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台灣汽車業龍頭裕隆集團昨日展開新的一年策略大盤棋,旗下知名品牌納智捷汽車也同步揭曉了今年的新車策略。總經理蔡文榮親自坐鎮,向媒體和消費者展示了一個充滿創新與挑戰的發展藍圖。
蔡文榮表示,今年納智捷將實施「八、四、三」計畫,這意味著將推出「八大新物種」的新車,同時採用「四大新營銷模式」來吸引消費者,並舉辦「三大CSR活動」以回饋社會。這一系列的行動將全面涵蓋新產品研發、行銷體驗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
為了達成今年台灣市場的銷售目標,納智捷設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數字:1.5萬輛。這個目標相比去年將有顯著成長,顯示了公司對市場的信心和對未來的期待。
八大新物種的推出,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樣化的選擇。這些新車不僅在外觀設計上追求時尚與創新,在性能和科技配置上也將有顯著提升,讓車主享受到更升級的駕馭體驗。
四大新營銷模式則將打破傳統銷售框架,透過更多元化的市場策略,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納智捷汽車,並且提供更加貼心的購車服務。
此外,三大CSR活動將強調企業社會責任,通過參與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和公益活動,讓納智捷汽車不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更是一個有溫度的社會貢獻者。
總結來說,納智捷汽車今年的策略布局充滿了創新和前瞻性,不僅將帶給消費者全新的車輛選擇,也將為台灣汽車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裕隆集團旗下的自創品牌納智捷汽車,在金豬年來臨之際,展現強烈的逆轉勝決心。總經理蔡文榮於14日宣布啟動「843計畫」,預計推出八款新車,並採用四大新營銷模式及三大愛台灣行動,目標2019年新車銷售達到1.5萬輛,重回市場主流。納智捷在近一年的沉潛後,選在集團金豬年開工的14日舉辦記者會,正式宣佈這項計畫,展現浴火重生的決心。
蔡文榮總經理解釋,843計畫中的「8」代表著納智捷將開發「八大新物種」,即在2020年前推出八款全新車型。這些新車型包括5+2人座休旅車URX、搭載全新「迎賓座椅」的U5、U6、配備ottoman尊榮座椅的M7、性能車款S5 GT/S5 GT220、新世代電動車(包括運動休旅車與轎車),以及由GT-R教父水野和敏主導開發的全新運動休旅車(SUV)。
其中,最受矚目的URX在14日的記者會上首度曝光外觀。蔡文榮透露,新車將於今年第二季上市,並看好URX將成為推動納智捷銷售業績的重要車款。URX作為國產唯一提供全年齡、全家族與全功能5+2人座SUV,將在市場上承擔起推動銷售的重任。
為了迎合網路化時代的消費型態,納智捷還推出了四大新營銷模式,重新塑造賞車、評價、購車的消費體驗。這包括將全台據點升級為「實體體驗會館」,建立線上體驗銷售模式的「雲端體驗會館」,與集團關係企業格上租車通路合作,打造貼近民眾生活圈的新銷售據點「社區驛站」,以及結合納智捷鐵粉與雲端體驗會館的「銷售經紀人」。
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表示,今年以「八、四、三」計畫,端出「八大新物種、四大新營銷模式和三大CSR活動」涵蓋新產品研發、行銷體驗與回饋社會等發展創新面貌。
納智捷歷經近一年的沉潛後,選在集團金豬年開工的14日,舉辦年 度記者會,宣布啟動843計畫,展現浴火重生的決心。
蔡文榮解釋,843計畫的8,指的是納智捷開發「八大新物種」,也 就是至2020年前將推出八款全新車型,包括5+2人座休旅車URX,搭載 全新開發「迎賓座椅」的U5、U6,配備ottoman尊榮座椅的M7,性能 轎跑S5 GT/S5 GT220,新世代電動車(包含運動休旅車與轎車),及 由GT-R教父水野和敏主導開發、擁有跑車靈魂的全新運動休旅車(S UV)。
