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外傳經濟部有意讓台電當綠電大盤商,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昨(21)日否認台電是「綠電大盤商」,台電要扮演的角色是促進者、協調者,絕不是獲利者。他並且承諾「讓需求者買得到價格合理的綠電」。
徐造華表示,台電不會因綠電的釋出和交易,而影響一般用戶,造成電價上漲,這是台電釋出綠電的基本原則。
徐造華說,整個綠電交易的制定需要很多方面的考量,價格上需予以衡平,制度上則需周延,但制度內容不是由台電建立的。但,台電建議綠電交易制度應有三大原則:一、讓有綠電需求者買得到價格合理的綠電;二、讓綠電開發商有足夠的投資誘因,使其未來還會持續開發綠電;三、台電配合政府所制定的制度釋出手上的綠電,讓綠電制度運作得以更順暢。
徐造華強調,台電身為國營的電力公司,會做好開發和建設綠電的角色,以協助國內綠電交易的推展,且在綠電發展初期需求者一定很多,台電會努力開發,也希望各相關業者能多多開發,而台電扮演的角色,也會隨著國內綠電發展環境的愈來愈蓬勃穩健,配合動態調整,甚至未來就慢慢淡掉。
徐造華表示,台電不會因綠電的釋出和交易,而影響一般用戶,造成電價上漲,這是台電釋出綠電的基本原則。
徐造華說,整個綠電交易的制定需要很多方面的考量,價格上需予以衡平,制度上則需周延,但制度內容不是由台電建立的。但,台電建議綠電交易制度應有三大原則:一、讓有綠電需求者買得到價格合理的綠電;二、讓綠電開發商有足夠的投資誘因,使其未來還會持續開發綠電;三、台電配合政府所制定的制度釋出手上的綠電,讓綠電制度運作得以更順暢。
徐造華強調,台電身為國營的電力公司,會做好開發和建設綠電的角色,以協助國內綠電交易的推展,且在綠電發展初期需求者一定很多,台電會努力開發,也希望各相關業者能多多開發,而台電扮演的角色,也會隨著國內綠電發展環境的愈來愈蓬勃穩健,配合動態調整,甚至未來就慢慢淡掉。
產業界高度關注的「用電大戶條款」,經濟部能源局提出協助業者「無痛接軌」方案;能源局組長陳崇憲昨(21)日表示,目前規劃五年緩衝期,另提供「早鳥優惠」,也就是說,業者有整整五年時間完成10%綠電發電設備的裝置,若提前在三年內完成,則放寬標準為8%,若是四年,則以9%為標準。
陳崇憲也強調,外界對10%的綠電有些誤解,法規指的是使用綠電達「一定比率」,是指綠電裝置容量占台電契約裝置容量的10%,而不是用電量的10%,比較基礎不同,業者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立法院4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要求用電大戶使用一定比率綠電,經濟部能源局原訂11月公布用電大戶買綠電的辦法,但能源局表示,為了減輕法規上路對業者的衝擊,仍需要充分時間溝通,力拚明年2月前上路。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修法案加強企業責任,明訂未來「用電大戶」都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再生能源設備、儲能設備,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否則須繳納代金等四種機制促進綠能發展。
陳崇憲表示,目前經濟部規畫「用電大戶」定義,以與台電簽定契約容量5,000瓩為門檻,須建置10%比重的綠電裝置容量,亦即500瓩的綠電,估計有500多個電號、300多家企業受影響。
陳崇憲指出,用電大戶主要是石化、塑化、鋼鐵、半導體、面板、電子資訊等產業。能源局估計,業者自行裝設再生能源設備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將可創造綠電市場1.05GW(10億瓦)交易量。
值得注意的是,陳崇憲說,政策立場並不鼓勵業者選擇繳納代金,因此四種機制的比重上,會將繳納代金的成本提高,透過類似「繳罰款」的手段,誘使業者選擇自己建置發、儲電裝置,或是購買綠色憑證以鼓勵他人設置綠電。
至於購買綠電達「一定比率」到底占比多少?以及台電釋出綠電的價格,目前都尚未決定。
經濟部過去已與十餘家業者溝通,陳崇憲轉述,業者多認為,「最好不要有這個規範,不要用法規來壓我」,讓他們自願設置就好。對此,能源局表示,既然是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會盡力提供業者足夠寬裕的建置期限,把衝擊降到最低。
陳崇憲也強調,外界對10%的綠電有些誤解,法規指的是使用綠電達「一定比率」,是指綠電裝置容量占台電契約裝置容量的10%,而不是用電量的10%,比較基礎不同,業者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立法院4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要求用電大戶使用一定比率綠電,經濟部能源局原訂11月公布用電大戶買綠電的辦法,但能源局表示,為了減輕法規上路對業者的衝擊,仍需要充分時間溝通,力拚明年2月前上路。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修法案加強企業責任,明訂未來「用電大戶」都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再生能源設備、儲能設備,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否則須繳納代金等四種機制促進綠能發展。
陳崇憲表示,目前經濟部規畫「用電大戶」定義,以與台電簽定契約容量5,000瓩為門檻,須建置10%比重的綠電裝置容量,亦即500瓩的綠電,估計有500多個電號、300多家企業受影響。
陳崇憲指出,用電大戶主要是石化、塑化、鋼鐵、半導體、面板、電子資訊等產業。能源局估計,業者自行裝設再生能源設備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將可創造綠電市場1.05GW(10億瓦)交易量。
值得注意的是,陳崇憲說,政策立場並不鼓勵業者選擇繳納代金,因此四種機制的比重上,會將繳納代金的成本提高,透過類似「繳罰款」的手段,誘使業者選擇自己建置發、儲電裝置,或是購買綠色憑證以鼓勵他人設置綠電。
至於購買綠電達「一定比率」到底占比多少?以及台電釋出綠電的價格,目前都尚未決定。
經濟部過去已與十餘家業者溝通,陳崇憲轉述,業者多認為,「最好不要有這個規範,不要用法規來壓我」,讓他們自願設置就好。對此,能源局表示,既然是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會盡力提供業者足夠寬裕的建置期限,把衝擊降到最低。
據悉,台中市府20日發函同意中火2號機環保改善工程異動申請,但卻在同意函「突襲」附加限制,提前要求中火生煤使用量108年度需降至1,104萬公噸,遠高於減量四成的約定,令台電傻眼措手不及。惟台電今(22)日仍將如期向中市府提出中火9部機組生煤許可展延案,明年只能朝1,260萬公噸努力,盼中市府在情、理、法審理。
台電108年度若無法達到台中市長盧秀燕政治要求,中市府揚言開罰,廠商擔心情節嚴重恐會影響中火供應台商回流電力穩定。這場空污攻防戲碼如何演變,備受矚目。
據悉,台中市府審查中火2號機環保改善工程異動申請許久,20日突核發同意函,惟額外加註生煤使用量,需從103年實際使用1,839萬噸降至108年的1,104萬噸。但台電尚未正式提出中火9部機組生煤許可展延,中市府「突襲」舉動,令台電措手不及。
台電中火1至8號機、10號機生煤許可證,明年2月24日到期,須提前三個月前申請展延,11月23日為最後期限。為免步調遭打亂,台電周五下班前決依規定向中市府遞件。先前夏天已申請的9號機迄今尚未核准,依空污法最新規定,許可展延原則3∼5年,有例外才能3年以下,且依法應「原證展延」,不能加註其他規定。
官員說,中市府在10月22日曾發函台電,108年度生煤許可量上限應為1,104萬公噸,但引發爭議有三:一、中市府核准108年生煤許可證為1,600萬公噸,減四成是自109年起算;中市府今年卻以103年實際使用量(1,839萬噸)計算並不合理。
