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環保新聞】環保署提出溫管法,將針對服務業開徵碳費,引發各界討論。百貨業界強烈反對,認為服務業污染程度低,應以製造業為主體負擔碳費。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服務業的污染源主要來自冷氣,若以用電量來決定碳費多寡,對服務業來說並不公平。他建議政府應將碳費徵收對象聚焦於製造業,如汽機車等產品。百貨業界也正在研議因應之道,遠東SOGO百貨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措施,包括硬體更新、管理手段節能,以及積極採用太陽能發電等。遠東百貨則成立能源節約小組,進行多項節能措施,以應對長時間營運所需的能源控管。
不過發電業是排碳大戶,以台電而言,2019年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約9,150萬噸,若每噸徵收100元碳費,在未考慮碳費減免、獎勵的情況下,成本將增加近百億,衝擊不小,也勢必對電價調漲產生壓力。
官員表示,這確實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國際上在實施碳定價策略時,初始費率都不會太高,避免直接衝擊民生、造成物價上漲,未來修法都會綜合考量。
環保署官員表示,若修法順利通過,環保署會盡快訂定相關子法,明訂碳費徵收對象、費率等,屆時也會給予一定緩衝期。
賴正鎰表示,服務業的汙染問題很低,環保署以用電量為依據,要求服務業也要交碳費,不知道是依據那一項國際標準,就他所知是從未見過。
賴正鎰指出,服務業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源,最多僅有冷氣而已。若是以用電量來決定碳費的多寡並不公平。他相信整個服務業再怎麼製造氣體汙染,都比不上一家工廠的空汙排放量。他並強調,政府碳費徵收的對象仍應以製造業為主,例如汽機車等產品也是製造業所生產,這些都與服務業沒有關連性。
至於碳費收徵對象,擴大至百貨商場,百貨業者昨日表示,由於仍是草案,正在研議因應之道。
遠東SOGO百貨表示,該公司近年以「成為亞洲第一綠色百貨」為目標,除了透過硬體更新與管理手段節能之外,也積極朝行政流程著手減廢減碳,包含推動電子公文、智能化停車、e化退稅、雲端發票推廣、電子禮券與抵用券、非現金支付推廣等。
SOGO新竹店頂樓亦釋出空間,於2019年建置完成第二座太陽能發電系統,不僅會供應賣場內部分用電,也將回售台電,將來若有其他合適店點,SOGO亦將持續增設太陽能系統。
另外,遠百表示,各分公司一天營運時間長達10至11小時,考量到長時間營運需求的能源控管,遠東百貨以工程部為核心,成立能源節約小組,進行五大類別的節能措施,包含:空調節能、照明節能、電梯節能、電力系統,以及事務機器,並定期檢視成效。
對於明年國內債市能否延續今年充沛的發債動能,櫃買中心主管表示,必須觀察兩大變數,一是利率走勢,會否因經濟復甦而走揚,若走揚,將不利企業發債;二是企業資金需求,因今年大型企業發債規模已經不少,明年是否還有資金需求有待觀察。
今年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要國家央行紛紛降息護經濟,國內債市利率跟著走低,企業及金融機構趁市場低利環境積極發行債券籌措中長期資金,或借新還舊以降低償債成本,使得國內企業發債量大增。
據櫃買中心統計,截至29日,國內公司債及金融債今年發行規模在1兆又141億元,其中,公司債占8,221億元、金融債占1,920億元。整體來看,相對往年發債規模最多6.000多億元,今年破兆元的規模前所未見。
櫃買中心表示,受利率持續探底影響,國內公司債及金融債發行市場呈現空前盛況,其中普通公司債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發行量高達7,525億元,較去年大幅成長104.5%,並有12家企業發行金額超過200億元,台積電公司則是睽違七年之後再度發行公司債;轉換公司債發行金額為69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1%。
此外,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金額也是近五年新高,達1,920.4億元,並有十家銀行發行金額超過100億元。金融債方面,以農業金庫發債250億元居冠,其次是台灣企銀200億元,排名第三的是?豐銀行的194億元。
