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郭智輝表示,近十年台灣跳電次數已降低約七成,但因電力設備老舊,加上部分地區人口增加,造成特定地區的跳電事故增加。
為提升電力設備妥善率,郭智輝說,將從各項指標篩選熱區,例如像是桃園,先前計劃十年內更換設備,現在目標提早到四年內,完成更換跳電熱區的電力設備,提高妥善率。
此外因應AI發展,預計不少大型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將進駐台灣,但北部受限於電力供應,或是線路或變電所負荷過大,導致電送不進來,恐影響北部地區發展。郭智輝昨日也向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呼籲支持變電所更新計畫,若不給台電蓋變電所,「大的數據中心就不會進來」。
據了解,台電松湖變電所及臨時變電所興建都已獲北市府支持,並已核發建照及施工許可。
台電希望取得在南港區興建的玉成變電所相關建照,亦可獲得市府協助,因此,郭智輝才會表達將持續與蔣萬安溝通說明。
郭智輝舉例,內湖、南港等工業區大樓公司不斷增加,若變電箱、變壓站沒有增加,老舊的也應該更換,但原本住戶卻不同意。
他說,雙方近來已有見面並持續溝通,「若不讓台電做變壓站,恐怕大型數據中心也不會進來」。
郭智輝昨日接受Yahoo TV網路節目《齊有此理》專訪,主持人王時齊詢問他對核電看法。郭智輝強調,「各種電都需要」,主持人追問「核電也是?」郭智輝說,「都需要」。
郭智輝表示,過去台灣用電成長不高,約年成長2%,但台灣比較特殊的是在AI浪潮下,AI大廠都希望來台設數據中心、研發中心,一台超級電腦下去,用電量大,這是2023年前沒有的現象。
加上賴總統提出要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其中半導體及AI都是「吃電怪獸」,經濟部預估2030年用電成長12%。
他表示,目前台積電建廠已推進至2030年,比較不確定的是數據中心,原規劃三至四個數據中心,若突然來十個數據中心,雖然供電足夠,但萬一有一、兩台機組出狀況,又沒有增加新電廠、也沒有深度節電,就有可能跳電。
郭智輝說,蓋一座電廠最少需要六年,2025年至2028年是AI應用大爆發,電力會吃緊。
因此經濟現在做兩件事,一是提高設備妥善率,減少突然停電;二是進行深度節能,例如從主要工廠設備端來節能,如此擠出5%電力。
針對核電廠延役態度,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是執行單位,「在法的框架下,要做各種準備」,經濟部的態度是,「各種電我們都需要」;王時齊追問「核電也是?」郭智輝說,「都需要」,只要能夠創電,把電發出來,太陽能、風、地熱、火力發電都需要。
針對執政黨「非核家園」是否牽動經濟部對於電力需求的選項?郭智輝說,「必須遵守法令規定」,執政黨既然說非核家園是希望永續,那就「盡量朝這方向做」。
針對近期台電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僅剩4.92%,引發外界缺電疑慮。郭智輝表示,備轉容量率過去習慣維持在10%至15%,但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備轉容量率降至5%到7%區間,仍屬安全範圍。
他並說,若核三廠兩個機組除役後,將減少電力供應約5%,但他認為電仍是足夠的。
對於台電撥補議題,郭智輝表示,台電過去因執行政策任務,補貼各單位優惠電價,像是教育部、衛福部等,加上近期國際燃料大漲,造成台電嚴重虧損,已向行政院爭取千億補貼,希望獲朝野立委支持。
不過自明年開始,郭智輝表示,將改由各機關自行編列預算補貼,而非由台電補助,台電作為一間公司,更需要考慮績效問題。
郭智輝是在接受網路節目訪問時表示,以需求與供給來看,台灣的 電絕對足夠,但發電機輸送電力到一般家庭,會經過149萬變壓器、 167萬開關、319萬根電線桿、43萬公里的饋線等,還有上千萬個絕緣 礙子,每天日曬雨淋,若維修、妥善做不好或有外力就會跳電,包含 小動物碰撞、天災等都易造成短路。
郭智輝說,主要還是設備妥善率的問題。現階段全國電力設備太過 老舊,加上某些地區近年移入人口變多,用電突然增加,使得電流沒 有足夠大的容量,對人口增加的地區,台電若想將配電盤配置在附近 ,住戶又不願意,台電必須從較遠處將電線拉進,跳電頻率隨之大幅 提高。