其二,台中市府計算108年度生煤使用年度自108年1月26日∼109年1月25日,非慣例自元旦起算,現只剩幾個月,根本無法達中市府要求。第三,台電為空污防治,做好事努力改善2號機環保工程,但市府卻附加限制,提前要求108年度加碼減煤至逾5成,令台電情何以堪!此對台電是相當大的改變,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台電強調,中火並非台中空污元凶,但近年空污減煤、降載、環保停機,今年已從前市府時期核給的1,600萬噸,努力減至約1,300萬噸,明(109)年要努力減4成朝1,260萬噸邁進,但中市突要求今年提前減量加碼,對台電是變相的懲罰,且把空污改善責任放在一家事業身上,恐喪失其他污染源努力改善的契機,呼籲台中市府應依情、理、法審視台電提出的生煤許可證展延。
台電108年度若無法達到台中市長盧秀燕政治要求,中市府揚言開罰,廠商擔心情節嚴重恐會影響中火供應台商回流電力穩定。這場空污攻防戲碼如何演變,備受矚目。
據悉,台中市府審查中火2號機環保改善工程異動申請許久,20日突核發同意函,惟額外加註生煤使用量,需從103年實際使用1,839萬噸降至108年的1,104萬噸。但台電尚未正式提出中火9部機組生煤許可展延,中市府「突襲」舉動,令台電措手不及。
台電中火1至8號機、10號機生煤許可證,明年2月24日到期,須提前三個月前申請展延,11月23日為最後期限。為免步調遭打亂,台電周五下班前決依規定向中市府遞件。先前夏天已申請的9號機迄今尚未核准,依空污法最新規定,許可展延原則3∼5年,有例外才能3年以下,且依法應「原證展延」,不能加註其他規定。
官員說,中市府在10月22日曾發函台電,108年度生煤許可量上限應為1,104萬公噸,但引發爭議有三:一、中市府核准108年生煤許可證為1,600萬公噸,減四成是自109年起算;中市府今年卻以103年實際使用量(1,839萬噸)計算並不合理。
其二,台中市府計算108年度生煤使用年度自108年1月26日∼109年1月25日,非慣例自元旦起算,現只剩幾個月,根本無法達中市府要求。第三,台電為空污防治,做好事努力改善2號機環保工程,但市府卻附加限制,提前要求108年度加碼減煤至逾5成,令台電情何以堪!此對台電是相當大的改變,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台電強調,中火並非台中空污元凶,但近年空污減煤、降載、環保停機,今年已從前市府時期核給的1,600萬噸,努力減至約1,300萬噸,明(109)年要努力減4成朝1,260萬噸邁進,但中市突要求今年提前減量加碼,對台電是變相的懲罰,且把空污改善責任放在一家事業身上,恐喪失其他污染源努力改善的契機,呼籲台中市府應依情、理、法審視台電提出的生煤許可證展延。
總統蔡英文宣布未來十年讓離岸風電推動目標成長約三倍,至2035年再增加10GW裝置容量,總額度達15.7GW。經濟部規劃2026至2030年作為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第一期,2031至2035年為第二期,分二期各釋出5GW裝置容量,每年釋出1GW,不排除躉購及競標雙軌並行。
能源局表示,離岸風電帶動國內產業供應鏈發展,吸引很多外商在台設置亞太生產基地,與本土供應鏈形成策略聯盟,共同進軍亞太市場。政府宣布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劃,提出2026年到2035年每年1GW願景規劃,不僅兼顧產業秩序,更將讓國內外供應廠商在台落地生根,持續投入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經濟部官員表示,過去三階區塊開發規劃在2030年之前,業者反應後續看不到風電市場發展願景,投入態度轉趨保守,因此決定增加第三階段第二期(2031∼2035年)加碼5GW規劃容量,每年併網容量比照第一期一年1GW,兩期總共10GW,方便開發商及早布局規劃。
至於是否納入國產化要求,官員表示,離岸國產化目標已確立,未來一定會納入,至於要如何確定價格,採取躉購或競標,還要聽取業界意見,不排除躉購及競標雙軌並行。
有關電價問題,能源局透露,因2025年競標價格為2.2至2.5元之間,已低於台電對用戶平均售電價格2.6253元,觀察近期國際朝大型化風機發展趨勢及台灣風場開發狀況,預估未來十年10GW開發價格一定會低於台電對每戶平均售電價2.6253元。
經濟部明年Q1將對外說明三階開發細節、資格及規則。高層透露,第一期5GW屬於淺海開發,以目前已通過環評風場為主,但是否送件開發商具有優先權,仍待研商。第二期屬深海開發,解決技術採用基樁打深或浮動式設計,屆時視歐洲發展情況而定。
開發商則建議,希望經濟部先解決電網及海纜交錯、併網時程等問題,否則空有風場卻不能動工,因台電提供併網地點有限,規劃併網地點、時間與風場不同,「各做各的事」就是現在寫照。另開發商憂心,現海底已有台電、中油、中華電信等多家公司電纜,「海底電纜重疊成無法避免的惡夢」,這將成後續開發阻力之一。
能源局表示,離岸風電帶動國內產業供應鏈發展,吸引很多外商在台設置亞太生產基地,與本土供應鏈形成策略聯盟,共同進軍亞太市場。政府宣布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劃,提出2026年到2035年每年1GW願景規劃,不僅兼顧產業秩序,更將讓國內外供應廠商在台落地生根,持續投入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經濟部官員表示,過去三階區塊開發規劃在2030年之前,業者反應後續看不到風電市場發展願景,投入態度轉趨保守,因此決定增加第三階段第二期(2031∼2035年)加碼5GW規劃容量,每年併網容量比照第一期一年1GW,兩期總共10GW,方便開發商及早布局規劃。
至於是否納入國產化要求,官員表示,離岸國產化目標已確立,未來一定會納入,至於要如何確定價格,採取躉購或競標,還要聽取業界意見,不排除躉購及競標雙軌並行。
有關電價問題,能源局透露,因2025年競標價格為2.2至2.5元之間,已低於台電對用戶平均售電價格2.6253元,觀察近期國際朝大型化風機發展趨勢及台灣風場開發狀況,預估未來十年10GW開發價格一定會低於台電對每戶平均售電價2.6253元。
經濟部明年Q1將對外說明三階開發細節、資格及規則。高層透露,第一期5GW屬於淺海開發,以目前已通過環評風場為主,但是否送件開發商具有優先權,仍待研商。第二期屬深海開發,解決技術採用基樁打深或浮動式設計,屆時視歐洲發展情況而定。
開發商則建議,希望經濟部先解決電網及海纜交錯、併網時程等問題,否則空有風場卻不能動工,因台電提供併網地點有限,規劃併網地點、時間與風場不同,「各做各的事」就是現在寫照。另開發商憂心,現海底已有台電、中油、中華電信等多家公司電纜,「海底電纜重疊成無法避免的惡夢」,這將成後續開發阻力之一。
台電董座楊偉甫表示,電力穩定攸關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穩定供電」是台電的使命與第一要務。面對社會大眾對燃煤等能源有更多環保期待時,台電以更高標準要求自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台電將盡最大努力維持電力穩定及環境友善,為全民謀求最大利益。
經濟日報將於11月25日主辦「2019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能源 永續經濟」,邀請產、官、學領導人共同討論台灣推動智慧能源願景,及國產化商機。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永豐銀行、工研院、永豐餘、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 KCC)共同協辦。台電副總經理兼執行長張忠良將出席論壇,以「前瞻台灣智慧電網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楊偉甫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電順應智慧能源的新潮流,按部就班、穩健推動能源轉型;在能源轉型的過渡期,台電將採取降低電廠汙染排放、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投入汙染防制設備改善等三大行動,積極回應各界的環保訴求。
