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說到台灣汽車工業發展史,就無法不提及裕隆,這家企業在過去幾 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與心血,不僅打造出自主品牌納智捷(LUX GEN),更進一步發展為唯一國產品牌電動車。裕隆以其深厚的汽車 製造根基與技術創新,在新能源與智慧化浪潮推進下,成為傳統產業 應對挑戰與變革、邁向永續的轉型典範。
裕隆從紡織業起家,隨後投身汽車製造業,逐步奠定台灣汽車工業 的基石。早在1980年代,裕隆即斥資20億元成立裕隆汽車工程中心, 率先引入系統化的造車技術,為本地汽車工業建立技術支持;直至2 005年,裕隆再成立華創車電,集結上千名研發人員,主要就是為自 主品牌納智捷的設計與研發,通過結合「汽車+智慧技術+能源技術 」理念,將國產汽車推向智慧化與電動化的道路。
裕隆的投入不僅提升了自身能力,也帶動台灣汽車零件廠與ICT業 者的技術升級。透過自主品牌的整車平台,相關供應商從原本的售後 市場(AM)零件供應,逐步進入原廠設備(OEM)及設計製造(ODM) 供應鏈,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在裕隆數十年的發展中,仍遭遇不少危機,其中,執行長嚴凱泰於 2018年底辭世,正逢集團面臨納智捷兩岸銷售低迷、母公司財務壓力 沉重的困局。在此關鍵時刻,嚴陳莉蓮接下重任,果斷實施一系列扭 轉危局的策略:大幅減損止虧、穩定財務、翻新組織文化,並推動集 團全面轉型。經過一連串的變革,也讓裕隆成功站穩腳步,並在70周 年交出亮眼成績。
近年隨全球新能源車及智能化浪潮,全球汽車產業板塊丕變,台灣 在市場先天環境限制下,嚴陳莉蓮在堅定自主品牌發展基調下,於這 波浪潮抓住蛻變契機,除與鴻海合作成立鴻華先進,轉型原有的華創 車電為開放平台研發中心,成功推出第一輛國產電動車納智捷n7,今 年還將接續推出n5。
中華車在商用車領域具備完整造型設計與測試技術,今年透過MIT 國家隊,同樣也將推出全新ET35電動商用車,展現自主研發實力。這 些努力不僅提升了裕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台灣ICT產業提供了 切入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通過建立整車平台,裕隆為國內技術的發 展和國際合作打開了大門。
挑戰仍不止於此,面對地緣政治急遽變化,特別是美國推行對等關 稅政策,已為台灣整體汽車產業都帶來巨大壓力。面對外在環境的巨 變,裕隆除持續強化自主研發實力外,以其為首的車輛公會,也已多 次給予政府相關產業建言。
不可諱言,台灣汽車產業除面臨外部市場高度不確定性,社會及政 府資源亦長期傾斜於新興科技與AI產業,相較之下,傳統汽車產業亟 需更多政策與資金支持,尤其全球汽車業正走在電動化、智慧化的轉 型路口,台灣要如何勝出,除有賴業界打拚展現韌性,面對當前關稅 大戰,更需要政府透過各種政策工具、獎勵措施及稅賦條件來協助產 業繼續突破瓶頸,以期在全球電動車賽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裕隆的發展史充分展示了老牌企業的代際傳承與轉型韌性,從創業 初期的技術布局,到面對全球挑戰的智慧化升級,台灣在包括三電技 術、智慧座艙與半導體整合,已展現出參與國際競賽的潛力,裕隆在 變革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幾十年的國產車平台作為基礎,成為研發 與測試的場域,更是推動整個生態系生根發展的關鍵。
裕隆的轉型之路亦給予我們啟示,無論是專注於核心技術發展,還 是為求永續發展的多元布局,企業的韌性總是來自於對環境變遷的敏 銳反應與靈活應對。