郭智輝以內湖或南港工業區為例,在短時間內多出許多辦公大樓與 公司,變電箱、升壓站就必須跟著增加,但既有住戶不同意台電興建 變電箱或升壓站,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已經看到問題。他表示最近和蔣 萬安約定會面,雙方專業團隊正在安排溝通時間,郭智輝對蔣萬安說 :「如果你不讓我做變壓站,恐怕大的數據中心也不會進來。」
國際雲端大廠包括亞馬遜AWS、Google的GCP,以及微軟的Azureh等 爭相、接連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用電需求量勢必大幅增加,若不及早 因應恐有跳電風險。
郭智輝強調,台電正在找出並盤點設備老舊、較易跳電的地區,標 示出來的緊急者設為紅區,可能跳電的設為黃區,較穩定的地區則為 綠區,所謂「事故較高的熱區」,電力設備已經過於老舊,至今機齡 已近20∼30年,必須汰換設備。
郭智輝提到,過去內閣就有計畫汰舊設備,期限是10年,但不合理 ,第一年執行可能後續幾年又要維修設備,問題永遠無法被解決,因 此,目標10年的工作必須在四年內做好,一般用電戶無法忍受長期供 電不穩定,不確定性時間太長。
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5月銅現貨及期貨價格全面上漲,華新 等線纜廠6月營收係依5月銅均價10,129.07美元,年增幅23.01%計算 。6月下旬銅現貨及期貨價格雖回檔,在9,400∼9,700美元區間震盪 ,7月上旬銅價再度回升,5日3個月期貨上漲61.5美元,而以9,944. 0美元收盤;現貨收盤價9,795.24美元,上漲61.16美元,15個月以及 27個月期貨均重新回到10,200美元以上。
華新6月合併營收174.61億元,月增11.37%、年增12.56%;第二 季合併營收483.64億元,季增19.30%、年減2.24%;上半年合併營 收889.04億元,年減11.23%。華新表示,6月營收月增、年增主因是 國際銅價上漲。
國際鎳價從去年高點每公噸2.4萬∼2.6萬美元一路走跌,今年5月 下旬一度重回2.1萬美元以上,隨後再度走跌,5日3個月期貨收盤價 17,341美元,現貨17,082美元。華新今年不銹鋼雖全產全銷,但營收 及獲利仍要看鎳價臉色,鎳價走跌,影響華新整體營收表現。
華新表示,6月銅均價9,641.6美元,相較去年同期8,386.23美元, 年增14.97%,7月線纜銷售若維持去年同期水準,華新7月線纜事業 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
**核三廠延役議題受關注 台電上緊發條應對電力缺口** 核三廠1號機將於7月27日停機除役,加劇台灣的電力供應缺口。國民黨已於本周三(10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力求當天送出委員會。 知情人士指出,修法不一定能解決核電廠延役問題,關鍵在於建立社會及政治共識。7月底將召開「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有關能源結構的建議結論將成為核三廠延役與否的重要指標。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將依法行政,並在安全方面盡力補強,讓核三機組有機會協助電力成長。 核三廠1號機屆期停機後,台電已加強應對措施,以彌補供電缺口。 國民黨提出的《核管法》修正草案有多個版本,主要刪除條文中關於核電廠「期滿須繼續運轉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的「期限內」規定。依據子法規定,核電廠必須在執照「屆滿前5年」提出換照申請。 即使法制面鬆綁,知情人士強調,行政部門仍須提出延役計畫,並進行安全總體檢後送核安會審查。此過程預計需時2至3年,台電保守估計需3至5年,以符合國際核安規範。 7月底的「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將針對能源結構及核電延役議題進行討論,能否形成多數決共識將成為核三廠延役與否的重要指標。 台電評估,核三廠若延役,需投入600億元升級安全設施,一旦延役,預計可再運轉20至30年以上。
**台電重電需求飆升!外資摩根士丹利看好華城、中興電**
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和電網升級專案的激增,台灣電力設備的需求大幅提高。外資摩根士丹利證券看好這個趨勢,認為台灣重電產業具有重新評價的機會。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施姵帆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和電網替換需求,將帶動變壓器供應商的營收。而美國的變壓器供應短缺情況將延續到2026~2027年,讓全球變壓器產能難以有效擴張,交貨等待時間將從原本的1、2年延長到2~4年。
