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這是東元新任董事長利明献今年5月底上任後,不到四個月內就發動的第一起併購案,同步兌現他先前喊出要強化東南亞市場的承諾。利明献指出,這項併購案是東元進入全球變壓器市場的第一步,也將補足東元在電氣化產品組合的缺口,為邁向全球淨零永續,成為「工業電氣化整合商」的目標樹立重要里程碑。
東元表示,伸昌電機專注於高效節能的變壓器技術,並擁有競逐國際市場的實力,伸昌電機成立於1971年,主要生產配電變壓器,1996年進入印尼市場。
東元指出,長期以來,伸昌電機與印尼SINTRA,都是台電、印尼電力公司(PLN)、台塑集團、Siemens等國際大廠的變壓器供應商,產品質量備受肯定。
東元經由此次併購,將取得伸昌電機約57.2%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未來,東元規劃協助伸昌在台擴建新廠,並與印尼SINTRA公司策略聯盟,透過東元的國際化布局,快速切入北美與台灣市場,跨足69至161kV電力變壓器的業務。
伸昌電機董事長蕭文瑜表示,全球變壓器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商機,然囿於規模與資源,伸昌與SINTRA過去只能在本地市場銷售,透過與東元合作,伸昌可快速新建產能、參與台電韌性電網計畫,並與SINTRA共同支持東元全球變壓器業務與電氣化整合方案。
尤其因應東元西屋馬達公司在北美市場的需求。未來雙方也計畫在印尼展開機電業務合作,借助東元集團的全球平台與資源,伸昌與SINTRA可望從地區業者進入國際市場,對未來發展十分樂觀且抱持高度信心。
台電強化電網韌性計畫未來十年內投入5,645億元,其中35%預算有望將在2026年前執行,其餘65%將落在2026年至2032年執行。法人估計,今年至2025年,台電資本支出年複合成長率將達二成,帶動重電業者今年至2025年來自台電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估超過三成,東元為本土老牌重電廠,將是主要受惠廠家。
根據美國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IIJA)及降低通膨法(IRA),到2032年間將分配約4,640億美元用於能源相關基礎建設投資,預期到2025年,每年將有43億美元的電力變壓器需求,台灣變壓器業者積極爭取訂單。
隨市場持續消化美聯準會(Fed)官員言論,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紅,道瓊、標普指數雙創歷史新高,台股昨(24)日拜外資買盤回補,及中國人行放寬貨幣政策,擺尾收在當日最高點,並收復季線、22,400點等關卡。
群益投顧總經理范振鴻、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Fed啟動降息循環,帶動道瓊、標普指數補漲創高,預期科技股整理後亦將跟上腳步,加上國際熱錢回流,台股有機會緩步墊高,看好中小型題材股較具發揮空間。
雖然盤面追價力道有限,但仍有強勢個股至少連三日漲幅均超過1%,其中,包括洋華、志強-KY、偉詮電、旭隼、貿聯-KY、定穎投控、亞德客-KY、達發、十銓、美利達等,在技術面、籌碼面轉差前,有機會吸引短多買盤青睞。
遊戲機大廠搶攻歐美耶誕節旺季商機,除索尼日前推出效能強化版PS5主機「PS5 Pro」外,微軟「Xbox Series X/S」系列、任天堂Switch 2等新機種分別傳出10月、今年底發表,偉詮電通吃三遊戲機電源管理晶片,昨日股價漲6.5%收63.1元,創波段高點。
洋華受惠於台電電網計畫,明年機電訂單已全滿,加上光電部門在第3季開始有電子紙、顯示器等新產品小量生產,明年有望放量,市場押寶新品效益可望陸續發酵,股價攻頂收73.1元,技術面中期底部成型。
特斯拉(Tesla)預計10月10日發表Robotaxi,擁有全自動駕駛操控特色,帶動近日股價轉強,台股相關電動車、自駕車中的定穎投控、貿聯-KY,亦獲得投信買盤進駐,股價連日上揚。
卓榮泰昨日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質詢時提到,台電改善財務方法有很多,不希望用納稅錢撥補。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電價要不要漲,要等電價審議會決定,並非政府能主導,目前外部委員已過半,電價要漲要跌是由電價審議會決定;再者1,000億元撥補是因台電財務結構需要補充,經濟部已請台電資產重估、活化資產、改善經營效率、多方採購等。
卓榮泰表示,過去兩、三年因俄烏戰爭影響,國際天然氣飆漲,但台電均未反映成本,隨現在天然氣價格回跌,再加上今年4月調漲電價後,台電財務已有改善,但距離發電成本價格仍有一段落差,因此,仍須撥補1,000億元改善台電財務,期盼透過二年時間調整台電體質,讓未來能順利營運。
