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電力供應引發憂慮 專家呼籲重視專業**
近期國內電力供應吃緊,引發各界關注。業界領袖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與威剛董事長陳立白紛紛發聲,直指政府在處理電力議題時「政治考量凌駕專業」,才是真正的隱憂。
焦佑鈞指出,電力已成為政治問題,政府受民意影響,難以做出漲價、興建電廠等決策,導致台電虧損、電力不足。「民眾既要電價便宜,又不願意缺電,這考驗政府的智慧。」他強調。
焦佑鈞明確表示支持核能,認為有助穩定供電。他建議台電應漲電價以改善財務狀況,並延役核三廠,充分利用可用資產。
陳立白亦表達擁核立場,指出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台灣已吸引大型科技公司設立資料中心。但由於電力供應不足,如何確保這些耗電大戶穩定營運,需要政府檢討能源政策。
專家認為,政府應重視專業意見,擺脫政治考量,才能有效解決電力供應問題。穩定供電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郭智輝:縣市要AI廠,也要幫台電發電** 經濟部長郭智輝指出,全台近9個縣市有意設立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或研發中心,但郭智輝呼籲,縣市政府在招攬AI廠商投資時,也應協助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發電。 郭智輝在立法院受訪表示,許多AI大廠都有供電問題的疑慮。他強調,縣市政府歡迎AI廠投資,但有些電廠就設立在這些縣市管轄範圍內,卻常遭到地方抗議陳情。 經濟部希望縣市政府在協助AI廠商落腳投資的同時,也能支持台電發電,讓電廠順利運作。先前郭智輝曾表示,大家都要AI投資,但電廠卻沒人要;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呼籲,希望大家支持國家電力開發。 台電表示,公司各地都有增建電廠的計畫,但電廠選址困難。台電期盼縣市政府能大力支持,協助台電順利發電。
第24屆台電瓩設計獎頒獎典禮,由台電副總經理兼發言人蔡志孟與 日目247Visualart 視覺總監黃顯勛、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點睛 設計創辦人韓世國等重量級評審團,和所有入圍的設計好手一同公布 獲獎作品。台電分享,本屆獎座呼應循環永續競賽主題,特別邀請設 計界知名的三頁文團隊與小智研發聯手,以台電電桿退役設備木橫擔 鑲嵌電桿鋁牌,成為專屬於每位得獎者的榮譽象徵。
今年「創意品設計類」,勇奪首獎的設計師潘妤亭,將百米高的風 機「迷你化」並結合香氛擴香,成為車內療癒小物;獲選第二名的高 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系陳宥銓則從電表玻璃罩著手,以電桿木橫擔製 成基座,將退役材料重生為時尚燈飾,取名「承光」也象徵老物傳承 、點亮未來。
士林高商廣告設計科的劉芳育,奪下「傳達設計類」高中職組冠軍 ,「多媒體設計類」由青年高中電影電視科陳婷愉、江采恩、謝丞翰 、李閎宇、曾梓熏拍攝影片「校園偵探」贏得高中職組第一名。本屆 得獎作品即日起至7月7日將於松山文創園區創意空間展出,更多參賽 作品請上「瓩設計獎」官網:kwd.tw。
昨日午後瞬時負載不僅超越2022年7月22日的4,074萬瓩,更逼近台電原預估今年尖峰負載的4,119萬瓩。
台電官網顯示,昨日最大供電能力4,733萬瓩,備轉容量率為16.86%,備轉容量燈號亮綠燈,代表系統供電餘裕充足。
台電表示,昨日北部天氣炎熱,尤其午後雷陣雨開始前,濕度偏高讓舒適度降低,民眾開冷氣,推升整體用電量,不過還好只有北部下起雷陣雨,中南部太陽光電發電情況良好,有足夠電力支應。
歷年瞬時尖峰負載排名,昨日4,118萬瓩刷新紀錄,第二名為2022年7月22日的4,074萬瓩,第三名是2022年7月25日的4,066萬瓩,至於第四、五名皆發生在今年,分別為6月21日的4,063萬瓩、6月28日的4,054萬瓩。
核三廠1號機除役在即,國民黨提出兩大修法,要鬆開核電延役的法規束縛,就等行政院接招。