他表示,台電火力電廠持續投入空汙改善行動,包括在空品不良期間優先調度燃氣機組、燃煤機組配合友善降載及安排歲檢修,推動空汙防制設備及機組更新精進等方式落實。
今年6月,備轉容量率穩定達到10%以上,亮起代表供電安全的綠燈,在供電好轉的情形下,因應「增氣減煤」的能源轉型政策,台電於9月起首度推行「環保停機」新措施,因應空品狀況彈性調度燃煤機組停機,履行降載承諾。
台電火力電廠降載幅度持續擴大,舉今年10月為例,各火力電廠全月共降載219次,減發24.06億度,是去年同期的4.45倍。
楊偉甫並指出,除了降載及減煤,台電將積極推動中期環保改善工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台電將穩步前進,不會躁進。本次論壇詳情請見活動官網https://money.udn.com/ACT/2019/greenenergy/index.html
經濟日報將於11月25日主辦「2019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能源 永續經濟」,邀請產、官、學領導人共同討論台灣推動智慧能源願景,及國產化商機。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永豐銀行、工研院、永豐餘、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 KCC)共同協辦。台電副總經理兼執行長張忠良將出席論壇,以「前瞻台灣智慧電網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楊偉甫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電順應智慧能源的新潮流,按部就班、穩健推動能源轉型;在能源轉型的過渡期,台電將採取降低電廠汙染排放、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投入汙染防制設備改善等三大行動,積極回應各界的環保訴求。
他表示,台電火力電廠持續投入空汙改善行動,包括在空品不良期間優先調度燃氣機組、燃煤機組配合友善降載及安排歲檢修,推動空汙防制設備及機組更新精進等方式落實。
今年6月,備轉容量率穩定達到10%以上,亮起代表供電安全的綠燈,在供電好轉的情形下,因應「增氣減煤」的能源轉型政策,台電於9月起首度推行「環保停機」新措施,因應空品狀況彈性調度燃煤機組停機,履行降載承諾。
台電火力電廠降載幅度持續擴大,舉今年10月為例,各火力電廠全月共降載219次,減發24.06億度,是去年同期的4.45倍。
楊偉甫並指出,除了降載及減煤,台電將積極推動中期環保改善工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台電將穩步前進,不會躁進。本次論壇詳情請見活動官網https://money.udn.com/ACT/2019/greenenergy/index.html
台電公司是最常與環評交手的國營事業,牽涉到電廠擴建、改建、除役等情況,都需通過環評這關。台電公司盤點,目前包括台中發電廠、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以及核二、核三廠除役等四大案,都仍在環評審查階段。
其中,台中發電廠新增燃氣機組環評只差臨門一腳,今年10月1月甫通過專案小組初審,只要排入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就有機會在今年底前順利過關。
台電表示,此案是配合減煤增氣的能源轉型政策,預計在中火新建兩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希望2024年、2025年分別提供裝置容量各約130萬瓩,歷經四次初審會議才過關。
不過由於台中市政府強烈反對,不接受四部舊燃煤機組僅轉備用不除役,將會在環評大會強烈表示意見,能否過關仍有變數。
而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也是未來燃氣發電重要的一塊拼圖,但由於對海域及漁民生活影響,遭致反彈,目前仍在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階段。
此外,台電也預計將向環保署提出苗栗通霄電廠二期改建計畫,主要希望提高發電效率並降低汙染。
配合非核家園,核電廠陸續展開除役,其中核一廠除役計畫今年5月通過環評審查,進入25年實質除役。
其中,台中發電廠新增燃氣機組環評只差臨門一腳,今年10月1月甫通過專案小組初審,只要排入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就有機會在今年底前順利過關。
台電表示,此案是配合減煤增氣的能源轉型政策,預計在中火新建兩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希望2024年、2025年分別提供裝置容量各約130萬瓩,歷經四次初審會議才過關。
不過由於台中市政府強烈反對,不接受四部舊燃煤機組僅轉備用不除役,將會在環評大會強烈表示意見,能否過關仍有變數。
而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也是未來燃氣發電重要的一塊拼圖,但由於對海域及漁民生活影響,遭致反彈,目前仍在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階段。
此外,台電也預計將向環保署提出苗栗通霄電廠二期改建計畫,主要希望提高發電效率並降低汙染。
配合非核家園,核電廠陸續展開除役,其中核一廠除役計畫今年5月通過環評審查,進入25年實質除役。
因應台商回流、用電需求增加,台電公司提出大潭電廠7號燃氣單循環機組運轉期間展延,自今年底展延三年至2022年底。環保署昨(13)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此案,討論不到半小時就無異議「光速」過關。
2017年環評大會通過大潭電廠環差案,原僅同意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至今年底,台電於是再提環差力爭運轉期間展延,眼看距離年底僅剩不到兩個月,台電快馬加鞭補件、回應環評委員疑慮,昨日環評大會僅排一案,不到半小時就達成共識,在近期環評審查中相當少見。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7號單循環機組更換最新型低氮氧化物燃燒器(LNB)已提前在今年11月完成,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濃度將由25ppm降至8ppm,未來運轉至2022年底後,會改為複循環機組後再上線。
據台電規劃,8號、9號複循環機組分別預定2022年6月、2023年6月完工商轉,7號機改為複循環機組後,也預定在2024年6月恢復運轉,三部新增燃氣複循環機組屆時就會全數到位,也都會裝設選擇性觸媒轉化器 (SCR),進一步將NOx排放濃度降至5ppm以下。
台電2013年提出希望在大潭電廠新建三部燃氣機組,不過2017年因供電吃緊,台電緊急提出環差,讓大潭7號單循環機先行擔任「救火隊」,運轉至今年底。
今年以來台商回流投資不斷,導致用電需求增加,加上地方政府限煤政策、民營電廠招標未如預期順利等三大因素,為求供電穩定,台電不得不硬著頭皮再度提出環差變更,希望讓7號機運轉期間再延三年。
此案今年5月首次進入專案小組初審,當時的環評委員砲聲隆隆,認為台電將環評當作討價還價的場所,直批此案是環評惡例,並質疑國家能源政策難以如期如質達成,導致供電必須不斷「買保險」。
然而8月新一屆環委上任後,對於台電所提出的報告大多欣然接受,也肯定台電積極回應疑慮,原本動輒要開上數小時的環評大會,昨日不到半小時就拍板通過此案,宣布散會,與歷次審查可說是天壤之別。