至於電價議題,卓榮泰說,雖電價審議委員會尚未召開,但電價審議委員會觀察整體社會民生需求,他個人認為,雖民生用電低於台電發電成本,但基於民生用電需求,政府應想盡各種方法讓民生用電平穩,不要再增加大家負擔,但產業用電大戶用電,就讓電價審議委員會來討論。
除接獲台電釋出採購變壓器等強韌電網計畫標案外,外銷因美國各 州電力公司為加速汰舊換新電力設備而受惠,在手訂單逾200億元, 訂單能見度看到2026年,開始接2027年訂單,上半年EPS為5.2元。法 人估,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180億元以上新高。
此外,樂事綠能(1529)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而受惠,自結8 月合併營收0.46億元,年成長22.91%,本業獲利975.7萬元,但囿於 轉投資夏都(2722)及致和證(5864)8月股價都比7月下跌,認列未 實現金融評價損失,導致8月合併稅前虧損150.7萬元,每股稅前虧損 約0.01元;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4.29億元、年增2.74%,本業獲利0 .61億元,合併稅前盈餘0.20億元,每股稅前淨利0.13元。
瀧澤科日本大股東瀧澤株式會社去年11月被日本馬達大廠Nidec收 購,市場近期以Nidec集團生產減速馬達及減速器應用在機器人,瀧 澤科可藉此打入機器人供應鏈為由,大舉敲進,股價從8月6日起漲, 23日收盤價86.5元、下跌3.4元,短短1個半月股價漲幅高達86.03% 。對此,瀧澤科表示,上銀生產工業用機器人,也是瀧澤科的客戶。
瀧澤科因遭列為警示股,公布自結8月合併營收2.63億元、年增加 23%;稅後純益500萬元、年減44%;EPS為0.06元。7、8月合併營收 4.76億元、年增20%,稅後純益0.41億元,EPS為0.56元、年增4%。 累計前八月EPS達1.52元。
瀧澤科指出,瀧澤科8月EPS降至0.06元,主因是8月匯損1,300萬元 ,7月有3,000萬元匯兌利益。瀧澤科幫日本瀧澤代工CNC裸機,以往 OEM訂單每年7∼9月、10∼12月分兩季進行移轉計價,今年移轉計價 調整為4∼6月、9∼12月,時間稍微拉長,這也是8月營收成長,獲利 減少的主因。
瀧澤科主管指出,去年營運是谷底,瀧澤科目前在手訂單2、3個月 ,訂單能見度看到第四季末,9月出貨可望優於去年同期2.07億元, 日本工具機業接單不錯,日本瀧澤委託代工CNC裸機也恢復正常水準 。
立法院25日將進行常設委員會召委選舉,國民黨團與民進黨團可望 分別獲得八席,平分委員會排案權。上會期未審完的「核子反應器設 施管制法」被藍營列入優先法案,擬取消核電廠延役換照須提前五年 申請的規定,但綠營將之視為「爭議性法案」反對修法,若捲土重來 免不了一場惡戰。
藍營鎖定的議案還有,即將在2025年4月上路的「國土計畫法」, 近期超過30位藍綠立委擔憂傷害農民權益表態反對,甚至當面向總統 賴清德「告御狀」,且藍綠兩黨都有立委提案把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 時間自四年延長至六年。而財政部休會期間再度召集縣市討論「財政 收支劃分法」,對統籌稅款分配指標達成共識,但是否能在本會期提 案送入立院併案,仍是未知數。
綠營部分,均以行政院版法案為主。首先是攸關加速全台老舊建物 更新的「都更條例」,擬擴大適用原建築容積更新重建的對象;其次 「證交稅條例」延長當沖降稅至2027年底;促進政府跨機關的合作及 區域聯防的「資安法」;賦予地方政府免徵娛樂稅的「娛樂稅法」; 以及「產創條例」10-1,也是新會期財經法案重中之重。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思銘指出,國民黨團支持福國利民的議案,儘速 讓其三讀通過,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說,綠版優先法案均有高度 社會共識、正當性,盼朝野共同支持。
此外,本會期屬預算會期,目前仍有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撥補台電新台幣1,000億元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中 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五期特別預算案、113年國營事業預算案 等四個預算案待審。
**台灣電力釋放電網計畫標案 華城受惠股價大漲**
受到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將於本周召開及華城接獲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變壓器等電網強韌化計畫標案的利多消息激勵,23日華城(1519)股價大幅上漲44元,收於650元,一舉突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的壓力。外資也在當天轉為買超,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240萬元。