其中備受矚目的URX,納智捷也在14日的年度記者會上,首度曝光 外觀。蔡文榮透露,新車將於今年第二季上市,看好URX挾國產唯一 提供全年齡、全家族與全功能5+2人座SUV,將承擔起推動納智捷銷售 業績的重任。
同時為因應網路化時代的全新消費型態,納智捷推出「四大新營銷 模式」,重新建構賞車、評價、購車的消費旅程新體驗,包含全台據 點升級為「實體體驗會館」,建構線上體驗銷售模式的「雲端體驗會 館」,與集團關係企業格上租車通路結合、打造貼近民眾生活圈的新 銷售據點「社區驛站」,及結合納智捷鐵粉與雲端體驗會館的「銷售 經紀人」。
裕隆集團近日進行重大組織調整,為了提升旗下190家企業的管理效率,將事業體明確劃分為四大體系:汽車、金融水平、紡織、建設。這次調整由新任執行長嚴陳莉蓮主導,標誌著集團發展新篇章的開始。 調整後,裕隆集團旗下汽車事業體將由陳國榮、林信義等人主導,涵蓋裕隆、裕日車、中華車、納智捷等品牌。金融水平事業體則以裕融企業為領頭,發展汽車周邊相關事業,裕融總經理許國興的角色重要性隨之提升。 在人事安排上,裕融企業將購買裕隆汽車持有之裕富數位金融公司的17.88%股權,並向裕隆汽車購買慶通100%股權及行將20.01%股權,進一步整合水平事業。紡織事業體系則由戚維功率領,裕隆將設立元文投資公司,以元文為主體,調整集團的紡織事業。 此外,裕隆建設將負責裕隆城的開發案,目前由陳國榮擔任董事長。這次調整旨在明確權責,提升管理效率,並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月為打破台灣低薪魔咒,公股行庫將帶頭加薪。本報最新調查,八大公股行庫今年平均加薪幅度約3%,若表現良好、考績名列前茅,調薪幅度有機會達到5%以上。
裕隆集團為強化旗下近190家事業的管理綜效,昨(21)日將旗下多家事業轉投資事業調整,明確劃分汽車、金融水平、紡織、建設四大事業體,藉由股權轉移達到管理權責明確的目標。
這是嚴陳莉蓮接任執行長之後,最大的調整動作。裕隆公司昨日公告包括將旗下行冠公司購買關係企業行將股票,處分裕富、慶通汽車與行將股票以及台元紡織及台文針織持股以股作價投資新設元文投資公司等。
以往裕隆集團旗下事業眾多,而且在交叉持股與認列轉投資收益後,集團關係緊密。但缺點是多家公司持有股權,權責並不明確,未來藉由更明確的統屬關係強化管理,最終都向控股母公司裕隆負責。預計透過集團事業的版圖歸屬與強化管理,集團事業綜效可望進一步提。
裕隆指出,昨日多項公告主要是為了將裕隆集團將旗下事業體劃分為汽車、金融水平、紡織、房地產等四大事業,依造各事業體的中期計劃,將各公司交叉持股分階段整合。
此次除了股權投資架構調整外,人事部分延續前執行長嚴凱泰所依賴的老臣,汽車事業由陳國榮、林信義等主導,包括裕隆、裕日車、中華車、納智捷等;金融水平事業將以裕融企業做領頭企業發展汽車周邊相關事業如租車、中古車,而外界認為裕融總經理許國興的重要性大增。
在水平事業併入金融事業體後,未來將進行相關的整併規劃及管理。
原本水平事業公司股權較分散,故裕融企業將購買裕隆汽車持有之裕富數位金融公司的17.88%股權,股權調整後,裕融企業將擁有裕富100%股權。
裕融旗下的行冠企業也是因應水平事業整合向裕隆汽車購買慶通100%股權及行將20.01%股權。此外,行冠也向裕融企業購買行將40%股權,並將分別購入中華及格上各別持有之行將20%股權,待上述交易完成後,行冠將持有行將100%股權。行冠主要負責道路救援服務業、文創、汽車配件等;行將則是中古車交易等。
紡織事業體系由老臣戚維功率領,裕隆本次通過將所擁有台元20.85%及台文5.09%股權以其淨值作價115.1億設立100%持有之元文投資,未來將以元文為主體,視實際需求調整集團的紡織事業。另外裕隆城的開發案由裕隆建設負責,目前仍由陳國榮擔任董事長。
「2019台北新車大展」,於107年12月21日展出至12月24日,展出時間為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展出地點則位於台北世貿一館。本次展覽展出一系列2019全新款房車、休旅車、跑車等,引領民眾進入未來高科技車種世界。主辦單位另籌辦「賞車禮天天送」、「看展抽iPhoneXSMAX」、「車模票選抽相機」等活動,必讓觀展民眾滿載而歸。
2018年台灣的大事莫過於九合一選舉,車商深表由於選舉之故,消費者焦點轉移,加上大環境經濟因素不看好,使得2018台灣汽車市場漸顯疲弱。就總市場來看,11月份因新車上市稍有回春跡象,但仍比2017年11月份衰退10.9%的幅度,全年累計也稍有萎縮。所幸,選舉結束塵埃落定、不安因素消除,買家重新聚焦消費市場,車商也趁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衝刺全年業績。