核管法方面,國民黨立委共提出六個修正草案,大方向一致,主要是將第6條第2項核電廠「期滿須繼續運轉者,經營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的「期限內」拿掉,這項修法主要針對核三廠,可為換照期限解套。
至於環境基本法,國民黨立委共提出五版本,主要將原條文的「非核家園目標」,改成「淨零碳排」、「淨零排放潔淨家園」、「零碳家園」或「利用核能去碳,逐步達成淨零減碳」等,希望我國在確保核安前提下,適度發展核能,邁向淨零碳排目標。
不過,核電若要延役,核管法、環境基本法修法只是關卡之一,搬開法制面路障後,根據程序,台電必須提出核電廠延役計畫,送核安會審查。
通過核安會審查後,就會進入執行面,台電須先將核電廠停機下來,全盤檢查安全,看看哪些設備必須更新、測試,過程可能長達五年。
最關鍵的是朝野在政治上是否具共識,若有共識,之後的技術及專業關卡,就是由專業說話。
焦佑鈞昨(2)日說:「電力現在是政治問題,如果不考慮選票,台電就可以漲電價,它就不會虧錢,就能蓋新的電廠,就不會缺電了,但現在主要問題是一般民眾既要不缺電,又要便宜的電。因此如果要問會不會擔心缺電的事,這得考驗政府的智慧。」
焦佑鈞表示,穩定供電是政府,尤其是經濟部要擔心的問題。至於是否支持台灣發展核能,焦佑鈞很堅定的回答:「那是當然囉。」因為有助穩定台灣電力供應。他也支持核三廠延役,他所持理由是「能夠用的資產,就不要浪費。」
陳立白也不避諱他擁核,他說,生成式AI已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台灣在AI發展架構中取得很好發展位置,有很多大廠輝達、谷歌、微軟、亞馬遜和Meta表態來台設大型資料中心,台積電也計畫新增好幾座廠,但台灣在非夏季用電高峰時期即頻頻跳電,大型資料中心是吃電怪獸,如何保證不缺電,政府須檢討能源政策。
郭智輝昨日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立法院會,會前接受媒體訪問。媒體關切,先前赴美時郭智輝曾提及,拜訪許多AI大廠後,大家都關心供電問題。
郭智輝表示,許多縣市首長都歡迎AI廠投資,但有些電廠在他們管轄範圍內,卻似乎都有一點抗拒,部分電廠會碰到地方陳抗,經濟部希望各縣市既然希望AI廠落腳投資,希望也能協助讓台電順利發電。
郭智輝先前赴美時受訪表示,大家都要AI投資、電廠卻沒人要。卓榮泰日前也喊話,希望大家支持國家電力開發;台電也指出,台電在各地都有增建電廠計畫,電廠選址相當不易,希望縣市政府能大力支持。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解釋,引進移工確實對配電事故預防較佳,也能 快速降低事故機率。
郭智輝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很多縣市首長都 歡迎AI大廠,但相關數據、研發中心用電量大,這些縣市首長卻抗拒 蓋電廠,既然各縣市希望AI大廠來投資,就要協助台電發電順利。
郭智輝坦言,近期因台電設備老舊、或是某個地區移居人口大量增 加,造成負荷變大,產生跳電現象。從近10年來看,每一年跳電次數 與當今比較,並沒有比較多,若與過去數據相比,已經降了7成的跳 電率,一直都在加強妥善率,但台電人力確實不足,需跨部會協商, 從國外引進移工解決問題。
蔡志孟補充指出,近年台灣用電用戶成長快速,新增設用電、用電 大戶新設廠房,台電在這方面投入較多,導致既有線路維護、維修或 人口用電負載部分人力較不足,且現在徵才也不容易,量能有限,因 此,若依郭部長所言,外包維修可適時引進移工,可以較好的預防配 電事故,也能快速降低事故發生率。
觀察台電人力現況,今年5月總員工數為2萬8,742人,去年員工數 則為2萬8,213人;僱用人員招考人數從2020年的728名,今年人數提 升至1,103名,數據顯示台電不斷增加徵才人數。
蔡志孟指出,台電前幾年出現退休高峰,一年近1千多人退休,最 近稍微下滑,回歸正常狀態大概500、600人退休,當退休人數多,要 回補的人數就跟著變多,然而,招聘員工進來之後,有些人不見得會 久待,有可能轉考到其他事業單位如中華電信,導致既有名額再缺, 因此下個年度再補員工,使得近年來徵才人數增加。
台電這幾年也增加許多工作,進而向經濟部爭取更多人才名額,也 是增加原因之一。
目前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悲觀預期,也會被其他地方,如對東南亞市 場的樂觀情勢所抵銷,未來需求成長將來自創新,企業要在這中間尋 找創新的機會。
