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國內最權威、規模最盛大的企業、建築獎項「第22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暨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頒獎典禮於10月6日晚上7時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二樓卓越堂盛大舉行,為每年全國營建、企業矚目的焦點,吸引全國共700多位產、官、學界菁英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頒獎典禮莊嚴隆重,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立法院院長游錫(方方土)、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內政部部長徐國勇、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顏久榮、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等親臨致詞頒獎,並代表政府給建築營建及企業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肯定所有得獎人的成就是臺灣的驕傲。
大會主任委員鍾佳濱立委指出,國家品牌玉山獎肯定企業濃厚的台灣文化內涵,鼓勵企業重視服務品質與研發創新,促使台灣產業更加蓬勃發展,把台灣推向國際。
賴副總統致詞表示,國家品牌玉山獎就是鼓勵企業增加服務的質與量、深度與廣度,並在技術、專利上繼續努力創新研發,且加速推動「創新驅動」的新經濟模式,結合雲端、大數據、電子商務應用,重視「系統整合與商品服務」,更在國際間展現台灣企業優質形象及品牌高認知度。
陳前副總統指出,國家建築金質獎以安全為優先,推動建築節能永續概念,獲國家建築金質獎肯定的作品都是以「安全、舒適及便利」為中心,以「數位化、資訊化及智慧化」生活為目標,滿足住戶使用,並節能減碳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提高營建業的信心與榮譽感,讓國人享受高品質生活。
大會執行長陳振茂表示,本屆國家建築金質獎共有48件得獎作品,獲獎企業如國泰建設、太平洋建設、尚志資產開發、亞昕國際開發、豐邑建設、樂揚建設、宏普建設…等皆為優良信譽之企業。
國家品牌玉山獎參選踴躍,參選作品逐年成長,本屆計選出150件得獎作品,獲獎知名企業如國泰人壽保險、南山人壽保險、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元大證券、日盛證券、台灣中油、台灣電力…等。
國家建築金質獎暨國家品牌玉山獎主辦單位為中華民國國家企業競爭力發展協會,頒獎相關資訊詳見「國家建築金質獎」網站:www.yestaiwan.com.tw,「國家品牌玉山獎」網站:www.twyushan.com.tw。
台灣電力發展新篇章:綠電業者保障與自由交易新機遇
【台北訊】在台灣綠能發展的脈絡中,蔡亦臺會計師帶來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隨著綠電交易市場的開放,台灣的綠電業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保障機制和自由交易機會。
蔡亦臺會計師解釋,隨著綠電交易市場的開放,綠電業者不再僅能將電力售給各大企業,還可以透過經濟部設置的餘電躉購機制,獲得穩定的電力銷售渠道。這個機制對於得標廠商來說,意味著未來20年的保障期間內,即便曾經將電力轉供給企業,只要認為政府收購的價格更優,還是可以自由選擇回到政府的收購管道。
過去,台灣的綠電市場以政府補貼為主,透過高於平均電價的收購價格來吸引綠電投資。然而,隨著2017年《電業法》的修正,台灣開放再生能源可以轉售給台電以外的第三方,這為綠電業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現在,綠電業者除了可以與台電簽約,享受20年的躉購合約保障外,還有機會通過自由市場,以更佳的價格將綠電直接銷售給企業。這不僅加強了綠電業者的市場競爭力,也促進了綠能產業的發展。
蔡亦臺會計師強調,這項政策改變對於綠能產業來說是一大福音,它將促進更多資源投入綠電生產,同時也為台灣的綠能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太陽光電發展熱鬧起來了!為了達到2025年的再生能源目標,政府從去年開始就陸續釋出國有地,讓廠商來架設太陽光電。根據財政部國產署的統計,目前成功與廠商簽約的土地面積已經約15公頃,太陽光電裝置容量也約達19MW,其中嘉義縣和台中市最受歡迎。 這兩個地區之所以會這麼受歡迎,主要是有幾個原因。首先,基地規模龐大,對廠商來說,未來發展地面型光電的空間很大,收益也會比較豐厚。其次,這兩個地方因為位在北回歸線附近,日照條件非常好,對架設太陽光電來說非常有利。 就拿嘉義縣來說,它共標出了三筆土地,總面積有6.9公頃,帶動了8.7MW的光電投資。而台中市後里區和大安區也分別標出了大筆土地,總面積4.6公頃,裝置容量約5.9MW。 而且,官員還特別提到,其中有三筆土地的開發面積超過了2公頃,像是台中後里區的案子,招標面積就有3.4公頃。去年這個案子還一度流標,因為當時的標案規範要求,業者要在兩年內正式將光電裝置上線,並與台電併聯發電。看來,台灣的太陽光電發展真的是如火如荼啊!
