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能源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領航農電共生新境界
台灣農電共生之路,走過多年,已見成效,不僅環保、友善,更創造了豐富的經濟價值。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便是這條道路上的一位佼佼者。他去年榮獲農委會頒發的優良農電獎項,並與大家分享了他成功經驗。
羅家慶強調,覆蓋率和空間營造是衡量農電共生的兩大重要指標。覆蓋率50%是發電與土地保護的平衡點,而空間營造則關乎人們的生活品質,太陽能板下的空間,應該成為各種生物與工作人員的友善環境。
BIG SUN運用「iPV追日系統+雙面發電模組+架高兩樓」的創新技術,實現了超級發電,同時帶來了合理的投資報酬和環保的環境。這不僅為農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也為農電或漁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甚至對普羅物種的生長環境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饋線資源貴重,應當珍惜。太陽能發電作為分散式能源,對電力饋線的需求日益增加。若不重視饋線利用率,饋線容量將迅速枯竭,對太陽能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國內再生能源電力產出低落,耗用公共資源成本增加,我們應該通過提升單位發電能力來改善,專業的行政管理者更應該重視高效率的太陽能系統,避免饋線枯竭的危機。
羅家慶表示,覆蓋率、空間營造是友善的度量衡。簡單來說,50%覆蓋率是平衡發電跟土地環保的中心位置;另一個指標是空間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大家生活的追求目標,太陽能板底下的立體空間也要成為各物種與工作人員的友善指標,太陽能電站有責任與義務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其他物種的生長存活空間。
科技帶來新的商機,BIG SUN以「iPV追日系統+雙面發電模組+架高兩樓」,用超級發電創造多方合理的投資報酬,及環保友善的環境,更多就業機會及更多農電或漁電,甚至普羅物種的生長環境,都是無可替代的有形與無形價值。
饋線是寶貴的資源,應該珍貴使用。太陽能發電是分散式能源,對於電力饋線需求殷切,若不重視饋線利用率,饋線容量將很快枯竭,對於太陽能的發展相當不利。國內再生能源電力產出低落,耗用公共資源的成本增加,應該透過提升單位發電能力來改善,專業的行政管理者應該更加重視高效率的太陽能系統,避免饋線枯竭。
專精於農漁牧太陽能發電的BIGSUN公司指出,每一種農作物所需要 的陽光是不一樣的,在適當的光照比率下興建太陽能系統,這對於某 些農作物是好的,至於如何讓兩者都能有巨大的成功?溫室農產品有 機化是重大的趨勢。
BIGSUN公司分析,要成功的祕訣在於做對的投資,溫室對於精緻農 業是必要的投資,但純粹投資溫室精緻農業而不附加太陽能發電,不 能產生最大的效益。至於哪一種太陽能技術能夠加值農業?BIGSUN公 司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際種植的經驗,證明使用可變動太陽能板受光 方向的iPV雙軸追日系統最能夠符合農作物的需要。
BIGSUN公司表示,可360度旋轉的iPV太陽能追日系統透過程式控制 ,可讓早晚溫和的陽光進入溫室讓植物吸收,且盡量擋住中午前後強 烈照射的陽光,減少烈日對於農作物的傷害;這個時候農業與太陽能 就產生了「相生」的效果,這是農電共生的好處,對於魚電共生也有 相同的效果,比如魚池需要陽光曝曬消毒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能夠 透過程式控制讓全部的陽光進入魚池,甚至把高處的陽光在導入增加 日照的強度讓陽光消滅細菌的能力提高,這也是一種「相生」的表現 。
BIGSUN公司的iPV追日系統在台灣與日本已有六年以上的實際對抗 颱風經驗,可對抗瞬間17級的強風,在日本的一百多座iPV追日型太 陽能電站都順利度過近二年強颱的考驗。
BIGSUN公司推估,以1公頃的溫室大棚栽種有機農作物,一年產值 可逾新台幣5百萬元,若加上裝設iPV雙軸太陽能追日系統,其發電收 益也能上看5百萬元左右。
