的縮影,由於台電是台汽電最大股東,因此台汽電也有「小台電」之稱。
台汽電董事長黃順義指出,政府推動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除先前已開放發電端供民間設置民營電廠,售電端則採綠電先行方式開放,台汽電也從天然氣與汽電共生傳統發電跨入再生能源,從工程承攬做起,跨入投資電廠,再成為售電商並承攬再生能源電廠運維業務,循序漸進協助國內穩定供電。盤點台汽電轉投資及自有電廠,包括汽電共生廠(130MW)與天然氣電廠(2,491MW,占九家民間電廠總裝置容量30%),占全台總裝置容量5%,著實對台灣電力穩定帶來貢獻。
除上述低碳發電業務,台汽電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陸域風電是台汽電最早布局的部分,陸續承攬台電七風場共61部風機的統包工程,隨後又投資自建陸域風場,包括苗栗風力49.8MW及星寶風力10.35MW,總裝置容量計60.15MW,離岸風電方面則承攬沃旭的大彰化離岸風電陸域輸變電統包工程及台電離岸一期、二期示範風場陸域工程。
「台汽電在陸域風機運維也扮演重要角色」副總陳意通補充,目前台汽電負責運維的陸域風機總計116部,包括:台電86部風機、集團28部、其他民營業者二部,占全台灣352部陸域風機三成市占。
在太陽能光電方面,台汽電先投資開發屋頂型、大型地面型及水面型光電建置,累積開發75MW;工程承攬包含已完成台電彰濱100MW太陽光電案及目前全國最大台電台南七股鹽田150MW太陽光電案場。
地熱發電則因台灣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而受到重視,台汽電與結元能源合資成立宜元公司,並持有宜元51%股權,再由宜元與宜蘭縣府採BOT方式開發「清水4.2MW地熱發電廠」,而清水地熱為目前全國最大也是唯一電廠級(超過1MW)地熱電廠,對台灣地熱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台汽電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民營電力公司,成立30年,從最初發展汽電共生系統,到投資設立四座民間天然氣電廠,18年前投入陸域風機統包工程,近年配合政策發展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地熱發電,在能源產業布局既深又廣,歷經數次轉型有如台灣民營電業發展的縮影,由於台電是台汽電最大股東,因此台汽電也有「小台電」之稱。
台汽電董事長黃順義指出,政府推動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除先前已開放發電端供民間設置民營電廠,售電端則採綠電先行方式開放,台汽電也從天然氣與汽電共生傳統發電跨入再生能源,從工程承攬做起,跨入投資電廠,再成為售電商並承攬再生能源電廠運維業務,循序漸進協助國內穩定供電。盤點台汽電轉投資及自有電廠,包括汽電共生廠(130MW)與天然氣電廠(2,491MW,占九家民間電廠總裝置容量30%),占全台總裝置容量5%,著實對台灣電力穩定帶來貢獻。
除上述低碳發電業務,台汽電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陸域風電是台汽電最早布局的部分,陸續承攬台電七風場共61部風機的統包工程,隨後又投資自建陸域風場,包括苗栗風力49.8MW及星寶風力10.35MW,總裝置容量計60.15MW,離岸風電方面則承攬沃旭的大彰化離岸風電陸域輸變電統包工程及台電離岸一期、二期示範風場陸域工程。
「台汽電在陸域風機運維也扮演重要角色」副總陳意通補充,目前台汽電負責運維的陸域風機總計116部,包括:台電86部風機、集團28部、其他民營業者二部,占全台灣352部陸域風機三成市占。
在太陽能光電方面,台汽電先投資開發屋頂型、大型地面型及水面型光電建置,累積開發75MW;工程承攬包含已完成台電彰濱100MW太陽光電案及目前全國最大台電台南七股鹽田150MW太陽光電案場。
地熱發電則因台灣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而受到重視,台汽電與結元能源合資成立宜元公司,並持有宜元51%股權,再由宜元與宜蘭縣府採BOT方式開發「清水4.2MW地熱發電廠」,而清水地熱為目前全國最大也是唯一電廠級(超過1MW)地熱電廠,對台灣地熱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中興電(1513)最近股價表現強勢,三大法人連續三日買超,合計買超1.05萬張,帶動股價上周周漲幅達3.1%,站穩所有均線支撐。
中興電5月營收為14.07億元,年增34.8%;累計前五月營收76.11億元,年增2.7%。中興電指出,目前產能滿載到2025年、訂單甚至看到2030年,今年業績有望雙位數成長。
法人認為,中興電重電事業群接單暢旺,取得台電核三廠陸域風機與太陽光電建置統包工程案後,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台南七股與花蓮太陽能電廠也併網發電,今年認列售電收入。中興電並朝充電樁、充電站布局。
投資人可挑選微價內權證介入,如中興電永豐1A購01(073052)、中興電元大1B購04(074528)。
中興電5月營收為14.07億元,年增34.8%;累計前五月營收76.11億元,年增2.7%。中興電指出,目前產能滿載到2025年、訂單甚至看到2030年,今年業績有望雙位數成長。
法人認為,中興電重電事業群接單暢旺,取得台電核三廠陸域風機與太陽光電建置統包工程案後,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台南七股與花蓮太陽能電廠也併網發電,今年認列售電收入。中興電並朝充電樁、充電站布局。
投資人可挑選微價內權證介入,如中興電永豐1A購01(073052)、中興電元大1B購04(074528)。
宏碁集團推動旗下子公司「小虎隊」上市櫃,專攻雲端的軟體廠宏碁資訊(6811)預計將於今年第3季由興櫃轉上櫃。宏碁資訊2021年每股純益達7.79元,居「小虎隊」之冠、堪稱最會賺錢的「小金虎」。
展望未來三至五年的營運,宏碁資訊總經理周幸蓉指出,藉著「 3+2多元成長動能」,包含產品線擴充、客戶群擴大、平台經濟擴大、進入海外市場及策略夥伴併購成長等多元策略,將開啟宏碁資訊第二成長曲線。以下是專訪紀要:
雲端當後盾
爭取政府業務
問:今年營運展望及產業趨勢?