以售電給各大企業,同時經濟部也設有餘電躉購機制,得標廠商在未來20年保障
期間內,即便曾轉供電力給企業,若認為躉購價格更好,還是可以回到政府收購
管道。
蔡亦臺表示,在綠能發展的路上,過去的躉購制度具有政府補貼性質,用高於平
均電價的價格收購綠電,吸引業者投資。
不過因應綠電自由交易的國際趨勢,2017年完成《電業法》修正,開放再生能源
可轉售給台電以外的第三方,現在業者有了新的選擇,除了向台電簽約躉購20
年,還有機會用更好的價格,將綠電賣給企業。
為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去年起政府不斷釋出國有地提供架設太陽光電,根據財政部國產署統計,歷經近二年陸續招標,目前成功與廠商簽約土地面積約為15公頃,帶動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約19MW(百萬瓦),其中又以台中市、嘉義縣二地區,標的最受業者青睞。
官員表示,國產署從去年起開始進行國有地光電招標,去年已完成二度招標,今年也已經分三波釋地,統計五次招標共有九案正式與廠商簽約,總釋出土地面積約為15公頃,還在陸續盤點閒置國有地衝刺光電設置。
根據國產署統計,國有地招標最夯的地區是嘉義縣,共標出三筆土地成功與業者簽約,面積合計更達6.9公頃,帶動8.7MW光電投資。
同樣招標順利的還有台中市,后里區跟大安區分別標出大筆土地,面積合計達4.6公頃,簽約裝置容量約5.9MW。
官員表示,台中、嘉義土地受到業者青睞的原因,主要在於基地規模龐大,未來發展地面型光電,對業者而言收益也較豐。此外,業界也反映,位處北回歸線附近的用地,因日照條件好,有利架設太陽光電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筆土地的開發面積大於2公頃,例如台中后里區該案,招標面積就高達3.4公頃,去年首度招標時曾一度流標,官員表示,當時標案規範,業者應於二年內正式將光電裝置上線、與台電併聯發電。
台電明年度預算書資料顯示,重大建設計有7項,編列資本支出約746億元,包含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離岸風力發電二期計畫、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南科超高壓輸變電計畫等。
其中,明年將進行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及北區二期輸變電專案計畫等多項計畫,目的是要支撐企業投資,屬於穩定電力供應的重大投資案。
台電表示,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主因考量台積電在南科投資3奈米廠,同時南科園區也有其他廠商有擴廠需求,還有台商回台新增用電成長,因此必須擴增變電所設備,提供穩定的供電環境,讓企業生產無後顧之憂。
台電並指出,未來五年內核二廠及核三廠都將陸續除役,除役後核二、核三廠將各減少近200萬瓩裝置容量、年發電量各約當150億∼160億度,加上國內用電量會有成長,傳統機組部分舊機組需要更新,因此協和、興達及台中電廠都是新建燃氣機組,而大潭電廠則擴建燃氣複循環機組,因此將新添8部大型機組,至少增加720萬瓩裝置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規劃許多燃氣電廠開發計畫,燃氣機組進入高峰期,惟部分仍卡在環評當中或開發遇上外在阻力卡關,其中天然氣第三座接收站,中油原定2022年底開始供氣,但當地民眾與環團持續抗議,認為接收站有破壞藻礁疑慮,使得接收站能否如期完工且啟用,增添不少變數。
面對未來變化,台電強調,會盡全力完成相關工程,在可能範圍內努力溝通,至於外在因素卡關讓相關發電時程恐有延宕之虞,台電則說,中油第三接收站會盡全力趕工,讓供氣不致出現缺口,讓燃氣新增機組依時程表順利供電運轉。
能源局公布全台36處潛力場址及海域資料,其中離岸風電計劃在2025年完成5.5GW併網目標,由於離岸風電潛力場址分布於台灣西部沿海,其中以彰化外海最具開發潛能,初估可達10GW以上,在不影響電網安全前提下,台電必須滿足離岸風電業者併網的需求。