針對用電問題,焦佑鈞認為,華邦電雖是用戶大戶,但和別人相比 ,還算小咖。至於是否會擔心電力短缺,他說:「電力已是政治問題 ,如果不考慮選票,台電可以漲電價,不會虧錢,也能蓋新的電廠, 就不會缺電。」
但現在電的問題是,一般民眾既要不缺電,又要便宜的電。因此, 如果要問會不會擔心缺電的事,焦佑鈞認為,這將考驗政府的智慧。 不過他表示,穩定供電是政府的責任,尤其是經濟部要規劃的問題, 他個人並不擔心。
焦佑鈞支持台灣發展核能,有助穩定台灣電力供應。他也支持核三 廠延役,能夠用的資產,就不要浪費。他說,華邦電現在較關注的是 台灣綠電供應不足,台灣綠電主要來源是太陽能及風電,這幾年他要 求華邦電幕僚有綠電就買,2024年以來已買4,000多萬度綠電,還會 逐年增加。
台灣的電力需求與日俱增下,市場預期,即使為期十年的台電強韌 電網計畫到期,機電四雄的電力級重電設備需求仍會持續增長,2日 無懼台股下跌,股價全面上漲。華城2日因外資買超136張,推升股價 大漲19元而以955元收盤,再度向千金股挺進。
事實上,在台電訂單貢獻,以及出口業績成長帶動下,機電四雄今 年前五月合併營收全面改寫同期新高,普遍看好未來3∼8年營運成長 ,也因應訂單需求,全面陸續擴增新廠或增加產能。華城斥資8.8億 元興建觀音三廠,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台中港廠也增加租地擴充產 線,中壢廠及觀音二廠產線優化,今年整體產能至少增加30%∼40% 。
華城指出,今年外銷持續增長,前五月外銷營收占比從去年的36% 增加至今年的45%∼50%,明年可望突破50%;由於外銷毛利率相對 較高,是華城獲利持續增長的主因。
士電今年重電事業業績增幅預估將比去年的2成還多。士電斥資逾 20億元,在新竹湖口擴建電力級及配電級變壓器廠,電力級變壓器廠 預計明年第一季末完工、第二季投產;配電級變壓器廠預計明年底完 工,兩座新廠加入後,重電年產能可增加30%∼40%。
士電、中興電、亞力及華城等機電四雄,今年電力級變壓器、配電 盤或開關等重電設備訂單及產能,都因台電強韌電網計劃釋單,外銷 也有斬獲,呈現滿載狀態,目前在手訂單均破百億元,能見度至少看 到2026年,開始接2027年之後訂單,亞力訂單能見度看到2028年,中 興電GIS開關部分長單能見度更看到2030年。
**新創前進新南向市場 台電供應商攜手**
看好新南向市場潛力,許多台灣新創企業積極拓展海外版圖。醫療新創智捷生醫將新加坡設為據點,逐步進軍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成為首家將台灣智慧醫療標準外銷至東協的企業。
智捷生醫研發的VR、MR智慧醫療系統,將CT掃描與MRI影像轉換成3D影像,方便醫療人員診斷。業務部代表孫培皓表示,台灣每年CT掃描超過100萬次,市場龐大,智捷希望明年能以海外合作或成立分公司的方式進入東協市場。
除了智捷生醫,台電供應商優必闊科技也將東協視為重要市場。優必闊科技專營智慧電表、連網等產品,是全台最大的智慧電表廠商。企業行銷與公關處長林郁君指出,東南亞政府透過在地夥伴主動尋求優必闊協助,希望在當地建置智慧電網。
林郁君進一步表示,優必闊在海外的運作模式類似與當地「台電」合作,依據政府需求布建智慧電網,「基本上就像跟當地的台電做配合」。
**台電釋單帶動線纜股營收成長**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持續釋出的「強韌電網計畫」標案,持續挹注線纜產業。受惠於近期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居高不下,上市櫃線纜股華新(1605)、大亞(1609)等6月營收可望優於去年同期。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出的採購標案包括25KV中壓、69K V高壓、161KV及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華電(1603)、華新、華榮(1608)、大亞、宏泰(1612)、大山(1615)、億泰(1616)、合機(1618)、大東電(1623)等線纜業者均有接獲標案,累積在手訂單金額從30億至90多億元不等。 近期銅現貨及期貨價格震盪在9,400~9,700美元區間,較去年同期仍處於高檔。