BIGSUN的iPVTracker太陽能追日系統採用雙軸,讓太陽光電面板360°旋轉,並借鑒斜張橋設計原理用鋼索將支架固定以確安全,同時提高30%∼50%的年度電網利用率,投資回收較固定型PV系統增加1.5至1.6倍。
配合全球「一地多用」的先進觀念,iPVTracker通過將支架升高實現「一地多用」,使太陽光電在發電的同時,下方土地依然可實現種植、養殖、觀光等各種用途,真正達到太陽能與生態環境共存共生。
BIGSUN舉漁業養殖場為例說明,若建設水面漂浮式太陽光電系統,會導致原有漁業因缺氧而無法繼續,但BIGSUN可通過將iPVTracker支架升高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殖」,且可通過該系統實現自動餵養、捕撈,冬季增溫、夏季增氧等智慧化運作。
BIGSUN表示,iPVTracker在設置成本上會較一般固定式太陽光電系統增加1成至2成,但相對的發電量更可提高5成以上,且通過一地多用,可提高土地利用價值;而土地價值是無限的。
iPVTracker智慧追日系統利用其大幅提升發電量、以及提高電網與土地利用率等優勢,獲全球多國市場大量採用,不僅在台灣市場的PV雙軸追日系統的市佔率第一名,在日本市場也居當地市場領先地位,在全球重視追日PV發電市場趨勢下,iPVTracker迎來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技術為基礎的策略下,BIGSUN積極進行高效益雙軸追日系統、電廠監控管理系統與農光互補的有機生技產品之研究開發,並尋求和國內外相關產業或學術單位結盟,推動資訊、技術交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目前BIGSUN追日系統的「一地多用」模式已在各地成功應用並得到不錯的回饋,為了進一步推廣,BIGSUN已啟動全球授權商招募,現已有客戶成為其授權商並在各國展會上展示。由於獲得BIGSUN授權的業者可自行根據需求設計支架鋼構,同時又運用BIGSUN最關鍵的iPVTracker傳動結構技術,利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加速iPVTracker的全球銷售速度。
前兩批太陽光電土地回饋金比率差很大,首批由兆洋公司得標的高雄案、台南案,雖然面積小、設備裝置容量較少,但回饋金比率僅7%∼8%。相較之下,第二批台中、嘉義案回饋金為13%∼15%,幾乎是倍數成長。
國產署近日公布今年第二批太陽光電二宗土地標租情況,包括日益能源標得的台中市后里案(10,164坪)、昶恆科技搶下的嘉義布袋案(3,873坪),保證金依序為224萬元、85.3萬元,兩案都有三家廠商投標。
台中后里案設備裝置容量4,380峰瓩(kwp),若按照經濟部太陽光電窗口試算,粗估系統設置價格約1.5億元,而每年電能躉售收入為2,343萬元,但其收入必須回饋國產署13.22%。整體而言,后里案20年躉售商機扣除回饋金與裝置成本後上看近2.4億元。
嘉義布袋案設備裝置容量則為1,935峰瓩,若同樣比照試算,粗估系統設置價格約5,800萬元,而每年電能躉售收入為1,035萬元、須回饋給國產署15.2%。整體而言,布袋案20年躉售收入扣除回饋金、裝置成本後上看1.1億元。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愛地球,極力響應農電共生太陽發電系統,並以具有360度全方位運轉優勢的iPV Tracker,提升農電系統農業種植成功率及發電量。農委會嘉義農試分所張淑芬博士與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太農生技團隊成功種植追日密咖啡,50%的覆蓋率下產量遠大於全日照,董事長羅家慶表示,太陽能與農業結合是最好的一地多用能源解決方案,BIG SUN今年將結合國內外資金合作開發太陽能電站,案場開發已有突破性的進展。回顧台灣近10年的太陽能發展軌跡,2008年裝置容量僅5.58MW,2019將增至4GW以上;以1MW 5000萬計,可創造1,300億產值;「太陽能設備逾九成為國產,亦即逾九成GDP來自台灣」。
政府強調綠能與燃氣為未來的供電主力,業者看好太陽光電的競爭力與日俱增。太陽能每度電從2010年12.97元,降至目前4.29元,10年內跌幅高達66%。3-5年內可望成為與市電競爭的能源新選項,也是降低電價的一大動能。羅家慶分析,太陽光電每年電價降幅4~5%,依此推估,2023-2024年將來到3元,足以跟市電價格競爭,競爭力不言可喻。