今年併網風場包含台電一期風場110MW、達德雲林允能風場360MW及麥格理等公司共同投資的海能風場378MW,總計848MW裝置容量將完工。不過,因疫情讓國際船隻調度及人員進出面臨檢疫問題,讓今年風場完工併網並不順利,最晚明年才會全數完工。
另明(2021)年併網風場則有達德允能風場剩下的348MW、達德桃園麗威風場350MW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100MW,2022年起則還有沃旭、中能、海龍等多個風場完工併網,因此併網量逐年增大。
不過,達德麗威風場因涉及飛安疑慮,年底能否拿到籌設許可,仍存在不小變數。
為讓離岸風電併網順利,台電推動電網強化計畫,今年投入55.02億元,明年投資58.95億元,兩年合計逾百億元,範圍涵蓋桃園及彰化地區,讓離岸風電電纜上岸後,併網點及提升電網輸電能力,預計最晚2025年底完成加強電網計畫,其中桃園要有1.14GW併網量,彰化則有6.5GW,要滿足2025年全台離岸風電5.5GW併網目標。
台電表示,電網改善計畫不但可帶動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發展,興建變電所及線路工程需採購變壓器、電容器、鐵構、電線、電纜等大項器材設備,另興建變電所建物需土木建築工料,因此將帶動電力關聯產業並刺激接單。
國產署表示,新北市樹林案面積約0.83公頃,屬於一般農牧用地,可設置的裝置容量為834KW∼2,085KW,預估每年售電收入約350萬元。台中市清水案為保護區、當地陽光充足,面積約0.85公頃,裝置容量約為848KW∼2,120KW,每年售電收入上看423萬元。
新竹市港湖段案件同樣為農業用地,面積約為0.78公頃,裝置容量約為783KW∼1,957KW,每年售電收入上看327萬元。屏東縣林邊案則是農業用地,但面積僅0.19公頃,因此裝置容量也較少、約為188KW∼470KW,每年售電收入約為93萬元。
國產署副署長游適銘指出,國產署自2019年9月推出太陽光電標租案以來約滿周年,目前累計共六批次、16案,其中四案仍在公告招標中,有三案暫緩推動,另外九案則已完成簽約,且回饋金比率喊價動輒20%以上,顯見民間廠商多有願意投資綠電。
如今太陽光電土地成企業熱門投資標的,游適銘分析,主因為國產署幫企業打理各項事前準備,例如用地變更與台電公司保留變電箱所屬饋線與對應容量等,業者得標後只需建置太陽光電專心發電即可,大幅減少行政流程。
行政院近年來啟動2020年太陽光電6.5GW、2025年20GW等計畫,國產署經盤點後,手上約有285MW案源,預計在2019∼2020年個別推出10MW案件、2021年釋出15MW案源,2022年提出50MW標的,2023、2024年則分別推出100MW光電土地,以達到國產署目標。
有趣的是,經部技術處長一職,長年有個不成文規定,非「博士」資格不用,因為技術處要督導工研院及資策會等法人機構,這二大智庫幾乎都是博士級主管,近20年來舉凡陳昭義、黃重球、吳明機、傅偉祥、羅達生,及內定的邱求慧,皆頂著博士冠冕,無一例外,且後來不乏成為工業局長或次長級候選人。
邱求慧是鳳還巢,他出身工業局資訊室,除工業區組外,包括電子資訊、金屬機電、民生化工、產業政策、永續發展、知識服務等工業局各組,他幾乎都歷練過副組長或組長,是經部培養的明日之星。
55年次的他,台大機械工程系博士畢業,張善政任科技部長時,為強化與產業界接觸,從工業局借將到科技部產業園區司,這次羅達生南下高雄,經長王美花再度向科技部商調他回娘家。
此外,油電高層皆面臨屆齡問題,但因油電肩負民生福祉重任,需經驗老道者坐鎮讓府院高層無後顧之憂,因此中油、台電董總座人事,據悉皆朝穩定方向布局。
中油總座李順欽,政院日前核定延任一年;外傳董座歐嘉瑞最近請辭其實僅屬誤傳。據悉,歐嘉瑞年初曾因中油不時有工安、漏油意外,壓力頗大,一度倦勤請辭,但未獲時任經長沈榮津批准。
至於台電董總,總經理鍾炳利9月底屆齡,董座楊偉甫10月底前亦屆齡,據悉,經長王美花與府院高層已有默契,台電董、總座延任的人事案將一併簽報,經部所屬國營事業高層人事,短期內暫無異動打算。
近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經濟部已針對受到一定程序營收影響的業者,給出水費、電費減免的措施,官員指出,營利事業如果符合經濟部減免的適用條件,台水、台電也確實給予水費、電費減免,這筆減免金額,在稅務處理上也要多加留意。