答:從產業趨勢來看,根據2022研調機構IDC調查顯示,產業未來發展重點是人工智慧(AI)及數據資料,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因此宏碁資訊將以雲端為基礎,並著力於AI、數據相關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台電近年在全台推動「 智慧巡檢」,全台有2萬座電塔,但目前只做到北部,智慧巡檢就會產生大量數據。而在產業方面,近年有不少科技廠回台擴廠,而廠區需要數據來優化製造良率。
此外,隨著企業日漸走向數位化、雲端化,資安需求也同步增長,而宏碁資訊近年興起的業務加值產品,就是鎖定防毒防駭及備份備援等解決方案,也將是增長性較佳的業務。
問:宏碁資訊目前客戶群產業比重,未來三年的變化如何?
答:以2021年來看,宏碁資訊高科技產業客戶占營收比重最大、達52%,其次為政府及國營事業21%,之後依序為金融14%、傳產及其他13%。目前宏碁資訊客戶群分布平均,高科技、金融零售逐步擴大,而政府相關業務預期將是未來幾年增長較大動能之一。
例如台灣微軟資料中心預計將在近年完成,而政府部門在數位發展部成立下,已有不少數據及服務預計將上雲端,且隨著政府系統面向國際化,預計上雲端比率將會愈來愈大,而宏碁資訊可以協助政府部門完成任務。
若從客戶來看,目前宏碁資訊國際原廠合作夥伴超過200家,上市櫃客戶超過百家,拿下政府機構╱國營事業超過七成軟體專案,政府及企業客戶合計超過2,000家,預計到年底客戶群有機會超過3,000家。
節奏式布局
強攻海外市場
問:宏碁資訊未來增長策略之一是進軍海外,目前進行的狀況如何?
答:目前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但雲端無國界,因此公司採取的是節奏性布局,以服務好客戶為首要考量。因此大方向是客戶到哪、公司就到哪,宏碁資訊原先海外市場以香港為主,但現在最多客戶的海外據點則是日本、新加坡。
拓展海外市場有三個策略考量,首先,跟著現有客戶到海外,客戶可能往東南亞、中國大陸發展,宏碁資訊將跟隨前進。第二,跟著原廠走,去海外開闢銷售據點或結合當地志同道合夥伴進行業務。最後,由於宏碁集團在全球各地都有據點,也希望能藉力使力,利用既有資源開拓市場。
問:宏碁資訊未來增長策略之一是進行併購,目前規劃方向為何?
答:已經有將近三年沒有進行大型併購,主要是因為比較謹慎,希望進來的團隊可以長長久久,近年公司都靠有機成長,不過希望藉由併購、進軍海外市場等新策略來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希望併購可以達成「1+1大於2」的效果;至於併購的對象,主要從三個面向考量。
首先,併購對象能與宏碁資訊之間產生綜效,宏碁資訊本身以軟體、雲端起家,有很大的客戶基礎,並專注企業及政府領域,希望併購對象能與我們客戶產生綜效。其次是市場考量,宏碁資訊目前是以台灣為主要據點,若海外市場有不錯的標的,也不排除展開併購。最後則是技術互補考量。
展望未來三至五年的營運,宏碁資訊總經理周幸蓉指出,藉著「 3+2多元成長動能」,包含產品線擴充、客戶群擴大、平台經濟擴大、進入海外市場及策略夥伴併購成長等多元策略,將開啟宏碁資訊第二成長曲線。以下是專訪紀要:
雲端當後盾
爭取政府業務
問:今年營運展望及產業趨勢?
答:從產業趨勢來看,根據2022研調機構IDC調查顯示,產業未來發展重點是人工智慧(AI)及數據資料,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因此宏碁資訊將以雲端為基礎,並著力於AI、數據相關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台電近年在全台推動「 智慧巡檢」,全台有2萬座電塔,但目前只做到北部,智慧巡檢就會產生大量數據。而在產業方面,近年有不少科技廠回台擴廠,而廠區需要數據來優化製造良率。
此外,隨著企業日漸走向數位化、雲端化,資安需求也同步增長,而宏碁資訊近年興起的業務加值產品,就是鎖定防毒防駭及備份備援等解決方案,也將是增長性較佳的業務。
問:宏碁資訊目前客戶群產業比重,未來三年的變化如何?
答:以2021年來看,宏碁資訊高科技產業客戶占營收比重最大、達52%,其次為政府及國營事業21%,之後依序為金融14%、傳產及其他13%。目前宏碁資訊客戶群分布平均,高科技、金融零售逐步擴大,而政府相關業務預期將是未來幾年增長較大動能之一。
例如台灣微軟資料中心預計將在近年完成,而政府部門在數位發展部成立下,已有不少數據及服務預計將上雲端,且隨著政府系統面向國際化,預計上雲端比率將會愈來愈大,而宏碁資訊可以協助政府部門完成任務。
若從客戶來看,目前宏碁資訊國際原廠合作夥伴超過200家,上市櫃客戶超過百家,拿下政府機構╱國營事業超過七成軟體專案,政府及企業客戶合計超過2,000家,預計到年底客戶群有機會超過3,000家。
節奏式布局
強攻海外市場
問:宏碁資訊未來增長策略之一是進軍海外,目前進行的狀況如何?
答:目前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但雲端無國界,因此公司採取的是節奏性布局,以服務好客戶為首要考量。因此大方向是客戶到哪、公司就到哪,宏碁資訊原先海外市場以香港為主,但現在最多客戶的海外據點則是日本、新加坡。
拓展海外市場有三個策略考量,首先,跟著現有客戶到海外,客戶可能往東南亞、中國大陸發展,宏碁資訊將跟隨前進。第二,跟著原廠走,去海外開闢銷售據點或結合當地志同道合夥伴進行業務。最後,由於宏碁集團在全球各地都有據點,也希望能藉力使力,利用既有資源開拓市場。
問:宏碁資訊未來增長策略之一是進行併購,目前規劃方向為何?