5月LME銅均價10,129.07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234.28美元增加23.01%。業者表示,即使6月線纜銷量維持去年同期水準,6月營收仍將因銅價上漲而增長。 億泰表示,已拿下「強韌電網計畫」中25KV中壓線纜標案35億元,預計今年和明年陸續出貨。加上民間企業訂單,目前在手訂單超過40億元。 華電、合機接獲「強韌電網計畫」訂單超過50億元。華電目前161 KV超高壓線纜產線滿載,正著手開發345KV超高壓線纜,將與合機、大東電、華榮和大亞等廠商競逐台電345KV線纜標案。 宏泰指出,銅箔基板廠停工後,計畫今年內向桃園市政府申請改為線纜廠。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標案,線纜產業前景看好,業者預期今年營運將持續受惠於台電釋單和銅價居高不下的雙重利多。
台電端出長達十年的強韌電網計畫以來,陸續釋出25KV中壓、69K V高壓、161KV及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採購及安裝標案 ,線纜業上市櫃公司,包括華電(1603)、華新、華榮(1608)、大 亞、宏泰(1612)、大山(1615)、億泰(1616)、合機(1618)、 大東電(1623)等,陸續接獲台電標案,累積在手訂單金額從30億至 90多億元不等,近年業績無虞。
業者指出,近期銅現貨及期貨價格在9,400∼9,700美元區間震盪, 較去年同期仍處於高檔,5月LME銅均價10,129.07美元,比去年同期 的8,234.28美元增加23.01%,6月營收係依據5月銅均價計算,就算 6月線纜銷量維持去年同期水準,6月營收還是會增長。
億泰主管表示,億泰以25KV中壓線纜陸續拿下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標 案合計35億元,預計今、明兩年陸續出貨,加上民間企業訂單,目前 在手訂單超過40億元。億泰今年經營以爭取毛利較高的訂單及台電標 案為主軸。
華電、合機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超過50億元,華電目前161 KV超高壓線纜產線滿載,著手開發345KV超高壓線纜,要與合機、大 東電、華榮及大亞等廠商,分食台電345KV線纜標案。
宏泰主管指出,宏泰銅箔基板廠停工後,計畫今年內向桃園市政府 遞件申請改為線纜廠。
2020年創立的智捷生醫,研發的VR、MR智慧醫療系統,將現有的C T掃描(電腦斷層掃描)和MRI影像檔案,雲端轉換成3D醫療影像。智 捷生醫業務部代表孫培皓表示,台灣每年CT掃描就高達100多萬次, 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希望明年能在海外落腳,以海外合作或成立分公 司的模式,尤其在東協市場,出現台灣首個智慧醫療標準外銷的案例 。
智捷生醫對經濟部長郭智輝帶台商到海外布局的政策寄於厚望,期 望提供企業資源與新南向國家拓展商業業務,智捷已與中華電信、微 軟合作,未來期盼能與東南亞當地大型企業合作。
優必闊科技則是台電供應商,以通訊技術起家,產品為智慧電表、 聯網等,已發展成全台最大智慧電表廠商,優必闊科技企業行銷與公 關處長林郁君表示,東南亞政府主動透過本地夥伴找到他們,希望能 在當地布建,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都是同樣運作模式, 依當地政府需求進行布建,「基本上就很像跟當地的台電做配合」。
**台電創紀錄!6月用電量破歷年高峰** 今(26)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請經濟部報告國營事業人才問題,立委們也順勢關切起用電問題。根據台電資料,25日全台用電量達到3,629萬瓩,當日最高峰來到4,679萬瓩,已經超過歷年最高峰的4,074萬瓩,多出了600萬瓩,引發關於缺電的疑慮。 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台電都有超前準備。目前日間太陽光發電占比僅次於燃氣、燃煤,但太陽下山後,用電量會出現擔憂。不過,現有夜尖峰備轉容量達7%,即便日尖峰時間較長、夜尖峰時間較短,仍能因應風險。 曾文生表示,日尖峰用電量是否破紀錄已不是重點,今年夏天突破4,074萬瓩都是預期中的事。目前台電有大型機組、再生能源等資源,可靈活調度。 此外,支援台灣用電的離岸風電也有新進展。