官員說,由於水電費減免是採直接扣除,業者只要按照減免後的金額繳納即可。
舉例而言,假設A工廠原本要繳納的水電費合繳3萬元,由於符合經濟部水電費減免標準,享水電費減免額度1萬元,最終後實際支付給台水及台電的費用,實際上只有2萬元,那麼在申報營所稅時,就該按減免後實際支付的2萬元,認列為當期水電費用。
過去,台灣人對台電公司印象應該是帶給人們「光」與「希望」的企業。台電公司副總經理徐造華指出,台電早在民國70幾年就開始進行循環再利用,例如發電燃燒的煤所產生一年高達200噸的「飛灰」、「底灰」幾乎可以100%再利用,現在我們的想法是「推動循環經濟前,不循環不是更好嗎」?
零的思考不做就沒有必要循環
徐造華說明,「台電公司在評估一個案子時會做可行性評估,這時就要去思考做這件事有沒有必要性,若沒有必要性就不要做,不做就是零,就沒有循環的問題,是零的思考。若台電可行性評估階段後決定非做不可,接下來會思考如何去減量,最後才是循環再利用。」
循環再利用,台電也有其細緻的做法。徐造華說,循環不能只為去化而去化,要衡量循環過程中是否會造成浪費、消耗地球資源。若最後產生廢物不能再利用,台電公司也於2019年成立「線上電商-台電文創」,將台電廢棄產物經過設計後做成文創商品,如煤灰杯墊、礙子盆栽等,徐造華說,這幾年台灣興起文創風,台電廢棄物經過巧思設計後反而更受歡迎,因為每一個文創商品都有它的歲月故事,且獨一無二。
「台電好,大家就好」推動一廠一特色
台電除了協助各地電廠生態保育、循環再生,也致力於在全台各地發展社會公益,以2019年為例,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有2,534場,投入人數約8,942人,總時數高達46,925小時。台電也深入各電廠辦展覽,關懷獨居老人、協助中小學生課後輔導,現在也正在推展產業文化路徑,讓當地文化可以與地方產業、觀光結合,以上種種公益項目推展背後的想法是「台電好,大家就好」。
台電近年更集結公司內公共藝術、公關與文創單位籌組跨部門團隊,攜手業界知名團隊投入文化藝術領域,屢獲文化部文馨獎肯定;而台電首創以公共藝術活化文化資產推動的點亮十三層遺構,更在去年中秋夜點亮吸引萬人齊聚瑞芳,6月甫獲北美照明協會獎項,7月還一舉拿下名列世界四大設計獎之一「2020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最大獎-最佳設計獎(Bestofthebest),亦成功帶動地方發展,如今台電再獲肯定。
以上種種公益項目推展背後的想法是「台電好,大家就好」。
陪伴台灣人超過一甲子的台電,從高階主管到基層同仁對企業永續皆有一致性的共識,徐造華副總表示,台電董事會有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台電ESG三大面向,當台電從上到下認真的做,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的肯定,讓台電未來仍會持續認真做。
台電表示,台電「節能智在好生活」團隊運用AMI智慧電表的大量資訊,導入資策會「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技術,並分析運用新北市環保局提供之低碳社區發展中心145戶HEMS示範用戶用電行為資料,發展出AI大數據模型。這套模型可精準掌握用戶用電資訊,藉以發展出更精準、客製化且易執行之節電措施,使AMI智慧電表資訊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台電指出,AMI智慧電表可回傳每15分鐘用戶總用電量,掌握尖離峰用電量設計分段計價機制,惟尚無法監測各設備用電情形;台電為提升智慧電表的資訊應用功能,積極開發AMI用戶專用之「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讓用戶可即時掌握家中高耗能電器使用明細,並藉由與同類型用戶用電進行比較,激發改變行為,更願意汰換老舊、低效率電器,並加入時間電價機制以降低或移轉尖峰用電,達到節電省電費雙重目的。未來配合AMI智慧電表的布建,台電將搭配用電健檢服務及用電安全檢查時機,進一步蒐集用戶用電特徵來優化模型。