答:已經有將近三年沒有進行大型併購,主要是因為比較謹慎,希望進來的團隊可以長長久久,近年公司都靠有機成長,不過希望藉由併購、進軍海外市場等新策略來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希望併購可以達成「1+1大於2」的效果;至於併購的對象,主要從三個面向考量。
首先,併購對象能與宏碁資訊之間產生綜效,宏碁資訊本身以軟體、雲端起家,有很大的客戶基礎,並專注企業及政府領域,希望併購對象能與我們客戶產生綜效。其次是市場考量,宏碁資訊目前是以台灣為主要據點,若海外市場有不錯的標的,也不排除展開併購。最後則是技術互補考量。
來穎科技嫻熟電池組設計、電力介接及系統整合,以UPS不斷電系統為基礎,積極發展電網級的台電AFC儲能系統及用電大戶儲能系統。
來穎為錸寶(8104)子公司、錸德(2349)孫公司,2019年8月成立,為半導體大廠UPS供應商代工為主要營收,站穩腳步後,全力發展高功率電池櫃,拓展特殊電動車、電動工具機、工業儲能系統及微網電力系統等應用市場。
來穎已著手建置1MW及超過5MW兩座AFC儲能示範案場,並且對外接單。電芯由客戶指定或依預算決定,採用自有管理系統及自行封裝打線,並與知名重電設備大廠合作製成電池櫃,全年營收可從去年6億增至10億元。
國際能源價格維持高檔,台灣的電價最終將回歸現實面,電價上漲或尖峰價差擴大,都會帶來強勁的儲能系統需求。錸寶表示,如同錸德發展太陽光電的軌跡,及延續集團的企業文化,來穎的儲能業務不求最大,但要求做到最好。
錸寶生產消費性PMOLED顯示器,經歷盛極而衰的過程,因巨額折舊以致陷於長期虧損,2015年起迎來轉機,並於2018年上市。旗下另一家電池廠達振,主力生產消費性產品的電池,錸寶併購達振,由於雙方目標客戶一致而產生綜效。
台電AFC輔助服務的儲能設備需求高達1GW,法人看好來穎及達振分別以儲能及消費性電池組的專長,將挹注錸寶成長動能。兩家公司今年合計營收上看20億,3年以成長至50億為目標。
錸德以光碟片為本業,年營收10多億元,由於成長性有限,積極多角化發展,卡位新興產業,帶動轉型。錸德布局能源產業相當早,旗下鈺德2015年就投入太陽光電模組生產及建置案場,2017年併購厚聚能源,共持有70MW光電系統。
考量市場變化及競爭力,錸德逐漸淡出模組製造,由厚聚及錸洋2家SPV持續專注於系統開發;近年加入儲能業務後,在綠色能源產業的布局逐步成形茁壯。
來穎為錸寶(8104)子公司、錸德(2349)孫公司,2019年8月成立,為半導體大廠UPS供應商代工為主要營收,站穩腳步後,全力發展高功率電池櫃,拓展特殊電動車、電動工具機、工業儲能系統及微網電力系統等應用市場。
來穎已著手建置1MW及超過5MW兩座AFC儲能示範案場,並且對外接單。電芯由客戶指定或依預算決定,採用自有管理系統及自行封裝打線,並與知名重電設備大廠合作製成電池櫃,全年營收可從去年6億增至10億元。
國際能源價格維持高檔,台灣的電價最終將回歸現實面,電價上漲或尖峰價差擴大,都會帶來強勁的儲能系統需求。錸寶表示,如同錸德發展太陽光電的軌跡,及延續集團的企業文化,來穎的儲能業務不求最大,但要求做到最好。
錸寶生產消費性PMOLED顯示器,經歷盛極而衰的過程,因巨額折舊以致陷於長期虧損,2015年起迎來轉機,並於2018年上市。旗下另一家電池廠達振,主力生產消費性產品的電池,錸寶併購達振,由於雙方目標客戶一致而產生綜效。
台電AFC輔助服務的儲能設備需求高達1GW,法人看好來穎及達振分別以儲能及消費性電池組的專長,將挹注錸寶成長動能。兩家公司今年合計營收上看20億,3年以成長至50億為目標。
錸德以光碟片為本業,年營收10多億元,由於成長性有限,積極多角化發展,卡位新興產業,帶動轉型。錸德布局能源產業相當早,旗下鈺德2015年就投入太陽光電模組生產及建置案場,2017年併購厚聚能源,共持有70MW光電系統。
考量市場變化及競爭力,錸德逐漸淡出模組製造,由厚聚及錸洋2家SPV持續專注於系統開發;近年加入儲能業務後,在綠色能源產業的布局逐步成形茁壯。
經濟部上周將工業大戶電價上調15%,使得電價由原先每度2.63元上漲到2.85元,也讓虧損累累的台電公司暫時止血。台電為何虧損?電價調整有何所得分配效果?電價調整和抑制通膨以及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有何關聯性?以上問題值得一併討論。
2005年之前,台電盈餘繳庫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6年台電開始出現虧損,到了2008年時累積虧損259億元。自此之後,台電一直無法弭平累積虧損。到了2013年,累積虧損達到2,086億元,為總資本額3,300億元的63.2%。不過,之後幾年多有盈餘,因而到去年年底,累積虧損只剩418億元。然而,今年1至5月,燃料成本加上運維、人事、利息後,平均每度售電成本達3.16元,但平均每度電只賣2.39元,導致今年5月的累積虧損達到1,090億元。
電力生產具有隨著發電量增加,平均生產成本下降的「規模經濟」現象,因此,率先進入生產的廠商會形成「自然壟斷」。為了避免圖利民間廠商,才會出現國營的台電公司的生產方式。然而,為了避免消費者遭受剝削,經濟部又制定一個電價公式,以確保台電投資報酬率不超過5%。
台電會長期虧損是因電價諮詢委員會基於政治理由,未遵循電價公式,長期凍漲電價所致。馬英九總統在任期間,2008年及2012年兩次油電雙漲,帶動通貨膨脹,所產生的民怨,令人記憶猶新。記取上述教訓,在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台後,電價諮詢委員會只於2018年針對大用戶調漲電價3%,而接著七次會議皆採凍漲決議。今年6月29日會調漲電價,是因今年前五個月,台電每個月平均虧損達134億元,若再不止血,則明年底以前就會虧空3,300億元的資本額。