除了台電的標案挹注,華城的海外業務也因美國電力公司積極汰舊換新而受益。目前華城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訂單能見度延伸至2026年,並已開始接洽2027年的訂單。上半年華城每股盈餘(EPS)為5.2元,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有望挑戰180億元的新高紀錄。
儘管股價漲勢強勁,但華城的上檔壓力仍來自於前一波在670元以上套牢的賣壓。不過,隨著電價上漲題材的激勵,法人普遍看好華城的後續表現,認為該公司將持續受惠於電力基礎設施升級的商機。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提振樂事綠能營收
自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釋出強韌電網計畫以來,樂事綠能(1529)持續受惠。8月份合併營收達0.46億元,年增22.91%,本業獲利975.7萬元。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4.29億元,年增2.74%,本業獲利0.61億元。
然而,由於投資的夏都(2722)和致和證(5864)在8月份股價下跌,導致樂事綠能認列未實現金融評價損失。最終8月份合併稅前虧損150.7萬元,每股稅前虧損約0.01元。
瀧澤科獲利受匯損影響,但全年營運樂觀
因遭列為警示股,瀧澤科(6609)公布8月份自結營運數據。合併營收2.63億元,年增23%;稅後純益500萬元,年減44%;EPS為0.06元。7、8月合併營收4.76億元,年增20%,稅後純益0.41億元,EPS為0.56元。累計前八月EPS達1.52元,逼近去年全年的1.8元。
瀧澤科表示,8月匯損1,300萬元導致EPS下降,而7月則有3,000萬元匯兌利益。此外,OEM訂單移轉計價調整也影響獲利。不過,瀧澤科目前手持訂單能見度至第四季末,9月出貨預期優於去年同期,全年營收及獲利均有望優於去年。
台灣電力公司主導淨零轉型預算達375億 明年暴增36%
為加速推進淨零排放目標,政府編列1,161億元推動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其中能源轉型預算達41億元,年增36%,由經濟部、中油、國科會等單位共同執行。
前瞻能源預算將投注於地熱、氫能、碳捕捉與封存等先進能源技術研發,並涵蓋氫能、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自然碳匯等相關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電力公司在電力系統與儲能方面,預計編列334億元,主要用於強化離岸風電電力網、太陽光電併網工程、智慧型電表等基礎建設,而離岸風電預算也高達300.7億元,顯示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產業的高度重視。
政府同時編列242億元推動節能計畫,由經濟部執行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住宅能效提升計畫等措施,加強節能意識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隨著淨零排放政策加速推進,台灣電力公司預計在2050年之前,將電力系統完全轉型為再生能源,扮演淨零轉型關鍵角色,為台灣打造永續低碳的未來。
重電股再成焦點 台電擴建電網需求強勁
隨著國際需求加溫,重電產業持續備受矚目。經濟部定於9月底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電價調漲及追加補貼事宜,為相關個股帶來利多消息。
業界消息指出,美國大型電廠近期因應電力輸配轉型,以及美國政府的基建計畫,向台灣採購相關零組件,提升重電業者營收前景。此外,台灣電力的「強韌電網2.0」計畫、AI產業用電需求激增,以及美國基礎建設採購,都讓重電廠商訂單滿載。
重電龍頭華城(1519)8月營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年增65.1%,預估未來訂單能見度高,將擴增變壓器生產廠房,提升整體產能。
亞力(1514)楊梅廠的變壓器二廠已於今年投產,目前正在進行台電驗證流程,預計明年可填滿新廠產能。公司表示,下半年營運審慎樂觀,明年將受惠於半導體產業擴廠、AI需求成長、太陽能及儲能發展等因素,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對於看好重電股後市的投資人,權證發行商建議可布局價內外10%以內、有效天期三個月以上的權證,靈活參與行情。