摩根士丹利指出,華城在美國市場有近30年的經驗,是台股中相關題材最受青睞的個股。此外,台灣將投資5,645億元強化電網系統,變壓器和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IS)從2021年到2024年中,占台電電網計畫採購的比例分別約為21%和72%。中興電在GIS領域獨霸地位,將在台電電網投資中占得優勢。
摩根士丹利預估,華城2024~2026年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30%,優於同業的15%~22%。中興電則在台灣GIS市場擁有高市占率,2025年的本益比僅為18倍,較同業平均的27倍便宜許多。
摩根士丹利的加入,將有助於吸引國際資金進駐台灣重電產業。隨著產業指標股股價持續上漲,帶動整體市值增加,重電產業的前景備受看好。
**台電強韌電網挹注,中興電訂單衝破400億** 國內重電四哥中興電,近期可說是春風得意,兩岸事業蒸蒸日上,不僅市值突破千億,手上訂單也超過410億。今年內,中興電信心滿滿要再添300億訂單,力拼營收和獲利雙雙突破兩位數成長,訂單能見度甚至望穿到2027年。 **台電訂單挹注,下半年再補100億** 今年第一季,中興電已拿下台電強韌電網訂單和民間統包工程,總計120億元。下半年更打算追加100億訂單,加上新增的離岸風電統包工程(50億)和民間儲能電廠EPC(每年20億)等,全年訂單有望突破300億元。 **擴廠迎戰,GIS廠增至9座** 為滿足大量訂單需求,中興電已將GIS廠擴增至9座,並與國內變壓器廠商攜手,計畫將設備外銷美國。據了解,今年7月將取得UL認證,正式進軍美國市場,與華城、士電、大同等大廠齊頭並進。
租屋族省錢攻略!議價、補貼並用,電費計價有上限
隨著租賃專法的實施,租屋市場的亂象有所改善。然而,供需失衡、資訊不透明等問題依舊存在,租金也成為租屋族的一大難題。
專家建議租屋族在租賃時積極議價,透過簽訂長約、強調繳租穩定性、預繳租金等方式爭取不漲價的優惠。此外,房東不得在合約期間內任意調漲租金,這也是租屋族需要留意的。
至於電費計收,多數租屋物件採用每度電收取固定金額的方式。為了防止房東超收電費,內政部訂定「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設有電費計收上限。近期,電費上限更從台電當月最高級距調整為當期每度平均電價。租屋時務必確認電費計算方式是否符合法規規範。
對於政府推出的租金補貼政策,不少房東會開出「未稅、含稅」兩種價碼。由於擔心房東漲租,許多房客放棄申領補貼。對此,專家指出,申辦租金補貼無須房東同意。若遭房東禁止申辦或要求漲租,可向相關單位檢舉。
在租屋時,除了租金和電費外,合約細節也應仔細留意。專家表示,屋內設備狀況、使用設備是否另外計費,以及租金是否包含水電、瓦斯、網路、電視、管理費等,都應明列於合約中。
此外,租賃專法禁止房東限制房客報稅、申請補助、設立戶籍。租屋族在簽約前應確認合約內容是否符合法規規範,保障自身權益。
**通膨維持高水準 台電調漲電費並非主因** 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42%,延續4個月上漲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電價調漲後雖受到關注,但並非刺激通膨快速上升的主因,蔬菜、外食、房租、醫療費用、電價、交通服務、金飾、理髮美容等價格均溫和上漲,服務類漲幅達2.58%,扣除食物與燃料後核心CPI上漲2.02%,上半年平均通膨率為2.27%,皆超過央行2%的警戒線。 **台灣進入溫和通膨時代** 台灣通貨膨脹率自2020年12月零值攀升至2022年中3.59%後略有回落,但仍維持在1.75%至3.08%之間,已持續42個月未出現零通膨。此現象與全球經濟、供應鏈重組、貿易戰等結構性轉變有關,過去架構在WTO自由貿易體系下的低利率、低通膨時代已成過往。 各國央行面對溫和通膨,需維持相對較高的利率以避免通膨失控,企業也將面臨生產要素價格增長挑戰,消費者更需調整心態適應物價緩步上漲的新現實。 **指標性溫和通膨世代指標為汽油價格** 台灣中油95無鉛汽油每公升牌價連續4年維持在30元附近,但國際油價上揚,加上政府調升最低薪資與時薪,勞工薪資中位數增長16%,導致人事費增加。 **台灣通膨相較國際溫和 仰賴進口能源影響大** 台灣通膨相較主要工業國家溫和,但國內物價上漲原因與國際相似,包括勞動市場緊縮帶來的持續薪資增長、服務業物價漲幅高於商品物價漲幅、國際原油價格推升電價與交通費用、房地產價格上揚推動房租上漲。 **面對溫和通膨新常態 各界應提高彈性** 央行需維持較高的利率,避免通膨失控;企業需應對原材料、人事、運輸成本上漲;金融市場投資人需調高風險溢價,提高對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 今年台股大漲,但經濟部門仍面對零通膨轉為溫和通膨的壓力,電價、薪資、供應鏈調整、運輸價格、貿易保護大戰等因素都可能再次刺激物價上漲。 台灣央行應引導國人建立對新台幣利率上揚的認知,各界應加強對物價與利率波動的韌性,才能維持經濟健康成長。
**摩根士丹利看好台灣電氣設備商**
外資大摩證券看好台灣電氣設備產業,首次發布華城(2313)和中興電(1513)的研究報告,目標價分別為1,140元和227元,評等為「優於大盤」。
大摩認為,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增加,以及電網汰換和升級的需求,將推動電氣設備需求大幅成長。其中,華城是首選,因為其在美國市場經營近30年,在高壓變壓器領域具有競爭優勢。
大摩分析,美國變壓器供應持續短缺,預計將持續到2026-27年。另外,美國生成式AI的電力需求強勁,預估2024-2027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65%。
在台灣,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推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政府宣布從2022年到2032年將投資5,645億元,以強化電網系統。大摩估計,投資會在2025年達到高峰,但從2026年到2032年也會維持在高檔。
大摩指出,中興電是台灣最大的GIS廠,因此最能受惠於電網汰換需求,而且本益比只有18倍,低於同業的27倍。
核電延役解套 藍白陣營擬聯手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本周三將審查核管法修法,朝野陣營準備聯手為核電延役解套。外界預計有三種可能情境:本會期完成三讀、通過送到委員會但仍有變數、未進入實質審查。
經濟部表示,尊重立法院排案;台電強調會視修法結果配合執行。
藍白陣營若通過修法,將推翻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不過,立委指出,立法院7月16日將休會,本會期要完成三讀有困難,最快可能讓核管法出委員會,留待下會期後續處理。
朝野攻防重點包括:一、將核電廠運轉執照期限延長至60年,目前為40年;二、免除經營者在執照到期前5至15年進行換照申請的限制。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核電廠延役除了受法規限制,即使同意延役,仍須安全檢測、設備更新、耐震評估,以及核安會審查,需要2至3年時間。
經濟部人士指出,若僅延長使用期限或刪除換照申請期限,仍無法解決核電廠延役問題。除法規鬆綁外,安全檢查、乾貯設施、核廢處理等實務問題也待解決。
例如,核二廠沒有乾貯設施,無法因修法而延役;核電廠高放射性廢棄物選址也未立法,影響後續儲存作業。未來也期盼立法院支持相關立法。
**台電推售電平台 恐衝擊民間業者**
經濟部規劃設立泛官股售電平台,針對風電等綠電進行統購分銷,計畫以優惠價格轉售給中小企業。此舉引發民間售電業者憂心,擔心影響綠電自由化進程。
台灣綠能協會理事長李泰安指出,經濟部售電平台價格較低,企業恐轉向政府平台購買綠電,而非民間業者。這可能會導致近期取得售電資格的近 70 家業者失去市場。
李泰安表示,開發商取得案場開發權後須向銀行融資,若沒有明確的躉購合約,銀行恐難以放貸。經濟部的售電平台由政府背書,協助離岸風電業者取得出海口,同時解決中小企業的綠電需求。
不過,李泰安提醒,平台運作應注意市場供需與價格機制。目前中小企業取得綠電不易,原因之一是採購條件嚴苛,例如年限短、數量低、彈性不足等,增加售電業成本。
他建議,台灣應參考美國加州模式,考量再生能源不穩定性,透過儲能設備提升用電穩定,降低斷電風險。同時,建議企業 signing 綠電購售電合約時,應評估開發商履約能力,或透過契約條款保護自身權益。