電價凍漲的主要受惠者是富人以及工、商業用電大戶。因此,似乎造成劫貧濟富的逆向所得重分配效果。然而,在弭平累積虧損的過程中,政府必須不斷動用租稅稅收補貼,以維持台電的正常營運,而前述受惠者也正是這些租稅的主要負擔者。長期來看,電價凍漲產生的所得重分配效果不大。
然而,行為經濟學者指出,人們對所得及支出會出現「心理帳戶」。例如,人們會視薪資所得的5,000元和五倍券取得的5,000元為不同收入來源。類似地,人們會視規費及租稅的支出來自不同帳戶。因此,為了抑制民眾用電,直接調漲電費以反映售電成本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電價長期未反映售電成本,也造成國內環境品質日益惡化。環保署的資料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的1.3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2019年的2.87億噸;增加比例為108 %,超過全球平均值的67.6%。雖然去年我國已經將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入法,但由於政府仍視凍漲油、電價格,以抑制通膨為最重要的短期目標,因而此長期目標猶如鏡花水月般虛幻。
隨著經濟不斷成長,人們對乾淨空氣的評價也愈來愈高。因此,採取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可以增進人民福祉。環境經濟學裡有所謂課徵汙染稅,可以減少其他租稅,因而促進投資或增加勞動誘因,從而達到環境品質提升及國民所得增加的「雙重紅利」說法。實務上,政府會將汙染稅收入移轉去補貼再生能源投資,但因為國民所得的計算並未包括環境品質改善,因而不大可能出現雙重紅利的結果。
政府並無足夠誘因去執行減碳政策,環保團體如何反制?總統大選可能是最好的時機。環保團體可在大選時要求各政黨候選人,提出未來執政四年的減碳目標以及相對應的具體政策,並在選舉結束後逐一檢測。如此一來,才不致淪落到追求淨零碳排不成,反坐視碳排放繼續增加的結果。
2005年之前,台電盈餘繳庫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6年台電開始出現虧損,到了2008年時累積虧損259億元。自此之後,台電一直無法弭平累積虧損。到了2013年,累積虧損達到2,086億元,為總資本額3,300億元的63.2%。不過,之後幾年多有盈餘,因而到去年年底,累積虧損只剩418億元。然而,今年1至5月,燃料成本加上運維、人事、利息後,平均每度售電成本達3.16元,但平均每度電只賣2.39元,導致今年5月的累積虧損達到1,090億元。
電力生產具有隨著發電量增加,平均生產成本下降的「規模經濟」現象,因此,率先進入生產的廠商會形成「自然壟斷」。為了避免圖利民間廠商,才會出現國營的台電公司的生產方式。然而,為了避免消費者遭受剝削,經濟部又制定一個電價公式,以確保台電投資報酬率不超過5%。
台電會長期虧損是因電價諮詢委員會基於政治理由,未遵循電價公式,長期凍漲電價所致。馬英九總統在任期間,2008年及2012年兩次油電雙漲,帶動通貨膨脹,所產生的民怨,令人記憶猶新。記取上述教訓,在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台後,電價諮詢委員會只於2018年針對大用戶調漲電價3%,而接著七次會議皆採凍漲決議。今年6月29日會調漲電價,是因今年前五個月,台電每個月平均虧損達134億元,若再不止血,則明年底以前就會虧空3,300億元的資本額。
電價凍漲的主要受惠者是富人以及工、商業用電大戶。因此,似乎造成劫貧濟富的逆向所得重分配效果。然而,在弭平累積虧損的過程中,政府必須不斷動用租稅稅收補貼,以維持台電的正常營運,而前述受惠者也正是這些租稅的主要負擔者。長期來看,電價凍漲產生的所得重分配效果不大。
然而,行為經濟學者指出,人們對所得及支出會出現「心理帳戶」。例如,人們會視薪資所得的5,000元和五倍券取得的5,000元為不同收入來源。類似地,人們會視規費及租稅的支出來自不同帳戶。因此,為了抑制民眾用電,直接調漲電費以反映售電成本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電價長期未反映售電成本,也造成國內環境品質日益惡化。環保署的資料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的1.3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2019年的2.87億噸;增加比例為108 %,超過全球平均值的67.6%。雖然去年我國已經將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入法,但由於政府仍視凍漲油、電價格,以抑制通膨為最重要的短期目標,因而此長期目標猶如鏡花水月般虛幻。
隨著經濟不斷成長,人們對乾淨空氣的評價也愈來愈高。因此,採取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可以增進人民福祉。環境經濟學裡有所謂課徵汙染稅,可以減少其他租稅,因而促進投資或增加勞動誘因,從而達到環境品質提升及國民所得增加的「雙重紅利」說法。實務上,政府會將汙染稅收入移轉去補貼再生能源投資,但因為國民所得的計算並未包括環境品質改善,因而不大可能出現雙重紅利的結果。
政府並無足夠誘因去執行減碳政策,環保團體如何反制?總統大選可能是最好的時機。環保團體可在大選時要求各政黨候選人,提出未來執政四年的減碳目標以及相對應的具體政策,並在選舉結束後逐一檢測。如此一來,才不致淪落到追求淨零碳排不成,反坐視碳排放繼續增加的結果。