車商為了加強銷售熱度,紛紛延續或加碼購車優惠。好比Nissan配合Kicks車系持續熱銷推出豪禮雙享專案,以訂車送德國饗宴食器組、飛利浦生活組為主軸,期望品牌整體銷量在年底能更向上提升。Honda則是延續HR-V特仕車加贈的主動安全配備,再針對HR-V推出歲末限量專案升級,同時帶動旗下Fit、City特仕車的銷售。Ford則是針對FocusEcoBoost180五門時尚型,原本75.9萬的建議售價,推出舊換新現金價62.9萬元的新優惠吸引買家。
進口車部分,傳統豪華品牌也趁年底推出新車搶市。全新第四代BMWX5於10月2日正式現身巴黎車展後,日前總代理汎德火速引進在台正式上市。來自北歐瑞典的Volvo將新興動力納入麾下,旗下的高端產品S90豪華中大型房車,順理成章的推出Plug-inHybrid油電車型T8Inscription車型。日本原裝跑旅EclipseCross2019年式再進化,強勢升級360度多模式環景影像系統,並將AYC主動式彎道動態控制列為全車系標配,穩定性與操控力更上層樓。
向來以多元化的產品陣容滿足買家不論在日常工作、休閒生活或是戶外露營等不同需求的福斯商旅,在今年年底的台北車展中,也將透過CaddyMaxi、CaddyVan、CaddyIPC福祉車、AmarokV6以及CaliforniaCoast露營車等,展現福斯商旅品牌多樣化且完整的產品實力;同時,搶先為支持福斯商旅品牌的買家推出歲末車展回饋專案。
國產新車部分,納智捷發表的全新「LUXGENU519年式」,在70萬價格級距國產車唯一搭配「全景式天窗」,讓車主在擁擠的生活空間,也可享受舒暢的大視界;納智捷於台北車展持續再推出「輕鬆入主專案」超值專案,12月28日(周五)止,入主LUXGEN全車系即享最高80萬高額零利率。Mitsubishi國內總代理中華汽車則是發表2019年式Outlander車系,新車不同於海外小改款版本,主要僅在外觀加入新車色、鯊魚鰭天線等細節,內裝導入新配色與電子手煞車含AutoHold,7具氣囊改列為全車系標配,以及FCM系統新增行人偵測、新增LDW車道偏移警示功能。
本次新車大展亦不乏性能車款。好比Audi將展出R8V10plus車型,台灣本田也將千萬油電超跑NSX帶到展場中,同時亦展出二輪重型機車。Porsche除了展出系列跑車款之外,據悉另有神秘車款僅供VIP客戶賞車。
「2019台北新車大展」展出內容精采,除了可搶先目睹未來汽車風采,感受最新車款前衛造型、流線設計、節能科技、還可同步了解國內外最新趨勢。為此,各家車廠無不摩拳擦掌,蓄勢待發,即將以前所未見的科技動力完美呈現。本次車展相信是耶誕節假期,消費者的最佳去處。
由於裕隆集團前執行長嚴凱泰病逝後,接任執行長的嚴陳莉蓮已說要繼續完成嚴凱泰的使命,但外界對於納智捷何去何從仍不斷有雜音,昨日裕隆以現金增資力挺,也代表嚴陳莉蓮發展納智捷的決心。這也是嚴陳莉蓮接任後裕隆首筆重大投資案。
裕隆表示,由於華創與納智捷都是關係企業,第三方機構鑑價評估進行超過三個月,此時相關程序完成才執行買回,是延續原本的計畫。
裕隆是在昨日舉行董事會通過此現金增資案,金額達59.99億元,協助納智捷以71.37億元買回委託華創公司開發的相關技術資產。裕隆表示,納智捷預計明年中與後年將陸續在台灣推出各一款全新車款,同時也是未來納智捷新車開發的全新平台之用。
納智捷在嚴凱泰生前即規劃好510計畫,且目標鎖定中國大陸,也就是未來五年內推10款新車,除去年10月已發表的全新U5小型跨界車款。2018年至2019年將陸續推出4款全新車型,涵蓋SUV及MPV產品。而2020年至2022年,將推出全新模組化底盤的5款全系列產品。
裕隆說,為強化納智捷品牌兩岸競爭力,發展先進車型關鍵技術,因此由納智捷向華創車電以委託開發方式,經第三方機構鑑價評估,以新台幣71.37億元購買已有開發成果並具市場競爭力的車型相關技術資產,以強化產品競爭力,確保納智捷品牌中長期車型競爭優勢。
嚴陳莉蓮還說,繼有的納智捷新車規劃及推出腳步不停歇。
嚴陳莉蓮在嚴凱泰病逝當天即接手裕隆集團的執行長,緊接著主持集團重要事業裕隆、裕日車與中華車的董事會,緊急被選為三大企業的董事長;而昨日則算是她「真正」主持三大事業董事會,並通過重要議案。