進口車關稅、汽車貨物稅可能調降的消息,重創國內車市買氣,隨 對美關稅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升高,車廠營運壓力節節攀升。因應 新局,許國興揭示下半年重要策略,能源事業將成為發展重點。
許國興表示,裕隆集團在能源事業發展已有許多投入,如裕隆三義 廠光電建置發電容量已遠大於用電量,裕融子公司新鑫領軍下,布局 涵蓋太陽能光電、儲能製造及電池應用等。他說,目前裕隆集團在台 灣已累計超過150MW光電案場,並建置100MW儲能電廠,在台灣、美國 都有設備開發和產品生產製造等業務。
許國興表示,下半年裕隆將擴大動力電池製造、推進儲能應用場景 導入,目前也正積極探索北美投資與台灣能源事業的結合機會。
整車製造部分,面對當前國內汽車產業亂流,許國興表示,裕隆將 建立最適化營運規模,下半年將更強化費用控管與資源調度,部分人 力將移往能源事業。此外,在現有日產、鴻華、納智捷、MG等多品牌 代工策略下,裕隆也將繼續尋求新的代工機會,提升產能利用率,並 繼續投入研發與製程升級,深化國產零件開發,縮短新車導入時程。
許國興同步說明包括資產開發、通路服務、新興/海外市場布局等 「三翼」事業延伸,除包括新店及三義等資產評估可能的開發計畫; 通路及售後服務方面也將進行相關資源整合;海外事業部分,隨著金 融水平事業已將觸角延伸至菲律賓、馬來西亞,後續也希望可將台灣 發展累積多時的中古車、移動服務資源導入。
中華車同樣在多元品牌策略下積極發展,尤其持續擴張自主研發量 能初步已見成效,除J SPACE上市後熱銷,今年銷售樂看1.9萬輛,G 50 Plus本季上市後將帶動銷量,而自主研發的電動小貨車ET35也將 於本周下線,未來更希望可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對於今年車市看法,兩家公司皆因目前雙稅等政策仍未明朗,無法 有效評估後續走勢,因此未進一步修正全年車市看法與自家銷售目標 。
台灣車市上半年遭遇冷清,受雙稅不確定性影響,整體車市衰退達14.4%。其中,電動車市場也首次在上半年出現衰退,累計領牌數為1.28萬輛,同比衰退29.8%,跌幅超過整體車市。
特別是從3月份開始,台灣電動車市場出現了近一年來首次負成長,隨後連月走跌。即使6月特斯拉(TESLA)Model Y改款新車上市,推升單月電動車市至2,845輛,但並未能扭轉整體市場的衰退趨勢。
去年,雖然整體車市在疫情紅利過後出現衰退4%,但電動車市場卻逆勢增長,領牌數達到3.8萬輛,年增長49.21%,市占率也上升至8.3%。業界原本樂觀預期,今年電動車市場將繼續增長,領牌數有望衝上5萬輛。
然而,進入3月,雖然電動車保有量突破10萬輛,但單月領牌數卻出現20%的年減,揭開了轉弱序幕。5月份,領牌數更是年減64.6%,情況嚴峻。雖然6月有所回穩,但整體仍處於衰退狀態。
業界分析,今年上半年電動車銷售衰退的主因,除了總體市場收縮和進口車買氣受「關稅調整預期心理」影響外,市場也缺乏具有接棒力的新車。
去年電動車市場的兩大龍頭品牌特斯拉和納智捷(LUXGEN)今年均出現大幅滑落,特斯拉上半年領牌年減40.6%,納智捷則減少47.7%。去年市場倚重的這兩大品牌,今年上半年未能推出新車接棒,儘管仍分居上半年冠亞軍,但領牌數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滑。
以納智捷為例,去年n7的蜜月期月交車量可達千輛以上,而今年僅能維持在約300輛。其他品牌電動車,除兩大品牌外,合計領牌數雖增長9%,但並無力扭轉整體市場的衰退。
車業人士分析,目前市場缺乏亮點新車,如納智捷n5的上市時程未定,進口高階品牌如雙B等今年也較缺乏全新次世代產品。加上TOYO TA的次世代電動新車也要等到年底及明年初。因此,即使下半年有機會回溫,但恐怕也難以重現去年的井噴榮景。全年能否守住成長關卡,將取決於第三季新車戰力與市場回補力道是否如預期到位。