上半年公司債票面利率大幅反彈,約已回到七年前水準,與2020年 下半年最低水準相比,指標發債大咖「護國神山」台積電5年期公司 債票面利率從0.36%的低點,最近一期2022年5月發行的新券已衝高 至1.5%,差距高達1.14個百分點。
券商主管表示,其實台積電公司債5年期票面利率在年初時還在相 對低位的0.63%,短短半年後就來到1.5%,飆高0.87個百分點,甚 至高出央行累計升息1.5碼(0.375個百分點)的逾2倍,其他「類公 債」地位指標的台電、中油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各來到1.7%及 1.4%,籌資成本均大幅增加。
試算台積電公司債5年券的年利息支出,券商主管說明,最新一期 與5年券票面利率1.5%,每100億元年利息1.5億元,與2020年下半年 票面利率探底至0.36%,利息將飆增1.14億元,若與年初票面利率0 .63%相比,年利息支出也將增加8,700萬元,若以2021年台積電總計 發債1,300億元來看,年利息更將各增加14.82億元及11.31億元的成 本。
由於公司債的票面利率高低,與發行公司的信用評等高低有關,例 如台積電、台電、中油等均是最高級別的AAA,5年券票面利率均已上 揚至1.4%∼1.7%不等。券商主管指出,其他信評AA或A以下企業的 5年券,目前5年券票面利率約在1.8%∼1.95%不等,下半年不排除 進一步衝破2%。
「下半年公司債票面利率只會更高」,券商主管認為,目前市場大 多認為7月Fed將再升3碼,若9月也升2碼,則央行9月比照6月升半碼 加上升準1碼的可能性高,就算美國因升息過速,引發經濟衰退風險 ,債券殖利率恐怕還是持續居高,公司債票面利率要下滑也很難。
券商主管表示,其實台積電公司債5年期票面利率在年初時還在相 對低位的0.63%,短短半年後就來到1.5%,飆高0.87個百分點,甚 至高出央行累計升息1.5碼(0.375個百分點)的逾2倍,其他「類公 債」地位指標的台電、中油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各來到1.7%及 1.4%,籌資成本均大幅增加。
試算台積電公司債5年券的年利息支出,券商主管說明,最新一期 與5年券票面利率1.5%,每100億元年利息1.5億元,與2020年下半年 票面利率探底至0.36%,利息將飆增1.14億元,若與年初票面利率0 .63%相比,年利息支出也將增加8,700萬元,若以2021年台積電總計 發債1,300億元來看,年利息更將各增加14.82億元及11.31億元的成 本。
由於公司債的票面利率高低,與發行公司的信用評等高低有關,例 如台積電、台電、中油等均是最高級別的AAA,5年券票面利率均已上 揚至1.4%∼1.7%不等。券商主管指出,其他信評AA或A以下企業的 5年券,目前5年券票面利率約在1.8%∼1.95%不等,下半年不排除 進一步衝破2%。
「下半年公司債票面利率只會更高」,券商主管認為,目前市場大 多認為7月Fed將再升3碼,若9月也升2碼,則央行9月比照6月升半碼 加上升準1碼的可能性高,就算美國因升息過速,引發經濟衰退風險 ,債券殖利率恐怕還是持續居高,公司債票面利率要下滑也很難。
7月1日新電價上路後,台電30日公布最新電價表,以住家每月用電 2,000度為例,未調漲的夏月電價,每期(2個月)電費為20,724元, 經過調漲後,新電費每期將增加至21,884元,單月多支出580元、每 期電費就會多支出1,160元。
經濟部27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決定平均電價漲幅8.4%, 產業用電調漲15%。台電30日公告最新電價表。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 ,住宅每月1,000度(一期電費2,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 高壓以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6類產業及高 中(含)以下學校不調整,大學仍需調漲。
除上述以外各產業電價都會調整,高壓用電均價將從每度2.6990元 調漲為每度3.1039元,特高壓從每度2.2354元調整為每度2.5707元。
住宅用電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只計算超出範圍,即1,001度超出 1度部分才調漲,漲幅9%,而1,000度以內不會調,如以兩個月一期 繳納電費試算,非夏月每期(兩個月)6,592元、夏月7,904元以下家 庭用戶不受影響。
電價宣布調整後,觀光飯店或旅宿業也有餐廳,主張應列入餐飲業 免調漲行列。台電業務處長蔡志孟解釋,電價是依主計總處編列用電 種類來區分,以旅館住宿業為例,雖旅館都有餐廳,若沒有獨立分電 表,採用整棟電表計價,會依登記業別進行收費。
官員說,旅館、旅宿業屬低壓用戶,不會被調漲;但大型觀光飯店 因使用高壓營業用電,就未在排除之列。
六大產業當中,以百貨業為例,若大賣場、百貨公司等登記為綜合 商品零售業,就不在這波電價調漲當中。餐飲業中的餐食業、外燴及 團膳承包業、飲料業等行業也不會調漲。
而統一和全家等四大超商、早餐店、餐飲店、理髮店、雜貨店等, 均屬小商家,不在調漲之列;而超市、商辦、中小型工廠、農漁等, 屬於低壓用戶,電價都凍漲。
至於其他業別登記,台電說,最終仍回歸電費單中用電資訊欄的用 電種類,若登載行業別與實際用電用途不符,用電戶可提出異議,向 台電各營業據點辦理變更。
