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華智勤公司新聞
在市場經營上,除了積極開闊新市場外,透過第2品牌的方式,
塑造不同市場區隔,也是業者經常運用的策略。研華董事長劉克
振日前透露,在目前公司自有Advantech品牌下,有意
透過取得BCM既有的品牌與通路,在市場中形塑出研華第2品
牌,以擴大整體市場規模。
在商業產品市場中,第2品牌的概念往往被應用在不同市場價位
或是不同目標族群之上,做為產品在市場上的區隔。
並以研碩為例,本身將專注DMS發展,而將行銷通路部分委由
研華或BCM進行。並且在市場定位上,將BCM定為在採購代
理制的銷售通路與研華進行區隔。而BCM所指稱的除了位於北
美,在2006年被安勤購併的BCM Advanced
Research之外,也包含了由研華與安勤分別出資50%
,目前負責歐、亞市場發展的必陞科技。
言下之意,研華似乎有意將BCM納入研華集團之中,成為研華
在既有品牌之外,專屬的通路經營部門。
對此劉克振語帶保留的表示,目前BCM與必陞分別負責北美以
及歐亞市場的經營與拓展,但基於BCM原本在北美市場通路經
營的優勢,併入安勤之後,也為安勤帶來許多其他附加的產品訂
單及利益。
如果研華真的有計畫將BCM納入研華旗下,也一定會考慮到對
安勤造成的影響。
安勤方面認為,對於經由與研華合作,透過通路發展,共同成就
更大嵌入式產品市場的概念,安勤絕對樂觀其成。
但是,在作法上安勤則絕對會考量到公司未來的發展與規劃。
對於研華是否將會取得BCM的部分,研華與安勤方面都強調,
擴大市場與拓展通路,是所有業者共同的概念,至於實際執行上
,則存在著各種不同方式,以及無線的可能,不需要對於概念性
的架構多做臆測。
但對於要落實共同經營通路的概念或方式,其他業者也表示,研
華與安勤2方面都存在著例如經營全或對營業影響等,需要再仔
細思考的問題。
塑造不同市場區隔,也是業者經常運用的策略。研華董事長劉克
振日前透露,在目前公司自有Advantech品牌下,有意
透過取得BCM既有的品牌與通路,在市場中形塑出研華第2品
牌,以擴大整體市場規模。
在商業產品市場中,第2品牌的概念往往被應用在不同市場價位
或是不同目標族群之上,做為產品在市場上的區隔。
並以研碩為例,本身將專注DMS發展,而將行銷通路部分委由
研華或BCM進行。並且在市場定位上,將BCM定為在採購代
理制的銷售通路與研華進行區隔。而BCM所指稱的除了位於北
美,在2006年被安勤購併的BCM Advanced
Research之外,也包含了由研華與安勤分別出資50%
,目前負責歐、亞市場發展的必陞科技。
言下之意,研華似乎有意將BCM納入研華集團之中,成為研華
在既有品牌之外,專屬的通路經營部門。
對此劉克振語帶保留的表示,目前BCM與必陞分別負責北美以
及歐亞市場的經營與拓展,但基於BCM原本在北美市場通路經
營的優勢,併入安勤之後,也為安勤帶來許多其他附加的產品訂
單及利益。
如果研華真的有計畫將BCM納入研華旗下,也一定會考慮到對
安勤造成的影響。
安勤方面認為,對於經由與研華合作,透過通路發展,共同成就
更大嵌入式產品市場的概念,安勤絕對樂觀其成。
但是,在作法上安勤則絕對會考量到公司未來的發展與規劃。
對於研華是否將會取得BCM的部分,研華與安勤方面都強調,
擴大市場與拓展通路,是所有業者共同的概念,至於實際執行上
,則存在著各種不同方式,以及無線的可能,不需要對於概念性
的架構多做臆測。
但對於要落實共同經營通路的概念或方式,其他業者也表示,研
華與安勤2方面都存在著例如經營全或對營業影響等,需要再仔
細思考的問題。
由研華與華碩合資的研碩2007年轉虧為盈後,引起工業電腦
(IPC)業者的注意,其中,觀察工業電腦業者與電子生產製
造商合作,所能產生的綜效是什麼備受矚目。研華董事長劉克振
日前強調表示,研碩除了研華帶來降低成本的效益外,主要目的
則是創造研華、華碩雙贏局面。
工業電腦業者透過聯合採購的方式降低進料成本,已經成為業者
彼此間的共識,只是在執行上則各有不同策略。與主機板廠商或
專業電子生產製造商合作,則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作法。但曾有相
關業者質疑,研華與華碩(目前的和碩聯合)之間的合作上,研
華對華碩的貢獻程度有限;對於華碩持續對研碩進行投資的作法
抱持疑問。
對此,劉克振也承認如果單就營業數字上來討論,研碩對華碩營
業額所能提供僅是杯水車薪。但是,研碩的存在以及對華碩的貢
獻,卻不能從營業數字上進行討論,而是要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
思考。
劉克振指出,從產業角度發展來觀察,電子生產製造商,不應該
僅侷限在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類似西門子、日立或三星電