尤其國內電動車領牌自3月出現近一年首度負成長後,市場便開始 連月走跌,即使6月有特斯拉(TESLA)Model Y改款新車上市交付, 雖一舉推升單月電動車市至2,845輛,但仍無力扭轉為正成長。
回顧去年,儘管整體車市在疫情紅利過後出現衰退4%,但電動車 市場仍衝出3.8萬輛新高,年增49.21%,市占亦來到8.3%,業者原 先樂觀推估,今年可繼續增量衝上5萬輛大關。
但進入3月,雖迎來國內電動車保有量突破10萬輛的重要里程碑, 但單月領牌數亦出現20%年減的首度下滑,揭開轉弱序幕,並於5月 出現年減64.6%、更嚴峻的情勢,雖6月稍有回穩,但同樣仍是衰退 。
業者分析今年上半年電動車銷售衰退主因認為,除隨著總體市場收 縮與進口車買氣受「關稅調整預期心理」影響外,市場亦缺乏具有接 棒力道的話題電動新車。
以去年第二季出現井噴成長的兩大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與納智捷( LUXGEN)為例,今年皆出現大幅滑落,特斯拉上半年領牌年減40.6% ;納智捷亦減少47.7%,幾近腰斬。
去年電動車市場倚賴的兩大品牌,今年上半年未能來得及推出新車 接力,儘管仍分居上半年冠亞軍,但領牌數比起去年同期明顯滑落。 以納智捷為例,去年n7蜜月期月交車可達千輛以上,今年僅能持穩在 約300輛。反觀其他品牌電動車,排除兩大品牌,合計領牌雖成長9% ,但仍無力扭正。
車業人士分析,目前納智捷n5上市時程未定,市場缺乏亮點新車, 進口高階品牌包括雙B等,今年也較缺乏全新次世代產品,加上TOYO TA的次世代電動新車同樣也要等到年底及明年初。
今年下半年就算有機會回溫,但恐怕也難以重現去年的井噴榮景, 全年能否守住成長關卡,端看第三季新車戰力與市場回補力道能否如 期到位。
裕隆集團表示,現任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在本次人事異動,也晉任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持續借重其汽車領域專業長才,協助執行長嚴陳莉蓮決策集團重大策略方向,原本被稱為裕隆五人決策小組,也在左自生成為集團決策委員會打破五人的規格。
裕隆公司表示,裕隆集團持續發展自主品牌價值鏈,本次高階職務調動,將持續借重左自生與許國興兩位高階在集團服務超過40年,具備豐富汽車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協助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營運與業務發展,在推動新能源車型開發任務能起到整合、協調與溝通效率的積極作用,持續為推動電動車新產品布局做好準備。
許國興在上周的股東會中才強調,裕隆集團將強化集團資源整合,此次的人事案即為進一步的進度。由於裕隆將為三菱代工生產電動車、出口至澳洲、紐西蘭,同時裕隆也是納智捷電動車的代工廠商,由許國興接任納智捷董事長,強化品牌端與工廠端的溝通,更有助於裕隆集團的資源整合與效益。
許國興強調,公司將持續以開放平台及共用化資源,深耕LUXGEN自主品牌與NISSAN代工品牌,並執行生產線設備升級,強化多元車型整合製造能力。公司除了落實國產車在地化價值比率,也會提高供應鏈韌性。
台灣汽車市場近期受到全球經濟震動的影響,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裕隆汽車董事長嚴陳莉蓮於27日首度對外發表聲明,強調裕隆集團將堅定地深耕台灣市場,積極應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嚴陳莉蓮指出,裕隆集團的兩大事業利基,一為汽車事業,其中新能源車事業發展成為重點。她提到,納智捷電動車將提供更完整的產品組合與充電便利性,並與日本三菱汽車的合作將於明年正式出口至澳洲及紐西蘭,展現集團在國際市場的布局。