2017年環評大會通過大潭電廠環差案,原僅同意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至今年底,台電於是再提環差力爭運轉期間展延,眼看距離年底僅剩不到兩個月,台電快馬加鞭補件、回應環評委員疑慮,昨日環評大會僅排一案,不到半小時就達成共識,在近期環評審查中相當少見。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7號單循環機組更換最新型低氮氧化物燃燒器(LNB)已提前在今年11月完成,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濃度將由25ppm降至8ppm,未來運轉至2022年底後,會改為複循環機組後再上線。
據台電規劃,8號、9號複循環機組分別預定2022年6月、2023年6月完工商轉,7號機改為複循環機組後,也預定在2024年6月恢復運轉,三部新增燃氣複循環機組屆時就會全數到位,也都會裝設選擇性觸媒轉化器 (SCR),進一步將NOx排放濃度降至5ppm以下。
台電2013年提出希望在大潭電廠新建三部燃氣機組,不過2017年因供電吃緊,台電緊急提出環差,讓大潭7號單循環機先行擔任「救火隊」,運轉至今年底。
今年以來台商回流投資不斷,導致用電需求增加,加上地方政府限煤政策、民營電廠招標未如預期順利等三大因素,為求供電穩定,台電不得不硬著頭皮再度提出環差變更,希望讓7號機運轉期間再延三年。
此案今年5月首次進入專案小組初審,當時的環評委員砲聲隆隆,認為台電將環評當作討價還價的場所,直批此案是環評惡例,並質疑國家能源政策難以如期如質達成,導致供電必須不斷「買保險」。
然而8月新一屆環委上任後,對於台電所提出的報告大多欣然接受,也肯定台電積極回應疑慮,原本動輒要開上數小時的環評大會,昨日不到半小時就拍板通過此案,宣布散會,與歷次審查可說是天壤之別。
因應台商回流擴廠的用電需求大增,台電提出將大潭電廠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期間展延三年至2022年底。環保署13日召開環評大會進行審查,不到半小時就無異議火速拍板,創下台電近年在環評大會「最速紀錄」。
台電「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環評初審時,連續遭上一屆環評委員「打槍」,主因台電原本只將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時限,從2019年底展延至2021年底。
台電考量台中發電廠2018年開始,用煤許可量由2,100萬噸削減至2020年的1,260萬噸,興達發電廠秋冬季生煤許可量也削減30%至50%,及民營電廠招標不如預期,進而導致發電量減少,在「減煤增氣」原則下,期望能再延長展延燃氣機組大潭7號機的運轉期限至2022年底。
10月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時,台電承諾大潭7號機運轉期限不會再延後,為求兼顧環保,台電將投資3.3億元,引進新的「低氮氧化物(NOx)燃燒器」技術(LNB),可降低其排放濃度及總量,且後續改為複循環機組後,可再調降NOx排放濃度及總量,最終通過初審。
台電在昨日環評大會上表示,大潭電廠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期限到2022年底,複循環機組在2022年7月起陸續完成取得電業執照及商轉,由於8及9號燃氣複循環機組將分別在2022年、2023年商轉上線,因此希望7號機能延期運轉,與8號機銜接,同時同意7號機單循環機組延役期間容量因數(以1年8,760小時計算發電占比)不高於55%,也就是一年最高約4,818小時。
台電強調,7號單循環機組在今年11月已完成新型低氮氧化物燃燒器(LNB)改善,大幅調降單循環機組氮氧化物(NOx)排放濃度及總量,排放濃度低於8ppm,後續擴充為複循環機組後,排放最高濃度不超過5ppm,總量由原環評承諾每年2,741公噸降至每年1,713公噸,每年減量1,028公噸、減幅高達37.5%。
台電「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環評初審時,連續遭上一屆環評委員「打槍」,主因台電原本只將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時限,從2019年底展延至2021年底。
台電考量台中發電廠2018年開始,用煤許可量由2,100萬噸削減至2020年的1,260萬噸,興達發電廠秋冬季生煤許可量也削減30%至50%,及民營電廠招標不如預期,進而導致發電量減少,在「減煤增氣」原則下,期望能再延長展延燃氣機組大潭7號機的運轉期限至2022年底。
10月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時,台電承諾大潭7號機運轉期限不會再延後,為求兼顧環保,台電將投資3.3億元,引進新的「低氮氧化物(NOx)燃燒器」技術(LNB),可降低其排放濃度及總量,且後續改為複循環機組後,可再調降NOx排放濃度及總量,最終通過初審。
台電在昨日環評大會上表示,大潭電廠7號單循環機組運轉期限到2022年底,複循環機組在2022年7月起陸續完成取得電業執照及商轉,由於8及9號燃氣複循環機組將分別在2022年、2023年商轉上線,因此希望7號機能延期運轉,與8號機銜接,同時同意7號機單循環機組延役期間容量因數(以1年8,760小時計算發電占比)不高於55%,也就是一年最高約4,818小時。
台電強調,7號單循環機組在今年11月已完成新型低氮氧化物燃燒器(LNB)改善,大幅調降單循環機組氮氧化物(NOx)排放濃度及總量,排放濃度低於8ppm,後續擴充為複循環機組後,排放最高濃度不超過5ppm,總量由原環評承諾每年2,741公噸降至每年1,713公噸,每年減量1,028公噸、減幅高達37.5%。
台電13日舉辦2019年節電成果發表會,會中公布今年全國住宅及國中小學總節電量已達12.5億度,等同32萬戶全年用電量,更比去年同期多節3億度。企業方面,台電協助企業完成節能診斷,特力屋4間門市年省近100萬度,電費年省300萬元。
台電表示,今年5月首度公布此項大數據調查,以住宅、國中小學用戶為對象,並以2018年夏月節電數據為準,從22縣市中挑出人口節電比例占比最高的鄉鎮市區,藉選出每個縣市的節電冠軍,鼓勵全民節電,13日公布2019年最新版,也呼籲工商業用戶一同響應。
台電表示,除舉辦全國「住宅及國中小學」節電冠軍地圖競賽,今年更主動出擊,在北中南成立「節能診斷中心」,派出節能工程師為企業「用電把脈」,自7月底成立至今,已為特力屋、嘉義大學等數十家企業及學校免費診斷並量身打造節能方案,擴大節電成效。
台電指出,2019年22個縣市節電冠軍中,共有14個縣市由同一行政區強勢蟬聯,如台北市再度由松山區拿下冠軍,節電率達20.8%,等於每100個松山人就有超過20個人實際節電,6至9月累積節電達600萬度;新北市也由永和蟬聯,不過高雄去年由左營奪冠,今年度則由楠梓區篡位成功。
拿下北市節電率冠軍松山區長薛秋火表示,松山持續於鄰里更換節能燈具,並實施屋頂「魚菜共生」及大廈綠化降低建築物溫度,減少空調使用時數、降低用電量。苗栗節電冠軍的苗栗市府代表羅清英則說,為推廣節電,舉辦「全栗節電中」活動,補助居民汰換老舊電器,並舉辦節電路跑及星光電影院,吸引民眾晚上關燈走出戶外。
台電表示,今年5月首度公布此項大數據調查,以住宅、國中小學用戶為對象,並以2018年夏月節電數據為準,從22縣市中挑出人口節電比例占比最高的鄉鎮市區,藉選出每個縣市的節電冠軍,鼓勵全民節電,13日公布2019年最新版,也呼籲工商業用戶一同響應。
台電表示,除舉辦全國「住宅及國中小學」節電冠軍地圖競賽,今年更主動出擊,在北中南成立「節能診斷中心」,派出節能工程師為企業「用電把脈」,自7月底成立至今,已為特力屋、嘉義大學等數十家企業及學校免費診斷並量身打造節能方案,擴大節電成效。
台電指出,2019年22個縣市節電冠軍中,共有14個縣市由同一行政區強勢蟬聯,如台北市再度由松山區拿下冠軍,節電率達20.8%,等於每100個松山人就有超過20個人實際節電,6至9月累積節電達600萬度;新北市也由永和蟬聯,不過高雄去年由左營奪冠,今年度則由楠梓區篡位成功。