BIG SUN也針對儲能產業,研發熔鹽儲熱的關鍵技術,該技術可發展30KW到100MW儲能系統,具有全天候供電、不會衰減的優勢,已取得台灣、日本、歐盟發明專利,現在正開始尋找合作對象開發新商品,全力轉型為全天候綠能供應商。
太陽光電公司董事長羅家慶坦承,2019年是企業轉型的第一年,挑 戰很大,機會也很大。首先,團隊在興建太陽能電站上擁有豐富的經 驗,十三年來陸續在台灣、日本各興建440個、80個電站,全球共興 建550個電站,今年團隊將努力爭取各式太陽能電站興建案,深耕台 灣市場之外,也放眼全球各地市場。
農漁牧光電共構解決方案是多年來太陽光在興建太陽能電站所蓄積 的一大競爭利基,方案結合自有專利的iPV雙軸追日系統+雙面發電 透光模組+高架H高基樁,預估系統發電量可增加50%∼200%,更是 一地多用,達到三贏(地方、政府、業者)、五利(政策推行、綠能 發電、友善生態、地主收租、養殖收穫)、真正共生共好。
羅家慶指出,發展「太陽能一地多用」農漁牧光電共構系統是太陽 光在台推動太陽能發電的重要布局,今年起將加大力道推動廣泛用於 農業、漁業、畜牧業,利用高基樁兩層樓的設計,50%透光率上層追 日系統高效率發電,下層為種植高經濟作物,養魚或畜牧養鴨,希望 結合台灣農漁牧業大量推動發展,如此既不浪費土地又能增加在地就 業機會,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後就可以做到無限創能、無限發展。
在政府綠能政策獎勵支持下,「太陽能電站興建」可說是現今國內投報率佳且長期穩定獲利的投資標的;太陽光公司很早即踏入太陽能電站興建,可謂是太陽能系統業的先行者之一,多年來在台灣已完成四百多場以上的建置經驗;今年企業轉型調整營業重心後,經營團隊將投入最大的心力加快腳步、加緊努力興建太陽能電站,以期未來能在台灣遍地開花,並延展至世界各地。
其次,太陽光目前在「太陽能監控系統」服務在台灣已達450MW的監控量,全台市佔率可說是名列前茅,今年太陽光將加大力度持續推廣此一業務,希望能將管理規模擴大到年收入3千萬元以上,未來太陽光團隊將持續研發推廣、維持競爭力,將「太陽能監控系統」打造成深具前途的營業項目。
專利的「iPV追日系統」將以授權給國際大型的太陽能公司自行生產製造,以求降低成本擴大市佔率;太陽光指出,目前此一新的戰略布局已有逐步發酵的跡象,目前數個國外大型企業對此方案頗有興趣,正在測試中,如果獲得採用,授權金收益將會非常可觀,這將會是公司能夠快速反敗為勝的重要產品項目之一。
過去太陽光公司在發展「太陽能一地多用」農光共構系統,推動讓台灣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兩層樓的設計,第一層是做農業的發展,第二層是太陽能發電專用,如此既不會浪費土地又能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此一農光系統也種植與養育出有機靈芝、木耳、咖啡、生態鵝等農業生技產品,並以旗下太農生技推廣販售。
綠色金融是蔡總統推動綠色能源重要策略,據悉,最近小英總統高 度關切相關進度與成果。去年下半年幾停止運作的綠色金融專案小組 ,在財經政委龔明鑫督導能源政策後,最近重啟運作,政院將了解綠 色金融行動方案落實,及公股行庫參與情況及顧慮。
龔明鑫表示,本土銀行如國泰世華,參與專案融資聯貸相當積極, 民營行庫在太陽光電及上緯海洋風電有不少成功案例,並已賺到錢。 反觀公股行庫顯得保守,只能賺利差,因此泛公股的ROA(資產報酬 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相對民營行庫低很多。
公股保守原因是慶富案陰霾未散,龔明鑫表示,綠電政策與慶富案 完全不同,不能以此作藉口。他說,國外風電開發商不需向本土銀行 融資,可獨力完成聯貸案,但政府在遴選機制要求保留二成額度,讓 國銀有賺錢機會,業者才配合。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也表示,公股行庫看不到實績,對風電融資 相對保守,但今年底前上緯海洋風電有128MW、近20支風機併聯供電 ,台電彰濱、達德允能雲林風場、上緯海能風電約1.1GW在2020年併 聯發電,這兩年可讓公股看見離岸風電的實績,大大增加專案融資聯 貸信心。
2020年需商轉完工的業者,包括達德允能的雲林風場及上緯海能風 電,各有847億及約5、600億元資金需求,今年年中融資必須到位。 公股龍頭的台銀成為離岸風電聯貸案重要指標,其擔任達德能源財務 顧問,近日將拍板是否參與長達18年的專案融資聯貸案。