台電進一步說明,「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具有易普及、低成本、免入室安裝等優點;利用智慧電表所量測到的電壓、電流、功率等資訊,搭配人工智慧用電解析技術,辦識住宅內主要電器(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及電熱水瓶)各時段開啟、關閉狀況及耗電情形,可協助用戶自主用電管理。
台電此次參賽團隊成員分別來自系統整合、用戶服務、費率策劃、負載管理及用電分析等不同專業領域;團隊成員表示,起初覺得要面對全國的優秀團隊,獲獎的機會應該不大,但隨著跨域整合應用的成果逐步呈現,給予大家很大的信心。
本次成功走出台電,從發電、調度、輸配、售電到資安部門集結六團隊進軍「總統盃黑客松」,300件參賽作品,總計24件進入初審,其中台電即占了4件,且最後「節能智在好生活」團隊進入決審獲頒「卓越團隊」,整體表現令人振奮!
中鼎工程成功承攬台電天然氣發電機組工程,這一項大案子可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這次中鼎工程辦理的185億元聯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並非銀行實質掏錢放貸,而是銀行提供履約保證的額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立保證函。這樣一來,銀行承擔的風險就相對降低了,因為如果借戶無法對工程發包單位履約,銀行就不會有放款回收的問題。這個做法真是太實惠了,銀行只賺取保證費,而不是放款利息。 兆豐銀行的主管解釋說,這種承攬公共工程的聯貸,因為資金來源是國營事業或政府機構,不像高鐵這種BOT案子需要較多的自有資金。所以銀行的角色就是為借戶,也就是我們說的承包商提供保證,確保承包商有履約和支付保證金的能力。而承包商執行工程的相關資金,其實是來自政府,之後再根據工程進度取得資金或預付款。這樣一來,銀行就無需出借實際資金,只是提供了一個保證的名號而已。
國家住都中心近日宣布,台北市嘉興街都市更新案正式開啟,全坤建設榮獲最優申請人資格,將打造一棟地上18至19層、地下5層的SRC大樓。這項投資總額約31億元的巨案,預計將創造93億產值,並在2024年底前完工。全坤建設以「與地球和好,才有歲月靜好」為核心理念,規劃一個「少青銀共融」的新生活型態社區,並將捐贈109坪公益空間予北市府社會局,並邀請藝術家共同打造與嘉興公園的連結,為當地居民創造嶄新的交流環境。
該案基地面積達5,120平方公尺,土地使用分區屬住三及商一,鄰近六張犁捷運站,位於大安區精華地段。值得一提的是,產權中有一半屬於台電所有,其他則有67位所有權人。國家住都中心在一年內將權利同意比例從30%提高到98%,並確保整個過程透明化,讓所有權人安心參與都更。
在過程中,住都中心積極與所有權人溝通,傾聽他們的需求。例如,原本有位A住戶始終不同意參與都更,後來才透露自己有塊地在信義區無法開發,希望得到協助。住都中心主動幫助A住戶寫陳情書給台北市政府,這個行動讓A住戶改變了態度,同意參與公辦都更。這個案例再次證明了住都中心在都市更新過程中的專業與用心。
兆豐銀主管指出,這類承攬公共工程的聯貸,因資金來自發包的國營事業或政府機構,不像高鐵這種BOT案(興建、營運、移轉)須有相當的自有資金,所以銀行扮演的角色是為借戶,也就是承包商提供保證,保證借戶有履約與支付保證金等能力,承包商執行工程的相關資金是來自政府,然後視工程進度取得資金或預付款等。因此銀行不必出借資金,出的是名字。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全坤建設以「與地球和好,才有歲月靜好」發想脫穎而出。全坤建設連結公益社企平台、青銀生活共享圈、生活藝術等主軸,規畫「少青銀共融」的新生活型態社區,預計捐贈北市府社會局109坪公益空間,並邀請知名藝術家介入空間,建立與嘉興公園的連結,為當地創建一個嶄新的共學、共伴、共餐及共煮的交流環境。
國家住都中心指出,「台北市大安區嘉興街都市更新案」堪稱近年產權最複雜的公辦都更招商案,基地面積合計5,120平方公尺,土地使用分區屬住三及商一,鄰近六張犁捷運站,位於大安區精華地段;產權除一半為台電所有,其他還有67位所有權人,國家住都中心鍥而不捨,在一年內將權利同意比例從30%提高到98%,且只有一本帳,沒有檯面下交易,讓所有權人安心參與都更。