中能發電公司宣布,中能風場首座風機已於日前開始發電,朝著今年如期完工併網邁出重要一步。中能風場預計安裝31座風力發電機,風機運輸與安裝已完成近一半工程,預計第三季完成所有離岸安裝。 中能風場是台灣第一座提前併網且國產化比重最高的風場,預計第三季整場併網發電,協助緩解台灣電力需求。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強勢助攻 亞力訂單能見度延伸至2028年
受到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晶圓雙雄海外設廠訂單的挹注,亞力(1514)在手訂單已累積至103億元,訂單能見度延續至2028年。
亞力指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晶圓雙雄國內外建廠,以及AI雲端機房訂單皆為亞力今年營收增長的動力。為滿足這些業務需求,亞力將推出多款大型太陽能逆變器,預期今年營收及獲利將超越去年,再創歷史新高。
亞力的股東會近日通過配發每股1.6元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並補選台北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賴炎生為獨立董事。
亞力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朝彬表示,隨著國際大廠如谷歌、蘋果和輝達相繼在台宣布興建AI資料中心,經濟部預估台灣用電量將每年增加3%。高效率的資料中心運算需要龐大電能支撐,因此變電所的GIS開關和變壓器需求將增加,為重電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鄭朝彬指出,亞力是中華電信IDC機房主要的GIS開關和變壓器供應商。除了板橋2.7億元的IDC機房訂單外,近期又獲得台東大武IDC機房1.7億元的訂單,還有多筆其他IDC機房訂單。
在半導體市場方面,亞力是國內知名半導體公司的供應鏈要角,提供高低壓配電盤和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去年,亞力獲得晶圓大廠的海外設廠電力變壓器和配電盤等重電設備訂單,金額達30億元,占去年個體營收的30%。今年半導體業持續擴廠,預估可帶來額外25~30億元的訂單。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更是亞力成長的重要動能。鄭朝彬表示,亞力今年獲得金門變電所4億多元訂單,以及高雄興達和台中兩座天然氣廠的配電盤和變壓器訂單,累積訂單金額超過10億元。
除了核心業務外,亞力也積極布局綠能產業,推出大型太陽能逆變器系列。儲能方面,亞力將與知名電池廠商合作,採用20呎和40呎櫃體模式銷售儲能設備。充電樁則主攻電動大巴,目前已推出90KW和160KW快充充電樁,240KW超速快充也將通過認證,預計下半年推出。
軌道市場、OCS工程、變電所設備和充電機等交直流設備都是亞力的強項。去年,亞力獲得日本信號的台鐵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標案訂單,可提供2成鐵路訊號設備產品和服務。
**台灣電力打造電力穩定網 虛擬電廠成關鍵**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和近期地震造成停電,台灣的電力議題備受關注。台灣地狹人稠,難以興建大型電廠,因此除了發展新能源外,更應善用現有資源,並借鏡先進國家的「整合資源規劃」(IRP),打造穩定的電力供需環境。
整合資源規劃能統整電力需求和供應資源,在凝聚全民共識下,找出最佳的電力配置和優先使用順序。虛擬電廠技術在此扮演著關鍵角色,可將再生能源、需量反應和儲能等分散能源整合為可調控電力,在電力需求時提供備援。
透過虛擬電廠運作,原本被動的用電戶也能成為電網的一份子。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曾指出,未來家庭電器如洗衣機和烘衣機,都能透過分散能源整合參與電力市場,如今這項構想正逐步透過虛擬電廠實現。
全球多國積極發展虛擬電廠。德國 Next Kraftwerke 公司率先於 2009 年開啟商業運作,整合超過一萬個分散能源,發電容量超過九座大型電廠。日本和美國也大力推動虛擬電廠,以應對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和提高電網韌性。