據了解,昨日除三大事業外,也有其他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各項議題嚴陳莉蓮皆可無縫接軌,也持續貫徹嚴凱泰的理念,與先前並無不同。
嚴凱泰過世之後,嚴陳莉蓮雖然只接手三家主要企業的董事長,重要的子公司納智捷由陳國榮擔任董事長,但納智捷為裕隆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實際主導權仍是裕隆公司,嚴陳莉蓮仍是最關鍵的主導者 。
由於嚴凱泰生前已將集團事業橫向整合,並由經管公司與團隊進行管理,因此集團管理並無太大的變化。
裕隆昨(17)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多項議案,除納智捷汽車投資71億元購買新車型等資產外,包括對納智捷汽車公司增資60億元,以及辦理總金額53億元的無擔保公司債案,全力支援自主品牌汽車事業所需產品、資金。
裕隆昨天傍晚也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表示為強化納智捷品牌兩岸汽車市場競爭力,發展先進車型的關鍵技術,由100%持股的子公司──納智捷汽車公司,向同集團的華創車電公司,以委託開發方式,經過第三方機構鑑價評估,將以71.37億元購買已有開發成果,並具市場競爭力的車型相關技術資產,以強化產品競爭力,確保納智捷品牌中長期車型的競爭優勢。
裕隆說明,這次納智捷斥資取得的資產為兩款車型、M平台與ME引擎,其中兩款新車型分別為代號GPM的新款7人座休旅車(預計明年中上市,為U7的後繼車型),及代號MBU的跨界休旅車(規畫2020年推出)。
事實上,昨天裕隆董事會通過的資產取得行動,攸關納智捷品牌「510計畫」(5年推出10款新車)的推動,未來多款新車都將在M平台、ME引擎的基礎上,加速發展。
其中MBU車型將會是納智捷首款搭載新世代共用底盤(M平台)、共用引擎(ME引擎)打造的新車,也是「GT-R之父」水野和敏在2014年加入華創車電研發團隊之後,第一款完全主導開發的車型,更被裕隆寄予厚望,看好將是帶領納智捷進入下一個成長曲線的重要產品。
本(12)月初裕隆前執行長嚴凱泰驟逝,他生前傾全力發展的自主品牌汽車事業能否延續,外界紛紛打上問號。
裕隆集團一方面透過新任執行長嚴陳莉蓮發布公開信,重申堅持發展自有品牌,安排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接下納智捷汽車公司董事長職務,宣示持續完成嚴凱泰夢想的立場。
裕隆發展納智捷的計畫,也沒有因嚴凱泰過世而放慢腳步,昨天透過新車型、平台與引擎等資產的投資取得,及發行公司債、對納智捷汽車公司現增60億元等一連串動作,展現包括董事會、五人決策小組、專業經理人等集團上下一心,全力支援納智捷汽車發展的氣勢。
為應付快速變化的消費潮流,近年來,國際各大汽車廠陸續透過發展模組化平台,或與其他同業共用引擎,以降低成本、加速新產品開發,像是福斯汽車集團的MQB平台、豐田汽車的TNGA底盤,為全球車業兩大巨人,帶來提升新世代車款競爭力的效益。
納智捷身為後發品牌,想在競爭激烈的車市生存,更須加速推進共用平台與共用引擎的開發,尤其是全新的M平台、ME引擎,將是2020年以後的納智捷新車開發的重要基礎,未來裕隆可以透過更靈活的排列組合,更快變化出更適合市場、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車,一勞永逸地解決過往新車開發速度太慢的短處。
除了供應納智捷自身的需求,裕隆更可以轉換角色,成為共用底盤、共用引擎(動力系統)的供應商,以「市場化」的思維,開拓銷售給大陸或其他國家自有品牌車廠的商機。
隨節能減碳的環保趨勢,各國持續加嚴新車廢氣排放與油耗標準,同時鼓勵發展新能源車,許多自主品牌或獨立車廠無力負擔高額的新車開發成本,裕隆集團透過發展共用化的汽車平台(底盤)、動力系統(包括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汽油引擎、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純電動等),可以為這些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甚至量身打造適合新車型;將相關系統賣出去,一方面降低客戶車廠負擔,對裕隆而言,還能增加收益、擴大研發投資攤提來源。