據悉,達德允能雲林風場裝置容量640MW、資金需求847億元,聯貸 融資包含24家國內外金融機構,有來自德國、丹麥、荷蘭3個國家政 府的出口信貸擔保機構,16個國際銀行及5家本土銀行參與,其中融 資額度約6成由出口信貸機構及國際銀行擔保貸款,業界人士認為, 國內行庫曝險程度大幅降低,且率先拿下107年最優費率5.8元的風場 ,現金流量收入穩健。
另台銀也爭取到沃旭5年250億元聯貸主辦與管理行,擬吃下逾50億 元額度,由沃旭母公司提供全額擔保。市場人士說,此屬中短期擔保 融資,用於風場開發的前置期資金調度,對學習國外長期專案融資經 驗助益較小。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近來在儲能產業領域發表了震撼新聞!公司研發出突破性的熔鹽儲熱技術,這項技術能夠發展出30KW到100MW的儲能系統,據董事長羅家慶介紹,這個系統可以全天候供電,不會因為時間而衰減,並已經在台灣、日本、歐盟取得發明專利。 從過去以太陽能創能為主力的BIG SUN,不斷在技術上追求創新。其中,iPV Tracker就是一個亮點,它能夠360度全方位運轉,顯示了公司對技術的領先掌握。羅家慶強調,將光伏發電與熔鹽儲能結合,可以實現「光電熱氣電」的24小時供電,解決了光伏發電不穩定的問題。而光電熱發電對電網來說更加「友好」,熔鹽則是傳熱儲熱的好幫手。 在這個過程中,熔鹽作為傳熱儲熱的「中介」,其特點是鹽的熔融態液體,形成離子晶體的無機鹽,在高温下能夠熔化成離子熔體。羅家慶透露,他對研發的熱情不斷帶來創意和點子,在光電領域的發明專利已經超過百個。 羅家慶表示,廣義的蒸汽發電包括核能和火力發電,全球熔鹽儲能發電已經達到15GW規模,這項新興技術能夠帶來更安全、有效的持續性電力供應,發展潛力無限。BIG SUN的這項革命性儲能技術,比現有的光熱發電技術更簡單、好用且更具彈性,可以在沒有電網的地區形成獨立雙回路供電系統。公司積極尋求資源者共同投入開發革命性新產品,拓展全球商機,歡迎各界洽詢合作。
BIG SUN過去以太陽光創能為主力,迭有創新,以iPV Tracker為代表,具有可360度全方位運轉的優勢。羅家慶指出,光伏發電加上熔鹽儲能,可以形成「光電熱氣電」,24小時供電,改變光伏發電不夠穩定的缺點;光電熱發電對電網更「友好」,熔鹽則是傳熱儲熱的「好幫手」。熔鹽光電熱發電的過程中,傳熱儲熱的「中介」就是「鹽」;熔鹽是鹽的熔融態液體,形成熔融態的無機鹽,其固態大部分為離子晶體,在高溫下熔化後形成離子熔體。
羅家慶致力於研發,創意及點子源源不絕,之前在光電領域的發明專利多達上百個。
他表示,廣義的蒸汽發電包括核能及火力發電,全球熔鹽儲能發電已達15GW規模,熔鹽儲熱為新興技術,可帶來更安全、有效的持續性電力供應,發展潛力無限。BIG SUN針對儲能研發的革命性技術,比現行的所有光熱發電技術更簡單好用且更具有彈性,可以在沒有電網的地區形成獨立雙回路供電系統,將集合擁有資源者共同投入開發革命性新產品,拓展全球商機,歡迎洽詢合作。
生控擠下太陽光登上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有6,110張,股價從3.13元下跌至2.68元;亞軍瑞寶基因成交量5,894張,股價則是從3.36元下跌至1.85元;第三名的太陽光成交量4,527張,股價從1.38元下跌至1.14元,前三名均為價跌量增,而且股價都在5元以下。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僅兩檔新進榜,包括元翎(4564)、真好玩(8491),從股價來看,均為價漲量增,以真好玩上周漲幅31.7%較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智慧光(6717)主要業務為可視卡設計製造及銷售,憑藉自有的電子紙、IC、MCU及電池等電子零組件之軟硬體整合技術和自有的自動化COB及ACF組裝線及其自動化的冷貼合生產線,可視卡卡片生產能力每月已達45萬張。目前已經註冊台灣、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法國、德國及大陸等多國30多項卡片相關專利,持續擴大在可視卡行業的領先地位,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0.5元。
興櫃今年單周下跌家數,常態達到百家左右,上周縮減至87家,與上漲79家差距縮小,且上漲一成以上個股,維持雙位數高峰,除了棒辣椒之外,旭暉、漢達、唯數、斯其大、太陽光、嘉貿、凱勝、力士、樂揚及華信光電,漲幅達一成。
棒辣椒近期新作連發,不僅11月中推出人氣手遊《天堂2:革命》,日前又宣布與疊紙遊戲發行超現實戀愛手遊《戀與製作人》。