台灣的虛擬電廠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台灣電力公司已成立電力交易平台。未來將整合資通訊技術,納入更多分散能源,並推動尖峰時間移轉模式,減少尖峰用電量,增加電力資源。
工研院也研發「聚合多元資源的虛擬電廠技術」,整合太陽能系統和空調系統,協助台電今年啟動家庭空調自動需量反應試行,讓家庭加入虛擬電廠,既可獲取收益,又能為電網穩定盡一份力。
面對供電穩定需求,台灣應以理性的態度運用整合資源規劃,盤點現有電力資源,擬定最佳的電力承載順序。同時,鼓勵產業投入虛擬電廠技術發展,讓民眾也能成為電網的穩定來源。當虛擬電廠規模成形時,就能在電力事故或尖峰負載時提供強有力的後盾,確保台灣供電穩定。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經濟部報告國營事業人才並備詢,立委反過來 關切用電問題。根據台電資料顯示,25日用電量達3,629萬瓩,當日 最高峰來到4,679萬瓩,已經超過歷年最高峰2022年7月22日的4,074 萬瓩,多出600萬瓦,讓人質疑是否缺電。然曾文生強調,台電都有 超前準備,日間太陽光發電占比僅次於燃氣、燃煤,但當太陽下山, 大家擔憂這部分電力的狀況,但現在夜尖峰有7%的備轉容量,日尖 峰時間比較長,夜尖峰時間比較短,因此,備轉容量基本上就是因應 風險問題,夜尖峰時間短,準備的量就不必準備那麼多。
他認為,日尖峰部分大家不用天天追有沒有破紀錄,因為今年夏天 破紀錄可能都比「4,074萬瓦」還要大,「這對我們來講不是意外。 」且目前有大型機組、再生能源,可做機組的調度。
另方面,支援台灣用電的離岸風電也有新進展。中能發電公司26日 宣布,中能風場首座風機已於日前開始發電,向今年如期完工併網邁 出堅實的一步。
中能風場位於彰化外海,通過經濟部遴選獲配300MW容量。風場由 中鋼與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基金(CIP)共同開發,預計安裝31座裝置 容量9.5MW的離岸風力發電機。風機運輸與安裝則由台船環海風電工 程及Fred. Olsen Windcarrier承包,中能風場現已完成近一半的風 機安裝,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完成所有離岸安裝工程。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相信中能風場能於第三季整場併網,成 為台灣史上首座提前併網且國產化比重最高的風場。
亞力26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1.6元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並 補選一席獨立董事,由台北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賴炎生出任。
亞力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朝彬指出,谷歌之後,蘋果及輝達(NVI DIA)等國際大廠相繼宣布要在台興建AI資料中心。經濟部預估每年 用電量會增加3%,資料中心高速度及高效率運算需要龐大電能支撐 ,需要更多變電所的GIS開關及變壓器,AI資料中心可為重電業者帶 來另一波商機。
鄭朝彬指出,亞力為中華電信IDC機房提供替多所變電所GIS開關及 變壓器,近期除板橋2.7億元的IDC機房訂單外,還新增台東大武IDC 機房1.7億元訂單,還有其他多所IDC機房訂單。
鄭朝彬指出,在半導體市場部分,亞力為國內幾家著名半導體公司 的供應鏈重要廠商,長期提供高、低壓配電盤及變壓器等重電設備。 去年接獲晶圓大廠大廠海外建廠電力變壓器及配電盤等重電設備訂單 30億元,去年占個體營收30%,今年半導體業國內外建新廠,預估全 年可新增25∼30億元訂單。
此外,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更是成長重要動能,鄭朝彬說,今年新增 金門變電所4億多元訂單,接獲高雄興達及台中兩天然氣廠訂單,以 配電盤為主及部分變壓器,累積訂單金額達10多億元。