**遠傳電信攜手台電 打造綠色資通訊解決方案**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與遠傳電信展開合作,共同打造綠色資通訊解決方案,加速數位化與淨零碳轉型。 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建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提供綠電自建、代建和碳盤查等解決方案。透過AI打擊詐騙,並投入5G遠距醫療等服務。 遠傳與台電攜手合作微電網,遠傳成為唯一與台電合作微電網的業者,協助港務公司建置能源管理系統、太陽能微電網和儲能,串接民間微電網。 此外,遠傳也與微軟永續雲合作,打造接軌國際的碳盤查管理系統,協助大企業進行碳盤查。與新創永訊智庫合作,運用生成式AI,打造中小企業碳管理平台,解決碳盤查和能源管理問題。 井琪強調,遠傳透過科技發揮ESG影響力,以智慧能源、碳盤查和AI打擊詐騙等解決方案,促進數位化與淨零碳雙軸轉型。
**《台灣電力》推動淨零經濟 迎向能源轉型新格局**
今年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聚焦永續金融與能源轉型,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受邀與談,分享台灣邁向淨零經濟的策略布局。 曾文生表示,台灣電力致力於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積極建構智慧電網,並運用創新科技提升電力系統效率。此外,台灣電力也支持企業接軌國際永續準則,落實財務揭露,推廣永續投資。 在「邁向淨零,能源轉型策略布局」綜合座談中,曾文生與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國際氣候組織能源總監Sam Kimmins等專家展開深度對話。他們指出,公私協作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政府應制定明確政策目標,企業則須配合調整營運模式,以應對淨零經濟帶來的挑戰與契機。 曾文生強調,台灣電力將持續扮演領導角色,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透過導入新技術、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協助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 此外,台達電子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也參與座談,分享台達電在淨零經濟下的永續經驗,包括提升能源效率、導入綠色能源和推廣循環經濟。 專家們一致認為,淨零經濟將帶來產業轉型的新機遇,企業應把握機會,透過創新與轉型,創造永續發展的新契機。假使《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完成修法後,若要讓核電廠延役,台電要做兩件事。一是進行核電廠安全總體檢、設備汰換更新、強化及耐震補強評估,簡言之,核三廠兩部機組都會在屆期時先停機做安檢。第二是,核電廠都必須興建乾貯設施。事實上,不論延役或除役,乾貯設施興建都是必須的。核能安全委員會表示,目前核一、二廠用過燃料池已近貯滿,核三廠用電燃料池僅可供運轉數年。因此,不論是除役或延役,乾式貯存設施都必須興建啟用。
目前新北市政府已核定核一廠室外乾貯設施水土保持計畫第二次變更設計,台電將據以執行水土保持改善工程,並於取得新北市政府核發完工證明後得以進行熱測試。
其中,華城是首選,主因經營美國市場近30年,在高壓變壓器具有競爭優勢,最能受惠於美國推動基礎建設汰舊換新計畫。大摩分析,美國變壓器供應持續有缺口,預估美變壓器供應短缺至少將持續到2026-27年。
報告指出,美國生成式AI的電力需求強勁,估計2024-2027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65%,加上有超過75%的輸電線路及電力變壓器的使用年限超過25年、再生能源轉換的需求持續成長,都推升電網更換需求,支撐變壓器廠商營收。