另一方面,裕隆集團在生活事業的布局也將成為獲利的另一動能。嚴陳莉蓮透露,去年新店裕隆城完成第一個完整營業年度,全年營收逾55億元,已成為新店的核心商圈,未來將繼續為集團帶來更多獲利。
面對產業環境的挑戰,嚴陳莉蓮坦言,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動導致生產在地化、短鏈供應的趨勢,未來裕隆將繼續落實國產車在地化價值比率,並提高供應鏈韌性。
裕隆總經理許國興則提到,近期關稅及貨物稅調降議題的發酵,對汽車市場造成影響,4月份整體銷售年月雙減逾1成。許國興認為,市場的買氣明顯趨緩,許多車主因為期待後續關稅或貨物稅的調降,而選擇觀望。
許國興呼籲政府謹慎處理國際情勢變化,並對汽車產業發展給予關注。裕隆副總經理、車輛公會理事長李建輝也強調,若調降汽車關稅,將對台灣2,500家汽車產業及相關30萬就業人口造成衝擊,因此建議從定額調降貨物稅著手。
李建輝指出,貨物稅屬於奢侈稅性質,在國際談判中也被視為非關稅貿易障礙,調整有其正當性。他擔心,若僅調降關稅,國產車廠將難以在台灣生存,對車用電子產業的競爭力也將造成影響。
裕隆集團於近期舉行的股東會中,展開了年度的重要序幕。董事長嚴陳莉蓮在會中強調,即便面對著產業上的重重挑戰,裕隆集團依然堅定地維持著穩定的營運績效。她與團隊共同宣示,從下半年開始,將全力推動資源整合,集團營運將呈現六力齊發的勢頭。
嚴陳莉蓮在會中提到,裕隆在汽車事業上,積極拓寬新能源車市場。以納智捷電動車為例,該品牌透過更完整的產品組合與充電便利性,不斷為車主提供優質的用車體驗。此外,裕隆與策略夥伴的合作,也讓電動車外銷代工訂單取得進展,目標是明年開始供應給日本三菱汽車,出口至澳洲及紐西蘭市場。
在股東會中,除了確認了113年的財報外,還進行了盈餘分派的議案,每股現金股利為1.3元,並進行了董事的改選。
裕隆集團的六力策略包括:首先,在產品策略上,LUXGEN品牌將在現有車型基礎上,預計於第3季推出AWD四輪驅動版本,並同時規劃新車型的開發,以擴大產品陣容,爭取市場滲透。
其次,在新能源製造方面,裕隆正在發展動力電池模組組裝產線,並持續擴大代工服務,從車用到储能產品,以跨足高附加價值的能源科技,提升長期競爭力與產業角色。
第三,裕隆積極拓展國際能源與電池事業,北美储能製造據點將於今年投產,成為集團爭取北美储能商機的關鍵據點。
第四項策略是積極評估東南亞新興市場的能源投資與策略合作機會,以擴大集團能源領域的國際布局。
第五面向是為完善產業鏈,裕隆積極評估延伸發展電池維修與檢測等服務項目,強化售後與循環應用能力,並與策略夥伴共同推動台灣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的發展。
最後,在資產運用方面,裕隆將延續裕隆城的活化經驗,持續發掘潛力資產,透過不動產開發與租賃優化,建立穩健的收益結構。
嚴陳莉蓮在股東會中表示,在面對產業挑戰,裕隆在汽車事業方面公司致力於拓展新能源車事業,納智捷電動車以更完整的產品組合與充電便利性,持續為車主創造好的用車體驗;與策略夥伴合作爭取電動車外銷代工訂單,目標明年就可供車給日本三菱汽車出口到澳洲及紐西蘭市場。
裕隆股東會除承認113年財報之外,承認盈餘分派,每股現金股利1.3元以及改選董事。
裕隆的六力包括、首先在產品策略上,LUXGEN品牌在現有車型基礎上,預計於第3季導入AWD四輪驅動版本,並同步規劃新車型開發,持續擴大產品陣容爭取市場滲透。
其次、新能源製造方面,正著手發展動力電池模組組裝產線,並持續擴大代工服務從車用到儲能產品,藉由拓展製造深度,跨足高附加價值的能源科技,提升長期競爭力與產業角色。
第三、在多元布局國際能源與電池事業方面,北美儲能製造據點將於今年投產,適逢全球關稅重談之際,該廠為目前美國少數可即時量產供貨在地工廠,將成為集團爭取北美儲能商機的關鍵據點。
至於第四項策略,裕隆說,積極評估包含菲律賓在內之東南亞新興市場能源投資與策略合作機會,爭取擴大集團能源領域的國際布局,厚植長期發展動能。