過往汽車業單打獨鬥的思維,現今藩籬早已被打破,賓士與雷諾-日產汽車聯盟共享前驅車底盤與引擎,分別為賓士與Infiniti兩個汽車品牌,創造出A系列與Q30兩款暢銷豪華小車;裕隆發展納智捷的同時,也為斥資開發的共用平台、共用引擎,尋求其他車廠夥伴採用的商機,期待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確保自主品牌的發展。
首先是國內車市結構轉變,對國產車不利,台灣車市國產車的規模只剩下23萬輛,單一車款的銷售量低到很難達到損益平衡點。而且如果進口車持續拉高,國產車勢必因為導入成本過高,不符經濟規模,而逐漸棄守台灣市場。裕隆集團旗下的中華車、裕日車與納智捷原本就都是以國產車為主力,在面臨國產車失勢的局面,壓力漸增。
第二是裕隆集團過去倚重的大陸車市出現失速疑慮,中國車市降幅是20年以來最為嚴重,近期國內外投資圈對明年中國大陸車市非常擔憂,除非明年有刺激性的政策端出,否則中國車市轉弱恐是無法改變的趨勢。
最後,則是重中之重,也是嚴凱泰圓夢的納智捷品牌,以及為了達成規模經濟,前往大陸轉投資的東風裕隆公司。過去幾年,裕隆仍舊仰賴從大陸市場賺到的錢投入到東風裕隆。
東風裕隆2018年前十月在大陸銷售納智捷品牌為8,282輛,2019年東風裕隆銷售目標為1.5萬輛。這樣的規模其實遠不如當初嚴凱泰的期待,但汽車產業並不容易,裕隆一步一腳印,持續開發新車款,應對市場的需求。但未來大陸市場如果持續失速,東風裕隆勢必也會相當辛苦。
不過儘管有挑戰,昨日裕隆股價卻飆漲停,爆量2.2萬張,觀察三大法人,外資、自營商賣超,反觀當沖張數高達4,896張之多,顯示有特定買盤介入拉抬,成昨日資本市場討論話題。
法人指出,近年台灣車市不振,大陸車市成長趨緩,自主品牌競爭 激烈,使台廠進入困難重重,衝擊裕隆的自有品牌納智捷銷量。
不過,裕隆並未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持續調整內部體質,今年營收 雖未明顯好轉,但是銷貨、勞務成本已有效壓低,第3季毛利率更攀 升至24.54%,大陸東風裕隆汽車投資減損額亦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法人指出,裕隆昨日急拉漲停,主要在於每股淨值達45.78元,再 加上持股中華汽車8.05%及裕日車47.83%,搭配裕隆城的土地資產 ,吸引買盤進駐。
而裕日車旗下金雞母東風日產,今年前10月銷售量達102.5萬台, 年增5.7%,在疲弱的中國車市中,表現亮眼,今年有望上看137萬台 ,年增9.5%,可觀的轉投資效益,亦推升裕日車前3季EPS達14.51元 。不過裕日車受制於5日線反壓,昨日股價小幅拉回0.43%,終結連 四日走揚態勢。
裕隆旗下裕隆建設籌建中的新店裕隆城,考量房地產景氣不佳,雖 會照原先進度施工,但何時正式推出預購,端看市場景氣狀況而定, 法人預計於2023年以後,才有望挹注獲利表現,因此對集團獲利能力 多維持保守態度。
法人強調,此消息將對集團短線股價產生影響,惟裕隆目前股價已 處於相對低檔,加上經營權已完成交棒,中長線仍需看內部經營情況 ,而目前傳統車市仍處低迷,若能跨入電動車領域,可望為產業注入 一股新活水。
陳莉蓮在第一時間接下裕隆集團執行長職務,至於其他原來以嚴凱泰擔任董事長各公司職務,裕隆集團表示,將通過法定程序召開臨時董事會確定後,正式對外公告。由於裕隆集團這幾年嚴凱泰非常倚重老臣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外界推測,未來陳莉蓮接掌裕隆集團後,陳國榮仍會扮演關鍵角色。
陳莉蓮在信中則強調,裕隆集團早在2009年成立總管理處(經管公司)及決策委員會,建立集團的決策及管理體制。未來集團將繼續依循上述方向及體制,一步一步向目標邁進。
陳莉蓮在這封公開信不僅確認她接手嚴凱泰的工作,並強調未來裕隆集團仍然會在嚴凱泰一手擘劃的集團經營運作與決策機制下,按既定的方向,在既定的軌道上,一步步向目標邁進,集團及各事業公司策略發展方向不變,日常營運不受任何影響。
陳莉蓮在信中說:「此刻我以沈痛的心情向同仁帶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我們摯愛的嚴執行長雖然近年來以無比的勇氣對抗病魔,一直懷抱著能夠跟大家一起繼續打拚的期待,但還是在今日不敵病魔而離開了我們。」