12月進入遊戲股旺季,本周三(28日)資訊月登場,將進一步炒熱氣氛,在棒辣椒走強外,另一家興櫃遊戲商唯數,上周也大漲17%。
唯數從事遊戲研發及IP遊戲發行,曾與昱泉策略聯盟,是昱泉最大股東。今年唯數業績不俗,前十月有八個月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倍增。
旭暉是OLED金屬遮罩、模板印刷金屬遮罩、精密洗淨及再生處理廠,23日公告100%合併子公司百旭應材,百旭從事導線架及蝕刻產品製造與銷售。
漢達10月營收年減11%,累積前十月營收衰退84%,主要是去年學名藥上市墊高基期。
太陽光、嘉貿都是太陽能概念股,前者製造太陽能電池,後者研發太陽能光電模組封裝材料。
太陽光擠下宏陽登上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有7,310張,股價從1.20元上漲至1.38元;亞軍生控成交量5,516張,股價則是從4.15元下跌至3.13元;第三名的樂揚建設成交量4,327張,股價從18.96元上漲至20.97元,前三名僅樂揚建設是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僅有三檔新進榜,包括華立捷、銓寶,以及優你康,從股價來看,僅優你康為價漲量增,上周漲幅3.6%。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昱厚生技主要從事LT技術平台生技新藥之研發,開發產品包括噴鼻劑型流感疫苗(LT-Flu)、呼吸道過敏性治療疫苗(LT-Allergy)等,有完整的物質專利、應用專利及製程專利。
其中專利部分,已取得台、中、美、歐、日、俄、澳洲、加拿大等多國的專利許可,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5元。
宏陽擠下生控登上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有15,785張,股價從維持平盤的2.99元;亞軍太陽光成交量8,395張,股價則是從2.6元下跌至1.2元;第三名生控成交量6,458張,股價從6.6元下跌至4.15元,前三名股價都在5元以下,其中太陽光、生控都是價跌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有三檔新進榜,包括太陽光、瑞鼎科技(3592)及華安(6657),從股價來看,瑞鼎科技、華安為價漲量增,以華安上周漲幅7.1%較高。
本周有兩家公司登錄興櫃,銓寶(4575)生產並銷售寶特瓶吹瓶機設備提供國內外礦泉水廠、碳酸飲料工廠、乳製品、日化產品、食用油及醫療等產業,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58元。
惠特(6706)從事光學檢測設備及雷射精密機械設備之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72元。
今年全球太陽能產業受到中國緊縮系統補貼的影響,市況不佳;去年全年裝置量100GW,今年將大減至88GW。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在重要場合透露相關蛛絲馬跡,引發市場正向解讀,預期在官方放緩緊縮腳步,以及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明年裝置需求將明顯回升,市場可望撥雲見日。
BIG SUN太陽光電能源科技(3566)董事長羅家慶對明年展望也持樂觀的看法。
該公司享有市場盛譽的追日器iPV Tracker,在合作夥伴努力下,可望再創佳績,明年台灣的太陽能建置量也將屆噴發大成長的轉捩點。
BIG SUN這二年力推以架高型iPV Tracker一地多用的太陽光電方案,創造政府、地方與企業三贏的局面。iPV Tracker可360度全方位運轉,經實測,架高再搭配雙玻雙面發電模組,發電效益較固定式提高50%~200%,並降低土地使用面積與度電成本。
整體建置結構採用H型鋼及防鹽害PC樁及架高設計,電源線路依附H型鋼線槽,可保護避免水面接觸及線路被破壞,抗候能力佳,民眾亦可保有原耕作養殖土地的利用。
市場預期,明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裝設量上看125GW,較今年大增近五成,台灣大廠也有走出代工的覺悟,積極擴大太陽能模組和系統比重,BIG SUN的iPV Tracker蘊含巨大的合作商機,可望隨著這波市場潮流順勢而上。(翁永全)