基隆協和發電廠即將進行重大更新改建,台電計畫在這裡新增燃氣機組,以解決北部地區用電尖峰的需求。然而,由於廠區空間有限,台電須靠填海造陸來擴大接收站空間,這一決定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和質疑。環保署環評委員於22日召開會議,要求台電在明年3月底前提供填海造陸的必要性、工法及生態衝擊等詳細資料,並擇期進行再審。 會議中,台電強調北部地區用電量在尖峰時超過全台四成,而新電廠的開發並不容易,導致長期供需失衡。近年來,核一、二廠除役後,協和發電廠老機組屆齡將除役,使得供需失衡情況更加嚴重,北部電網急需新增電源。為此,台電計畫在協和電廠設置兩部130萬瓩的大型燃氣機組,總裝置容量達260萬瓩,這將為北部供電提供強有力支持。 然而,台電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所需的填海造陸計畫引起了當地居民和民代的強烈反對。他們擔心這將對生態環境和漁業造成嚴重影響。環評委員也對此表示關注,並要求台電提供更多有關珊瑚礁影響、附近海域生態保育的資料,並研提保護對策。 此外,還有委員指出,新機組的發電效率不如現有機組,空污排放數量也較高。對於填海造陸所用土方的來源及成分,以及對海底的影響等問題,台電也需提出相關對策。 最終,環評會議經過3小時的討論後,決議要求台電提供更多報告,包括新燃氣機組的發電效率、空污排放濃度,以及填海造陸對生態的影響評估等,資料補齊後將擇日再審。
環保署22日進行「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 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台電指出,北部地區用電尖峰時,用電量超 過全台四成,但新電廠開發不易,長期無法供需平衡,尖峰期仍需中 南部提供跨區支援,近年因核一、二廠除役,協和發電廠老機組屆齡 除役,供需恐更為失衡,北部電網急需新增電源。
由於協和電廠舊有四部各50萬瓩燃油機組,於2019年除役,更新改 建計畫將設置兩部裝置容量13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總裝置容量260萬 瓩,可支撐北部供電,相當於夏季用電尖峰約6%備轉容量率。除機 組之外,台電也規劃填海造地18.6公頃,興建防波堤及LNG卸收碼頭 ,另還有新建兩座各約16萬公秉儲氣槽。
惟台電興建天然氣接收站要進行填海造陸,引發當地居民、民代異 議,希望改採替代方案,包括台電填海造陸面積相當於443個籃球場 ,對生態環境、漁業都有強烈衝擊。環評委員則說,國外報告顯示每 公頃珊瑚礁每年可創造約11.5萬美元生態價值,但台電對珊瑚影響、 鄰近海域生態保育說明不足,要求台電重提報告並研提保護對策。
另也有委員提出,協和電廠新機組發電效率還比現有台電機組落後 ,空污排放數量不如現行機組,且填海造陸所用土方來源及成分,對 海底影響等,都需要台電再提相關對策。
環評會議經3小時討論後,最後決議要求台電提出更多報告,包含 新燃氣機組發電效率、空污排放濃度,填海造陸對生態影響評估等, 資料補齊後擇日再審。
台灣電信業搶攻太陽能市場,三大電信大厂展開綠能戰略!台灣大率先宣布自建太陽能電廠,而中華電信和遠傳則利用自身通訊技術及資通訊整合能力,積極進軍太陽能產業。中華電信已經在太陽光電領域投入超過七年,目前累積建置470多個太陽能發電案場,發電量超過280MW。遠傳則成立旭天能源,積極協助夥伴建置太陽能電廠,並計畫在2022年底前建置30MW太陽能電廠,年發電量達3,600萬度綠電。台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台汽電與台灣大、台灣綜合研究院合作,完成台灣售電業中最大太陽能光電轉供案。
其中,中華電信協助企業催生太陽能電廠,並打造太陽能停車場,對內也提升綠電使用率。遠傳成立旭天能源,跨足太陽能產業,協助夥伴建置太陽能電廠,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搶進智慧能源市場。
中華電表示,響應政府綠能政策,七年前投入太陽光電領域,目前已累積建置470多個太陽能發電案場,包括台電彰濱案100MW(百萬瓦)地面型案場、台電馬鞍山水面型電廠及正新橡膠、大江生醫、彰源企業等企業,總發電量逾280MW,除貢獻營收、獲利,更打造綠能合作生態系。
遠傳表示,該公司綠能發展一路超前部署,2018年成立旭天能源,正式跨足太陽能產業,全力擴大綠能市場。
遠傳指出,旭天協助政府、多家企業與團體建置太陽能電廠,並以遠傳機房作為示範場域,旭天已陸續完成多項太陽能電廠建置,範圍涵蓋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並持續擴建中,目前累計建置5MW太陽能電廠,預估產出每年發電量約600萬度綠電。
遠傳強調,未來旭天能源將加速太陽能電廠建置,預估2022年底將累計建置30MW太陽能電廠,產出每年發電量約3,600萬度綠電。
台灣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並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台汽電投入綠電交易市場,與台灣大及台灣綜合研究院合作,完成台灣售電業中最大太陽能光電轉供案。