她強調:「嚴執行長生前一直念茲在茲的都是為集團打造舞台讓同仁發揮所長,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在想如何給集團3萬多名同仁及家庭帶來穩定、美好的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嚴執行長除了強化各公司競爭力外,也投入納智捷品牌的發展。」
陳莉蓮還在信中說:「嚴執行長除了是同仁心目中的好老闆,同時也是社會大眾眼中的慈善公益家及傑出企業家,更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
其實,從我多年採訪嚴凱泰的觀察,他是一個在漫長、困難的道路上堅持著發展品牌的企業家。
仔細想,嚴凱泰若不堅持投入自有品牌,包括裕隆、裕日與中華車每年可以穩定的獲利,甚至東風日產每年數十億元的投資獲利,都可以讓嚴凱泰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實在沒必要再搞自有品牌。
不過就在去年年底車展時,嚴凱泰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時,他忍不住說:「謝謝政府多次照顧汽車產業,過去40年每年都照顧一次,照顧了40次,但韓國政府只照顧一次,一次就是40年。」從言談中仍感受到他的無奈。
嚴凱泰近十年來幾乎都是為了自有品牌納智捷而努力著,在初成立的幾年間他幾乎每一次主持新車的發表會時,都會講起父母親「要為中華民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的職志。他還說過納智捷是他的命。
但幾乎毫無例外的,嚴凱泰每次講到建立自有品牌之前母親離世、金融海嘯對他的衝擊,幾乎沒有一次不哭。他也幾次說到,那時候他幾乎快走不下去了,但隨著情況好轉,他想做的事情一一實現,自己卻先離開了。
嚴凱泰總是以很輕鬆的口吻,敘說自己的困難。對於政府政策的不連貫,讓汽車產業發展遭遇困難,也讓裕隆蒙受相當大的壓力,嚴凱泰只說,我們還是少說多做就好。
一位最帥的執行長,最喜歡和員工同樂的老闆,以往每年尾牙員工都想著怎麼讓氣氛更熱,好讓老闆多抽幾輛車當獎品,這樣的場景已成絕響。
嚴凱泰是裕隆汽車創辦人、也是台灣汽車工業之父嚴慶齡之子,母親則是吳舜文,嚴凱泰當年回台灣接掌裕隆時,負責製造的裕隆剛與經銷體系國產分家、銷售斷炊,與日產關係緊張,國內市場市占衰退一度僅剩下20%。
1993至1995年,裕隆汽車連續三年虧損,股票遭打入第二類股。1995年11月,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實施廠辦合一:把分散在四區的單位全部集中到三義工廠,進行一連串的改革。
那年,他僅僅才30歲,他自己帶著所有主管住在三義工廠內三坪的宿舍裡,跟大家一起沒日沒夜的拚命工作,全力力拼Cefiro上市。
廠辦合一是裕隆體質翻轉重要的一個決定。
廠辦合一後第一年的尾牙上,一開始大家都沒在聽,直到他在致詞的時候一路國罵,說出與大家同甘共苦的心情,才掌聲不斷。終於,1996年2月Cefiro上市大賣,一個月熱銷1萬多台。
Cefiro成功是裕隆第一個重要的翻轉,Cefiro成功熱銷多年,讓裕隆獲得穩固的發展基礎 。事隔一年,三義尾牙寒流來,只有4度,但情緒卻是激動,相對前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與風景。
至於自有品牌納智捷,雖然嚴凱泰圓夢成立,卻並非自此順利,在納智捷因為召回問題影響新車銷售時,嚴凱泰重新回到三義,每天盯著設計與製造各部門,接著發表U6時,才創下好成績。近兩年,東風裕隆在大陸銷售遭遇瓶頸,嚴凱泰也總是說,他已經知道問題了,知道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他從來不怕,這就是嚴凱泰。
嚴凱泰雖然近年來以無比的勇氣對抗病魔,他一直懷抱著能夠跟大家一起繼續打拚的希望,但還是在12月3日不敵病魔而過世。
嚴凱泰生前遺願不發訃文、不辦公祭、不設靈堂、一切從簡,敬辭外界的致意,卻在過世前建立集團總管理處決策的管理機制,嚴凱泰的背影就與他的人一樣的帥。
嚴家三代單傳,沒有像許多老企業在世代交替時,面臨子女爭產、分權的問題,但卻有著整個集團機器運轉都繫於一人的風險。