子等國際級的廠商,除了在消費性電子有不錯的市場發展外,也
都擁有一定工業電子發展的比例。反觀,國內電子製造業者對工
業電子市場的涉入就較不明顯。
劉克振強調,研碩的存在,對研華而言,的確希望能透過和碩在
料件共購與主機板設計上的優勢,降低研華相關成本;但對和碩
而言,在面對電子代工業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透過研華與研碩對
工業/產業應用上的利基市場進行瞭解及掌握,創造雙贏局面。
研華方面則表示,華碩進行品牌代工切割,從目前市場競爭環境
而言,勢在必行;但是透過代工方面的觸角能夠持續延伸進入其
他類似工業應用等市場,對華碩集團本身而言,也具有健全產業
面的幫助。而研碩在2007年由虧轉盈之後,在產業發展上的
象徵意義,絕對是大於營業額上的貢獻。
(IPC)業者的注意,其中,觀察工業電腦業者與電子生產製
造商合作,所能產生的綜效是什麼備受矚目。研華董事長劉克振
日前強調表示,研碩除了研華帶來降低成本的效益外,主要目的
則是創造研華、華碩雙贏局面。
工業電腦業者透過聯合採購的方式降低進料成本,已經成為業者
彼此間的共識,只是在執行上則各有不同策略。與主機板廠商或
專業電子生產製造商合作,則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作法。但曾有相
關業者質疑,研華與華碩(目前的和碩聯合)之間的合作上,研
華對華碩的貢獻程度有限;對於華碩持續對研碩進行投資的作法
抱持疑問。
對此,劉克振也承認如果單就營業數字上來討論,研碩對華碩營
業額所能提供僅是杯水車薪。但是,研碩的存在以及對華碩的貢
獻,卻不能從營業數字上進行討論,而是要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
思考。
劉克振指出,從產業角度發展來觀察,電子生產製造商,不應該
僅侷限在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類似西門子、日立或三星電
子等國際級的廠商,除了在消費性電子有不錯的市場發展外,也
都擁有一定工業電子發展的比例。反觀,國內電子製造業者對工
業電子市場的涉入就較不明顯。
劉克振強調,研碩的存在,對研華而言,的確希望能透過和碩在
料件共購與主機板設計上的優勢,降低研華相關成本;但對和碩
而言,在面對電子代工業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透過研華與研碩對
工業/產業應用上的利基市場進行瞭解及掌握,創造雙贏局面。
研華方面則表示,華碩進行品牌代工切割,從目前市場競爭環境
而言,勢在必行;但是透過代工方面的觸角能夠持續延伸進入其
他類似工業應用等市場,對華碩集團本身而言,也具有健全產業
面的幫助。而研碩在2007年由虧轉盈之後,在產業發展上的
象徵意義,絕對是大於營業額上的貢獻。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董事長劉克振昨日在法說會中表
示,台灣在商用電腦領域非常強,在成熟的產業鏈背景下,全球
工業電腦也有向台灣集中的趨勢;對去年營收只成長九%,低於
預期的二成,他覺得很丟臉,今年在「四加一」成長引擎啟動之
下,產業前景樂觀,去年成長二成的目標,是今年的最基本要求
。
劉克振表示,所謂「四加一」是指研華將工業電腦再劃分為:嵌
入式電腦平台、股務應用電腦、工業自動化、新成立的DMS(
設計、生產)服務模式等四個業群,加上和華碩共同投資的研碩
,定位成為研華的「四合一成長引擎」。
研華去年營收一六○.四三億,年增率九%,自結營業毛利
三一.八億元,年增率三%,自結稅前盈餘三六.二五億元,稅
後盈餘二九.七六億元,年增率二%,每股稅後盈餘六.一元。
研華和華碩於九五年共同投資成立的研碩電腦,去年即已轉虧為
盈,全年營收一一.六億元,稅後盈餘一千七百萬元,EPS
○.一七元,今年的營收目標為二五.五六億元,稅後盈餘目標
九千二百萬元,預計到二○一○年時營收目標上看五十億元,
EPS目標六元。
劉克振表示,今年元月營收十億九千一百餘萬元,成長
三六.二五%,未來兩個月也會不錯。而研華營運長林意忠表示
,去年延遲的網通、醫療訂單,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已經大量回來
了,預計三、四月會大量出貨。
劉克振表示,工業電腦已經從一般電腦應用,進入專業運用,未
來則必須和服務結合,而目前在建築、零售物業的服務模式的研
華智能,未來可能會朝公司化發展,以後未來工業電腦發展,將
朝異業結盟的重要趨勢。
示,台灣在商用電腦領域非常強,在成熟的產業鏈背景下,全球
工業電腦也有向台灣集中的趨勢;對去年營收只成長九%,低於