拿下北市節電率冠軍松山區長薛秋火表示,松山持續於鄰里更換節能燈具,並實施屋頂「魚菜共生」及大廈綠化降低建築物溫度,減少空調使用時數、降低用電量。苗栗節電冠軍的苗栗市府代表羅清英則說,為推廣節電,舉辦「全栗節電中」活動,補助居民汰換老舊電器,並舉辦節電路跑及星光電影院,吸引民眾晚上關燈走出戶外。
政府力挺綠能。金管會主委顧立雄6日表示,台灣綠色債券的資金 ,有高達46%用在太陽光能、離岸風電及水力發電等項目,預估今年 底發行規模即可破千億元。顧立雄強調,除了資本市場可用綠債籌資 ,亦鼓勵銀行授信、壽險投資三管齊下挺綠能。
據金管會與櫃買中心統計,國際紛紛發行綠色債券支應再生能源開 發費用,去年國際綠債用於再生能源有35%,今年上半年更超過40% 。而截至2019年10月底,台灣綠色債券已發行32檔、合計738億元, 預估今年底即可破千億元。
顧立雄6日在參與櫃買中心主辦的2019台北綠色債券國際研討會時 表示,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達成非核家園願景下,政府已規 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20%的政策目標,將積極發展綠色能 源,調整台灣的能源結構。
台電要轉型升級朝再生能源發展,如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發電,顧 立雄表示,光是風力發電就要上兆元的建置成本,政府也以政策引導 或鼓勵企業可自資本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募集開發資金,如金管會開 放外國企業可在台發行新台幣計價綠色債券,風電開發商沃旭即成為 首家在台發行綠債的外國企業,綠債規模金額120億元。
顧立雄指出,金管會對綠債採取「儘量開放的立場」,即儘可能掃 除可能的障礙,讓籌資途徑更順暢;其次是鼓勵銀行強化綠能授信, 到今年6月底授信餘額已逾新台幣1.1兆元,也希望國銀對風力發電等 提供專案融資,這種專案融資一開始都是外銀專長,但近期也已看見 國泰世華銀、台北富邦銀等陸續投入,公股銀行亦開始參與,累積相 關經驗。
第三即是鼓勵保險業直接投資,目前已核准七家保險公司投資8家 電廠,投資額共140億元,最近核准的台灣人壽與全球人壽,要斥資 42億元投資彰化外海風場的特殊目的公司(SPV)。顧立雄表示,建 置期可能比較長,但之後售電收入即可為壽險公司帶來固定收益。
顧立雄強調,盼營造授信、資本市場籌資、直接投資的友善環境, 則風力發展的龐大資金即可陸續解決、逐步到位,他也承諾「看還有 沒有其他問題,都樂意來溝通」。
據金管會與櫃買中心統計,國際紛紛發行綠色債券支應再生能源開 發費用,去年國際綠債用於再生能源有35%,今年上半年更超過40% 。而截至2019年10月底,台灣綠色債券已發行32檔、合計738億元, 預估今年底即可破千億元。
顧立雄6日在參與櫃買中心主辦的2019台北綠色債券國際研討會時 表示,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達成非核家園願景下,政府已規 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20%的政策目標,將積極發展綠色能 源,調整台灣的能源結構。
台電要轉型升級朝再生能源發展,如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發電,顧 立雄表示,光是風力發電就要上兆元的建置成本,政府也以政策引導 或鼓勵企業可自資本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募集開發資金,如金管會開 放外國企業可在台發行新台幣計價綠色債券,風電開發商沃旭即成為 首家在台發行綠債的外國企業,綠債規模金額120億元。
顧立雄指出,金管會對綠債採取「儘量開放的立場」,即儘可能掃 除可能的障礙,讓籌資途徑更順暢;其次是鼓勵銀行強化綠能授信, 到今年6月底授信餘額已逾新台幣1.1兆元,也希望國銀對風力發電等 提供專案融資,這種專案融資一開始都是外銀專長,但近期也已看見 國泰世華銀、台北富邦銀等陸續投入,公股銀行亦開始參與,累積相 關經驗。
第三即是鼓勵保險業直接投資,目前已核准七家保險公司投資8家 電廠,投資額共140億元,最近核准的台灣人壽與全球人壽,要斥資 42億元投資彰化外海風場的特殊目的公司(SPV)。顧立雄表示,建 置期可能比較長,但之後售電收入即可為壽險公司帶來固定收益。
顧立雄強調,盼營造授信、資本市場籌資、直接投資的友善環境, 則風力發展的龐大資金即可陸續解決、逐步到位,他也承諾「看還有 沒有其他問題,都樂意來溝通」。
壽險資金挺綠電出現首案。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透露,已核准首宗壽險業投資風力發電案,保險局補充,10月核准二家壽險公司投資同一家風力發電的控股公司,兩家獲准投資金額共新台幣42億元。
據了解,這二家壽險公司即台灣人壽申請投資不逾25億元,全球人壽申請投資約17億元,二家公司一起投資台灣風能投資公司,即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在台灣彰化外海獲配規模600MW的離岸風電場,預計於2021∼2024年併網,台灣風能即是此風場的控股公司,兩家壽險公司若全數投資,持股約75%多,預估三年併網後,即可開始有收入。
金管會認為近年壽險資金成長太快,台灣資本市場胃納量不足,且無法支應壽險業的資金成本,大量資金只能往國外跑,金管會已設計多招,要抑制壽險公司太快速吸金,同時也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其中,風力發電估計要新台幣上兆元的資金,若壽險業可投資,即可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加速台灣綠電發展。
先前大部分壽險公司都是投資太陽能電廠的股分,保險局公布,若加計10月剛核准兩家壽險公司投資42億元的風力發電控股公司,到10月底合計已核准七家保險公司,共投資八家電廠,合計投資金額新台幣140億元。
壽險公司之前表示,投資的太陽能電廠一般都已取得台電售電合約,年化報酬率逾5%以上,但風力發電則要較長的興建期,且風力發電設備若遭天災毀損,則可能損及投報率,甚至可能損及投資本金,風險相對太陽能電廠高,因此各壽險公司都表示要再觀望、評估。
顧立雄也坦言,風力發電投資收回期較長,可能要數年沒有收入,因此需要時間引導壽險資金能投入台灣的綠電工程。壽險業投資此類綠電都是採專案運用,要保險局事先核准,但最高持股可逾45%。
台灣人壽先前已公告,要投資台灣風能,最高不逾25億元,持股不逾45%;另一家則是全球人壽,投資約17億元,是壽險公司中頭兩家要投入風電投資者。
據了解,這二家壽險公司即台灣人壽申請投資不逾25億元,全球人壽申請投資約17億元,二家公司一起投資台灣風能投資公司,即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在台灣彰化外海獲配規模600MW的離岸風電場,預計於2021∼2024年併網,台灣風能即是此風場的控股公司,兩家壽險公司若全數投資,持股約75%多,預估三年併網後,即可開始有收入。
金管會認為近年壽險資金成長太快,台灣資本市場胃納量不足,且無法支應壽險業的資金成本,大量資金只能往國外跑,金管會已設計多招,要抑制壽險公司太快速吸金,同時也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其中,風力發電估計要新台幣上兆元的資金,若壽險業可投資,即可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加速台灣綠電發展。
先前大部分壽險公司都是投資太陽能電廠的股分,保險局公布,若加計10月剛核准兩家壽險公司投資42億元的風力發電控股公司,到10月底合計已核准七家保險公司,共投資八家電廠,合計投資金額新台幣140億元。