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電力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對台電來說,如何在供電與環保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台中電廠不僅要滿足市民的日常用電需求,還要支持台中市的經濟發展和工商建設。近年來,隨著台商回流和重大投資案的增多,台中市的工商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用電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根據台電的數據,台中市用電量在過去5年間增長了20%,從103年的257億度增加到108年的315億度,從全台用電排名第四躍升為六都之冠。然而,去年(2019年)中部地區有超過8成的時間需要依靠外援電力,只有不到2成的時間是靠自身電力設施供應的。
為了穩定供電和保護環境,台中電廠計劃新增2部約130萬瓩的燃氣機組,總共260萬瓩,這樣的發電量相當於4.7部現有的燃煤機組。同時,將現有的4部不特定燃煤機組轉為備用,只在不特定條件下啟用。這樣的供電調度方式將使空污排放量相比2014年減少78%。
台中電廠近年來積極回應社會對減煤減排的期待,已經從「減煤減排1.0」進步到「減煤減排3.0」。在秋冬「空污季」時,配合空品預警讓火力機組降載,甚至讓整部機組完全停下來運轉。去年,台中電廠的空污排放量相比2014年減少了超過5成。
台中電廠的環保改善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至四號機的環保改善工程已經完成,第五至十號機的空污改善工程也即將在114年前完成。台電期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信任,協助推動新建燃氣機組計畫,滿足台中市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同時維繫空品改善的成果。
根據台電資料顯示,台中市用電量從103年的257億度,增加到108 年315億度,5年來成長幅度增加20%,也從全台用電排名第四名,成 為六都之冠。去(2019)年中部地區超過8成的時間用電量已須仰賴 外援,僅不到2成的時間境內電力設施所發電量足夠自己使用。
台電指出,為達成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之雙重目標,燃氣機組扮演 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未來台中電廠將新增2部燃氣機組,各約130萬 瓩,共計260萬瓩,發電量相當於4.7部現有燃煤機組,並將現有4部 不特定燃煤機組轉為備用,僅在特定條件下啟用:第一,不能在空污 季期間使用。第二,空品的AQI須要小於100。第三,備轉容量率需低 於8%。兩部燃氣機組商轉後,台中電廠未來將以2氣6煤方式進行供 電調度,屆時空污排放量與2014年相比,將減少78%。
台電說明,台中電廠為積極回應社會減煤減排的期待,近年來已持 續透過降載、限制運轉機組等方式減發用電,自2017年開始,從「減 煤減排1.0」,在秋冬「空污季」時配合空品預警讓火力機組降載。 緊接著進入「減煤減排2.0」,空污季只運轉8部機組,當年台中電廠 10部機組同時運轉的天數較前一年減少近4成。去(2019)年10部機 組同時上線運轉的天數更是歸零,正式告別「全廠火力全開」的時代 ,進而邁入「減煤減排3.0」階段,在不影響供電的前提下,讓一整 部機組完整停下來,進一步擴大減煤減排幅度。
去年台灣供電情勢逐步趨於穩定,供電燈號持續維持供電充裕的綠 燈。台中電廠推更大幅度自主減煤計畫,10月1日起,運轉機組數最 多從原承諾的8部機組,減為7部,且總發電量不超過6部機滿載發電 量(330萬瓩),與過去空污季8部機運轉發電量440萬瓩相較,等於 再減少2部機組的發電量。
台中電廠第一至四號機的環保改善工程今年初完成,機組排放符合 台中市府現行的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加嚴標準,第五至十號機亦 已啟動空污改善工程,預計114年前可完成。而且台中電廠2019年空 污排放量相較2014年減少逾5成。
台電為滿足台中市經濟發展逐年攀升的電力需求,營造更好投資環 境,並延續空品改善成果,繳出更亮麗減排減煤成績單。希望社會各 界信任台電的電力專業,協助推動新建燃氣機組計畫。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受疫情影響,但台電一期、允能及海能等三個風場不減進度,全力追趕建設。由於疫情全球肆虐,外國人員來台需隔離14天,對技術人員來說是一大阻礙。然而,台電一期風場已完成水下基礎布建,允能風場與海能風場則因人員及天氣因素延後施工。不過,彰一開閉場土建工程進度順利,陸上變電站工程也按計劃進行。台電預計明年春天將出海施工,有信心在用電尖峰前提供1500MW容量供離岸風電併網。