預期的二成,他覺得很丟臉,今年在「四加一」成長引擎啟動之
下,產業前景樂觀,去年成長二成的目標,是今年的最基本要求
。
劉克振表示,所謂「四加一」是指研華將工業電腦再劃分為:嵌
入式電腦平台、股務應用電腦、工業自動化、新成立的DMS(
設計、生產)服務模式等四個業群,加上和華碩共同投資的研碩
,定位成為研華的「四合一成長引擎」。
研華去年營收一六○.四三億,年增率九%,自結營業毛利
三一.八億元,年增率三%,自結稅前盈餘三六.二五億元,稅
後盈餘二九.七六億元,年增率二%,每股稅後盈餘六.一元。
研華和華碩於九五年共同投資成立的研碩電腦,去年即已轉虧為
盈,全年營收一一.六億元,稅後盈餘一千七百萬元,EPS
○.一七元,今年的營收目標為二五.五六億元,稅後盈餘目標
九千二百萬元,預計到二○一○年時營收目標上看五十億元,
EPS目標六元。
劉克振表示,今年元月營收十億九千一百餘萬元,成長
三六.二五%,未來兩個月也會不錯。而研華營運長林意忠表示
,去年延遲的網通、醫療訂單,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已經大量回來
了,預計三、四月會大量出貨。
劉克振表示,工業電腦已經從一般電腦應用,進入專業運用,未
來則必須和服務結合,而目前在建築、零售物業的服務模式的研
華智能,未來可能會朝公司化發展,以後未來工業電腦發展,將
朝異業結盟的重要趨勢。
由華碩與研華在2006年共同出資成立的研碩電腦(
Advansus),經ㄧ年的布建及準備,2007年轉虧為
盈,稅前純益新台幣0.17億元,並鎖定以工業用主機板(
IBM)為發展核心,預估在2008年將達0.92億元,成
長441%。
自從2006年華碩與研華各自出資50%成立研碩電腦後,研
碩在業界的發展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主要是因為研碩代表了消
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與工業電腦業者之間ㄧ個全新經營與合作模
式;若能順利達成預定目標,對其他工業電腦業者而言,也不外
乎多了一個發展的新選擇。
經歷2006年一整年在組織上的磨合與市場上的推廣後,研碩
在2007年轉虧為盈,全年營收為11.6億元,較2006
年的1.97億元大幅成長448%,稅前純益也從2006年
的負值,提升到2007年的0.17億元。
研碩營運長張益祥表示,研碩未來發展將以工業用主機板(
IBM)為基礎,全力發展以IBM為主的設計代工服務的(
MDS),和以聯合採購服務(CAPS)為核心的電子製造服
務(EMS)。預估來自IMB、DMS與EMS的業務,將佔
研碩2008年整體營收的5成以上。
至於另外將近四成的營收,張益祥則指出,延續2007年
CAPS做為研碩主要獲利來源的因素,在研碩自有產品需要時
間進行市場經營與業務發展的前提下,CAPS在2008年仍
將為研碩帶來相當比重的貢獻。另外,張益祥也表示,除此之外
,研碩在2008年也將從事工業伺服器產品線的生產,預期也
將會帶來千萬元的貢獻。
Advansus),經ㄧ年的布建及準備,2007年轉虧為
盈,稅前純益新台幣0.17億元,並鎖定以工業用主機板(
IBM)為發展核心,預估在2008年將達0.92億元,成
長441%。
自從2006年華碩與研華各自出資50%成立研碩電腦後,研
碩在業界的發展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主要是因為研碩代表了消
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與工業電腦業者之間ㄧ個全新經營與合作模
式;若能順利達成預定目標,對其他工業電腦業者而言,也不外
乎多了一個發展的新選擇。
經歷2006年一整年在組織上的磨合與市場上的推廣後,研碩
在2007年轉虧為盈,全年營收為11.6億元,較2006
年的1.97億元大幅成長448%,稅前純益也從2006年
的負值,提升到2007年的0.17億元。
研碩營運長張益祥表示,研碩未來發展將以工業用主機板(
IBM)為基礎,全力發展以IBM為主的設計代工服務的(
MDS),和以聯合採購服務(CAPS)為核心的電子製造服
務(EMS)。預估來自IMB、DMS與EMS的業務,將佔
研碩2008年整體營收的5成以上。
至於另外將近四成的營收,張益祥則指出,延續2007年
CAPS做為研碩主要獲利來源的因素,在研碩自有產品需要時
間進行市場經營與業務發展的前提下,CAPS在2008年仍
將為研碩帶來相當比重的貢獻。另外,張益祥也表示,除此之外
,研碩在2008年也將從事工業伺服器產品線的生產,預期也
將會帶來千萬元的貢獻。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