壽險公司之前表示,投資的太陽能電廠一般都已取得台電售電合約,年化報酬率逾5%以上,但風力發電則要較長的興建期,且風力發電設備若遭天災毀損,則可能損及投報率,甚至可能損及投資本金,風險相對太陽能電廠高,因此各壽險公司都表示要再觀望、評估。
顧立雄也坦言,風力發電投資收回期較長,可能要數年沒有收入,因此需要時間引導壽險資金能投入台灣的綠電工程。壽險業投資此類綠電都是採專案運用,要保險局事先核准,但最高持股可逾45%。
台灣人壽先前已公告,要投資台灣風能,最高不逾25億元,持股不逾45%;另一家則是全球人壽,投資約17億元,是壽險公司中頭兩家要投入風電投資者。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楊偉甫昨(31)日表示,台電承接政府能源轉型及電力改革的責任,要將台電編制改組,預計未來會有三個公司:總部、發電公司及輸配送公司;台電也將致力於營運智慧化,利用智慧電表大數據資訊,與不同業者合作,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昨日登場,在專題論壇「智慧能源打造零耗能家園」中,包括楊偉甫、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及NextDrive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都出席與談,這場專題論壇由中興大學資訊管理系所暨應用經濟系所合聘教授許志義主持。
楊偉甫表示,台電承接政府能源轉型及電力改革的責任,如同「穿著衣服在改衣服」,其實相當艱苦,要將台電編制改組,預計未來會有三個公司:總部、發電公司及輸配送公司。
楊偉甫說,電力改革最重要是營運模式智慧化,也就是架設智慧電網,目前已經有30萬戶裝設智慧電表,目標明年底達到100萬戶;台電也將提供不同方案的計價方式,例如電動車在不同時段充電的價格不同。
楊偉甫強調,賣電是台電重要責任之一,透過這次能源轉型,將基建布建妥善,走到新能源時代,可利用智慧電表大數據資訊,與各業合作,創造新商業模式。
「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昨日登場,在專題論壇「智慧能源打造零耗能家園」中,包括楊偉甫、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及NextDrive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都出席與談,這場專題論壇由中興大學資訊管理系所暨應用經濟系所合聘教授許志義主持。
楊偉甫表示,台電承接政府能源轉型及電力改革的責任,如同「穿著衣服在改衣服」,其實相當艱苦,要將台電編制改組,預計未來會有三個公司:總部、發電公司及輸配送公司。
楊偉甫說,電力改革最重要是營運模式智慧化,也就是架設智慧電網,目前已經有30萬戶裝設智慧電表,目標明年底達到100萬戶;台電也將提供不同方案的計價方式,例如電動車在不同時段充電的價格不同。
楊偉甫強調,賣電是台電重要責任之一,透過這次能源轉型,將基建布建妥善,走到新能源時代,可利用智慧電表大數據資訊,與各業合作,創造新商業模式。
台電台中電廠放流水「硼」超標,遭台中市政府重罰6,000萬創國內國營事業受罰最高紀錄,台電29日宣布,台中電廠全廠將透過廠內循環方式,放流水達標前留廠不外排,直到12月新廢水場完成,放流水檢測達標後才會開始排放。
經濟部長沈榮津周二受訪表示,中火是台電放流水排放硼超標,經濟部要求台電設法停止排放,同時讓廢水處理場加緊趕工,相關營運計畫已經送抵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希望能盡快讓廢水場運作,讓中火的水質能夠符合環保的標準,讓地方鄉親不用擔心。
台電解釋,目前台中電廠第1至4號機、第5至8號機、第9及第10號機,各有一個放流水排放口,因新廢水場除硼改善於12月才能完成與測試運轉,因此放流水的硼檢測值超標。為改善此問題,台電近日來除盯緊新廢水場的進度外,第5至8號機組也從7日起自主減產50%,以減少廢水的產生;21日起並嘗試以「源頭進行製程循環」方式,讓第5至8號機放流水暫不外排,希望藉此評估對於機組環保設施所造成的磨耗程度,以免影響製程及供電穩定。
經濟部長沈榮津周二受訪表示,中火是台電放流水排放硼超標,經濟部要求台電設法停止排放,同時讓廢水處理場加緊趕工,相關營運計畫已經送抵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希望能盡快讓廢水場運作,讓中火的水質能夠符合環保的標準,讓地方鄉親不用擔心。
台電解釋,目前台中電廠第1至4號機、第5至8號機、第9及第10號機,各有一個放流水排放口,因新廢水場除硼改善於12月才能完成與測試運轉,因此放流水的硼檢測值超標。為改善此問題,台電近日來除盯緊新廢水場的進度外,第5至8號機組也從7日起自主減產50%,以減少廢水的產生;21日起並嘗試以「源頭進行製程循環」方式,讓第5至8號機放流水暫不外排,希望藉此評估對於機組環保設施所造成的磨耗程度,以免影響製程及供電穩定。
台中市政府重罰台中火力發電廠6,000萬元之後,昨(29)日再祭出殺手禩,表示已發函要求台中火力發電廠在明年1月25日前,生煤使用量須減少四成,一旦違規將開罰,決不手軟。
台中市環保局28日才宣布,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燃煤機組放流水抽驗,查獲放流水「硼」再度超標,最高甚至超標達28倍,市府祭出史上最高6,000萬元罰單,並限期12月完成改善。
台中市政府2016年公布「生煤管制自治條例」,要求中火在公布日起四年內,減少生煤使用量40%,市府今年9月舉辦公聽會,邀集台電、環團與法學界專家討論,會中決議要求中火在明年1月25日往前推算一年,整年生煤使用量須達到減煤四成目標。
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昨天在台中市政會議中表示,本月22日已發文給台電公司,提醒明年1月25日之前,生煤使用量不得超過1,104萬公噸,目前中火已使用超過1,000萬公噸,市府每天都在控管用量。
陳宏益指出,中火若是超過使用量,可依照空氣汙染防制法開罰,每次可裁罰新台幣50萬到200萬元,要求中火須避免使用量超標。
對於中央責怪台中市政府稽查找台電的麻煩,市長盧秀燕指出,中央政府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她也宣示,市府強力稽查汙染,絕不手軟。另為改善空汙,台中市府也正輔導全市所有燃煤工業鍋爐於2022年底全數退場,目前七家業者、17座燃煤工業鍋爐中,已有豐興、味丹等四家、六座改為燃氣鍋爐。
台中市環保局28日才宣布,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燃煤機組放流水抽驗,查獲放流水「硼」再度超標,最高甚至超標達28倍,市府祭出史上最高6,000萬元罰單,並限期12月完成改善。
台中市政府2016年公布「生煤管制自治條例」,要求中火在公布日起四年內,減少生煤使用量40%,市府今年9月舉辦公聽會,邀集台電、環團與法學界專家討論,會中決議要求中火在明年1月25日往前推算一年,整年生煤使用量須達到減煤四成目標。
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昨天在台中市政會議中表示,本月22日已發文給台電公司,提醒明年1月25日之前,生煤使用量不得超過1,104萬公噸,目前中火已使用超過1,000萬公噸,市府每天都在控管用量。
陳宏益指出,中火若是超過使用量,可依照空氣汙染防制法開罰,每次可裁罰新台幣50萬到200萬元,要求中火須避免使用量超標。
對於中央責怪台中市政府稽查找台電的麻煩,市長盧秀燕指出,中央政府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她也宣示,市府強力稽查汙染,絕不手軟。另為改善空汙,台中市府也正輔導全市所有燃煤工業鍋爐於2022年底全數退場,目前七家業者、17座燃煤工業鍋爐中,已有豐興、味丹等四家、六座改為燃氣鍋爐。