**新會期立院財經法案戰火重燃 台電追加預算成焦點**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財經法案成為各黨團關注焦點。藍綠黨團近日盤點優先法案,國民黨團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民進黨團則關注「都更條例」等法案進度。
其中,國民黨團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備受關注。藍營擬取消核電廠延役換照須提前五年申請規定,但綠營將其視為「爭議性法案」反對修法。若該案捲土重來,恐引發一場惡戰。
另外,藍營鎖定的「國土計畫法」也引起爭議。超過30位藍綠立委擔憂該法傷害農民權益,甚至向總統賴清德表達反對立場。藍綠兩黨皆有立委提案延長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時間,為此法案增添變數。
綠營方面,則以行政院版法案為主。其中攸關更新全台老舊建物的「都更條例」,擬擴大適用原建築容積更新重建的對象。此外,延長當沖降稅的「證交稅條例」修法,促進跨機關合作的「資安法」,以及地方政府免徵娛樂稅的「娛樂稅法」修法,皆是綠營重視的法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會期屬預算會期,目前仍有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撥補台灣電力公司1,000億元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等預算案待審。預計這些預算案將成為立法院的另一場戰場。
根據預算書,明年前瞻能源預算籌編41億元,包含經濟部辦理地熱潛力區塊資訊擴建及鑽井計畫、地熱發電技術研發;中油辦理台灣地熱高潛能區地質調查、產學合作引進深鑽技術;國科會辦理再生能源前瞻科技與落實應用等。另外也編列相關氫能、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自然碳匯等預算。
隨著2050淨零排放政策,政府加大力道推動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明年編列1,161億,首度突破千億元,年增21.6%,當中以電力系統與儲能334億元最多,第二則是風電預算300.7億元,第三為節能預算242億元。
在電力系統與儲能方面,共編列334億元,主要用在台電公司辦理離岸風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太陽光電併網工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等;其次則是離岸風電相關預算共300.7億元;第三名則是節能預算,用於經濟部推動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住宅能效提升計畫、能源效率管理與節能技術推廣輔導綱要計畫。
權證發行商表示,投資人可透過中長天期權證商品布局看好的重電個股,採取短線靈活操作策略。
市場傳出美國大型電廠來台採購,重電廠供應鏈表示,近期美國電廠因應電力輸配轉型,加上美國政府上兆美元基基建計畫,相關零組件直接對台採購,將持續推升重電股營收。
因應台電推強韌電網2.0、AI供應鏈用電吃緊、美國基礎建設採購買盤,目前幾乎主要重電廠商都是訂單滿手狀態,市場仍處供不應求狀態,促使重電業者加速擴產計畫。
時間接近9月底,重電業者又將端出新業績,從華城8月營收15.87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65.1%,或可看出跡象。華城日前對外指出,2026年前訂單能見度高,由於全球對變壓器需求大,今年都在忙著2027年到2030年的產能規劃,預計未來將有四個廠可專注於變壓器生產,新廠開出後整體產能可增加100億元,預期今年產能至少可成長三到四成。
亞力位於楊梅廠的變壓器二廠今年已經開始投產,前期以半導體客戶訂單為主,目前正在進行台電的驗證流程,未來在台電驗證完成後,可增加出貨台電,預期最快明年可填滿新廠產能。
亞力指出,下半年營運展望仍然審慎樂觀,且明年公司營運在半導體客戶海內外持續建廠、AI需求帶動IDC機房商機、太陽能及儲能、充電樁推廣、軌道產業之汰舊換新及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若投資人看好重電相關個股後市,可布局價內外10%以內、有效天期三個月以上的權證參與行情。
**台電攜手台塑集團 推動綠能轉型**
為加速能源轉型,台電與台塑集團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綠能發電和碳捕捉計畫。