過程中,住都中心經常去拜訪所有權人,包括公寓住戶、小吃攤、裁縫店、里長、違章戶等,傾聽所有權人的需求。例如原本有位A住戶始終不同意,後來A住戶才透露,自己有塊地在信義區,一直無法開發,希望尋求協助。住都中心主動協助A住戶寫陳情書給台北市政府,這個協助不僅讓A住戶改變態度,同意參加公辦都更。
台灣電力公司再創電價凍結紀錄!經濟部於14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自10月起電價維持不變,平均電價為每度2.6253元,這是連續第五次電價凍結。雖然目前電價穩定,但經濟部也預告,明年再審議電價時,將考慮紓困電價負擔、核後端基金等因素,這可能成為電價凍結的終結。
經濟部指出,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低點,油價逐漸回升,預計明年原油價格將上揚,加上台電配合核後端營運費用重估,將導致台電營運成本增加。不過,為了維持物價穩定,台電將持續稳健經營,並維持電價穩定。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雖然今年原油價格下降,但美國能源資訊署預估明年原油價格將上升,未來油價有緩慢上升的趨勢。此外,核後端營運總費用重估後,預計將在2020年至2025年間逐年提撥,今年已提撥242億元,明年再提撥97億元。
台電表示,今年前八個月盈餘超過200億元,預計全年營收可望轉正。預估今年合理利潤為214億元,台電對全年盈餘表示「審慎樂觀」。但政府推出的紓困減免措施,以及台電承擔的產業用電補貼政策負擔,將在明年3月的電價審議中進行討論。
總結來說,台灣電力公司將繼續維持電價穩定,但未來電價可能會因為多種因素而上升,讓消費者和企業們需要關注。
經濟部14日召開今年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10月起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經濟部解釋,由於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處於相對低點,油價正逐步回升,預估明年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上揚,加上台電配合核後端營運費用重估,都將讓台電營運成本增加,實際增加金額與台電全年盈餘接近。
經濟部表示,綜合考量穩定物價政策,台電穩健經營,維持電價穩定等因素,審議會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若今年盈餘若超出合理利潤,超出部分將納入電價穩定準備。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雖然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大降,但依美國能源資訊署(EIA)9月最新預估,2020年全年油價每桶是42美元,但預估明年全年油價上升到約每桶50美元,未來油價有緩慢上升的趨勢。
曾文生指出,由於今年核後端營運總費用重估後,總費用由2008年預估3,353億元增加至2017年預估的4,729億元,必須在2020年起至2025年核電廠仍在營運期間,逐年且足額提撥,因此今年一口氣將提撥2018至2020年累計三年費用共242億元,明年再提撥97億元。
台電表示,核後端基金提撥列入今年發電成本,另今年因為國際燃料價格下跌及夏月電價,讓台電今年前八個月盈餘超過200億元,預估全年營收可望轉正。
台電預估今年合理利潤為214億元,考量後續油價等國際燃料價格走勢等變數,曾文生認為,台電今年盈餘以及合理利潤差不多,而台電則對全年盈餘表示「審慎樂觀」。
不過,今年政府推出各項紓困減免措施,截至9月10日台電已支出190億元,而中央僅編列60億元預算,紓困3.0立院還未討論,預算撥補後如仍不足,多出來成本將列入明年電價審議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肩負紓困產業用電補貼政策負擔,加上國際能源價格上揚以及核後端基金分年攤提增加,經濟部說,相關不確定因素將在明年3月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未來電價恐有漲價的想像空間。