經濟部27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決定平均電價漲幅8.4%, 產業用電調漲15%。台電30日公告最新電價表。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 ,住宅每月1,000度(一期電費2,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 高壓以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6類產業及高 中(含)以下學校不調整,大學仍需調漲。
除上述以外各產業電價都會調整,高壓用電均價將從每度2.6990元 調漲為每度3.1039元,特高壓從每度2.2354元調整為每度2.5707元。
住宅用電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只計算超出範圍,即1,001度超出 1度部分才調漲,漲幅9%,而1,000度以內不會調,如以兩個月一期 繳納電費試算,非夏月每期(兩個月)6,592元、夏月7,904元以下家 庭用戶不受影響。
電價宣布調整後,觀光飯店或旅宿業也有餐廳,主張應列入餐飲業 免調漲行列。台電業務處長蔡志孟解釋,電價是依主計總處編列用電 種類來區分,以旅館住宿業為例,雖旅館都有餐廳,若沒有獨立分電 表,採用整棟電表計價,會依登記業別進行收費。
官員說,旅館、旅宿業屬低壓用戶,不會被調漲;但大型觀光飯店 因使用高壓營業用電,就未在排除之列。
六大產業當中,以百貨業為例,若大賣場、百貨公司等登記為綜合 商品零售業,就不在這波電價調漲當中。餐飲業中的餐食業、外燴及 團膳承包業、飲料業等行業也不會調漲。
而統一和全家等四大超商、早餐店、餐飲店、理髮店、雜貨店等, 均屬小商家,不在調漲之列;而超市、商辦、中小型工廠、農漁等, 屬於低壓用戶,電價都凍漲。
至於其他業別登記,台電說,最終仍回歸電費單中用電資訊欄的用 電種類,若登載行業別與實際用電用途不符,用電戶可提出異議,向 台電各營業據點辦理變更。
29日供電走鋼索,據台電網頁顯示,29日備轉容量率僅剩3.39%, 創今年新低,供電燈號亮出今年首顆「橘燈」,代表供電警戒訊號。 台電表示,主因下午用電尖峰負載時,大雨還未落下,但光電因烏雲 罩頂提早減少發電,驟減250萬瓩,讓備轉容量率短少跌進橘燈。
幸好許多地方午後雷陣雨,才讓供電度過難關,但夏月供電壓力日 益上升。
台電指出,29日用電尖峰出現在下午1點40分左右,用電量3,904. 5萬瓩,用電量略比28日增加一點,但未破歷史用電紀錄,不過太陽 光電在下午發電量較減少逾200萬瓩,因此讓備轉容量率比平常低, 供電燈號跌落橘燈。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會出現如此情況,是因為下午雷陣雨落下 前,在雲嘉南地區烏雲密布,當地本來就是太陽光電主要設置區域, 因此發電量減少250萬瓩,相當於備轉容量率減少逾六個百分點,以 致整體備轉容量率低於6%。這是今年首顆亮出供電警戒及系統限電 機率增加的橘燈。
吳進忠指出,近期有多個機組故障或正進行檢修,像台電林口電廠 2號機因破管正維修中,預計7月2日恢復運轉。台中電廠1號機正在歲 修,短期內會完成恢復發電。民營IPP電廠星彰及星元電廠部分故障 ,整體減少180萬瓩未加入供電行列。
不僅如此,台塑化汽電共生機組檢修一再拖延,短少61萬瓩,加上 大觀二廠1號與明潭電廠4號兩座抽蓄水力掛點,短少51.7萬瓩,無法 及時救援光電瞬間減少的壓力。
為面對天候造成備轉容量率下降,台電緊急啟動應變措施。吳進忠 說,29日需量競價啟動約37萬瓩、輔助服務也有15萬瓩,未來汽電共 生廠的發電量應該會回升,預估未來的餘裕會增加。
至於30日後供電狀況,吳進忠說,依氣象預報顯示,未來幾天仍有 降雨機率,不過降雨位置與光電設備不同,預估影響光電發電情況可 以避免,另周末可能有低氣壓影響,因此整體氣溫會略低一點,也讓 供電壓力稍減輕。
值得注意的是,29日用電量雖然沒有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整體仍 寫下用電史上單日第四高的紀錄。根據台電統計,用電史上前10名的 歷史紀錄,有七個名次都是在今年寫下,且集中在6月21日之後,扣 除六日用電較為寬鬆之外,等於日日都在創紀錄。
幸好許多地方午後雷陣雨,才讓供電度過難關,但夏月供電壓力日 益上升。
台電指出,29日用電尖峰出現在下午1點40分左右,用電量3,904. 5萬瓩,用電量略比28日增加一點,但未破歷史用電紀錄,不過太陽 光電在下午發電量較減少逾200萬瓩,因此讓備轉容量率比平常低, 供電燈號跌落橘燈。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會出現如此情況,是因為下午雷陣雨落下 前,在雲嘉南地區烏雲密布,當地本來就是太陽光電主要設置區域, 因此發電量減少250萬瓩,相當於備轉容量率減少逾六個百分點,以 致整體備轉容量率低於6%。這是今年首顆亮出供電警戒及系統限電 機率增加的橘燈。
吳進忠指出,近期有多個機組故障或正進行檢修,像台電林口電廠 2號機因破管正維修中,預計7月2日恢復運轉。台中電廠1號機正在歲 修,短期內會完成恢復發電。民營IPP電廠星彰及星元電廠部分故障 ,整體減少180萬瓩未加入供電行列。
不僅如此,台塑化汽電共生機組檢修一再拖延,短少61萬瓩,加上 大觀二廠1號與明潭電廠4號兩座抽蓄水力掛點,短少51.7萬瓩,無法 及時救援光電瞬間減少的壓力。
為面對天候造成備轉容量率下降,台電緊急啟動應變措施。吳進忠 說,29日需量競價啟動約37萬瓩、輔助服務也有15萬瓩,未來汽電共 生廠的發電量應該會回升,預估未來的餘裕會增加。
至於30日後供電狀況,吳進忠說,依氣象預報顯示,未來幾天仍有 降雨機率,不過降雨位置與光電設備不同,預估影響光電發電情況可 以避免,另周末可能有低氣壓影響,因此整體氣溫會略低一點,也讓 供電壓力稍減輕。