由於疫情肆虐全球,商務或技術人士要在世界各地移動受限,其中離岸風電極度仰賴外國人員協助建設,雖我國疫情控制平穩,但外國人員入境後要隔離14天,讓技術人員卻步不願來台。
根據離岸風電開發商與能源局簽訂行政契約規定,示範風場必須在承諾當年度投入發電,遴選風場則可分年度達成階段目標,例如目前可供開發商選擇第一年完成100%水下基礎,隔年完成全數風機並投入發電,或在第一年完成50%水下基礎及50%裝設風機兩種方式。
台電一期風場完成所有水下基礎布建,水面上只立好2支風機並投入運轉發電,還有19支未完成布建。允能風場因與地方溝通而錯失出海時機,目前僅完成1支水下基礎,其餘79座水下基礎及80支風機都待好天氣出海裝設。海能風場預定要裝設47座8MW風機,由於相關人員受限澳洲封城,讓海上工程大幅延遲。
雖然海上進度較規劃落後嚴重落後,台電陸上變電站則依進度執行中,其中彰一開閉場土建工程進度順利,相關線路布建也依計劃進行,目前整體計畫分別完成50%及60%,後續待土建項目完工後,機電設備進駐後進度就相當快。
達德能源則說,允能風場因全球疫情而導致工作船舶及人員動員受到影響,在相關單位協助下,人員調度已漸步入正軌。
海能風場指出,目前陸上工程進度良好,陸上升壓站已於10月10日舉行上樑典禮,後續站體及陸纜裝設工程亦穩定推進;海上工程方面,工事已於今年4月展開,現階段所需相關重機件與工作船均已到位,等待適當天氣條件開始打椿。
台電也表示,今年受限於今年海上氣象不佳,相關進度延後,不過預計明年春天東北季風減弱後,就會立刻出海施工,有信心明年6月底完成工程,在用電尖峰前可提供1500MW容量供離岸風電併網。
台電斥資千億購入燃氣新機組,穩定供電同時維護環保
為了達到穩定供電與環保雙重目標,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在9日宣布了一個重大決策,那就是將投入新台幣1,000億元,跨電廠採購五部先進的燃氣新機組。這批機組的總裝置容量將達到約650萬瓩,預計在商轉後將為台電帶來約16.24%的供電能力提升。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在發布會上強調,這次的燃氣機組採購案,不僅是台電近年來的頭號大案,也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燃氣機組採購案之一。
隨著2025年台灣邁向非核家園,燃氣在台灣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會過半,因此這次台電在北中南各電廠的擴建計劃中,特別著重於燃氣複環機組的引入。其中,台中、興達電廠將共新增五部燃氣複環機組,這五部機組將由台灣中鼎工程與美商奇異GE共同承攬。
台電表示,這五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將分別用於兩座電廠,其中高雄興達電廠將新增三部各130萬瓩的機組,總計390萬瓩;台中電廠則新增兩部各130萬瓩的機組,總計260萬瓩。這樣的擴建將使燃氣火力成為未來供電的主要來源。
楊董事長指出,興達電廠新增的首部燃氣機組預計在2024年完工並網絡,第二及第三部則在2025年完工。而大潭電廠也將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的完工供氣,預計在2025年完工。台中電廠的更新案則因情勢變化仍在檢討中,但兩部新建燃氣機組已經通過環評大會審查,並已列入未來電廠更新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台中電廠的更新案目前還在等待台中市府的都市設計審議和出流管制計畫書的審查。台電呼籲相關機關盡快完成審查,以確保未來供電不受影響。
興達電廠的燃氣機組預計在2024年接手上線後,將成為潔淨能源生力軍的模範電廠。而台中電廠的更新則將是台電在非核家園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步驟。
台電力公司近日宣佈了一項重要的發展計畫,計畫在興達及台中電廠兩地建置複循環天然氣機組。然而,在台中電廠的開發進度上遇到了一些瓶頸,目前還處於無法開工的狀態。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中電廠是目前北中南煤氣電廠中唯一尚未取得施工許可的電廠,他呼籲台中市府積極協助,希望能夠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相關審議,使施工能夠順利進行。 楊董事長進一步指出,台電在北中南地區的燃氣電廠都有新增計畫,北部的大潭電廠目前已逐步克服了因疫情導致技術人力和工人短缺的問題。南部興達電廠的前期作業在6月份已經開工,並已完成主設備機組的簽約,預計將會盡快完成建置。 台中電廠雖然已通過環評,但還需面對都市設計審議、出流管制計畫書等各種審議流程。楊董事長期望台中市府能夠加快審批流程,讓台中電廠能在明年上半年開工,確保興建計畫不受影響。 關於台中電廠2024年的完工預期,楊董事長也強調,若因故無法如期完工,台電將透過調度方式來解決電力缺口問題,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這樣的解決方案讓人放心,不會對電力供應造成太大影響。