過往嚴凱泰就相當注意自己的健康,一方面是不希望讓高齡的母親吳舜文擔心,另一方面就是他很清楚,自己與裕隆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他不能有任何意外。
然癌症還是無情地讓嚴凱泰提前從人生舞台謝幕,所幸他早早為集團作出專業經理人治理、五人小組集體領導的規畫,為裕隆集團開出永續經營的道路。
接下裕隆集團執行長重擔的嚴陳莉蓮,過去多扮演夫婿背後支持者的角色。嚴陳莉蓮身兼不少裕隆集團重要企業的董事,一直低調參與營運,對集團業務的掌握程度,其實遠高於外界想像。
相較於嚴凱泰的率直,嚴陳莉蓮在待人接物上,更為圓融、更具包容力,會在嚴凱泰照顧不周的地方,適時補位。像是她總是會親切招呼、關心裕隆集團的主管、身邊的工作夥伴,在「人和」上表現得比嚴凱泰還好,更能跟這群專業經理人團隊「交心」。
事實上,嚴凱泰2007年自母親吳舜文手上,接下裕隆董事長職務後,就逐步展開建立集團企業專業經理人治理的制度,2009年成裕隆經管企業公司,建立集團總管理處決策與管理體制。
他曾在受訪時說,剛進入裕隆時,幾乎以公司為家,到後來他每天只需花1個小時處理裕隆的事情,因為他已為裕隆建立了一批堅強的經營團隊,可以放心把日常營運交棒,他只須要透過五人小組,在幕後確認大方向即可。
嚴凱泰身後的裕隆五人小組,除執行長由嚴陳莉蓮接下外,其餘四人各司其職,其中老臣林信義、戚維功,分別監督集團的汽車、紡織事業,具備財務背景的張樑,則持續扮演集團財務顧問、整體資源規劃的角色。
至於裕隆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原本就是嚴凱泰事業上的得力助手,近年來裕隆的各項大事,包括裕隆企業分割、投資納智捷、前進大陸設廠,到後來新店裕隆城開發等,都看得到陳國榮在幕前出力溝通、幕後擘劃獻策的身影。
陳國榮處事圓融、處處以裕隆優先,更贏得嚴凱泰的全面信任,獲拔擢為副執行長,讓他有更高的高度,在集團內執行、貫徹嚴凱泰的意志。
如今嚴凱泰壯志未酬,生前兩大未竟的志業-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新店裕隆城開發案,日後的重擔,都將直接落在陳國榮肩上,如何襄助夫人、裕隆集團順利度過後嚴凱泰時期的考驗,再度考驗陳國榮的智慧。
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嚴凱泰,外人看順遂的人生,其實一路走來,都有著他勇於挑戰的堅持;嚴凱泰一生選擇走的路,從來都不是輕鬆的路。
中學起,嚴凱泰主動要求父母把他送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偏遠小鎮受教育,縱然全鎮只有他一個亞裔青年,他從不向父母喊苦,靠著意志,撐過美國獨自求學的日子。
24歲回台,裕隆當時正面臨與經銷商國產汽車分家、與技術母廠日產汽車關係緊張的風雨飄搖時刻,與其說接班、還不如說是「跳火坑」,嚴凱泰知道,這是他必須承擔的使命。
接班之初,裕隆陷入連續3年虧損、被打入第二類股的空前低潮,他果斷地選擇暫停「裕隆」自有品牌,轉型參與日產汽車全球分工體系,並推動廠辦合一工程,承擔起外界所有的責難,就是為了挽救裕隆於水火。
而嚴凱泰當時更力排眾議,選擇導入國產車前所未見的中大型豪華房車Cefiro,不僅內部保守勢力反對聲浪此起彼落,就連日產原廠都不看好,Cefiro上市後創造出年銷逾3萬輛的銷售佳績,帶領裕隆轉盈,1996年稅前獲利15億元、隔年更大增至55億元,那年裕隆三義廠尾牙宴上,嚴凱泰激動痛哭,大聲地向員工說:「以前的種種努力證明,沒有扶不起的裕隆,我們會讓員工以穿裕隆的制服為榮!」
就連當年無情地為嚴凱泰冠上「敗家嚴」的媒體,也不得不打臉自己,趕緊送上嚴凱泰「反敗為勝」的自傳書,也讓嚴凱泰在國內車業經營之神的地位,就此確立。
反敗為勝後,嚴凱泰沒有以此自滿,骨子裡繼承自父母自造車夢想的DNA,爾後催生嚴凱泰「納智捷」這個更遠大的夢。
自有品牌車的夢,嚴凱泰深知,路,會相當艱辛,但他仍毅然挑戰,就是不甘於只當個太平公子,要為裕隆、為台灣,種下汽車產業永續發展的根。
他深知,繼續做外國車廠的代工廠、經銷商,台灣汽車工業只能繼續過著仰人鼻息的日子,終將與紐、澳一樣,淹沒於全球化的趨勢浪潮,自絕於汽車工業之外。
勇敢逐夢,嚴凱泰不僅僅為了自己、為了裕隆,更為了讓台灣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有躍上國際汽車舞台的機會,透過國人自主的平台,讓相關台商業者有試做、驗證的舞台,取得車廠採用的實績,取得進入全球汽車大廠供應鏈的敲門磚。