台電公司昨(29)日指出,台中市府發給台電的許可證已載明生煤年用量不得超過1,600萬公噸,突然在本月22日要求減煤至1,104萬噸,若執意開罰,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中市府原先核發給中火的二張操作許可證,已載明到2020年1月25日前,全廠生煤年用量不得超過1,600公噸,並自2020年1月26日起,應減少全廠生煤用量40%。徐造華說,中市府突然在上周告知要求減煤至1,104萬噸,台電實在無法在期限內達成要求;若中市府執意開罰,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徐造華表示,備轉容量率維持在10%是民眾的期待,台電為維持穩定供電,會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減煤。今年9月起進入空汙季,台電已持續擴大火力電廠的降載幅度,台中電廠9月的減發度數為去年同期的5.4倍。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中市府原先核發給中火的二張操作許可證,已載明到2020年1月25日前,全廠生煤年用量不得超過1,600公噸,並自2020年1月26日起,應減少全廠生煤用量40%。徐造華說,中市府突然在上周告知要求減煤至1,104萬噸,台電實在無法在期限內達成要求;若中市府執意開罰,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徐造華表示,備轉容量率維持在10%是民眾的期待,台電為維持穩定供電,會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減煤。今年9月起進入空汙季,台電已持續擴大火力電廠的降載幅度,台中電廠9月的減發度數為去年同期的5.4倍。
台電創國營事業史上挨罰最高紀錄!台中市環保局以台中火力發電廠5-8號、1-4號、9-10號燃煤機組先後被查出放流水「硼」超標,28日宣布針對三處排放口違規分別開罰最高2,000萬元,總計重罰史上最高6,000萬元罰鍰,並限期中火11月15日前提出改善計畫,12月完成改善。台電則表示,不排除提出行政救濟。
中火廢水今年以來遭查獲七次污染物超標,包括「硝酸鹽氮」三次超標、「懸浮固體」一次超標、「硼」三次超標,違規開罰總金額高達8,562.2萬元,創下國營事業史上最高紀錄。
台中市環保局吳志超表示,9/19抽查中火5-8號機組放流水,「硼」濃度達121毫克/公升,超過標準值(5毫克/公升)24倍,嚴重違規,限期中火10/21前陳述意見。由於中火10部燃煤機組設置年代不同,空污防制、廢水處理設備不同,為釐清各機組放流水污染情形,10/24再抽驗1-4、9-10號機組兩處放流水,竟發現「硼」濃度高達134毫升/公克、141毫升/公克,分別超標26倍、28倍之多。
吳志超強調,限期中火11月15日前提出改善計畫書,於12月完成改善。改善期間將持續抽查放流水質,污染濃度不得高於前次抽驗數值,改善期滿後則須符合放流水法定標準,「若再違規將連續重罰,不排除勒令停工!」
新聞局長黃國瑋補充指出,中火10月21日提送陳述意見書說明,已加速設置廢水處理設備,預計12月全面改善完成,中火也在陳述意見書中承諾,即刻起5-8號機組自主減產50%,從源頭降低汙染排放。不過,「違法就是違法」,市府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規定,針對3件污染行為分別開罰最高額度2,000萬元。
吳志超強調,為避免中火持續排放污染,影響市民健康,依照行政程序法規定,得不再提供台電陳述意見機會,直接裁罰。
台電對中火放流水硼超標,感到抱歉並會虛心檢討,但對中市府未依法給台電提出陳述意見書的機會,不排除提出行政救濟。
中火廢水今年以來遭查獲七次污染物超標,包括「硝酸鹽氮」三次超標、「懸浮固體」一次超標、「硼」三次超標,違規開罰總金額高達8,562.2萬元,創下國營事業史上最高紀錄。
台中市環保局吳志超表示,9/19抽查中火5-8號機組放流水,「硼」濃度達121毫克/公升,超過標準值(5毫克/公升)24倍,嚴重違規,限期中火10/21前陳述意見。由於中火10部燃煤機組設置年代不同,空污防制、廢水處理設備不同,為釐清各機組放流水污染情形,10/24再抽驗1-4、9-10號機組兩處放流水,竟發現「硼」濃度高達134毫升/公克、141毫升/公克,分別超標26倍、28倍之多。
吳志超強調,限期中火11月15日前提出改善計畫書,於12月完成改善。改善期間將持續抽查放流水質,污染濃度不得高於前次抽驗數值,改善期滿後則須符合放流水法定標準,「若再違規將連續重罰,不排除勒令停工!」
新聞局長黃國瑋補充指出,中火10月21日提送陳述意見書說明,已加速設置廢水處理設備,預計12月全面改善完成,中火也在陳述意見書中承諾,即刻起5-8號機組自主減產50%,從源頭降低汙染排放。不過,「違法就是違法」,市府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規定,針對3件污染行為分別開罰最高額度2,000萬元。
吳志超強調,為避免中火持續排放污染,影響市民健康,依照行政程序法規定,得不再提供台電陳述意見機會,直接裁罰。
台電對中火放流水硼超標,感到抱歉並會虛心檢討,但對中市府未依法給台電提出陳述意見書的機會,不排除提出行政救濟。
台電昨(28)日表示,針對中火1至4號機及9、10號機尚未正式收到檢測結果,且台中市府未依法給台電提出陳述意見的機會就逕行裁罰4,000萬元,台電懷疑「是為罰而罰」,不排除提起行政救濟。
經濟部高層官員表示,中火的汙染防制設施也正加緊趕工中,將要求台電排除萬難,於今年12月全部完成。未來中火將朝增氣減煤方向轉型,將增建二部燃氣機組,預計四部燃煤機組備用。只是,中火調整和轉型都需要一點時間。
台電指出,中火今年4月硝酸鹽氮超標時,台中電廠除了提送短期改善計畫外,也向台中市府環保局提送新建廢水處理場的中長期改善計畫。因此,在新廢水處理場未完成前,不論是9月19日或是10月24日,台中市府抽檢放流水,必然會得到超標的結果,對此,台電深感無奈,也懷疑中市政府的動作是為罰而罰,恐怕不是以改善水汙為目的。
中市政府昨日表示,環保局針對中火燃煤機組放流水抽驗,查獲放流水「硼」再度超標,市府決祭出史上最高6,000萬元罰單,並限期12月完成改善。
「光是今年就查獲七次放流水超標!」中市環保局長吳志超說,改善期間將持續抽查放流水質,汙染濃度不得高於前次抽驗數值,改善期滿後則須符合法定標準,市府將正式複查,若再違規將連續重罰,不排除勒令停工。
經濟部高層官員表示,中火的汙染防制設施也正加緊趕工中,將要求台電排除萬難,於今年12月全部完成。未來中火將朝增氣減煤方向轉型,將增建二部燃氣機組,預計四部燃煤機組備用。只是,中火調整和轉型都需要一點時間。
台電指出,中火今年4月硝酸鹽氮超標時,台中電廠除了提送短期改善計畫外,也向台中市府環保局提送新建廢水處理場的中長期改善計畫。因此,在新廢水處理場未完成前,不論是9月19日或是10月24日,台中市府抽檢放流水,必然會得到超標的結果,對此,台電深感無奈,也懷疑中市政府的動作是為罰而罰,恐怕不是以改善水汙為目的。
中市政府昨日表示,環保局針對中火燃煤機組放流水抽驗,查獲放流水「硼」再度超標,市府決祭出史上最高6,000萬元罰單,並限期12月完成改善。
「光是今年就查獲七次放流水超標!」中市環保局長吳志超說,改善期間將持續抽查放流水質,汙染濃度不得高於前次抽驗數值,改善期滿後則須符合法定標準,市府將正式複查,若再違規將連續重罰,不排除勒令停工。
台中電廠放流水硼超標,遭中市府重罰新台幣6,000萬元。逼得中火燃煤機組廢水都無法外排,將增加環保設備磨耗。
台電及經濟部初步評估,應不致影響中火供電,但盼台中市府能盡快核發水汙染防制措施許可,使中火廢水處理場能盡快試運轉。
中火全新廢水處理場將於12月完工運轉,在此之前須測試、試運轉,台電將於近日向台中市政府申請水措許可,台電盼台中市能盡快核可,解決中火放流水超標問題。
台電和經濟部強調,近期備轉容量率都在10%以上,並無供電問題。
台電指出,目前5至8號機已自主減產50%,等於只有二部機組發電;1至4號機組中,4號機歲修、2號機環保停機檢修,而9、10號機正常發電。而今,因為中火放流水超標,機組放流水目前全部已暫不排放。
換言之,目前中火有四部機組未發電,六部發電,發電放流水都不外排;但能否長期如此不外排?