**台塑集團水力發電再推進**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化、台化及南亞聯手加碼水力發電,搶佔再生能源市場。台塑化已取得雲林縣鹿場課圳小水力發電開發標案,預計年發電量231.6萬度,減碳1,146噸;台化沙鹿配水池小水力案場預計明年2月併聯發電,年發電量572萬度,減碳2,870噸;南亞錦興廠區取水口小水力案場也將於12月設置微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10.3萬度,減碳97噸。
**台塑集團全力推進碳捕捉計畫**
除了水力發電,台塑集團也積極推進碳捕捉、封存、利用(CCUS)計畫。台塑化與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合作,在麥寮廠區進行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示範計畫。此外,台塑與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合作,在仁武廠區建置煙道氣碳捕捉再利用試驗工廠。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以微藻吸收煙道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提升固碳效率。
**台電提供支持 與台塑集團攜手打造綠色未來**
台電作為台灣最大的電力公司,全力支持台塑集團的綠能轉型計畫。台電積極鼓勵再生能源發電,並提供技術支援和優渥的躉售電價,促進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台電與台塑集團的合作,將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永續宜居的環境。
**電價問題深,台電預算退回再審**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在野黨將2025年總預算案退回,其中包含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預算1,000億元。立委要求台電進行專案報告,時程未定。 台電近年來因原物料成本飆漲,累計虧損近4,000億元。經濟部官員表示,若無1,000億元的補貼,即便電價再調漲13%,也只能做到今年損益兩平。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指出,影響電價的主要因素是燃料價格和能源配比。政府目標是將燃氣比例拉高至50%,但天然氣成本與石油相關,容易受外在因素牽動。 立法院自2015年起實施「緩漲機制」,對電價設半年調幅不逾3%,全年累計調幅不逾6%。黃重球認為,若依電價公式和小幅緩漲決議調整,台電的三年累計虧損將不致如此嚴重。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能源政策造成的能源配比改變是台電虧損的主因。核三廠二號機將於2025年上半年停機,留下95.1萬瓩的缺口,主要新增機組為燃氣、光電和離岸風電。這將導致成本較高的電力取代原本較便宜的電力,預計明年台電仍可能虧損達千億元。 台電累虧問題深,專家認為,即使獲數千億元的挹注,仍需處理根本的病因。電價費率審議會預計10月前召開,台電的電價調整與預算問題將持續受到關注。
台塑集團表示,台塑化已經取得雲林縣莿桐鄉鹿場課圳300kW小水 力發電開發標案,8月建置完成,預計12月併聯發電,預估年發電量 231.6萬度,減碳1,146噸。
台化取得沙鹿配水池715kW小水力案場開發標案,預定明年2月完成 投入運轉,預估年發電量572萬度,減碳2,870噸。
南亞於錦興廠區取水口推動18.5kW小水力案場開發,預計12月完成 設置微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10.3萬度,減碳97噸。
此外,台塑化與清華大學合作麥寮廠「每日捕捉1噸CO2示範計畫」 ,利用醇胺吸收液,通過超重力旋轉床,捕獲汽電共生機組煙道氣中 的CO2(約14%),每捕獲1噸CO2額外增加碳排0.696噸,還與中央大 學合作麥寮濱海區域之地質調查CO2封存潛能評估,初步顯示西部沿 海地層具良好天然地質條件,可提升封存安全性。
台塑與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合作,在仁武廠區建置煙道氣 碳捕捉再利用試驗工廠,以羧酸鹽類捕獲煙道氣內CO2(約11%∼15 %),每日可捕獲CO2為0.1噸(36噸/年),並轉化為烷烴類0.036噸 (13噸/年)再利用,經濟部技術處已完成查證。