台電大动作!斥資千億跨電廠購買五部燃氣新機組,全力穩定供電與環保雙贏
為了達到穩定供電和環保雙贏的目標,台電最近宣布了一個重大計劃!他們決定投資新台幣1,000億元,從其他電廠購買五部最新的燃氣機組,這些機組的總裝置容量高達650萬瓩,未來投入商轉後,將能夠提升我們的供電能力達到約16.24%。這個大動作,可說是今年全球最大的燃氣機組採購案呢!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這次購買的機組對於台灣來說非常重要,因為2025年我們就要邁向非核家園,燃氣的比重將會超過一半,這些新機組將在台電的北中南各個電廠進行擴建。其中,台中、興達電廠將新增五部燃氣複環機組,這項工程將由台灣中鼎工程與美商奇異GE共同承攬。
這五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將分別用於兩座電廠,興達電廠將新增三部各130萬瓩的機組,總共是390萬瓩;台中電廠則新增兩部各130萬瓩的機組,總共260萬瓩。這樣一來,未來燃氣火力將成為我們供電的主要來源。
楊董事長還提到,興達電廠新增的首部燃氣機組預計在2024年完工並網絡,第二部和第三部則在2025年完工。大潭電廠也將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的完工供氣,預計也在2025年完工。而台中電廠的更新案,雖然因情勢轉變而正在檢討中,但兩部新建燃氣機組已經列入未來電廠更新計畫,並已通過環評大會的審查。
不過,台中電廠的更新案還有一些關鍵環節需要通過,像是都市設計審議、出流管制計畫書等,這些都需要台中市府的審查。台電希望這些都能夠順利通過,以免影響未來的供電。
興達電廠的新燃氣機組預計在2024年接手上線,這將使興達電廠成為潔淨能源的模範電廠。希望這些新機組的加入,能夠讓台電的供電更加穩定,同時也能夠為環保盡一份力。
由於2025年邁入非核家園,我國燃氣比重將過半,扮重要角色,台電北中南各有電廠將擴建,這次台中、興達電廠共新增五部燃氣複環機組,由台灣中鼎工程攜手美商奇異GE共同承攬,9日台電和中鼎、奇異舉行興達電廠1至3號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簽約儀式。
台電表示,這五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將分別用於兩座電廠,其中高雄興達電廠將新增三部各130萬瓩(共390萬瓩),台中電廠則新增兩部各130萬瓩(共260萬瓩),配合場內既有機組,未來燃氣火力將成供電主要來源。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指出,台電有多個電廠正在更新改建,興達電廠新增首部燃氣機組會在2024年完工併網,第二及第三部則在2025年完工。大潭電廠則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完工供氣,預計2025年完工。台中電廠原本表定2024年完工,但因情勢轉變仍在檢討中,因此率先從較無爭議的興達電廠先啟動。
台電說,興達電廠新的燃氣機組將於2024年接手上線,屆時興達電廠將成潔淨能源生力軍的模範電廠。值得注意的是,台中電廠更新案仍卡關,台電說,台中電廠兩部新建燃氣機組已列入未來電廠更新計畫中,且已通過環評大會審查,但還有都市設計審議、出流管制計畫書等,尚待台中市府審查,希望趕緊通過,才不會耽誤未來供電。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規劃於興達與台中電廠分別新設三部及二部複循環天然氣機組,總裝置容量約達650萬瓩,可挹注電力系統約16.24%的供電能力。
楊偉甫說,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2024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將於2023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並於2025年底及2026年底陸續除役,屆時興達電廠完成脫胎換骨,成為南部地區低碳永續的發電廠。
經濟部長王美花及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受邀見證簽約儀式。王美花表示,台灣2025年要能源轉型,其中綠能占20%,燃氣占50%,興達電廠的成功對台灣非常重要。她提到,厲害的製造業都需要用到很多電,國內半導體產業用電需求日益增加,時程也愈來愈緊迫,政府相對應也會確保用電、用水都到位。