亞力亦布局太陽能、儲能及充電樁等綠能產業,上半年陸續推110 KW、136KW及225KW等大型太陽能逆變器,也積極參與太陽能案場建置 。儲能會以20呎櫃及40呎櫃的櫃體模式與知名電池廠商配套結盟,共 同在國內外銷售。充電樁主攻電動大巴,已有90KW、160KW快充充電 樁,240KW超速快充即將通過VPC認證,計畫下半年推出。
軌道市場、OCS工程、變電所設備、充電機等交直流設備都是亞力 重點及強項,日本信號去年11月以53億元拿下台鐵花東地區鐵路雙軌 電氣化標案,亞力今年接獲日本信號訂單,可提供標案2成鐵路訊號 設備產品及服務。
■將分散的各種能源整合成可調控電力
而想要將電力資源妥善使用,虛擬電廠技術至關重要,能將再生能 源、需量反應、儲能等多個分散能源整合成為可調控電力,於有電力 需求時給予最佳的備援,且在虛擬電廠的運作機制下,讓原本只是用 電的負載端,也有機會為電網貢獻心力,就像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 (Steven Chu)在2009年甚至提到,希望未來家庭中的洗衣機或烘乾 機,也可以透過分散能源整合方式,參與電力市場;這在當時被視為 玩笑的說法,如今卻正透過虛擬電廠逐步實現。
虛擬電廠概念早在1997年由德國經濟學家Shimon Awerbuch提出, 並於2009年由Hendrik Samisch和Jochen Schwill二位德國研究生創 辦Next Kraftwerke公司,領先全球開啟商業營運,後續德國政府更 透過法規政策與資金挹注,建立虛擬電廠示範區,推動可行的商業模 式,如德國Next Kraftwerke就整合超過一萬個分散能源,截至2022 年4月為止,公司累計發電容量超過10GW(百萬瓩),近約九座大型 電廠發電量。
除德國之外,日本、美國也都積極發展各種商業模式之虛擬電廠。 日本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大力推動虛擬電廠,期能有效調度不同 能源,解決災後電力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透過示範計畫、獎勵補助與 國際合作等方式,成功建立電力業者、負載端、資源端三方緊密合作 的商業型態,並致力於強化電力調度、電力使用預測精準度,以創造 更多電力資源。
美國同樣也視虛擬電廠作為重要電力資源,像是美屬波多黎各就在 虛擬電廠機制下,2022年導入7,400個民間的儲能電池,為電網貢獻 100 MWh資源,有助降低大規格停電發生機率並降低尖峰負載;2023 年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 & E)跟太陽能公司Sunrun合作,推 動能源效率夏季可靠性計畫(CA Energy Efficiency Summer Relia bility Program),擬匯集7,500個家用太陽能與儲能系統,以獲得 約30MW(百萬瓦)電力資源併入電網。
相比上述國家,台灣虛擬電廠處於發展期,目前台電公司已成立的 電力交易平台,讓電力資源能夠被買賣與調度,至於想要進一步建立 完善虛擬電廠商業型態,必須整合資通訊技術,讓更多分散能源可以 納為己用,同時導入尖峰時間移轉模式,讓尖峰時段減少的用電量, 等同於額外的發電量,並將其視為重要電力資源之一。減少尖峰用電 至為重要,因為電廠發一度電,到用電戶可能不到一度、因中間會有 耗損;但用電戶降低一度電、就是扎扎實實的一度電,效益其實更高 。
■運用整合資源規劃,安排最佳的電力供需方案
如工研院開發的「聚合多元資源的虛擬電廠技術」,除了整合太陽 能系統外,也納入連鎖商場、學校中的空調系統,透過智慧溫度調整 ,成為穩定電網的重要技術。今年工研院也將協助台電啟動家庭空調 自動需量反應的試行,預計召募二萬個家庭參與電力調節,讓這些用 戶都能成為虛擬電廠的一部分,用戶除可以獲得相對收益外,更可為 電網的穩定,貢獻一己之力。
面對供電穩定需求,臺灣除了思考電廠建置或延役,也應以更務實 理性態度,運用「整合資源規劃」盤點現有電力「供」「需」資源, 擬定最佳電力承載優先次序,同時鼓勵資通訊等跨域產業投入虛擬電 廠技術發展,讓企業、民眾等傳統用電戶也能在不影響產線或日常生 活前提下,成為重要電力來源,未來當虛擬電廠規模經濟成形時,在 遇到突發電力事故或尖峰負載時,這些散落各地的螞蟻雄兵就能化身 最佳後盾,維持供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