值得注意的是,29日用電量雖然沒有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整體仍 寫下用電史上單日第四高的紀錄。根據台電統計,用電史上前10名的 歷史紀錄,有七個名次都是在今年寫下,且集中在6月21日之後,扣 除六日用電較為寬鬆之外,等於日日都在創紀錄。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7日決議平均電價上調8.4%,用電大戶大 漲15%,引起外界譁然。經長王美花29日強調,這次原料價格大漲是 全球性的問題,漲幅是過往3、4倍,如果電價不調整,到年底,台電 財務會有非常大的危機。
副院長沈榮津也緩頰說,經濟部用心良苦,電價政策照顧民生,小 商家沒有動,是穩定物價表現;受到衝擊內需型產業也沒有調整。工 業用戶漲最大,主要是讓工業用戶利用這個機會,在電價適度反映時 提升設備能源效率,政府會陪產業界一起面對。
沈榮津強調,過去電價較低,要談提升設備能源效率,對企業老闆 來說,誘因不夠、動能不足,這次看完國際能源趨勢以後,決定來面 對。
電價拍板後仍餘波盪漾,王美花29日受訪表示,調漲電價後,有很 多政治語言提到台灣能源政策有錯誤才會導致價格大漲,事實上,這 次原料大漲是全球性問題,漲幅是過往3、4倍,不管國家有沒有用核 能,全球像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電價漲得比台灣更多,台 灣在這波全球能源大漲之下,才有成本壓力。
國際原料大漲,對台電來說承擔很大虧損,王美花說,「現在漲幅 不是讓台電不虧,也只是反映一部分成本而已」,讓電價較合理化。 她說,非常多企業在世界各國都有工廠,這些企業主很清楚,台灣電 價跟所有國家比起來是數一數二的低,「一次漲15%,確實讓企業出 乎他們意料之外」,但台電不調整,到年底財務有非常大的危機。
外界擔心電價帶動物價上漲,王美花說,這次電價調整,同時考慮 穩定物價、穩定台電財務。今年國內本土疫情影響民生、小商家,疫 情雖降溫,但店家還在慢慢復甦,因此民生、小商家用電不調整。至 於下一步是否會調整民生、小商家用電?她表示,會再滾動式檢討。
副院長沈榮津也緩頰說,經濟部用心良苦,電價政策照顧民生,小 商家沒有動,是穩定物價表現;受到衝擊內需型產業也沒有調整。工 業用戶漲最大,主要是讓工業用戶利用這個機會,在電價適度反映時 提升設備能源效率,政府會陪產業界一起面對。
沈榮津強調,過去電價較低,要談提升設備能源效率,對企業老闆 來說,誘因不夠、動能不足,這次看完國際能源趨勢以後,決定來面 對。
電價拍板後仍餘波盪漾,王美花29日受訪表示,調漲電價後,有很 多政治語言提到台灣能源政策有錯誤才會導致價格大漲,事實上,這 次原料大漲是全球性問題,漲幅是過往3、4倍,不管國家有沒有用核 能,全球像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電價漲得比台灣更多,台 灣在這波全球能源大漲之下,才有成本壓力。
國際原料大漲,對台電來說承擔很大虧損,王美花說,「現在漲幅 不是讓台電不虧,也只是反映一部分成本而已」,讓電價較合理化。 她說,非常多企業在世界各國都有工廠,這些企業主很清楚,台灣電 價跟所有國家比起來是數一數二的低,「一次漲15%,確實讓企業出 乎他們意料之外」,但台電不調整,到年底財務有非常大的危機。
外界擔心電價帶動物價上漲,王美花說,這次電價調整,同時考慮 穩定物價、穩定台電財務。今年國內本土疫情影響民生、小商家,疫 情雖降溫,但店家還在慢慢復甦,因此民生、小商家用電不調整。至 於下一步是否會調整民生、小商家用電?她表示,會再滾動式檢討。
中興電(1513)昨(28)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江義福指出,公司手中產能滿載到2025年、訂單甚至可看到2030年,今年業績有望呈雙位數成長。
江義福表示,去年中興電營運繳出不錯成績,去年營收達180.25億元、年增17.1%,稅後純益19.57億元、年增28.1%,每股純益4.19元,並通過每股配息2.8元;今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估計營收、獲利有機會出現雙位數成長,預計明年股息金額可望再增加。中興電昨日股東會中承認去年財報並通過每股配息2.8元現金股利。
江義福指出,目前公司產能滿載已到2025年,部分訂單能見度甚至看到2030年,成長動能持續向上;中興電昨日收在55元、上漲0.1元。
中興電總經理郭慧娟表示,電信設備商在空調設備需求增加下,帶動公司維護管理業務,加上台灣內需市場需求成長,均將推升公司營運表現;再生能源部分,由於太陽能、風能等分散式電廠增加,推升併網中的昇壓站氣體絕緣開關(GIS)的保護裝置需求提高,再加上台電十年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同步帶動GIS需求成長。
氫能方面,郭慧娟指出,中興電氫能裝置主要是透過低壓氫罐設備系統,導入兩輪、三輪與四輪等裝置,目前在低功率氫能兩輪和三輪車已開發完畢,預計第4季推出;其中三輪裝置已與印度公司合作,可望切入印度嘟嘟車市場,後續市場相當看好,若加上中國大陸對氫能產品擴大推行,印度、大陸兩大市場可望成為未來公司成長動能重點之一。
另外,服務事業群部分,中興電嘟嘟房停車事業2021年初取得高速公路湖口等四個休息站停車場,總計十個電動車充電樁建置、八年充電服務經營權,去年底上線營運,並在南港展覽館、台北小巨蛋停車場建置iCharging電動車充電樁。
法人指出,中興電旗下綠能相關事業占營收比重已達65%,且台南七股電廠已併網營運,加上氫能事業今年貢獻將更加顯著,手中又握有14、15億元的「敦南御所」成屋案可持續銷售,後續營運值得期待。