第五面向,裕隆表示,為完善產業鏈,該公司亦積極評估延伸發展電池維修與檢測等服務項目,強化售後與循環應用能力。未來將於既有光電與儲能代工基礎上,透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強化公司於能源產業的技術深度與服務廣度,並視市場需求與技術成熟度,攜手策略夥伴共同推動台灣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的發展,建立永續性解決方案。
其六、資產運用方面,延續裕隆城的活化經驗,將持續發掘潛力資產,透過不動產開發與租賃優化,建立穩健收益結構。
嚴陳莉蓮表示,集團兩大事業利基,包括汽車事業發展現況,重心 持續放在新能源車事業拓展,除納智捷電動車將提供更完整的產品組 合與充電便利性,與日本三菱汽車的合作也將於明年正式出口至澳洲 及紐西蘭。
此外,裕隆集團布局生活事業也將成為獲利另一動能。嚴陳莉蓮表 示,去年為新店裕隆城第一個完整營業年度,全年營收逾55億元,已 成為新店的核心商圈,未來將繼續挹注更多獲利。
嚴陳莉蓮坦言,公司持續面對產業環境挑戰,尤其地緣政治劇烈變 動造成的生產在地化、短鏈供應的趨勢,未來除繼續落實國產車在地 化價值比率,也會提高供應鏈韌性。
許國興會後補充指出,受到近期關稅以及貨物稅調降議題發酵,各 汽車展間賞車人數確實有所減少。以4月為例,整體銷售年月雙減逾 1成,許多車主觀望態度濃厚,由於對後續關稅或貨物稅調降有所期 待,因此賞車後也不急著下單,市場的買氣明顯趨緩。
許國興表示,國際情勢如此也莫可奈何,但在考量國內汽車產業發 展前提下,呼籲政府需謹慎處理。裕隆副總經理、也是車輛公會理事 長李建輝則重申,若調降汽車關稅,對台灣2,500家汽車產業及相關 30萬就業人口將造成莫大衝擊,因此期盼可從定額調降貨物稅著手。
李建輝重申,貨物稅原就屬奢侈稅性質,在國際談判中也被視為非 關稅貿易障礙,在談判過程中有其調整的正當性;若僅調降關稅,國 產車廠將難以在台灣生存,連帶牽動台灣眾多誇足車用領域的ICT廠 商發展,將無國產車平台可供實車驗證,整個車用電子產業也將隨之 喪失競爭力。
裕隆集團在面對今年車市的不確定性時,決定先發制人,於21日的法說會上,對外下調了今年的車市展望。由於美國關稅新政的影響,以及全球局勢的動盪,包括俄烏戰爭與美國貿易政策的反覆,裕隆集團預計今年的車市將低於去年的45萬輛。
根據裕隆的數據,前四個月國內新車銷量僅約13萬輛,年減11.4%,顯示消費者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而觀望情緒升高,車市買氣轉弱。裕隆三寶-裕隆、裕日車、中華車均對今年的車市持保守態度。
裕隆在3月下旬的法說會上還相對樂觀,認為新車上市潮與汰舊換新補助將激勵下半年銷量,但短短不到兩個月,國際情勢急轉直下,市場氛圍急轉直下,裕隆三寶因此下修展望。
裕隆也提到,關於關稅與貨物稅是否可能調降,目前尚難預測具體方向,但公司將持續與政府及相關單位保持密切溝通,應對政策變化。
對於與日本三菱的合作案,裕隆表示雙方正就產品與細節討論中,預計明年出車銷往澳洲與紐西蘭。而納智捷n7電動車近期銷售放緩,裕隆解釋說,由於前期大量交車已完成,目前轉為穩定銷售階段,品牌將透過經銷據點擴增與更新,推動銷售回升,並預告今年將推出第二款新車。
此外,新店裕隆城的業績持續發揮,去年人流達800萬人次、營業額55億元,預計今年可提升至57億~60億元,租金收入估介於4.6億~5億元間。
裕隆強調,目前台灣營運與供應商合作正常,未受日產裁員與關廠計畫影響,仍維持穩定代工服務。對於裕日車大陸轉投資出現虧損,裕日車也說明,隨著東風日產第二季新車上市銷售表現優於預期,第二季獲利貢獻可望轉正。
三菱與鴻華先進簽定MOU,採用由鴻華開發、裕隆製造的電動車。裕隆公司指出,鴻華先進與三菱的合作,目前正在討論細節,產品由裕隆生產,預期明年開始出車。另外目前納智捷n7單月銷量只有二、三百台, 主要是去年以來國際、台灣經濟情勢與對等關稅影響,在過了初期累積訂單交車量大的過程,目前往平穩方向發展,後續品牌將更新與新增經銷商,以增加銷售表現。