做品牌,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在台灣更是如此。但發展納智捷,嚴凱泰絕不是匹夫之勇,事前可是經過一再的審慎評估,也確認在「不動搖國本」的前提上,有機會實現,才決定放手一搏。
2003年,先讓集團旗艦企業裕隆汽車分割為「裕隆汽車」與「裕隆日產汽車」兩家公司,一方面將日產持股轉移至裕隆日產,讓裕隆汽車有了發展的自主空間。
另一方面,透過裕隆日產,讓裕隆集團能參與日產在大陸的發展;日後大陸東風日產汽車每年為台灣賺進約60億元的投資收益,讓裕隆發展自主品牌事業,打好財務底子。
此外,嚴凱泰也啟動了新店裕隆城的開發案,估計開發後身價從500億元起跳,其中商城的投資案,更可為裕隆集團日後貢獻穩定的收益。
嚴凱泰更清楚,發展自主品牌車,光靠台灣有限的市場是不夠的,必須以大陸市場為腹地,才能累積進軍全球的本錢,因此積極規畫尋求登陸設廠。
無奈這一連串精密的規畫,仍面臨外在環境快速變化的嚴苛挑戰,先是大陸設廠取照不順,直到2010年7月底才同意東風裕隆汽車在杭州建廠,距離裕隆首次提出申請,拖了近10年之久。
這一拖,也讓納智捷許多先期的產品開發投資,錯失最佳上市時機,賺取大陸車市高速成長的「機會財」,累積日後發展的本錢;而兩岸關係快速轉變更是讓嚴凱泰所始料未及,讓自主品牌在對岸市場的路,更趨艱辛。
縱然種種外在條件愈趨不利,嚴凱泰仍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毅然挑戰品牌之路。
做納智捷的過程中,有遭遇品質問題、技術障礙,更有市場的殘酷考驗,但嚴凱泰清楚,沒有從頭到尾自己做一遍,光靠為別人代工、聽原廠指示辦事,是無法了解箇中奧秘,更無法讓台灣的汽車產業升級。
台灣是目前全球擁有自主研發汽車能力與實績的國家中,內需規模最小的,這台灣奇蹟,要歸功於嚴凱泰投入納智捷的堅持。
納智捷的大夢,嚴凱泰生前未能來得看到實現,但他留下來的,是讓台灣汽車產業能夠永續經營的火苗。
裕隆集團表示,嚴凱泰遺孀嚴陳莉蓮將接替嚴凱泰,成為裕隆集團執行長,並領導五人決策小組;後續相關企業,包括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隆日產汽車等集團骨幹企業,將依法召開董事會,推選嚴陳莉蓮接任董事長。
裕隆集團是在昨晚發布聲明證實嚴凱泰辭世的消息,表示將遵照嚴凱泰生前遺願:不發訃文、不辦公祭、不設靈堂、懇辭花禮,敬辭來自各界的致意,公司將盡速組成治喪小組,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事。
裕隆集團指出,旗下各公司已建立完善公司治理體制,集團總管理處也已建立制度化的決策與管理機制,未來裕隆集團將在新執行長嚴陳莉蓮執行長的領導下,按既定的方向及軌道運作,集團及各公司營運不受任何影響。
嚴凱泰是在2016年中發現罹癌,當時積極治療後,一度好轉,然今年以來病況急轉直下,自年初的裕隆集團新春團拜後,嚴凱泰就沒有在公開場合中露面,病況消息一直被封鎖,直到昨病逝,才對外公開。
嚴家兩代單傳,嚴凱泰一雙兒女Michelle與John仍年幼,嚴凱泰的突發狀況,也讓裕隆必須提前啟動接班工程。嚴陳莉蓮昨天也在第一時間對內發出公開信,安撫所有員工,重申將按嚴凱泰的規畫,帶領裕隆繼續向前走。
嚴陳莉蓮在信中表示,嚴凱泰生前念茲在茲的,都是為集團打造舞台、讓同仁發揮所長,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在想如何給集團3萬多名同仁及家庭帶來穩定、美好的生活,為實現這個目標,嚴凱泰投入納智捷品牌的發展,並於2009年成立總管理處(經管公司)及決策委員會,建立集團的決策及管理體制。未來裕隆集團將繼續依循上述方向及體制,一步一步向目標邁進。」
嚴陳莉蓮也表達對夫婿早逝的不捨,表示嚴凱泰除是同仁心目中的好老闆,社會大眾眼中的慈善公益家、傑出企業家,更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嚴陳莉蓮說,嚴凱泰的離去,令她難以接受,但她要收起悲傷,也請所有同仁一起振作。嚴凱泰未竟的使命,包括納智捷等,她要帶領大家一起完成。(相關新聞見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