在台灣,台電推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政府宣布從2022-32年要投資5,645億元,以強化電網系統。大摩估計,在離岸風力電網計畫的推動下,投資會在2025年達到高峰,但從2026-2032年的投資也會維持在高檔。台灣雖有很多變壓器廠商,但中興電是最大的GIS廠,因此最能受惠,而且中興電的本益比只有18倍,低於同業的27倍。
對於立法院排案,經濟部表示尊重;台電則強調,將視修法結果,配合執行。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排審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邱鎮軍、蘇清泉、羅智強、翁曉玲等五版本核管法,朝野針對核電廠延役進行攻防,若未來在藍白多數決完成修法,等於翻轉民進黨「非核家園」能源政策。
不過,立院人士表示,由於立法院將於7月16日休會,即便10日審查順利,要在本會期三讀也有一定難度,除非朝野有共識再延會,否則進度最快應是讓核管法出委員會,留待下個會期再進入延長賽的機率較大。
近來朝野對峙氣氛強烈,若討論無共識或攻防層級升高,也可能最後未進入實質討論,直接下會期再戰。
外界預期,此次攻防重點主要有二。第一是核管法第6條,將原本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期間由目前最長為40年,延至60年;第二是將原「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經營者應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五年至15年」進行換照申請規定,明定可免受「五年至15年」限制。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上任記者會上表示,核電廠延役除受法規規範外,即使同意延役,還須進行安全總體檢,設備汰換更新,及耐震補強評估等,並由核安會審查,這過程需要二年至三年時間,這也是要確保核電安全,並且遵守世界核安規範。
經濟部相關人士分析,若這次修法只是延長核電廠使用年限至60年,或是將前五年至15年進行換照申請等條文刪除,仍無法真正解決核電廠延役的困難。
該人士分析,除了鬆綁法規外,但實務上距離核電廠能否順利延役仍有段距離,接下來還有包括安全檢查、乾貯設施、核廢處理等三問題待解。
舉例來說,核二廠沒有乾貯設施,也難以因這次修法而延役;再更長遠來看,核電廠高放射性廢棄物選址仍未立法,無法進行核電廠高放射性廢棄物中間儲存及最後儲存場址作業,未來也盼立法院能支持相關立法。
能源署的售電平台提供台電來自民間的躉售綠電,解決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的問題,因轉售價格可能較便宜,可能企業將傾向跟經濟部成立的售電平台買綠電,而非民間售電業者,取得綠電售電資格的近70家業者擔心綠電自由化走回頭路。
李泰安表示,開發商取得案場開發權後,進行設備採購與興建須向銀行融資龐大資金,開發商若沒有明確的躉購合約,銀行擔心開發商的現金流無法償還貸款。公部門的售電平台擁有權威為保證,協助離岸風電業者,尤其離岸三期之後,幾乎不與台電簽訂躉售合約,同時解決風電業者的出海口問題,以及中小企業的綠電需求。
經濟部的泛官股售電平台針對離岸風電統購分銷,助力企業買綠電,不涉及目前綠電交易主流的太陽光電。李泰安表示,平台需注意市場供需與價格機制,目前中小企業不易取得綠電,原因之一是保證採購年限時間短或數量過低,或要求保有一定程度彈性等附加條件,對於毛利不高的綠電售電業來說,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目前企業簽署綠電購售電合約(CPPA)是以固定售電價格,將再生能源透過直供或轉供方式取得綠電,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碳排轉型目標,簽署長期固定價格的購售電合約,增加對能源長期價格的可預測性,可預作財務規畫達到避險功能。
李泰安認為,台灣應借鏡美國加州,考量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事先因應不可控因素,藉由儲能設備提升用電穩定性,減少採用再生能源帶來的斷電風險。
綠電購售電合約通常以尚未建置完成的項目作為買賣標的,開發商履約能力及公司信用事前應評估,或透過契約履約保證金條款,採取適當保護措施來維護自身權益。