中華車副總經理錢經武在昨日法說會中強調,因為自製率影響,目前未生產的電動車MG4,中華車仍在努力提升自製率,不會放棄在台生產。而中華車的ET35電動商用車已於2025年的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亮相,超過九成自製率的電動商用車,預計在第3季量產上市。
與裕日車關係密切的東風日產加快新能源車開發上市對應,首款N7上市熱賣,未來2025年到2027年將再陸續推出10款車型。
裕隆表示,前四月國內新車銷量僅約13萬輛、年減11.4%,其中4 月明顯急凍,顯示在川普新政引發全球貿易緊張背景下,再加上是否 調降貨物稅或進口關稅仍未明朗,皆致使消費者觀望情緒升高,車市 買氣轉弱。
裕日車進一步分析,全球局勢持續動盪,包括俄烏戰爭未解與美國 貿易政策反覆,皆對國內經濟形成壓力,消費者無論在投資或消費面 均趨於保守,隨不確定性升高,因此保守看待今年車市將衰退,實際 規模仍有待觀察。
中華車指出,今年前四月車市下滑超過1成,目前多數品牌對全年 市場表現並不樂觀,雖然自家有J SPACE等新車銷售優於預期、單一 車款年銷目標逆勢由1.5萬輛上修至1.7萬輛,但仍對總體市場持保守 態度。
事實上,裕隆在3月下旬法說會時,仍相對其他車廠樂觀,認為新 車上市潮與汰舊換新補助將激勵下半年銷量,但短短不到兩個月,國 際情勢劇變,市場氛圍急轉直下,裕隆三寶因此下修展望。
對於關稅與貨物稅是否可能調降,裕隆表示,目前各界討論熱烈, 尚難預測具體方向,但公司將持續與政府及相關單位保持密切溝通, 即時應對政策變化。
法人關心鴻華先進與日本三菱合作案,裕隆指出,鴻華與三菱雙方 正就產品與細節討論中,裕隆預計明年出車銷往澳洲與紐西蘭。至於 納智捷n7電動車近期銷售放緩,裕隆說明,由於前期大量交車已完成 ,目前轉為穩定銷售階段,品牌將透過經銷據點擴增與更新,推動銷 售回升,並預告今年將推出第二款新車。
此外,新店裕隆城持續發揮業績貢獻,裕隆表示,去年人流達800 萬人次、營業額55億元,預計今年可提升至57億∼60億元,租金收入 估介於4.6億∼5億元間。
法人亦關注日產組織調整是否對台灣合作有所影響,裕隆強調,目 前台灣營運與供應商合作正常,未受日產裁員與關廠計畫影響,仍維 持穩定代工服務。另對於裕日車大陸轉投資出現虧損,裕日車也說明 ,隨東風日產第二季新車上市銷售表現優於預期,第二季獲利貢獻可 望轉正。
裕隆(2201)股價在7日表現亮眼,午後交易階段受到日本三菱電動車代工訂單的提振,股價在收盤前最後半小時突然湧入大量買盤,使得終場收盤價達到40.95元,漲幅達5%。這一漲幅讓裕隆股價成功收復了5日及10日線,並使月線回昇,成交量也隨之增溫至4,079張。不過,在外資與自營商的買賣動向上,外資賣超870張,而自營商則買超107張,顯示市場對於這波股價漲幅的見解並不一致。
裕隆旗下的納智捷品牌在去年推出的n7電動車,上市後受到市場熱烈追捧,銷售表現亮眼。近日,三菱電動車正式發布新聞,證實將通過裕隆的三義廠進行電動車的生產與輸出。這款新產品預計將在明年下半年進入紐澳市場,積極搶攻全球電動車外銷市場。此外,納智捷的第二款電動車n5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中,預計在下半年上市後,將再次帶動銷量成長。
台灣電動車產業再創紀錄!日本三菱汽車正式宣布,與鴻海集團及裕隆汽車合資的鴻華先進達成合作共識,將共同開發並供應一款全新電動車型Model B。這一重要合作將使Model B成為台灣電動車首次外銷至紐澳市場的先例,對台灣電動車產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根據新聞報導,裕隆汽車將負責生產Model B,並計劃於2026年下半年在紐澳市場正式推出。此次合作不僅是裕隆汽車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也將對台灣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Model B的電動車解決方案被認為具有優秀的駕駛性能和先進的資訊娛樂系統,適合於澳洲、紐西蘭等市場。鴻華先進表示,透過與三菱汽車的合作,將共同拓展全球市場,並期待雙方能夠在技術和市場上相互補充。