在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20GW目標下,經濟部規劃屋頂型太陽能裝置量目標為3GW、地面型則為17GW,所需土地約2.5萬公頃;盤點可用土地主要為鹽化土地、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區等,文蛤養殖池成為綠電優先推行對象之一。
日前工研院量測中心吳登峻組長率領水上型太陽光電系統標準與驗證工作小組參訪太陽光電集團位於雲林的架高農光大棚案場後,認為太陽光電集團董事長羅家慶大力推展「架高iPVTracker追日系統」與文蛤養殖結合應用的想法值得推廣。
吳登峻認為,由於iPVTracker的遮蔭效果可解決文蛤怕高溫之疑慮,再加上系統本身360度運轉的特點,可降低塵土於模組上的累積,因此,使用自來水或雨水即可達到模組清潔的效果,進而避免使用化學清潔劑。
在政府推廣太陽光電與農漁牧業者結合政策下,吳組長表示太陽光電集團提供農民、漁民及光電業者多元化解決方案,值得相關單位做參考。
吳組長進一步指出,持續推動農漁業者與優異太陽光電產業及結合業者相關技術應用為現今刻不容緩的任務。未來,建議企業可參考國際對於碳權交易憑證的模式,推廣電廠自發自用來減少台電的饋線壓力。
台西鄉養殖促進協會發言人蔡文志先生指出,台西在地居民對於政府推行漁光共生與農委會開放文蛤養殖池做示範場地,最擔心文蛤養殖池被規劃為綠能專區後,地目稅則是否有異動且造成原地主的負擔,並光電業者應要能提出真養殖協助的系統方案。
蔡文志認同表示,若使用架高追日型系統的架設,在設計結構上確實會比固定式系統減少樁柱的使用,因此很期待一地多用、架高追日系統的概念,希望政府或光電業者可以儘早完成實例案子,累積未來推廣上的分析數據,促進繁榮地方與漁民的經濟發展。
上海商銀穩坐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6,305張,股價從36.40元上漲至37.01元;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為3,993張,股價則是從43.75元上漲至47.94元;第三名的天鈺,成交量2,960張,股價從40.73元上漲至43.36元,前三名均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四檔是新進榜,包括台康生技(6589)、太陽光(3566)、巧新科技(1563),以及凌昇科(6490),從股價來看,僅太陽光、巧新科技為價漲量增,其中以巧新科技上周漲幅6.3%較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伊雲谷(6689)主要營業項目為AWS(Amazon Web Services)之代理,以AWS公有雲底層基礎架構,扮演中間服務商角色。
伊雲谷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105元。
上周成交量最大的前三名為全球傳動(4540)、上海商銀(5876),以及華立捷(3688);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光電、生技醫療、半導體業均各占兩檔最多。
全球傳動擠下上海商銀奪得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7,787張,股價從93.01大漲至120.99元;亞軍上海商銀成交量為7,332張,股價則是從33.96元上漲至34.38元;第三名華立捷成交量5,749張,股價則是從114.57元上漲至137.18元,前三名均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高達六檔是新進榜,包括華立捷、十銓(4967)、鑫品生醫(4170)、豐華(6553),以及太陽光(3566),從股價來看,華立捷、十銓、鑫品生醫、豐華均為價漲量增,上周漲幅以華立捷的19.7%最高。
本周有沒有公司登錄興櫃,不過有一家興櫃公司致和證(5864)即將在4月2日上櫃掛牌。
致和證主要經營業務為經紀自營承銷,主辦承銷商為統一證券,承銷價為9.06元,3月31日興櫃股價為10.20元。致和證在2017年10月18日申請上櫃,申請時股本約21.22億元,同年12月14日就獲得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