江義福表示,去年中興電營運繳出不錯成績,去年營收達180.25億元、年增17.1%,稅後純益19.57億元、年增28.1%,每股純益4.19元,並通過每股配息2.8元;今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估計營收、獲利有機會出現雙位數成長,預計明年股息金額可望再增加。中興電昨日股東會中承認去年財報並通過每股配息2.8元現金股利。
江義福指出,目前公司產能滿載已到2025年,部分訂單能見度甚至看到2030年,成長動能持續向上;中興電昨日收在55元、上漲0.1元。
中興電總經理郭慧娟表示,電信設備商在空調設備需求增加下,帶動公司維護管理業務,加上台灣內需市場需求成長,均將推升公司營運表現;再生能源部分,由於太陽能、風能等分散式電廠增加,推升併網中的昇壓站氣體絕緣開關(GIS)的保護裝置需求提高,再加上台電十年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同步帶動GIS需求成長。
氫能方面,郭慧娟指出,中興電氫能裝置主要是透過低壓氫罐設備系統,導入兩輪、三輪與四輪等裝置,目前在低功率氫能兩輪和三輪車已開發完畢,預計第4季推出;其中三輪裝置已與印度公司合作,可望切入印度嘟嘟車市場,後續市場相當看好,若加上中國大陸對氫能產品擴大推行,印度、大陸兩大市場可望成為未來公司成長動能重點之一。
另外,服務事業群部分,中興電嘟嘟房停車事業2021年初取得高速公路湖口等四個休息站停車場,總計十個電動車充電樁建置、八年充電服務經營權,去年底上線營運,並在南港展覽館、台北小巨蛋停車場建置iCharging電動車充電樁。
法人指出,中興電旗下綠能相關事業占營收比重已達65%,且台南七股電廠已併網營運,加上氫能事業今年貢獻將更加顯著,手中又握有14、15億元的「敦南御所」成屋案可持續銷售,後續營運值得期待。
經濟部27日召開111年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決定將針對用電大戶 調漲電價、終結連七凍,平均漲幅8.4%。電價上漲受惠相關概念股 ,包括安集等12檔個股面露喜色。
電價調漲受惠相關概念股,如太陽能、風電等,28日早盤股價衝高 後,終場多數回跌翻黑,而太極、安集、康舒、大亞、訊舟、亞力、 森崴能源、鑫科、世紀鋼、永冠-KY、中興電、台汽電等12檔仍維持 在盤上,表現相對強勢。
國泰證期研究部分析,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波動,台灣電價相對 便宜,預期未來電價上漲壓力仍大,今年9月會有第二次電價審議委 員會,屆時會檢討當時能源價格與台電成本,再討論後續電價是否調 整。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高壓及特高壓用電大戶調漲15%,高壓用電從 每度2.6990元調高至每度3.1039元,特高壓從每度2.2354元調高至2 .5707元,預估受影響用戶約2.2萬戶,影響產業如半導體、PCB、鋼 鐵、水泥、塑化等。
鋼鐵、水泥業雪上加霜
以中鋼為例,公司估算每年約增加新台幣8億元成本,由於今年鋼 鐵業景氣不好,國際原料波動又大,電費調漲成本難轉嫁,對於鋼鐵 產業營運衝擊大。
另外,水泥生產過程需耗費大量電力,約占生產成本15%,加上今 年以來煤炭價格已飆漲一波,電價一口氣漲15%,再配合夏季電費計 算的話,成本壓力大,下半年獲利展望悲觀。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認為,太陽能、風力發電族群有機會受惠 此波電價調漲,呈現量價齊揚,由於電業法規劃我國在2025年要走向 非核家園,屆時綠能的發電占比要提升至20%。
根據台電統計,再生能源發電量只占台電系統的7.7%,距離20% 仍有一大距離,預期相關綠電族群應是漲價的受惠者,股價震盪整理 後,還有機會再走高。
電價調漲受惠相關概念股,如太陽能、風電等,28日早盤股價衝高 後,終場多數回跌翻黑,而太極、安集、康舒、大亞、訊舟、亞力、 森崴能源、鑫科、世紀鋼、永冠-KY、中興電、台汽電等12檔仍維持 在盤上,表現相對強勢。
國泰證期研究部分析,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波動,台灣電價相對 便宜,預期未來電價上漲壓力仍大,今年9月會有第二次電價審議委 員會,屆時會檢討當時能源價格與台電成本,再討論後續電價是否調 整。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高壓及特高壓用電大戶調漲15%,高壓用電從 每度2.6990元調高至每度3.1039元,特高壓從每度2.2354元調高至2 .5707元,預估受影響用戶約2.2萬戶,影響產業如半導體、PCB、鋼 鐵、水泥、塑化等。
鋼鐵、水泥業雪上加霜
以中鋼為例,公司估算每年約增加新台幣8億元成本,由於今年鋼 鐵業景氣不好,國際原料波動又大,電費調漲成本難轉嫁,對於鋼鐵 產業營運衝擊大。
另外,水泥生產過程需耗費大量電力,約占生產成本15%,加上今 年以來煤炭價格已飆漲一波,電價一口氣漲15%,再配合夏季電費計 算的話,成本壓力大,下半年獲利展望悲觀。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認為,太陽能、風力發電族群有機會受惠 此波電價調漲,呈現量價齊揚,由於電業法規劃我國在2025年要走向 非核家園,屆時綠能的發電占比要提升至20%。
根據台電統計,再生能源發電量只占台電系統的7.7%,距離20% 仍有一大距離,預期相關綠電族群應是漲價的受惠者,股價震盪整理 後,還有機會再走高。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