裕隆汽車指出,取得這筆紐澳市場的整車輸出訂單,對於集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裕隆三義工廠將持續量產納智捷n7(Model C)電動車,並同時開展Model B新車型的生產線,包括左駕版(供應台灣市場)和右駕版(供應三菱紐澳市場)。
Model B的左右駕車型同時開展生產,也意味著裕隆納智捷第二款電動車n5的上市將不遠。據悉,n5預計將在今年的第三季在台灣發表,但具體資訊尚未公布。
鴻海集團強調,Model B今年將開始量產,Model C也將進軍北美市場。今年對於鴻海集團來說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年,同時,電動巴士MODEL T的海外客戶合作案也即將啟動,預計將在2027年於海外市場亮相。
鴻華先進表示,能夠成功爭取三菱汽車這樣的國際車廠客戶,是依靠開放平台和優秀的技術。裕隆汽車則表示,此次合作是國際車廠對裕隆集團汽車製造水平的肯定,也是裕隆集團與三菱長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裕隆納智捷n7電動車去年上市熱銷後,三菱7日發布新聞證實將透 過裕隆三義廠生產輸出電動車,預計明年下半年在紐澳上市,搶攻電 動車外銷市場,另納智捷第二款電動車n5也積極進行準備,下半年上 市後可望再帶起一波銷量。
隨著三菱證實合作資訊,7日裕隆、鴻華先進股價盤中應聲急拉, 終場收40.95及40.9元,分別較前一日上漲5%及3.68%。
三菱指出,鴻華先進的電動車解決方案具備優異的駕駛性能及資訊 娛樂系統,非常適合澳洲、紐西蘭等市場。鴻華先進表示,此次以C 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模式,參與三菱汽車的電動車開發 ,期望雙方合作能夠相輔相成,共同拓展全球市場。
負責生產的裕隆汽車指出,取得這筆整車輸出紐澳訂單,為集團進 軍國際市場跨出重要一步外,也認為此案將能擴大台灣電動車生產稼 動經濟效益;裕隆三義工廠除持續量產納智捷n7(Model C)電動車 ,也同步籌設Model B新車型升產線,Model B左駕(供應台灣市場) 及右駕車型(供應三菱紐澳市場)皆將由裕隆在台生產。
Model B左右駕車型同步開展,亦顯示距離裕隆納智捷第二款電動 車n5的上市不遠。據了解,n5可望於今年第三季在台發表,不過裕隆 僅低調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公布。
鴻海則指出,Model B今年即將量產,Model C也將進軍北美,今年 可說是鴻海電動車發展重要的一年;至於電動巴士MODEL T,近期啟 動海外客戶合作案,可望在2027年於海外市場亮相。
鴻華先進說明,鴻華先進以開放平台成功爭取國際車廠客戶三菱, 裕隆汽車於此次合作案中,則受鴻華先進委託於三義廠代工生產。裕 隆表示,三義廠為國內具備電動車量產且唯一累計生產逾1萬輛實績 ,亦期待未來可取得更多市場商機。
裕隆說明,集團除生產自主研發車型外,由於長期為日產、三菱代 工生產,此次合作彰顯國際車廠對裕隆集團汽車製造水準認可,三菱 是裕隆集團長期合作夥伴,也是這次成功爭取日方電動車型委由三義 廠生產重要關鍵。
今年1月國內整體新車銷售3.51萬輛、年減逾2成,但單月電動車領 牌約2,200輛,逆勢年增加8成,業者認為雖與進口新車到港狀況有關 ,但仍彰顯國內電動車市相對熱絡。