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研究以微藻吸收工 廠煙道廢氣中的CO2,發現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
台塑集團低(零)碳能源轉型計畫除麥電燃煤轉氣、推動使用固體 再生燃料(SRF),設置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要點。
台化除與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投資開發烏山頭水庫水利系統,設置 烏山頭、西口和八田電廠,總裝置容量22,466kW,為民營最大水力電 廠,去年發電量23,193千度,減碳21,477噸,並於新港廠區蘭潭供水 管道開發小型水力發電機組,去年發電量226千度電,減碳209噸。
經濟部官員說,若無1,000億元補貼,即便這次再將電價調漲13% ,若原物料成本符合預期,也只能做到今年損益兩平,至去年底,台 電累虧近4,000億元仍未彌補,恐無法承受地緣風險可能帶來的劇烈 成本變動。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說,影響電價主因不外乎是燃料 價格及結構調整兩大項目,即能源配比。政府目標是將燃氣比例拉高 至50%,但天然氣的成本與石油高度相關,注定為外在因素牽動,當 台灣需求比例變高,成本發生變化,受衝擊就更強。曾不顧電價公式 算出的合理電價凍漲三年半,讓台電「勒緊褲帶」,國際原物料飆漲 時,台電亦無餘裕應對。
黃重球說,立法院在2015年做出決議,對電價設半年調幅不逾3% ,全年累計調幅不逾6%,這是「緩漲機制」;當售電成本稍微降低 ,台電能將盈餘作為「存糧」。過去如能參考電價公式和立院決議小 幅度緩漲,三年累積虧損不致這麼大。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也說,能源政策造成能源配比改變, 是台電虧損主因,且2025上半年核三二號機停機後,留下95.1萬瓩缺 口,主要新增機組是燃氣、光電、與離岸風電,將比較便宜的電用成 本較高的電來置換,明年全年台電還是可能繼續虧損達千億。
**台電智慧電表300萬戶「節電秘笈」上線**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持續推動智慧電表建置,日前突破300萬戶大關,每日產出超過3億筆用電大數據。為此,台電推出「台灣電力」APP,並於近期新增「節電秘笈」功能,協助智慧電表用戶省電。
「節電秘笈」功能蒐集智慧電表用戶使用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電腦等超過十種常見家電的習慣。用戶透過APP填寫問卷後,系統將分析用電行為,提供客製化的節電建議。
台電表示,用戶可搭配「住宅用電分析」功能,查看五大高耗能家電的用電占比,找出家中「吃電怪獸」。此外,台電近期推出的「住商節電試辦計畫」也開放民眾參與,透過智慧電表調整家電使用模式,提高能源效率,每月可享電費減免。
截至目前,「台灣電力」APP已累積近200萬會員,其中28萬為智慧電表用戶。台電持續致力於智慧電表應用,提供用戶實用節能資訊,協助民眾減少用電支出,打造更永續的用電環境。
「台灣電力」APP為智慧電表用戶推出客製「節電秘笈」,以冷氣 、冰箱、洗衣機、電視及電腦等逾十種常見家電為主,智慧電表用戶 依平時習慣填答問卷,系統即會分析用戶電器使用行為,提供客製節 電建議,做為民眾調整用電的實用參考。台電指出,近年針對智慧電 表用戶持續推出多元「有感」應用,繼可推算家電用電的「住宅用電 分析」後,改版再新增「節電秘笈」功能,智慧電表用戶只要使用A PP填寫用電習慣問卷,就可獲得個人化節電撇步。
台電表示,「節電秘笈」位於台電APP的AMI服務應用專區,主要以 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及電腦等超過十種常見家電設計問卷,智 慧電表用戶只要依平時習慣填答十道題目,系統即會分析用戶電器使 用行為,提供兩項客製節電建議,做為民眾調整用電的實用參考。
台電指出,用戶可進一步搭配AMI服務應用專區的「住宅用電分析 」功能,查看家中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與開飲機等五大較高耗 能家電的用電占比與度數推估,幫助民眾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
為推行智慧電表與日常節電,台電亦於今年中舉辦「住商節電試辦 計畫」,自7月到11月間試辦,參加者須為有智慧家電的用電戶,在 結合智慧電表下,是電力系統需求,由第三方資訊服務商調整家電使 用模式,例如將家中智慧冷氣切換成送風或關機,或將智慧除濕機關 機。參加期間,每次執行一小時、一天至多執行兩次,每月執行四到 16次,參加者可享有每月電費減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