酈英傑表示,很高興看到台灣和美國的企業能夠共同合作投入台灣能源工程。他認為,這個台美共同計畫不僅可以促進雙方商業合作、強化台灣電力供應,更可以為南部帶來乾淨空氣,這就是「真朋友真進展」最佳例子。
酈英傑並提到,自己不是第一次參與台電簽約儀式,去年大潭電廠簽約也在場,未來也很期待能儘早參加台中電廠的啟動儀式。
台電補充,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為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由氣渦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後,再利用氣渦輪機高溫排放之熱氣排入熱回收鍋爐,將爐水加熱產生蒸汽來推動蒸汽輪機,進行第二次發電;如此裝置容量不僅比比燃煤機組高,其產生的空氣汙染物也更少。
楊偉甫表示,台電在北中南分別有燃氣電廠新增計畫。北部大潭電廠因疫情導致技術人力跟工人缺乏,目前已逐步克服;南部興達電廠前期作業今年6月開工,如今完成主設備機組簽約,將會盡快建置。
台中電廠已通過環評,但如今還有都市設計審議、出流管制計畫書等審議流程,盼台中市府盡快放行,讓台中電廠明年上半年施工,興建計畫期程才不受影響。
台電預估台中電廠2024年完工,若無法如期完工,是否會出現電力缺口一事。楊偉甫說,若無法如期完工,台電可透過調度方式解決,不存在電力缺口疑慮。
台灣電力公司積極邁向綠能新世紀
【台北訊】近日,南韓及日本政府高調宣布加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全球綠能發展步調加速,然而台灣政府尚未正式響應。在這樣的背景下,台電公司昨(8)日與工研院簽署創新策略合作夥伴MOU,展開綠能技術的深度合作,展現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的決心與動力。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政府高度關注全球綠能發展趨勢,並積極觀察其他國家在減碳方面的實踐路徑。雖然目前尚未看到明確、完整的減碳路徑,但台灣將不斷努力,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曾文生強調,台灣產業人才具有挑戰精神,面對減碳挑戰時,總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並重新奪回領先地位。他進一步指出,未來十年將是減碳關鍵時刻,經濟部已經有長期電源開發計畫的規劃,將在適當時機公佈。
曾文生在致詞中提到,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升,相關儲能設施及電網也必須與時俱進,以迎接新電能社會的到來。他強調,政府將不斷努力,將能源產業轉型為科技業,從政府主導的「政府隊」轉變為吸引國家力量的「國家隊」。
雖然台灣政府尚未正式宣示加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但台電公司與工研院的合作,以及曾文生次長的強烈表態,都顯示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的決心與動力。未來,台灣將繼續在綠能領域發揮創新力量,為全球綠能發展貢獻台灣智慧。
工研院與台電昨(8)日締結二期創新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MOU),以2015年第一期合作為基礎,深化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國際鏈結四大面向,共同發展智慧電網、儲能、數位電力、創新能源等領域。雙方將加強人才交流,加速台灣能源與電力產業數位轉型,培育能源科技新創獨角獸。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此簽約具有兩大意義。一來是提升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效率,透過儲能、智慧調度維持供電穩定;二來是從電力政府隊向國家隊轉型,台電未來將結合工研院及產業力量,讓新電力技術在此平台上發揮。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強調,二期MOU除了技術研發合作外,還包含了人才培育、事業共創及國際鏈結等合作項目。技術研發方面,將聚焦智慧電網、儲能等八項技術議題,交流電業最新趨勢及技術發展資訊。人才培育方面,將推動電力領域人才培訓課程,為現代化電網培養所需人才。事業共創方面,將從公共政策角度出發,集思廣益,開拓電力產業新藍海。國際鏈結方面,將透過工研院海外布局,幫助台電掌握國際電業最新發展資訊及特定技術發展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