去年台灣電動車銷售3.8萬輛、年增53%,展望今年市況,國際富 豪汽車總裁陳立哲認為,儘管外在大環境變數多,車市發展更難預測 ,不過台灣電動車銷量、市占率應可續維持成長;以VOLVO品牌為例 ,去年純電車合計銷售約1,500輛,今年在全新EX30上市助陣下,全 年品牌純電車銷量應可倍增至3,000輛,銷售占比擴大至3成以上。
VOLVO此次發表EX30 Ultra為車系當中最高階車款,新車售價174. 99萬元,低於預售價的179萬元,另同步宣布展開Plus及Core兩車型 預接,預售價分別為162萬及142萬元,按照過去實際售價會低於預售 價慣例判斷,一般認為EX30入門款有機會壓低在140萬元以內,此一 定價策略料也將造成接下來包括Kia EV3、TOYOTA bz4x甚至國產納智 捷n5的定價壓力,車價有機會更親民,甚至掀起純電車系價格戰。
電動車有機會更好入手之外,豪華車亦同步強化高階電動車款布局 ,台灣賓士26日亦宣布正式展開純電G 580即日起啟動預接,車價80 8萬元起,雖價格不菲,上市前已受到許多車主關注。
元月車市冷清,各車廠搶市優惠紛紛出籠
新年伊始,車市買氣並未如預期般熱絡,為了應對市場冷清,各大車廠紛紛在年初推出各種優惠方案,力圖穩定市場。其中,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汽車、中華車的MG品牌,以及和泰車、馬自達等皆祭出新招,展開激烈競爭。
MG品牌更是推出「車市新青安方案」,以「超低自備(款)」策略應對市場環境與競爭對手。業內人士預測,2月車市將繼續維持去年同期的衰退趨勢,車市真正進入考驗時刻,品牌策略與產品力將成為決勝關鍵。
馬自達則在2月推出指定車型最高五年百萬零利率和五年原廠保固的優惠,和泰車RAV4的配件金和限時最高80萬元零利率,而納智捷n7也推出購車優惠和充電點數,吸引消費者目光。福斯汽車的Tiquan Allspace則提供限定優惠價和加碼補助金,最高優惠金額超過20萬元,對購車消費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MG的購車優惠被稱為「車界新青安」,HS車款除了首年免付本金,還提供80萬元分72期,月繳1,398元的超低月繳和超長分期,大幅降低購車門檻,預期將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加入購車行列。
業內預期,2月車市將維持較去年同期衰退的局面,疫情結束以來,今年車市進入真正考驗的年度,決戰品牌策略與產品力。
馬自達2月推指定車型最高五年百萬零利率和五年原廠保固,和泰車RAV4的配件金和限時最高80萬元零利率,納智捷n7也推購車優惠和充電點數,福斯汽車的Tiquan Allspace限定優惠價、加碼補助金,最高優惠超過20萬元,對想買車的消費者都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
MG的購車優惠則被稱為車界的新青安,HS車款除了首年免付本金,80萬元分72期,月繳1,398元,超低月繳和超長分期,直接降低購車的門檻,也可望降低購車的年齡層。
裕隆集團(股票代號:2201)在2024年的合併營收達到了858.18億元,這一數字相比前一年度增長了4.4%,展現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穩定成長。其中,裕隆旗下的電動車品牌納智捷(n11)的表現尤其亮眼。
自去年10月起,納智捷n11長程版版本已經開始接單,隨著n11LR長程版交車的啟動,銷量預計將會隨之上升。公司對於n11上市滿周年時達成交車10,000輛的目標充滿信心,這一數字不僅是銷量的肯定,更是品牌影響力的展現。
對於關注裕隆集團後市表現的投資人來說,一個值得留意的是裕隆群益49購01(股票代號:065352)的權證。目前該權證的處價外20%,尚餘234天,這對於有意投資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機會。