台電坦言,發電廠排程涉及全廠製程之調整,以及機組調度的問題,是否可持續不外排,尚在研議當中。
台電進一步解釋,台電承諾是,在空汙季節,中火停機二部,目前已經實施,台電也一定會做到;但隨著進入供電離峰階段,中火以外機組陸續安排歲修,屆時必須讓中火部分機組頂上來,因此中火放流水是否都不排,有待進一步評估。
台電及經濟部初步評估,應不致影響中火供電,但盼台中市府能盡快核發水汙染防制措施許可,使中火廢水處理場能盡快試運轉。
中火全新廢水處理場將於12月完工運轉,在此之前須測試、試運轉,台電將於近日向台中市政府申請水措許可,台電盼台中市能盡快核可,解決中火放流水超標問題。
台電和經濟部強調,近期備轉容量率都在10%以上,並無供電問題。
台電指出,目前5至8號機已自主減產50%,等於只有二部機組發電;1至4號機組中,4號機歲修、2號機環保停機檢修,而9、10號機正常發電。而今,因為中火放流水超標,機組放流水目前全部已暫不排放。
換言之,目前中火有四部機組未發電,六部發電,發電放流水都不外排;但能否長期如此不外排?
台電坦言,發電廠排程涉及全廠製程之調整,以及機組調度的問題,是否可持續不外排,尚在研議當中。
台電進一步解釋,台電承諾是,在空汙季節,中火停機二部,目前已經實施,台電也一定會做到;但隨著進入供電離峰階段,中火以外機組陸續安排歲修,屆時必須讓中火部分機組頂上來,因此中火放流水是否都不排,有待進一步評估。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綠電時代來臨,2025年台灣綠電比率將達20%;台灣「風光」互補,可替代火力發電機組,降低尖峰負載及空汙排放,發揮再生能源零汙染、零排碳之優勢。
經濟日報將於11月25日主辦「2019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能源 永續經濟」,邀請產、官、學領導人共同討論台灣推動智慧能源願景,及國產化商機。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工研院、永豐餘、國際組織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共同協辦。
沈榮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是能源轉型重要一環,我國首座示範風場、第一座民間商轉離岸風電—海洋風電更在國慶日前完工,年底正式商轉,年發電量預估可達4.8億度,每年可供應約12.8萬戶家庭用電,這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里程碑。
太陽光電也有極佳的進展。沈榮津表示,裝置容量達100MW台電彰濱光電場已提前完工,可年產1.4億度電,供近4萬戶家庭一年用電;台電積極興建裝置容量150MW的七股光電場。行政院已將2020年太陽能累計裝置量提升到 6.5GW。
沈榮津進一步表示,太陽光電在夏季尖峰時出力較高,可替代火力機組,降低尖峰負載;而風力發電秋冬季節出力較高,可在空汙季替代火力機組,降低空汙排放,不僅「風光互補」,並可增加台灣電力整體供應,提高我國能源自給率;同時面對全球各大品牌商綠色製造要求下,台灣發展綠電,更可協助我產業打進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供應鏈。
沈榮津強調,能源轉型將帶來新能源、新商機、新就業三大契機。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能源轉型是當前全球重視的議題,也是台灣現在進行式,我國規畫是「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為方向,全力推動再生能源及燃氣電源開發,並且確保供電無虞兼顧低碳低空汙及合理電價等前提下,逐步推動。
游振偉強調,2019年至2025年備用容量率皆可維持15%以上。
游振偉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明確,2025年綠能發電量占比達20%,有完整規劃路徑。在太陽光電方面,今年1.5GW推動目標將可順利達標。離岸風電部分,國內首座示範離岸示範風場22支風機裝置容量128MW可望於年底正式商轉,將奠定離岸風電發展風電信心。
經濟日報將於11月25日主辦「2019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能源 永續經濟」,邀請產、官、學領導人共同討論台灣推動智慧能源願景,及國產化商機。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工研院、永豐餘、國際組織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共同協辦。
沈榮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是能源轉型重要一環,我國首座示範風場、第一座民間商轉離岸風電—海洋風電更在國慶日前完工,年底正式商轉,年發電量預估可達4.8億度,每年可供應約12.8萬戶家庭用電,這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里程碑。
太陽光電也有極佳的進展。沈榮津表示,裝置容量達100MW台電彰濱光電場已提前完工,可年產1.4億度電,供近4萬戶家庭一年用電;台電積極興建裝置容量150MW的七股光電場。行政院已將2020年太陽能累計裝置量提升到 6.5GW。
沈榮津進一步表示,太陽光電在夏季尖峰時出力較高,可替代火力機組,降低尖峰負載;而風力發電秋冬季節出力較高,可在空汙季替代火力機組,降低空汙排放,不僅「風光互補」,並可增加台灣電力整體供應,提高我國能源自給率;同時面對全球各大品牌商綠色製造要求下,台灣發展綠電,更可協助我產業打進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供應鏈。
沈榮津強調,能源轉型將帶來新能源、新商機、新就業三大契機。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能源轉型是當前全球重視的議題,也是台灣現在進行式,我國規畫是「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為方向,全力推動再生能源及燃氣電源開發,並且確保供電無虞兼顧低碳低空汙及合理電價等前提下,逐步推動。
游振偉強調,2019年至2025年備用容量率皆可維持15%以上。
游振偉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明確,2025年綠能發電量占比達20%,有完整規劃路徑。在太陽光電方面,今年1.5GW推動目標將可順利達標。離岸風電部分,國內首座示範離岸示範風場22支風機裝置容量128MW可望於年底正式商轉,將奠定離岸風電發展風電信心。
中華電信(2412)近年持續布局智慧電網,昨(22)日再傳捷報,獲得台電2019年智慧電表通訊標AMI通訊介面單元標案,未來將積極爭取智慧電表通訊標案,推升資通訊專標案貢獻營收。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代表主標機構參與台電標案,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總經理吳麗秀表示,全力支持政府智慧電網政策,整合內部資源,由中華電信研究院自主開發資訊頭端系統(HES)、網管系統與場域網路(FAN)通訊模組韌體,搭配中華電信全國涵蓋率最廣的NB-IoT與LTE-M行動網路,以及資安完備的HiLink電路,充發揮智慧電表效益。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代表主標機構參與台電標案,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總經理吳麗秀表示,全力支持政府智慧電網政策,整合內部資源,由中華電信研究院自主開發資訊頭端系統(HES)、網管系統與場域網路(FAN)通訊模組韌體,搭配中華電信全國涵蓋率最廣的NB-IoT與LTE-M行動網路,以及資安完備的HiLink電路,充發揮智慧電表效益。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