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黃啟瑞從學術角度,探討台灣永續金融發展現況與趨勢動向。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則從會計實務的角度,談台灣企業接軌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應落實的相關財務揭露。
今年論壇特別舉辦「前進COP29,加速綠色金融布局淨零未來」綜合座談,由Jens Nielsen、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進行重磅對談。
下半場論壇聚焦「能源轉型」,由國際氣候組織能源總監Sam Kimmins擔綱首位講者,剖析國際能源轉型脈動及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情勢,並提出台灣推動購電協議的四大挑戰。在「邁向淨零,能源轉型策略布局」綜合座談中,由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Sam Kimmins、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中鋼代理董事長王錫欽、台達電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與談,探討如何透過公私協作與淨零經濟布局;「淨零經濟下的產業轉型挑戰與契機」專題座談,由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成信實業董事長陳鵬及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與談,分享產學界淨零經驗及產業如何因應淨零轉型的挑戰。
她強調,遠傳已建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綠電自建、代建及碳盤查等解決方案,更透過AI打擊詐騙,投入5G遠距醫療,未來將持續以科技,發揮ESG影響力。
經濟日報將於17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4創新論壇,以「智慧驅動 點亮永續之島」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如何透過快速發展的AI等新科技,賦能永續。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主辦,協辦單位為中保科技集團、長榮集團、元大投信。
井琪將於論壇當天以「遠傳大人物的ESG趨勢洞察」為主題發表演講,分享遠傳近年洞察ESG趨勢與痛點,結合遠傳核心專業及大人物等技術,以科技加速促進ESG。
遠傳五年前由董事長徐旭東主導,在內部成立轉型辦公室,並邀來井琪擔任首席轉型長,開始以「大人物」技術為基礎,建構消費者數位服務及綠色資通訊解決方案,除讓遠傳轉型為科技服務公司,更奠定在ESG浪潮下,以生成式AI加速數位、淨零雙軸轉型的基礎。
井琪認為,面對ESG趨勢,大部分企業都在想怎麼減碳,從使用再生能源及節能減碳兩個方法下手,遠傳五年前布局的智慧城市、智慧遠距醫療、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CAT物聯網平台等智慧解決方案,恰好與ESG趨勢息息相關。
就科技賦能環境保護部分來看,井琪觀察,企業痛點包含節能減碳、使用再生能源,還要進行碳盤查,遠傳也建構整體解決方案。
井琪分享,遠傳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打入「班班有冷氣」、智慧路燈,智慧零售及中小企業等領域,旗下旭天能源具備自建及代建綠電能力,遠傳更成為唯一與台電合作微電網的業者,同時協助港務公司建置能源管理系統、太陽能微電網及儲能,並與台電做介接,未來台電更可望循此機制,串接起民間微電網。
而要達到淨零碳排碳目標,碳盤查是基本功,但各個國際平台規範相當複雜,更是企業頭痛關鍵。井琪指出,遠傳攜手微軟永續雲,打造接軌國際的碳盤查管理系統,提供大企業客戶使用,此外,攜手新創業者永訊智庫,從知識管理的概念加上生成式AI,打造中小企業碳管理平台,協助中小企業解決碳盤查及能源管理議題。
另一方面,遠傳也透過科技達到社會關懷與共好,包含AI打擊詐騙,以AI預測詐騙自動監測系統,2020年上線以來成功攔阻224萬筆詐騙簡訊;5G遠距診療更是從偏鄉延伸到急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