蘇揆8日偕同副院長沈榮津出席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大會,致詞時作上述宣布,力挺太陽光電產業。他強調,行政院會請銀行業協助綠能業者取得足夠資金,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則提供信用保證,政府相關投資也會加碼。
蘇揆指出,今年7月太陽光電供電量已超過核電廠二部機組,證明政府推動太陽光電已具成效,他下達三大指示:一是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由沈榮津擔任召集人,負責協調推動工作;二請農委會盤點適合發展太陽光電的土地,相關部會也要進一步盤點閒置空間,「未來可以做太陽光電土地或屋頂,都儘量來做」。
三是2022年2月底前,全國中小學教室班班有冷氣,全台將有10.6萬間教室要安裝,總台數共21萬台,不是只有裝冷氣,學校教室及風雨操場屋頂也要做太陽光電,要由台電跟業者配合,「讓業者有足夠的空間裝置」。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今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目標6.5GW,目前已達4.8GW,進行中則有2GW以上,今年可望達標。游振偉指出,推動太陽光電短期採三大主軸,一是畜農漁電共生型,二是產業園區擴大推動,用電大戶條款明年上路,三是中央地方共同推動。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目標,6GW屬屋頂型,14GW則為地面型,地面型由農委會提供8GW、經濟部提供5GW、其他部會1GW,屋頂型則設在農業設施、中小學屋頂、工廠屋頂和其他屋頂。
經濟部目前正盤點可用土地,規劃可供長期發電的綠能專區,初步盤點地面型含不利農業經營區2,162公頃、低地力農地變更1,315公頃、埤塘圳路736公頃、漁電共生7,985公頃,共計1萬2,198公頃,屋頂型含農業設施9,680場所、國中小校園屋頂3,584所,共計13,264場所。
台電上半年小有盈餘且國際能源價格處於低點,加上經濟部3月表示電價有調整空間,讓各界臆測今年下半年電價可能有調降的空間。惟知情人士指出,電價維持凍漲的可能性最大。
根據台電最新財報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累計盈餘80億元,較去年同期呈現虧損282億元的表現,一來一往可顯示今年收入增加了362億元。主因受到疫情影響,國際能源價格下跌,加上6月起實施夏月電價,才讓台電營收大幅增加。
台電透露,因國際燃料價格仍處於低檔,7月單月台電就大賺120多億元,8月同樣處於夏月電價當中,因此整體帶動營收,對於全年營收呈正成長,抱持「審慎樂觀」的看法。
惟高層也說,目前國際能源價格已經回漲,油價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水準,帶動天然氣價格回穩,只要天然氣一漲,台電發電成本立即增加100億,另政府持續推動紓困,部分補貼也要由台電吸收,因此希望本月中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委員能考量政策性因素予以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電價穩定基金」從2015年開始後,2016年達到最高點,當時基金餘額有828.74億元,但2017年至2019年都是入不敷出,大幅補貼台電虧損,尤其是2018年及2019年,基金分別支出363.97億元及327億元,目前基金僅剩107.5億元,若未來電價大幅上漲,則無充裕基金可抑制漲幅。
知情人士指出,台電上半年已補貼受疫情重傷相關產業,加上電價平準基金僅剩107.50億元,10月起的電價若凍漲有利讓基金庫存提升,有利未來對抗能源價格上漲趨勢,因此傾向10月1日起的電價不調整,但最後電價調整與否仍要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